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县蒋村中学范文

2022-05-27

第一篇:户县蒋村中学范文

户县蒋村初级中学 创建市级文明学校申报材料

一、 学校概况

户县蒋村初级中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终南山脚下,地处周至、户县交界,现有教学班13个,在校生457人,教职工72人,校园环境优美,布局合理,书香气息浓郁。学校“以科学管理,和谐发展”为出发点,建立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依法办学,创新管理,被县局确定为县西四所初中的学区长学校,连续三年荣获县局中考质量奖、西安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宿舍管理规范化学校、影评活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几年来学校坚持教育教学改革,坚持科学发展,加强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 大力倡导尊师爱生、团结友爱、诚实勤奋、自律自强的校园美德。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团结和谐、积极向上,既有压力、动力,又有活力,各方面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同时,学校非常注重对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建立了完善的管理机构,有专人分管,责任明确,不但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来教育学生,同时还邀请法制副校长作报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形式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学生的文明素质有了普遍的提高。

二、健全机构,科学规划,落实责任,有效地开展创建工作

在创建“文明校园”的工作中,我校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构建和谐校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以培养“四有”新人为主题,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准绳,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重点,全方位、多层次、高标准地开展文明学校创建工作,促进学校的跨越式和谐发展。

(一)建立领导机构,落实工作措施

学校成立了创建市级“文明校园”领导小组,由党支部书记校长刘山社任组长,张兴隆、刘俊清两位副校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政教处,专人负责创建工作。

把学校的创建工作与办学总目标相结合;创建工作与各部门、各班级和每位师生的日常工作相结合;保证人员、保证时间、保证经费。同时,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创建工作的宣传和发动,营造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创建局面。

(二)健全管理机制,促进工作开展。

围绕创建规划,学校制订了《户县蒋村初级中学创建市级文明校园工作计划》,明确提出创建市级“文明校园”的奋斗目标。结合工作目标,注重考评,建立部门负责制,建立工作检查评比制度,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和年度考核,保障全校师生全员参与,师生个人全面提高,学校办学内涵全方位提升。

三、提高认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狠抓思想建设

创建工作是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全面提高师生素质,特别从做人、做事各方面入手提升师生文明素养。在创建工作中,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思想,积极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办学之路,取得了良好的创建成果。

(一)精诚团结,务实奉献,为人垂范,确保班子凝聚力。

1、领导班子成员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形成了团结、务实、勤勉、廉洁的领导集体。深入领会党的方针、政策,不断钻研新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方法,激励和带领全校教职工奋发向上,创业建功。

2、坚持“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制度,落实职责,明确责任。把“讲政治、讲团结、讲奉献”放在首位,工作作风“实”,富有主动性、创造性。虚心听取群众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搞一言堂,实行民主集中制,保障师生合法权益。每个成员都敢于承担责任、勇于接受监督,乐于接受检查,确保了凝聚力。同时由管理本位向服务本位转移,做到管理科学、决策民主、为人垂范,班子成员在群众心目中的信誉良好,地位不断提高。

(二)师德高尚,富于创新,乐于奉献,教师拥有战斗力。

文明执教,文明育人,始终是蒋村中学每一位教职工的追求。我们全体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开展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师德建设活动,促进了本校教师师德的提高。

1、加强学习。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理论、教育政策法规为根本,坚持每周开展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制度。组织教职工深入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

2、加强教职工思想道德建设,促进自身素质的根本性提高。以教师职业道德为重点,进一步推动教职工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强化教职工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增强职业责任感,倡导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良好教风。

(三)立足岗位,刻苦钻研,追求卓越,队伍富有生命力。 学校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领导下,着力打造“优秀、敬业、奉献”的教师队伍。

1、重视理论素养的提高。全体教师借助教研组活动,认真学习有关新课程的新理念、新方法,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精神,以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导,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努力改进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当代先进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要求的最佳结合,并在实践过程中加以利用。

2、努力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之间的学习和交流,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理论修养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快速提高,形成了学习、研究、反思的良好氛围。学校现在拥有校级骨干教师10余名,一支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已经形成,优秀教师群体不断成长,学校教师队伍富有强大的生命力。

四、广泛发动,积极参与,寓教于乐,建设和谐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办学特色的载体。为了全面推动学生、教师和学校和谐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校园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处处育人。

校园环境建设就是教育的有效成分,硬件本身就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我们非常重视校园的美化、绿化。

一是学校在近年以来,先后对学校重要路段进行了硬化、绿化,使学校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二是学校在校园美化方面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来布置校园,使校园充满了学校“本土”特色,虽然比起县城学校还有很大的差距,但也能给师生们一个优美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

三是校园内合理布置了名人画像、名人名言、走近科学、走近名校、亲近自然等宣传画,处处洋溢着关爱与激励。教学楼一楼以理想前途教育为主题,二楼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主题,三楼以养成教育为主题,四楼以崇尚科学立志报国为主题。

四是班级布置尽显个性,由学生与班主任教师一道共同参与设计、美化教室,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总之,我校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重视了环境建设的每一个细节,强化环境育人功能。

(二)德育工作扎实有效,学生文明,校风良好。

一是学生文明意识增强。良好的文明素养是蒋村中学学生的重要特征。学校制定各项制度,如《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宿舍评分制度》、《学生请假制度》、《班级流动红旗评比办法》等,在学生中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不断走向文明。、“321”活动(争创班级30最、年级20优、校园10佳)和评五星,争五讲活动(行为规范星、遵纪守法星、勤奋好学星、卫生环保星、安全健康星五星学生。刻苦拼搏、勤奋追求、团结上进、深知感恩、懂得责任五讲班级)成为我校文明教育亮点工作。

二是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我校始终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结合学校实际,让健康、高雅、生动的文化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学校每年都要开展学校运动会、师生篮球比赛、学生歌咏比赛、迎国庆书画展、中华经典诵读、知识竞赛等知识性和娱乐性活动。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渗透到各类活动中去,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净化了校园的精神环境,又使师生接受了教育,增长了才干,发展了个性,提高了综合素质。

五、推进改革,严格管理,提高质量,赢得社会好评。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围绕教学中心工作,狠抓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长期不懈工作目标。

一是认真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新课程标准》。在教师中牢固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组织了新课程专题培训、研讨,教师们收获大,感触多,结合自身的工作加以反思,表示在今后将严格执行课程改革相关文件精神,不断充实自己,用全新的理念投身新课程改革,以严谨地教学和研究投入到课堂教学。

二是加强教研组学科建设。教务处近年坚持抓好青年教师的公开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新课程的研究课等活动,让教师们能够取长补短,快速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通过听课、评课、议课等活动,增加教师的业务能力。

三是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发展。由于我校属于农村学校,所以留守儿童很多。对于留守儿童学校从生活、学习、思想各方面全方位给予关心爱护,给他们提供各种帮助,让家长在外放心工作,赢得了本地群众的一致好评。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掌握学习方法,教师采取一帮一帮特别辅导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四是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学校以“农村一流初中”为目标狠抓教学教育。在上级领导的不断支持下,在学校领导和全体师生的不断努力下,我校的教学成绩在我县农村学校名列前茅。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在生源质量不高的情况下,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升,连续几年的中考成绩在全县都有较好的排名。学校教学质量良好,深受社会各界及学生家长好评。

近几年来,各项创建工作推动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学校开始由成绩提升向内涵发展转变,声誉不断提高。憧憬未来,学校全体教职工正在以主人翁的姿态,发扬与时俱进精神,迎接新的挑战。我们将在上级的领导下,拼搏进取,真抓实干,继续抓好市级“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形象,把我校建设成为办学特色鲜明、教学成绩先进的农村一流初中。

户县蒋村初级中学

2014年4月

户县蒋村初级中学 创建市级文明学校申报材料

户县蒋村初级中学 2014年4月

第二篇:蒋村中学家长学校汇报材料

家校共建共育英才

——蒋村中学家长学校报材料

户县蒋村初级中学现有1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47人,教职工69人近些年来,在上级各部门的重视关怀下,我校在家长学校工作中坚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以提高家长素质为重点,努力创新教育形式,不断拓展教育内容。教育管理日趋规范,教育形式灵活多样,赢得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明确思想,提高认识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学校与家长在培育学生的总目标上是一致的,总希望他们成材,有出息,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但是,家长在人才观、教育观、家教合作观等方面与学校教育的矛盾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这些矛盾处理不好,就影响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和谐合作关系,开办家长学校旨在宣传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方法,促进家长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技能的提高,增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联系,保证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沟通,使家长自觉配合学校实现家校教育合力,促进学校教育目标的进一步落实。同时,办好家长学校还可取得家长的大力支持,发挥家长的社会影响力,向社会宣传学校教育成果,扩大学校的社会声誉,赢得社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支持。

二、健全机构,保障投入

健全的机制是家长学校运行的前提和保障。为确保家长学校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将家长学校工作做到“三纳入”,即:纳入到学校每学年的工作计划、总结中,纳入到学校的常规教育教学管理,纳入到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管理。成立了家长学校领导机构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和各岗位职责。家长学校领导机构由校长亲自担任组长,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日常工作由政教主任具体负责,定期召开会议,商讨家庭教育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有针

对性的开展家长学校工作。在管理体制上我们实行分级管理,层层落实的办法,每季度就重大问题召开一次座谈会,确保了家长学校工作项项有人管,事事有人问。

建立和完善了家长学校的《家长学校领导机构》、《家长学校工作计划》、《学员考勤制度》、《家长学校工作制度》、《家长学校课程表》、《家访联系制度》,等各种规章制度。

学校把能容纳100多人并安装有多媒体的会议室作为家长学校的教学场所,添置了电脑、电视机、幻灯机、投影仪及放像机等设备,购买了光盘、录像带、书籍,学校还给每位班主任、家长学员订了《家教指南》作为阅读教材,为家长学校提供了充足的硬件保障。

三、严格管理,狠抓质量

(一)广泛性方面:按照家长学校制度的要求,我们严把三关:

1、考勤关对学员学习实行考勤制度,每次学习必须签到,对因故确实不能到校学习的,每次培训后由班主任老师进行家访,及时讲解相关知识,或由学生把讲课稿带给其父母,并由孩子读给父母听。

2、教材关家长学校教材是学习的依据,提高质量的关键。教材以《家教指南》为主,学校自选教材为辅的原则,要求《家教指南》征订率必须达到60%以上,并且严格按照教材备课、讲课。

3、

(二)规范性方面:我校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做到了“四落实”即:落实工作计划,落实学期计划、落实教学时间、落实教学内容。三年来我们共制定了3个学年的计划,各项计划都依据安排进行了落实,授课27次、教学时间共计54小时。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学采取“三为主”模式,即:以班级小课教学为主,年级、全校性集中讲课为辅,教材以省级教材为主、自编、自选辅助资料为辅,授课以在职教师或班主任为主,专家、特聘教师为辅,力争所教每节课都贴近生活实际,让每位家长都能听得懂、掌握好。

(三)实效性方面:为提高工作的实效,除了注重教学质量外,我们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更好的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例如:专家主题讲座、法制讲座、亲子活动、家访制度、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形式。

(四)常态化方面:我校自开办家长学校以来,按照学校整体工作计划安排,纳入到学校常规教学管理中,从没有间断,并且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四、办学效益

1、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通过家长学校工作,改变了过去学生有问题就叫家长和以学生成绩与家长见面的方式,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明显增加,家长们对学校的工作也更加理解和支持。老师们去家访调研时,家长和学生们普遍反映,在家长学校学习后,转变了教育观念,现在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更加融洽了。

2、家校合力,共育英才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使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方法互补,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进程,校风越来越好,学生讲文明,讲礼貌,爱护公物,关心他人的多了,努力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已成为一种风尚。

3、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年年都上新台阶

有了家长的理解、支持,学校各项工作都是稳步开展,近几年荣获多项荣誉:西安市实施大学区制度我校被县局确定为县西四所初中的学区长学校,先后荣获2012年目标管理先进单位,西安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我们深深认识到办好家长学校,能极大地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和社会和谐,是家校共建的一条有效途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自加压

力,高标准、严要求,继续谱写我校更辉煌的明天!

户县蒋村初级中学

2013-12-3

第三篇:户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户县房屋搬迁改造管理办

法的通知

2011-08-08 22:34:00 编辑: 来源:户县政府

摘要: 县政发〔2011〕72号

户县人民政府 县政发〔2011〕72号

户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户县房屋搬迁改造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户县房屋搬迁改造管理办法》已经县政府第113次常务会研究,现予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八月三日

户县房屋搬迁改造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我县房屋搬迁改造工作,维护公共利益,保障被搬迁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房屋搬迁改造工作,是指根据本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对涉及的单位和个人的房屋及地面附属物等进行搬迁征收改造并给予被搬迁房屋所有权人(以下简称被搬迁人)公平补偿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城中村,是指在城镇规划区内失去或基本失去耕地,仍然实行村民自治和农村集体所有制的村庄。

第三条 我县城镇规划区、开发区范围内的房屋搬迁改造工作适用本办法。 市政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以及其他项目开发中的房屋搬迁改造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房屋搬迁改造工作应当坚持决策民主、程序正当、公平补偿、结果公开的原则。

第五条 在市政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开发区建设中的村庄搬迁涉及到部分村民房屋的,按照村庄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进行安置;涉及到整村或多个行政村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整村搬迁改造或合并搬迁改造。

城中村搬迁改造,应坚持科学规划、政府主导、采取市场运作的方式,以行政村为单位实施改造。有条件可实施多个行政村合并改造的,由县人民政府决定。

第六条 户县房屋搬迁安置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县搬迁办”)是全县房屋搬迁改造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县城及各建制镇、开发区、重点项目建设房屋搬迁改造的管理工作。

县政府有关工作部门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和县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互相配合,保障房屋搬迁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各镇人民政府具体负责辖区内农村宅基地自建住宅建设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七条 县搬迁办可依法委托房屋搬迁实施单位承担房屋搬迁、补偿、改造的具体工作。房屋搬迁实施单位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禁止建设单位参与搬迁活动。

房屋搬迁实施单位依法在县搬迁办办理房屋搬迁、补偿、改造工作委托后,方可实施房屋搬迁、补偿、改造的具体工作。县搬迁办对接受委托的房屋搬迁实施单位在委托范围内实施的房屋搬迁、补偿、改造行为负责指导、监督,并对其行为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第八条 设立房屋搬迁、补偿、改造专项资金。专项资金的归集、使用、管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县监察机关应当加强对参与房屋搬迁改造的政府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监察。

第二章 搬迁管理

第十条 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确需搬迁房屋的,由县人民政府作出房屋搬迁决定:

(一)国防设施建设的需要;

(二)由政府组织实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

(三)由政府组织实施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和资源保护、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社会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业的需要;

(四)由政府依照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组织实施的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旧城区改建的需要;

(五)国家机关办公用房建设的需要;

(六)县政府决定的重点项目建设的需要;

(七)县政府决定的城中村改造的需要;

(八)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以上各项建设活动,应当符合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旧城区改建,应当纳入县人民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十一条 房屋搬迁改造实行计划管理。由房屋搬迁改造主体依照规定程序向县搬迁办申请,县搬迁办审查并提出初步意见后,报县房屋搬迁安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各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对辖区内宅基地自建住宅现状进行摸底分类,并登记造册,保留影象资料,报县房屋搬迁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 县人民政府作出房屋搬迁决定前,县搬迁办或受委托的房屋搬迁实施单位应当组织有关部门、镇政府和专家按照有关规定对房屋搬迁项目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形成房屋搬迁社会稳定风险报告,报县政府。

经县政府决定的城中村搬迁改造项目,由县搬迁办报西安市城中村改造办公室备案。

第十三条 做出房屋搬迁决定前,房屋搬迁补偿费用应当足额到位、专户存储、专款专用。

房屋搬迁改造主体应当在县财政指定的专用帐户足额存入房屋搬迁补偿资金,该资金由县财政局负责管理,县搬迁办负责监督使用,未经县搬迁办同意,县财政不得划拨。房屋搬迁补偿资金应当全部用于房屋搬迁与补偿,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四条 县搬迁办或受委托的房屋搬迁实施单位应当对房屋搬迁改造范围内房屋的权属、区位、用途、人口、土地、建筑面积等情况组织调查登记,被搬迁人应予以配合。调查结果应当在房屋搬迁改造范围内向被搬迁人公布。

第十五条 房屋搬迁改造项目应按照相关规定办理规划、建设及土地等手续。

需要进行招商引资的房屋搬迁改造项目,由县搬迁办组织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城中村搬迁改造项目应参照《西安市城中村改造管理办法》,坚持户籍制度、管理体制、经济组织形式和土地性质同步转换的原则实行改制。改制后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村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其原有的基础设施纳入市政环卫统一管理范围。

第十六条 列入房屋搬迁改造计划的项目,县搬迁办或受委托的房屋搬迁实施单位编制房屋搬迁改造方案,经县搬迁办初审后报

县人民政府审批。

县人民政府按有关规定程序对房屋搬迁改造方案进行论证、征求意见、修改、公布。

第十七条 县人民政府作出房屋搬迁决定后应当及时公告。公告应当载明房屋搬迁改造范围、房屋搬迁改造方案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权利等事项。

县搬迁办和受委托的房屋搬迁实施单位应当做好房屋搬迁、补偿、改造的宣传、解释工作。

第十八条 被搬迁人对县人民政府作出的房屋搬迁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九条 房屋搬迁决定公告发布之日后,不得在房屋搬迁范围内实施新建、扩建、改建房屋和改变房屋用途等不当增加补偿费用的行为;违反规定实施的,不予补偿。

国有土地上房屋搬迁范围确定后,县搬迁办应当将前款所列事项书面通知有关部门暂停办理相关手续,暂停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

第二十条 房屋搬迁改造方案未经县人民政府批准,规划、建设、土地等后续相关手续不予办理。

经批准的房屋搬迁改造方案,不得擅自变更。实施改造过程中,确需变更房屋搬迁改造方案相关内容的,须按原程序报批。

第二十一条 实施房屋拆除工程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企业承担。施工企业应当编制拆除方案报县搬迁办审批,确保房屋拆除中的人身、财产安全。

县搬迁办应依法对参与县域房屋拆除工程的企业进行备案及资质管理。

房屋拆除工程实行招投标管理,投标单位由县搬迁办审查,报县房屋搬迁安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审定。

第三章 土地利用

第二十二条 经县政府决定的房屋搬迁改造用地应当纳入全县用地计划,国土部门负责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三条 房屋搬迁改造用地范围内的城市道路建设用地、公共绿化用地、公共建设用地采取划拨方式供地。

第二十四条 国有土地上的房屋搬迁改造项目,确需改变土地建设用途的,相关部门负责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办理。

第二十五条 城中村搬迁改造综合用地应当参照西安市城中村改造综合用地专项规划指标确定。

改造综合用地之外的其他土地,由政府土地储备机构依法给予补偿后按有关规定储备。

城中村土地确权,参照《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国土局、市城改办关于西安市城中村改造土地确权操作程序的通知》(市城改办发〔2008〕185号)规定的土地确权操作程序进行。

第二十六条 城中村搬迁改造综合用地以划拨方式供给,除用于安置村民生活及建设公共设施用地外,其余的改造综合用地,可以变更为经营性用地,进行开发建设。

第二十七条 房屋搬迁改造范围内有少量国有土地或集体土地,根据改造需要,可采取置换或作价补偿等方法解决,保证改造项目的完整与统一。

第四章 规划建设

第二十八条 县搬迁办应会同县规划建设、国土等部门编制城镇房屋搬迁改造专项规划,报县人民政府批准。经县人民政府批准的城镇房屋搬迁改造专项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

第二十九条 列入房屋搬迁改造计划的项目,应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制定规划设计方案,并按有关程序报县政府批准后实施。

主要街区、文物景点、风景名胜区周边的房屋搬迁改造规划设计方案,应当广泛征求各界意见,也可公开征集方案。

第三十条 房屋搬迁改造涉及城乡规划确定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当优先列入建设计划,与改造项目同步进行。

第三十一条 城中村搬迁改造项目参照《西安市城中村改造管理办法》规定,所有建设项目免缴工程定额测定费、散装水泥专项基金。安置被搬迁人的住宅建设项目免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其他用于原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经济的建设项目减半收取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第三十二条 房屋搬迁改造项目建设必须接受建筑安全质量监督部门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第五章 搬迁与补偿

第三十三条 实施房屋搬迁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已列入县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二)经县政府批准的房屋搬迁改造方案;

(三)房屋搬迁补偿资金足额存入专户证明;

(四)县政府房屋搬迁决定;

(五)建设项目批准文件;

(六)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七)国有土地上实施房屋搬迁应具有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

(八)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十四条 县搬迁办或接受委托的房屋搬迁实施单位对被搬迁人给予的补偿应包括:

(一)被搬迁房屋价值的补偿;

(二)因搬迁房屋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的补偿;

(三)因搬迁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

(四)因整村房屋搬迁改造,给予失地农民的产业安置补偿;

(五)对按规定进行搬迁的被搬迁人给予的补助和奖励。

第三十五条 被搬迁房屋的价值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按照有关房屋评估办法评估确定。对被搬迁房屋价值的补偿,不得低于房屋搬迁决定公告之日被搬迁房屋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

城中村被搬迁房屋价值的补偿,估价参照《西安市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暂行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 房地产评估机构由被搬迁人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选定。县搬迁办负责监督。

房地产评估机构应当独立、客观、公正地开展房屋评估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

对评估确定的被搬迁房屋价值有异议的,可以向房地产评估机构申请复核评估。对复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房地产价格评估专家委员会申请鉴定。

第三十七条 房屋搬迁补偿实行产权调换或货币补偿两种补偿方式,除本办法另行规定外,被搬迁人可以自主选择其中一种补偿方式。

(一)货币补偿:根据被搬迁房屋的区位、使用性质、产权建筑面积、房屋结构等因素,以房屋市场评估价确定补偿金额。

(二)产权调换:实行房屋产权调换的以被搬迁房屋产权证记载的房屋产权建筑面积为依据进行产权调换,并按规定结清被搬迁

房屋价值与产权调换房屋价值的差价。

第三十八条 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搬迁补偿可采取货币补偿与产权调换或另划宅基地自建房屋等相结合的补偿方式,以房屋产权调查登记载明的面积、性质、房地产评估机构评估的房屋价值及在册的农业户籍人口等作为补偿依据,同时兼顾被搬迁人居住及产业发展的原则,给其公平补偿。

涉及商业用房的以土地原始批准用途为准,凡自行改变用途的一律按住宅用房处理。

第三十九条 城中村搬迁补偿实行房屋产权调换的以改制前在册的农业户籍人口为依据,人均建筑安置面积原则上不少于65平方米,结合原搬迁房屋产权建筑面积进行安置。 在本办法施行前,城中村已建成房屋二层(不含二层)以上部分的面积按残值(即重置成新价)原则,给被搬迁人予以货币补偿。二层(含二层)以下部分的面积根据合法住宅面积,按照“拆一安

一、互找差价”的原则,提供产权调换房屋。

第四十条 城中村房屋产权调换的价格结算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产权调换房屋建筑面积与被搬迁房屋建筑面积相等部分按新建房屋的综合造价(不含配套费和楼面地价)与被搬迁房屋市 场评估价互找差价结算。

(二)对就近上靠户型超出应安置补偿面积的部分按新建房屋综合造价结算。

(三)被搬迁人原房屋产权建筑面积人均不足65平方米的按人均65平方米建筑面积补差安置,补差的面积部分按新建房屋综合造价结算。

第四十一条 县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房屋搬迁建设活动的监督管理,对违反相关规定进行建设的,依法予以处理。 县政府作出房屋搬迁决定前,县搬迁办应当组织有关部门依法对房屋搬迁范围内未经登记的建筑进行调查、认定和处理。对认定为合法建筑和未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的,应当给予补偿;对认定为违法建筑和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的,不予补偿;在原有宅基地上新建、改建、扩建房屋,未办理规划审批手续或手续不全的,不予补偿;对于临时搭建非正常使用的面积部分,除严格按重置成新价补偿外,须扣除拆除费和建筑垃圾清运费。

第四十二条 搬迁公益事业用房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城市规划的要求予以重建,或者给予货币补偿。

第四十三条 搬迁有抵押权的房屋,债务人自房屋搬迁补偿协议签订之日起30日内,不能提前清偿或者抵押人不能变更抵押财产的,应当依法将相当于债权担保部分的货币补偿金额向公证机关提存。

抵押人选择产权调换的,县搬迁办或受委托的房屋搬迁实施单位所提供的产权调换房屋为抵押财产。

第四十四条 实施房屋拆除前,县搬迁办或受委托的房屋搬迁实施单位应当向被搬迁人支付搬迁费。选择房屋产权调换的,产权调换房屋交付前,应按规定向被搬迁人支付临时安置费或提供周转用房。

对因搬迁造成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根据房屋搬迁前的效益、停产停业期限等因素确定。 临时安置时间自被搬迁人腾空房屋之日起计算,临时安置的期限及临时安置费的发放标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五条 县搬迁办或接受委托的房屋搬迁实施单位与被搬迁人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就补偿方式、补偿金额和支付期限、用于产权调换房屋的地点和面积、搬迁费、临时安置费或者周转用房、停产停业损失、搬迁期限、临时安置方式和临时安置期限等事项,订立补偿协议。

补偿协议订立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补偿约定义务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诉讼。

第四十六条 县搬迁办或受委托的房屋搬迁实施单位与被搬迁人在房屋搬迁补偿方案确定的签约期限内达不成补偿协议或者被搬迁房屋所有权人不明确的,由县搬迁办报请县政府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和房屋搬迁补偿方案作出补偿决定,并在房屋搬迁范围内予以公告。

补偿决定应当公平,包括本办法第四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有关补偿协议的事项。

被搬迁人对补偿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第四十七条 实施房屋搬迁应当先补偿、后搬迁。 对被搬迁人给予补偿后,被搬迁人应当在补偿协议约定或者补偿决定确定的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

第四十八条 县政府作出房屋搬迁补偿决定后,被搬迁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又不搬迁的,由县人民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申请书应当附具房屋搬迁补偿决定书、房屋搬迁补偿金额和房屋搬迁补偿专户存储账号、产权调换房屋和周转用房的地点和面积等材料。

第四十九条 实行房屋搬迁补偿应当依法建立房屋搬迁补偿档案,并将分户补偿情况在房屋搬迁范围内向被搬迁人公布。

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对房屋搬迁补偿费用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并公布审计结果。

第六章 产权调换房建设和回迁

第五十条 产权调换房建设应当依法按照规划、建设及国土管理部门的管理规定进行建设。

产权调换房建设工程依法进行招投标,投标单位由县搬迁办审查。施工单位应当在县搬迁办或受委托的房屋搬迁实施单位要求的合

同工期内完成产权调换房建设工程任务。

城中村产权调换房建设参照《西安市城中村改造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十一条 县搬迁办组织相关部门、镇政府组成督导组监督产权调换房建设施工进度,确保产权调换房按计划如期竣工。

第五十二条 产权调换房屋的分配按照被搬迁人腾空并移交房屋的先后次序,由被搬迁人自选房号、结清房款差价确认产权调换房屋权属。

一户产权调换两套(含两套)以上房屋的,按照高低搭配的原则,提供产权调换房屋。

第五十三条 产权调换房建设完工,经过工程质量验收部门验收通过后,由县搬迁办组织相关部门、镇政府及改造主体组织回迁。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四条 实施房屋搬迁改造过程中应当文明守法。对以获利为目的,在农村宅基地房屋拆迁安置过程中,组织村民突击加建的个人或组织,由相关部门依法处理。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刑事责任;对弄虚作假,侵占、私分和破坏国家、集体资产的个人或组织,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五十五条 采取暴力、威胁等方法阻碍依法进行的房屋搬迁改造工作,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六条 房屋搬迁改造应当严格按照批准的房屋搬迁改造方案实施,未按照房屋搬迁改造方案实施,或者擅自改变房屋搬迁改造方案的,由有关部门依据相关法规对违规单位及个人进行处理。

第五十七条 各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村宅基地自建住宅建设的日常巡查和管理工作,对违法占用集体土地和擅自在原有宅基地上新建、改建、扩建自建住宅的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并责令自行拆除。不自行拆除的,由县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依法拆除,并由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五十八条 房屋搬迁改造管理工作人员在房屋搬迁改造工作中不履行本办法规定的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且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处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九条 在实施房屋搬迁过程中,违反土地、建设、规划、财税、房屋搬迁等法律、法规规定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处罚。

第八章 附 则

第六十条 本办法自2011年9月2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第四篇:蒋村站2012年上半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上半年,我站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建管处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围绕收费中心工作,以服务和保障收费工作为己任,提升三个文明建设为目标,通过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创建活动,精神文明建设在全站员工的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顺利完成了工作任务和目标。现就2012年上半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围绕目标,开展创建工作

2012年,忻阜建设管理处下达我站精神文明创建任务包括加强群团工作、加强站区文化和班组文化建设以及积极开展文明示范窗口、文明收费员等创建活动。从二月份起,全站员工在工作中自我加压,以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全面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二、创建工作的具体措施和成效

今年,处党委对我站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坚持每季的督促检查,随时了解和掌握各项工作开展情况。1月份,开展了迎新年文艺表演活动,3月份,开展了业务技能大练兵活动,4月份,全站开展了“军事化训练月”活动, 5月份,举办了迎“五四”员工体育比赛活动,6月份开展了志愿便民服务活动。无形中增加了班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不仅如此,各收费班“学树创”等员工自发性创建活动也在因地制宜纷纷展开:

收费一班高度重视普法教育,利用下白班会的例会时间开展了普法宣传教育,自发地学习《高速公路管理条例》,丰富自我法律知识,

1 在与司机的沟通中用法律来说话,增加了说服力,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摩擦。

收费二班结合收费工作实际,大力倡导《交通行业文明公约》,并已融入收费班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以“三优、五化”、“四心、四声、八个一样”为标准,促进文明服务工作有效持久开展。 收费三班积极开展了岗位成才、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大讨论,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贯穿于收费工作的全过程,增强班组成员的的岗位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收费四班开展站区及班组文化建设,将企业文化读本、文明服务标准手册,做为全班人员的共同努力目标,在学习中不断改进,在实践中努力提高,班组成员的文明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三、今后工作的思路

1、本着“巩固、提高、辐射、延伸”的创建工作思路,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创建成果。

2、进一步加大专项工作宣传力度,通过有关媒介,及时反映全处创建工作开展的全貌。

二〇一二年六月三十日

第五篇:户县基层司法所调查报告

王小鱼

中国的改革是先从农村开始的,中国的现代化在农村还没有实现。中国的法制建设主要是在城市进行,中国法律服务的重头仍在城市,但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即使那些把兴趣投向城市,投降正规化的法律服务、投降标准化司法程序建构的人,也无法否认中国基层法律服务的现状与改革在整个中国司法改革中所具有的特别意义。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由于之前年龄小又无学过法律,虽有见闻但顶多是见山是山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对农村的司法现状真正开始关注和思考农村的司法问题不过才短短几个月时间。真正使我对农村司法产生兴趣是在读苏力教授《送法下乡》这本书之后,恰逢当时参加了一次户外法律咨询活动,而又恰好让我接待了几位农民兄弟并接受了他们的法律咨询。之后我开始在琢磨农村司法现状并以法律人的眼光思考基层司法到底是怎样的状况,农村纠纷的解决有哪些方式,农村法律服务的现状等一些问题。带着这些疑问和老师交给的使命我利用两天时间做了一些调查。两天时间要想弄明白这些问题简直是异想天开,可经过两天的调查我已经有了一些感受并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至于何种感受、想法如何将在以下行文中逐步提到。

这次调查我选择了处于城乡接合处的户县车站,由于该县分布城乡人口,经济收入以农业、劳务输出、工业为主,人民生活水平处与全县中等水平,故该民事纠纷可能更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得出的数据可能更具说服力。我经车站镇综合治理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主任原该镇司法所所长介绍到该镇司法所,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调查。接待我的是该司法所所长谢某我想这次肯定能了解更多的信息了,可由于所长因“公务”繁忙,在向我提供了该所8本卷宗材料之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便成了他们的值班员替他们连值两天班。我在与该所长有限的交流中可以感觉到他对我很热情口中不时说出“干咱们这一行的”从中可以看出他对我的认同,及对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认同。鉴于此我认为即使没有熟人介绍,我的来访一样会收到同样的接待和待遇。

我查阅提供的材料后发现该所为具体落实该项工作迄今为止已制订了五个五年规划,目前正在执行第五个普法和依法治理规划。法和依法治理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年人均0.1元的经费定额到位。由镇司法所计生办,村镇建设发展中心,农业服务中心各设法律咨询台一处。看到此我产生了疑问:计生办、村建中心、农服中心各设法律咨询台一处,他们具备法律知识吗?他们能够解答当事人的法律咨询吗?随着资料的进一步翻阅答案逐步明朗。在司法所2006年普法宣传工作计划关于学习宣传形式中写着“车站镇政府所有干部职工分期分批参加法治理论和宪法即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培训,并将学法用法情况纳入考核内容”,上面虽然未直接说明对计生办、村建中心、农服中心干部职工进行法律培训,但从“车站镇政府所有干部职工分期分批参加„„”可以看出上述三所理应包括在内,况且,上述三所从事的工作不必要他们具备法律知识。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自身并不懂法的人或部门却承担起了进行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的工作,可以想像他们普的是什么法,是如何回答当事人的法律咨询的。老百姓自以为接受了法律专业人士对于问题的解答,并按照所谓“正确”的解决途径解决问题时,他们受到的将会是更大的损失,他们再三受到所谓法律的蒙骗,他们对法律将逐渐丧失信心,我们还将如何期望他们信仰法律,但愿这种情况只是偶然出现。

2.民事调解工作

民调工作又是司法所另一重要工作,因为它关乎着该镇是否顺利实现“和谐车站”这一目标。在司法所五五普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其普法目标——全镇公民法律知识普及率达总人口90%以上,80%以上的村(居)民委员会达到依法治村(居)创建标准;实现法律六进——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实现将基层民间纠纷调处率达100%,调处成功率95%,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

从上面目标中可以看出该镇对法律寄予了厚望,这是我们学法之人值得庆幸的,看来法律在农村还有很大的市场前景。可他们却天真的赋予民事调解以巨大力量,我怀疑他们为了“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这一宏伟目标,运用国家行政权力垄断民事纠纷的解决方式,单独适用民事调解(由

国家占主导地位的调解)解决民事纠纷。这样的调解将会成为一种新的统治方式,到时老百姓可是欲哭无泪,欲告无门呀。那么调解合法,自愿的原则也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强制和非法的调解

经过对司法所2006年调解卷宗统计分析得出:司法所2006年共调处20起案件,调处成功17起,调节不成3起。全年调处的案件多为婚姻家庭纠纷(以离婚、婚约纠纷偏多),相邻关系纠纷(以宅基地、房屋相邻纠纷偏多),侵权纠纷(轻微伤害偏多)。婚姻家庭纠纷共调处10起,其中2起未调处成功后当事人诉至法院;侵权纠纷共调处6起,其中1起调处成功,后当事人向法律起诉;相邻关系共调处4起,调节成功率为85%。“法律服务所不在属于行政挂靠机构或事业单位,实行自主执业,自收自支,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自律性运行机制,而成为符合法律中介服务行业规则的合伙制执业组织形式”。实行改制后法律服务所与司法所彻底分开,原先司法所工作人员以法律服务所工作人员身份进行民事案件代理挣取代理费,挣取工资外收入的手段将不可能再使用。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却依然没有改变,那就是司法所工作人员月工资收入普遍偏低,有的司法所工作人员有基层法律服务者工作证,在工作之余仍可代理一些案件贴补家用,但有的工作人员没有法律服务者工作证,但他们却是相对懂得法律的人他们为贴补家用,无奈只能打着司法所旗号进行公民代理。而当地老百姓对司法所工作人员的代理行为又十分信任,原因在于司法所是代表国家的它的工作人员肯定也是国家的人,而法院的法官也是国家的人,同为国家的人办起事来肯定好办。后来我问司法所所长“该所工作人员进行一些民事行政案件代理时,法院是否会对代理资格进行严格审查,是否会对我们这些非正规的法律服务者加以歧视和排斥呢?”该所长回答的非常肯定:“法院的法官还十分欢迎我们作为代理人代理当事人进行诉讼怎么会对我们歧视呢?”我问到为什么会这样,该所长答到我们的工作人员有的虽未进行过系统的法律学习,但起码来说都曾经学习过法律,可以算作法律科班出身的人,法律不是谁都可以操作的法律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它有自己的专业限制,非法律人士很难懂得其中的一些概念术语,法律人士与非法律人士之间的交流就有很大困难,可是法律科班出来的人之间进行交流相对要容易多了。而法官通常费了很大劲也很难对当事人解释清楚一

些法律的规定所以才有了“什么是辩论,辩论就是可以吵架但不可以打架”的解释,如果有代理人的话法官的这项工作为了通常由代理人代替其履行,由代理人对当事人进行解释相关法律术语,阐释相关法律的规定,解答相关法律咨询。由上面可以看不论出法官也好,还是非正规军的法律服务人员也好,都表现出对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认同。

四、基层法律服务所

基层法律服务所是指在乡镇和城市街道设立的法律服务组织,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执业机构。在本次调查活动中很遗憾我并非对基层法律服务所进行实地调查,只是通过与司法所所长的少许谈话及查阅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浅层次的调查,但这并不能说明我没有发现问题,而且自认为发现了一个不小的问题。在与司法所所长谈话时我问起本镇法律服务所在哪设置时,司法所所长满口肯定的说就在这,就在司法所。可我找遍了整个镇政府办公楼也未见挂有法律服务所的牌子的办公室,后来我问他既然这也是法律服务所为什么没有挂相应的牌子呢?他回答说没有牌子也是法律服务所。对于他这样的回答,我百思不得其解,随后了解到司法所在职的工作人员工作之余都提供法律服务且独自受案,独自收费,从不由司法所进行委派,代理案件结案以后卷宗作为个人私有财产自己装订自己保存。后来我想是不是司法所工作人员都提供有偿法律服务,虽然没有挂牌子但在实质上是法律服务所。

法律服务所设立的初衷是为了完善我国法律服务体系,主要是为了解决基层农村的法律服务需求是以公益性性质为主的事业单位这是它与以赢利为主的律师事务所的主要区别。现如今,主要服务于农村的法律服务所改制为盈利性的中介组织之后,它将如何体现公益性质,如何为低收入地区的农村老百姓提供价格低廉、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如何满足底收入老百姓的法律服务需求,那么它与律师事务所的区别又在哪呢?既然法律服务所与律师事务所均为盈利的中介组织,那么设立法律服务所的必要性又在哪呢?仅仅是因为它的收费比律师事务所偏低一些吗?如果是这个原因的

话,我们情愿不设立法律服务所,而独设律师事务所。律师作为精英阶层,必然要为其律师身份付出比较多的投入,相应的律师所提供的法律服务质量水平肯定高,收费自然也要偏高。而作为法律服务者提供的法律服务水

平与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相比普遍偏低,但法律服务者以现有的服务水平为了生存,为了与律师事务所竞争必然要降低其服务价格,以价格获取竞争优势。可是由于法律工作者提供的法律服务水平明显低于律师,所以其法律服务的效果可能比律师要差。作为直接利害关系的当事人能够直接感受到其法律服务的效果。而受法律工作者提供的底水平法律服务效果影响的公民可能对法律失去信心,长此以往,法律的权威必然会降低,老百姓的法律信仰也要受到或多或少的动摇。鉴于此,我个人认为应取消法律服务所,发展法律援助事业以解决低收入群体的法律需求,并扩展律师事务所服务的地域范围,建立覆盖城乡的一体化法律服务体制,使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到法律服务的阳光。

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但不能说明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重要的一道防线,不能说明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好一道防线。随着调查的深入我发现在基层农村非诉讼解决纠纷方式比起诉讼方式更为有效,也更容易让人接受,但并不是说所有纠纷都以法律诉讼方式解决最好,而是指那些普通民事经济纠纷不包括刑事案件。在中国这种城乡差异、地区差异巨大并且不断增大却又实行单一制政府结构形式的大国,如何为占中国人口主要成分的基层老百姓特别是广大农民提供充分适当可供选择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为广大农民提供高水平,快捷的法律服务关系着基层纠纷的解决和基层社会的稳定。当政府正在用一元化的控制思路垄断着纠纷解决机制时,当国家正用单一的模式回映着社会多层次法律需求时,当层出不穷的社会纠纷和司法资源的力不从心不断打碎由国家垄断社会控制手段的欲望和努力时,审判外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上一篇:核心能力创新范文下一篇:汉字书法大赛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