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书法大赛范文

2022-05-27

第一篇:汉字书法大赛范文

汉字书法欣赏

《汉字书法欣赏》 教学目标 :

1、通过对古代书法艺术欣赏,增进对汉字源流的认识和了解。

2、感受汉字的美感,增强学生对汉字书法的兴趣,。

3、感受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欣赏汉字书法,感受汉字的美。

2、难点:懂得最基本的欣赏书法作品的技巧。 课前准备:

师:历代书法作品视频、图片、书法作品。 生:纸、硬笔。 教学过程:

一、欣赏历代书法视频

中华汉字不仅是文明的使者,也是一种特殊艺术的载体,其中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这节课首先让我们起来赏析古代的书法作品。 带着一个问题去欣赏:在这里你认识了几种字体?

二、学习书上的两幅作品,感受汉字的美。

结合《赞汉字》一诗说说对王羲之与柳公权的书法作品的认识。

三、书法在当代

规范字与书法

写字与书法

四、怎样欣赏书法作品

1、书法的两大要素:线条(点画)和空间(结体)

几种优劣线条的判别。

2、书法学习的四个阶段:

(一)杂乱而无序

无法

(二)整齐有序

初级法

楷:上紧下松,左紧右松,(例字:“君”)

隶:与楷相反

(让学生上台试写,现场调整)

(三)整齐中有变化、混沌中有序

高级法

(四)大自然

无法

(超越法的层次)

明项穆: “书有三戒:初学分布,戒不均与欹;继知规矩,戒不活与滞;终能纯熟,戒狂怪与俗。若不均且欹,如耳目口鼻,开阖长促,斜立偏坐,不端正矣。不活与滞,如土塑木雕,不说不笑,板定固窒,无生气矣。狂怪与俗,如醉酒巫风,胡行乱语,颠仆丑陋矣。”

五、欣赏几幅书法作品

第二篇:汉字与书法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了解汉字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两种特性,尤其是汉字构成的独具民族风格的书法篆刻艺术。要求学生掌握汉字起源和发展演变大体进程的事实;在欣赏异彩纷呈的篆刻书法作品的同时,将书法放在时代大背景下进行思考,分析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理解书法、篆刻作为艺术的特征、审美情趣和民族风格;通过欣赏书法和篆刻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汉字、书法和篆刻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书法艺术的特点与历史特征的关系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假设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没有文字的社会,那么你觉得自己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无法清楚地知道历史上发生的事情,不能看书,无法与好友书信交流等)——文字的重要性便从我们这些小而重要的身边事情中体现出来。

二、讲授:

(一)、文字的发展历程

文字以一定的可视符号系统,将人们的社会生活经验、情感、语言、思想等记录下来,并大大突破了口头语言的时间、空间限制,使人类文化得以在空间上传播交流和在时间上世代传承,对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和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古代有 “仓颉造字”的传说,据说仓颉发明文字的时候,“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天下起了谷子,鬼在夜里哭泣,龙藏了起来)。指导学生阅读课后【解析与探究】——许慎认为是仓颉造字;康有为认为结绳记事精致细密,应为女子;丁山和鲁迅认为文字是古代劳动人们日常生活的创造。

中国古代长期流传的“仓颉造字” 的传说,反映古人对文字发明的重大意义的认识和体验。但事实上文字决不是仓颉一个人所能独创,而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有文字记事的时候,人们在集体生产劳动过程中经过观察自然的事物,并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而创制出来的。汉字是个庞大繁复的体系,不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改造是不能创制成功的。

请同学们浏览第一部分的内容思考一下: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朝四个阶段文字的发展情况。

1、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插图:《半坡遗址陶器上的符号》和《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符号》——初步具备了文字的雏形。

2、商周时期——甲骨文、金文、籀文(大篆)

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是甲骨文(教材插图:《商代甲骨文》)。甲骨文又称“卜辞”或“殷墟文字”等,是指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随着商朝的灭亡和商都变成废墟而长期埋没于地下,后世当地居民耕田于此,时有发现,并把它当作“龙骨”卖给药材商店。直到1899年才被王懿荣发现,得知是殷墟遗物。经过多次发掘,至今出土的甲骨已达十多万片。甲骨文中有象形字、形声字和会意字等(举例:日、河、明、十二生肖图)

商周时期浇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金文始于商代,盛行于两周。西周晚期,一位史官对汉字进行系统地整理,形成了金文的标准字体——“籀文”即大篆。(教材插图:《西周散氏盘铭文》)籀文的特点:笔画匀称,行款整齐,有了较为固定的结构。

3、春秋战国时期——文字混乱

指导阅读《马和安》图:战国七雄的“马”、“安”字有七种写法。从这个图中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文字的混乱状况,文字的混乱削弱了汉字的交流功能,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生产的进步。基于这样的原因,到秦统一时,秦始皇实行统一文字的政策。

4、秦朝——小篆、隶书

阅读“书同文字”的内容。秦始皇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又推广书写简便的隶书。据载,隶书是程邈改造的,因程邈当时获罪入狱,而秦时称罪徒为“隶”,所以便将程邈改造后的文字称为隶书。

秦朝以后,文字继续发展,出现了楷书、行书、草书等汉字形体。其演变总趋势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二)、书法艺术

与其它文字不同,汉字不光具有使用价值,还极具美感,从而形成了东方独有的书法艺术。

1、出现的原因及特征 ①单体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线条多变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提供了可能性和前提条件; ②具有艺术素养和精神追求的知识群体的形成和壮大,则为发展汉字书法艺术提供了人力准备,这也是书法艺术不断推陈出新、异彩纷呈的动力。

特征——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志趣。

2、书法艺术发展历程 (1).秦汉——自发阶段(实用性为主)

秦汉时期书法艺术处于自发阶段,这个时期秦小篆汉隶的特点(结合地图册中秦《泰山刻石》和汉《石门颂》思考):秦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汉承秦隶,但汉隶雄放洒脱,浑厚深沉。由于秦时刚统一文字,所以当时文字比较重视实用性。书法进入自觉阶段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进入自觉阶段后,其发展情况怎样?请同学们阅读书中相关内容,完成下表:

朝代 时代风貌 书法名家 艺术特色 魏晋南北朝 ⑴ ⑵ ⑶ 隋唐 ⑷ ⑸ ⑹

⑺ ⑻

宋代 ⑼ ⑽ ⑾ 明代 ⑿ ⒀ ⒁ (2).魏晋南北朝——自觉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朝代更替频繁。在对社会危机反省的同时形成一个特立独行士人群体,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条件。这个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是“书圣” 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地图册中插图),具有飘逸飞扬、虚玄灵动的特点。

⑴社会危机及文具的改进

⑵王羲之

⑶虚玄灵动 (3).隋唐——新的高峰(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书法名家有张旭、怀素、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教材插图《张旭草书》和颜真卿《多宝塔碑》:张旭的草书较为张扬个性、意绪狂放,怀素继承了张旭的草法,把草书艺术推向了高峰。颜真卿的楷书端庄浑厚、雍容大度,柳公权的楷书则是遒劲森严、另创新意。较之颜体,柳体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为什么唐代会有这种不拘一格的书法风格?它与什么有密切关系?(时代风貌)当时的时代风貌:国家一统,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思想开放,兼收并蓄,整个社会充满活力,激荡着一种进取精神,书法也体现出大国盛世气象。

⑷盛世气象⑸张旭、怀素⑹狂放不羁 ⑺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⑻注重规范法度 (4).宋代——有意无法

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崇文风气浓厚,又因当时理学的发展,使人们在文艺审美上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强调表现心境和意趣。

这个时期的代表有“宋四家”,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地图册中苏轼、黄庭坚的书法作品)

苏轼——豪放逸丽,追求自然

黄庭坚——入古出新,用笔锋利,给人以强烈的节奏感 米芾——善写行书,笔力爽利而沉着 蔡襄——落笔精丽,使人心醉

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蔡襄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

⑼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⑽宋四家

⑾有意无法 (5).明代——个性化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书法呈现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趋势,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祝枝山、文徵明(教材插图)。祝枝山书法潇洒风流,如斜雨疾风;文徵明书法温柔婉约,如春日柳莺。

书法作品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一定时期的文化总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

⑿社会平民化、世俗化

⒀祝枝山、文徵明

⒁强调个性化

(三)、篆刻艺术的发展

汉字可赏,不仅表现在书法艺术上,还表现在篆刻艺术上。篆刻: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

1、秦汉:标志性时期 秦汉篆刻的特点:

秦印——雍容大度,精致不拘,以小篆为主

汉印——方正质朴,端庄豪放,以小篆为基础,又融合了隶书的风格

2、明中叶以后:成为独立艺术

虽然秦汉篆刻可算后世篆刻艺术的“宗师”,但此时篆刻却还未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宋元以后,书画家开始用印章来给书画作品加印,但篆刻还没有从它的实用功能中分离出来——直至明中叶以后,以文彭等人为代表,篆刻才和书法、绘画一样成为一种专门的艺术门类。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汉字、书法和篆刻的发展历程。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在隶楷阶段,出现草书和行书。汉字的演变总趋势是由繁到简,其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书法艺术经历从秦汉到明清各个阶段的发展,秦汉时期的书法大多还是实用性文字,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隋唐时期达到新的高峰,宋代的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明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书法呈现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趋势。秦汉时代是篆刻的标志性时期,但这时还未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直至明中叶以后,篆刻才和书法、绘画一起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篇:论汉字书法创新途径

汉字书法的创新途径探析

邱明锋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是先于书法而独立存在的文字符号。汉字书法是指汉字的书写技法和书写规律,是书法主体挥毫运笔所产生的笔迹形象的总和。汉字具有记录语言、承载知识、交流信息的作用。许叔重在《说文解字序》中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为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江沅在《说文解字注》后序中说“字之大端形与声而已,圣人说字之形,曰一贯三为王,一合十为士,儿象人胻之形„„牛羊之字以形举也。”([1] 上海书画社.行草(中册)[O].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789.)难怪唐代书法理家张怀又说“形见曰象,书曰法象”。足见仓颉创新字体之初,是以“形象”符号表达、传递一定的字义内容和声音。

书法以汉字“形象”为创作材料,汉代蔡邕说:“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像者,得谓之书矣。”[3]书法创作之初,要“囊括万象”,达到“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书法要录》张怀著)。这种依“物”像“形”的“形”,囊括出的“形”“意”“理”的统一,再与书法主体的思想意境相合追求“真”,心手相应借助书法工具创造妙趣横生的汉字篇章为“善”,将真与善融入具有特异造型的汉字中,最终组成集“真、善、美”为一体的书法艺术作品。当汉字与书法艺术结合在一起,就将其本能作用延伸到了审美领域。汉字造型的抽象性、精美性、多样性,表意的丰富性、准确性,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书法艺术的崛起又为汉字的形成、发展、繁荣注入了创新活力。无论是汉字的创新还是书法创新,无凝是以汉字造型和应用为基础的。

一、用汉字“字形美”,创造符合宇宙自然之“道”的新书体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汉字之所以如此之美,是因为在三千多年的汉字应用发展中,汉字不断的创新,日臻完善,创造出了符合宇宙自然之“道”各种新书体。这些新体孕育了书法的新发展。书法创新在于抽象自然奥秘,把人们试图认识之对象,通过笔尖挥运把汉字原本寓有的“点、线、形”,与书法主体心灵感悟的“真、善、美”相融合而产生新的“形象”,这“形象”越新、特、奇、博、精、绝,越具创新效果。书法主体笔触产生之电流磁场能造自然万物之 “气象”,运笔如神,随机生势,随势生象,其点线结体鲜活生动、笔跡之道质坚品高、字里行间情深艺醇、思逸神超;书法者“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寄宇宙万象之深情深理于笔端,将天地自然之大道抽象到汉字点线造型中来,创造出分明是抽象的,却与天地自然之“道”一样隽永而有生命气韵的汉字佳作;书法者的崇高境界与学养、高超的胆识、精绝的技能都融会在书法作品的篇章里,体现出“天人合一”之大

“道”,因而能唤起人们的审美感受。书法是以汉字造型为审美对象。“美的本质存在于各种具体的审美对象中,具有丰富的生动的形态。”[1]“美是包含或体现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能够引起人们特定情感反映的具体形象”。[2]书法以汉字形态造型为元素,借助字义内容、笔墨技巧、结构章法等,将作者感知到的自然“物像”和心中的“意象”相结合,用宇宙自然之“道”创作出来的“汉字篇章”。

书法造型寓世间万物于笔端。古人有言:“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像者,得谓之书矣。”[3]书法造型力求抽象出印印泥、锥画沙、折钗股、屋漏痕、屈铁、枯藤、蚕食叶、虫蚀木、高山坠石、行云流水等千姿百态的具体形象,创意凝聚书法者审美精神的人格力量。正所谓“柔毫三寸,写尽天地之意。” [4]“书法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点线的组合涵容了万物的形象,黑白的旋律谱写出昼夜交替的神韵。”[5]书法的这种艺术特色凝聚了中华民族三千多年来应用汉字的智慧和精华,使书法艺术传播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与中华民族文化水乳相融,经久不衰,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是最具中国元素的特殊艺术。所以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之精神载体,是东方艺术之精髓。

艺术的本源是生活。艺术是认识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是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满足人们有意识、无意识或潜意识的心灵对世界万物的追寻,对空白心灵的填补,对干涸心灵滋润的精神催化剂。中国有五千多年汉字文化,汉字无疑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成功的造型艺术。现代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一的人广泛的使用着汉字,用汉字这一象形符号记录知识、交流信息。汉字符号中所包涵的艺术精髓,是举世公认的:汉字书法以其无限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展示着自己的艺术语言。林语堂在《中国人》一文曾说:“一个汉字的构造就是一种建筑,其中有美学也有力学。”①英国美学家里德也说:“对于中国人来讲,美的全部特质在于一个书写优美的字形里。”②他还说:“在一种点线结构方面的研究上,中国书法所取得的已为世界认识或尚未被世界认识的成果是伟大的。”③

如对下例三个“鹅”字的欣赏,献之之“鹅”犹如一只迈着稳健步伐,不时点头与身后的伙伴畅谈交流,正率领着同伴们阔步向前奔去的“天鹅”;李白之“鹅”恰是在碧绿的池塘游戏玩耍,翩翩起舞,翻着筋斗的“天鹅”;本文作者所书之“鹅”,意在将“天鹅”优美的颈和头的造型抽象出来,从底部“鸟”的最后一笔果断推笔向右上,与“我”的点相连而创意出“天鹅”的颈、头、嘴,真象是一只梳理 2 着羽毛展翅欲飞的“天鹅。”

书法作为一门在汉字的运用过程中产生的艺术,它的本源是汉字,是汉字所代表的中国汉字文化。可以说,没有汉字文化就没有书法艺术。

汉语汉字是最精炼、最准确的文字。在联合国存放着不同文字的同一文件中,最薄的那个文本就是中文。在中国20世纪初,钱玄同、胡适等人预言,50年内汉字必然消亡;计算机刚出现时,有人说中文不能输入电脑只有走拼音化的道路,中国汉字要灭亡了。后来,汉字成功的与计算机科学结缘,与现代信息技术接轨,又有人说,现代人不用笔写字了,不用书法了。实事上社会越进步、科技越发达,越显示出汉字的生命力。现代的书报刊、电影、电视、VCD、互联网等领域书法字体的广泛应用,更显示出书法艺术勃勃生机。汉字还是世界上唯一能够战胜入侵者的文字。中国曾经多次亡国和半亡国,每次都没有废除汉语汉字。以香港为例,被英国统治了一百年,香港绝大部分人还是用汉字。清朝用武力占领了全中国,并没用蒙古文字而是用汉字。中国的汉字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字,它在世界语言文字之林中独树一帜。汉字是世界上仅存的使用至今的象形表意文字。虽然几乎所有的文字起初都是从象形开始的,都具有以象表意功能,但诸如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及古玛雅文字都由于没有顺应社会的发展而变形创新,结果文字与象形分道扬镳,走上了文字自行消亡之路。

汉字是世界上最科学、最便利的语言符号系统。汉字的广泛运用是书法的本源,汉字给书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书法又促使汉字更进一步完善和美化——为汉字增添的无穷的生命活力。书法是最单纯的艺术——只用墨线来结构符号;又是最高深的艺术——正如沈尹默先生所说:中国书法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还兼有诗歌的深邃意境、劲舞的优美姿态。书法具有“非语言非概念非思辨非符号所能传达、说明、替代,穷尽的某种情感的,观念的、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意味”。这就是说明书法具有真正美学意义上的审美基因。在中国文化艺术的宝库中,书法造型最简、最纯、最深、最能反映人的意识。正所谓“柔毫三寸,写尽天地之意。书法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点线的组合涵容了万物的形象,黑白的旋律谱写出昼夜交替的神韵。”④书法造型使人产生丰富的意境和联想:激电惊雷、高山坠石;寒猿饮水、万岁枯藤;利剑长戈、千里阵营;小桥流水、明月入怀;珠圆玉润、凤翥龙蟠。中国书法是东方传统文化的象征,是国粹。当前东西方文化的撞击与交流;电视光盘Internet中的光电动画映象、夸张的广告、强刺激的电子游戏,加之怪光陆璃的舞厅效应、商业包装和媒体炒作充塞人们的视听和言行,使审美变成不假思索的感官直接享受,对浩瀚蕴藉、纯朴归真的传统书法产生极大的冲击,这必将从反面促使中国书法艺术有新的开拓,一个呼唤书法巨人出现的时代到了!

二、汉字应用求实、求快、求美推动着传统书法不断创新

“蔡邕云:昔秦之时,诸侯争长,羽檄相传,望烽走驿,以篆隶难,不能救急,遂作赴急之书,今之草书也。”⑤可见草书体的出现是由当时诸侯国争霸引发社会战乱、使得军务政事繁忙,对汉字实用提出了快捷要求而产生的新书体。后来,经汉末张芝“温故知新”“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锲而不舍地临写创新,终于创立出气脉通贯、浑然天成、真气弥漫的新书体——大草,开创了书法自由抒写性灵、淋漓尽致地表现宇宙元气的先河,把中国书法推到了又一艺术高峰。

社会发展促使汉字不断进化演变是书法新苗破土而出的沃壤。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启用李斯等人所创作的小篆统一了汉字,代替了原来笔画繁多、形体怪诞的大篆和六国异体字符。后因秦朝战乱频繁,全国又刚刚统一,有大量公文、函件需要书写,小篆书写仍太繁、很费事,秦始皇怕耽误军机政事,破格启用了狱吏程邈创立的隶书体。使得汉字出现了划时代的革命——走上了“使用规范化”、“笔画简化”、“形体美化”以利书写辩认欣赏的正确道路。避免了象古埃及的圣书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克里特文字及古玛雅文字都最终被取代消亡的厄运。

书圣王羲之在书法“创新”的道路上正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我国汉字书体发展到了汉代,已产生隶书与草书并行的样式。汉末、三国时代,书法家王次仲、刘德升、锺繇等融会隶书与草书的结构与笔势,创立出清新俊逸、比隶书笔画简捷、比草书易认的“行押书”,但“行书”体并没有完全确立。王羲之把握往当时汉字变简求美的内涵,顺应社会对汉字书写的要求,遨游北方名山观摩李斯、曹喜的篆书,在许昌观摩梁鹄的真迹,在洛阳观摩蔡邕的石经,又在堂兄王洽处观摩张昶的“华岳碑”,并采纳与他的时代接近且流行广的张芝、锺繇的书体,易曲为直,削繁就简,笔法成内恹外拓之势,偃仰翩翻,以求法精形美。

王羲之传世的《兰亭集序》,是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初三,在会稽山阴召开的文人集会上即席书写的,用此文为与会名士孙统、孙绰、谢安等四十一人临流赋诗时写的序文,被后世尊为“天下第一行书”。

自魏晋以后传世的书法碑帖,大多数都是为实用而表述字义内容的碑文、信札、手卷、墓志、对联、匾额、扇面。如唐代怀仁和尚将王羲之所书行书集字成篇,刻成了碑文《大唐三藏圣教序》,既应皇帝之命传播佛教教义,又使羲之书法千古流芳;中唐颜真卿传世书法精品《祭侄文稿》,是为祭奠平叛安史之乱而战死的侄儿季明写的祭文,为后世尊为“天下第二行书。”

可见书法的创新与汉字的社会应用、文化传播有不可须臾离异的血缘关系。

王羲之创立的典雅俊整、精美遒劲的真书《黄庭经》(如图一);“龙跳天门、虎卧凤阁”的行书《兰亭序》(如图二);意态纵横、自然超逸的草书《十七帖》(如图三),“清风出袖、明月入怀”的《丧乱帖》(如图四)。都是在传递字义内容的同时,表现出了一种新书体独特艺术风格。

王羲之吸取秦汉魏诸名家的长处、变化笔法与字形结构,大胆创新,不仅受到当时社会的欢迎,且为后世开辟了书法艺术的新天地。唐太宗李世民在《王羲之传论》中称赞道“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隶,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画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壮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⑥被后人尊誉为“书圣”。今人每观羲之书法,都有“精美绝伦”之感,叹为千秋典范。

5 自王羲之时期到现在一千六百多年来没有出现新的书体,历史证明了王羲之等历代书法前贤们对汉字书法艺术做出的丰功伟绩——从大篆到小篆,从小篆到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创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实事:每一次新书体的出现,都使得汉字向使用规范化、笔画简化、形体美化的目标迈进一步,孕育着汉字文化新的繁荣昌盛。

三、信息化数字化时代汉字书法创新展望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21世纪,人类正由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转化,全球文明一体化进程与日俱增,已步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人们越来越富有了,活动方式越来越多彩多姿。我国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实现了国人千年飞天梦;世界高科技已引导人类的探测器到达火星表层,探测火星奥秘,谋求人类在地球外的新的生存活动环境。现代通讯信息、计算机网络的高度发达,缩短了人们被空间、时间、地域的阻隔,出现了“地球村”的新概念,人们的生活、活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当美国人手中的核武器利用卫星全球定位器等高科技,能精准的重复摧毁地球上的人类上百次的时候;当国人杨利伟坐上神舟5号一天一夜绕地球行驶60多万公里的时候,能请王羲之再给我们“创作”一幅“天下第一行书”吗?假使王羲之在“天堂”有知,他又会教我们创作什么样的书法作品?我们不能墨守“四大发明”、抱着前人的“天下第一行书”不思创新。舍弃书法的创新就会使书法走向灭亡。从“四大发明”中的与汉字应用息息相关的印刷术看,隋

6 唐时是雕板印刷,到了北宋中叶毕升创新为活字印刷,十九世纪机器工业出现后革新为铅字印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进入计算机信息时代,印刷量剧增,铅字印版存放占用很大的厂房空间,计算机激光照排汉字就应运而生,“告别铅与火,迎来电与光”的我国印刷术出现了划时代的革命。这一与文字依附直接有关的印刷术变革史告诉我们:只有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继承前人的“精华”,运用现代新思维、新科技更新或替换已经过时的“糟粕”,才能“推陈出新”。

电脑激光照排汉字出现后,各种软件书法字体应运而生,这些字体虽然在艺术性方面有待提高,但它代表汉字从手工书写到软件制作的划时代变革。软件字体的变换十分方便,仅轻轻点击鼠标就可出现成千上万个“瘦金体”。利用手写输入发送电子邮件,可发送自己亲笔书写的书法味很浓的邮件。让接收邮件的人能感受到自己的书法创意。这必将孕育着汉字书法新变革的开始,一个以现代信息化技术为依托的电脑书法艺术创新的时代必将来临。

李斯创小篆、程邈创隶书、张芝创大草、王羲之创“天下第一行书”,都是在吸取前人书法精华的基础上,顺应汉字在当时社会中应用交流的需要而“创新”出来的新书体。当代书法的“创新”应以现实社会和未来社会对汉字文化的需求为契机,遵循汉字书法艺术创新的客观规律,大胆采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世界文化传媒对汉字应用的需求接轨,利用电视、电信、网络传媒通道,将中国汉字文化、中国书法艺术传播到全世界每一个角落。让我们用全人类的知识智慧来激发我们的书法创新活力,用全身心投入到开辟汉字书法艺术的新纪元的伟大事业中去。

①《中国人》林语堂著(原名《吾土吾民》)

②、③《中国黑白体系论》英国美学家里德著。

④重庆出版社1987年5月版《全国中青年书法家二十二人集》(王歌之语) ⑤梁武帝《草书状》

⑥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第四篇:汉字与书法教学设计

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三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的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教学目标:

学生掌握汉字的起源、演变和各种字体的基本特征,认识汉字是古代先民观察自然、生活并与思维结合的产物,体现了高度的想象力和创造智慧;掌握书法和篆刻艺术的发展脉络,比较和欣赏历代书法名篇,结合历史时代特点和书法家的个性特征、品德精神等品读书法作品,感受书法艺术之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认识汉字、书法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艺术是技艺、才学、品德等的综合体现,领悟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综合性和深厚底蕴。

教学重点: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法基本特征、发展脉络 教学难点:书法的基本特征

课前情境营造:各种字体和书法作品欣赏。发给教材,字帖,说明是岳麓版必修三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单元,分好组。

课堂导入:同学们,从刚才展示的视频资料中,你获得的主要感受是什么?(汉字形态之美、书法之美)

在我们身边,被誉为“文化津梁,中国奇迹”的汉字文明无处不在,汉字书写的艺术——书法,是汉字文化圈特有的艺术形式,在我们身边也处处可见。今天,我们共同走进汉字和书法的历史,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法的发展和特征。【板书课题】

新课设计:

一.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1. 汉字的起源

设问: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关于汉字的起源,你们知道哪些说法?(可能回答:结绳记事,仓颉造字)

古书上记载有仓颉造字的传说,仓颉也被后人尊为中华文字始祖。 相传上古黄帝时,史官仓颉仰观日月星辰,俯察鸟兽足迹,根据自然景物创造了汉字,据说他发明文字的时候,“天降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天空降下谷子雨,鬼在夜里哭,龙都躲起来了,汉字的创造真的是惊天地、泣鬼神啊。

但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真的是一个人造出来的吗?

不可能是一个人创造出来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据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仓颉如果确有其人,他可能是对汉字进行整理和规范的第一人。

那么汉字是怎么造出来的呢?

最初,中国先民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造字,但在使用、流通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统一的造字方法。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文解字》总结了六种造字方法,最主要的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还有转注和假借。

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展示图片】这几个字分别是?大家思考其中分别体现了哪些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从这些造字方法,我们可以看出,汉字字形与自然和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中大家能体会到中国古代先民的什么?(学生回答)

汉字是先民们将观察到的自然、社会生活与人类思维相结合,先民通过观察、提炼,模拟事物特征,加以抽象化,符号化,创造了文字,体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度的创造智慧。

过渡:在历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汉字的笔画、字形经历了哪些演变?(生答师板书)

2.发展演变:图画文字(原始文字)→古文字:甲骨文、大篆、小篆→今文字:隶书、楷(草、行)(秦以前的篆书称为大篆,金文在字体上属于大篆)

早在新石器时代出现的这些原始的陶器刻划符号,虽然带有图画的色彩,还不能准确识读,但是与汉字有一定的渊源。文字和绘画在起源上是相通的,因此说“书画同源”。

【展示甲骨文之前的原始汉字:大汶口文化遗址陶器刻符等】 设问: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文字是什么?为什么称为甲骨文?是什么朝代的?(商朝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从书写材料看,商周时期除了刻在龟甲兽骨上还有哪些材料上刻铸或书写过文字?(金文、陶文、玉石文字、简牍帛书等。)

司母戊鼎更名了,你知道吗?为什么更名?

当时字体比较自由,可以正书也可以反书,学术界认为“司母戊鼎”应为“后母戊鼎”,意为商王为祭祀母亲戊所铸的祭器。

甲骨文至西周演化为大篆,从笔画形态和字形结构上看大篆和甲骨文比较有什么变化?【展示图片,学生比较】

笔画上看,甲骨文线条粗细不均,大篆线条变得均匀柔和; 字形结构上看,甲骨文带有较明显的图画意味,大篆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文字百花齐放,不利于各地之间的交流,也不利于文化的发展。直到什么时候改变了这种局面?(秦朝书同文,秦朝统一文字,丞相李斯奉诏创制小篆。)

小篆和大篆比较有什么变化?减省了形体笔划。秦朝第一次有系统的将文字的书体标准化;小篆是官方统一字体,但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民间使用更为简易的隶书。隶书在字形和笔画上与小篆又有什么变化?

隶书把小篆圆转的弧形笔画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 从字形结构看,隶书彻底脱尽了图画痕迹和象形意味,奠定了现代汉字的基础,因此隶书被看作古今汉字的分水岭。

在文字的使用过程中,人们总是追求字体的便捷快速的书写方法,隶书的草写体就形成了楷书和草书,楷书有称为真书或正书,对其的简便书写又形成一门新书体——行书。【师写一个字,体会楷书草书行书的动态特点】宋代苏轼说:“真如座、行如行、草如走。”楷书像个坐着,行书像走着,草书呢?(跑着)

了解了汉字的演变过程,,汉字演变的特点是什么? 特点:由繁到简,由多样到统

一、规范【板书】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在这一过程中,哪些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推动因素:使用广泛和频繁的需要;政治统一;行政干预;文字使用范围由上层扩大到民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快速传递信息的需要;大量的实用书写推动;书写工具和材料的改进(毛笔的改良、纸张的发明)等。【可提示从社会需要,使用的广泛,政治、工具和材料几个方面思考】

二.书法的特征和发展历程

过渡:伴随着汉字的发展,产生了一门艺术——书法。

初期书法以实用为主,书法艺术处在自发的萌芽期。是什么时候发展为自觉的艺术呢?【生答,师板书】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由实用发展为自觉的艺术。

我们同学中有爱好书法的,推荐一下?老师也是一位书法爱好者,来,我们一起用毛笔写几个字好不好?有爱好硬笔的也可以试试粉笔来展示。

【简单评价,你比老师当年强多了,老师是上大学以后才开始练字的,我们不同的书写风格正体现书法的各不相同的艺术特点啊!】

同学们,世界上有文字的民族都有书写,可唯独汉字书写发展为一门艺术,汉字书写为什么能发展为艺术?(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答案,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阐述,你的观点可能给同学、老师以启发。)

汉字的形基于自然物像,天生丽质;汉字具有丰富的造型空间和特有的情境意义;知识群体的推动和创造;录写书面语言,人们对文字实用性和求美性的追求;秦汉以来笔、墨、纸、砚的发明和不断优化,特别是刚柔兼备的毛笔的使用等等。

【师提示角度:汉字自身特点、书写工具,毛笔刚柔相济,用墨枯润有致,人们录写书面语言,对美的追求等】

我们知道,被誉为“书圣”的书法家是谁?(王羲之)了解关于他的故事吗?(生自由讲述)

从故事中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什么性格特点?(生自由讲述)

王羲之对楷行草几种书体都很精通。大家手中的这幅是字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的摹本,原作作为唐太宗的陪葬品埋入昭陵。唐太宗非常推崇王羲之,征集天下王羲之写的字,甚至亲自为《晋书》撰《王羲之传论》,还把《兰亭序》手稿带入昭陵。现在,我们一起以《兰亭序》为引领,共同走进古代书法艺术长廊。

【播放视频】

刚才的视频中从那几个方面解读了这幅作品?

师总结:赏读一幅书法作品,一般从笔法、结构、章法和内在情感、韵味几个方面去欣赏。

笔法,用笔细腻,横、竖、撇、捺、钩、折等随着笔势而生动展现,秀美灵动;

结构上,不同的字形态不同,就是同一个字,我们欣赏一下:【集出“之”字图】体现了什么特点?(生说:无一雷同、结构多变、独具风韵。)

章法上,字与字,大小参差;行与行,疏密相间;或斜或正,或曲或直,极具变化而又极为和谐,自然。仿佛翩翩起舞,舞姿优美,无与伦比,人们形容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内在情感方面,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那个时代的特征。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崇尚老庄哲学,追求个性的自由与解放,尊重人生的自我价值,成了那个时代名士风流的一种理想。品藻人物,由此及彼,发现自然美和人格美,进而追求文学艺术美,在那个时代达到了高潮。 在这种文化氛围之中,王羲之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思考也受其影响。

这篇序文的内容大家都很熟悉,它是古代序跋散文的妙品。高一语文课上大家学习过,文章中体现了王羲之怎样的情感?(生自由叙述)

“仰观宇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晤言一室之内,放浪形骸之外”。从自然界又回到人类自身,他想到人的命运与一生,想到快乐与悲哀,想到死,也想到后人会怎么看待他们这些人……情思、哲思与文思互相激湍,有如春潮拍岸。这种思想、语言的情感透过书写而艺术地表达出来,达到了形式与情感的高度统一,成为文学与书法的双璧,影响深远。

人们通常说“书如其人”,这话怎么理解?这里的“人”包含着哪些内涵?时代特征,融合了书法家的学养、个性、品德以及表达语言时的情感状态等。

《书法艺术》一书中这样写道:书法是语言的视觉形式。

过渡:接下来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赏读部分唐代的书法作品。 唐朝是一个书学鼎盛的时期,百花齐放,群星璀璨。初唐、盛唐、晚唐也体现出不同的书风。

【展示欧阳询《九成宫》】总体上看,欧阳询的字有什么风貌?体现了当时什么时代特征?具体看字型结构,又有什么特点?

欧阳询是初唐书法的代表,虞世南、禇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杰”。初唐时期,国家统一,继隋朝之后南北文化大融合,书法出现清丽秀媚的风貌,反映出南朝秀美灵动的文化特征。以欧阳询的字为例,欧体字清新秀美,字形瘦长,结字于严谨平实中求奇险,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得寓险于正之趣。【解读《九成宫》中的“九”字】

盛唐,书家群起,风格纷呈。(学生品读颜真卿作品) 【展示颜真卿《勤礼碑》和《中兴颂》】字体上看,颜真卿的字和欧阳询比较又有什么特点?从中大家读出了什么?

颜真卿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雄健,雍容大度,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

安史之乱中,颜真卿英勇抗贼,但也经历亲人被害之痛。 【展示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学生解读其中的情感:满腔悲愤,凛然正气】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由于心情极度悲愤,情绪已难以平静,错桀之处增多,时有涂抹,但正因为如此,此幅字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通篇波澜起伏,时而沉郁痛楚,声泪俱下;时而低回掩抑,痛彻心肝,堪称动人心魄的悲愤之作。前后左右写了又改,改了又写,仿佛置身于情感旋风之中。长歌当哭,泣血哀恸,一直至末行“呜呼哀哉尚飨”,令人触目惊心,撼魂震魄。

《祭侄稿》是由真挚感情浇灌出来的杰作,是心灵的奏鸣曲,是哀极愤极的心声,是血和泪凝聚成的不朽巨制。在“忘情”状态下的无意识的表现手法使作品产生出无比优美的艺术效果。他不是在写字,而是在述说心中的悲愤,他不是在搞艺术创作,而是深情地自言自语地倾吐,话说完了,作品也写完了,一篇任何人,包括他自己永远也不可能重复的杰作就这样产生出来。这正是创作成功的秘诀,也是经过长期探索而在这非常的一瞬间产生创变突破的实例。

颜真卿一生,刚正不阿,忠贞不渝,临死不屈。他为人的品格同其书法的风格一样,浑厚坚韧,正大方严。他的书法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颜真卿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柳公权是中晚唐书家。柳公权刚正不阿的品格与其风骨峻峭的书法相表里,均为时人所推崇。【展示柳公权《玄秘塔碑》】

唐朝还有两位狂草名家:张旭和怀素,并称“颠张醉素”。【展示张旭、怀素的作品】同学们从中读出了什么特点?(奔放、变幻,潇洒)

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如“晋人尚韵”,追求脱离现实,“唐人尚法”,注重规范法度,“宋人尚意”, 倡导有意无法,通过书写表现自己追求的意境等。

宋元明清时期分别还有哪些书法名家代表?(生列举,简单介绍苏轼、黄庭坚和朱耷,师展示其代表作)

苏轼中年时行书代表作《黄州寒食诗帖》。此诗帖系元丰五年(1082)苏轼遭贬黄州时所写诗两首。诗句沉郁苍凉又不失旷达,书法用笔、墨色也随着诗句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跌宕起伏,气势不凡而又一气呵成,达到“心手相畅”的几近完美的境界。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黄庭坚,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开创江西诗派。其书法点画用笔“沉着痛快”,结体舒展大度。

朱耷,江西南昌人,八大山人是他名号之一。能诗,书画皆精。他的书法亦与他的绘画风格相似,极为简练。

时代变迁影响着书法的风格,大家今天回去的作业,列一个表格,按朝代顺序列出时代特征,主要书法家以及他们的艺术特色等。

过渡:以汉字为载体的艺术形式除了书法,还有什么? 三. 篆刻

秦汉代的印章主要是实用目的,宋元入书画,明代印章主要是为了欣赏,由文人刻制,篆刻艺术首先要有书法的功底,然后是对中国文字学有深厚的了解。有建树的篆刻家,首先是有风格、有建树的篆书家,“以我书入我印”。如吴昌硕等。明中叶以后,篆刻艺术才从书画艺术中分离出来而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

师总结:(根据板书)汉字是中国人的伟大创造。以汉字语言为载体的书法、篆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把中国书法、篆刻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去年(2011年)8月,教育部公布《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要求中小学开设书法课。在电脑等现代多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你认为是否有必要?你是怎么认识的?

书写时我们每天都需要的,如果写得一手好字,每天都美在其中,何乐而不为啊?有同学说,字难练啊,当然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练习的过程我们就是在品读,在欣赏,感受书法之美,也创造着独具特色的书法之美,也在领会着书法的文化。

中国的文化是综合的,唐朝张怀瓘说“论人才能,先文而后墨” 宋朝苏轼指出“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书法是才学、技艺、品德的综合体现,在其表象之外的文化精神是其作为艺术存在的根本,否则,只是一个书匠而已。对于传统书法艺术,我们要珍惜、保护,继承。要真正练好书法,除了勤学技艺,还要增强自身的学养和修养,锤炼品德。

【课堂延伸】播放一组近现代的书法、篆刻、绘画作品欣赏,学生离开教室

第五篇:第7课 汉字与书法教案

第7课汉字与书法教案

[课标要求]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知识梳理]

一、汉字的发展演变

、文字的重要性:文字以一定的可视符号系统,将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及复杂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使人类文化得以交流和传承,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汉字的雏形: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3、趋于成熟:

(1)商朝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2)商周时期的金文

①商周时期浇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

②到了西周晚期,一位史官对汉字进行系统地整理,形成了金文的标准字体——“籀文”。

3.汉字统一:秦朝的“书同文”

(1)原因:

①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汉字任意俭省笔画、紊乱偏旁,以致异形杂出、一字多形等,文字的交流功能大大削弱,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②秦始皇为了消除这种混乱情况和便于推行政令、巩固统一,果断推行“书同文字”的政策。

(2)具体做法:①以秦国的小篆作为基础,统一全国的文字;②接着推广书写更为简便的隶书。

(3)意义:文字的统一,有利于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形成国家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从而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书法艺术

[问题探究1]什么叫书法?

(一)出现的原因及特征

、原因:

(1)单体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提供了可能和前提;

(2)具有艺术素养和精神追求的知识群体的形成和壮大,则为发展汉字书法艺术提供了人力准备,这也是书法艺术不断推陈出新、异彩纷呈的动力。

2、特征: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志趣。

(二)发展历程

.秦汉——自发阶段:

①秦小篆和汉隶都具有书法的美感,但多重实用;

②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汉隶雄放洒脱,雄厚深沉。

2.魏晋南北朝——自觉阶段

[问题探究2]如果说秦汉时期的书法美是自发的,那么,为什么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能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1)原因:

①社会的变迁影响到了人的心理,促使了人的觉醒,这种觉醒使得审美变成了一种自觉;

②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③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条件。

(2)典型代表: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3.隋唐——新的高峰(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问题探究3]隋唐时期具备了哪些能够促使书法艺术达到高峰的条件?

(1)条件:国家一统,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思想开放,兼收并蓄,整个社会充满活力,激荡着一种进取精神,同时法度和规范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

(2)表现:

①草书——狂放不羁:张旭、怀素

②楷书——注重规范法度,力求建立新的法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颜筋柳骨)

4.宋代——崇尚意趣、忽略法度

(1)原因:①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②理学的发展,使人们在文艺审美上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强调表现心境和意趣。③重文

(2)代表:“宋四家”——苏(苏轼)、黄(黄庭坚)、米(米芾)、蔡(蔡襄)

5.明代——呈现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趋势

[问题探究4]明代书法为什么会呈现出平民化、世俗化和个性化的趋势?

(1)原因: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苏杭等地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

(2)代表:祝枝山、文徵明

三、篆刻艺术

.定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他的创制以书法为前提,与书法并成为姊妹艺术。

2.秦汉时期——篆刻艺术发展的标志性时期,为以后印章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样本。

(1)秦印——雍容大度,精致不拘,以小篆为主

(2)汉印——方正质朴,端庄豪放,以小篆为基础,又融合了隶书的风格

3.篆刻艺术的发展

(1)宋元以后,书画家开始用印章来给书画作品加印,但篆刻还没有从它的实用功能中分离出来;

(2)明中叶以后,以文彭等人为代表,篆刻和书法、绘画一起,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小结:

、汉字的演变趋势和主要字体

趋势:是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字体: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2.概述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发展的历程和及原因。

时期

发展历程或特点

原因

秦汉

秦小篆和汉隶都具有书法的美感,但大多还是实用性文字。

文字刚获得统一

魏晋南北朝

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①社会的变迁影响到了人的心理,促使了人的觉醒,这种觉醒使得审美变成了一种自觉;

②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③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条件。

隋唐

书法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峰

国家一统,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思想开放,兼收并蓄,整个社会充满活力,激荡着一种进取精神,同时法度和规范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

宋代

崇尚意趣、忽略法度

①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②理学的发展,使人们在文艺审美上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强调表现心境和意趣。③重文

明代

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苏杭等地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

上一篇:户县蒋村中学范文下一篇:很温馨的话语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