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和谐企业的思考

2022-08-16

第一篇:建设和谐企业的思考

建设和谐的邮政企业文化的实践与思考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目标。和谐是人类的美好向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构建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具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特征。企业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单元,企业和谐与社会和谐息息相关,建设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设和谐的邮政企业,需要以和谐的企业文化来促进邮政企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和谐,实际上是价值观和文化的和谐,也是利益的和谐。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和气、和睦、和为贵、家和万事兴;讲究要想办好事情,需要具备天时、地利与人和的优势,而其中的人和尤为重要。和谐的企业文化核心是以人为本,而现代企业中人和的表现形式则是昂扬向上的团队精神。

一、和谐企业的管理必须以人为本

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到现代的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的中心发生了位移,管理的实质已从物的管理转向了人的管理。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落伍,更多地 。

要通过建立明确的价值体系,实现企业目标与员工目标的有效结合,促使员工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觉、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而依靠全体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实现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不断提高。

东区邮政近年来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注重“以人为本”管理,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一是在确立区局文化理念的价值观上,提出了“为社会创造财富,为用户创造价值,为企业创造效益,为员工创造机会”的经营理念,充分体现了企业的价值观把社会责任、把人的发展与企业利益相统一的价值取向,得到了职工的认同。

二是确定了由东四局首创的“用户是亲人”的服务理念,并将其引申到“职工是亲人”的管理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经营之道和管理思想。并且在实践中将解决职工的午餐问题、工时问题、收入分配等问题作为重要的事项抓落实,将职工是亲人的管理理念认真地付诸于实践。

三是打造温馨氛围的家文化。邮政支局是支撑邮政网络的主要基础,是体现邮政企业形象的重要窗口。因此支局业务多,工作紧张、繁杂,要求高,任务重。同时多数支局场地狭窄,职工没有休息、活动、业余学习和相互交流的地方。东区局开展企业文化建设首先树立"企业为人"的思想,从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实际需要出发,满足职工需求,要为职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同时搭建一个职工施展才艺、相互交流的平台。为此职工之家应运而生。一些支局缩小管理办公场地,将过去的会议室、办公室、仓库改造为职工之家,为职工提供吃饭、休息、读书、娱乐的设施。同时为职工开辟展示个人才艺的园地。目前,东区局所属30几个单位的职工之家有着丰富多彩的家文化,他们共同的格言是:丰富头脑,收藏美好,调整减压,创造快乐,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和谐企业文化。

二、昂扬向上的团队精神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巨大动力

企业的和谐发展靠的是人,而这个“人”并不是单打独斗的人,而是在人之间产生了合力的团队。管理学上的“木桶理论”可以有几种解释,其中:第一种是“加长短板”,使这个木桶盛水量最大,使整体水平提高;第二种是“组合搭配”,板与板之间不能有缝隙;指的是团队中人的协调配合;不管哪种解释,都说明了团队关系和谐的重要性。成功的企业一定有一支优秀的团队、和谐的团队来作为企业的核心力量。

东区邮政在建设企业文化的实践中,注重鼓励和培养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激发的动力和创造力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全面发展。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团队目标引领团队精神

团队目标应是领导者和职工的共同意愿。团队目标既要符合职工的意愿,同时要有引领激励作用。在东区局的传统文化中,有争先恐后不服输的劲头,有“唯旗必夺,永争第一”的强烈地荣誉感。因此我们在确立区局团队目标上按照“永争一流”的理念,明确提出区局的团队目标为四个“一流”,即:“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管理,一流的环境,一流的队伍”。这个团队目标既体现了“昂扬向上争第一”的东区传统团队精神,又确立了不仅要争第一,而要创一流的与时俱进的更高愿景。从而引领激励全体职工向更高的“第一”迈进。

第二,领导者的风格带动团队精神。

一个团队或大或小,其整体的精神面貌,工作状态以及工作环境无不体现领导者的风格。领导者循规蹈矩、小心谨慎,其团队则遵守制度、沉闷平淡、缺乏活力,难以创新。领导者积极热情、雷厉风行、勇于创新,则团队生机勃勃,昂扬向上。东区所属某支局,一年之间其团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令人瞩目。该支局地处北京东南城乡接合部,职工只有40多人,年收入1200万元。该局在东区的历史上一直是不受关注的小局,在区局任何竞赛以及任何宣传报道很少有名。职工精神面貌按部就班,平平淡淡。2005年,该局在新领导的带领下,一跃而上,生机勃发。

第二篇: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的思考

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的思考 —以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为例

行政管理 蔡佩珊 指导老师:彭小丁老师 (惠州学院政法系,广东,惠州,516001) 摘要劳动关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关系。和谐劳动关系是社会和谐的晴雨表、风向标[1]。2006年3月,中华全国总工会下发《关于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的意见》(总工发[2006]17号)[2]文件,决定在全国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下称“创建活动”),推动企业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自此,全国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以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为例,探讨开展创建活动的主要做法、成效及经验。 关键字人文关怀;创建活动;信息交流;互利共赢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hip in enterprises create thinking Cai pei shan Abstract

Labor relation is the most basic, most important relations of production.The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 is the barometer of social harmony, vane [1].In 2006 March, the ACFTU issued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in enterprises activity advice" (total 2006) send (17) [2] file, decided to begin in the whole nation building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in enterprises activitie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activities to create"), promote the enterprises to establish a standardized and orderly, fair and reasonable,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harmony stable socialist new labor relations.Since then, all parts of the country to carry out various activities to create, and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In Guangdong Province Huizhou city Huicheng district to carry out the creation of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in enterprises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the main way of activities carried out to create, effect and experience. Key words Humanistic care; to create activities; information exchange;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劳动关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关系。和谐劳动关系是社会和谐的晴雨表、风向标[1]。2006年3月,中华全国总工会下发《关于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的意见》(总工发[2006]17号)[2]文件,决定在全国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下称“创建活动”),推动企业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自此,全国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以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为例,探讨开展创建活动的主要做法、成效及经验。

一、基本情况

惠城区自2009年以来在规模以上企业中全面开展创建活动。截至2011年12月底,惠城区共有规模以上企业363家,其中工业类317家,其它类46家;参与创建活动的企业有291家,开展率达80%以上;先后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如有大进制衣厂(惠州)有限公司被全国纺织行业协会评为“全国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有惠州住润电装有限公司和惠州雷士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园区分别被评为广东省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及工业园区;有九惠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被评为“惠州市和谐劳动关系先进企业”。有南旋毛织厂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被评为“惠城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当中有外资企业15家,民营企业4家,股份制企业1家;有300人以上企业19家,1000人以上企业10家。

二、主要做法

(一)发挥党政的主导作用,形成工作合力 2009年初,惠城区委、区政府以《印发关于在全区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惠城发〔2009〕8号)文件形式,对创建活动进行全面部署。成立了以惠城区委副书记为组长、区四套班子成员为副组长、20多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惠城区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领导小组(下称“区创建领导小组”)。区创建领导小组成立后,先后印发了《惠城区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和《惠城区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两份文件,确保了区创建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明确了区创建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加强了部门间的合作。以及印发了《惠城区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评分细则》,为企业开展创建活动提供良好的操作指引和业务指导。三年多来,区创建领导小组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工作思路,加强对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定期研究工作,畅通信息交流,形成合力推动的良好工作机制。

(二)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扩大活动影响

惠城区各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主要有:一是普遍开展了加强人文关怀化解劳资矛盾构建和谐企业活动,组织人员深入员工中间,了解员工思想动态,以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员等形式,加强针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工作。二是惠城区、镇(街道)、企业三级每年春节前夕均组织对企业员工进行慰问,两年来共慰问员工1000多人次。三是企业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现已建立起有92人组成的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至今已有276家企业开展了工资集体协商。四是企业普遍建立了劳资沟通机制,如住润电装公司(为公司简称,下同)每季度举行一次劳资恳谈会;天祥电子公司每两个月在公司篮球场举办一场大型的员工咨询会,组织各部门在现场设点接受员工咨询、投诉。

(三)发挥典型的带动作用,营造良好氛围

首先,区创建领导小组要求各镇(街道)从实际出发,选择3至5家管理规范、工作基础较好的企业作为试点,开展分类指导。其次,区创建领导小组定期对全区41家试点企业进行调研、指导、督查,对企业在创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督导意见。三年来共下企业进行专题调研26次,召开有劳资双方参加的构建和谐企业座谈会3次,组织各镇(街道)及试点企业工会干部到广东省湛江市学习创建先进经验1次。并召开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经验交流会2次,安排先进单位作经验介绍,促进企业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经过以上措施,区创建领导小组得以掌握创建活动动态,及时发现典型,总结推广经验,以点带面,逐步铺开创建活动。

(四)发挥员工的推动作用,夯实群众基础

员工是创建活动的最主要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为使员工积极了解、支持并参与创建活动,惠城区一是开展了宣讲活动,如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开展了“创建知识进企业宣讲”活动,组织宣讲员进企业宣讲创建和谐企业等知识100多场次,发放宣传资料6000多份,光碟120多张。二是印制了5000份宣传海报,下发至各企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宣传海报以“惠民之州,和谐企业”为主题,展示了现代产业工人的鲜明形象,受到了企业、职工的欢迎。三是各企业也努力按照创建活动的具体要求,推动创建活动进车间、进班组,进人心,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创建活动。如天宝国际电子有限公司开展了“和谐杯”拔河比赛,强化创建效果;贝卡尔特公司通过开展“家庭日”活动,营造了“家”的氛围。

(五)发挥工会组织的协调作用,强化活动效果 在开展创建活动中,惠城区注重发挥各级工会组织在协调劳资关系方面的独特优势,强化活动效果。主要工作有:一是惠城区总工会联合劳动局、司法局下发了《关于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意见的通知》和《关于建立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通知》,指导企业成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搭建化解劳动关系矛盾平台,至今在各类企业中成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258家;二是企业工会普遍建立健全职代会制度和推行厂务公开制度,落实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三是企业工会以设立员工信箱、经理(厂长)信箱等形式,畅通员工表达诉求渠道;四是企业工会积极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员工业余生活。

三、主要成效

惠城区通过开展创建活动较好地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了企业持续发展,主要成效体现在:

(一)劳动合同制度得到明显加强

企业普遍建立劳动合同制度且合同履行情况较好。据调查,规模以上企业与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0%以上,普遍为职工缴纳“五险一金”,依法按时足额发放职工工资福利,支付加班费、提供劳保用品等。职工人身健康及休息休假权利基本得到保障。企业较好地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和国家法定节假日以及合同约定的其他情况;女职工特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机制普遍建立,关爱女职工健康行动广泛开展。

(二)职工工作生活环境逐步改善

首先,企业的劳动安全卫生状况明显改善。绝大部分企业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加强职工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注重改善职工劳动生产条件,车间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厂房内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和防护设备、用品。其次,企业职工生活环境进一步改进。企业普遍建立员工生日会祝贺制度;普遍建立各种形式的帮扶基金会,对困难职工开展帮扶活动;有的还设有餐厅、超市、医务室等;其中,南旋毛织厂等企业兴建有夫妻房;住润电装公司联合有关部门在厂区附近办起了幼儿园,解决了年青员工的后顾之忧。

(三)职工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不少企业已建立起先进的管理理念,如百业集团的“视员工为兄弟”的理念,宏凯鞋业的“客户首选伙伴、员工最爱环境”的理念,贝卡尔特“同心同行、卓越共赢”的理念,白鹭湖公司“幸福雅居乐,快乐白鹭湖”的理念,无不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如设有文体活动室、职工书屋、健身房、宣传橱窗和公告栏等,有的还创办企业报刊、网站等,并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如白鹭湖公司每年举办“才艺之星风采大赛”,南旋毛织厂每月举办“南旋之星”评比,住润电装公司结合女工较多的实际成立了瑜珈小组、插花小组等。这些活动丰富了员工精神文化生活,增进了员工之间的友谊,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四)职工民主权利基本得到落实 企业普遍完善了企业职代会制度,搭建了员工与企业的沟通和交流平台;普遍抓好厂务公开工作,及时公开厂规厂纪、薪酬福利等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其中,住润电装、千住、雷士、嘉士伯等公司较好地执行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事项提交职代表会审议通过的要求。其它企业也以“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座谈会”、“职工意见箱”等形式让员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

(五)互利共赢的目标得到初步实现

如九惠公司通过开展“九惠明星”评比,在一线员工内部形成了争当先进的热潮,极大地鼓舞了员工的工作热情,激发了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在工作中实现了自我价值,涌现出一大批各级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贝卡尔特公司定期组织“叉车驾驶比赛”及“模具加工比赛”等一系列的技能竞赛,并给予奖励,使员工的业务知识熟悉程度和业务操作能力大大增强。恒大公司设立“技术创新奖”和“新产品开拓韧性奖”,开发了一批技术水平领先的新产品,公司获省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四、主要经验

惠城区通过开展创建活动,涌现出一大批管理规范,制度完善,遵章守法,用工环境良好,员工队伍稳定,劳资关系融洽的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这些企业的经验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要以实现人自身的和谐为前提

企业的主体是人,因此企业和谐的前提是人自身的和谐。首先,企业要尊重员工的人格,即无论性别、地域、族群,抑或无论是正常人还是残疾人员工,均要一视同仁、同工同酬,同时要充分尊重其生活习惯,保障其工作要求。其次,企业要重视和关心员工的精神心理健康,如通过文体建设等来缓解员工的精神压力,帮助员工自我管理、自我调适,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还有,企业要力所能及地实行人性化管理,确保员工生活上有保障,工作上有安全,精神上有依归,有困难可以得到帮助,有不满可以得到疏导。

(二)要以实现人际之间的和谐为根本

企业要建立健全四项机制:一是建立上下沟通机制,如以设立总经理信箱、劳资恳谈会、工资协商会等形式,建立劳资之间、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沟通渠道。二是建立矛盾调解机制。如在企业工会中设立员工诉求中心、建立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以利于员工表达诉求、化解矛盾。三是建立弱势群体救济机制。如在企业中设立爱心基金、福利基金等,对有困难员工进行帮扶或慰问。四是建立人际交流机制。主要是以文体活动为载体,促进人际间的交流和互动。古语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企业有一个文明和谐、安定有序的“人和”环境,才能众志成城,形成推动企业发展与进步的合力。

(三)要以实现人与制度的和谐为保障 “国有国法,厂有厂规”。企业在制订厂规厂纪时,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广泛收集员工意见,善于吸取员工诉求,使制度成为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其次要落实员工的参与权、表达权、知情权、监督权,以增加广大职工对制度的认同度;三是要履行厂规厂纪须经职工代表会议审议的程序,以保障制度的合法性。只有实现了人与制度的和谐,才能保证企业组织机制健全,规章制度严谨,经营管理科学,生活秩序良好,职工安居乐业,生产安全稳定。

(四)要以实现人与发展的和谐为目标 持续发展是企业的最终追求,也是开展创建活动的最大目标。企业一是要建立员工自我提高的平台。要进一步激发职工的学习热情,使广大员工自觉地把自己的命运和企业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主动学习,勤奋工作,爱岗敬业。二是要建立员工素质提升的平台。如通过各种技能比赛、评先评优等活动,让所有的员工都有适合自己才能发挥的舞台,做到人人思进取,个个有劲头。三是建立促进创新发展的平台。使一切有利于企业发展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这样才能确保企业成为一个广大员工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企业,一个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企业。

五、结语

惠城区在开展创建活动中注重发挥好党政的主导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典型的带动作用、员工的推动作用、工会的协调作用,在企业中较好地实现了人自身的和谐、人际之间的和谐、人与制度的和谐、人与发展的和谐,有效地促进了全区劳动关系的总体和谐,达到了“职工受益、企业发展、社会稳定、党政欢迎”的预期目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录

一、基本情况 1

二、主要做法 1

(一)发挥党政的主导作用,形成工作合力 1

(二)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扩大活动影响 1

(三)发挥典型的带动作用,营造良好氛围 2

(四)发挥员工的推动作用,夯实群众基础 2

(五)发挥工会组织的协调作用,强化活动效果 2

三、主要成效 3

(一)劳动合同制度得到明显加强 3

(二)职工工作生活环境逐步改善 3

(三)职工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3

(四)职工民主权利基本得到落实 4

(五)互利共赢的目标得到初步实现 4

四、主要经验 4

(一)要以实现人自身的和谐为前提 4

(二)要以实现人际之间的和谐为根本 4

(三)要以实现人与制度的和谐为保障 5

(四)要以实现人与发展的和谐为目标 5

五、结语 5 致谢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是在彭小丁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谨教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彭小丁老师在学业上给予我精心的指导,在此谨向彭小丁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参考文献:

[1]何迁.当前一项紧迫而重要的政治任务一论学习贯彻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表彰暨经验交流会精神.中工网,2011年8月22日

[2]中华全国总工会网站.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的意见.2006年3月28日

第三篇:新农村的和谐文化建设思考

[内容提要]:当前,由于认识上的不到位、社会转型、基层政权软化、市场经济的冲击及负面效应,改革滞后不适应新形势等因素,农村文化工作存在着不少问题,弄清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考,对于建设农村全面小康,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农村/和谐文化/新农村

建设和谐文化,是推进新农村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重要条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不懈地进行共同理想教育,坚持不懈地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坚持不懈地开展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提供可靠的政治保障和良好的文化条件。

一、和谐新农村需要和谐文化

建设和谐文化可以为新农村建设凝聚力量。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只有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用新农村建设的共同目标凝聚人心,用新农村建设的举措鼓舞人心,用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安定人心,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打牢思想基础,化解消极因素,充分调动各族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氛围,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建设和谐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建设新农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过程中,必须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将和谐文化的技术层次、制度层次、观念层次,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用新的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观念,推动农村生产力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先进的生产关系和优良的发展环境,引导农民在告别贫穷、走向富裕的同时,告别愚昧,走向文明,实现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大大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

建设和谐文化可以加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建设新农村是我们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们党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抓紧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在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从而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物质生产、政治政策、社会管理和价值导向,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系统内涵,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通过“树立一个理念、突出三个重点、推进四项工作”,来确保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

树立“文化赣榆”的理念。白恩培同志撰文指出“我们所建设的和谐文化,是一个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以思想道德和谐为核心、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一致、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衔接、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思想文化体系。”这一论述,为我们建设“文化赣榆”指明了方向。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没有文化,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没有和谐的文化,就没有和谐社会的根基,没有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我们要牢牢把握塑造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全民道德素质这一主题,坚持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社会安定、人际和谐的价值追求,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和谐文化的大发展,努力把赣榆建设成为具有丰富民族文化底蕴、浓郁先进文化氛围、进取文明市民形象、完善文化基础设施的新赣榆。构建传承历史文化、体现现代文明、拥有高素质市民,科技型、学习型的“文化赣榆”。

突出坚持共同理想教育。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建立和巩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就全国来讲,到本世纪中叶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心愿和为之奋斗的目标,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具体到赣榆,就要通过建设“绿色赣榆、生态赣榆、文化赣榆”和打造“海滨新城”来团结干部群众、激励斗志和凝聚力量,使全市各族群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突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民族之魂,是鼓舞中华民族追求、进取、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爱国主义、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没有民族精神的民族和国家就没有灵魂。我们要认真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和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强化各族群众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牢固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自觉将个人的荣辱得失与国家的盛衰强弱紧密联系在一起,倡导各民族、各阶层团结和睦、平等互助、共同发展,坚决与危害祖国统

一、危害社会稳定、危害人民团结的人和事作斗争。激发和鼓励各族群众自觉参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热情,用爱国主义精神把大家凝聚起来,艰苦创业,发奋图强,用勤劳的双手和不懈的奋斗,创造美好的生活,建设和谐安康的家园。

突出思想道德建设。能不能把赣榆广大的农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取决于农民群众有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我们开展思想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价值追求。《论语》中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如果单靠法律来引导老百姓,单用刑法来规范老百姓,虽然能避免犯罪,但他们却不知道廉耻。反之,用道德来引导,用礼仪来规范他们,他们不仅知道廉耻,而且会心甘情愿地归服。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刻不容缓。工作中要联系实际,强化实践,倡导人人知行合一和诚实守信,加强对群众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让他们明辨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依托“文明村”、“十星级文明户”等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努力形成人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良好局面。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造就一代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讲道德、有觉悟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推动形成诚信友爱、融洽和睦的人际关系。

抓好农民增收致富工程。农民收入趋缓,城乡收入差距拉大,是我们构建和谐新农村的主要障碍。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应该把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联合起来,走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子。一是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坚持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着力培育壮大海产、茶叶、养殖等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延伸产业链,扶持农业专业户和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让农民不仅能从种养业中受益,而且还可以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二是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充分整合各种培训资源,瞄准市场需求,充实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深入开展“赣榆十万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等技能培训,立足就地培训、就地转移安置,增加农民就业机会。三是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循环农业,大力推广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加强以环境治理为重点的农村生态建设和农村能源结构调整,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扶持发展以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工程,无论是提升和弘扬民族精神的优秀文化,还是原始形态的传统文化的过程本身,都将大大增强这些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带动全体成员的素质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要努力构建以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共建、群众广泛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是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文化网络设施建设,继续实施“文化站建设工程”、“千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工程”、“农村电影2131工程”、“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程”等公益性文化建设重点工程。二是抓好文体精品工程建设,着力打造赣榆拔河、京剧《徐福》等一批优秀作品。三是按照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将先进性和广泛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教育性和娱乐性结合起来,精心策划重大群众文化活动,重点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继续办好“徐福海洋文化节”、“勺药节”、“茶叶节”等传统节庆文化。四是以民族文化资源、海洋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为依托,做好海洋文化挖掘展示、乡村特色文化和绿色生态健康休闲旅游等工作,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联动发展。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只有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才能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一是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作物良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每年推广4至5项重大农业技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换和推广应用,加大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二是加快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农村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职业教育要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三是完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机制。突出农村卫生服务,预防重大疾病流行。每个村委会建设一个甲级卫生室,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基金,完善医疗救助体系,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四是努力推进“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实现全部乡镇的有线电视网络与县城联网,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增加广播电视在农村的覆盖面和节目收听收视率。五是要采取自主自愿、民办公助、分散决策、标准有别的办法,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使社会依照既定的规则有序运行,实现社会的安定有序、公平正义。一是要针对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薄弱的现状,建立和完善农村普法体系,通过“送法下乡”、“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法制文艺演出、农民夜校、集市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二是继续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高度重视农村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调处,坚持标本兼治,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三是建立和完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畅通农村法律服务渠道。

三、社会各界重视促进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

领导到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付出相当多的精力和巨大努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把构建与新农村相适应的思想文化体系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干部考核指标。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把建设和谐文化目标与建设新农村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实施,密切协作,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确保和谐文化建设与建设新农村同步协调发展。要完善考核机制。根据赣榆构建新农村的实际,把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具体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列入工作考核中,促进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

经费有保障。各级财政要统筹规划,加大对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投入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提高用于乡镇和村的比例。

建立起城乡一体的文化资源网络管理体系。利用城市文化、广电、出版、教育、体育等资源,对农村形成多时空、全方位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加大先进文化在农村的渗透力和覆盖范围,建设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备齐全的重点城镇文化基础设施。

探索“三下乡”活动的长效机制。使“三下乡”变成“常下乡”,在活动内容上力求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真正使活动成为反映农民呼声、满足农民需求的有效载体。

因此,我们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一定要把握和谐的相对性,掌握和谐与不和谐的辩证法,在两者的矛盾运动中,处理好和谐与不和谐的关系。以和谐为最高的价值追求、价值目标,坚定不移地朝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前进,尽最大努力消除不和谐的因素,但又不要盲目追求无法实现的空想,不给自己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要创造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培养和谐的社会文化精神,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长期过程中,陶冶民族精神,提高文化素质,为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第四篇:建立劳动关系和谐企业长效机制的思考

国营***厂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所属的重点保军企业,始建于1960年,是前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工程的配套项目。现有职工950人,其中博士8人,硕士80人,本科学历280人,是国家人事部批准的博士后流动工作站。

2003年企业进行军民品分离,主要民品电脑刺绣机在“上交所”成功上市。2005年企业抓住机遇,团结奋

战,军品产值实现了50倍的增长。

2007年企业从北京市中心的珠市口大街举厂搬迁到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和德国合作生产军用无人侦察车,与法国、南非合作生产军用无人侦察机,使企业形成了六大核心技术。

2008年3月经原国防科工委批准,成为国内第一家军品上市公司。6月获得国资委批准,目前正在进行资产重组,原企业控股的民品上市公司已更名为“中兵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调整为军品。总结这几年公司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工会组织在推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建设中,要“明确一个定位,夯实三个基础,抓好三个着力”。

一、明确一个定位

工会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劳动关系主要是指企业与职工的关系。在这对矛盾中,职工是弱者,也就是说工会代表的是弱势。由于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又不能简单地将其区分为弱势和强势,我们的党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法律的天平是向职工群众倾斜的,所以我们应该看到弱势与强势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工会干部不是“官”,没有行政权力,因此工会干部要善于运用党的政策、法律去促进这种转化。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会干部在工作中,应从弱势的定位出发,要靠我们的亲和力、影响力、人缘,靠我们对职工的满腔热情去主动向党组织、行政领导多请示、多汇报、多沟通,争取党的领导,求得行政的理解和支持。工会应该主动地溶入到公司的发展大局之中,多做一些劳动竞赛,技术革新促发展的工作,争取自己的位置,争取工会组织的话语权。让党政了解工会,认识工会的作用,认识职工的力量,只有这样我们工会才能真正做到有为、有位,才能摆正位置,有所作为。

二、夯实三个基础

1、党政工三方的和谐是企业和谐的基础

工会组织要致力于促进党政工三方的和谐,在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艺术上都要认真策划。什么样的问题,在什么场合提,什么角度提,怎么提才能最容易引起党政的重视,最容易顺利通过,确实很有学问。会议、会议实际上是“会而不议”,开会是一种形式,议题在下边要充分沟通,如果下边沟通不充分,或者有分歧意见,拿到会上去议,八成通不过、办不成,一次吃了夹生饭,这个议题再想通过可能就很难了。中国人是要面子的,特别是有权力的人,你不给足人家面子,什么都是你对,恐怕很难成事。由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比较注重“沟通”的艺术,因此能够在很多方面,使党政工形成共识。

两年来,由于企业生产任务繁重,职工经常连续加班加点,期间,工会组织广大职工开展了不同层次的经济技术创新劳动竞赛和qc小组活动,取得了几百项技术革新和创新成果,确保生产任务全面完成,使企业经济实现了50倍的增长规模。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使企业领导者们看到了职工的力量,而最让领导者感动的,则是广大职工在企业发展中蕴藏的“永不言败”的顽强斗志。

“企业发展了,效益提高了,一定要让职工得实惠,实现收益最大化”。为此,企业从2005年到2006年,利用两年的时间,拿出一个亿为职工发放了住房补贴。同时为全体在职职工购买了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住院互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提高到12%、每年谈判工资不低于10%增长等。目前正在筹划企业年金,方案已经上报等待批复。

在工作中我们坚持凡是政策允许的,就把政策执行到最大边缘。比如在落实《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过程中,我们严格执行法规条款,几年中没有发生过一起劳动纠纷争议案件,职工满意程度达到100%。我们有一个20岁,刚进厂半年就患淋巴癌的女工周铮,当一年合同到期时,企业考虑到实际情况没有与其解除合同,而是委派人力资源部长在周铮的病床前和她续签了劳动合同,此举不仅使周铮的家人也让全厂职工深受感动。

党政工在认识上取得一致,有利于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贯彻,有利于工会从源头上参与维权工作,我认为这是企业和谐的基础。

2、企业与职工形成命运共同体,是企业和谐的第二个基础。

经过几年的奋斗,企业规模扩大了,特别是“上市”以后,不仅将使企业在体制和机制产生新的变化,在军民品项目上也将不断增加新的产品,比如无人机、无人车、舰载卫星通讯装置,各种导引头等,面对这些全新的领域,人员的知识层次也必将发生很大的变化。面对这种状况,要和谐发展就要让职工与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让职工在企业的发展

中找到自己展示才华的舞台,让职工把个人职业生涯设计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紧密相联。

我们从打造企业精神入手,党政工着力打造出全新的企业文化:

企业的理念:经天纬地、责任情怀。

企业精神:忠诚、服从、永不言败。

企业宗旨:一支部队、一所学校、一个家庭。

我们强调党政工共建“一个家”,既然是家,是兄弟姐妹,就要把同志之间的友情,提升为亲情,而且要让大家感受到这种亲情。当听说20岁的周铮患淋巴癌时,公司领导及全体职工纷纷捐款;当设计所所长患肝癌需做移植手术时,公司从“特困基金”中支付40万手术费。公司搬迁到亦庄开发区,开辟了3000m2职工活动中心,购置了乒乓球、台球、卡拉ok等各种健身器材,还专门修建了一个羽毛球馆,修建了公寓式的单身宿舍,深受大家的欢迎。

我们的工作目标是:让每一位职工快乐工作、快乐学习、快乐生活。每一个“快乐”都有具体内容。比如:快乐工作,他喜欢不喜欢这个岗位,能不能发挥他的潜能,能不能在工作中找到乐趣等等。逐渐的对每一个人都进行评价,如果大家每天都快乐,我想和谐的基础就有了。

3、推进“和谐小家”建设,是夯实和谐企业的第三个基础。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今年以来,我们把坚持了八年的“星级班组”考核办法,提升为“和谐小家”评价考核办法。把组织建设、民主管理、劳动竞赛、宣传教育、职工权益保障、文体活动、关爱救助等十项指标,分解成具体工作事项。明确每项工作要有考评内容、评价标准、实现形式、完成时间和责任人,努力把出现问题的矛盾化解在基层。每月由分厂工会进行自检自评,每季度由公司工会进行考评,经过分厂之间互评和工会的考评意见,由公司考评委员会确定“和谐职工小家”名单进行公示、表彰和奖励。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班组的各项管理工作,提升了班组的凝聚力,使班组的战斗力明显提高。

三、抓好三个“着力”

1、在“双维护”上着力

企业工会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但是职工的根本利益的实现,取决于企业的良性发展。企业不发展,职工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可以说维护企业利益就是维护职工利益;如果职工某些具体利益得不到解决,没有积极性,势必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也可以说维护职工利益就是维护企业利益。工会大量的工作就是在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之间寻找“双维护”的结合点,找准了,解决恰当了,就实现了“双维护”的目的。

当然,要达到这个目的还需要我们去做大量的说服、对话、沟通、座谈等工作。例如今年初,党政工协商为应对“奥运会”期间的交通、水电供应可能出现的问题,决定上半年周六不休息,力争一年任务半年完,“奥运”期间集中放假。为此工会组织召开了多种会议,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召开职工代表大会一致通过。职工们干劲十足、加班加点,有的同志克服家中有老人或者孩子生病没人照顾等困难,硬是一个多月没回家,吃住在工厂,有时连续工作40个小时。预定的任务完成了,企业满意,职工也满意。

另外,我们企业现在有200多名职工自驾车上下班,为此公司工会成立了车友会,制定了“车友会章程”,在车辆救援、保险、维修、年检、事故处理和职工互助用车等多方面为职工提供服务,深受大家的欢迎。我们拟在公司“奥运”集中放假期间,组织职工自驾车远游内蒙红山军马场,职工报名非常踊跃。通过在“双维护”上着力,使党政工的关系更密切了,企业的凝聚力更强了。企业营造良好的和谐氛围,产生出强大无比的群众力量,使任何困难都将在这种力量面前被克服。

2、在“建立机制”上着力

和谐是一种状态。我们理解的和谐不是一团和气你好我好,没有原则、没有是非,那不叫和谐。就企业而言,和谐应该是在一定条件下暂时存在的表象,而不和谐的因素或者现象可能是长久存在的。因为企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每个人也都是在不断地变化之中,新的矛盾,新的问题总会不间断的发生,总会打破原本和谐的局面。

因此,在构建和谐企业的问题上永远没有句号,我们必须着力构建和谐的长效机制。所谓“机制”一词应该是从医学上引用过来的名词,是指人的机体内自动运行的程序。比如,人手上划破了,你不用管它,一会儿就会自己愈合,不用大脑去指挥要调集多少血小板才能愈合,这种人的机体内自动运行的程序,我们称之为“机制”。我们促进企业和谐要建的长效机制包括:问题反映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党政工协商机制等等。比如,问题反映机制。我们工会有信息网,用制度规定每个分厂每周必须上报2条以上的职工信息,采用奖励的方式引导职工上报信息,同时用通报等处罚手段督促分工会收集信息。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实践,制度变成了职工们的自觉行动,从而也就形成了问题反映机制。现在企业每天发生任何什么事件,工会都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准确的信息,因此形成了公司领导如果需要了解基层什么事情,都会首先想到工会。党政领导评价说:工会是企业和谐的传感器。

3、在“创新”上着力

既然创造和谐企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也将会遇到许多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用创新的精神去化解矛盾。因此,我们首先要有“创新”的意识,不能凭经验。比如这几年我们企业的人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工作对象是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的职工,你给人家去讲《劳动法》,去说维权,可能还行,而现在的工作对象都是大学生、硕士生,甚至是博士生,即使机械操作工人也都是大专水平。《劳动合同法》可能人家比你理解得还深,你给人家怎么讲,讲什么?因此,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创新意识,就根本无法面对变化的情况和变化的形势。

其次是“创新能力”的提升。创建和谐企业,考验的是工会干部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要不断学习有关政策和法规、要不间断地为自己“充电”,关键是要提高学习的悟性和运用政策、执行法规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举一反三的能力。工会干部所处的角色就是“双维护”,即对广大职工负责又对企业负责。这就要求工会的干部不断寻找新的工作着力点和有效处理问题的平衡点,做到双负责、双满意。

第三是在“创新”的方法上着力。这几年,企业在讨论工资改革方案和内退职工享受政策方案时,我们发现不同群体的职工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很难达成一致。比如当时我们有一部分职工,包括一些工会干部也是想不通。企业困难时,大家节衣缩食,拼命干,相互之间也没有争过工资和奖金,现在企业发展了,经济效益好了,要给大家普遍升工资,结果问题出来了,为什么给某些人涨的多,我也同样没少干,为什么比他们少?群众意见一大堆,至使工资改革方案在职代会上也无法通过,真是“可共苦不可同甘”。这也说明职工统一的、一致的利益需求,在向个性化的方向转变,我们应该关注和研究这种变化,为此,我们及时到各分厂和班组深入了解情况,把职工提出的意见和想法,如实反映给党政领导。行政方采纳了职工的建议,经过仔细测算,对方案进行了重新修改。之后党政工领导,深入到全厂每个单位召开职工座谈会,其中仅在光学分厂就召开了六次。经过四改方案,最终基本达成一致意见,使工资改革方案在职代会上获得了通过。事实证明,创新的方法就必须是从实际出发,从解决问题出发,探索和运用各种工作方法,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目的,我认为这种工作方法就是创新的方法。

第五篇:关于加强民主管理促进构建和谐企业的思考

关于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工作,促进

和谐企业建设的探讨

党的十七大描绘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宏伟蓝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也对发挥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各级工会组织要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维权观,团结和动员广大职工切实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通过加强源头参与、提高企业民主管理工作水平,完善困难职工帮抚体系等多种途径,促进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进程。笔者认为,构建和谐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可以说企业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决定了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性。而在构建和谐企业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达到人的和谐,而人的和谐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地调动,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大大增强,职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而深化职工民主管理,不仅是为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搭建了平台,使职工与企业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还是工会组织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发挥作用的一项重要工作。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如何发挥职工民主管理在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作用,调动并发挥好职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的积极性,进而促进整个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是各级工会组织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充分认识加强职工民主管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早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就对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内涵做出了明确解释,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就确定了职工民主管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总任务。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的积极性得到广泛调动。在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方面,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职工民主管理的内涵完全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推行职工民主管理的实质,就是坚持工人阶级当家做主,职工民主管理是工人阶级当家做主的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体现了我国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本质

要求。

推行职工民主管理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扩大职工有序的政治参与,引导职工依法参与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实行厂务公开、推行职工民主管理是协调劳动关系的重要手段,是工会维权的重要机制。推行职代会、厂务公开、职工董事职工监事等多种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通过合法有序的渠道,让职工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通过职代会等组织形式审议企业生产经营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监督企业执行国家方针政策的情况,有利于协调企业内部利益关系,有利于及时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有利于凝聚人心,实现企业和职工的“双赢”。

多年的实践表明,只有加强职工民主管理,才能在企事业单位中建立起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职工才能得到实惠,进而促进经济发展,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二、坚定信心,坚持把职工民主管理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工作来抓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推行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

理制度就是要使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之间在政治平等、事业合作、利益共享的基础之上,为职工参与企事业单位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搭建平台,为职工理性表达利益诉求畅通渠道,为企事业单位开展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等维权工作提供程序保障,使之成为企事业管理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基本制度。

深化职工民主管理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展工作,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广泛组织职工参与企事业的管理,努力把职工民主管理融入企业管理的体制机制中,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进一步引导好和发挥好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认真研究现代企业制度下职工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要进一步地推动职工民主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职工民主管理保障体系和工作体系。

首先,要建立健全职代会制度并逐步完善职代会的运行机制。企业应要及时把职代会召开情况向上一级工会组织报告,以便上级工会能够有效地对下级工会职代会运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职代会的各项职权落到实处。

其次,要不断拓宽职工民主管理的渠道。企业工会要在认真落实企业民主管理各项制度,如企业重大决策职代会审议制

度、民主评议干部制度、职工代表巡视制度、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职工董事和职工监事等制度的同时,都要积极探索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民主管理的新模式。

第三,要抓好源头参与,积极协调企业劳动关系。在企业构建和谐社会,关键是协调好劳动关系。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就必须加大源头参与的力度,抓好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落实;四要以厂务公开、民主评议企业领导干部为主要形式,构建和谐有序的人际环境。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关键是构建和谐有序的人际环境。

三、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不断发展与创新民主管理的内涵与外延

职工民主管理历来是中国工人运动和工会运动的重要内容。纵观我国职工民主管理的发展过程,特别从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近30年,我们可以看出,在党的坚强领导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职工民主管理不仅在推进企业改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保障了改革的顺利进行,而且自身的范围不断扩大,形式不断增多,内容不断拓展,逐步成为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形式和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机制。因此,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在基层企业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制度。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职工民主管理制度。随着

经济发展和企事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职工对民主管理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同时,企业在发展中也会遇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要适应这种发展变化,进一步推进职工民主管理,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许多企业在职工民主管理职代会制度建设方面都有许多成功的做法。例如我们集团公司的许多电厂都成为了省市乃至全国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对此,我们有要进行理性思考,把他们的做法进行总结和推广。

坚持民主管理制度必须把职工代表大会作为基本形式。职代会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和企事业的实际,符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特征,符合协调劳动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体现了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制度的要求,是一项有中国特色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为此,要进一步统一认识,确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有的地位,并积极加以推进。要推动职工民主管理立法步伐。搞好职工民主管理的法制建设,是加强和深化职工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要以理论研究为先导,以宏观参与为依托,积极推动职工民主管理的国家立法工作。要认真总结开展职工民主管理工作的新鲜经验,探索新形势下职工民主管理新的实现途径和形式。职工民主管理要继续向改制的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延伸,努力使职工民主管理在更多的企事业单位中施行。当前,要重点研究如何通过推行职工民主管理,更好地维护改制企业、非公企业、农民工集中的企业的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

四、以人为本,强化民主管理,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核心 建设和谐企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工会组织尤其是企业工会组织,应以建设和谐劳动关系为切入点,致力于推进和谐企业建设。笔者认为,建设和谐企业,以人为本是核心,重点应抓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劳动关系,这是建设和谐企业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用工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推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等制度正是适应这一变化,为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需要。当前,首先是做好劳动合同的签订工作。帮助和指导职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是企业工会组织的基本任务之一,普通职工尤其是刚刚参加工作的职工,对企业能所提供的工作条件、特殊岗位的劳动安全卫生措施、劳动强度等了解和掌握得并不全面,因此工会组织帮助和指导职工工劳动同合,对于把握合同的公平性、真实性,使职工的合法利益得以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集体合同的签订和落实也是建设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内容,企业工会组织更要重视这项工作,本着“两个维护”的原则,做好集体合同的起草、协商和签订工作,并在合同的改选过程中,做好监督工作,以更好地维护企业与职工合法权益。其次是劳动纠纷的处理。加大源头参与力度,对可能发生侵犯职工权益的问题提前制定应对措施和解决办法。充分发挥各级劳动调解组织的作用。第三是提高职工的生存竞争力。围绕生

产实际,立足职工需要,制订培训计划,为职工学习搭建平台,以职工素质的提高推动企业和谐。

二是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干群关系,这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融洽干群关系是企业和谐的一个重要标志。完善职代会和厂务公开工作制度,强化民主管理工作机制,靠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促进民主管理工作的深入和职代会职权的落实。由职工群众对各级干部进行考评。每年组织对领导干部的评议工作。通过民主评议干部,使领导干部树立良好形象。全面推进厂务公开,广泛开展民主监督。在公开过程中,要抓住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让干部和职工沟通交流,让职工群众广泛监督,使干群关系得以协调融洽。

三是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关系,这是为企业自身发展营造宽松有利的外部环境的需要。一是主动履行企业的社会职责,使企业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发展,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便民服务。在工作中,企业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己任,靠服务树形象,靠服务促发展,组织开展走访用户、便民服务、咨询服务等活动。

总之,和谐是生产力,和谐能为企业和社会带来更多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企业工会应在建设和谐企业中,通过加强民主管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上一篇:教师讲故事比赛总结下一篇:计算机电脑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