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调研报告范文

2022-05-24

报告是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有着明确的格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怎么样正确编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创新调研报告范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创新调研报告范文

科技创新,创新性实验报告

完成时间 : 2011 年 7 月 1日

科技创新设计报告

摘要:

系统采用单片机AT89C52为核心实现对驱动电路的控制使雨伞能自动调整已达到最好的挡雨效果,通过风向风力测量传感器,接收环境中的雨的方向和力度,进而通过单片机自动调整雨伞的方向和伸张度来实现尽可能多的挡雨,并通过调整雨伞方向来引导人手握伞方向以达到平衡。

1、想法来源

雨天,大家在用伞挡雨时经常发现身上多多少少会有些地方被淋湿,这让人感觉非常不舒服,于是思考是否有种雨伞能够测量风力风向,并且用测量到的数据控制雨伞的方向和伸张度来尽可能遮挡雨水。

2、整体描述

本系统采用单片机AT89C52为核心器件实现对驱动电路的控制雨伞的方向和伸张度, 通过风向风力测量传感器,接收环境中的雨的方向和力度对雨伞进行调整,使雨伞做出相应的运动。并引导人手握伞方向以达到平衡。通过运用单片机技术控制雨伞的360度转动及扩张和收缩,完成最大可能挡雨的控制。

测量风向风力传感器有旋转式风向风力计、压力风向风力计、热线风向风力仪、压差式风向风力计、互相关原理的风向风力传感器等 ,经过寻找和对比这里选择互相关原理测风向风力传感器。

互相关原理测风向风力传感器优点:可以同时测量三维空间的风向风力,不破会风场,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实时高效和精度高等。

3、过程模拟

当人拿伞在雨中走时,此时风向改变,由单片机为核心的系统检测到风向的变化,通过控制雨伞的方向,由风力大小通过一定的关系来控制雨伞是否扩张和扩张程度,当环境恢复到初始时,雨伞的检测系统控制其恢复,从而实现自动检测和控制过程。

第二篇:沿海开发创新调研报告

这是一篇关于调研报告的范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鉴!

一、创新发展模式取得显著成效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模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特别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市把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推动力,把学习实践活动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相结合,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从本地实际出发,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及东方桥头堡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3年到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332.75亿元增加到750.1亿元,年均增长14.3%,近三年更是高达15%。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翻了两番,其中地方财政总收入从34.13亿元增加到180.6亿元,年均增长39.5%。实际利用外资从2.1亿美元增加到9.4亿美元,年均增长34.3%。今年1-9月份,全市GDp增长13.4%,一般预算收入达65.69亿元,相当于2008年全年的水平,同比增长27.8%,增幅居全省前列。

产业结构调整进展迅速。加快形成以生态高效农业为基础、以新兴产业为引领、以高端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从2003年到2008年,全市三次产业比例由24.3∶39.1∶36.6调整到16.4∶47.3∶36.3。高效生态外向型农业发展迅速,高效农业面积达14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2.8%。2008年全市农产品出口创汇居全省第一。近三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60%以上,2008年超过200亿元,今年上半年增速高达80.4%。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新兴产业成为主导产业,今年前三季度,其产值已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5.3%。新兴临港工业基地蓬勃兴起,船舶修造、装备制造、石化钢铁等产业已初具规模。现代服务业发展向高端攀升,国际商务中心、保税物流园区、空港开放、科技创意园、旅游景区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地位逐步显现。

东方桥头堡地位开始发挥作用。2008年,港货物吞吐量在连续三年新上四个千万吨级台阶的基础上,首次突破1亿吨,集装箱突破300万标箱,跻身中国十强、全球百强集装箱港行列。近三年新增吞吐能力4500万吨,相当于1933年开港至2005年72年的总和。与中西部地区互动并进,中西部地区货物已占港口吞吐量的60%以上,与东北亚国家之间的沟通联系更加紧密,区域性国际枢纽大港的龙头地位进一步提升。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港口吞吐量不降反升,今年1-9月同比增长10.3%。

海滨城市建设大规模展开。以“战略东进、拥抱大海”为取向,全面拉开海滨城市框架,由内而外形成港湾服务区、中央商务区、滨海居住区、高新产业区、外围产业区五个层次和多个组团。近四年投入城市建设资金260亿元,同步推进滨海拓展、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城市建成区面积从2003年的62.6平方公里扩展到95平方公里,初步形成山海港城浑然一体、自然和人文相互交融、历史文脉和现代气息相得益彰的国际性海滨城市特色。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2008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15255元和5454元,恩格尔系数已降至40.7%。今年1-9月,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2%和13.9%。全面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2%,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为99.8%,社会治安综合环境名列全国第6位。全市环境质量优良率达91.5%,良好的生态环境正逐步成为的第一品牌。

二、加快沿海开发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

(一)转变思维方式,凝心聚力谋发展。市从创新思维模式入手,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是从外因思维转向内因思维。由于经济发展长期落后,一个时期的干部群众一度普遍滋生自卑心理、封闭观念和畏难情绪,陷入对外部条件的过度依赖之中,与先发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针对这种现状,市委、市政府大力解放思想,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消除“等靠要”的消极情绪,打破唯条件论的思想束缚。以新一轮城市发展规划为契机,用国际性海滨城市的目标愿景,增强全市上下“科学发展在港城”的发展信心。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着力冲破传统发展模式的束缚,增强人“跨越发展建港城”的内生动力,焕发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创业激情。

二是从一域思维转向全局思维。过去,人谋划发展,程度不同地受到地域局限,往往“就论”,甚至对“能不能发展”心存疑虑。市委、市政府引导大家跳出看,着眼全局看。大家看到了过去看不到或看不清的发展优势:作为新欧亚大陆桥的东端起点,是世界经济东西交汇、东亚经济圈互动交融的战略节点。由于海阔湾平、终年不冻,陇海铁路直达港区、海河联运条件完备,空港口岸、苏北密度最大高速公路网、数百平方公里的低产盐田齐聚于此,加之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快开发开放的条件得天独厚。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了“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战略定位和沿海开发的龙头地位,省委、省政府提出“举全省之力发展”,的发展已远远超出一地一域范畴,需要承担带动区域共同发展的更大责任。

三是从策略思维转向战略思维。面对“山海港城产”相互争夺空间、发展“洼地”导致资源要素流失等现状,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上下打破“就事论事”的策略思维,围绕发展战略取向,大手笔决策,推动城市走国际化发展之路;围绕发展空间布局,大手笔创新,为港口、城市、产业发展拉开框架;围绕发展要素支撑,大手笔运作,为汇聚全球优质要素创造良好外部环境。正是运用战略思维,突破了过去越不过的槛阶,科学发展之路越走越清晰、越走越宽广。

(二)打破常规模式,高起点定位。市立足“跨越一个发展阶段”,以高起点规划为引领,努力走出一条后发先至的跨越发展新路。

一是在发展规划上追求高起点。的科学发展从科学规划做起,超前谋划战略思路。2005年,市委、市政府邀请20多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围绕欧亚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战略定位,研究形成“一心三极”国际海滨城市、“一体两翼”组合大港、“一纵一横”T形产业走廊等城市发展总体布局。在形成规划纲要的基础上,就未来城市东部核心区域的总体规划面向全球招标,并从64家知名竞标机构中优选8家分别做规划方案,博采众长,形成具有国际水准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以此为指导,先后投入3亿元,邀请英国阿特金斯、美国易道及香港、深圳等国内外一流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港口发展总体规划和国际商务中心、保税港区等40多项控制性详规。他们籍规划展示形成城市发展合力。在城市中心地带,建成具有国际水准、国内一流的规划展示馆,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综合展示的美好明天,让投资客商增强信心,各级干部明确目标,人民群众看到希望,全社会加强监督。这一做法,有效地扩大了规划的影响力,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形成了推动发展的合力。

二是在产业选择上追求高层次。明确以沿海和沿东陇海线为轴线,构建一纵一横“T”型产业布局。纵向的沿海产业带,以市开发区为中心、沿海产业园为节点,打造新兴临港产业基地;横向的沿东陇海线产业带,以市开发区和各县区开发区为主阵地,打造以都市型、环保型工业为主的先进制造业走廊。初步形成以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为主的新兴产业集群,以钢铁、石化为主转自:http://的临港产业集群和以科教、文化为主的都市型产业集群。新医药产业,已培育3家上市公司,形成以恒瑞、康缘、豪森等为骨干的医药企业群,建成国内最大的创新药物研发生产基地、现代中药产品出口基地和新型药用包装研发生产基地。新材料产业,已建成我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年产万吨规模的中复神鹰碳纤维生产企业和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汉高华威环氧模塑料生产企业。新能源产业,已引进中复连众等一批项目。引入中科院先进能源动力研究中心,将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技术运用到重化工产业,将清洁能源发电与钢铁、炼油项目建设有机结合,努力构筑煤化工、电力、钢铁、石化一体化发展的低碳产业循环链条,培育具有国际领先水平、无污染、生态环保的新型临港大产业。积极实施灌河大开发,形成临港精细化工和民营造船业等发展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

三是在城市建设上追求高水准。坚持以人为本、以生态为先、以海滨为特色,精心打造一座具有国际水准的海滨城市。着力提升海滨城市品位。确定东部城区为建设国际性海滨城市的精华区域。严格按规划建设,注重每一个细节,建好每一幢建筑,使未来的连云新城具有高档的品位和恒久的魅力。着力凸显城市发展亮点。加强城市功能建设,大力改造国际商务中心、体育中心、花果山大道等重点工程地块,全力开发东河、凤凰、孔望山等新城片区,推进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加大旧城改造力度,提升城市整体层次,追求历史文化风貌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着力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构筑从河到山、从城到海的生态廊道,保持950平方公里的生态空间。维护自然风貌,传承地域文脉,借助山海风光,融合西游神话,将森林、湿地、湖泊、山脉自然镶嵌于城市之中,使真正成为绿色景观之城、生态环保之域。

(三)创新开发模式,打牢跨越基础。作为沿海开发的龙头,坚持以开放的视野、全球的眼光,选准开发突破口,打好基础促跨越。

一是加快推进沿海开发。为进一步确立和巩固欧亚大陆桥的龙头地位,采取了多项举措。开航兴港,深挖30万吨级航道打造国际深水大港。为提升港口引擎的能级,在国家部委和省里支持下投资78.9亿元,于今年9月正式启动30万吨级航道试挖工程。2014年建成后,将拥有200多个万吨级以上的码头,乘潮可直接进出满载30万吨级船舶。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开掘出一条6公里长的疏港隧道,隧道一头通往港口,一头连接临港产业基地。吹填了58平方公里浅滩兴建海滨CBD。为推进“一心三极”海滨城市建设,经科学论证,从2006年开始,吹填58平方公里浅滩,打造未来城市核心连云新城。改造290平方公里低产盐田建设临港产业园。为进一步突出组合大港、土地资源和产业发展的叠加优势,在低产盐田和浅海滩涂上规划出一个290平方公里的徐圩新区。随着船舶修造、装备制造、大型石化等大批项目加快进驻,新兴临港工业基地正展示出蓬勃生机与活力。

二是加快集聚优质要素。通过全方位开放、市场化运作,最大限度地吸引各种优质资本、技术要素。主要是,采用银团贷款、委托贷款、票据融资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争取金融信贷支持。搭建投融资平台,成立金海投资等5个市级投融资平台。在全国首次运用海域使用权抵押、A股股权质押等融资方式,成功发行10亿元地方债券。加强招商选资,2005年以来,全市累计实际到帐外资29亿美元,引进国内资金1222亿元。从科研机构汇聚智力,把自主创新作为主战略,吸引各种科技资源向汇聚。与中科院及清华、南大、东大等一大批著名高校开展合作,组织各种产学研对接活动。先后组建7批28家市级工程中心,培育19家国家级和省级工程中心。引导恒瑞医药、中复连众、鹰游等重点企业建立研发中心。与中石化、中建材、国电集团等大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苏南等发达地区合作建设工业园区,与中西部城市合作建设物流场站,力促区域优质要素的共享互动。与日本合作建设科技生态园项目,引领全市经济转型升级。

三是加快软硬环境建设。针对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的状况,大力推进铁路电气化改造、高速公路延伸、航班加密以及运河航道拓展等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着力解决事关城市安全、沿海开发的海堤达标等16个“卡脖子”问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跨越发展的后发优势。十分珍惜这一优势,严把项目引进环评关,切实防止污染企业向转移。近四年来全市共否决拟进入的重污染项目120多个,投资总额达100多亿元,其中包括一个投资达60亿元的化工项目。加大节能减排力度,2008年环保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4%。大规模推进生态建设,实施城市园林绿化等500多项工程。每年设立2000万元的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设立“创新创业人才奖”,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重奖,使高层次人才在受尊重、有地位、得利益。

三、未来发展前景

当前,市后发崛起已具备良好基础,但要实现科学发展、后发先至的宏伟目标,仍面临严峻挑战和诸多困难。在未来发展中,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进一步转化为推进沿海开发、创新发展模式的实践,加快缔造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主要经济枢纽,全面提升新欧亚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服务带动功能,努力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市近、中、远期的发展目标分别是:到2012年,力争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00亿元,港口吞吐能力达到1.6亿吨。到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00亿元,建成国内乃至国际临港产业基地。到2020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或高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平均水平,综合实力进入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中等行列。

为实现上述目标,未来将突出“五个更加注重”强化发展思路:

在发展目标上,更加注重把长远目标和立足当前结合起来。坚持以科学规划引领科学发展,引导全市上下既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敢想敢干,又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务实苦干,打牢基础,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把宏伟蓝图尽快化为美好现实。

在发展路径上,更加注重处理好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优势产业,充分发挥资源环境的战略优势,全力推动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动力上,更加注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把推进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发展主战略,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以高素质人才支撑创新发展,以创新型经济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在运作机制上,更加注重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配合。在政府引导推动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规模吸纳和集聚发展要素,把宝贵的发展机遇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努力推动跨越发展。

在工作方法上,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坚持“以工兴港、以港兴市、以城带乡”,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实现港口、城市、产业以及新农村建设统筹推进、协调发展。

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给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480多万干部群众,再经过10年左右的艰苦奋斗,一定能够把建设成为沿海开发的一颗璀璨明珠,展示出欧亚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更加壮丽的雄姿,演绎出科学发展、后发先至的生动实践。

第三篇:创新实践报告

研究背景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党和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的重要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转型时期,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尚不明显,受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的影响,就业形势异常严峻。高校毕业生在整个就业结构中处于重中之重。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首位”的重要决策,充分体现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所具有的战略性和全局性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都非常重视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促就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 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提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以创业促就业”已成为各国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举措。 西方发达国家各高校都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创业,纷纷开设了创业课程,加强创业教育。为了激励大学生创业,更好地推动大学生就业,英、美、德、法、日等国不仅政府纷纷推出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投融资、税收政策,如英国实施了王子“青年创业计划”和“大学生创业项目”,法国实行了“青年挑战计划”,德国实施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投融资和税收政策等,并联合一些民间组织、风险投资家、教育机构等共同组织和参与大学生创业行动,推动大学生的创业就业,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问题,大力倡导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完成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国家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指出,开展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教育方法和方式的改革与创新,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把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我们目睹了很多学生在找工作中的困惑,明明在大学期间学的是经济,却在找工作的时候找个人力资源的,明明是机械设计准也的,却找的是销售的工作,在找工作中所经历的种种艰辛使得他们宁愿放弃自己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希望能够先就业然后在就业当中寻找合适的机会从事自己喜欢的专业或者是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这无疑是对大学期间所学知识的巨大浪费。本文就是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对大学生在就业与创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和探索,希望能够帮助大学生认清形势和客观评价自己所面临环境,正确面对就业和创业,从而发挥自己在大学期间所学专业和积累的资源,从而为我国的现代化做出贡献。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30余万人,加之往届未就业的,其数量更大,预计在2011年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将达到 640万,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会更加严重。就安徽省而言,今年高校毕业生24.5万,比去年增加3万,总量继续增大。据初步统计,2010届毕业生在去年六月份就业率为70%,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多,压力大的总体形势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高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虽然受到社会、高校以及学生自身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在面对就业过程中的困难和现状时,大学生自身还是解决就业过程中问题的主体,正确面对就业,在不同的形势之下,可以选择其他曲径就业之路,比如创业,这样不仅能够缓解就业压力,也能够帮助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难的问题,是解决就业的一个良好途径,而且国家和各级政府都开始了帮助大学生创业的项目,如合肥大学生创业园等的建立,大学高校也开设了许多与创业有关的课程,如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的创业融资课程,虽然这些措施和课程在对大学生就业和创业过程有一些帮助,但主要的还是大学毕业生能够正确理解就业与创业中的现况,充分利用资源,合理利用机会,使得自身的兼职得以实现。

基于以上的因素和状况,笔者选取了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安徽农业大学院,合肥工业大学等五所高校,以问卷和群体座谈的形式对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状况进行调研,取得了第一手数据的分析,掌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基本分布状况,并以此为切入点,探索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创业的有效途径。通过本课程的研究,期望取的以下的成果:

一是通过研究,了解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基本情况,进一步丰富高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研究。

二是本文通过选取安徽省内高校毕业生大量数据,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再就业和创业方面所面对的困难,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可作为政府部门和高校作为促进就业和创业的决策参考依据

国内研究现状简介

自1998年的高校“并轨”、扩大招生开始,可以说我国高等教育迈入了空前的跨越式发展阶段。高等教育产业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生毕业,能否顺利进入社会、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即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每年特定时间都会成为各大媒体的焦点。大学毕业生就业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件大事。

随着大学生在就业方面问题的日益突出,国内许多专家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做了分析和研究,有关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著作更是层出不穷,其内容涵盖就业形势、就业基础知识、就业政策指导、就业心理、就业技巧、就业权益及保护等多个方面。也有些著作针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为对象,以大学生作为职业发展教育和指导的对象,以大学生所处的位置作为职业发展的起点,通过帮助大学生完善对自我和职业的认知,明确奋斗目标,制定有效的学习和实践计划,提高职业素养和核心竞争力,掌握求职择业的技巧,从而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并成功就业,以获取未来的职业成功和更好的人生发展。例如,合肥工业大学在大四的时候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课程就属于此类状况。

在国内对于大学生的创业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从融资和创业管理各个方面对于大学生在创业时期可能遇到的障碍做了剖析,也为大学生在创业过程做了比较细致的规划,使得大学生在创业之前就对创业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从而创业的失败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南开大学创业管理中心和合肥工业大学的创业与投资研究所都是在这方面有一定经验的高校研究机构。在许多研究之后,得出了一些大学生在就业和创业中所面临的问题,在就业中面临的问题主要如下:

1.大学生知识结构不够合理。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建立对于大学生走上社会,应对社会竞争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有的人学习成绩很好,但是不懂生活,不懂人际交往,致使在工作中处处碰壁;过度片面的重视外语、计算机等实用技能性知识,而忽视基础性传统文化知识的培养:知识体系内部缺乏有机联系。知识的陈旧速率高与大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差并存的问题比较突出。合理的知识结构应体现为多元的、复合的、动态的、协同的结构体系。具有很强的系统功能效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充分与社会实践相联系,适应社会需要。 2.大学生就业心理准备不足。大学生自我角色的转换不够及时.对于80%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就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自身的实力,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需要。

3.就业过程中的心理素质参差不齐。就业过程中首先面临的是竞争。竞争机制已经渗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和人生的整个过程。学习生活一开始,同学之间便开始了学习成绩的竞争,人人都希望得到好成绩。在大学阶段,竞争更为激烈,评i好学生、优秀毕业生、推荐研究生等,无一不和竞争联系在一起。但是大学生自身的竞争意识在过去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强化。有的大学生面对竞争的挑战显得手足无措,不善于竞争.这就要求我们大学生在准备投出自己的简历之前一定要有充分的自我认识。在求职面试时情绪一定要轻松自如.要克服情绪上的焦虑和波动.如果一个人能够自始至终地以良好的情绪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那他就有可能在竞争中获胜。

4.大学生就业后的忠诚度过低。大学生稳定性、忠诚度和职业化程度不高.这是部分企业拒绝大学毕业生的理由。当竞争越来越激烈,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先就业后择业”就成了社会和媒体广泛宣扬的理念.而随之形成的毕业生忠诚度问题也浮出了水面。大多数大学生并不了解自己想要进入的公司发展前景、用人制度、企业文化人际关系等,有一部分学生对以后自己即将在一个什么样的平台上迈出人生第一步只有模糊的概念,甚至根本没有目标。是否了解企业.是目前大学生求职的障碍,即便找到了工作,也会有一个不短的适应企业的过程。企业需要有价值的人,一些企业人事经理表示。现在企业评价大学生已经不完全看重学校和专业.关注的焦点是个人的能力和素质,以及是否能为企业做出成绩,带来价值。

就业与创业关系很密切,在创业中面临的问题主要如下:

1.对创业扶持政策知之甚少。 由于对大学生创业的宣传不到位,大学生对扶助创业的具体内容不甚了解,湖南文理学院一名正在创业的2009届毕业生反映,在近一年的创业中,仅找到不超过200字的免除部分费用的政策。 在邵阳,有90%的被调查学生对政府出台的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不是很了解。 只有10%的学生表示比较了解,专门打听过这方面得政策。 在邵阳学院就读的山东学子刘同学表示,他毕业后想自己创业,但不清楚政府有没有这方面的优惠政策,他也不知道如何向银行申请贷款。 今年省政府将拿出5000万支持大学生创业,但大部分学生对政府出台的这一措施尚不知情。 另外,一些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反映,想办理一些相关注册手续,但不知从何下手,也不知哪一项有优惠,感觉是一头雾水。

2.创业方向上感到迷茫。 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他们的活动空间几乎局限于家庭和学校,他们的社交圈也仅限于亲朋、老师、同学,对社会了解不够,同学们想创业,但在创业项目、创业方向的选择上还是感到比较迷茫,即使有同学选择了创业之路,但这条路不一定走得长远。 湖南文理学院的美术设计专业有近20%的同学创业后,因感觉自己能力出现了问题而终止创业回到打工的起点;如高职院机电磨具设计专业的陈同学,准备开英语培训班,教室地点、老师都到位了,但是报名人数却少之又少,结果办班"流产"。

3.专业知识难以发挥。 据了解,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对与本专业联系密切的相关行业选择较少,愿意从事非专业对口创业的占绝大部分。 目前来看,由于大学(尤其是本科)课程设置和教师素质等原因,毕业生的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需求往往对接不上,大学毕业后创业的行业不对口非常普遍。 据常德抽样调查,有90%的创业学生选择餐饮、营销、代理等服务行业,认为服务行业投资少、投入少、综合素质要求不是太高,易入行。

4.经验与胆识不足。 创业是一种全面的素质挑战,大学生的活动范围有限,与社会接触少,在处理社会事务时,由于经验不足,眼光有限,难免欠考虑。 调查中,多数被调查对象认为经验与胆识不足是大学生创业的最大软肋。 如湖南文理学院农学专业有50%的同学想再为农民服务的方面创业,但苦于实习时间不多,经历不足,不敢轻易涉足。

5.缺乏创业资金。 创业并不是仅凭热情就能完成的社会实践活动,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作为支撑,资金不足是当前大学生创业者遇到的最头痛的问题。 大学生在大学读书的几年,几乎都是家里资助学费,很多大学生都表示毕业后创业,不愿再找家里要钱,要靠白手起家,虽然国家有小额贷款扶持,但与大学生们想在心仪的专业上创业,相差甚远,很多有创业念头的大学生因缺乏启动资金停止了创业脚步。 如吉首大学毕业生刘志鹏表示:自己来自湖南邵阳的一个偏远的农村,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读大学花费了很多的钱了,现在根本没有创业资金,就是有创业的想法也得等工作几年之后再创业。 欲解决问题:

通过作者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再就业和创业中所面临的情况,对其分析,并提出有效可行的建议,希望能够对以后的大学生在就业和创业方面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陈雁.地方工科院校毕业生就业价值观探析 [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六期(总第86期)

【2】谭璐.地方工科院校毕业生就业流向分析及对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二期

【3】卜树春.管理论[A].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体职能塑造 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11月 【4】李卫东,余志伟,闵珉,赵天婵,李立慧.对地方高校工科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研究[A].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6月 【5】孙立永,赵晓峰.对工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四期

【6】金 瑾,李姚矿.工科类院校大学生创业模式及对策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月

【7】王 敏.职业时空[M].工科女大学生就业体系构建初探.管理研究 【8】聂朝胤,胡岚岚,陈鑫.就业实习在大学工科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三期

【9】林莉.论大学生就业与一般院校工科类专业教学改革[A],经验交流 【10】高俊玲.人文素养的培养与工科大学生就业[J].教学研究 2010年7月 【11】王景和,刘云利.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分析及对策[M].职业时空,管理研究,2010年7月

第四篇:创新实践报告

学生姓名:董敏超学号:XX0959

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专业班级:测绘0405

指导老师:王银铃

XX年4月25日

( 文秘范文整理)

前言

知识经济,是一知识为主要生产要素的经济,知识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于知识的产生、知识的传播和知识的应用。其中,最基本的内容即是以知识为基础的高科技的创造和创新。如果人们创造不出新的知识,必然就会妨碍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展,就会影响我国在世界上的竞争地位。

因此,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应当清楚的认识到创造力对我们国家又多么的重要。其重要行不言而喻。

创新的本质是创造,创新的理论基础就是创造学。

所以不管如何,我们都应该拿出十分的激情去学习这们课程。这不仅仅是对我们自己有好处,同时也是对我们伟大的祖国负责,对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负责!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科学研究表明,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研究对象进行认识,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甚至是完全不一样的结果。在很多情况下,对于这些不同的结果往往很难判断谁是谁非,其关键在于每一种认识的自身必须能够做到自圆其说和自成体系。只有这种自圆其说的系统认识,才可能形成知识或发展成学派。比如,在对于创造力的认识上,大多数学者都遵循美国心理学家j.p.guilford于1950年开创的“创造力多因素建构”理论,由此不断研究、不断深入从而形成了当前创造学界对创造力认识的主流。

第一章创造原理及技法

创造原理和创造技法一般可以合称为创造工程。把一些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的有关系统地,全面地应用到人的创造活动中而形成的学科,即可称为创造活动。

创造原理就是最基本的最普遍的并能够产生其他规律的规律。就是能够导出其他次一级或更次一级创造规律或创造方法的规律。

创造原理主要包括以下8种:聚合创造原理,还原创造原理,逆反创造原理,变性创造原理,移植创造原理,迂回创造原理,完美创造原理和群体创造原理。

创造发明技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智力激励法,设问法,联想组合法,类比法,列举法,形态分析法,系统提问法

1、智力激励法

智力激励法是美国学者奥斯本在1939年创立的,主要分为准备和召开小型会议两步。

(1)在准备的阶段首先要告诉参加会议的相关人,并且要确定好所要功克的目标,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不会盲目的乱讨论,这样就节省了很多宝贵的时间,还又就是要对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努力做到将大问题分解为过各小问题,这样就可以在分组讨论的时候提高工作效率。再就是要对主持人要求熟悉各种技法。所以,在准备的阶段时候,我们要谨慎行事。这一步对后面的讨论至关重要。

未来,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希望,也许更是绚丽的梦幻;对年青人而言,未来又是新生活的开始,一次生命的新的腾飞。当我们的设计师坐下来讨论未来之时,未来则充满着挑战,对我们原已十分熟悉的设计技术,方法的全新挑战。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世纪之交时,未来对每一位设计师则意味着生命的冲击。这冲击来自于新科技带来的人类生活新概念对以往设计原则,思想的巨大震撼。尼葛洛庞帝在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中所做的一切,标志着,新世纪的人类生活将在“数”的新技术影响下,发生革命性的彻底变革。正如尼葛洛庞帝所言“在广大浩瀚的宇宙中,数字化生存能使每个人变得更容易接近,让弱小孤寂者也能发出他们的心声。”在此世纪之交的十字路口,我们的设计师们是否已体察到了,人类的新技术必将影响人类的思维方式,由此将给我们的设计所带来的革命性影响呢?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充分说明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正是取决于人类在探索自然、改造自然与大自然的抗争中日趋成熟的思维模式。从四大发明古国到意大利文艺复兴、英国产业革命直至19世纪中叶以来层出不穷的各种以技术命名的时代。如:蒸汽机时代、汽车时代、飞机时代甚至今天人类正在不断努力探求的宇航科技。这此科学技术的成功无一不对人类的生活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样,人类生存必需空间之建筑也是在这种技术及人类不断发展的生活模式的作用下得到了飞速的前进。与建筑共生的室内空间的发展亦与建筑殊途回归。科技的高速发达,创造了辉煌的现代文明,但不幸的是伴随现代文明的成功,人类也向自身赖以生存的空间付出了昂贵的学费。资源的浪费,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劣,人际关系的淡漠,人口问题的突出……这一切,又使人类陷入了新的“危境”,以建筑而言。现代主义的大师,格罗皮乌斯、密斯、柯布西耶创造了著名的国际主义风格,由于代表了工业时代文明的先进,国际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泛滥世界,成为现代文明的代言词。20世纪中叶,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逐步地意识到了现代文明的“无个性”“单调”“无人性”的冷漠。随之而来的后现代主义、后期现代主义、新乡土主义、解构主义、高技派等流派的涌现,表明了现代人类个性化多元化的生活需求。本世纪末的今天,这种需求的反映更为迫切。刚刚召开的20届国际建协的《北京宪章》,提出了“循环关系,着眼于人居环境建造的建筑学”。把建筑与城市规划“纳入一个动态听生生不息的循环关系之中……建立对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的建筑关系,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与城市建设中的体现。”与建筑并存的室内设计也理应如此。相对于建筑,室内设计与人的生活方式更加密切相关。今天的社会,已要求我们的设计师对人类生活模式的更加关怀。

1、属性列举:

(1)它不再是只住人,它还可以在家中养野生动物,人和动物能够和睦共处。(2)它的屋顶是玻璃做的。

(3)房屋的设备都采用太阳能。

(4)房屋里的设备都采用自动化技术。

(5)房屋的里面墙壁以及外面的墙壁都采用植物掩盖。

(6)房子的墙壁不再用砖砌,可以全部采用玻璃进行装饰。

(7)房子的家具全部采用纯自然的木料制作。

(8)房子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进行拆卸,这样就可以使屋子不潮湿。

(9)同时屋子还可以随时叠起来。

(10)屋子可以随时搬动,在夏天的时候可以搬动到比较凉快的地方,而在冬天比较寒冷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它搬动到比较温暖的地方。

(11)屋子不仅仅做生活用,同时我们还可以将它作为写字楼使用。

(12)屋子在适当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将它作为仓库。

(13)屋子还可以根据地方的大小进行放大或者是缩小。

(14)屋子还可以根据主人的想法进行变形。

(15)房屋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变色。

2、缺点及希望列举法

我们未来的新型房屋还是存在一些缺点的,比如说我们不能将它搬动到月球上去,我们也不能将它搬动到水面上去。如果我们的房子在一天能够做到能够随便搬动到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的话,那就是我们未来真正的房子了。为此我们更应该努力去探索,一步一步的接近我们未来的房屋。

3、(1)既然能够住野生动物,那什么动物适合住入我们的新型房屋呢?有什么标准吗?难道不担心野生动物侵犯我们人类吗?它们真的就能够那样和我们人类和睦相处吗?

(2)既然屋顶用玻璃做,那么是不是什么样的玻璃都能够满足要求呢?是用什么颜色的呢?如果用透明的玻璃能够不能够遮挡住太阳光的照射呢?会不会对我们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呢?我们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玻璃呢?是用钢化的玻璃还是用一般的呢?既然用玻璃做,那做成什么样的形状呢?

(3)所有的设备都采用太阳能工作,那么我们要使用什么样的能量转化设备呢?用一般的设备能够满足要求吗?是不是要再设计新的能量转化设备呢?或者说我们有没有必要先将太阳能转化成其他什么形式的能量再转化成电能呢?还是直接使用太阳能工作呢?

(4)设备都采用自动化的话,那我们是不是要进一步研究新型的设备才能满足要求呢?一般的设备经过一些改进能够满足要求吗?

(5)是不是什么样的植物都能够用于墙壁的掩盖呢?他们是不是要又一些特殊的要求才能够选取呢?

(6)是不是所有的玻璃都能够充当墙壁的角色呢?一般的玻璃能够满足要求吗?

(7)房子是不是可以随时拆卸呢?能够保证拆卸之后就一定能够还原吗?

(8)变色的话是不是根据变色龙的原理呢?是不是要啊墙壁上涂上什么特殊的材料呢?

通过一系列比较,我觉得这些缺点都能够克服,再进行类比法:我们的房屋能够不能像宇宙飞船那样建造呢?能够不能像宇宙飞船那样可以在任何地方飞行呢?

移植法:能够不能将我们的房子建立到宇宙飞船上呢?这样我们就可以随着飞船到处遨游世界呢?

通过慎重的比较我们可以建造上述15个属性的房子(第一次方案)

我们的设想既然是这样,那我们的屋顶该怎么建造呢?我觉得我们的屋顶可以用绿色的钢化玻璃进行建造。墙壁可以用结实的不透明的玻璃进行装饰。(第二次方案)

我们再利用焦点组合法:

第一步,确定我们的焦点物是房子。

第二步,另外我们选取宇宙飞船进行联想。

第三步,我们用发散性思维分析宇宙飞船并将其与新型房屋进行强制联想组合。我们可以将新型房屋建立在宇宙飞船上。

第四步,飞船的空间比较宽,我们的房子里面的空间也会很宽的。飞船上面的设备全部使用太阳能,我们的房子也是全部采用太阳能。我们的房子和宇宙飞船的设备都是全自动化的。

第五步,因此我们的房子完全可以建立在飞船上面,这样的生活空间就是我们未来想要的生存空间。我们的房子完全可以由飞船控制。(第三次方案)

经过综合思考,以及改进前述的方案,我们确定第三次方案为我们的最终方案。由此我完成了对未来新型房屋的探索。

可行性分析:这样的房屋在目前来说是很难实现的,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样的房屋会很快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因为这是我们生存空间的必然趋势,在不久的将来会又很大的市场的。这样的房屋对我们的社会将产生无法估计的重大意义!它的出现将会改变我们现有的生存方式,对社会将会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就是要对新型房屋的各个部件进行分析,进行步步发展,这样我们的产品才能一步一步的走向成功。我们应该采取预见性的措施,进行发展。我估计这房屋的造价可能在前段时间内会很高,但是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这样的房屋也会走向平民化,越来越受平民的欢迎!我估计这样的房屋开发速度在当今的条件下不会很快,主要是受现在的科学技术条件的制约。

创新实践课程的学习感想和建议:

创造,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不陌生的一各名词,它无时无刻在我们的左右,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存在这样的或那样的各种各样的创造活动,因此,我们就又必要知道什么是创造,创造和哪些问题息息相关,我们还应该了解在什么是创造性,什么是创造技法,什么是创造原理等诸多问题。

随着20世纪的结束,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跨进了竞争更为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

特别是我过在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华民族被卷入了日趋激烈的竞争之中。在这种特定的发展环境中,中华民族应该怎么样做呢?是坐以待毙呢,还是直面挑战?

中华历史源源五千年之久!在如此泱泱大国中,作为其中的一分子,我们应该可以看到一些事实,无数事实表明,从本质上可以说,这场全球性大竞争归根到底是人们的创造力竞争!我们中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勇敢的应该挑战,将自身的创造力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只又这样,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在强国林立的世界环境下取得良好的发展。

( 文秘范文整理)

建议我们的老师再多讲一些我们平时难以见到的例子,这样我们的思维会更加的开阔,我们的思维会更加活跃。这样我们的创新活动才会更有新意!希望老师能够下来和我们同学一起讨论一些问题,这样我们就会更加自信的去进行创造!

第五篇:创新学习报告

创新实践课程 学习报告

报告提交时间:2011年 11月日

创新实践学习心得

这学期我选修了创新实践这门课,真是受益匪浅。我在学习掌握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技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的创意模型制作的创新实践活动,让我实际操作,领略了模型制作的魅力与创新,提高我的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感想一:要认真学习创新技法,努力拓展创新思维

第一讲课老师讲解了理论课程,让我了解了目前我们国家的创新能力水平与创新能力的发展现状,以及目前取得的成果,看到我国的创新能力排列不靠前,让我感受到民族的创新能力急需提高。基础学习我了解了创新技法,如:智力激励法、联想组合法、列举法、形态分析法、类比法等,设问法,形态分析法,系统提问法等,老师联系了不同的创造成果来说明创新技法。激发了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让我感受到创新是无处不在的,不用担心开发创新能力太晚了,用心观察,人人都能掌握创新技能,人人都能具有创新能力。

因此我们都应该拿出激情来学习这们课程,创新能力与思维是循序渐进的,因此要在生活实践中去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创新是不分年龄,不分职位的,人人都注重创新,人人都参与创新,人人都拓展创新思维,将极大的促进民族的创新能力。努力的拓展创新思维,为自己和民族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只有这样我们的创新思维会更加的开阔,我们的创新思维会更加活跃,这样我们的创新成果才会更有新意,民族的创新能力会得到提高。

感想二:坚持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

创新的本质是创造,创新的理论基础就是创造学。其中,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高科技的创造和创新。我了解到知识经济,是一知识为主要生产要素的经济,知识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于知识的产生、知识的传播和知识的应用。如果人们创造不出新的知识,必然就会妨碍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展,就会影响我国在世界上的竞争地位。 因此,提高民族的创造力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事不言而喻。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

个研究对象进行创新性认识,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甚至是完全不一样的结果。在很多情况下,对于这些不同的有创意的结果往往很难判断谁是谁非,其关键在于每一种创新认识的自身必须能够做到有应用价值。

创新实践向我昭示: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本。现代高科技和人才的激烈竞争,归根到底就是创新思维的竞争,而创新思维就是求新、求异、求变。创新成果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打开我们思路。确实,对当代大学生来说,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对个人的成长非常必要。我想经过这次创新学习,我能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创新技能,开拓创新思维。通过创新学习发现自身的创新能力不足,通过创新实践找到提高自己的途径。

感想三:要学好创造原理,有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

创造原理和创造技法一般可以合称为创造工程。创造活动是把一些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的有关系统地,全面地应用到人的创造活动中而形成的学科。创造原理就是最基本的最普遍的并能够产生其他规律的规律。就是能够导出其他次一级或更次一级创造规律或创造方法的规律。 创造原理主要包括:聚合创造原理,植创造原理,迂回创造原理,还原创造原理,逆反创造原理,变性创造原理,完美创造原理、群体创造原理。将原理与老师所举的例子结合起来,感受到创造思维与原理就在我们身边,人人都应该掌握它。

现实社会中,创新精神是一种崇高的追求,它与高昂的精神状态、积极的精神境界直接相联系。没有强烈的进取心、事业心,缺乏崇高的使命感、责任感,就不可能有创新意识,更谈不上创新成果了。一个人是否具备创新素质、创新能力,是衡量其综合素质高低的一把重要的尺子,也是学习工作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创新既包括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又包括在理论创新推动下的思维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但无论何种创新,都首先要在生活与学习实践中坚持创新。只有在实践中坚持创新,才能够开发人的创造力,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要在生活学习中坚持创新,贵在具有创新的精神。在生活学习中提倡人人创新,本身是一种创新思想上产生飞跃的,是一种对原有创新结论延伸、拓展、超越的。要获得新的创新突破,应试考试达不到, 只有那些积极探索、 积极超越和突破的人,才有可能在实践中实现创新。

感想四:积极创新,在创新行动中求完善

只有创新行动,才能有创新收获,只有坚持创新理念,才有创新成果。先进的科技创新人物,能够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及时做出顺应时代的重大决策,影响这个世界。是由于他们始终不懈地坚持创新,以战略家的气魄,敢想前人没有想过的问题,敢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凡是有建树创新者是与坚持积极探索、善于思考,积极创新的精神分不开的。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把握创新技能与思维的最佳切入点和结合点,努力进行创造性的工作,认真解决实际问题。先进的科技创新人物用他们的成功历程诠释了这个道理,给人以启发。我发现他们不仅有创新思想,更有创新行动力。由此我想到: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行动告知未来。我们将取什么样的态度?我们会有什么样的作为?想收获明天,必须加强学习,坚持创新,身体力行。

创新,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不陌生的一个名词,它就在我们的身边,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存在这样的或那样的各种各样的创造活动,因此,我们人人都有必要知道什么是创造,了解创造和哪些问题息息相关,还应该了解在什么是创造性,及什么是创造技法,什么是创造原理等问题。 随着20 世纪的结束,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跨进了竞争更为激烈的知识经济与创新能力的竞争时代,在这种特定的发展环境中,中华民族应该怎么样做呢?我们应该怎样发展自己呢?作为国家的一分子,我们应该可以看到一个现象,无数事实表明,从本质上可以说,这场全球性大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们的创新力的竞争!我们中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人口优势,勇敢的应对挑战,将每个人的自身的创造力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只有这样,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在强国林立的世界环境下获得良好的发展。

上一篇:初一级家长会范文下一篇:创新激发活力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