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质量发展调研

2022-08-05

第一篇:创新高质量发展调研

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工作讲话

充分发挥改革对发展的“深刺激、强刺激”作用。刚才大家在发言中,都谈到一个共同的体会,就是改革打开了发展的空间,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回顾改革开放以来走过的历程,中国经济每一个周期性增长的背后,都离不开改革的强力支撑。这些年,经济发展确实遇到了很大困难,下行压力加大,各种显性和潜在风险相互交织。解决的办法只有一条,就是改革,用改革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改革的本质是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制度供给比要素供给更重要,好的制度可以为我们吸引集聚更多更高端的资源要素。所以,我一直强调,面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台一些临时性、救急性的政策都属于“浅刺激”、“微刺激”,唯有改革才是真正能发挥长效作用的“深刺激”、“强刺激”。从一定意义上讲,现在区域之间的竞争已经成为改革的竞争,成为制度环境和制度供给的竞争。可以说,谁在改革上赢得先机,就能取得发展的主动权;谁在改革上贻误了时机,就只能做一个追赶者,甚至被淘汰出局。

总的来说,我省在改革上是抓得非常紧,也是很有成效的,各地也都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积极探索,形成了很多改革品牌。但同时,我们对改革的成果还不能估计过高,企业和群众反映,改革的“风”虽然刮起来了,但是“风力不强”,一些顽症难题还是“岿然不动”,老百姓和企业获得感还不够多,距离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创新创业活力最强“三个最”的改革目标还有不短的路要走。下一步,要下大决心、大力气继续推进。重点要突出三个方面:

一是要更加彻底地“放”、更加有效地“管”。

该市场发挥作用的,一定要放开。政府发挥作用,是要“更好”而不是“更多”,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放”的问题上,要以放为原则,不放为特例。经过几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目前省级累计取消下放了X项审批事项,占到X.X%。这里面很多的审批事项,确实属于“实在没道理”、“自己都觉得荒谬”,取消掉是比较容易形成共识的。那么还有一些审批事项,表面上看似乎都有一定道理、也行之有据,但事实上却束缚了市场活力、干扰了公平竞争,这些必须坚决彻底地取消或下放。比如,省编办作了一个调查,企业从市场准入到生产经营,还要过“五关”。一关一关地加起来,就像一个“套娃结构”,层层束缚了企业活力,推高了制度性交易成本。革自己的命从来都是最难的,只有步步紧逼,才能把审批环节里的“水分”一点点挤出来,才能把多余的审批程序真正压减下去。

在“管”的问题上,要以事中事后监管为原则,事前管为特例。在更彻底放权的同时,也要从根本上改变以批代管、只批不管、重批不管的现象,避免留下大片的监管盲区。有的部门不管审批了,不是说可以什么都不管了,相反,事中事后监管要做的事情更多,要担的责任更大,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把便利和实惠留给企业群众,把责任和“麻烦”留给自己。现在还有些部门,抱着“谁审批、谁监管”这个挡箭牌不放,就是不提“谁主管、谁监管”,这事实上就是在推卸责任。同时,现在新的技术手段很多,要探索实行“互联网+监管”模式,提高监管效能,注重流程优化、机构重组和队伍整合。这里,要特别强调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事物的监管,既不能放任自流,又要抱着一种包容审慎的态度,不能简单套用旧思维、老黄历,搞“削足适履”,这样很可能就会把新生事物扼杀在萌芽状态。

二是改革要向系统化、集成化方向推进。

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最终要形成制度化的安排。因此在改革推进中,要注意避免两种倾向:

一是改革的碎片化。

比如,基层同志和企业反映,不少有价值的改革举措,都和条线部门的红头文件“打架”,以至于没法落地;有的改革“前减后增”、“主减附增”,前面的环节看上去省了,后面要跑的环节一样不少、甚至有增无减。

二是只见“盆景”、不见“风景”。

我们各地都有不少比较成熟的改革经验和做法,但是改革成果在面上复制推广还不多,“盆景”不少,“风景”还没有形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革效应的发挥。

推动改革的系统化、集成化,有这么两条要把握好:一个是各部门之间要形成合力。说白了,就是要以企业和群众的需求为导向,让办事的企业和群众感受到一个“整体政府”、而不是单个部门的服务。第二个是各层级之间要实现贯通。按照扁平化管理的理念,对于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确保改革上下顺畅、左右贯通、前后呼应。

三是加快构建“不见面审批”的办事模式。

我们提出的“不见面审批”模式,要作为全省一个普遍的制度安排,真正做到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这里我重点强调一下数据问题。数据信息只有在交换和使用中才能产生价值,现在反映比突出的是“信息孤岛”“信息烟囱”、地方上网率不高等问题。如果是因为技术标准不统一、端口不一致的原因,就要加快推进数据标准化,尽管过程可能会比较繁琐,但效果也会和“书同文、车同轨”一样,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如果是因为一些部门把数据信息作为垄断资源,甚至将此当作牟利工具,那么就要毫不客气地整改。省政府已经在组建大数据管理中心,各地各部门要自觉主动配合,按照一个平台、一个标准、一个渠道来报信息、用信息,形成完整高效的信息网。

充分发挥县一级落实改革任务、进行改革探索的双重作用。第一,作用独特,当好先锋。对县而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中央和省级有什么机构,县一级也有与其大体对应的部门。一项改革如果在县级成功了,那么在全省推广也就问题不大。县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试验田,我省改革的重大突破,往往也都是在县级率先探索成功的。现在,我们更加需要这样一种矢志不移抓改革的激情,需要这种为了改革勇于担当、锐意进取的精神。我们讲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实际上县一级对问题的感受最直接、最敏锐,症结在哪里、究竟怎么改,县一级的干部群众可能最有发言权。现在是发展的转型期,优势和劣势都是相对的,很多东西都在重构,不管是经济发达还是相对薄弱,不管是苏南的县还是苏北的县,只要在改革上下功夫,就有可能创造出自己的发展新机遇,有可能实现发展的“弯道超车”。

第二,空间很大,大有可为。县一级的改革空间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比如,有人认为,基层推进改革面临着“三重困境”:一是责任与权力的困境,县一级责任大、权力小,很多事情看得见、管不着;二是事权和财权的困境,在分税体制下,县级政府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县级政府财政运行压力较大,有时还存在“上面请客、地方买单”的现象,地方履职尽责的财力保障较弱;三是法律和改革的困境,很多改革举措动不动就碰到法律法规的“天花板”。

实事求是地讲,这些问题在工作中都一定程度地存在,省里也充分理解。但是也要看到,任何重大改革都不是在万事俱备的时候才推出的,都需要冲破重重阻碍、克服种种制约,杀出一条血路。我们讲,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改革也是如此,改革的空间是需要我们去争取、去创造的。比如,法律“天花板”问题。改革本身就是一项要触碰“天花板”的事情,一方面,我们完全可以在这个天花板下面把改革做得更好,另一方面,这个“天花板”很多时候也不是原地不动的,是可以“往上顶一顶”,争取些空间的。特别是有的所谓“法律问题”,往往是法规规章的细枝末节问题,有的就是条线部门出的一些规定,而且不同部门的规定还有冲突。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正确理解立法精神,从立法意图出发、从上位法的规定出发,不要纠结于一些过时的条条框框。

第三,乘势而上,打造亮点。近几年来,各地在抓改革落地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希望大家乘势而上,聚焦关键、突出重点,打造更多的改革亮点。

改革的亮点从哪里来?要从试点效应的放大中来。我们省的改革试点很多,包括国家给的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南京江北新区、连云港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等,都赋予了我们很多先行先试的权限。不管是国家给我们的牌子,还是我们自身的试点,都要在改革上做足文章,都要落实到具体的改革项目上,形成鲜明的改革品牌。

改革亮点,要从特色优势的打造中来。X各地改革发展的条件不一,资源禀赋也不尽相同,要结合自身优势,找到自己推动改革的着力点,进而形成自己的改革亮点。省里正谋划实施功能区战略,根据各地的不同条件,优化、细化和重构全省的发展布局。希望各地在省里明确的大框架下,根据自身所处的功能区,对发展路径和重点、工作推进的模式和机制,进行再审视、再谋划、再提升,通过改革跳出原有的区域局限和路径依赖,放开手脚、集中力量,来做自己应该干、能够干、干得好的事。

改革亮点,要从发现和解决问题中来。衡量改革是否成功,根本的要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县一级直接面对老百姓和市场主体,必须把他们反映最强烈、最直接的问题作为改革的风向标,直奔问题而去、直到问题解决。现在,我们在全省推进的科技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富民增收改革等等,都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要每年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抓成几件实实在在的改革事项,让全社会感受到市场环境、创业条件、干部作风在一天天好转,让群众真正感受到改革带来的新气象、新风貌。

充分发挥“一把手”亲力亲为抓改革的示范作用。可以说,改革进行到今天,好啃的骨头基本上都啃完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一把手”如果不把改革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工作是推不下去的。我说的这个“一把手”,既包括各地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也包括各级机关部门、各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大家都要把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负起主体责任,重大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查,推动改革落地见效。

第一,要敢为改革拍板。现在,改革越是深入推进,越是会遇到尖锐的矛盾,这就需要“一把手”当机立断、敢于拍板,否则很容易让改革“烂尾”、煮一锅夹生饭,对发展、对稳定、对老百姓的期望和信心都会造成很大影响。改革工作中有时候会存在这种情况,牵头部门提改革方案的时候,还是有棱有角,拿出来交由相关部门讨论的时候,有的部门要“出处”,有的部门要“依据”,找不到明确的“出处”和“依据”就拿掉,最后形成的方案棱角都磨光了,一个问题也解决不了,这样的文件发了还不如不发。有的改革文件老是在“翻烧饼”“打转转”,反复研究来、研究去,就是定不下来。这些时候,“一把手”就得站出来,亲自把关制定改革方案、文件,不是让你推敲字句,而是表明态度、划出重点、作出决断,抓住几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不放,让改革文件有棱有角,能够真正解决问题。在谋划改革方案时要广泛听取意见,集中更多智慧,一旦方案成型,主要领导就要及时研究、敢于拍板。特别是对一些意见分歧比较大、协调起来有难度的改革,只要符合党中央要求、符合基层实际、符合群众需求,就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改、支持试。

第二,要勇为改革担当。现在,确实有不少同志存在思想顾虑,生怕在改革推进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自己要承担责任。我在这里强调,我们不会因为大力推进改革出现工作失误而追究干部的责任,但要对推进改革不力、延误改革时机的进行严肃问责。不可否认,过去之所以办事流程复杂、提供材料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部门为了规避责任或图省事儿,一级压一级,最后把责任和麻烦都推给了基层,推给了群众,现在还有一些“孙连城”式的干部,说到底也是害怕承担改革干事的责任风险。我们抓改革,就是要向这样的“避责思维”说不,各级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要从“避责思维”变成“负责思维”。省委旗帜鲜明地鼓励改革、支持干事创业,对勇于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和干部,要大张旗鼓地表扬奖励,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担当重任;对改革探索中的失误失败,只要是出于公心,没有谋私利,就宽容包容,不搞求全责备;对慵懒散甚至乱作为的干部,要坚决问责。省级机关各部门要大力支持各市、县的改革探索,特别是遇到一些与现行规定不一致的问题时,要抱着支持改革的态度进行深入研究,积极帮着出主意、想办法,少说或不说“不行”,多研究探讨“怎么样才能行”。涉及需要修改法规规章的,要及时向上反映,多做改革的促进工作,而不能墨守成规地不改革甚至阻碍改革、否定改革。

第三,要善为改革用人。“一把手”是有很大权力的,这个权力要更多地用到改革推进上,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为改革用人、用改革的人。为改革用人,就是要把最优秀的干部、最精锐的力量用到改革上。改革涉及到深层次的利益调整,看问题、想办法,要抽丝剥茧、条分缕析,不是什么人都能来抓的。“一把手”要善于排兵布阵,让有担当、善作为的干部,挑起改革的大梁。对有冲劲、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也要更多地放到改革一线,大胆使用、加压锻炼,形成一支能打硬仗的生力军。用改革的人,就是要重用想改革、会改革、改革有成果的干部。改革既要用干部,也要出干部,越是大刀阔斧的改革,越是可能得罪方方面面的人,甚至会在一些关键时候丢票失分,对这些改革的闯将,要公正对待、倍加爱护,确保好钢用到刀刃上。改革的成效,要与政绩考核、选人用人、经费支持、倾斜政策资源等事项挂起钩来,切实强化改革的正向激励和反向鞭策,形成竞相抓改革的生动局面。

第二篇:2018江西遴选策论文:以企业创新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

企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体。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各类企业竞相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也是企业创新发展、活力与创造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但在现实中,还有不少企业的发展理念和思路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一些企业出于自主创新费时费力的懒汉心理,不看长远、只顾眼前的短视思维,企望立竿见影、立马见效的浮躁情绪,不愿下功夫搞创新,仍然沿袭简单模仿、低成本竞争的老套路。按照这种老套路走下去,企业最终难免被市场淘汰出局。新形势下,企业必须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新特征新要求,走好全面创新的新路子。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的制胜法宝。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涌现出一大批勇立潮头的创新型企业。它们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在电子商务、“互联网+”、共享经济等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总体上看,我国企业大都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面临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和发达国家高端压制的双向挤压。要摆脱这一处境,我国企业发展就不能止步于过去的老套路,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将创新作为提升企业发展水平的核心密码,协同推进发展理念、发展方式、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以全面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推进发展理念变革,用创新理念引领发展。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引导行动。企业走好全面创新的新路子,首要问题是更新发展理念。一是树立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转变片面强调速度和规模的传统思维,摆脱要素投入、资本投入的路径依赖,探索推进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业态创新和管理创新,更加注重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优化企业产品结构,推动企业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二是树立科技兴企理念。加强科技创新及其成果应用,探索“互联网+”等新产业新业态,提高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快转型升级。聚焦新需求,拓展新市场,创造新价值,打造新品牌,积极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

推进发展方式变革,用先进方式提质增效。企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应加大研发投入,瞄准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推进技术创新,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改进生产经营流程,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坚持质量兴企,积极创建知名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品牌培育和营销水平,加快由低端制造向高生产率的设计、研发、品牌、营销、产业链管理等

环节延伸。加强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应用,实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信息产业跨界融合,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全面提升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通过装备技术创新和产业技术升级走高效低成本发展之路。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形成崇尚创新的氛围。浓厚的创新氛围是企业保持创新活力的重要因素。企业实现创新发展,需要培育形成崇尚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企业文化。一方面,爱护创新人才。打破论资排辈的用人观,给予创新人才应有的待遇和地位,增强企业员工创新意识,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另一方面,建设学习型企业。结合企业实际,将推进自主创新与建设学习型企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不断学习、崇尚创新的企业价值观,营造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 人民日报 》( 2018年10月16日 07 版)

第三篇:自主创新、质量诚信、和谐发展

---上海网讯、上海斯瑞、上海飞凯、上海鸿辉等四家光纤光缆材料企业联合倡议书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线电缆分会主办,上海网讯光缆材料有限公司、上海斯瑞聚合体材料有限公司、上海飞凯光电材料有限公司、上海鸿辉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承办的"中国第六届光纤光缆用材料技术研讨会"于2007年3月25-27日在上海召开,有包括电信运营商、光纤光缆制造企业、光缆材料企业在内的共计代表280人出席了会议。这是光纤光缆行业界的又一次盛会。

大会依据主题"自主创新,质量诚信,和谐发展"开得隆重、认真、热烈,大会认为,2006年光纤光缆市场已开始升温,特别是我国随着城市化信息建设、3G网络建设,以及 村村通 工程等的拉动,光缆需求已突破2400万芯公里,创历史新高。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光纤光缆市场。预计2007年全球光缆市场将继续攀升,光纤需求将冲刺一亿公里。这表明光纤光缆行业的春天已经来到。为了抓住这一大好时机,更好地在我国光纤光缆产业的新一轮发展中,为光纤光缆材料企业的用户做好服务,我们四家承办单位向材料企业、光纤光缆企业、向电信运营商提出如下三点倡议:

1、要坚持自主创新不动摇,不断提供新的产品、以新的技术服务于用户。

目前我国光纤光缆材料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体系有了一定提升和建立,但总的来看存在知识产权比重不高,特别是原创性知识产权较少的突出问题。这对于光纤光缆材料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显然,企业要取得竞争优势、走向国际大市场,一定要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提供新的产品、以新的技术服务于用户,打造核心竞争能力。在铸就品牌产品的同时,也要保护自主知识产权,谴责虚假创新行为、侵权行为;也要切实让具有知识产权产品的企业受益,包括合理收费,支持同行业制造专利产品得到应有的回报,以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2、要大讲诚信,提高产品质量。

我国光纤光缆行业连续几年经历了恶性价格战,材料的价格也处于低价竞争状态,非正常的低价产品必然影响产品质量,低价低质产品进入电信运营网络,务必给我国通信网络的安全运营带来隐患。因此我们光缆材料企业应该大讲诚信,要保证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要不折不扣的执行合同。材料企业要加强企业管理、要进行产品认证;在实际生产中严格按照合同要求和承诺采用规定品牌的材料,不合格产品决不运出厂门,以实际行动带动全行业形成大讲诚信的新风气,让光纤光缆企业放心,要电信运营商放心。

3、合作互赢 和谐发展

本届研讨会为电信运营商光缆制造商以及材料生产厂商搭建了一个充分交流的平台,通过交流,就合作互赢、和谐发展,达成了共识。我们倡议光纤光缆原材料供应商,要把已往单纯的你买我卖的买卖关系提升为合作双赢的经营模式,具体的来讲,我们材料企业在供应材料时,要努力着眼于如何协作光缆制造企业降低光缆生产成本,光缆制造企业在为运营商供应光缆时也要着眼于协助运营商减少电信网络建设投资。与此同时运营商在采购光缆和原材

料过程中也要着眼于长远,为光缆原材料供应商留下合理的利润空间,从而真正实现合作互赢和谐发展。

2007年我们期待"自主创新、质量诚信、和谐发展"能够融合破冰,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第四篇:坚持管理创新提高发展质量

兖州市永华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坚持管理创新提高发展质量

当前,在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政策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经营形势更加严峻。只有顺势而为,强化内功,通过创新管理,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管理上的转型升级,才能度冬迎春,开创新的发展局面,打造能够抗击大风大浪,涉深水求远肮的不沉巨轮。

创新发展理念,把“做优"放在首要位置

企业发展规模必须与自身的资源能力相适应。一家企业, 当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资源相对不足,经营风险加大,在此情况下,要注意解决好"追求什么样的发展"这个核心的重大命题,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施工企业迫切需要提升市场竞争力,尤其是投标报价水平的行业竞争力;迫切需要提高创效能力,特别是远离总 部的外埠工程的利润率;迫切需要提高市场集中度和大项目的比重迫切需要提高合同履约能力,主要是破解用工荒难题; 迫切需要提高资金收益率,主要是项目回款率;迫切需要改善经营格局,坚持走又强又专的发展道路;迫切需要提高风险控制力,尤其是外埠市场的经营管控;迫切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适应企业强化内功的要求;迫切需要提高核心 技术和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以巩固提高企业品牌美誉度。

这九个〃迫切需要〃是做优企业、提高发展质量的主 要内容。同时还必须强调,许多施工企业对规模扩张有一种 原始的冲动和强劲的本能驱动,这是树立新的发展理念的主 要障碍。必须要摒弃一味追求产值规模、单纯为了外延扩张 等观念。用发展质量统揽发展速度,把发展质量即“做优” 放在“做强”“做大”之前的首要位置。

创新考核体系,用发展质量衡量领导的 能力与政绩

考核体系是企业发展定位和前进方向的直接反映,也反过来促进和推动着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在当前,建筑施工领域竞争空前激烈的情况下,施工企业考核体系应该坚持 立足主业,扩大主业,发展主业的主方向,引导优势资源向 主业集中。长期以来,规模以上施工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 施工企业,追求多元化经营,搞〃宽正面、大纵深、高顶尖” 发展了一些自己不太懂的新产业,上马了一些自己不内行的 新项目,表面看来,开发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实则伤害了主 业发展的积极性。须知,丢掉了〃专"和〃强”所谓的〃大" 就

是无本之木。要在考核体系中旗帜鲜明地强调主业优先, 把主业发展水平作为衡量各级领导能力和政绩的"硬杠杆"。 同时努力提升主业的竞争层次,对工程总承包、城市运营商 等经营新模式给予鼓励,推动大胆创新。集团总公司承担创 新成本,促使各级领导改变经营结构,提升发展质量。要完 善EVA业绩考核体系,用〃现金为王〃的理念引导各级领 导从源头上搞活资金,防范风险。不容忽视的是,一些施工 企业,在项目回款困难的情况下,出于施工效率的考虑,亦 或是为了使损失最小化,动用企业自有资金支持施工生产。 更有甚者,有的经营者感到企业内部的钱用起来方便,便以 "缴纳银行同期利率"为由堂而皇之地在内部大举其债,这 其实是施工企业提高发展质量的大敌。项目回款是施工企业 的生命线,没有工程项目资金的源源流入,施工企业连生存 发展都成大问题,更谈不上发展。因此,要把控制内部资金 使用,提高内部资金投资回报作为提高发展质量的核心要素。 实行内部资金动用新机制,凡动用内部资金时间越长、数量 越大的,除追加资金占用费外,还应体现在经营成果考核分 值与权重上。在考核体系中增设专项奖罚内容。对解决历史 遗留问题、盘活死账呆账、完成烂尾项目清算、收回久拖欠 款的,明确奖励标准;对于当断不断、该结不结、能清不清 而产生新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实施专项处罚。

创新市场开拓,增强竞争力控制潜在风险

对施工企业来说,项目质量决定发展质量。在企业管 理力量有限,管理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要通过开拓大市 场求得规模效益,承揽大项目节约管理资源,摊薄管理成本。 与此同时,应把防范开拓市场的风险放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 置,对于以下十五种市场信息情况,应慎重考虑:一是房地 产公司的烂尾项目。二是进度款拨付低于75%的土建总承 包项目。三是以项目公司名义发包并运作的开发项目。四是 以土地代替施工款的项目。五是远离企业总部的"小、散、远" 项目。六是由房地产公司或管理公司控制的,经营环节过多 的项目。七是超过成本红线的工程项目。八是以分包方名义承接的土建项目。九是仅靠经营收益支付工程款的道桥BT 或类似市政工程项目。十是超标准超规定超常量支付保证金 的项目。十一是管理力量达不到,又无后期市场前景的陌生 边远地区项目。十二是前有劣迹改头换面但实际控制人没有 更易的房地产公司项目。十三是合同条件苛刻、有失公平公 正的项目。十四是民间信贷泛滥地区的项目。十五是赶走别 的公司自己接手的半拉子项目。对于这十五种情况,企业应 全面研究,审慎决策,以防陷入劣质工程而难以自拔。

创新项目管理,建立科学统一的项目目 标责任制

项目管理创新的目标方向,是完全意义上的动态管理, 使项目部成为法人严格控制下

的一次性组织、企业经营管 理办法和新的考核体系规范下的核算单位、责权利统一对 等的临时性机构、代表法人对项目目标和项目合同负完全 责任的责任主体。企业所有工程项目,都应实行动态管理。 需要指出的是,有的企业把工程项目经理部搞成经营中心, 等同于大法人下的模拟法人经营机构,这是不对的。企业 法人和项目经理部之间的界限越明晰,责权利约定越具体, 就越有利于企业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要探索外埠市场区 域化管理,积累管理经验,促进项目管理扁平化。要进一 步完善项目目标管理责任书,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造价水 平、不同管理模式的工程项目,分门别类制订样本,做到 制式统

一、条目统

一、内容统

一、收益分配流程统

一、奖 罚措施统一。规范项目成本控制,所有在施工程都要按照

项目目标成本书的要求,落实成本责任,加强过程监控。 要充分体现和落实法人对项目管理的要求,对项目来源、 过程管理、资金拨付、竣工结算等关键环节,都要严格管 控,把法人管项目的要义落实到项目管理全过程。制订规定, 采取措施,把项目经理的主导作用及项目部的责权利落实 到位。要改善项目部经营环境,突出项目部责任主体,发 挥项目部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围绕提高项目 管理效率抓创新,集中解决好项目管理中的突出难题。要 实行内部资金动用的项目实名制和专款专用制,力求做到 统一支付。要为项目经理履行职责扫清障碍,清理各种关系, 清除各种裙带,建立良好秩序。

创新人力资源,做到规章制度和激励手 段相统一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施工企业人才不足的现象将会 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总量不足,主要表 现为一线施工管理人员缺乏;二是质量不高,尤其缺乏有实 战经验的年轻人才;三是结构失衡,许多人才集中在机关、 上层或是其他虚职岗位,造成"头重脚轻"。创新人力资源, 要有人才吸纳、引进、培养、储备的长远机制,使人才增长 与企业发展相适应。有的企业,吸纳培养人才搞短期行为, 工程任务少时,把人才当包袱,想方设法把人才"赶出门"; 工程任务量大时,又现抓现用,并常常选错用错。要有定期、 定量、定结构、定方向的"四定"策略,做到长短结合,以 长为主。养用结合,以用为主。为防止人才盲目向上流动, 要在人力资源制度顶层设计阶段,倾向性地引导和鼓励人才 向基层流动,在工地成长。要完善职业回避制度,明确具有 亲属关系的,不得在同一个基层单位,不得具有上下游业务 关系。要鼓励员工参加岗位学习培训,制订和完善执业资格 证书奖励办法,凡自学考取一级建造师、注册造价师、注册

会计师的,给予具有吸引力的奖励。施工任务没有东西南北 之分,人才也应坚持五湖四海,大力推行人才本土化,提高 人才的质量和使用效率,鼓励本土人才带证书上岗,带资质 入企,在岗位贡献。

创新企业文化,营造团结和谐开拓进取 的发展氛围

企业文化承载了企业的历史积淀、发展现状和未来追 求,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创新管理,必须坚持人本管 理、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相结合,通过加强和创新企业文化, 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把内部团结稳定和凝聚力向心力转化 为企业的竞争实力。要大力弘扬"尊重个性、弘扬特长、激 励探索、提倡冒尖、鼓励合作、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推 动管理创新由个别走向全员,由被动走向主动。要充分发扬 企业的精神作风等优良文化传统,形成全员认同的文化共识, 打造企业牢固的精神支柱。要结合企业实际,深入开展各类 企业文化活动和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形成昂扬向上的文化氛围。要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努力打造素质一流、作风一流、业绩一流的员工队伍。各级 领导要发挥企业文化实践者和推动者的骨干作用,身体力行 地践行企业文化,发展企业文化,为广大员工作出表率。通 过创新企业文化,努力提高企业软实力,营造团结和谐开拓 进取的良好氛围。

企业管理与发展质量,是企业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 二者之间是手段与目的、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影响企业发展 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管理是 一个动态的过程,既要与企业的性质相适应,又要与企业规 模、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相适应。作为企业决策者,应根据 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面临的具体形势,不断创新管理,使 之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确保企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第五篇:勤于调研 求实创新 抢抓机遇 全力发展

——“解放思想 推动跨越”大讨论学习心得

在“解放思想 推动跨越”大讨论活动中,我认真研读了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江泽民的《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胡锦涛的《在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实验区工作会议结束时的讲话》、《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栗战书的《在毕节实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推动大会上的讲话》、《在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在参加毕节代表团讨论时的讲话》、在全省改革开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赵克志的《在全省改革开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秦如培的《在中国共产党毕节市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在市委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通过对这些篇目深入细致的学习和讨论,本人无论是思想境界,还是工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现结合实际浅谈几点心得。

一、勤于调研,是解放思想,推动跨越的基础。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大法宝,也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扫除障碍、引领发展的重要武器。多年的发展实践表明,思想新、一新百新,观念变、一变百变定。Xx乡作为一个贫穷落后的乡镇,在奋力后发赶超、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

1期,尽管在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随着发展和实践的不断变化,我们将会遇到许许多多新的问题和新的困难。作为一个基层领导者,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推进发展;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破解难题;只有打破常规、才能走出新路。毛泽东说:“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要做到真正的解放思想,必须深入细致调研,全面掌握基本情况,用敏锐的眼光观察新事物,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新情况,用谦虚的态度学习新经验,用创新的精神解决新问题。如XX乡石漠化严重,放眼望去,到处是一片白花花的石头。众多的石头,曾一度成为制约XX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面对恶劣的环境,全体乡村干部不是为此屈服,而是深入调研,对XX乡石头的硬度、花纹等进行全面掌握,积极寻找走出不利因素困扰的突破口。通过调研,发现XX乡石头硬度高、纹理美,适合加工各种石头工艺品,生产各种地砖、道牙等情况后,积极引进石材加工厂对XX的石材进行加工,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目前已有多家石材加工厂选址在XX,其中建辉石材加工厂已正式投产,解决了当地120名群众的就业问题,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解放思想,重在行动和落实。解放思想既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在具体的工作中,解放思想最终必须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胆识体

现在“敢干事”上,把能力展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落在“干成事”上,以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落脚点,以老百姓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为评判标准,下定决心、立说立行、一抓到底,在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上下工夫,真正把解放思想体现在具体工作中,落实到解决问题上,在解放思想中干事创业、真抓实干。如果不落实在具体行动上,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解放思想就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成了花架子,成了虚幻缥缈的东西。就那XX的产业结构调整来说,如果再走过去的传统农业之路,要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只能是空话。

三、抢抓机遇,全力发展。国发2号文件的出台,给贵州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紧紧围绕发展的主题,省、市领导结合实际,进行了精辟的论述。作为基层的一个领导者,面对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更应该解放思想,全力以赴发展的大潮,发挥比较优势,引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实现崛起和奋力起飞的目标。

上一篇: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下一篇:促销员工作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