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教学论文范文

2022-05-13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怎样写教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怎样写好文章?这既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好话题,还是一个从古至今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题。正如“文若其人”,一篇文章就是对作者的真实反映,既代表其立场和观点,也代表其风格和个性。王梦奎同志曾编辑过一本小册子,即《怎样写文章》一书,2我曾在90年代末认真读过。后到了2009年,该书由中国发展出版社以原名正式出版。

第一篇:怎样写教学论文范文

浅谈怎样写好中考作文

作文最能全面、综合地考查一个人的语文素养,作文能力是反映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作文在各级各类的语文考试中始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考也一样。所以,怎样写好中考作文,成为初中毕业生十分关注的问题。

一、选自己最有把握的题目写

近几年来,许多地方中考作文都是选题作文,即在几个题目中任选其一。面对作文试题,不要猜测哪个有多少人去写,哪个文题写出来容易得高分,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最有把握的文题写。

二、认真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

审题,首先必须认真阅读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或要求,然后仔细分析题目要求写什么,最后再辨明是什么文体,用什么写法。有的考生或马虎大意而未认真审题,或自恃才高而盲目乐观,一看文题好象容易,就不假思索奋笔疾书,可写着写着才发现文不对题,问题严重,然而时间已过大半,重写已来不及。因此,必须仔细审题。审题时尤其注意“特殊要求”,如,“文中出现的地名、校名、人名一律用××代替”等。

三、写作时应力避俗,力求新,不走险

考场作文是与人竞争之作,超越他人是关键,而要胜人一筹,非新非奇非巧非深而难以奏效,庸俗、陈旧、平淡是考场作文之大忌。有的学生一写母爱就是母亲背着高烧的“我”在风雨中走向醫院,一写老师就是到学生家去耐心补课……千篇一律,读后让人大伤胃口。所以,考场作文一定要避俗求新,但求新不等于走险。下面举一例说明,何为求新,何为走险。有这样一道作文试题:佛祖释迦牟尼问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百思不得其解。一滴水很快会被风吹干,被土吸干,怎能不干涸呢?佛祖说:“把它放到江河海洋中去。”请根据这则材料写一篇读后感。写读后感首先要选准“感点”,阅读上述材料,一般学生都会写“团结力量大”或“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就比较俗。而有的学生则在个人与集体关系的基础上发出新的感点:一个人怎样求得生命的永恒价值?投身到大众的事业中去!这就是求新。然而也有的学生这样写:佛祖说的不对,一滴水放在江河海洋中也会干涸,它会蒸发掉,这倒是求新,但佛祖在谈哲学和人生,而这个学生在谈科学,“风马牛不相及也”,这就是走险。考场作文应求新而不走险,才好。

四、切忌胡编乱造,明显失实

有些考生由于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只能不合情理地虚构,使人感到难以置信。如,有个学生写《这件事发生在我们镇》,说镇长站在镇政府大楼上向全市民众发表倡议,这完全是想当然,不合实际,如果写镇长发表电视讲话还行。作文应该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应该写实,若非得虚构不可,如,写想象类作文,那也得必须符合情感实际。

五、语言要力求优美,有文学色彩,尤其是开头、结尾两段

作文评分,一般是从内容、结构、语言等几个方面考虑的。以前评分重视内容,也就是内容分占比重很大;现在重视语言,语言分大体占到总分的一半,这是今后作文评分的走向。因此,广大考生务必要认真雕琢语言,使其优美、精炼些、文学性强些。作文的开头、结尾,往往是阅卷教师注意的地方,所以更要写好。

六、要高度重视卷面的整洁

卷面是给阅卷教师的第一印象,水平相当的两篇作文,如果A文卷面干净,书写整齐,而B文却满纸涂抹,字迹潦草,那么可以毫无疑问地说,A文要得高分,B文要得低分,二者相差会有5—10分之多。因此可以这样说:卷面整洁是获得高分的重要因素之一,考生必须注意。平时写得一手好字,考场上写作文就占了很大优势。有的学生会说:“我的字就是那样不好看,现在练字又来不及了,怎么办呢?”你的字可能并不漂亮,但你可以写得力求工整,不涂抹,这就可以了。

七、写作中出现意外时要会自我调控,处变不惊

考场上常出现写着写着才发现写错了的情况,而时间又不等人,这时不少考生顿时血压升高,犹如五雷轰顶,不知所措。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要学会采用自我安慰法,使心理平衡,不乱方寸。若刚写了一小部分就发现写错了,应该立即重写;若已写了大半才发现,就要考虑怎样在尽量少动文字的情况下改写,更要写好接下来的部分,使文章后半部分光彩夺目,最大限度地遮蔽前半部分的不足。

作者:姜保宗

第二篇:怎样写好文章?

怎样写好文章?这既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好话题,还是一个从古至今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题。正如“文若其人”,一篇文章就是对作者的真实反映,既代表其立场和观点,也代表其风格和个性。

王梦奎同志曾编辑过一本小册子,即《怎样写文章》一书,2我曾在90年代末认真读过。后到了2009年,该书由中国发展出版社以原名正式出版。现在有必要再重读此书,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使关于读书的体会“常读而常新”。为此,从“怎样写文章”的主题说开去,我想进一步谈一谈“怎样写好文章”的问题。这里我参照毛泽东的《反对党八股》一文,结合我个人的写作实践,谈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文章的写作对象或发表平台决定文章的写法。

对此,毛泽东曾有过很形象的论述:“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也是如此。”3不同的写作对象或发表平台,就是不同的“山”,就有不同的读者,因而就要唱不同的“歌”,写不同的文章。当写文章时,首先要问一问自己:此文最重要的读者是谁?他们更关心什么问题?进而决定要写什么样的文章。我自己先后为《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人民论坛》等报刊杂志写过不同的文章。由于读者对象不同,文章风格也各异。多数情况下,我更擅长撰写短篇评论文章,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评论者的文章,主要是以我们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的团队研究成果——如一项国情研究课题的详细提要或摘要,甚至一部专题著作的提要——为基础。如我的《中国“集体总统制”比“个人总统制”要民主》一文,4就是我的《中国集体领导体制》一书的摘要。5

第二.如何选择文章的主题和题目?

我的文章选题,就是人们普遍关心的当今中国发展的重点、热点、难点、争论点,这些“点”就是文章的核心问题,它们会随着所处时期的不同而不断变化。一篇文章不仅有一个核心问题,还要有一个核心观点。也要问一问自己:什么是当前中国的核心问题?谁更关心这个问题?通过不同时期文章的标题,就可以看到我的文章正是“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存在”,即中国发展决定了我的观察、研究、思考和意识,也反映了我对中国发展热点与难点的基本看法和观点,也成为观察中国走向的“风向标”。附表显示了2005-2014年间我在《人民论坛》杂志上发表的共计30篇文章和标题,只要看一看标题就“一目了然”。

第三.如何安排文章的内容?

我的做法是:从文章选题出发,先构建全文的框架,再形成逻辑板块的各个部分,最后给出小结。一篇文章应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诚如毛泽东所言:文章“开头、中间、尾巴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部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6写出一篇好文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首先是观察问题,即在极其纷繁复杂的中国国情中抓住包含着有价值问题的端倪、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其次是提出问题,即是将发人深省的、甚至很有争议的问题从现象中抽取出来,并以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将其呈现在读者面前;再次是分析问题,即借助科学的方法,对问题作比较深入的、准确的、专业化的研究;最后是解决问题,即简明扼要、逻辑清晰地回答问题,提出务实可行的、中看更中用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四.如何处理研究与写作的关系?

有的人认为,写好文章往往是一气呵成、一蹴而就,其实不然。写文章本身就是一项研究,确切地讲,是先研究,后写作;边研究,边写作;再研究,再写作。没有研究的写作,写出的文章含金量有限;只有从深入的扎实的研究中产生的文章,才是货真价实、含金量高的好文章。从这个意义上看,一篇好文章,其实就是一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第五.如何表达文章的思想?思想是文章的灵魂。

没有思想,文章就没有灵魂。许多人问我,什么是好文章。我的回答是,好文章,好就好在有思想。有思想的文章才是好文章。我们要有意识地在文章中提出并阐述具有思想价值的观点,使文章字里行间迸发出思想的“火花”,体现出思想的穿透力和吸引力。这就需要文章具有“四性”:一是具有哲理性,让人读了意味无穷;二是具有启发性,让人感悟,引发共鸣;三是具有指导性,即具有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四是具有前瞻性,所见所言能够为后来的实践所检验、为未来的时间所证明。

第六.如何凸显文章的风格?

这就要求一篇文章比较好地做到“五有”:一是要“言之有据”,重要的结论有扎实的研究基础,数据要有来源。二是要“言之有物”,文章的内容具体而充实,不讲空话、废话、啰嗦话。三是“言之有理”,要讲道理,有至理名言,又能以理服人。四是“言之有度”,不仅讲究有理,还要讲究有节,不讲过头话、偏激话。即便是一篇短文,也有很丰富的信息量,数据与结论相结合,事实与评论相结合,文章内容立得住,经得起质疑和推敲,尽管文章观点或结论为部分人所反对,但他们也必须通过更深入的研究才有可能将其驳倒。五是“言之有法”,即以生动活泼、吸引人的字句语言表达出作者的核心思想,做到言之得法,言之成趣,文质皆美。毛泽东讲过,为什么语言要学,并且要用很大的气力去学呢?因为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夫不可。那么如何学习语言呢?他还提出三个方面,即“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要从外国语言中吸取我们所需要的成分”,以及“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7这是“三位一体”的语言学,是开放性的、多元化的、集成的,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三大原则的集大成。

第七.如何快速写出好文章?

好文章是一个不断酝酿、不断思考、不断启发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自我开窍、不断自我升华的过程。因此,一旦有了好的选题、好的思想,就要先动笔写下来,形成底稿,写出初稿,为进一步写成“好文章”进行积累,做好准备。写好文章总是要经历一个过程:先从好的想法到文章底稿,再到文章初稿,再到成稿;然后进入修改阶段,不断地修改和取舍,打磨抛光;最后定稿。当然,写好文章的快慢也是相对而言,即便再短小的文章、再快的行文速度,也需要经过足够的酝酿、思考和修改。

第八.如何修改出一篇真正的好文章?

好文章如同一件艺术品,是通过反复修改“琢磨”出来的。对此,毛泽东还有专门的论述。他说:“写文章和写诗不经过修改是很少的。为什么要修改?甚至还要从头写?就是因为文字不正确,或者思想好,但文字表达不好,要经过修改。”8毛泽东还从认识论的视角谈及修改文章的道理:“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地加以删改,然后发表。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才能反映恰当。”9我的体会就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的过程本身就是突破自己、修正自己、调整自己、提高自己的过程。有时我会对一些文章做“冷处理”,文稿初成之后先搁置一段时间,不急于发表,其中有的是因为还不够满意,有的是因为未能“水到渠成”,本质上还是对事物的认识不够清晰,核心观点还不够突出,行文逻辑还不够严密。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处理”、“冷思考”再回过头来修改,往往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我在指导学生写文章或论文时,有时也采取了这样的办法,有的文稿反复修改十几次,最终尽可能臻于精品。

当然,“文以质彰”。一篇好文章离不开好的选题,且需要以专业化的深度研究为基础,表述新发现、新思想,从而体现个人风格,做到“文若其人”。能够写出好文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核心能力,一个人所写出的文章也是我们评判一个人能力和水平的客观依据。写好文章的本领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历练出来的,没有什么捷径可言。就如同爬山,只有爬得多、爬得久,才能爬得高;同样,好文章也是一篇一篇写出来的,写得多了,也才能够写出经验来、写出能力来、写出自己来,才能领略学术之路、写文之路上的“无限风光在险峰”。这是毛泽东的人生哲学,也是我们写出好文章的必由之路。

附 胡鞍钢教授在《人民论坛》发表的文章(2005-2014)

1.“十一五”规划与中国未来发展走向 2005年第11期

2.审视中国人口问题——如何看待中国人口国情 2006年第04B期

3.中国经济成功起飞的奥秘——中国特色的赶超模式 2006年第12A期

4.现有理论为何难以解释中国奇迹 2008年第4期

5.中国应当对人类发展作出五大贡献 2008年第18期

6.中国特色的廉政建设模式 2008年第24期

7.渐进主义的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结果 2008年第24期

8.“中等收入陷阱”逼近中国? 2010年第13期

9.“十二五”如何消解“发展悖论”—从“黑猫”到“绿猫” 2010年第18期

10.胡鞍钢解读:五中全会要点——中国的发展绝非偶然2010年第21期

11.不同思潮激荡下的中国之路 2011年第1期

12.从政治制度看中国为什么总会成功 2011年第4期

13.“十一五”答卷:86分 2011年第5期

14.毛泽东“超美”时间表:启示与借鉴 2011年第10期

15.从六普数据看中国人口国情变化 2011年第11期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深刻内涵—中国的制度优势何在 2011年第14期

17.中国地区差距的变迁情况 2011年第15期

18.中国道路的四个优越性 2011年第16期

19.中国“共同富裕”未来景象 2011年第23期

20.“绿色”GDP,低碳发展 2012年第1期

21.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 2012年第6期

22.展现中国学派 传递中国声音 2012年第8期

23.警惕GDP升级大战架空中央战略 2012年第14期

24.对中国20年发展目标的中期评估 2012年第22期

25.“四化”同步破解“四元结构” 2013年第3期

26.如何实现领导人的新老交替 2013年第7期

27.中国的伟大复兴是和合文明的复兴 2013年第11期

28.集体领导体制的政治优势 2013年第17期

29.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2013年第22期

30.大国外交的“中国风范”透析 2014年第4期

注释:

1.此稿写于2014年3月13日,作者2014年5月4日又作了修改。

2.1997年,时任国务院研究室主任的王梦奎为指导青年人写好文章而编辑的一份材料,名为《怎样写文章》,仅印了100册,供内部学习使用。

3.毛泽东:《反对党八股》(1942年2月8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83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

4.《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7月3日。

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版。

6.《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第1547页。

7.毛泽东:《反对党八股》(1942年2月8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83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

8.引自吕臻:《毛泽东谈怎样写文章》,《党的文献》,2013年7月30日。

9.毛泽东:《反对党八股》(1942年2月8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84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

作者简介:

胡鞍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从1985年起,胡鞍钢参加了由周立三院士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并作为其中的主要研究人员,系统地从事中国国情研究。他是这一新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作者:胡鞍钢

第三篇:怎样使学生写好想象作文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对学生的习作有了新的要求,就是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想象作文是一种通过想象虚构出来的作文。作者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进行种种超越时间、空间和生活常规的假想和幻想,并把想象中的人、事、景物描述出来,想象作文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大有好处的。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写想象作文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托起他们想象的翅膀

人的想象和思维能力,就像浩瀚的宇宙,无边无际,孩子有想象力是多么美好的事情!我们千万不要用成人的观念、刻板的模式来羁绊他们的想象,而要倍加呵护和格外珍惜他们的“幼稚可笑”、奇思异想,用爱开启他们智慧的大门,鼓励他们大胆地想,勇敢地想,异想天开地想。因为有想象,才会有发明、创造;有想象,历史上才会涌现出大批的科学巨人和艺术天才;有想象,世界才变得如此缤纷而美好。

例如,在六年级习作中有一道半命题的想象作文《假如我是……》。在进行习作指导时,激励学生求异求新,大胆想象,根据个人的愿望,要敢于“想他人不敢想,言他人不敢言,做他人不敢做”的事。只有这样,作文才是标新立异,另辟蹊径,不屈服于传统的好作文。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在向孩子讲述故事或描述事物时,应该讲究语言艺术,注意语音、语调以及说话的感情。应经常让孩子有感情地朗诵童话、讲述故事,这比默默地阅读更能激起孩子的想象,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二、要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放手让学生去想象

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是想象思路开阔的前提,思路开阔、灵活,想象就丰富,作文内容也就丰富了。例如,为了训练学生的想象,教师可以在黑板上任意地画两个圆圈,一条直线,并说明圆和直线可以变形。激发他们能否用自己的笔将它们画成一个你喜欢的图形。这下真是一石击起千层浪,将枯燥的习作课堂变成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成为具有活力的地方,学生进入了画家角色,几分钟后,他们的杰作真是丰富多彩:有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事物,也有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纯属虚构的。于是,让他们互相介绍、欣赏、评价,并对新颖的创作给予赞扬。在学生情意充盈于胸之际,教师又用“激将法”唤起他们写作的冲动,让他们以画的作品为素材,自拟题目,不拘形式,放手作文,怎么想就怎么写,学生都轻松愉快地写起来。30分钟后,一篇篇题目新颖、想象丰富的习作跃然纸上。

三、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想象

许多阅读课文,故事情节曲折,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了深思和想象的余地,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产生想象,在读后能根据课文的情感、内容续写故事。如《渔夫的故事》,这样的话题不仅符合课堂教学要求,而且学生也感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提高想象作文的水平。

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

想象也应创设情境,才能激发学生想象的欲望,鼓励他们大胆地假想、幻想。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日常生活中都要积极锻炼,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如可以利用道具、借助游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扮演游乐场售票员、医院护士、列车乘务员等不同角色,还可以让学生按自己的想象去创造作品,描画自己设计的汽车、大船等。在学校,有学生迟到,要猜想他迟到的原因;学校、班级搞活动之前,要设想怎样才能更加豐富多彩;学了一篇课文,要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续写或者改编,要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开阔视野,拓宽想象的思路,从而有利于写好想象作文。

五、丰富课余生活,增加学生的表象储备

想象的基本材料就是表象,表象材料越丰富,学生的作文就越能言之有物。小学阶段,学生的生活相对简单,涉世未深,所见、所闻、所感还很贫乏,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丰富学生的生活,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之余,注意丰富孩子的表象材料。应该让孩子尽可能多地接触外面的世界,参与一些活动,观察和感知各种各样的事物,如,让孩子参与一些课外科技小组活动,多让孩子接触一些名胜古迹、动植物模型,多看一看各种展览如博物馆、科技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些时候,老师和家长要注意观察并给予恰当的指导,以开拓孩子丰富的想象能力,进而使其写好想象作文。

六、培养学生多动笔的读写习惯

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将终生受益。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是边读书边做笔记,摘录好的句子和优美语汇。多动笔还包括一个方法,那就是坚持写日记和随笔、片段等,这是一个很好的读写习惯,每天坚持,不但能使学生求真、向善、爱美,提高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思维,激发想象力,对写好想象作文大有裨益。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要善于启发,善于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素材,激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和幻想,习作这一泓鲜活的水便有了永不枯竭的源泉。要尽我们之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杨晓峰.关于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探讨[J].文学导航:下旬,2011(03).

编辑 李建军

作者:赵爱华

上一篇:计算机专业学术论文下一篇:教育管理学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