河南动物检疫申报平台

2024-04-15

河南动物检疫申报平台(精选7篇)

篇1:河南动物检疫申报平台

动物检疫申报制度 一丶为有效防控动物疫病,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养殖场的生猪在离开养殖场前必须实行场地检疫申报。

二丶生猪在出场前2—3天(或当日)向当地乡镇(街道)动物卫生监督分所(报检点)申报动物产地检疫。

三丶生猪必须经强制免疫和佩戴动物标识后,方可申报。

四丶生猪经当地乡镇(街道)动物卫生监督分所(报检点)检疫人员检疫合格后方可出场。五丶运输生猪的车辆装载前和卸载后应清洗消毒,并取得动物运载工具消毒证明。六丶货主凭动物产地检疫证明和消毒证明运输丶经营。生猪调出县境的须凭当地乡镇(街道)动物卫生监督分所(报检点)开据的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到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换取出县境检疫合格证明。

七丶未经检疫的生猪禁止调离本场。检疫不合格的生猪实行隔离观察丶治疗。八丶申报产地检疫数作为项目申报核定出栏数的重要依据。九丶违反上述条款安《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接受处罚。

场长工作职责

一丶负责养殖场的全面管理与技术工作。及时向上级主管领导提交前阶段工作情况和下阶段经营管理计划。

二丶严格按照生产程序和各项技术要求,对生产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三丶加强对员工的业务培训和法制教育。

四丶经常深入生产第一线,及时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完善管理措施。五丶掌握和了解市场信息,组织开拓销售市场,开发原材料供应基地。

六丶负责落实场规场纪,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团结全场上下一心,圆满完成生产计划和利润指标。

防疫员工作职责 一丶严格执行养殖场免疫程序,配合技术人员对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检测。牢固树立养重于防丶防重于治的理念。二丶负责全场的免疫接种工作,并对免疫批次丶日龄丶头数丶免疫日期和疫苗产地丶批号丶使用剂量等情况,认真写记录。

三丶负责全场的消毒组织工作,并负责场内医疗器械丶防疫器械的卫生消毒工作。四丶严格按技术规范使用和保存疫苗。临近失效期的疫苗必须及时报送厂长处理。失效疫苗不准使用。稀释后的疫苗要求两个小时内用完,疫苗瓶及剩余的疫苗要集中保存妥善处理。五丶注射器要清洗消毒后使用,坚决执行一畜一个针头制度,局部用碘酒消毒。六丶严格执行养殖场消毒程序药品的使用规定,每次消毒液亲自配置,并记录消毒对象丶用药名称丶配比浓度。

饲料员工作职责

一丶组织好养殖场生猪各阶段饲料的工作计划,严把饲料的质量关,数量关,严禁霉败变质饲料和其他不合格饲料进场。发现有霉变或其他质量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向场领导反映处理。

二丶按时按量准备好各舍各品种饲料。

三丶及时翻仓和晾晒,严禁饲料在场内发生霉败变质,严禁使用霉败变质原料。四丶加工按规定程序来操作,搅拌要均匀,计量包装要准确。五丶每种原料使用时必须准确过秤,严禁估计或过秤不准。六丶配合技术人员做好饲料投药工作。

七丶按时上报当天饲料的加工丶发放和余缺情况,月底配合统计保管人员清库。

篇2:河南动物检疫申报平台

1、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根据检疫工作需要,合理设置动物检疫申报点,每个乡镇不少于3个,向社会公布动物检疫申报点管辖范围、官方兽医和联系电话。

2、出售、运输动物产品和供屠宰、继续饲养的动物,应当提前3天申报检疫;因生产生活特殊需要出售、运输动物和动物产品的,随时申报。

3、出售、运输乳运动物、种用动物及其精液、卵、胚胎、种蛋,以及参加展览、演出和比赛的动物,应当提前15天申报检疫。

4、合法捕获野生动物的,应当在捕获后3天内向捕获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5、屠宰动物的,应当提前6小时向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屠宰动物的,可以随时申报。

6、申报检疫的,应当提交检疫申报单;跨省调运乳用、种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的,还应当同时提交输入地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批准的《跨省引进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审批表》。

7、申报检疫采取申报点填报、传真、电话等方式申报。采用电话申报的,需在现场补填检疫申报单。

8、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受理检疫申报后,及时派出官方兽医到现场或指定地点实施检疫;不予受理的,说明理由。

9、动物及动物产品经检疫合格,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方可离开产地。

派驻官方兽医(包片)管理制度

1、县级以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本行行政区域内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2、对辖区内的规模养殖场实行官方兽医包片管理。

3、派驻官方兽医及时动态了解养殖场所动物免疫、疫病发生、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动物出栏、补栏等情况,强化动物防疫条件监管。加大日常巡查力度。

4、包片官方兽医应对所包区域散养户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登记每一家养殖户的养殖、疫病防控、耳标佩戴、动物流通等基本情况,并建立专门档案。

5、官方兽医应对下去内出售或运输的动物实施检疫。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6、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的乳用、种用动物到达输入地后。在所管辖区的官方兽医的监督下。在隔离场或养殖内的隔离舍进行隔离观察,大中型动物隔离期为45天,小型动物隔离期为30天,经隔离观察合格的方可混群饲养;不合格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篇3:河南动物检疫申报平台

1动物产地检疫申报十不受理

1.1动物离开产地前未在规定时限事先申报并现场填报检疫申报单, 或采用电话记录、传真件事先申报, 业主未到现场补填申报单的。

1.2业主在春秋两季防疫期间或尚在休药期内出售、收购、贩运动物。

1.3业主未对动物运载工具进行装前消毒, 或消毒未采用有效药物、有效浓度和有效方式的。

1.4业主不能提供动物收购贩运台账的, 或台账未如实、按规定记录养殖场 (户) 名称、联系电话、收购地 (乡镇、村、组) 、数量、免疫情况、诊疗情况、畜禽主签名、运输情况、收购时间、起运时间、耳标号等内容的。

1.5业主的免疫档案来自封锁区或者发生相关动物疫情的饲养场 (户) , 或未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强制免疫, 并未在有效保护期内。

1.6业主养殖档案的相关记录不符合农业部规定。

1.7业主的动物未佩戴检疫标识或检疫标识不齐全。

1.8官方兽医按《产地检疫规程》规定临床健康检查的步骤和执行标准对动物进行临床检查, 结果为不健康的;或乳用、种用动物和宠物不符合农业部规定的健康标准。

1.9业主未按农业部规定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 或检测结果不符合要求。

1.10业主未作瘦肉精自检, 或瘦肉精自检不合格。

2动物屠宰前检疫申报九不受理

2.1业主未在宰前6小时现场申报并未填写检疫申报单。

2.2动物运载工具卸后未按规定消毒, 或已消毒但不能提供卸后消毒记录的。

2.3业主未进行瘦肉精自检或不能提供瘦肉精自检合格记录。

2.4业主不能提供回收的合法有效的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

2.5业主收购的动物未佩戴检疫标识或检疫标识不齐全。

2.6业主收购的动物临床检查不健康的。

2.7业主收购的动物未按产地分批次将动物送入待宰圈, 或不同货主、不同批次生猪混群饲养。

2.8业主未提供屠宰生猪批次、圈号、数量的。

2.9不具备设施、设备、光照强度等检疫条件的。

3动物产品鲜销出厂 (场) 检疫申报十不受理

3.1企业在屠宰过程中未进行瘦肉精自检或自检为不合格, 无瘦肉精自检合格报告。

3.2产品运载工具未按规定消毒, 无消毒记录。

3.3企业未出具有动物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 未加盖肉品品质检验印章。

3.4企业未提供牲畜耳标回收及销毁记录。

3.5企业未提供产品出场记录和产品出场登记表。

3.6产品未经检疫或检疫检查为不合格。

3.7未摘除三腺及病变组织器官。

3.8官方兽医在检疫时瘦肉精抽检结果不合格。

3.9不具备设施、设备、光照强度等检疫条件。

3.10分割产品未施加标识, 包装不合格。

4冷冻产品销售申报检疫五不受理

4.1入库前未凭合法有效检疫合格证明申请备案的。

4.2无检疫验讫标识, 包装不合格的。

4.3产品过期、腐败变质。

4.4不符合冷冻保存条件。

4.5产品运载工具装前未按规定消毒。

篇4:动物检疫申报点公示牌

申报依据:《动物防疫法》第四十二条、《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第七条。

检疫范围:出售、运输动物产品和供屠宰、继续饲养的动物;出售、运输乳用、种用动物及其精液、卵、胚胎、种蛋;参加展览、演出和比赛动物;合法捕获野生动物。检疫对象:

猪: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猪丹毒、猪肺疫。

牛:蹄疫、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炭疽、牛传染性胸膜肺炎。

羊:蹄疫、布鲁氏菌病、绵羊痘和山羊痘、小反刍兽疫、炭疽。

鹿、骆驼:蹄疫、布鲁氏菌病、结核病。

马、驴、骡:传染性贫血病、流行性感冒、鼻疽、鼻腔肺炎。

家禽: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禽痘、鸭瘟、小鹅瘟、鸡白痢、鸡球虫病。

蜜蜂: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蜜蜂孢子虫病、白垩病、蜂螨病。申报时间:

1、出售、运输动物产品和供屠宰、继续饲养的动物,应当提前3天申报检疫。

2、出售、运输乳运动物、种用动物及其精液、卵、胚胎、种蛋,以及参加展览、演出和比赛的动物,应当提前15天申报检疫。

3、合法捕获野生动物的,应当在捕获后3天内向捕获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4、屠宰动物的,应当提前6小时申报检疫。

申报程序:采用申报人现场填写检疫申报单或用传真、电话等方式申报。采用电话申报的,需在现场补填检疫申报单。受理检疫申报后,派出官方兽医到现场或指定地点实施检疫;不予以受理的,说明理由。

管辖范围:尾闸镇——西河桥村、下庄子村、聚宝村、尾闸村、团结村、和平村

园艺镇 官方兽医:常占华 联系电话:*** 监督电话:0952—7011418

惠农区动物产地检疫工作规范

动物产地管理制度

一、动物产地实行报检制度、设置报检点实行站长领导、专人负责、由动物防疫员具体实施检疫

二、动物产地检疫实行属地管理、检疫员不得超越辖区范围内实施检疫、不得隔山开证

三、检疫员严格按照《畜牧产地检疫规范》实施检疫、按产地检疫出征条件出具《动物产地检验合格证明》并对检疫结果负责。

四、检疫员严格按照“动物防疫证照填写及应用规范”的要求、正确填写,不得涂改和缺项

五、《动物产地合格证明》实行统一订购、统一领取、专人管理、统一登记、妥善保管、正确使用、及时上缴

六、对转让、买卖《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或伪造检疫结果、出具伪证的人员,依照《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动物产地检疫报检点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制度

一、现场检疫发现的病害动物,需要留养治疗的,检疫人员应当场通知货主。

二、现场检疫发现的病害动物,需要无害化处理的,检疫人员应当责令并监督货主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现场检疫发现的病害动物产品,检疫人员应当责令并监督货主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货主不按照要求对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处理的,检疫人员应根据受权按规定进行处罚和强制代处理,或者报告所在地乡镇动物卫生监督派出分所。

五、检疫人员要做好自身防护和消毒工作。

动物产地检疫报检点消毒制度

一、检疫人员在实施现场检疫后,对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实施装前消毒。

二、检疫人员应使用规定的消毒药物,并按照要求配置消毒药液。

三、消毒必须全覆盖运载工具的车厢、轮胎及车体表面等部位。

四、消毒后应出具运载工具消毒证明。

动物产地检疫报检制度

一、动物检疫报检点应安排专人接受检疫申报。工作人员必须遵守作息时间,不得迟到、早退。

二、决定受理的检疫申报,约定检疫时间,准时安排检疫人员按照检疫规范实施现场检疫。约定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

三、检疫人员对检疫合格的动物及动物产品,出具检疫证明。

四、检疫人员对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及动物产品,要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五、发现可疑重大动物疫情,要按照规定上报疫情,并采取先前应急处置措施。

六、发现货主又违反《动物防疫法》的行为,应根据授权进行查处或立即报告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动物产地检疫报检点文明工作守则

一、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热情友善,文明执法,礼貌待人,不刁难、训斥报检人。

三、遵守工作纪律,着装整洁,携带证件,佩戴标志。

四、严格按照检疫规程实施检疫,不得漏检、只收费不检疫或隔山开证。

五、实事求是,秉公执检,不玩忽职守,不弄虚作假,不徇私舞弊。

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技术水平。

动物产地检疫报检点工作职责

一、按照《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要求,接受动物检疫申报并登记。

二、对已受理的检疫申报,及时安排检疫人员到场、到户或指定地点实施现场检疫。检疫合格的出具检疫证明。

三、对检出的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监督货主进行无害化处理。

篇5:动物检疫申报点主要上墙制度

动物检疫申报点工作职责

一、按照《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要求,接受动物检疫申报并登记。

二、对已受理的检疫申报,及时安排检疫人员到场、到户或指定地点实施现场检疫。因生产生活特殊需要出售、调运和携带动物、动物产品及合法捕获的野生动物,随时报检。检疫合格的出具检疫证明。

四、对检出的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监督货主进行无害化处理。

五、监督货主对装载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运载工具实施装前消毒,出具运输工具消毒证明。

六、发现重大动物疫情的要按规定及时上报,并积极参加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七、建立完善各项工作记录,使用格式统一的记录表,及时上报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数据。

动物检疫申报点文明工作守则

一、模范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热情友善,文明执法,礼貌待人,不刁难、训斥报检人。

三、遵守工作纪律,着装整洁,携带证件,佩带标志。

四、严格按照检疫规程实施检疫,不得漏检、只收费不检疫或隔山开证。

五、实事求是,秉公执检,不玩忽职守,不弄虚作假,不徇私舞弊。

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技术水平。

动物检疫申报点检疫工作流程

动物检疫申报点动物检疫操作制度

一、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工作时间,不得迟到、早退,安排专人接受检疫申报。

二、决定受理的检疫申报,要按照约定检疫时间,准时安排检疫人员按照检疫规范实施现场检疫,并对检疫结果负责。

三、检疫人员对检疫合格的动物及动物产品,出具检疫证明,并对运载工具进行消毒。

四、检疫人员对检疫不合格的,要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五、检疫人员要认证填写检疫证明,做到规范、清晰、准确。出具票据的头数与实际检疫的头数应相符。

六、检疫人员要认真做好检疫申报记录及每月的登记统计工作。

七、发现可疑重大动物疫情,要按照规定上报疫情,并立即采取先期应急处置措施。

八、发现货主有违反《动物防疫法》的行为,应根据授权进行查处或立即报告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检疫申报点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制度

一、现场检疫发现的病害动物,需要隔离观察、治疗的,检疫人员应当场通知货主。

二、现场检疫发现病害动物,需要无害化处理的,检疫人员应当责令并监督货主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现场检疫发现病害动物产品,检疫人员应当责令并监督货主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货主不按照要求对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处理的,检疫人员应根据授权按规定进行处罚和强制代处理,或者报告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所。

五、检疫人员要做好自身防护和消毒工作。

动物检疫收费依据和标准公示栏

篇6:河南动物检疫申报平台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传染病有哪些特性?

答:传染病的共同特性包括五个方面:即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病病畜(禽)能获得免疫性,被感染的机体能出现特异性反应和具有传染病特征的临床症状。

2、传染病的三大要素是什么?

答:传染病的三大要素是病原微生物、易感动物和传染途径。

3、何谓发绀?

答:发绀是指动物体表少毛浅色皮肤和可视粘膜由于淤血时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速度缓慢,血氧消耗,结果使还原的血红蛋白增多所呈现的暗红或蓝紫颜色。

4、何为炎症?

答:炎症是动物机体对抗病因损伤促进组织修复的以防御为主的血管应答与细胞应答。临床上炎灶呈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的表征。

5、何谓溃疡和糜烂?

答:皮肤或粘膜化脓坏死后,遗留下较深的缺损病灶,称为溃疡;遗留下较浅的缺损病灶,称为糜烂。

6、何谓化脓?脓肿?

答:化脓是指嗜中性粒细胞死亡后,释放出蛋白水解酶,将其自身和周围坏死组织分解液化形成脓汁的过程。

组织内局限性的化脓性炎症,称为脓肿。特点是病灶中央组织坏死自溶,形成充满脓汁的脓腔,炎灶周边组织充血、水肿和炎型细胞浸润,进而肉芽组织增生形成脓膜。

7、何谓坏死?干酪样坏死与腊样坏死有何不同?

答:坏死是指活机体内局部细胞或组织的病理性死亡,是一种不可复性的严重变质性病变。干酪样坏死是指器官发生的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中含有多量脂类物质(如结核杆菌引起的组织坏死)是一种松软易碎、灰黄或灰白色无结构的物质,外观上像干酪或豆腐渣。而腊样坏死是发生在肌肉组织的凝固性坏死,坏死的肌纤维外观上呈现浑浊不清,灰黄或灰白色,干燥而坚实,如同石蜡,如白肌病病变。

两者区别除发生原因、部位不同外,转移性钙化还可以出现血钙增高症状。

8、何谓败血脾?常见于哪些疾病?

答:各种败血症所见到的急性脾炎或急性脾肿,称为败血脾。表现体积明显肿大,质地柔软,暗红或蓝紫颜色,切面泥样无结构,多血。常见于炭疽、猪丹毒等急性传染病和血孢子虫病。

9、败血症有哪些共同的病理变化?

答:败血症常见病变有尸僵不全,血凝不良,黄疸,全身小点出血,皮下胶样浸润,全身淋巴结炎,急性脾肿和实质器官变性等。

第二部分:检疫技术知识

10、动物检疫的概念是什么?

答:动物、动物产品检疫是指为了防止动物疫病的传播,保护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由法定的机构,采用法定的检疫程序和方法,依照法定的检疫对象和检疫标准,对动物、动物产品进行疫病检查、定性和处理。检疫属于政府行为,有国家强制力为后盾,逃避检疫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1、动物检疫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答:动物检疫必须遵循过程监管、风险控制、区域化和可追溯管理结合的原则。

12、何为法定的检疫项目?

答:动物检疫人员在实施检疫行为时依法检查的若干事项,称为法定检疫项目。

13、我国现行的动物检疫书证有哪些?我省的动物检疫书证是如何出具的?

答: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A、动物B)、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产品A、产品B)。我省的动物检疫书证是通过计算机出具的。

14、什么是转让、伪造或变造检疫证明、检疫标志和畜禽标识?如何处理?

答:转让检疫证明、检疫标志和畜禽标识:指依法取得检疫证明、检疫标志和畜禽标识的单位和个人,将自己的某一批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证明、检疫标志和畜禽标识以有偿或者无偿的方式提供给没有检疫证明、检疫标志和畜禽标识的单位和个人使用的行为。

伪造检疫证明、检疫标志和畜禽标识是指未经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批准,仿制法定检疫证明、检疫标志和畜禽标识的式样,擅自制作检疫证明、检疫标志和畜禽标识的行为。

变造检疫证明、检疫标志和畜禽标识是指对检疫证明、检疫标志和畜禽标识采用剪贴、挖补、涂改、拼接等方法加工处理,改变检疫证明、检疫标志和畜禽标识的已有项目和内容的一部分的行为,如改变动物、动物产品的名称、数量、签发日期、签发人等相关内容,变造包括涂改、但不限于涂改。

违反动物防疫法规定,转让、伪造或者变造检疫证明、检疫标志和畜禽标识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没收违法所得,收缴检疫证明、检疫标志和畜禽标识,并处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15、什么是以证代据?

答:以证代据是指以检疫证明代替收费收据的行为,违反财政法规规定。

16、什么是以据代证?

答:以据代证是指以收费收据代替检疫证明的行为,违反《动物防疫法》的规定。

17、常用的动物检疫方法是什么?

答:常用的动物检疫方法是临床检查、实验室检验等方法。

18、动物检疫现场操作必备器具包括哪些?

答:检疫箱(包)、体温计、听诊器、刀剪镊钩棒、采样(血、粪、尿)工具及容器,且应保持器具干净、无毒。

19、申报检疫申报方式有哪些?

答:申报检疫采取申报点填报、传真、电话等方式申报,采用电话申报的,需在现场补填检疫申报单。

20、对屠宰的动物,是如何规定申报检疫的?

答:《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屠宰动物的,应当提前6小时向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急宰动物的,可以随时申报。

21、如何理解屠宰检疫和肉品品质检验的关系? 答:屠宰检疫是在屠宰加工过程中,对动物的胴体、头、蹄、内脏等携带病原和致病微生物进行检验定性。肉品品质检验主要是对屠宰加工的动物产品在出厂前就其新鲜度、水分、规格、重量进行检查。两者在性质、内容、实施主体、法律后果、目的上都是不同的。从性质上讲屠宰检疫是政府行为,是由指定的机构来实施,而肉品品质检验是企业行为。从实施主体来讲,一个是政府部门,一个是企业。从法律后果来讲,检疫最终是国家认可的,是向全社会负责的,不是出于哪一方的利益,是站在国家和社会的角度。肉品品质检验是企业对自己产品质量的一种认可,目的是为了维护企业的信誉,为了企业的效益,立足企业。

22、宰前检查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答:宰前检查的主要方法就是通常所指的“三观一检”,“三观”就是群体检查,对畜禽临床进行初步检查,其目的是通过观察畜禽群体在静态、动态、饮食等状态方面的表现(静、动、起、卧、立、精神、饮水、食欲等)是否正常,体温、脉搏、呼吸是否在正常生理指标范围内,对整群畜禽的健康状态作出初步评价,并从大群畜禽中将可疑患病的动物筛选出来。“一检”就是个体检查,即对从群体检查中剔除的疑似患病动物进行详细检查。

23、宰前检查结果分哪几类?如何处理? 答:动物产地检疫结果有合格和不合格两类。

合格动物:通过群体检查和个体检查而没有患动物检疫对象(即法定检疫疫病)的动物,属于合格动物,应出具准宰通知书,准予屠宰。

不合格动物:通过群体检查和个体检查发现有检疫对象的感染者,属于不合格动物,必须按照《动物防疫法》、动物屠宰检疫规程及国标《病害动物及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24、何谓动物急宰?冷宰?横死?

答:急宰:是指屠宰动物宰前检疫确认为患无碍肉食卫生的一般性疾病或某些传染病并有死亡危险时,送急宰车间进行紧急屠宰,如患口蹄疫病及其同群动物。宰后的肉品经无害化处理后无碍肉食卫生。

冷宰:指动物死亡后再放血屠宰。

横死:指动物意外受伤急性死亡,如撞死、摔死、电击死。

25、何谓胴体?

答:胴体是指剥去毛皮、割除头、蹄和摘除内脏以后的屠宰动物的尸体。

26、动物宰后检疫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宰后检疫的基本方法有视检、剖检、触检和嗅检。

视检指观察胴体皮肤、肌肉、胸腹膜、脂肪、骨骼、关节、天然孔及各种器官的色泽、形态大小、组织性状等是否正常。

剖检就是用检疫工具剖开胴体、淋巴结和内脏器官的受检部位,观察有无病理变化和寄生虫。触检就是借助检疫刀具触压或用手触摸,以判定器官、组织的弹性和软硬度。嗅检就是用嗅觉器官来检查肉品或内脏是否有其他异味。

27、简述猪宰后检疫必须检疫项目。

答:猪宰后检查项目包括头蹄及体表检查、内脏检查、胴体检查、和旋毛虫检查、复检。头蹄及体表检查:视检体表的完整性、颜色,检查有无规程规定疫病引起的皮肤病变、关节肿大等。观察吻突、齿龈和蹄部有无水疱、溃疡、烂斑等。剖检两侧下颌淋巴结,视检有无肿大、坏死灶(紫、黑、灰、黄),切面是否呈砖红色,周围有无水肿、胶样浸润等。剖检两侧咬肌,充分暴露剖面,检查有无猪囊尾蚴。

内脏检查:检查心、肝、肺和胃、肠、脾。心注意有无出血、纤维素、心肌变性坏死、囊尾蚴和心瓣膜赘生物等。肺检查肺实质有无坏死、萎陷、气肿、水肿、淤血、脓肿、实变、结节、纤维素性渗出物等。肝观察有无淤血、肿胀、变性、黄染、坏死、硬化、肿物、结节、纤维素性渗出物、寄生虫等病变。胃检查有无淤血、出血、坏死、胶冻样渗出物和粘连。肠系膜淋巴结有无肠型炭疽。脾检查有无肿胀、淤血、坏死灶、边缘出血性梗死、被膜隆起及粘连等。

胴体检查:检查皮检查皮肤、皮下组织、脂肪、肌肉、淋巴结、骨骼以及胸腔、腹腔浆膜有无淤血、出血、疹块、黄染、脓肿和其他异常等。剖检腹股沟浅淋巴结,必要时剖检腹股沟深淋巴结、髂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检查有无淤血、水肿、出血、坏死、增生等病变。剖检腰肌,检查有无囊尾蚴。肾脏注意剥离被膜而不切开,检查有无贫血、出血、淤血、肿胀等病变。

旋毛虫检查:取左右膈肌脚各30克左右,与胴体编号一致,撕去肌膜,感官检查后镜检。复检:对上述检疫情况进行复查,综合判定检疫结果。

28、如何从皮肤上鉴别猪瘟、猪丹毒和猪肺疫?

答:猪瘟:全身点状出血变化。耳根、腹部、四肢内侧、会阴等处皮肤,有暗红色小点出血或融合性红斑,指压不退色。

猪丹毒急性型:在耳、腹及腿内侧的皮肤出现红斑,红斑的大小和形状不一,指压时退色,指去复原。亚急性型:在颈肩、胸、背及四肢等处皮肤出现疹块,疹块比周围正常皮肤略隆起,有明显的界限,大小不等,多呈方形、棱形、圆形或不规则形;疹块的色泽为紫色或边缘红色而中心苍白色,触摸时比正常的皮肤为硬。

猪肺疫:皮肤有紫斑或小出血点。

29、淋巴结在宰后检疫中有何意义?

答:淋巴结是机体外周免疫器官和防御机构,具有吞噬异物和各种微生物功能,并产生免疫应答。机体某器官或局部组织受病原微生物侵害时,很快被局部淋巴结阻截,并发生相应的各种反应,呈现不同的淋巴结病理变化,急性的、慢性的、出血的、卡他的和坏死的……因此检验淋巴结病变可以反映局部组织器官的健康状态和分析可能感染的病原性质,如果全身淋巴结同时发生相似病变,则为全身性感染的征象。如果陈旧病变,可以推测过去曾发生过什么病等。因此,淋巴结检查对诊断动物疾病,尤其传染病和评价肉品卫生质量有重要意义。

30、猪宰后检疫中常检的淋巴结和其位置。

答:颌下淋巴结,其位置在下颌间隙、颌下腺的前面,被耳下腺口侧端覆盖着。腹股沟浅淋巴结,位于下腹壁皮下方脂肪内。

髂内淋巴结,位于腹主动脉分出髂外动脉的附近,旋髂深动脉起始部的前方。内脏淋巴结常检的有支气管淋巴结、肝门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

31、叙述猪瘟、猪丹毒、猪局部炭疽、仔猪副伤寒的淋巴结炎病变主要区别。答:猪瘟淋巴结是出血性炎症,淋巴结切面上周边出血,呈大理石样斑纹。猪丹毒淋巴结是卡他性炎症,淋巴结肿胀,切面多透明液流溢,有细小的充血点。

猪局部炭疽淋巴结是出血性坏死性炎症,淋巴结周围组织明显水肿。淋巴结切面出血,散在灰黑色坏死灶,陈旧病灶可呈棕灰色。仔猪副伤寒的淋巴结是急性增生性炎症,淋巴结肿大,切面呈灰白色脑髓样质度。

32、局限性炭疽淋巴结剖检主要表现为什么?

答:局限性炭疽淋巴结剖检主要表现为早期病变淋巴结多肿大,呈暗红色或砖红色,周围结缔组织呈胶样浸润。晚期病变淋巴结发硬发脆,刀切如豆腐干样,间或有黑色凹陷坏死灶,有时呈灰白色坏死灶,并具有恶臭味,淋巴结内含淋巴液不多,周围组织胶样浸润减少。

33、屠畜麻电出血常见哪些器官和组织?有什么特点?

答:麻电出血常见于心、肺器官和皮肤。其特点是心外膜上散布新鲜出血点。肺麻电性出血一般在两侧膈叶背缘的肺胸膜下,呈散在性鲜红色放射状小点出血,有时密集成片,严重时支气管淋巴结周边出血,但不肿大。皮肤麻电性出血主要在肩部和臀部见有红色放射状小点。

34、家禽宰后检疫的主要项目有哪些?重点内容是什么?

答:家禽宰后检疫与屠畜的宰后检疫不同,家禽没有供检疫的较大的淋巴结,所以家禽的宰后检疫只检查屠体检查、抽检和复检。

屠检检查重点查体表、冠和髯、眼、爪、肛门。

抽检比例按规程规定,日屠宰量在1万只以上(含1万只)的,按照1%的比例抽样检查,日屠宰量在1万只以下的抽检60只。抽检发现异常情况的,应适当扩大抽检比例和数量。重点查皮下、肌肉、口腔、鼻腔、喉头和气管、气囊和内脏、体腔等。

复检就是对上述检疫情况进行复查,综合判定检疫结果。

35、黄疸和黄脂肉尸如何鉴别?如何处理?

答:黄疸与黄脂肉的鉴别可通过感官检查和实验室理化学检验两方面加以判定。感官检查鉴别:

黄脂:主要由饲料或脂肪代谢障碍引起,与遗传有关。黄染部位仅见脂肪,尤其皮下脂肪。肝胆无病变。吊挂24小时后黄色变浅或消失。

黄疸:由疾病引起胆汁代谢障碍而造成的。全身皮肤、脂肪、粘膜、巩膜、肌膜、关节囊液均显黄色。肝胆多有病变,如肝硬变、实质性肝变、胆管阻塞。放置越久,颜色越深。

理化学检验有硫酸法和苛性钠法两种方法。

(1)硫酸法:取5g脂肪置于小烧杯中,用剪刀将脂肪组织剪碎,然后向烧杯中倒入50%酒精约40毫升进行浸抽,并不时震荡,过滤。取滤液5毫升于试管中,然后向试管中滴加10—15滴浓硫酸,振摇均匀后,观察变化。当滤液中含有胆红素时,滤液呈绿色,如再加入浓硫酸经适当加热后,则变为淡蓝色,无胆红素,则滤液呈阴性反应。

(2)苛性钠法:称取约2克脂肪剪碎于试管中,加入约5毫升5%NaOH水溶液,在酒精火焰上煮沸约1分钟,摇振试管,在流水下使其冷却。待试管内溶液冷却至约40-50%(即用手触摸有温热感时),小心向试管中加入半量(2.5毫升)的乙醚,轻轻混匀后,加塞静置,待溶液分层后观察,若上层乙醚无色,下层液体染成黄绿色表明检样中有胆红素存在,即检样为黄疸肉。若上层乙醚呈黄色,下层液体无色表明检样中含有天然色素,而无胆红素,即检样为黄脂肉。如果试管上下层均呈黄色,则表明检样中二种色素均存在,说明检样中既有黄脂,又有黄疸。

黄疸胴体不能作为食用。若系传染性疾病引起的黄疸,应结合具体疾病进行处理。黄脂肉若系饲料源性者,若无其他不良气味时,完全可以食用。如伴有其他不良气味者,应复制加工或工业用。

36、病死畜禽肉有什么特征?

答:病死畜禽肉有如下特征

(1)放血部位的组织状态:健康畜禽肉,宰杀口外翻,切面粗糙不平,其周围组织血液浸染区很大,深达0.5—1厘米。患病急宰的畜禽宰杀口不外翻,切面比较平滑,其周围组织稍有血液浸染现象。病死和横死畜禽肉宰杀口不外翻,切面较平滑,无血液浸染现象。

(2)胴体放血程度:急宰病畜禽肉放血不良,肉呈暗红色或黑红色,肌肉断面上可见一处或多处的暗红色血液浸润区,并流出血珠。脂肪呈淡红色,胸膜、腹膜下小血管显露。剥皮胴体的表面常有血珠渗出。滤纸条试验被浸湿并超出插入部分2-3毫米左右。病死或横死畜禽肉,严重放血不良,肉呈黑红色或呈蓝紫色,血管中充满血液,胸、腹膜下血管怒张呈紫红色;肌肉断面上有多处黑红色区域,轻压时流出血滴,滤纸条被血液浸湿,并超出插入部分5毫米以上。

(3)血液坠积情况:濒死急宰或死后冷宰的畜禽尸体卧位侧的皮下组织、胸腹膜和成对器官(卧侧)血管或多或少地呈现紫绀-深红色树枝状沉积性充血,死后数小时的尸体,在其底部的皮下组织中可见明显的血液浸润区,尸体的浸润部位不同与淤斑,它没有清楚的界限,切开时流出血样液。

(4)胴体上肉眼可见的病理变化:大多数传染病在体表皮肤及皮下组织常显示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如猪瘟,在颈部和腹下皮肤有细小密布的出血点,当发现类似病变时,应剖检肉尸上存留的淋巴结和肾脏作综合判定。

(5)淋巴结的变化:健康家畜胴体和脏器的淋巴结,切面呈灰白色,无异常。濒死急宰或死后冷宰的动物胴体及内脏的淋巴结通常肿大,切面呈暗红色、紫玫瑰色或呈现与各种疾病特别是传染病性质相应的病理变化。

(6)横死肉的致死痕迹:如摔死或撞死者,多有骨折或严重内出血,体表局部有明显损伤;勒死者有索勒痕等等。

病死禽类肉尸的感官特征:

(1)禽尸的皮肤呈不同的紫红色、暗黑色和铁青色。皮肤干枯,毛孔突起,拔毛不净。翼下或腹下小血管有大片的血液沉积,极度消瘦。如翼基部或肢体下部有局部性淤血、破溃等,系生前长时间捆绑过紧所致。

(2)病死禽冠和肉髯呈紫红色或青紫色,有的全部呈紫黑色,以边缘部较为严重。(3)眼部污秽不洁,眼多全闭,眼球下陷。

(4)嗉囊发青紫,空虚瘪缩或有液体、气体。肛门松弛或污秽不洁。

37、隔离有几种类型?

答:隔离有两种类型:(1)临时性隔离 这种类型的隔离措施应用比较普遍,一般时间较短。主要用于患急性传染病的动物,或尚未得出诊断结论的患病动物及其同群动物。在采取了扑杀、治疗、消毒等措施扑灭疫情之后即可解除隔离。(2)长期性隔离 长期隔离主要用于慢性传染病的动物。这类患病动物由于所患动物传染病病程长,一时难以治愈,且由于多种原因又难以采取扑杀、销毁等措施予以扑灭。故需要选择适当的地点进行长期隔离,以保证其他动物的安全。

第三部分:主要动物疫病

38、口蹄疫特征性病变是什么?牛、羊、猪的临床症状分别有哪些? 答:典型口蹄疫症状是发热,口腔粘膜、蹄部皮肤和乳房上出现特征性水泡。牛:潜伏期为2—7天,少数达11天。病牛表现为体温升高,心跳加快,唾液增多而粘稠,常在口边悬成长线。1—2天后,在唇内面、齿龈、舌面和颊部粘膜发生蚕豆至核桃大的水泡。经过一昼夜水泡破裂形成烂斑,愈合后成斑痕。在口腔发生水泡的同时或稍后,蹄冠、蹄叉的柔软皮肤上发生水泡,并很快破溃糜烂,形成痂块。实践证明,乳房上口蹄疫病变多见于纯种牛,黄牛较少发生。哺乳犊牛患病时,水泡症状不明显,常以心肌损害为主,病死率很高。

羊:潜伏期一周左右,症状轻微,绵羊以蹄部出现水泡为主,水泡仅有豆粒大小。山羊少有蹄部损害,但整个口腔粘膜(舌除外)上出现蚕豆大水泡,水泡皮薄很易破裂形成鲜红色烂斑,呈糜烂性口膜炎,这是山羊口蹄疫的典型症状。羔羊常因心肌炎而死亡。

猪:潜伏期很短,一般为1—3天。病猪以蹄部水泡为主要特征。蹄冠、蹄叉、蹄踵部皮肤出现水疱,水疱破裂后表面出血,形成暗红色烂斑,感染造成化脓、坏死、蹄壳脱落,卧地不起,这是典型症状。鼻镜及口腔粘膜也常见有水泡或烂斑。哺乳仔猪不见上述症状,多突然死于心肌炎。

39、急性型猪瘟的特征性临床症状有哪些?

答:出现高热、倦怠、食欲不振、精神萎顿、弓腰、腿软、行动缓慢;间有呕吐,便秘腹泻交替;可视黏膜充血、出血或有不正常分泌物、发绀;鼻、唇、耳、下颌、四肢、腹下、外阴等多处皮肤点状出血,指压不褪色。

40、急性和慢性猪瘟特征性病理变化有哪些?

答:急性型:粘膜、浆膜、淋巴结、心、肺、喉头、肾盂、膀胱、胆囊等处常有数量不等、程度不一的出血斑点;淋巴结呈大理石状外观,以腹腔内淋巴结最为典型,肿大、暗红色、切面多汁,呈弥漫性出血或周边出血;脾不肿大,有的见出血性梗塞,以边缘最为多见。

慢性型:主要病变为坏死性纤维素性肠炎,一般见于回肠末端、盲肠和结肠的粘膜上有同心轮层状的扣状肿,黑褐色,突出粘膜表面,中央低陷,有的剥脱形成溃疡,这是慢性猪瘟的典型特征。

41、什么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特征性临床症状有哪些?

答: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俗称蓝耳病)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的传染病。

病猪体温明显升高,可达41℃以上;眼结膜炎、眼睑水肿;咳嗽、气喘、呼吸困难;耳朵、四肢末梢和腹部皮肤发绀;偶见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

42、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理变化有哪些?

答:肺肿胀,呈大理石病变,多见于肺部的间叶和心叶;可见脾脏边缘或表面出现梗死灶;肾脏呈土黄色,表面可见针尖至小米粒大出血点斑,皮下、扁桃体、心脏、膀胱、肝脏和肠道均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部分病例可见胃肠道出血、溃疡、坏死。

43、高致病性禽流感有哪些主要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是什么?

答:临床症状:潜伏期从几小时到数天,最长可达21天。表现为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统或神经系统的异常。病禽突然死亡、死亡率高;体温升高、极度沉郁,头部和眼睑部水肿,鸡冠发绀、脚鳞出血和神经紊乱;鸭鹅等水禽出现明显神经症状、腹泻,角膜炎、甚至失明症状。

病理变化:特征性病变是皮下水肿,纤维素性肺炎、心囊炎和体腔积液,口腔、腺胃、肌胃角质膜下层和十二指肠出血。胸骨内面、胸部肌肉、腹部脂肪和心脏均有散在性的出血点。头、眼睑、肉髯、颈和胸等部分肿胀,组织呈淡黄色。肝、脾、肾、肺常见灰黄色小坏死灶。

44、鸡新城疫主要的症状有哪些?典型病理变化是什么?

答:症状:根据病程长短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型。

最急性型:突然发病,常无特征症状而迅速死亡。往往头天晚上饮食活动如常,翌晨发现死亡,多见于流行初期和雏鸡。

急性型:常以呼吸道症状开始,继而下痢。常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不振,离群呆立,缩颈闭眼,鸡冠肉髯呈现紫色。咳嗽,呼吸困难,口腔和鼻腔分泌物增多,常伸头,张口呼吸,并发出“咯咯”的喘鸣声或尖锐的叫声,嗉囊肿胀;下痢。产蛋减少或停止,少数禽突然发病,无任何症状而死亡等。

慢性型:常见于成鸡和流行后期。初期症状如同急性型,但较轻微。突出表现神经症状,如偏头、扭脖、站立不稳、转圈运动、共济失调以至翅膀麻痹瘫痪。病程达3周,多数以死亡告终。

典型病变是败血症和消化道出血、溃疡、腺胃粘膜出血。产蛋鸡卵黄膜充血或出血,甚至卵黄破裂流入腹腔。

45、内脏型鸡马立克氏病的病理剖检变化是什么?

答:内脏型鸡马立克氏病的病理剖检变化以卵巢受害最为常见,其次为肾、脾、肝,呈灰白色,质地坚硬而致密。有时肿瘤组织在受害器官中呈弥漫性增生,整个器官变得很大,肿瘤组织色泽灰白,与原有组织的色彩相间存在,形成大理石样斑纹。

46、马立克氏病的屠宰检疫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马立克氏病在临床上的类型不同,特点也不同。

神经性:常见腰荐神经丛、坐骨神经、臂神经丛、迷走神经等不对称的肿大增粗、表面光滑、灰黄或灰白色,有水肿液。

内脏型:肝、脾、肾、性腺、胃、心、肺等有灰白色脂肪样大小不等的坚硬肿瘤块,或肝、脾、肾弥漫肿大,质脆弱易破裂的病变,腔上囊多为萎缩状态。

皮肤性:毛囊可见灰白色结节状肿大。

47、白痢病雏鸡和成鸡有什么特征性病变?

答:幼雏病亡后只见肝肿大、充血或有出血,胆囊充盈胆汁。病程稍长病雏卵黄吸收不全,其内容物呈油脂状或豆腐渣样。胆、脾、心有灰白色结节。盲肠干酪样物堵塞,有时脾肿大。

育成鸡除实质器官有肉芽肿结节外,还常见肝肿大破裂。

成年母鸡呈慢性经过。最典型的病变是卵巢上卵泡变性变色,晦暗无光,卵子内容物干固呈干酪样,时有卵泡破裂引起卵黄性腹膜炎,或有卵黄堵塞输卵管。常有心包炎,心囊积液。公鸡睾丸炎,有小脓肿。

48、何谓禽痘?

答:禽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通常分为皮肤型和白喉型。皮肤型特征性症状是皮肤尤其是头部皮肤产生痘疹,继而结痂、脱落;白喉型特征性症状为口腔或咽喉黏膜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常形成假膜。皮肤型病例的死亡率较低,且易恢复。白喉型常因呼吸困难而易窒息死亡,有较高的死亡率。

49、禽白血病的病理变化是什么?

答: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肿瘤主要见于肝、脾及法氏囊。肿瘤多呈结节状或弥漫性,灰白色到淡黄色,大小不一。肝脏肿大,为正常肝的数倍,外观稍呈灰白色,质地脆弱。脾脏肿瘤呈大理石状。

成红细胞性白血病:增生性病鸡最具特征性眼观变化是肝、脾,其次是肾的弥漫性肿大,樱桃红色到暗红色,柔软而易碎。骨髓极柔软或水样,暗红色或樱桃红色。贫血性病鸡的内脏常萎缩,尤其是脾。血液呈水样,淡红色,凝固缓慢。

成髓细胞性白血病:病毒主要侵害部位是骨髓。50、为什么炭疽病动物不允许剖检?

答:濒死炭疽病动物体内常有大量菌体,剖检时若处理不当,这些菌体可感染人,且可形成大量有强大抵抗力的芽胞污染土壤、水源、牧地,成为长久的疫源地,因此炭疽病动物严禁剖检。

51、急性炭疽病动物有什么特征性病变?猪炭疽淋巴结病变特征是什么?多生于哪些部位?

答:急性炭疽动物主要呈败血症变化,尸僵不全,迅速腐败膨胀,天然孔出血,血液凝固不良,皮下出血性胶样浸润。内脏常见出血,实质器官变性。淋巴结、脾脏常明显肿大。典型的病例,脾几乎成黑色,肿大几倍,充满了煤焦油样的脾髓和血液。皮下结缔组织或消化道还可能有界限明显的水肿区,水肿液呈淡黄色。

猪淋巴结炭疽特征病变是淋巴结切面有蜂窝状红色小出血点,或整个淋巴结的切面或个别区域显著充血、出血,呈砖红色或樱红色,有时可见到大小不同的暗红色出血点和凹陷有小坏死灶。淋巴结周围组织呈浆性或浆性出血性胶样浸润。好发部位为颌下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

52、何谓布氏杆菌病?人感染布氏杆菌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答:该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牛、羊、猪常发,且可经牛、羊、猪传染人和其他家畜,特征是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

人感染布氏杆菌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病动物,主要通过食入接触和吸入三种途径而感染。接触布氏杆菌病畜及其产品,如接产、饮用病畜生乳或制品,食用未经煮熟的病畜肉都能感染。

53、何谓结核病?结核杆菌有几种类型?

答: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所引起的人畜和禽类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其病理特点是在多种组织器官形成肉芽肿和干酪样坏死或钙化结节病变。

结核杆菌主要有3个类型:牛型、人型和禽型。

54、什么是结核结节?常见于什么部位?眼观结核结节的病变特征是什么?

答:结核结节是动物患结核病后,在机体抵抗力较强的情况下,机体对结核菌的反应是以细胞增生为主而形成的增生性结核结节,为一种特异性的肉芽肿。

牛最常发生于肺、肺门淋巴结,纵膈淋巴结,其次为肠系膜淋巴结和头颈部淋巴结。猪多见于头部和肠系膜淋巴结,肝和脾也比牛更为常见。鸡多发生于肠道、肝、脾、胃骼和关节。

肉眼上,结核结节大小如帽针头大至粟粒大,呈半透明灰白色或黄色圆形,切开后见干酪样坏死,有的钙化。

55、何谓猪丹毒?临床上猪丹毒分几种类型?

答: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通常呈败血症症状。亚急性常伴有特征性皮疹,慢性经过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和心内膜炎。

临床上猪丹毒分为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疹块型、慢性心内膜炎型三种类型。

56、猪丹毒的主要临床症状有哪些? 答:出现高热稽留;呕吐;结膜充血;粪便干硬呈粟状,附有粘液,下痢;皮肤有红斑、疹块,指压褪色等症状。

57、败血型和慢性猪丹毒有哪些病理变化?

答:败血型猪丹毒主要以急性败血型的全身变化和体表皮肤出现红斑为特征。鼻、唇、耳及腿内侧等处皮肤和可视粘膜呈不同程度的紫红色,全身淋巴结发红肿大、充血、切面多汁。脾樱桃红色,质地松软,显著充血、肿大,边缘钝、切面外翻,凹凸不平,脾髓暗红而易于刮下,脾小梁和滤泡的结构模糊,典型的败血脾。这是猪丹毒区别于猪瘟和猪肺疫和特征性变化之一。

整个消化道都有十分明显的卡他性和出血性炎症变化,胃底及幽门部尤其严重,呈红布一样。肾常发生急性出血性变化,明显肿大瘀血,俗称大红肾。肺瘀血和水肿,常见出血点;肝常显著充血,呈红棕色,于空气中则转变为鲜红色。

慢性型主要表现在心内膜上,有菜花状赘生物,四肢关节可能显著肿大变样或粘连,切开时可见韧带增厚,囊内有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物,或内壁结缔组织增生甚至钙化。

58、何谓猪肺疫?

答:猪肺疫又叫猪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流行性或散发性和继发性传染病。有急性和慢性两型。特征是急性呈败血症和炎性出血;慢性型为皮下组织、关节、各脏器的局灶性化脓性炎症。

59、急性猪肺疫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是什么?

答:急性型是本病的主要病型。除具有败血症的一般症状外,主要表现为表现为高热;咳嗽,呼吸困难,继而哮喘,口鼻流出泡沫或清液;颈下咽喉部急性肿大、变红、高热、坚硬;腹侧、耳根、四肢内侧皮肤出现红斑,指压褪色。

病理变化除全身浆膜、粘膜、实质器官和淋巴结的出血性病变外,特征的病变是纤维素性肺炎。肺不有同程度的肝变区,周围常伴有水肿和气肿,病程长的肝变区内还有坏死灶,肺小叶切面呈大理石纹理。胸膜常有纤维素性附着物,严重的胸膜与肺粘连、胸腔及心包积液。支气管、气管内含有多量泡沫状粘液、粘膜发炎。

60、猪喘气病的病理变化是什么?

答:猪喘气病的主要病理变化局限在肺脏。病变多限于肺的尖叶、心叶的前缘。肺的病变部分与正常部分界限分明,而且常常是左右对称,形成“肉样变”,很像胰脏的色泽。支气管淋巴结肿大、多汁,呈髓样灰白色,切面湿润隆起,肠间有黄白色小坏死灶。喉部器官内常充满粘液,有时有脓液或血液。

61、何谓猪链球菌病?其淋巴结脓肿多发于哪些部位?

答: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不同群的链球菌引起的不同临床类型传染病的总称。常见有败血性链球菌病和淋巴结脓肿两种类型,其特征为:急性病例常为败血症和猪脑膜脑炎,发病率、病死率高,危害大;慢性病例为关节炎、心内膜炎及组织化脓性炎,此型最常见,流行最广。

猪淋巴结脓肿多见于颌下淋巴结发生化脓性炎症,其次是咽部、耳下和颈部淋巴结。62、何谓猪支原体肺炎?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是什么?

答:猪支原体肺炎又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或猪喘气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诊特征为咳嗽、气喘。

临床症状:本病的主要临诊症状为咳嗽和喘气。急性型:常见于新发病的猪群,以怀孕母猪和小猪更为多见。表现为突然精神不振,头下垂,站立一偶或趴伏在地,呼吸次数剧增。之后呼吸困难,发出哮鸣声,似拉风箱,腹式呼吸。此时病猪站立或犬坐式,不愿卧地。

慢性型:主要症状表现为咳嗽,清晨喂食或剧烈运动时,咳嗽最明显。随着病程的发展,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表现呼吸次数增加和腹式呼吸。这些症状时而明显,时而缓和。病程长的小猪出现消瘦、衰弱,生长发育停滞。

病理变化:本病的主要病变在肺、肺门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

急性死亡病例剖检可见肺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气肿,在心叶、尖叶和中间叶出现融合性支气管肺炎变化。病变的颜色多为淡灰红色或灰红色,半透明状。病变部界限明显,象鲜嫩的肌肉样,俗称“肉变”。病变部切面湿润而致密,常从小支气管流出微浑浊灰白色带泡沫的浆性或粘性液体。病程延长,病变部颜色变深,呈淡紫色、深紫红色、灰黄色,半透明状的程度减轻,坚韧度增加,俗称“虾肉样变”。恢复期病例肺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硬化,病变逐渐消散。肺门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显著肿大,呈灰白色,有时边缘轻度充血。

63、何谓肠旋毛虫?肌旋毛虫?人感染旋毛虫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答:旋毛虫的成虫寄生于人和多种动物的肠内,称为肠旋毛虫;旋毛虫的幼虫寄生于同一动物的横纹肌中,称为肌旋毛虫。

旋毛虫病是通过其在肌肉中的包囊幼虫而在宿主间传播。人和动物吞食了含有侵袭性旋毛虫(成熟的肌旋毛虫)的肉而感染的。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消化道。

如何用压片法进行旋毛虫检验?

从胴体上采取左右膈肌脚各一块(30克),每块中选剪出麦粒大的12小块(共24小块)肉粒,用厚玻片压片镜检,可发现旋毛虫包囊,呈橄榄形,约0.8—1.0毫米长,内含有缩成螺丝状幼虫。包囊有肉芽肿型、包囊型和混合型三种。有时可见浓淡不一黑色的钙化包囊。

64、何谓猪囊虫病?

答:猪囊虫病又称“米猪肉”,是由有钩绦虫(猪带绦虫)的幼虫——猪囊尾蚴(猪囊虫)引起的人、猪共患寄生虫病。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幼虫寄生在猪的肌肉组织,有时也寄生于实质器官和脑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幼虫也能寄生在人的肌肉和脑中,引起严重的疾病。

65、猪囊虫主要寄生在什么部位?有什么形态特点?

答:猪囊尾蚴主要寄生在咬肌、膈肌、腰肌、肩胛外侧肌、股部内侧肌。脏器中以心肌为常见。故这些部位为宰后重点检验部位。

形态特点:

眼观成熟的囊尾蚴外形呈椭圆形,约豆粒大,半透明的包囊充满无色透明液体,囊壁上有一圆形,小米粒大,乳白色头节。镜下用两张载玻片将头节压成薄片后,可见与成虫相同的结构。有4个圆形吸盘和1个顶突,在顶突上有两排角质小钩。

66、何谓鸭瘟?其病原体是什么?

答: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俗称“大头瘟”,是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原体是鸭瘟病毒。病的特征是发热、软肢、下痢、流泪。部分病鸭头部肿大,食道和泄殖腔黏膜有坏死假膜或溃疡。肝小点出血和坏死。

67、鸭瘟的主要临床症状是什么?

答:血管破裂,组织出血,消化道粘膜丘疹变化,淋巴器官损伤和实质器官变性;体温升高43℃以上,两腿麻痹,下痢,流泪和部份病鸭头颈肿大;食道粘膜有出血点,并有黄色假膜覆盖或溃疡,泄殖腔粘膜充血、出血、水肿和假膜覆盖,肝有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和坏死灶。

68、兔瘟的主要临床症状是什么?

答:兔瘟又叫兔出血症。分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

最急性型:突然发病,迅速死亡,几乎无明显症状。

急性型:体温升高达41℃以上,病兔食欲减退,渴欲增加,精神萎顿,皮毛无光泽,迅速消瘦,死前有短期兴奋、挣扎、狂奔、咬笼架、继而前肢俯伏,后肢支起,全身颤抖,倒向一侧,四肢划动,惨叫几声而死。

慢性型:多见于老疫区或流行后期。病兔的体温升高,精神萎顿,被毛无光泽,最后消瘦,衰弱而死。耐过病兔,粪便排毒至少一个月以上。

69、绵羊痘的临床特征是什么?

答:典型绵羊痘发展过程有红斑、丘疹、水泡、脓疮和痂皮五个阶段。其临床特征是前驱期体温升高达41℃,呼吸加快,精神沉郁,结膜潮红肿胀,流粘液脓性鼻汁,经1-4天后,开始在羊皮肤少毛区(乳房、乳头、眼、唇、鼻翼、颊、四肢和尾内)呈现圆形的红色斑疹,直径1.0-1.5厘米,约两天后红斑转为灰白色丘疹,隆突于皮肤表面,质度硬实,周围有红晕。随丘疹增大,表皮细胞水泡变性,融合成水泡,内含清亮的浆液,继而由于化脓菌的侵入和白细胞浸润,水泡渐渐混浊转为脓疱,脓疱破裂或内容物干涸而形成棕色的痂皮,脱痂后痊愈。

70、何谓牛传染性胸膜肺炎?

答: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又称牛肺疫,是由丝状霉形体引起的牛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发生肺小叶间质淋巴管、结缔组织和肺泡组织的渗出性炎与浆液纤维素性胸膜肺炎为特征。任何年龄和品种的牛均有易感性。

71、何谓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答: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以高热、呼吸困难、鼻炎、鼻窦炎和上呼吸道炎、流鼻涕等症状为特征。这种病毒可引起牛的生殖道感染、结膜炎、脑膜脑炎、流产等其他类型的疾病,因此,它是一种由同一种病原引起的多种病状的传染病。

72、适用于屠宰场的主要消毒药品有哪些?其浓度要求是多少? 答:氢氧化钠1—4%热溶液;

生石灰10—20%乳剂; 草木灰10—20%热溶液;

漂白粉0.5—20%;

次氯酸钠2—4%;

甲醛溶液5—10%; 季氨盐类0.5—10% 73、使用漂白粉消毒时应注意什么?

答:漂白粉是应用广泛的卤素类消毒剂,在使用时要注意三方面的问题。

(1)要现配现用。漂白粉嗜水,受潮而成盐,故应将其保存于密闭、干燥的容器中。(2)在酸性环境中杀菌作用较强,在消毒室,保持一定的酸性,可使消毒效果更为彻底。(3)漂白粉对金属有一定的腐蚀作用,不能用于金属用具的消毒。

第四部分:动物检疫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技术规范

《动物防疫法》

《动物检疫管理办法》 《动物检疫规程》 《病害动物及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农业部六条禁令

一、严禁只收费不检疫;

二、严禁检疫就出证;

三、严禁重复检疫收费;

四、严禁倒卖动物卫生证章标志;

五、严禁不按规定实施饲料兽药质量检测;

六、严禁发现违法行为不查处。

病害肉整治“四不准一处理”

发现死亡畜禽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病死畜禽及其产品。对死亡畜禽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病害肉整治三项制度 备案制度、报告制度、责任制度

“瘦肉精”整治“五个一”

刷一条警示标语(添加使用瘦肉精就是犯法);设立一个举报电话; 设置一个警示栏;提供并张贴一份承诺书(不使用瘦肉精); 开好一个宣教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2007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一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2007年8月3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1997年7月3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 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修订)目

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总

动物疫病的预防

动物疫情的报告、通报和公布 动物疫病的控制和扑灭 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 动物诊疗 监督管理 保障措施 法律责任 附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动物防疫活动的管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促进养殖业发展,保护人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动物防疫及其监督管理活动。

进出境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第三条 本法所称动物,是指家畜家禽和人工饲养、合法捕获的其他动物。

本法所称动物产品,是指动物的肉、生皮、原毛、绒、脏器、脂、血液、精液、卵、胚胎、骨、蹄、头、角、筋以及可能传播动物疫病的奶、蛋等。

本法所称动物疫病,是指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

本法所称动物防疫,是指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

第四条 根据动物疫病对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本法规定管理的动物疫病分为下列三类:

(一)一类疫病,是指对人与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等措施的;

(二)二类疫病,是指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等措施,防止扩散的;

(三)三类疫病,是指常见多发、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

前款一、二、三类动物疫病具体病种名录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第五条 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统一领导,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制定并组织实施动物疫病防治规划。

乡级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群众协助做好本管辖区域内的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第七条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动物防疫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防疫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动物防疫工作。

军队和武装警察部队动物卫生监督职能部门分别负责军队和武装警察部队现役动物及饲养自用动物的防疫工作。

第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照本法规定,负责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工作和其他有关动物防疫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的规定,根据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综合设置的原则建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动物疫病的监测、检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等技术工作。

第十条 国家支持和鼓励开展动物疫病的科学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广先进适用的科学研究成果,普及动物防疫科学知识,提高动物疫病防治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十一条 对在动物防疫工作、动物防疫科学研究中做出成绩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给予奖励。

第二章 动物疫病的预防

第十二条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对动物疫病状况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措施。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根据国内外动物疫情和保护养殖业生产及人体健康的需要,及时制定并公布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技术规范。

第十三条 国家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确定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病种和区域,并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制订本行政区域的强制免疫计划;并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动物疫病流行情况增加实施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病种和区域,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并报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乡级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本管辖区域内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做好强制免疫工作。

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履行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义务,按照兽医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好强制免疫工作。

经强制免疫的动物,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免疫档案,加施畜禽标识,实施可追溯管理。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加强动物疫情监测。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国家动物疫病监测计划。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动物疫病监测计划,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动物疫病监测计划。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等情况进行监测;从事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或者阻碍。

第十六条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对动物疫病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及时发出动物疫情预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接到动物疫情预警后,应当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第十七条 从事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照本法和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做好免疫、消毒等动物疫病预防工作。

第十八条 种用、乳用动物和宠物应当符合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健康标准。

种用、乳用动物应当接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定期检测;检测不合格的,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九条 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和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以及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应当符合下列动物防疫条件:

(一)场所的位置与居民生活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的距离符合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

(二)生产区封闭隔离,工程设计和工艺流程符合动物防疫要求;

(三)有相应的污水、污物、病死动物、染疫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和清洗消毒设施设备;

(四)有为其服务的动物防疫技术人员;

(五)有完善的动物防疫制度;

(六)具备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动物防疫条件。

第二十条 兴办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和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以及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附具相关材料。受理申请的兽医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的,发给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不合格的,应当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需要办理工商登记的,申请人凭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应当载明申请人的名称、场(厂)址等事项。

经营动物、动物产品的集贸市场应当具备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并接受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 动物、动物产品的运载工具、垫料、包装物、容器等应当符合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动物防疫要求。

染疫动物及其排泄物、染疫动物产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动物尸体,运载工具中的动物排泄物以及垫料、包装物、容器等污染物,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处理,不得随意处置。

第二十二条 采集、保存、运输动物病料或者病原微生物以及从事病原微生物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的规定。

第二十三条 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人员不得直接从事动物诊疗以及易感染动物的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等活动。

人畜共患传染病名录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第二十四条 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区域化管理,逐步建立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应当符合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经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验收合格予以公布。

本法所称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是指具有天然屏障或者采取人工措施,在一定期限内没有发生规定的一种或者几种动物疫病,并经验收合格的区域。

第二十五条 禁止屠宰、经营、运输下列动物和生产、经营、加工、贮藏、运输下列动物产品:

(一)封锁疫区内与所发生动物疫病有关的;

(二)疫区内易感染的;

(三)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

(四)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

(五)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

(六)其他不符合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有关动物防疫规定的。

第三章 动物疫情的报告、通报和公布

第二十六条 从事动物疫情监测、检验检疫、疫病研究与诊疗以及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发现动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应当立即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采取隔离等控制措施,防止动物疫情扩散。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现动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应当及时报告。

接到动物疫情报告的单位,应当及时采取必要的控制处理措施,并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上报。

第二十七条 动物疫情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认定;其中重大动物疫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认定,必要时报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认定。

第二十八条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通报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和处理情况;发生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与同级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相互通报。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条约、协定,及时向有关国际组织或者贸易方通报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和处理情况。

第二十九条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负责向社会及时公布全国动物疫情,也可以根据需要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公布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疫情。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发布动物疫情。

第三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报、谎报、迟报、漏报动物疫情,不得授意他人瞒报、谎报、迟报动物疫情,不得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

第四章 动物疫病的控制和扑灭

第三十一条 发生一类动物疫病时,应当采取下列控制和扑灭措施:

(一)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立即派人到现场,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调查疫源,及时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疫区范围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对疫区实行封锁。必要时,上级人民政府可以责成下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

(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封锁、隔离、扑杀、销毁、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接种等强制性措施,迅速扑灭疫病。

(三)在封锁期间,禁止染疫、疑似染疫和易感染的动物、动物产品流出疫区,禁止非疫区的易感染动物进入疫区,并根据扑灭动物疫病的需要对出入疫区的人员、运输工具及有关物品采取消毒和其他限制性措施。

第三十二条 发生二类动物疫病时,应当采取下列控制和扑灭措施:

(一)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隔离、扑杀、销毁、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接种、限制易感染的动物和动物产品及有关物品出入等控制、扑灭措施。

第三十三条 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撤销和疫区封锁的解除,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评估后,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

第三十四条 发生三类动物疫病时,当地县级、乡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组织防治和净化。

第三十五条 二、三类动物疫病呈暴发性流行时,按照一类动物疫病处理。

第三十六条 为控制、扑灭动物疫病,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派人在当地依法设立的现有检查站执行监督检查任务;必要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临时性的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执行监督检查任务。

第三十七条 发生人畜共患传染病时,卫生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对疫区易感染的人群进行监测,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第三十八条 疫区内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兽医主管部门依法作出的有关控制、扑灭动物疫病的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藏匿、转移、盗掘已被依法隔离、封存、处理的动物和动物产品。

第三十九条 发生动物疫情时,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等运输部门应当优先组织运送控制、扑灭疫病的人员和有关物资。

第四十条 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突然发生,迅速传播,给养殖业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危害,以及可能对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危害,构成重大动物疫情的,依照法律和国务院的规定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第五章 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

第四十一条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照本法和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动物、动物产品实施检疫。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具体实施动物、动物产品检疫。官方兽医应当具备规定的资格条件,取得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制定。

本法所称官方兽医,是指具备规定的资格条件并经兽医主管部门任命的,负责出具检疫等证明的国家兽医工作人员。

第四十二条 屠宰、出售或者运输动物以及出售或者运输动物产品前,货主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接到检疫申报后,应当及时指派官方兽医对动物、动物产品实施现场检疫;检疫合格的,出具检疫证明、加施检疫标志。实施现场检疫的官方兽医应当在检疫证明、检疫标志上签字或者盖章,并对检疫结论负责。

第四十三条 屠宰、经营、运输以及参加展览、演出和比赛的动物,应当附有检疫证明;经营和运输的动物产品,应当附有检疫证明、检疫标志。

对前款规定的动物、动物产品,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可以查验检疫证明、检疫标志,进行监督抽查,但不得重复检疫收费。

第四十四条 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运输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托运人托运时应当提供检疫证明;没有检疫证明的,承运人不得承运。

运载工具在装载前和卸载后应当及时清洗、消毒。

第四十五条 输入到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动物、动物产品,货主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向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经检疫合格的,方可进入;检疫所需费用纳入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预算。

第四十六条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的,应当向输入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请办理审批手续,并依照本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取得检疫证明。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的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到达输入地后,货主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引进的乳用动物、种用动物进行隔离观察。

第四十七条 人工捕获的可能传播动物疫病的野生动物,应当报经捕获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经检疫合格的,方可饲养、经营和运输。

第四十八条 经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货主应当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监督下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处理,处理费用由货主承担。

第四十九条 依法进行检疫需要收取费用的,其项目和标准由国务院财政部门、物价主管部门规定。

第六章 动物诊疗

第五十条 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动物诊疗活动相适应并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场所;

(二)有与动物诊疗活动相适应的执业兽医;

(三)有与动物诊疗活动相适应的兽医器械和设备;

(四)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第五十一条 设立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机构,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申请动物诊疗许可证。受理申请的兽医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的,发给动物诊疗许可证;不合格的,应当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申请人凭动物诊疗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注册手续,取得营业执照后,方可从事动物诊疗活动。

第五十二条 动物诊疗许可证应当载明诊疗机构名称、诊疗活动范围、从业地点和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等事项。

动物诊疗许可证载明事项变更的,应当申请变更或者换发动物诊疗许可证,并依法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第五十三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做好诊疗活动中的卫生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诊疗废弃物处置等工作。

第五十四条 国家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具有兽医相关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可以申请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试合格的,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颁发执业兽医资格证书;从事动物诊疗的,还应当向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申请注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和注册办法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商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制定。

本法所称执业兽医,是指从事动物诊疗和动物保健等经营活动的兽医。

第五十五条 经注册的执业兽医,方可从事动物诊疗、开具兽药处方等活动。但是,本法第五十七条对乡村兽医服务人员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执业兽医、乡村兽医服务人员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要求,参加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的活动。

第五十六条 从事动物诊疗活动,应当遵守有关动物诊疗的操作技术规范,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兽药和兽医器械。

第五十七条 乡村兽医服务人员可以在乡村从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制定。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五十八条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照本法规定,对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运输等活动中的动物防疫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十九条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执行监督检查任务,可以采取下列措施,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或者阻碍:

(一)对动物、动物产品按照规定采样、留验、抽检;

(二)对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动物、动物产品及相关物品进行隔离、查封、扣押和处理;

(三)对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的动物实施补检;

(四)对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的动物产品,具备补检条件的实施补检,不具备补检条件的予以没收销毁;

(五)查验检疫证明、检疫标志和畜禽标识;

(六)进入有关场所调查取证,查阅、复制与动物防疫有关的资料。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根据动物疫病预防、控制需要,经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车站、港口、机场等相关场所派驻官方兽医。

第六十条 官方兽医执行动物防疫监督检查任务,应当出示行政执法证件,佩带统一标志。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从事与动物防疫有关的经营性活动,进行监督检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六十一条 禁止转让、伪造或者变造检疫证明、检疫标志或者畜禽标识。

检疫证明、检疫标志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制定。

第八章 保障措施

第六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动物防疫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

第六十三条 县级人民政府和乡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

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动物防疫工作需要,向乡、镇或者特定区域派驻兽医机构。

第六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本级政府职责,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检疫和监督管理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六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储备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所需的防疫物资。

第六十六条 对在动物疫病预防和控制、扑灭过程中强制扑杀的动物、销毁的动物产品和相关物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补偿。具体补偿标准和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因依法实施强制免疫造成动物应激死亡的,给予补偿。具体补偿标准和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六十七条 对从事动物疫病预防、检疫、监督检查、现场处理疫情以及在工作中接触动物疫病病原体的人员,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未依照本法规定履行职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六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扑灭等措施的;

(二)对不符合条件的颁发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动物诊疗许可证,或者对符合条件的拒不颁发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动物诊疗许可证的;

(三)其他未依照本法规定履行职责的行为。

第七十条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兽医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对未经现场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出具检疫证明、加施检疫标志,或者对检疫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拒不出具检疫证明、加施检疫标志的;

(二)对附有检疫证明、检疫标志的动物、动物产品重复检疫的;

(三)从事与动物防疫有关的经营性活动,或者在国务院财政部门、物价主管部门规定外加收费用、重复收费的;

(四)其他未依照本法规定履行职责的行为。

第七十一条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兽医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履行动物疫病监测、检测职责或者伪造监测、检测结果的;

(二)发生动物疫情时未及时进行诊断、调查的;

(三)其他未依照本法规定履行职责的行为。

第七十二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瞒报、谎报、迟报、漏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谎报、迟报动物疫情,或者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七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代作处理,所需处理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可以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对饲养的动物不按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进行免疫接种的;

(二)种用、乳用动物未经检测或者经检测不合格而不按照规定处理的;

(三)动物、动物产品的运载工具在装载前和卸载后没有及时清洗、消毒的。

第七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对经强制免疫的动物未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建立免疫档案、加施畜禽标识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七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不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处置染疫动物及其排泄物,染疫动物产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动物尸体,运载工具中的动物排泄物以及垫料、包装物、容器等污染物以及其他经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无害化处理,所需处理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可以处三千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六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屠宰、经营、运输动物或者生产、经营、加工、贮藏、运输动物产品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采取补救措施,没收违法所得和动物、动物产品,并处同类检疫合格动物、动物产品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其中依法应当检疫而未检疫的,依照本法第七十八条的规定处罚。

第七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一)兴办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和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以及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未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

(二)未办理审批手续,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的;

(三)未经检疫,向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输入动物、动物产品的。

第七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屠宰、经营、运输的动物未附有检疫证明,经营和运输的动物产品未附有检疫证明、检疫标志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处同类检疫合格动物、动物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罚款;对货主以外的承运人处运输费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违反本法规定,参加展览、演出和比赛的动物未附有检疫证明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转让、伪造或者变造检疫证明、检疫标志或者畜禽标识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没收违法所得,收缴检疫证明、检疫标志或者畜禽标识,并处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八十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一)不遵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兽医主管部门依法作出的有关控制、扑灭动物疫病规定的;

(二)藏匿、转移、盗掘已被依法隔离、封存、处理的动物和动物产品的;

(三)发布动物疫情的。

第八十一条 违反本法规定,未取得动物诊疗许可证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停止诊疗活动,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三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三万元的,并处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动物诊疗机构违反本法规定,造成动物疫病扩散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发证机关吊销动物诊疗许可证。

第八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未经兽医执业注册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停止动物诊疗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执业兽医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给予警告,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动物诊疗活动;情节严重的,由发证机关吊销注册证书:

(一)违反有关动物诊疗的操作技术规范,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动物疫病传播、流行的;

(二)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兽药和兽医器械的;

(三)不按照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兽医主管部门要求参加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扑灭活动的。

第八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从事动物疫病研究与诊疗和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违法行为单位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对违法行为个人可以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不履行动物疫情报告义务的;

(二)不如实提供与动物防疫活动有关资料的;

(三)拒绝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进行监督检查的;

(四)拒绝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动物疫病监测、检测的。

第八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本法规定,导致动物疫病传播、流行等,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十章 附

第八十五条 本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

2010年 第6号

《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已经2010年1月4日农业部第一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2002年5月24日农业部发布的《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14号)同时废止。

部长 韩长赋

二〇一〇年一月二十一日

动物检疫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动物检疫活动管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保障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保护人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动物检疫活动。

第三条 农业部主管全国动物检疫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检疫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动物检疫的范围、对象和规程由农业部制定、调整并公布。

第五条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指派官方兽医按照《动物防疫法》和本办法的规定对动物、动物产品实施检疫,出具检疫证明,加施检疫标志。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可以根据检疫工作需要,指定兽医专业人员协助官方兽医实施动物检疫。

第六条 动物检疫遵循过程监管、风险控制、区域化和可追溯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 检疫申报

第七条 国家实行动物检疫申报制度。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根据检疫工作需要,合理设置动物检疫申报点,并向社会公布动物检疫申报点、检疫范围和检疫对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动物检疫申报点的建设和管理。

第八条 下列动物、动物产品在离开产地前,货主应当按规定时限向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一)出售、运输动物产品和供屠宰、继续饲养的动物,应当提前3天申报检疫。

(二)出售、运输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其精液、卵、胚胎、种蛋,以及参加展览、演出和比赛的动物,应当提前15天申报检疫。

(三)向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输入相关易感动物、易感动物产品的,货主除按规定向输出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外,还应当在起运3天前向输入地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第九条 合法捕获野生动物的,应当在捕获后3天内向捕获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第十条 屠宰动物的,应当提前6小时向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急宰动物的,可以随时申报。

第十一条 申报检疫的,应当提交检疫申报单;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调运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的,还应当同时提交输入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批准的《跨省引进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审批表》。

申报检疫采取申报点填报、传真、电话等方式申报。采用电话申报的,需在现场补填检疫申报单。

第十二条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受理检疫申报后,应当派出官方兽医到现场或指定地点实施检疫;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三章 产地检疫

第十三条 出售或者运输的动物、动物产品经所在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检疫合格,并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离开产地。

第十四条 出售或者运输的动物,经检疫符合下列条件,由官方兽医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一)来自非封锁区或者未发生相关动物疫情的饲养场(户);

(二)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了强制免疫,并在有效保护期内;

(三)临床检查健康;

(四)农业部规定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符合要求;

(五)养殖档案相关记录和畜禽标识符合农业部规定。

乳用、种用动物和宠物,还应当符合农业部规定的健康标准。

第十五条 合法捕获的野生动物,经检疫符合下列条件,由官方兽医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饲养、经营和运输:

(一)来自非封锁区;

(二)临床检查健康;

(三)农业部规定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符合要求。

第十六条 出售、运输的种用动物精液、卵、胚胎、种蛋,经检疫符合下列条件,由官方兽医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一)来自非封锁区,或者未发生相关动物疫情的种用动物饲养场;

(二)供体动物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了强制免疫,并在有效保护期内;

(三)供体动物符合动物健康标准;

(四)农业部规定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符合要求;

(五)供体动物的养殖档案相关记录和畜禽标识符合农业部规定。

第十七条 出售、运输的骨、角、生皮、原毛、绒等产品,经检疫符合下列条件,由官方兽医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一)来自非封锁区,或者未发生相关动物疫情的饲养场(户);

(二)按有关规定消毒合格;

(三)农业部规定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符合要求。

第十八条 经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由官方兽医出具检疫处理通知单,并监督货主按照农业部规定的技术规范处理。

第十九条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用于饲养的非乳用、非种用动物到达目的地后,货主或者承运人应当在24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并接受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的乳用、种用动物到达输入地后,在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下,应当在隔离场或饲养场(养殖小区)内的隔离舍进行隔离观察,大中型动物隔离期为45天,小型动物隔离期为30天。经隔离观察合格的方可混群饲养;不合格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隔离观察合格后需继续在省内运输的,货主应当申请更换《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更换《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不得收费。

第四章 屠宰检疫

第二十一条 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法向屠宰场(厂、点)派驻(出)官方兽医实施检疫。屠宰场(厂、点)应当提供与屠宰规模相适应的官方兽医驻场检疫室和检疫操作台等设施。出场(厂、点)的动物产品应当经官方兽医检疫合格,加施检疫标志,并附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第二十二条 进入屠宰场(厂、点)的动物应当附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并佩戴有农业部规定的畜禽标识。

官方兽医应当查验进场动物附具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佩戴的畜禽标识,检查待宰动物健康状况,对疑似染疫的动物进行隔离观察。

官方兽医应当按照农业部规定,在动物屠宰过程中实施全流程同步检疫和必要的实验室疫病检测。

第二十三条 经检疫符合下列条件的,由官方兽医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对胴体及分割、包装的动物产品加盖检疫验讫印章或者加施其他检疫标志:

(一)无规定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二)符合农业部规定的相关屠宰检疫规程要求;

(三)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符合要求。

骨、角、生皮、原毛、绒的检疫还应当符合本办法第十七条有关规定。

第二十四条 经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由官方兽医出具检疫处理通知单,并监督屠宰场(厂、点)或者货主按照农业部规定的技术规范处理。

第二十五条 官方兽医应当回收进入屠宰场(厂、点)动物附具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填写屠宰检疫记录。回收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应当保存十二个月以上。

第二十六条 经检疫合格的动物产品到达目的地后,需要直接在当地分销的,货主可以向输入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请换证,换证不得收费。换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提供原始有效《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检疫标志完整,且证物相符;

(二)在有关国家标准规定的保质期内,且无腐败变质。

第二十七条 经检疫合格的动物产品到达目的地,贮藏后需继续调运或者分销的,货主可以向输入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重新申报检疫。输入地县级以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符合下列条件的动物产品,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一)提供原始有效《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检疫标志完整,且证物相符;

(二)在有关国家标准规定的保质期内,无腐败变质;

(三)有健全的出入库登记记录;

(四)农业部规定进行必要的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符合要求。

第五章 水产苗种产地检疫

第二十八条 出售或者运输水生动物的亲本、稚体、幼体、受精卵、发眼卵及其他遗传育种材料等水产苗种的,货主应当提前20天向所在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经检疫合格,并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离开产地。

第二十九条 养殖、出售或者运输合法捕获的野生水产苗种的,货主应当在捕获野生水产苗种后2天内向所在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经检疫合格,并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投放养殖场所、出售或者运输。

合法捕获的野生水产苗种实施检疫前,货主应当将其隔离在符合下列条件的临时检疫场地:

(一)与其他养殖场所有物理隔离设施;

(二)具有独立的进排水和废水无害化处理设施以及专用渔具;

(三)农业部规定的其他防疫条件。

第三十条 水产苗种经检疫符合下列条件的,由官方兽医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一)该苗种生产场近期未发生相关水生动物疫情;

(二)临床健康检查合格;

(三)农业部规定需要经水生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检验的,检验结果符合要求。

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监督货主按照农业部规定的技术规范处理。

第三十一条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水产苗种到达目的地后,货主或承运人应当在24小时内按照有关规定报告,并接受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

第六章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动物检疫

第三十二条 向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运输相关易感动物、动物产品的,除附有输出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外,还应当向输入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并按照本办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规定取得输入地《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第三十三条 输入到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相关易感动物,应当在输入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指定的隔离场所,按照农业部规定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有关检疫要求隔离检疫。大中型动物隔离检疫期为45天,小型动物隔离检疫期为30天。隔离检疫合格的,由输入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不合格的,不准进入,并依法处理。

第三十四条 输入到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相关易感动物产品,应当在输入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指定的地点,按照农业部规定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有关检疫要求进行检疫。检疫合格的,由输入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不合格的,不准进入,并依法处理。

第七章 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审批

第三十五条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的,货主应当填写《跨省引进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审批表》,向输入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请办理审批手续。

第三十六条 输入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同意引进的决定。符合下列条件的,签发《跨省引进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审批表》;不符合下列条件的,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一)输出和输入饲养场、养殖小区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二)输入饲养场、养殖小区存栏的动物符合动物健康标准;

(三)输出的乳用、种用动物养殖档案相关记录符合农业部规定;

(四)输出的精液、胚胎、种蛋的供体符合动物健康标准。

第三十七条 货主凭输入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签发的《跨省引进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审批表》,按照本办法规定向输出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输出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实施检疫。

第三十八条 跨省引进乳用种用动物应当在《跨省引进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审批表》有效期内运输。逾期引进的,货主应当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第八章 检疫监督

第三十九条 屠宰、经营、运输以及参加展览、演出和比赛的动物,应当附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经营、运输的动物产品应当附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检疫标志。

对符合前款规定的动物、动物产品,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可以查验检疫证明、检疫标志,对动物、动物产品进行采样、留验、抽检,但不得重复检疫收费。

第四十条 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的动物,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照本条第二款规定补检,并依照《动物防疫法》处理处罚。

符合下列条件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不符合的,按照农业部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一)畜禽标识符合农业部规定;

(二)临床检查健康;

(三)农业部规定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符合要求。

第四十一条 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的骨、角、生皮、原毛、绒等产品,符合下列条件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不符合的,予以没收销毁。同时,依照《动物防疫法》处理处罚。

(一)货主在5天内提供输出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来自非封锁区的证明;

(二)经外观检查无腐烂变质;

(三)按有关规定重新消毒;

(四)农业部规定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符合要求。

第四十二条 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的精液、胚胎、种蛋等,符合下列条件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不符合的,予以没收销毁。同时,依照《动物防疫法》处理处罚。

(一)货主在5天内提供输出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来自非封锁区的证明和供体动物符合健康标准的证明;

(二)在规定的保质期内,并经外观检查无腐败变质;

(三)农业部规定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符合要求。

第四十三条 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的肉、脏器、脂、头、蹄、血液、筋等,符合下列条件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并依照《动物防疫法》第七十八条的规定进行处罚;不符合下列条件的,予以没收销毁,并依照《动物防疫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进行处罚:

(一)货主在5天内提供输出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来自非封锁区的证明;

(二)经外观检查无病变、无腐败变质;

(三)农业部规定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符合要求。

第四十四条 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运输依法应当检疫的动物、动物产品的,托运人托运时应当提供《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没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承运人不得承运。

第四十五条 货主或者承运人应当在装载前和卸载后,对动物、动物产品的运载工具以及饲养用具、装载用具等,按照农业部规定的技术规范进行消毒,并对清除的垫料、粪便、污物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四十六条 封锁区内的商品蛋、生鲜奶的运输监管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实施。

第四十七条 经检疫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目的地。经检疫合格的动物在运输途中发生疫情,应按有关规定报告并处置。

第九章 罚 则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三十一条规定,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用于饲养的非乳用、非种用动物和水产苗种到达目的地后,未向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的乳用、种用动物到达输入地后,未按规定进行隔离观察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条 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依照《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章 附 则

第五十一条 动物卫生监督证章标志格式或样式由农业部统一制定。

第五十二条 水产苗种产地检疫,由地方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委托同级渔业主管部门实施。水产苗种以外的其他水生动物及其产品不实施检疫。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农业部2002年5月24日发布的《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14号)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废止。

《动 物 检 疫 四 部 规 程》

一、生猪屠宰检疫规程

1.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生猪进入屠宰场(厂、点)监督查验、检疫申报、宰前检查、同步检疫、检疫结果处理以及检疫记录等操作程序。

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猪的屠宰检疫。

2.检疫对象

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猪丹毒、猪肺疫、猪副伤寒、猪Ⅱ型链球菌病、猪支原体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丝虫病、猪囊尾蚴病、旋毛虫病。

3.检疫合格标准

3.1 入场(厂、点)时,具备有效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畜禽标识符合国家规定。

3.2 无规定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3.3 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合格。

3.4 履行本规程规定的检疫程序,检疫结果符合规定。

4.入场(厂、点)监督查验

4.1 查证验物 查验入场(厂、点)生猪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佩戴的畜禽标识。

4.2 询问 了解生猪运输途中有关情况。

4.3 临床检查 检查生猪群体的精神状况、外貌、呼吸状态及排泄物状态等情况。

4.4结果处理

4.4.1 合格

《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有效、证物相符、畜禽标识符合要求、临床检查健康,方可入场,并回收《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场(厂、点)方须按产地分类将生猪送入待宰圈,不同货主、不同批次的生猪不得混群。

4.4.2 不合格

不符合条件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4.5 消毒

监督货主在卸载后对运输工具及相关物品等进行消毒。

5.检疫申报

5.1 申报受理

场(厂、点)方应在屠宰前6小时申报检疫,填写检疫申报单。官方兽医接到检疫申报后,根据相关情况决定是否予以受理。受理的,应当及时实施宰前检查;不予受理的,应说明理由。

5.2 受理方式

现场申报。

6.宰前检查

6.1 屠宰前2小时内,官方兽医应按照《生猪产地检疫规程》中“临床检查”部分实施检查。

6.2 结果处理

6.2.1 合格的,准予屠宰。

6.2.2 不合格的,按以下规定处理。

6.2.2.1 发现有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等疫病症状的,限制移动,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和《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等有关规定处理。

6.2.2.2 发现有猪丹毒、猪肺疫、猪Ⅱ型链球菌病、猪支原体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猪副伤寒等疫病症状的,患病猪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同群猪隔离观察,确认无异常的,准予屠宰;隔离期间出现异常的,按《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等有关规定处理。

6.2.2.3 怀疑患有本规程规定疫病及临床检查发现其他异常情况的,按相应疫病防治技术规范进行实验室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实验室检测须由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指定的具有资质的实验室承担。

6.2.2.4 发现患有本规程规定以外疫病的,隔离观察,确认无异常的,准予屠宰;隔离期间出现异常的,按《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等有关规定处理。

6.2.2.5 确认为无碍于肉食安全且濒临死亡的生猪,视情况进行急宰。

6.3 监督场(厂、点)方对处理患病生猪的待宰圈、急宰间以及隔离圈等进行消毒。

7.同步检疫

与屠宰操作相对应,对同一头猪的头、蹄、内脏、胴体等统一编号进行检疫。

7.1 头蹄及体表检查

7.1.1 视检体表的完整性、颜色,检查有无本规程规定疫病引起的皮肤病变、关节肿大等。

7.1.2 观察吻突、齿龈和蹄部有无水疱、溃疡、烂斑等。

7.1.3放血后退毛前,沿放血孔纵向切开下颌区,直到颌骨高峰区,剖开两侧下颌淋巴结,视检有无肿大、坏死灶(紫、黑、灰、黄),切面是否呈砖红色,周围有无水肿、胶样浸润等。

7.1.4 剖检两侧咬肌,充分暴露剖面,检查有无猪囊尾蚴。

7.2 内脏检查

取出内脏前,观察胸腔、腹腔有无积液、粘连、纤维素性渗出物。检查脾脏、肠系膜淋巴结有无肠炭疽。取出内脏后,检查心脏、肺脏、肝脏、脾脏、胃肠、支气管淋巴结、肝门淋巴结等。

7.2.1 心脏

视检心包,切开心包膜,检查有无变性、心包积液、渗出、淤血、出血、坏死等症状。在与左纵沟平行的心脏后缘房室分界处纵剖心脏,检查心内膜、心肌、血液凝固状态、二尖瓣及有无虎斑心、菜花样赘生物、寄生虫等。

7.2.2 肺脏

视检肺脏形状、大小、色泽,触检弹性,检查肺实质有无坏死、萎陷、气肿、水肿、淤血、脓肿、实变、结节、纤维素性渗出物等。剖开一侧支气管淋巴结,检查有无出血、淤血、肿胀、坏死等。必要时剖检气管、支气管。

7.2.3 肝脏

视检肝脏形状、大小、色泽,触检弹性,观察有无淤血、肿胀、变性、黄染、坏死、硬化、肿物、结节、纤维素性渗出物、寄生虫等病变。剖开肝门淋巴结,检查有无出血、淤血、肿胀、坏死等。必要时剖检胆管。

7.2.4 脾脏

视检形状、大小、色泽,触检弹性,检查有无肿胀、淤血、坏死灶、边缘出血性梗死、被膜隆起及粘连等。必要时剖检脾实质。

7.2.5 胃和肠

视检胃肠浆膜,观察大小、色泽、质地,检查有无淤血、出血、坏死、胶冻样渗出物和粘连。对肠系膜淋巴结做长度不少于20厘米的弧形切口,检查有无淤血、出血、坏死、溃疡等病变。必要时剖检胃肠,检查黏膜有无淤血、出血、水肿、坏死、溃疡。

7.3 胴体检查

7.3.1 整体检查

检查皮肤、皮下组织、脂肪、肌肉、淋巴结、骨骼以及胸腔、腹腔浆膜有无淤血、出血、疹块、黄染、脓肿和其他异常等。

7.3.2 淋巴结检查

剖开腹部底壁皮下、后肢内侧、腹股沟皮下环附近的两侧腹股沟浅淋巴结,检查有无淤血、水肿、出血、坏死、增生等病变。必要时剖检腹股沟深淋巴结、髂下淋巴结及髂内淋巴结。

7.3.3 腰肌

沿荐椎与腰椎结合部两侧肌纤维方向切开10厘米左右切口,检查有无猪囊尾蚴。

7.3.4 肾脏

剥离两侧肾被膜,视检肾脏形状、大小、色泽,触检质地,观察有无贫血、出血、淤血、肿胀等病变。必要时纵向剖检肾脏,检查切面皮质部有无颜色变化、出血及隆起等。

7.4 旋毛虫检查

取左右膈脚各30克左右,与胴体编号一致,撕去肌膜,感官检查后镜检。

7.5 复检

官方兽医对上述检疫情况进行复查,综合判定检疫结果。

7.6 结果处理

7.6.1 合格的,由官方兽医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加盖检疫验讫印章,对分割包装的肉品加施检疫标志。

7.6.2 不合格的, 由官方兽医出具《动物检疫处理通知单》,并按以下规定处理。

7.6.2.1 发现患有本规程规定疫病的,按6.2.2.1、6.2.2.2和有关规定处理。

7.6.2.2 发现患有本规程规定以外疫病的,监督场(厂、点)方对病猪胴体及副产品按《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处理,对污染的场所、器具等按规定实施消毒,并做好《生物安全处理记录》。

7.6.3 监督场(厂、点)方做好检疫病害动物及废弃物无害化处理。

7.7官方兽医在同步检疫过程中应做好卫生安全防护。

8.检疫记录

8.1 官方兽医应监督指导屠宰场(厂、点)方做好待宰、急宰、生物安全处理等环节各项记录。

8.2 官方兽医应做好入场监督查验、检疫申报、宰前检查、同步检疫等环节记录。

8.3 检疫记录应保存12个月以上。

二、家禽屠宰检疫规程

1.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家禽的屠宰检疫申报、进入屠宰场(厂、点)监督查验、宰前检查、同步检疫、检疫结果处理以及检疫记录等操作程序。

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鸡、鸭、鹅的屠宰检疫。鹌鹑、鸽子等禽类的屠宰检疫可参照本规程执行。

2.检疫对象

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禽白血病、鸭瘟、禽痘、小鹅瘟、马立克氏病、鸡球虫病、禽结核病。

3.检疫合格标准

3.1 入场(厂、点)时,具备有效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3.2无规定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3.3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合格。

3.4 履行本规程规定的检疫程序,检疫结果符合规定。

4.检疫申报

4.1 申报受理

货主应在屠宰前6小时申报检疫,填写检疫申报单。官方兽医接到检疫申报后,根据相关情况决定是否予以受理。受理的,应当及时实施宰前检查;不予受理的,应说明理由。

4.2 申报方式

现场申报。

5.入场(厂、点)监督查验和宰前检查

5.1 查证验物 查验入场(厂、点)家禽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5.2 询问 了解家禽运输途中有关情况。

5.3 临床检查 官方兽医应按照《家禽产地检疫规程》中“临床检查”部分实施检查。其中,个体检查的对象包括群体检查时发现的异常禽只和随机抽取的禽只(每车抽60-100只)。

5.4 结果处理

5.4.1 合格的,准予屠宰,并回收《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5.4.2 不合格的,按以下规定处理。

5.4.2.1 发现有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等疫病症状的,限制移动,并按照《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和《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等有关规定处理。

5.4.2.2 发现有鸭瘟、小鹅瘟、禽白血病、禽痘、马立克氏病、禽结核病等疫病症状的,患病家禽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5.4.2.3 怀疑患有本规程规定疫病及临床检查发现其他异常情况的,按相应疫病防治技术规范进行实验室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实验室检测须由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指定的具有资质的实验室承担。

5.4.2.4 发现患有本规程规定以外疫病的,隔离观察,确认无异常的,准予屠宰;隔离期间出现异常的,按《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等有关规定处理。

5.5 消毒

监督场(厂、点)方对患病家禽的处理场所等进行消毒。监督货主在卸载后对运输工具及相关物品等进行消毒。

6.同步检疫

6.1 屠体检查

6.1.1体表

检查色泽、气味、光洁度、完整性及有无水肿、痘疮、化脓、外伤、溃疡、坏死灶、肿物等。

6.1.2 冠和髯

检查有无出血、水肿、结痂、溃疡及形态有无异常等。

6.1.3 眼

检查眼睑有无出血、水肿、结痂,眼球是否下陷等。

6.1.4 爪

检查有无出血、淤血、增生、肿物、溃疡及结痂等。

6.1.5 肛门

检查有无紧缩、淤血、出血等。

6.2 抽检

日屠宰量在1万只以上(含1万只)的,按照1%的比例抽样检查,日屠宰量在1万只以下的抽检60只。抽检发现异常情况的,应适当扩大抽检比例和数量。

6.2.1 皮下

检查有无出血点、炎性渗出物等。

6.2.2 肌肉

检查颜色是否正常,有无出血、淤血、结节等。

6.2.3 鼻腔

检查有无淤血、肿胀和异常分泌物等。

6.2.4 口腔

检查有无淤血、出血、溃疡及炎性渗出物等。

6.2.5 喉头和气管

检查有无水肿、淤血、出血、糜烂、溃疡和异常分泌物等。

6.2.6 气囊

检查囊壁有无增厚浑浊、纤维素性渗出物、结节等。

6.2.7 肺脏

检查有无颜色异常、结节等。

6.2.8 肾脏

检查有无肿大、出血、苍白、尿酸盐沉积、结节等。

6.2.9 腺胃和肌胃

检查浆膜面有无异常。剖开腺胃,检查腺胃黏膜和乳头有无肿大、淤血、出血、坏死灶和溃疡等;切开肌胃,剥离角质膜,检查肌层内表面有无出血、溃疡等。

6.2.10 肠道

检查浆膜有无异常。剖开肠道,检查小肠黏膜有无淤血、出血等,检查盲肠黏膜有无枣核状坏死灶、溃疡等。

6.2.11 肝脏和胆囊

检查肝脏形状、大小、色泽及有无出血、坏死灶、结节、肿物等。检查胆囊有无肿大等。

6.2.12 脾脏

检查形状、大小、色泽及有无出血和坏死灶、灰白色或灰黄色结节等。

6.2.13 心脏

检查心包和心外膜有无炎症变化等,心冠状沟脂肪、心外膜有无出血点、坏死灶、结节等。

6.2.14 法氏囊(腔上囊)

检查有无出血、肿大等。剖检有无出血、干酪样坏死等。

6.2.15 体腔

检查内部清洁程度和完整度,有无赘生物、寄生虫等。检查体腔内壁有无凝血块、粪便和胆汁污染和其他异常等。

6.3 复检

官方兽医对上述检疫情况进行复查,综合判定检疫结果。

6.4 结果处理

6.4.1 合格的,由官方兽医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加施检疫标志。

6.4.2 不合格的, 由官方兽医出具《动物检疫处理通知单》,并按以下规定处理。

6.4.2.1 发现患有本规程规定疫病的,按5.4.2.1、5.4.2.2和有关规定处理。

6.4.2.2 发现患有本规程规定以外其他疫病的,患病家禽屠体及副产品按《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的规定处理,污染的场所、器具等按规定实施消毒,并做好《生物安全处理记录》。

6.4.3 监督场(厂、点)方做好检疫病害动物及废弃物无害化处理。

6.5官方兽医在同步检疫过程中应做好卫生安全防护。

7.检疫记录

7.1 官方兽医应监督指导屠宰场方做好相关记录。

7.2 官方兽医应做好入场监督查验、检疫申报、宰前检查、同步检疫等环节记录。

7.3 检疫记录应保存12个月以上。

三、牛屠宰检疫规程

1.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牛进入屠宰场(厂、点)监督查验、检疫申报、宰前检查、同步检疫、检疫结果处理以及检疫记录等操作程序。

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牛的屠宰检疫。

2.检疫对象

口蹄疫、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炭疽、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日本血吸虫病。

3.检疫合格标准

3.1 入场(厂、点)时,具备有效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畜禽标识符合国家规定。

3.2 无规定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3.3 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合格。

3.4 履行本规程规定的检疫程序,检疫结果符合规定。

4.入场(厂、点)监督查验

4.1 查证验物

查验入场(厂、点)牛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佩戴的畜禽标识。

4.2 询问

了解牛运输途中有关情况。

4.3 临床检查

检查牛群的精神状况、外貌、呼吸状态及排泄物状态等情况。

4.4 结果处理

4.4.1 合格

《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有效、证物相符、畜禽标识符合要求、临床检查健康,方可入场,并回收《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场(厂、点)方须按产地分类将牛只送入待宰圈,不同货主、不同批次的牛只不得混群。

4.4.2 不合格

不符合条件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4.5 消毒

监督货主在卸载后对运输工具及相关物品等进行消毒。

5.检疫申报

5.1 申报受理

场(厂、点)方应在屠宰前6小时申报检疫,填写检疫申报单。官方兽医接到检疫申报后,根据相关情况决定是否予以受理。受理的,应当及时实施宰前检查;不予受理的,应说明理由。

5.2 申报方式

现场申报。

6.宰前检查

6.1 屠宰前2小时内,官方兽医应按照《反刍动物产地检疫规程》中“临床检查”部分实施检查。

6.2 结果处理

6.2.1 合格的,准予屠宰。

6.2.2 不合格的,按以下规定处理。

6.2.2.1 发现有口蹄疫、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及炭疽等疫病症状的,限制移动,并按照《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和《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等有关规定处理。

6.2.2.2 发现有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等疫病症状的,病牛按相应疫病的防治技术规范处理,同群牛隔离观察,确认无异常的,准予屠宰。

6.2.2.3 怀疑患有本规程规定疫病及临床检查发现其他异常情况的,按相应疫病防治技术规范进行实验室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实验室检测须由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指定的具有资质的实验室承担。

6.2.2.4 发现患有本规程规定以外疫病的,隔离观察,确认无异常的,准予屠宰;隔离期间出现异常的,按《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等有关规定处理。

6.2.2.5 确认为无碍于肉食安全且濒临死亡的牛只,视情况进行急宰。

6.3 监督场(厂、点)方对处理病牛的待宰圈、急宰间以及隔离圈等进行消毒。

7.同步检疫

与屠宰操作相对应,对同一头牛的头、蹄、内脏、胴体等统一编号进行检疫。

7.1 头蹄部检查

7.1.1头部检查

检查鼻唇镜、齿龈及舌面有无水疱、溃疡、烂斑等;剖检一侧咽后内侧淋巴结和两侧下颌淋巴结,同时检查咽喉黏膜和扁桃体有无病变。

7.1.2 蹄部检查

检查蹄冠、蹄叉皮肤有无水疱、溃疡、烂斑、结痂等。

7.2 内脏检查

取出内脏前,观察胸腔、腹腔有无积液、粘连、纤维素性渗出物。检查心脏、肺脏、肝脏、胃肠、脾脏、肾脏,剖检肠系膜淋巴结、支气管淋巴结、肝门淋巴结,检查有无病变和其他异常。

7.2.1 心脏

检查心脏的形状、大小、色泽及有无淤血、出血等。必要时剖开心包,检查心包膜、心包液和心肌有无异常。

7.2.2 肺脏

检查两侧肺叶实质、色泽、形状、大小及有无淤血、出血、水肿、化脓、实变、结节、粘连、寄生虫等。剖检一侧支气管淋巴结,检查切面有无淤血、出血、水肿等。必要时剖开气管、结节部位。

7.2.3 肝脏

检查肝脏大小、色泽,触检其弹性和硬度,剖开肝门淋巴结,检查有无出血、淤血、肿大、坏死灶等。必要时剖开肝实质、胆囊和胆管,检查有无硬化、萎缩、日本血吸虫等。

7.2.4 肾脏

检查其弹性和硬度及有无出血、淤血等。必要时剖开肾实质,检查皮质、髓质和肾盂有无出血、肿大等。

7.2.5脾脏

检查弹性、颜色、大小等。必要时剖检脾实质。

7.2.6胃和肠

检查肠袢、肠浆膜,剖开肠系膜淋巴结,检查形状、色泽及有无肿胀、淤血、出血、粘连、结节等。必要时剖开胃肠,检查内容物、黏膜及有无出血、结节、寄生虫等。

7.2.7子宫和睾丸

检查母牛子宫浆膜有无出血、黏膜有无黄白色或干酪样结节。检查公牛睾丸有无肿大,睾丸、附睾有无化脓、坏死灶等。

7.3 胴体检查

7.3.1 整体检查

检查皮下组织、脂肪、肌肉、淋巴结以及胸腔、腹腔浆膜有无淤血、出血、疹块、脓肿和其他异常等。

7.3.2 淋巴结检查

7.3.2.1 颈浅淋巴结(肩前淋巴结)

在肩关节前稍上方剖开臂头肌、肩胛横突肌下的一侧颈浅淋巴结,检查切面形状、色泽及有无肿胀、淤血、出血、坏死灶等。

7.3.2.2 髂下淋巴结(股前淋巴结、膝上淋巴结)

剖开一侧淋巴结,检查切面形状、色泽、大小及有无肿胀、淤血、出血、坏死灶等。

7.3.2.3 必要时剖检腹股沟深淋巴结。

7.4 复检

官方兽医对上述检疫情况进行复查,综合判定检疫结果。

7.5 结果处理

7.5.1 合格的,由官方兽医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加盖检疫验讫印章,对分割包装的肉品加施检疫标志。

7.5.2 不合格的, 由官方兽医出具《动物检疫处理通知单》,并按以下规定处理。

7.5.2.1 发现患有本规程规定疫病的,按6.2.2.1、6.2.2.2和有关规定处理。

7.5.2.2 发现患有本规程规定以外疫病的,监督场(厂、点)方对病牛胴体及副产品按《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处理,对污染的场所、器具等按规定实施消毒,并做好《生物安全处理记录》。

7.5.3 监督场(厂、点)方做好检疫病害动物及废弃物无害化处理。

7.6官方兽医在同步检疫过程中应做好卫生安全防护。

8.检疫记录

8.1 官方兽医应监督指导屠宰场(厂、点)方做好待宰、急宰、生物安全处理等环节各项记录。

8.2 官方兽医应做好入场监督查验、检疫申报、宰前检查、同步检疫等环节记录。

8.3 检疫记录应保存10年以上。

四、羊屠宰检疫规程

1.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羊进入屠宰场(厂、点)监督查验、检疫申报、宰前检查、同步检疫、检疫结果处理以及检疫记录等操作程序。

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羊的屠宰检疫。

2.检疫对象

口蹄疫、痒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炭疽、布鲁氏菌病、肝片吸虫病、棘球蚴病。

3.检疫合格标准

3.1 入场(厂、点)时,具备有效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畜禽标识符合国家规定。

3.2 无规定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3.3 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合格。

3.4 履行本规程规定的检疫程序,检疫结果符合规定。

4.入场(厂、点)监督查验

4.1 查证验物 查验入场(厂、点)羊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佩戴的畜禽标识。

4.2 询问 了解羊只运输途中有关情况。

4.3 临床检查 检查羊群的精神状况、外貌、呼吸状态及排泄物状态等情况。

4.4 结果处理

4.4.1 合格

《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有效、证物相符、畜禽标识符合要求、临床检查健康,方可入场,并回收《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场(厂、点)方须按产地分类将羊只送入待宰圈,不同货主、不同批次的羊只不得混群。

4.4.2 不合格

不符合条件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4.5 消毒

监督货主在卸载后对运输工具及相关物品等进行清洗消毒。

5.检疫申报

5.1 申报受理

场(厂、点)方应在屠宰前6小时申报检疫,填写检疫申报单。官方兽医接到检疫申报后,根据相关情况决定是否予以受理。受理的,应当及时实施宰前检查;不予受理的,应说明理由。

5.2 申报方式

现场申报。

6.宰前检查

6.1 屠宰前2小时内,官方兽医应按照《反刍动物产地检疫规程》中“临床检查”部分实施检查。

6.2 结果处理

6.2.1 合格的,准予屠宰。

6.2.2 不合格的,按以下规定处理。

6.2.2.1 发现有口蹄疫、痒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炭疽等疫病症状的,限制移动,并按照《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和《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等有关规定处理。

6.2.2.2 发现有布鲁氏菌病症状的,病羊按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处理,同群羊隔离观察,确认无异常的,准予屠宰。

6.2.2.3 怀疑患有本规程规定疫病及临床检查发现其他异常情况的,按相应疫病防治技术规范进行实验室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实验室检测须由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指定的具有资质的实验室承担。

6.2.2.4 发现患有本规程规定以外疫病的,隔离观察,确认无异常的,准予屠宰;隔离期间出现异常的,按《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等有关规定处理。

6.2.2.5 确认为无碍于肉食安全且濒临死亡的羊只,视情况进行急宰。

6.3 监督场(厂、点)方对处理病羊的待宰圈、急宰间以及隔离圈等进行消毒。

7.同步检疫

与屠宰操作相对应,对同一头羊的头、蹄、内脏、胴体等统一编号进行检疫。

7.1 头蹄部检查

7.1.1 头部检查

检查鼻镜、齿龈、口腔黏膜、舌及舌面有无水疱、溃疡、烂斑等。必要时剖开下颌淋巴结,检查形状、色泽及有无肿胀、淤血、出血、坏死灶等。

7.1.2 蹄部检查

检查蹄冠、蹄叉皮肤有无水疱、溃疡、烂斑、结痂等。

7.2 内脏检查

取出内脏前,观察胸腔、腹腔有无积液、粘连、纤维素性渗出物。检查心脏、肺脏、肝脏、胃肠、脾脏、肾脏,剖检支气管淋巴结、肝门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等,检查有无病变和其他异常。

7.2.1 心脏

检查心脏的形状、大小、色泽及有无淤血、出血等。必要时剖开心包,检查心包膜、心包液和心肌有无异常。

7.2.2 肺脏

检查两侧肺叶实质、色泽、形状、大小及有无淤血、出血、水肿、化脓、实变、粘连、包囊砂、寄生虫等。剖开一侧支气管淋巴结,检查切面有无淤血、出血、水肿等。

7.2.3 肝脏

检查肝脏大小、色泽、弹性、硬度及有无大小不一的突起。剖开肝门淋巴结,切开胆管,检查有无寄生虫(肝片吸虫病)等。必要时剖开肝实质,检查有无肿大、出血、淤血、坏死灶、硬化、萎缩等。

7.2.4 肾脏

剥离两侧肾被膜(两刀),检查弹性、硬度及有无贫血、出血、淤血等。必要时剖检肾脏。

7.2.5 脾脏

检查弹性、颜色、大小等。必要时剖检脾实质。

7.2.6 胃和肠

检查浆膜面及肠系膜有无淤血、出血、粘连等。剖开肠系膜淋巴结,检查有无肿胀、淤血、出血、坏死等。必要时剖开胃肠,检查有无淤血、出血、胶样浸润、糜烂、溃疡、化脓、结节、寄生虫等,检查瘤胃肉柱表面有无水疱、糜烂或溃疡等。

7.3 胴体检查

7.3.1 整体检查

检查皮下组织、脂肪、肌肉、淋巴结以及胸腔、腹腔浆膜有无淤血、出血以及疹块、脓肿和其他异常等。

7.3.2 淋巴结检查

7.3.2.1 颈浅淋巴结(肩前淋巴结)在肩关节前稍上方剖开臂头肌、肩胛横突肌下的一侧颈浅淋巴结,检查切面形状、色泽及有无肿胀、淤血、出血、坏死灶等。

7.3.2.2 髂下淋巴结(股前淋巴结、膝上淋巴结)

剖开一侧淋巴结,检查切面形状、色泽、大小及有无肿胀、淤血、出血、坏死灶等。

7.3.2.3 必要时检查腹股沟深淋巴结。

7.4 复检

官方兽医对上述检疫情况进行复查,综合判定检疫结果。

7.5 结果处理

7.5.1 合格的,由官方兽医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加盖检疫验讫印章,对分割包装肉品加施检疫标志。

7.5.2 不合格的, 由官方兽医出具《动物检疫处理通知单》,并按以下规定处理。

7.5.2.1 发现患有本规程规定疫病的,按6.2.2.1、6.2.2.2和有关规定处理。

7.5.2.2 发现患有本规程规定以外疫病的,监督场(厂、点)方对病羊胴体及副产品按《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处理,对污染的场所、器具等按规定实施消毒,并做好《生物安全处理记录》。

7.5.3 监督场(厂、点)方做好检疫病害动物及废弃物无害化处理。

7.6官方兽医在同步检疫过程中应做好卫生安全防护。

8.检疫记录

8.1官方兽医应监督指导屠宰场(厂、点)方做好待宰、急宰、生物安全处理等环节各项记录。

8.2 官方兽医应做好入场监督查验、检疫申报、宰前检查、同步检疫等环节记录。

8.3 检疫记录应保存12个月以上。

《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 16548-2006)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的销毁、无害化处理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规定的染疫动物及其产品、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动物尸体、经检验对人畜健康有危害的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国家规定的其他应该进行生物安全处理的动物和动物产品。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 生物安全处理

通过用焚毁、化制、掩埋、或其他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法将病害动物尸体和病害动物产品或附属物进行处理,以彻底消灭其所携带的病原体,达到消除病害因素,保障人畜健康安全的目的。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的处理 3.1 运送

运送动物尸体和病害动物产品应采用密闭、不滲水的容器,装前卸后必须要消毒。3.2 销毁

3.2.1 适用对象

3.2.1.1 确认为炭疽、鼻疽、牛肺疫、恶性水肿、气肿疽、狂犬病、羊快疫、羊肠毒血症、肉毒梭菌中毒症、羊猝狙、马流行性淋巴管炎、马传染性贫血病、马鼻腔肺炎、马鼻气管炎、蓝舌病、口蹄疫、猪传染性水疱病、猪瘟、非洲猪瘟、牛瘟、猪密螺旋体痢疾、急性猪丹毒、牛鼻气管炎、粘膜病、钩端螺旋体病(已黄染肉尸)、李氏杆菌病、布鲁氏菌病、鸡新城疫、马立克氏病、鸡瘟(禽流感)、小鹅瘟、鸭瘟、兔病毒性出血症、野兔热、兔产气荚膜梭菌病等传染病和恶性肿瘤或两个器官发现肿瘤的病畜禽整个尸体;从其他患病畜禽各部分割除下来的病变部分和内脏。3.2.2.1焚毁

将病害动物尸体、病害动物产品投入焚化炉或用其他方式烧毁炭化。3.2.2.2 掩埋

本法不适用于患有炭等芽孢杆菌类疫病,以及牛海绵状脑病、病的染疫动物及产品、组织的处理。具体掩埋要求如下:

a)掩埋地点应远离学校、公共场所、居民住宅区、村庄、动物饲养和屠宰场所、饮用水源地、河流等地区;

b)掩埋前应对需掩埋的病害动物尸体和病害动物产品实施焚烧处理; c)掩埋坑底铺2cm厚生石灰; d)掩埋后需将掩埋土夯实。病害动物尸体和病害动物产品上层应距地表1.5m以上

e)焚烧后的病害动物尸体和病害动物产品表面,以及掩埋后的地表环境应使用有效消毒药喷、洒消毒。3.3 无害化处理 3.3.1 化制

3.3.1.1 适用对象

除3.2.1传染病以外的其他疫病的染疫动物,以及病变严重、肌肉发生退行性变化的动物的整个尸体或胴体、内脏。3.3.1.2 操作方法

利用干化、化机,将原料分类,分别投入化制。3.3.2 消毒 3.3.2.1适用对象

除3.2.1规定的动物疫病以外的其他疫病的染疫动物的生皮、原毛、以及未经加工的蹄、骨、角、绒。

3.3.2.2 操作方法 3.3.2.2.1 高温处理法

适用于染疫动物蹄、骨和角的处理。

将肉尸作高温处理时剔出的骨、蹄、角放入高压锅内蒸煮至骨脱或脱脂时止。3.3.2.2.2 盐酸食盐溶液消毒法

适用于被3.1.1疫病污染的和一般病畜的皮毛消毒。

用2.5%盐酸溶液和15%食盐水溶液等量混合,将皮张浸泡在此溶液中,并使液温保持在30℃左右,浸泡40h,1的皮张用10L消毒液。浸泡后捞出沥干,放入2%氢氧化钠溶液中,以中和皮张上的酸,再用水冲洗后晾干。也可按100mL25%食盐水溶液中加入盐酸1mL配制消毒液,在室温15℃条件下浸泡48h,皮张与消毒液之比为1:4。浸泡后捞出沥干,再放入1%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以中和皮张上的酸,再用水冲洗后晾干。3.3.2.2.3 过氧乙酸消毒法

适用于任何染疫动物的皮毛消毒。

将皮毛放入新鲜配制的2%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min,捞出,用水冲洗后晾干。3.3.2.2.4 碱盐液浸泡消毒

适用于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皮毛消毒。

将皮毛浸入5%碱盐液(饱和盐水内加5%烧碱)中,室温(18~25℃)浸泡24h,并随时加以搅拌,然后取出挂起,待碱盐液流净,放入5%盐酸液内浸泡,使皮上的酸碱中和,捞出,用水冲洗后晾干。

3.3.2.2.5 煮沸消毒法

篇7:河南动物检疫申报平台

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特点。随着世界经济总量的扩大, 各国、各地区经济资源配置不断突破国界限制,跨国跨地区经营、生产在不断扩展,各国、各地区经济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程度越来越明显。伴随着新技术的产生,新时期的国际合作、国际贸易方式较以往面对面的合同交易等方式有了巨大的改变,新兴的贸易、结算方式等要求使外贸管理单位改革自身业务管理模式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伴随着经济交往,大量的人员流动、货物配送,同时使国际间疫情疫病的防控、食品安全、卫生安全等形势越来越严峻。出入境检验检疫(以下简称:国检部门)作为国家开放口岸重要管理部门,充分电子信息技术的革新,开发了大量对应来同业务需求的信息化系统,以充分应对日趋繁杂的国际间人流、物流快速验放的挑战。同时,也由此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对这些数据的分析、评估,已成为国检部门有效履职的重要任务。 因此逐步发展与国检自身的综合服务平台,提高国检对各类管理系统的大数据的获取和分析能力,成为国检信息化面临的新课题。

二、国检大数据平台

当前,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大数据正日益对全球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生活方式和国家治理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国检信息化工作存在业务多样性、平台分散性、 软件架构低内聚高耦合等特点。建设国检大数据平台,可以促使各项业务彼此连通,资源共享,弥补现在数据管理上“重收集、轻分析”的不足,实现业务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同时也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推进我国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加快建设数据强国。

(一)大数据的概念

大数据是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大数据,或称巨量数据、海量数据;是由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数据构成的数据集合,是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与应用模式,通过数据的集成共享,交叉复用形成的智力资源和知识服务能力。1980年,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首次提出“大数据”的概念,并称之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 I B M公司从商业运营的角度,将大数据的特征归纳为4个“V”(量Volume,多样Variety,价值Value,高速Velocity);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则在《大数据时代》中,提出了“大数据思维”的概念,将大数据研究推向了方法论层面。“大数据思维”强调数据的相关性、处理的高效性和完整性,更关注数据分析的价值再造功能。

(二)河南国检信息系统的特点

河南国检业务涵盖了出入境动植物检疫、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国境卫生除害处理、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以及认证认可等各项工作,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目前,河南国检各业务单位在用的即有CIQ2000、通关单联网核查等主干业务系统,也有根据自身特有的业务所开发的管理系统,如邮检快件、 机场快件、铁路集装箱等,这些系统共同集成为河南国检业务信息平台。

根据业务内容、工作需要及彼此的交叉关联等特点,业务系统可以分为三大类:

1. 用户申报系统

开发这类系统的目的是强化国检与企业,及相关部门间的数据传输,实施登记备案管理,推行无纸化办公,减少企业申报信息重复录入工作量。如“三个一”系统、各类备案系统等。

2. 业务管理系统

这类系统多针对具体业务而开发。如出入境人员预报检系统,是为实现低风险人员快速放行、高风险人员严密监管;其他系统还有检验检疫机场快件监管系统、铁路大通关系统、河南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监管系统等。

3. 区域监管系统

根据相关业务需要,对特殊监管区域的业务按不同区域、不同环节的情况进行全过程、信息化跟踪监管,如:综合保税区检验检疫辅助监管系统、进口肉类口岸检验检疫辅助监管系统等。

(三)平台建设的目标及特性

国检大数据平台建设的目的是要把国检内部(省局集中)已有的业务系统和部署其它区域内部的业务系统的数据集中存放到大数据平台中,再在此平台之上对业务数据进行综合的分析,获取数据内部所隐藏的大量有用信息。

为了实现国检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其物理基础平台应当一是具有资源横向扩展性。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长,后期的数据量将呈现爆炸式的增长。平台建设必须采用横向可扩展的方式,使其几乎具有无限扩展的能力,并且支持动态、灵活的资源扩充方式。二是具有高度安全性。由于各种业务数据集中存方在大数据平台之上,所以平台需要在网络层、主机层等多方面对平台进行安全加固和安全隔离。三是具有运维自动化。由于大数据平台具有规模大,应用关系复杂等特点,传统的人工运维方式无法满足需求,所以需要使用运维自动化工具对平台的物理服务器和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自动化运维,降低人工管理所带来的风险, 并提高平台运维管理的整体技术水平。

(四) 国检大数据平台的架构

国检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思路是,以检验检疫系统内广泛应用的交换软件为平台,并以软件的功能或性能进行硬件配置建设。在平台建设过程中,遵循可靠性、安全性、兼容性、经济性等原则,采用运维可视化、自动化模式进行管理。

国检大数据平台由云计算中心、数据分析和挖掘平台、国检大数据应用平台,三大部分组成,具体如图1所示。

国检大数据云计算中心以数据为中心,以虚拟化和调度技术为手段,通过建立物理的、可缩放的、可调配的、可绑定的计算资源池,整合分布在网络上的服务器集群、存储群等,结合可动态分配和平滑扩展资源的能力,提供安全可靠的各种应用数据服务。

国检大数据平台建设由基础的物理层、云架构层、业务应用层,三大部分组成。

1. 物理资源平台

平台的基础是硬件平台,物理平台建设应当遵循经济性和适用性的原则。

2. 虚拟化平台

云架构层包括基础软件架构和云化资源池两部分。基础软件架构,包括使用基础操作系统、虚拟化组件、云平台管理组件、分布式存储组件等;云化资源池为通过虚拟化之后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这些资源供给部署于其上的各种平台服务。虚拟化架构建设应当遵循可扩展性与可靠性的原则。

3. 数据交换平台

数据交换平台主要承载数据交换业务和入库操作。数据交换平台主要用于局端收集其它监管场所和局内已有的业务系统的业务数据,所以需要具备如下的特点:适用性好、通用性好、安全性、稳定性高、 处理效率高、实用性好、可监控、可管理等特点。

三、河南国检大数据平台存在的问题

目前,河南正积极推进航空、铁路、公路、邮政、跨境电商口岸及延伸海港、陆路口岸功能的内陆指定口岸、特殊开放区域等“六类口岸”建设,特殊监管区内各种新兴业态不断涌现,现有的技术和架构已经无法满足监管需求。据统计,今年上半年, 通过郑州E贸易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出区入境包裹1354.64万包、单日业务量突破15万单。1-6月份, 郑州国际邮件交换站检验检疫部门共查验进出境包裹150.17万件,同比增长122%。现有的国检信息平台已经无法高效处理如此大批量的业务数据。

(一)业务平台的接口类型不统一

伴随着跨境贸易、综保区等多种商业模式的出现,涌现出更多的检验检疫业务系统,这些业务系统架构与已有的传统业务系统完全不一样,新部署业务系统所采用的传输机制包括FTP、Windows消息队列等,无法与传统EDI的传输接口进行直接对接。为了规范河南局大数据平台的接入方式,在平台内部依然采用EDI的传输机制,在对外尤其是异构的平台,提供支持其他标准协议例如FTP、Web Service等多种传输技术的接入模块,通过此模块将非EDI的传输数据转化为EDI的传输数据,以便在大数据平台内部进行转发。

(二)业务平台数据格式不统一

现有的业务系统数据大部分采用XML文件的形式,进行数据传输,同时数据也全部写入到关系型数据库中。由于已有的业务系统所产生的数据大部分为标准的报检数据,数据间具有明确的逻辑关系,适合存放于关系型数据库中。但是随着二维码、视频拍照等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数据的格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结构化数据,更多的是离散的非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的数据不再适用于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需要采用例如对象存储或者No SQL等技术。

(三)业务平台的安全性和存储不统一

国检业务平台彼此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安全设备和存储设备。独立的模块设计能够将系统风险规避在一个业务系统内,避免安全隐患扩散到其他业务系统; 但是业务平台的过于分散,导致无法应对来自外部的攻击和内部管理上的纰漏。此外,由于国检大数据平台需要承载的业务数据量较大,如果把数据存放到集中存储中,受限于存储设备的配置,存储空间无法达到横向扩容。

四、国检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应用

国检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思路是,以检验检疫系统内广泛应用的交换软件为平台,根据软件的功能或性能配置硬件。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建议遵循可靠性、 经济性、兼容性、安全性等原则,采用运维可视化、 自动化模式进行管理[4]。

(一)建立国检业务挖掘流程

国检业务数据挖掘共涉及七个环节:首先是进行数据清理,消除国检大数据中的没有任何意义的数据和不一致数据;其次是进行数据集成,如将CIQ2000和进口车辆数据、肉类口岸等多种数据源进行组合;第三是数据选择,从数据库中提取与分析任务相关的数据,如畅销产品数据的挖掘。监管部门可依托国检大数据库, 分析一定区间内的业务流量数据,预测产品销售情况, 反馈指导企业进行生产;第四是将数据变换成适合挖掘的形式,如根据业务需要,对数据进行汇总或聚集操作;第五是采用智能方法,提取数据模式,进行数据挖掘;第六是进行模式评估;第七是使用可视化和知识表示技术,向用户提供挖掘的知识。

(二)增加数据可视化处理

数据可视化主要是借助于图形化手段,清晰有效地传达与沟通信息。数据可视化技术的基本思想, 是将数据库中每一个数据项作为单个图元元素表示, 大量的数据集构成数据图像,同时将数据的各个属性值以多维数据的形式表示,可以从不同的维度观察数据,从而对数据进行更深入的观察和分析。

(三)增强业务风险防控能力

要从数据选择和技术决策两个方面,强化大数据对国检业务的风险管理工作。一方面要充分挖掘通关管理、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商品检验等方面的沉睡数据,整合跨境电商、多式联运等新型数据;另一方面要规避选择性错误,防范过于滞后或者超前的风险。

(四)提升紧急应急和风险管控能力

当前,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主要采用“预测-应对”型模式,主要依赖经济决策、专家咨询、临场会商等传统方式,适用于应对小规模、规律性较强、复杂程度不高、事件态势演变缓慢的突发事件,例如小规模的流感流行、普通的动植物疫病等。而国家核心目标是构建“情景-应对”型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突发事件“情景-应对”型应急管理,首先需要对物理和社会空间的突发事件进行实时而全面的监控与智能分析,从海量、分散、非结构化、实时变化的检疫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情报,通过分析获取当前态势的总体描述,进行态势推演,而后进行综合研判和决策,及时将相关信息提供给最需要的人,是决策者做出恰如其分的现场处置与应急部署。

同时,还需要及时获取应急管理措施实施效果的反馈,指导修正应急管理措施。究其实质,关键在于突发事件实施监测数据驱动下的科学决策, 而科学决策的关键则在于对突发事件态势的实时掌握,掌握突发事件态势则取决于事件相关数据全面、及时、有效的获取及基于数据的理解与认知。 大数据对于及时有效地认识和理解突发事件的时空格局、活动模式、演化规律与内在运行机制有重大意义。国检业务大数据平台的建立不仅可以提高业务效率,同时在应急突发事件和非常规事件有着指导修正的重大作用。

五、国检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影响

(一)信息化影响

在“互联网+”的信息化大背景下,新技术的应用是信息化建设的必然。在众多新技术中,尤其以大数据技术最符合河南局业务发展的迫切需求,所以河南局信息处把此技术作为日后一段时间内的重要发展和攻坚方向。

国检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在检验检疫行业内部还属首创,具有很强的领导和示范作用。通过建设此平台,不仅能够增进河南局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尤其是数据分析的能力,还能带动整个检验检疫行业内部的数据分析水平,向着更全面、更务实、更高效的目标发展。

(二)业务影响

由于“一带一路”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发展方向,而郑州由在一带一路规划中有着关键的地理优势。所以在战略发展的带动下涌现出了很多的新的业务模式,例如跨境贸易模式,综合保税区贸易模式, 这些贸易貌似,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无穷的动力。

作为监管部门的检验检疫局为了更加有力的保证这种动力的持久输出,需要对新的业务模式,应用新的监管模式。利用大数据技术,我们可以对整个河南的业务有一个统一的、宏观的、准确的分析和预测, 所以能够更加有助于我们为日后的国检业务的发展, 指明前进的方向。

(三)社会影响

检验检疫肩负着保护国家进出口商品安全的责任,关系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检验检疫业务工作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一篇:设计单位验收会发言稿下一篇:《线段射线直线》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