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调研文章范文

2022-05-25

第一篇:单位调研文章范文

单位机关文章

要增强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

要增强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真正让人民享有更真实、更充分、更广泛的人权。

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要增强政权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

在……方面是思想明确、准备充分、行动有力和富有成效的。

党员领导干部要增强党员意识,自觉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切实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切实维护人民权益。

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建设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通、廉洁高效、群众满意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党的十七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要求。

加强政协自身建设,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

必须顺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证,是历史的必然、现实的选择、未来的方向。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伟大旗帜来高举、作为正确道路来坚持、作为科学理论来运用、作为共同理想来追求。

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矛盾进入了易发、多发期。

以非比寻常的决心干劲,以非比寻常的过硬措施,以非比寻常的工作成效,履行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神圣使命。

以实际行动捍卫党的领导,捍卫社会主义政权,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捍卫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好成果,捍卫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样的大部制有利于理顺关系、优化结构、统筹兼顾、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

一、尊严、权威。

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真正做到党在心中,民在心中,法在心中。

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建设一支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政法队伍。

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执法为民,坚持司法公正。

自觉接受党的监督、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群众监督。

要着力解决好执法不严、裁判不公、执行困难的问题。

切实解决执法不严、司法不公和诉讼难、执行难等顽症。

着力解决影响司法公正的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障碍。

让人民群众感到更安全、更方便、更文明、更和谐的要求。

实现由防范性管理向平等性、服务性、无偿性管理的转变。

各级党组织和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依法行政。

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健全国家安全体制,确保国家安全统一。

让人民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司法的温暖、方便、公正、高效。

保障人民群众对执法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积极进行制度、体制、机制、方法创新,不断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政法干部队伍。

各级党委要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全面加强和改善对政法工作的领导。

按照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健全治安防控体系。

政法机关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政权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实现由单一的行政手段向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教育等手段的转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具有最彻底的人民性、最普遍的公平性、最有效的协调性。领导干部要做勤于学习、执法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敢抓敢管、廉政勤政的表率。努力在执法思想、执法实践、执法作风等各方面真正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为重点,确保政法队伍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

实现由党委、政府包办一切向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转变。

坚决监督纠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量刑畸轻、有罪判无罪等执法不严、放纵犯罪的问题。

要坚持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引政法工作。

政法战线要切实担负起维护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安全、维护人民权益、确保社会大局稳定的首要政治任务。

政法机关一定要最大限度地扩大和落实警务、检务、审务、狱(所)务公开,最大限度地让执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自觉强化调解意识,整合调解力量,扩展调解范围,创新调解方法,特别要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协调机制。

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政法工作的各个方面,创造出符合党和人民要求、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政法工作发展规律的政绩。

使广大干警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廉洁意识,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

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自觉从人民最满意的事情做起,从人民最不满意的问题改起,自觉把人民最期盼、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作为加强和改进政法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

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调节经济社会关系,善于运

用法律手段化解矛盾纠纷,善于运用法律手段预防打击犯罪维护秩序。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执法为民,维护人民权益,既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又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原则;既是社会主义法律的根本标志,又是政法工作的目标追求。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指导思想、思维方式、实际行动上实现新的转变,真正以科学的理念、和谐的方法,从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来谋划、改进政法工作。

更加注重向社会学习、向群众学习,组织新进政法机关的干警以及长期在机关工作的干警到基层一线摸爬滚打,使他们真正了解群众的疾苦、掌握群众的心理、增进对群众的感情,学会与群众打交道、交朋友,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实际本领。

政法机关领导干部一定要做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表率,一定要做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表率,一定要做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表率,一定要做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表率,一定要做严于律己、廉政勤政的表率,一定要做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的表率。

政法机关必须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真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伟大旗帜来高举、作为正确道路来坚持、作为科学理论来运用、作为共同理想来追求,从而为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精辟分析了政法工作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深刻阐明了政法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阐明了政法工作的性质、职责和重大任务,深刻阐明了全面把握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和改进政法工作总的要求和重点工作,深刻阐明了加强和改善党对政法工作领导的重大意义和重大措施。

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就是干警最应该去的地方,人民最需要办的事情就是干警应该全力去做的事情,人民最反感的问题就是干警应该全力整改的问题,决不能让普通群众受到伤害,决不能让普通群众打不起官司,决不能使法庭成为单纯的诉讼技巧的竞技场,决不能对群众的报警求助置之不理,决不能向群众谋取部门和个人利益。

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全部取消。

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

着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

增强国有经济活动力、控制力、影响力。

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

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

加快形成统

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必须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道理、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低排放、低能耗、高效率、高知识密度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成为当代发展的基本趋势。深刻认识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确保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正确落实到侦查破案、批捕起诉、定罪量刑、监管改造等各个执法环节。

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

型经济体系。

不同的利益诉求不仅会在干部群众的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来,也会在不同地方、不同领域、不同部门表现出来。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二○年比二○○○年翻两番。

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

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

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引入一种新的关系、新的体制、新的机制。

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和针对性。

争创一流业绩、提供一流服务、建设一流队伍。

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

“三老四严”精神就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的精神。

向人民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本领。

这个浪潮涉及国家之广泛、涉及领域之全面、持续时间之长久,都具有标志性的时代意义。

实现人口再生产从“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

奥运是中国人扬眉吐气的盛会,是中国走向世界的盛会,是中国被世界接纳的盛会,是中国与世界融合的盛会。

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

我们理解、信赖、关心台湾同胞。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尽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中国决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

焕发自强不息、奋力拼搏、改革创新精神。

适应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

发展党内民主是多层次、多方面、多途径的。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考核、评价和使用干部。

不断推进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

防止和克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行其是的现象。

这是我们党励精图治、探索真理、开拓进取的结果。

我们将继续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

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

努力做到亲民有真感情,爱民有真措施,利民有真成效。

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我们党关于党的建设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很多。

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

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明确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各项部署。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

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

建设起一支团结统

一、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工人阶级先锋队。

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承前启后、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30年来我们党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和方法创新。

提出在革命化的前提下实现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深入思考关系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

从1983年起用3年时间对党的思想、作风和组织进行了一次全面整顿。

如何在扩大对外开放的情况下适应新要求、学习新知识、锻炼新本领。

明确提出党委抓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我们党是靠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起家,从胜利走向胜利的。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

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在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上取得新进展。

列宁认为党内民主、高度集中加上铁的纪律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基础。

这30年党的建设是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重大而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我们党确立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在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重大原则问题上,全党全国必须保持高度一致。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增强学习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有效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消极腐败现象对党的肌体的侵蚀。所有这些,引起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在党政分开、下放权力、精简机构、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采取了若干改革措施。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停滞、永不僵化,成为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明确提出要在实践中特别是环境艰苦、矛盾集中、困难突出的地方锻炼和培养干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

这一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把反腐倡廉建设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并列,构成党的建设总体布局。

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怕牺牲,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才奠定了中国今天的局面。

使党的建设工作在历史的比较、国际的观察、现实的把握中开阔了视野、深化了认识、提高了水平。

党的基层组织担负着凝聚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

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大团结。

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核心价值。

恢复了我们党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

我们对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

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充满信心。

如何加强执政党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

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

认真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思想混乱、组织涣散、作风不正、纪律松弛等突出问题并取得明显成效。

在全国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

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牢牢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之间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

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第二篇:社保调研文章

探寻适合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社保管理模式 政府责任视角下的县域企业职工社保问题研究

一、我县社保概述

党的十八大指出“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一)社保现状

目前我县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济和住房保障金。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近年来,在县政府高度重视下,通过各职能部门和镇街、社区的共同努力,全县社会保障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形成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业有救济、困难有低保的社会保障新局面。

在社保费征收方面,通过政策拉动,宣传发动,部门联动,重点突破等措施,全面推进社保扩面征缴工作。特别是自2009年10月由地税部门全责征收以来,征缴面逐年扩大。到2012年底,全县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比2009年增长45.28%,达27467人。基金征收比2009年增长108.9%,达到16263

万元。在基金管理方面,按照社保基金管理要求,一是社保基金做到由财政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二是实行收支两条线。形成税务征收、社保发放、财政监督。另外,审计部门对社保基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加强内部管理,规范业务流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堵塞漏洞。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坚持以人为本,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困难企业解决问题。

目前,我县社保缴费率,单位综合缴费率最高为29.5%,个人综合缴费率最高为10%。根据2012年韶关社平工资2986,按照最低标准计算, 2013年单位为个人最低缴纳社保费为210.63元,个人最低需要缴纳社保费为571.71元。

(二)当前我县社保征管模式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险机构负责社保费征收管理的模式暴露出许多缺陷,比如征收力度不足造成欠费严重、收支一条线造成社保基金运行安全性差等,迫切需要建立新体制。自2009年10月开始,地税负责社保费全责征收,社保机构负责社保待遇发放,财政部门对社保基金进行监督管理。

第一,地方税务机关为征收社保费的主体。在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实践中,锻炼出素质高、善于征管的地税干部队伍。负责社保费的征收管理,可以充分发挥税务机关筹措资金和强化征管的优势。自2009年后,社保费逐年大幅扩面, 2

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地税机关在社保费征收环节的显著作用。地税机关坚持“税费并重,随税同管”,坚持把社保费规范化管理作为突破口,组织排查,夯实征管基础。始终坚持与税同查,与税同管,与税同控,摸索出一条社保征收的新模式。

第二,社保机构为社保待遇发放的主体。社保机构负责所有社保基金待遇的支出,根据具体情况,办理各项险种待遇的发放。同时负责居民养老、居民医保,新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农村养老保险的征缴。社保基金的支出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社会保险作为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或暂时失去工作的人提供的收入保险制度,强制从业职工在其就业年份里拨出一部分收入交纳保险作为保险基金,投保者缴纳社会保险满一定期限后,一旦由于保险计划规定的原因丧失劳动能力而收入中断或减少时,即可按规定获得一定的保险收入。

第三,财政部门为社保基金运作监管的主体。财政部门负责将社保费集中统一管理,统计各项社保指标,分析社保收入支出。在社保基金管理中,保障基金安全,将基金的贬值可能降低在最低程度。

地税、财政、社保三方协作,实现收管支三条线,规避风险,提高效率。各个部门明确职责,合理分工,社保各项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

(三)当前我县遇到的社保问题概述

近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社保费逐年扩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当前征管模式在实际征管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社保的认识尚不到位。一些企事业单位对职工参与社会保险认识上有偏差。对为职工参加社会保险工作缺少责任感,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或者不为职工参保或者有选择性的为职工参保。许多企事业单位为职工缴纳养老、医疗保险较为重视,但对工伤、失业、生育等所谓小保险认识不足,参保积极性不高。还有一些企业职工特别是外来民工考虑务工流动性大,参保不连续,加上享受保险待遇门槛较高,没有参保积极性,这些直接影响参保率的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的扩大。另外,部分政府官员对社保缺乏全面的认识,误认为社保扩面不利于招商引资,不利于发展当地经济,主动性不强。

2、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亟待研究解决。由于历史原因,我县不少关闭、破产、改制企业未给职工参加社会保险或只参加了养老一项保险。这部分职工现在要求补办养老、医疗等保险的参保手续,但原企业已解体或者濒临破产,加之企业职工的劳动关系又模糊不清,补办保险困难较多。还有一些破产未改制企业,因经济条件差,企业拖欠各项保险费用及滞纳金数额较大,企业无力偿还。这些社保欠费不仅加大了执法风险,同时给社保稳定带来了不和谐的因素。

3、经济现状和行业特点与社保负担不同步。我县属于粤北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收入来源少,人均收入低。但是社保是根据整个韶关社平工资来缴纳,个人负担社保偏高,

无力支付社保。同时,我县经济经济产业多为第二和第三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工成本低是我县招商引资,吸引投资商的一个有力条件。如果社保缴费高,成本高,会使这个优势消失,企业会选择不为员工购买社保。而受现行社保征管体制的影响,往往很难全员参保。

4、社保的立法不够健全,实施机制较弱。社保方面的法律滞后导致税务机关执法权不完整。现有社保保障法律法规人大立法少,行政法规多,立法层次低,缺乏较高的法律权威和必要的法律制度。地税机关没有明确的社保费强制执行权,导致执法权不完整,清查欠费无力。社会保险法虽然建立起筹资机制、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等,但是对于整体社会保障体系而言,缺乏整体的、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

虽然近年来,社保制度不断完善,但是操作性不强,缺乏强制性手段。比如,在强制征收措施中,地税部门可以对延迟缴费的加收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但是在强制扣款等税务部门最有利的征收手段则缺乏足够的法律依据,使得地税部门难以最大程度的发挥依法征缴的作用。

二、地税全责征收社保费的重要意义

2000年起,我省地税部门开始代理征收社保费,2009年,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地方税务局作出了全面实行社保费地税全责征收的决定。“社保费地税全责征收”是指社保机构将社保费的申报、核定环节移交地税部门

负责,由地税部门全面负责社保费征缴环节中的缴费登记、申报、审核(核定)、征收、追欠、查处和划解基金专户等相关工作,即负责社保费“收”的环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将根据地税部门提供的征收数据进行记账和待遇发放,体现社保费 “支”的环节。地税全责征收社保费,明确了地税征收社保费的责任主体地位,不再是过去简单的“代征代收”,其实质内容的改变是全面提高征收质量和确保稳步提高社保费收入、规范社会保险费从缴费登记到划解基金账户的全流程管理、实现收支分离的相互制衡机制,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

(一)社保基金收入大幅增长,确保了各项社保待遇及时足额支付。社保费稳定增长是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地税全责征收社保这一征收体制改革最直接的效果也是体现在费款收入、参保率、缴费率均有大幅增长,据统计,从2009年地税全责征收社保前后四年数据对比可以看到,8年间我县社保费收入逐年增长,由2005年的5536万元增长到2008年的8402万元,再到2012年的1.76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5.97%,社保支出也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但增幅较为平均,年均增长22.20%,逐年稳步的收入增幅高于支出增长,且略有结余,保障了我县各项社保待遇的及时足额支付。

(二)充分发挥税收征管作用,促进了社保费扩面征缴。

一是借助地税部门长期积累的税收征管经验,熟悉社会保险缴费单位和参保人的实际情况,推进地税全责征收社保费,可以充分发挥地税部门在征管体制、信息网络、机构人员方面的优势,将社保费征收管理纳入税收管理的体系之中,把社保费的征缴纳入个人所得税监管范围,进行统筹管理,加强对缴费户的资料采集,实施全面费源监控和规模化、集约化管理,充分发挥地税征管优势,实现社保费与税收“同征、同管、同查、同服务”,有效堵塞漏洞,减少参保户拖欠社保费和应参保户逃避参保的情况,提高社会保险费征缴率;二是实行地税全责征收,增强了地税部门征收社保的执法刚性,将社保费的申报、审核、征收、清欠等各环节落实到位,地税部门可以对缴费单位不为其员工参保、不如实申报缴费等损害参保人的行为进行检查和处罚,同时加大了清理欠费的力度,有效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劳动者参保、缴费的积极性、自觉性,有利于建立职责明确、征缴有效的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体制。三是有利于节约社保征收管理成本。社会保险费征缴对象范围与税收基本一致,由税务机关征收社保费,可以把社保费当作一个特殊税种,在登记环节把社保费登记和税务登记合并处理,有利于掌握企业参保情况,还节约了参保人和参保单位的缴费遵从成本;企业或个人缴纳税款和社保费由面向多个部门改为一个部门,在申报纳税的同时办理社保费缴纳事宜,减少了纳税人(缴费人)的往返奔波,方便了缴费人,提高了效率。

社会保障是一项民生工程,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核心指标之一,这对于构造社会公平与公正有着重大的意义和影响。地税全责征收社保费,充分地发挥地税部门的体制优势、管理优势与技术信息优势,理顺社保费多方参与的管理模式,降低社会保障的行政管理成本,实行多元制衡与立体监督,事实上就是围绕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这一核心指标服务的。新征收方式实施前,全县参保人数为1.77万人,到2012年底为2.75万人,四年平均每年增长11.83%,扩面成效日渐显现。实践经验已经表明,地税部门凭借其部门特点,发挥了征收有力和信息充足的优势,扩大了征收面,促进了社保费收入的大幅度增长,有利于解决社会保险扩面难的问题。

(三)明确部门职责,使部门工作更协调。2009

年以前,在社保征收管理上,地税部门只是社保机构的“代理人”,为社保机构“代收”社保费。在这种体制下,容易造成权责不明,相互推诿的现象,不利于各部门的职能发挥。社保费由地税部门全责征收,做到职责分明,各负其责,有效消除因职责不明确,造成数据统计不准确,权责不清、办事程序交叉重复、部门之间扯皮等问题,建立起“地税部门负责征收、财政审计部门负责监管、社保机构负责发放”的“三方机制”,在这个三方机制中,地税部门全权负责社保费的征缴,可以避免权责不明所产生的各种问题,能够大大提升社保费征收的效率;社保部门作为社保主管部门,专责政策指

导和社保待遇的发放,可以大大提高社保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财政部门专责社保基金的管理,一方面监督地税部门依法征收,另一方面则监督社保部门依法发放,负责基金管理、划拨、监管等工作,保证资金安全。从实践看,“收、管、支”三分离的“三方机制”是社保体系健康运作的必要组织和程序保证,使不同部门各司其职,实现社会保险基金收支行为的有序化、规范化,从而进一步完善社保基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的良性发展。

(四)有利于社保机构更好地为参保单位和参保人服务,形成以参保人为中心的社保管理体制,促进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地税全责征收之后,社会保障部门将从繁重的收费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做好社保政策的分析、研究和制定及账户管理、享受待遇资格认定和社会化发放等工作,着力提高社会保障行政效率,强化社会保障部门的公共服务绩效,履行政府社会保障职能,建立以社会保障受益人为中心的各种服务体系。

(五)有利于推动社保“费”改“税”,加快完善和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的统筹层次是社会保障社会化水平的标志,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具备统筹性质的社会保险基金便于政府在更大空间内调剂余缺、平衡地区差距。社会保险费由地税全责征收,一方面,统一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有利于增强缴费人对社会保障的信心,有效提高

社会各界缴纳社保费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借助税务系统力量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力度,为实行社会保险市级乃至省级统筹创造有利条件。随着我国社会保险覆盖面的扩展,特别是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以社保税取代社保费将是大势所趋。而地税全责征收社保费则可以为社保费改税准备条件。

三、影响我县社保征收的因素分析。

(一)宣传少、不重视,思想观念制约职工社会保险扩面。

1.相关社保政策有宣传但未普及。当前,社会保险作为保障全民的一项民生工程,社保的宣传也仅限于参与社保征收管理的相关经办机构,各类社会媒体对社会保险的关注程度和支持力度不够,在宣传的连续性和普及性方面仍有欠缺。根据韶关市地税局针对全市社会保险费费源普查的工作报告显示:仍然存在相当一部分未参保的企业员工对国家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政策不了解或了解很少,在我国目前国民整体保险意识仍然不强的环境下,有些人甚至把国家福利性养老保险与商业性的保险混为一谈,对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互济性和强制性缺乏认识,社会各界整体参保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还没有形成“人人主动参保,企业自觉缴费”的良好氛围。

2.一些企业主对社会保险存在错误认识,他们往往认为,为职工办理社会养老保险是无效投入、吃亏买卖,表现

在行动上则能躲即躲,能赖则赖。企业存在应保不保的现象,普遍采取虚报用工人数、少报工资基数或选择性的购买与企业利益关系较大的险种,如工伤保险等方式逃避应对职工承担的社保责任,这类现象在私营企业中尤为突出。诚然,企业作为社会经济人,追逐利润最大化是其最大的目标,在强烈的个人利益最大化驱动下,为降低成本,很少自愿为职工参加社会保险,从而减少支出,增加赢利空间;再者,部分私营业主受限于文化水平的影响,法律意识淡薄,也导致企业出现只注重经济效益,不重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忽视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的义务。

3.从分析职工心理出发,部分相对年轻的企业员工在观念上还停留在打工挣钱维持基本生活的层面上,经常性地更换工作使他们对自己的将来缺乏规划,他们更关注眼前收益,对于几十年以后的养老保障问题他们很少或者根本不去考虑;相对年长的企业职工“养儿防老”观念根深蒂固。根据我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伦理道德以及民法规定,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与他们子女的收入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投资于子女的人力资本或家庭事务可能是最好的养老保障计划,而不是用这些辛苦挣来的钱搁置在长期的退休养老计划中,目前,还有相当多的中老龄人始终把“养儿防老”作为人生的信条,把人生中绝大部分心血和资金用在养儿上,认为儿子才是自己年老时的依靠;有的职工认为谋远不如谋近,参加养老保险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觉得放进

口袋里的钱才是真正保险的;对于低收入群体职工,“生存才是大问题”,他们不愿意从为数不多的工资中扣除一部分参加社会保险职工自己不愿缴费、也不会监督雇主为自己缴费,企业无法做到全员参保。

4.源自职工对保护自身权益的无知和无奈。目前我国企业职工基本社会养老保险费由职工、企业、国家三方共同负担,职工个人和企业各按月缴纳一部分,国家则以税前列支、免征个人所得税和必要时以财政弥补等形式负担一部分,执行中规定,个人和企业负担的部分由职工所在企业代扣代缴,当前,我县

二、三产业劳动者中相当一部分来自农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缺乏劳动风险意识和劳动风险损失补偿意识,他们没有意识到社会保险是自己应得的保障权益,也不清楚企业负有什么样的社会保险责任,法律知识也比较缺乏,对眼前利益考虑较多。这样一来,职工丧失了主动权、监督权,甚至丧失了知情权;员工不懂社保政策的事实和着眼眼前利益的心理也往往容易被谋取私利的企业主所利用,在社会保险的政策宣传上也有意误导,使企业员工参加社保的意识更为淡薄;另有一些企业员工参保意识较强,但用工单位惧怕他们上访闹事,又为逃避多交社保费,往往不去社保机构办理企业社保登记,让其员工自己去社保机构以个体工商户的名义和标准(20%)参保,再凭社保缴费收据报销12%。这类现象时有发生。

(二)逐年高增长的缴费基数和相对偏高的缴费率影响企业为职工参保的积极性。

1.缴费率偏高。现行政府在进行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中,确立了“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的“资金来源多渠道”原则,建立个人账户,实行社会统筹,企业职工养老从“单位保障”迈向“社会保障”,它是比较符合当前社会保障领域改革的世界潮流。但由于政府将角色仅限于制度供给和最终保障,缺少法定的直接责任,力图依赖社会保险基金清偿养老金历史债务。参保企业和个人既要为自我养老积累资金,又要承担老职工的缴费,社会保险基金缺口较大,负担过于沉重。按照法律规定的社会保险费率计算,用人单位需要缴纳职工工资总额约30%(包括约20%的养老,6%的医疗,2%的失业,1%的工伤与1%的生育)的社会保险费,个人承担部分10.5%的缴交比例虽然从职工工资中扣除,但也是通过企业工资支付的形式体现为企业的用工成本,以盈利为目标的广大私营企业在面对如此之大的社保负担时,存在着强烈的逃费驱动。从2013年3月我省各市社保费缴费率统计显示,我市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各费率与其它各市较为均衡一致,但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为19.5%,明显高于我省其它各市15%的平均水平,如此高昂的劳动成本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企业逃避社会保险的现象比较普遍,甚至出现拒保现象,影响了社保的推广工作,制约着“广覆盖”目标的实现。

2.社保缴费基数逐年大幅增长。对比2008年和2012年的全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分别为2156.67元和3343.33元,5年净增加1186.67元,最低缴费基数从2009年的1294元增长到2013年2006元 ,年均增长11.58%,略高于我县在岗职工年工资正常增长幅度,工资水平与当前社保缴费基数不相协调的增长,将极大地影响个人缴纳社保的积极性。

(三)政府在招商引资筹码和社保保障稳定的双重压力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县不断优化招商软硬环境,积极吸引港澳台、外资企业和内地客商前来投资办厂。1995年日本三协精机制作公司作为县政府招商引资企业来到我县投资办厂,成立日本电产三协电子(韶关)有限公司,以生产录音磁头为主;1999年转型生产VCD、电脑用的微型马达,产品畅销于国内外,年产值超过2亿元,是我县的纳税大户,在为我县解决劳动力就业上也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该厂现有厂房面积1.4万平方米,年平均用工人数约1500人。2009年地税全责征收社保前,10多年来,企业只给极少数的高层管理员工购买了社会保险,该厂员工多次投诉企业未为全体员工履行社会保险的申报缴纳义务,从社保局汇总导入的数据显示,1998年至2008年间,企业申报缴纳社保费共计463,242.76元,年均缴纳42112.98元,2009年后,社保费由地税部门全责征收后加大扩面征缴力度,组织工作人员进厂宣传社保政策,员工开始逐渐了解社保与自我当前与未来保障息息相关,有关社保的维权意识日渐增强,

个别法律意识强的老员工甚至以自己离职为代价换得企业为其补齐拖欠的养老保险,企业参保率和缴费金额显著提升,2009年至2013年6月,企业累计申报缴纳社保费27,870,904.38元,年均缴纳5574180.88元,是2009以前年均缴交金额的132倍,但截至目前,该企业仍未实现全员社保。

对于外来投资建厂企业,包括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在内的发展环境对其稳定因素很重要,社会保障也是地方政府的民生工程,如果政府部门为了留住企业投资或发展生产,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强制企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对企业不为职工参保缴费睁只眼闭只眼地默许企业延缓缴纳或拖欠社保费的行为,将给扩面工作造成困难,从长远来看,也使政府将来在面对员工社会保障问题时变得被动而棘手,一旦企业认为当地各项发展政策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以申请破产等方式转移收益,转移投资,企业资不抵债,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企业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及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费用,留给地方政府的将是当初应收未收、应缴未缴而产生的烂摊子,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初衷是为了减轻企业负担,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实行员工退休费用社会统筹,从单位保障转为社会保障。厂区大部分是基层生产工人,在面临失业同时,合法权益也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他们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就业机会来之不易,在迫于

生存压力的环境下,也只能把维持生计的希望寄托于政府,本应由企业承担的责任,最终将由政府消化吸收,打破已建立起的相对有序的社会保障秩序,若处理不好,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在这方面,人员流动性大的生产企业和吃、住、娱等服务消费性行业的员工社保参保情况均不太理想,存在较大隐患。

(四)缴费人经济状况制约社会保险扩面。作为粤北山区的一个小县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体现在

二、三产业劳动者工资收入也不高,对于这部分劳动力群体,由于收入低、工作不稳定,不参加社会保险属于一种无奈的选择。按照我县2013年7月起最低缴费基数2006元计算,每月应缴社会保险费233.10元,每人每年要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大约在2800元,而目前城镇

二、三产业的生产、服务性行业存在相当部分的劳动群体月收入不足最低缴费基数,每月扣缴的社保个人部分将超过其工资水平的10%以上,这部分劳动群体通常也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们的收入是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加上通货膨胀物价水平的逐年增长,日常生活消费支出成本增加,还要承担看病就医、子女入学、赡养老人、人情世故等方方面面的支出,这对于一个收入本来就不高的家庭来说,压力是相当大的;对于他们来说,窘迫的经济现状使他们做出理性的选择是,通过短期的投资、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等获得更快更高的回报,改善现在 16

的生存条件,即在既定的可支配收入条件下,在短期投资与交纳社会保险金之间他们选择前者。

(五)劳动市场不完善一定程度削弱社保强制执行的力度。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民营企业和政府招商引资建立的外商投资企业是地方发展的主要经济组织形式和经济发展支撑,但企业中不规范的劳动关系的确立和变更,使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手续不完备、不签订劳动合同的现象普遍存在,即使签订了劳动合同,也常常是以劳资之间权力、义务的不对称为前提,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保扩面征缴工作的展开。这种不规范集中体现在: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和解除不规范,随意性大,口头约定比例高;合同中对社会保险约定不明确或根本不约定,或者要求劳动者在企业工作满一定年限后才给予社保待遇;企业主和从业人员双方的信用意识较弱,签订的劳动合同往往流于形式,对双方没有多大约束力。而一部分职工在当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只重视现有的工作,虽然知道应该参加社会保险,但害怕提出参保要求后遭雇主拒绝而失去工作,一部分员工认为自己是打工的,干的时间不长,能拿现钱是主要的,参保不重要。在这种不规范的劳动关系下,企业主总是以企图减少工资成本,获得更多的利润,导致了很多用人单位漠视社会保险制度,企业主尽量少地为工人缴纳社会保险费就是一种具体表现。也正因为这种不规范的劳动关系使企业的员工流动性更强,劳动关 17

系极不稳定,劳动者在社会保险福利待遇方面也极不稳定,影响正常参保。

四、提高社保征缴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员参保意识。

1.拓展社保宣传范围和途径,形成社会广泛共识。社保是关乎全民的社会保障,应该有全民的宣传动员和参与,依靠社保经办部门的宣传带动,把社保宣传工作带进企业、居委、村委,形成广泛宣传社保,了解社保的社会氛围,依靠社会的力量不断增强全民对社保重要性的认识及参保自觉性,采取的方式也可以灵活多样,一是印制社保费宣传手册是我们已有的社保宣传常规做法,上街、进社区、学校进行发放;二是通过通讯公司向我县通讯电话发送信息,宣传社保费政策知识,提醒缴费人及时参保和缴费;三是通过报纸、有线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社保费相关政策、法规、知识的宣传;四是制作宣传卡通片或其他方式的宣传片在政府广场的电子显示屏等人群聚集区进行宣传,使社保宣传内容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更贴近群众生活。

2.宣传方式上因人制宜,更有针对性。近几年,在社会保险的宣传方面更多的是依靠社保经办部门在工作需要中点对点的宣传推动,职工参保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社保宣传不到位导致劳资双方对社保认识不充分。乳源是地处粤北山区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建县50周年,发展起步晚,在50多年的艰苦卓绝、锐意进取中,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发展阶段仍然相对滞后,主要经济组织形式是自给自足的个体工商户和小型

微利企业。随着近年来城镇化水平的推进,很多农民洗脚上田走进个体、企业组织,成为

二、三产业劳动者,劳动力文化水平差异化明显,这一人员构成特点要求我们在开展社保宣传工作时不能泛泛而谈,提高社保扩面征缴要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角度引导他们关注社保,包括对企业主要把社会保险的相关法规政策、具体规定讲解清楚,使他们认识到为劳动者提供社会保险是企业为员工、为社会承担的法定责任;对于劳动者,首先要加强个人风险防范教育,使他们逐步转变观念,认识到参保的必要性,增强参保的自觉性,利用现实事例,特别是利用现有离退休人员待遇享受现身事例,大力宣传养老保险政策,使其感到参加养老保险带来的好处,从而激发劳动者参加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同时使他们了解社会保险的各种具体知识,消除对社会保险的不信任感,主动参保;其次,受限于文化水平的影响,相当部分劳动者在了解社保后可能并不知道如何为自己争取合法的权益,社保的宣传工作除了让员工了解社保,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员工如何突破企业上层或私营业主的压力,在社会保险方面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财政加大对社保支持力度,建立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险援助办法。基于当前社保基金全市统筹,全市统一的缴费基数、缴费比例相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县区,部分企业与劳动者在社保费上依然承担着沉重的压力。社保筹资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对困难企业或经济收入过低的人员,由地方政府提供适当的帮补措施基础上,可降低缴费标准,采用灵活多样的缴费费率,如:按15%的比例或更

低的缴费比例参保等,满足困难群体低层次的参保需求。在扩面征缴进度上,对条件成熟的企业一次性全部纳入社会保险统筹;对困难较大、要求企业分期分批纳入;对职工个人缴费有困难的,可采取企业缴费和个人缴费分缴的办法,企业先行支付,职工个人部分可挂账待缴。另外,可尝试为特困企业”助保”,即;对暂时无能力缴费的企业,财政给予资金支持,待企业效益好转,再予以偿还,利于社保金的及时回笼,堵截基金缺口,确保社保待遇及时足额发放,取信于民。

(三)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形成社保扩面征缴联合工作机制。社保扩面征缴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做好社保扩面征缴工作,需要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统一部署,各职能单位密切配合,形成企业、个人参保缴费信息在各职能单位间共享并相互稽核的工作机制,一是地税部分充分发挥社保全责征收的主体及多年税收管理累积的经验,把好扩面“两道关”。第一道,税务登记关口,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的同时必须办理社保费缴费管理登记,税务机关同时对办理社保费登记的纳税人纳入管理。纳税人办理纳税申报的同时必须办理社保费申报,税务局征收机关对纳税人必须实行税费同时征收。第二道,个人所得税全员申报比对关。当前,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管中实行的是全员申报制,即对纳税人招聘任用的所有员工,无论其月收入额是否超过个人所得税免征额范围,均应办理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将纳税人个人所得税申报人数与社保缴费人数相比对,堵截社保费漏报漏缴情况。二是各执法监督单位各司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如工商、安监、劳

保等部门在办理工商年检、核发《许可证》时要先查验单位《社会保险登记证》和参保缴费情况,督促未参保单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后再办理相关手续;建设部门要督促建筑企业为农民工办理社会保险,否则不予核发施工许可证,取消建设项目招投标资格;法院要及时受理扩面征缴强制执行申请并负责执行,共同积极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提高我县职工社会保险参保率及征缴率。

(四)规范劳动市场,引导企业建立更富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企业是社会的企业,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种社会责任包括对雇员应承担的社会保障责任在内的发展责任、道德责任、法律责任和慈善则责任,但企业能否履行社会责任,不可能完全依靠企业家自身的觉悟,还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的推动,帮助企业建立更富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具有约束功能,它能形成一种文化定势,使其利益相关者自然而然地按照既成的模式思维和行动,而超出模式的思想和行为就会受到群众舆论和内在思想情感压力的无形约束。企业社会责任把外在的制度约束内化为企业职工自觉的行为,用一种无形的道德伦理上的约束力量,形成一种道德伦理规范,使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上达成统

一、和谐和默契。一是落实工资待遇。完善最低工资保障机制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确保城镇在岗职工在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获得合理的工资收入,健全工资随企业效益提升而增加的正常增长机制,不断提高城镇在岗职工的工资待遇水平,使其收入在保障家庭基本生活之外,有能力支付个人缴费部

21

分。二是推动企业用工关系进一步规范,使自觉参保成为企业内化的行动。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也应通过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实现企业自身发展和履行社会责任的良性循环,为社会保障的广覆盖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2

第三篇:调研文章

党员先进性学习体会—为民、务实、清廉

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是指党的先进性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有着多方面的具体体现;它反映在党内,有很强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反映在社会上,有很强的社会感召力和社会影响力。它具体地体现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实践。这种先进性,既要由党的整体来体现,也要由党员个人的表现来体现。因此,坚持党的先进性,要求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为民、务实、清廉,首要是为民。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当干部就要多做造福人民的事”,要把为民造福作为从政的基本准则和不懈追求,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无论是开展调研、制定政策,还是部署工作、解决问题,都要切实把人民群众是否高兴、是否满意、是否答应,作为根本检验标准来衡量。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尤其要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人心换人心,感情换感情。有了爱民之心,群众就会支持党的工作,缺乏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执政为民就是一句空话。常言道,“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间”。我们应当努力做到亲民爱民,感情上贴近群众,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最大追求,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最高目的,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解民忧,实实在在帮民富。

为民、务实、清廉,根本在务实。务实,就要勤奋工作、埋头苦干,坚持不懈地带领群众艰苦创业,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和人民把我们放在一定的岗位上,我们就要尽心尽力干出成绩来,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干事业、做工作有不同的干法、做法,其效果却大不相同。党和人民对干部的要求是:真干而不是假干,实干而不是虚干,为党和人民而不是为自己干。这是衡量干部是否做到求真务实的试金石。履行好领导职责,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而不是做给上级看的,更不能出于自己的私利。要纠正“只图虚名,不务实效”的坏作风,坚持经常到最困难的地方,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务实,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做细、做实。

为民、务实、清廉,清廉是关键。清廉就是要坚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当干部不徇私情、不谋私利,才能经得起各种考验。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就应该坚持以廉为重、正派做人、坦荡为官,从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等方面时刻注意自身形象,保持清正廉洁。事实证明,一些领导干部走上腐败犯罪的道路,大都是从生活作风不检点开始的,由此也造成了一些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不满情绪。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持正确的生活态度,追求高尚的生活情趣,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模范遵守法律法规和廉洁自律规定,从生活上防微杜渐。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的工作、生活、社交

空间日益拓宽,如果不以“先进性”的要求规范约束自己,很容易使权力成为腐败的条件。对此,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政治警觉,做到谨慎交友、冷静交友、从善交友、择廉交友,丰富自己的涵养,提高自己的境界,保持自身良好形象。

为民、务实、清廉,这三条都与“先进性”相联系,都是“先进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四个多样化”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增强作为先进分子的责任感,检查自身存在的差距,牢记职责、不辱使命,使自己真正成为社会的表率,群众的表率。

第四篇:调研文章

自2011年1月至今,共和新街道社区服刑人员中信用卡诈骗罪这一犯罪类型突然陡增。一年来在我街道司法所衔接的社区服刑人员中,信用卡诈骗类人员占在册矫正人员的20%,这一现象的出现,引起了我们司法所领导和专职干部的高度关注,通过对这些人员的日常监管,试图找出信用卡诈骗类社区服刑人员激增的原因,并找到切入点有效开展工作,实施有针对性的矫正帮教措施。

一、信用卡诈骗罪的基本犯罪构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信用卡诈骗罪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和公私财产所有权。犯罪对象是信用卡。信用卡,是指由银行或公司签发的证明持卡人信誉良好,可以在指定的商店或场所进行记账消费的一种信用凭证,是代替现金和支票使用的支付工具。一般来说,信用卡是由银行或公司签发的,由持卡人向银行或公司交纳一定数量的现金,持卡人凭卡在银行或公司指定的商家消费,由商店或其他商家与银行或公司进行结算。信用卡具有快捷、便利等优点。渐为大众所接受。一些犯罪分子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使公私财产遭受到重大损失,因此,必须依法予以严惩。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伪造、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的信用卡,或者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利用信用卡诈骗,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才构成犯罪,数额较小的不构成犯罪。

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4、本罪在主观方面由故意构成,过失不能构成本罪。

二、信用卡诈骗罪社区服刑人员的主要特征

今年来,本街道纳入社区矫正的信用卡诈骗罪服刑人员共6名,占到了所有社区矫正人员的20%。其中,男性3名,女性3名。50岁以上3人,30岁到50岁1人,20岁到29岁2人。大专学历1人,高中学历4人,初中学历1人。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信用卡诈骗罪和性别因素无直接关联。一般而言,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在社区服刑人员中几类主要犯罪类型的犯罪主体多为男性。而信用卡诈骗罪作为金融诈骗罪的一种,属于非暴力和非侵财类犯罪,受性别因素的影响较小,表现出男女比例差异小的特点。

2、信用卡诈骗罪人员的年龄段比较分散无明显集中性。由于近几年,信用卡消费这种经济交易方式的普及与推广,大多数人已经接受并认可此类消费方式,信用卡的使用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

3、在这6名社区服刑人员中,除1人退休,1人做保安外,其他4人基本没有稳定工作。有的是打打零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的是全职主妇没有自己的收入,有的白天工作晚上经常在外高消费。

4、目前我街道接收的信用卡诈骗罪社区服刑人员,经法院认定,全部是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所谓恶意透支即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期限透支,并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这些人员都是明知自己无还款能力仍进行透支,或是在透支后大肆挥霍,大大超过其实际支付能力。

三、信用卡诈骗罪社区服刑人员犯罪的主要原因

根据对该类人员的日常矫正与监管,认真分析每一位案主法律文书中的犯罪事实,其犯罪原因主要由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构成。

主观方面:案主普遍法制观念淡薄又缺少诚信意识。他们在使用信用卡的同时却对信用卡的使用规范和相关法律规定一无所知,每天“只出不进”,没有收入来源却大把大把往外消费,对将来能否偿还无所顾及,往往等到法院判决后,才恍然大悟。平时不学法,才会不知法,最后不守法是他们每一个人的通病。同时没有用诚实守信的伦理观念和道德准则来规范自己的消费行为,也成为了他们今后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催化剂。

客观方面:有些银行工作人员为了完成业务指标,没有对申请人的资信状况、实际还贷能力进行严格审核,没有尽到信用卡使用规范的告知义务,这种随意发放信用卡的不负责行为,为持卡者的恶意透支埋下了隐患。

四、针对信用卡诈骗罪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措施

由于信用卡诈骗罪社区服刑人员在矫正犯罪类型中占有的比例最高,因此在司法所所长和专职干部的带领指导下,制定了一整套矫正帮教措施,为帮助他们重拾生活信心,顺利回归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1成立专项帮教小组

司法所领导与专职干部敏锐洞察新情况,及时发现新问题,高度重视近年来信用卡诈骗犯罪在我街道陡增这一现象,为此成立有针对性的专项帮教小组。以专职干部为组长,社工为主志愿者为辅开展日常监管与帮教,为帮助其重新回归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2加强监管,落实日常帮教措施

1) 做好每月个别教育,随时掌握服刑人员思想和行为动态。严格每月书面汇报制度,要求其真实汇报生活与工作情况,尤其对附加禁止令和喜欢高消费的服刑人员加强日常监督,不定期家庭走访或电话联系,做好家属思想工作,要求其主动配合好矫正工作,随时掌握案主日常消费情况。

2) 开展个性化集中教育,将该类人员的集中教育区别于其他案主分开进行,首先加强诚信意识教育,使其深入内心,将“诚实守信”这一道德规范成为他们为人处世、安身立命之本。其次深入开展法制教育,集中学习信用卡使用规范和相关法律常识,着重讲解金融犯罪和信用卡诈骗犯罪带来的社会危害性,并邀请相关法律人士为其答疑解惑,避免重蹈覆辙。

3) 对该类人员的公益劳动实行严格把关,尤其加大居委治保主任和志愿者服务作用,双管齐下监督服刑人员社区公益劳动表现,促使某些人员改正好逸恶劳的秉性,树立劳动创造财富的正确观念。 3整合资源,有效利用社区支持系统

有效利用居委会治保主任及社区志愿者的帮教作用,对该类人员的生活及工作情况一一登记在册,对有能力工作的案主做好心理调试,树立正确就业观,提供职前指导与培训,并积极落实就业。对暂时无法工作的案主切实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及时帮困解难,为其办理低保临补等救助措施。

4创新方法,引入“双疏”工作机制

着重开展心理矫正,分析犯罪心理,将“双疏”工作引入社区矫正。搭建互动式交流平台,提供平等交流机会,邀请专业老师开展心理讲座和心理咨询,通过心理疏导使社区服刑人员在较放松的心理状态下谈论案情,感受体会,觉醒反思,并鼓励和引导其寻找自身优点长处,增强生活信心,提高工作欲望,帮助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 5丰富载体,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丰富矫正形式,在寓矫于乐中开展矫正工作。早春3月,我所组织了一场以“唱红歌,走新路”为主题,意在树立服刑人员正确人生观的政治思想教育活动,得到了服刑人员的积极响应,在歌声中提高觉悟,在歌声中唤起良知,在歌声中重拾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

七 巩固矫正成果,加大帮扶工作力度

将现有矫正成果延续至安置帮教,继续开展相关工作。对矫正期满的服刑人员,将转入安置帮教五年库,继续对其观察帮教,并联同居委治保主任和志愿者采取定期排摸方式对该类人员回归社会后情况做到心知肚明。

五、工作成果

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实践,此项工作开展的有条不紊,并已有一名该类服刑人员顺利期满。在谈起这几个月来的社区矫正经历,她感慨万千,在悔不当初的同时又对我们心存感激。在矫正期满宣告那一天,她当着司法所专职干部、社工、民警和居委干部诉说了内心感受:“真的很感谢你们,要不是你们,我至今都无法重新面对家人、面对社会、面对生活。我曾经是一位车间副主任,一直努力工作,多次受到领导的表扬,年年评为先进工作者,在我的带领下,我们车间多次被评为先进,直到退休。煎熬的几个月终于过去了,我终于可以抬头挺胸做人了,我真的好开心。60岁进拘留所,被人看管,多不可思议,这真是教训啊!起初我真的无法接受每一天,每个人,总想让时间冲淡一切。随着时间的流逝,通过司法所、派出所、街道和居委的帮助教育,让我从痛苦中解救出来,让我感受到党和政府对我的关怀,虽然我犯了错,社会并没有歧视我,并且一次一次地帮助、教育、引导我,让我感到无限的温暖,我知道生命的可贵,人生是这样的美好,我已经想通了,我要振作精神,在社会上多做些好事,让行动来报答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回想所发生的一切,都是法制观念淡薄引起的,事到如今,多想也无法挽回所发生的一切,就让实际行动来证明我的忏悔。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的挽救,我会好好地走完最后的人生。”

看着她渐行渐远的背影,既欣慰又深知此项工作的艰巨性和重要性,改造人、帮助人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积累经验,丰富手段,完善措施,探索尝试新的工作方法,按照“衔接管理好、监督矫正好、疏导帮教好”的工作思路,扎实有效开展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工作,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好积极作用。

第五篇:调研文章

(调研文章)人口计生干部队伍建设探索与思考

作者:szq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792 更新时间:2009-7-14

利州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胡平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长期的实践证明:建设一支稳定、可靠、有力的干部队伍是做好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必备条件。对此我们进行了许多探索和不懈努力,但是要解决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实质性问题,还需要上下互动、横向协作才能真正见成效。

一、探索与成效

面对新时期人口计生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区采取“三纳入,三着力”措施,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有效地提升了区、乡、村三级干部队伍的整体实力,不仅顺利完成了“国优”创建任务,还先后九次受到国家人口计生委表彰,多项工作被省、市表彰为先进集体,党政线、业务线目标考核几年来均列全市一等奖。

(一)纳入党委政府保障,着力稳定机构队伍。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对人口计生工作的保障,确保了把人力保障放在人、财、物“三大保障”之首加以重视和落实。在乡镇机构改革中,保留了乡镇计生办公室,统一乡镇(街道)人口计生干部数额,明确规定1万人以下的乡镇(街道)配备2名以上专职人员,2万人的乡镇(街道)配备3名以上专职人员,3万人的乡镇(街道)配备5名以上专职人员,充实了8名德才兼备的公务员到乡镇计生队伍,使乡镇从事计生工作的公务员平均达到2人以上。在事业机构改革中,将流动人口管理站的经费形式由“自收自支”变更为“财政全额预算”,全区增加30名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编制,充实技术服务、协会工作和流动人口管理队伍。按照35岁以下,初中文化程度以上,女性为主的标准配齐配强了全区240个村(居)人口计生专干,为强化基层,夯实基础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二)纳入综合改革重要内容,着力创新用人机制。一是实行人口计生干部全员竞争上岗。由区人口计生局制定实施方案、报区编制委员会批准,由区人事局、区人口计生局联合组织实施,区纪委全程监督,对局机关中层干部、乡镇(街道)社会事务与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及区乡两级的人口计生干部,分别采用笔试、面试、测评、考察的方法,依据综合成绩,从高到低择优上岗,对区流动人口管理站人员、协会工作人员、区乡两级的服务站人员采用相同方法实行竞聘上岗,并定编、定员、定岗到人头,建立起一支懂业务、会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基层计生干部队伍。二是实行计划生育服务站站长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制定招考简章、发放招考公告,通过资格审查、业务考试、演讲答辩、综合评议、组织考察,最后结合综合成绩决定聘用。三是实行村(居)人口计生专干民主选举产生。在村(居)换届选举出来的村(居)支部委员和村(居)委员会委员中,产生村(居)人口计生专干,确保了村(居)专干有威信、有能力、得到群众信任和支持。通过实行竞争上岗、公开招考、民主选举的新举措,形成了公平竞争、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灵活多样、充满活力的用人新机制。

(三)纳入目标考核,着力落实绩效挂钩制度。一是把干部队伍建设纳入各乡镇(街道)党政线考核的重要内容,年终量化考核。二是对人口计生干部的考核实行绩效挂钩。区、乡两级的人口计生干部和服务人员,依据层层签订的目标责任书进行考核,人口计生工作业务线目标考核前三名的“阳光”补贴上浮20%,后三名的下浮20%。村(居)人口计生专干依据村(居)民自治“两包一挂”责任制进行考核,获一等奖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出资奖励,其余的按比例兑现报酬。对于那些在工作中失职和造成不良影响的计生干部,责令辞职。

(四)纳入终身教育计划,着力提高队伍素质。一是强化业务培训,开展岗位大练兵。每年集中全区各乡镇(街道)人口计生干部专干到区人口计生局,由市人口计生委抽派老师现场培训业务,组织区人口计生局业务骨干分片对村(居)人口计生专干从宣传教育、政策法规、优质服务、信息管理、村(居)民自治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服务水平。二是加强继续教育,提高执业资质。经过长达10余年的不懈努力,区乡两级的人口计生干部均达到大专文化学历,全区专业技术人员占服务站人员总数的96.8%,具有助理执业医师以上资格的占73.02%,其中区站有执业医师等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18人,占区站总人数的90%。三是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切实转变行业作风。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展观活动,从行风评议入手,面向社会,开门纳谏,公开承诺“四个强化,八个上门”,进一步提高机关干部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服务意识、道德情操。

二、问题与困难

在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推行人性化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各种矛盾日益显现,特别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正处在转轨变型的关键时期,区、乡、村三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建设面临诸多问题。

(一)乡镇(街道)计生队伍不稳定。从事人口计生工作人员变动频繁,由于乡镇(街道)属公务员身份的人口计生干部绝大多数被提拔使用,加之乡镇(街道)公务员编制数额十分有限,从全区18个乡镇(街道)社会事务与计划生育办公室中从事计生工作的现有人员看,补充的人员大多数是事业人员,没有做到专职专用,部分还是妇联主席、武装干部、劳动保障所人员、文化站人员兼任。

(二)部分从事计生工作的人员保障差。一是局机关队伍日趋老化,政治待遇低下,有的属骨干力量无法脱身,有的因名额有限未能提拔使用,现在已在人口计生战线工作一辈子,从未享受到副主任科员级别,与刚参加工作的晚辈平起平坐,影响了工作积极性。二是少数乡镇从事计划生育工作的事业干部无工资来源。上世纪九十年代,先后充实了一批事业干部到乡镇从事计划生育工作,因不能解决编制和工资问题,一部份转行干别的工作,一部份放弃了工作下海经商或务工,目前剩下的热爱计划生育事业的干部,工作做得多、贡献大,但因身份不符,占不到乡镇公务员编制,因此工资无保障。三是目前村(居)三职干部报酬,已经提高到了540元以上,按照要求村(居)计生专干的报酬应达到这个标准的80%,由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财力支撑弱,根本无力足额兑现。

(三)现有从事计划生育工作的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从座谈了解看,现从事计划生育工作的干部很多不愿意从事计生工作,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主要是:一是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计生工作是第一难事,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压力太大。二是计划生育工作转轨变型后,主要是以服务为主,既要控制人口数量,多项工作又必须上门服务才能落实到位,与其他干部相比计生干部超负荷工作时间多。三是村和社区计生专干要具体从事人口统计、药具发放、流动人口、节育手术等多项入户调查和随访,每月必须到乡镇参加月例会,实际工作量与报酬不相称,特别是临工每天工资涨到80元后,现已很难找到责任心强的村专干了。四是城市社区人口计生专干多数兼妇女主任、会计或出纳,还要负责民政低保、劳动保障等其他工作。

(四)人口计生系统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的参公问题亟待解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站属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部门,应该参照公务员管理,但各地均未落实。

三、建议与对策

从调查来看,当前计划生育工作确实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逐步加以解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及对策:

(一)乡镇(街道)配备与工作量相适应的计生干部人数。根据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以及乡镇(街道)实际工作量的情况,至上而下以文件的形式明确规定:万人以下乡镇(街道)配备2名人口计生专职人员,一万人以上三万人以下的乡镇(街道)配备3名计生专职人员,三万人以上六万人以下乡镇(街道)配备4名计生专职人员,以此类推每增加二万人增加1名计生专职人员,确保乡镇(街道)人口计生干部配足到位。

(二)改革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经费供给模式。人员经费一般是按编制将计划生育事业费预算到乡镇,由于乡镇具体从事计划生育工作的人员,其身份不是公务员没有占到编制,导致工资无保障。建议实行定编定岗,事随岗转、人随岗走,做到计生工作人员专职专用。今后基层计生干部提拔、调动,应事先征求区人口计生局意见,缺编人员由人事局会同人口计生局选配符合条件的人员随缺随补,保证有人办事。

(三)全面解决村(居)人口计生专干报酬偏低问题。村(居)是人口计生工作的第一道防线,基础不牢就会地动山摇,建议申请国家转移支付或国家、省、市、区四级财政按比例承担的方法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村(居)人口计生专干报酬偏低问题。

(四)增加技术服务人员力量。由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工作职能,既不同于行政机关,也不同于卫生医疗机构,其特点是开展计划生育方面的上门服务,乡镇计生服务站应逐步减少只能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咨询的人员,增加从事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临床医疗服务人员,并采取多种方式提高业务技能。明确规定乡级站、中心站、县(区)级站的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数,以利于尽快提高技术服务队伍的整体水平。

(五)建立充满活力的用人激励机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仍是“天下第一难事”,过去有明确规定乡镇计生干部连续从事人口计生工作20年可享受副科级待遇,计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现可以借鉴以往的经验,明确规定无论在乡镇还是在县级机关只要连续从事人口计生工作20年就可享受副科级待遇,连续从事人口计生工作30年可享受正科级待遇,让从事一辈子人口计生工作的同志有想头,让广大人口计生干部有奔头,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艰苦的人口计生工作中奉献自己的一切。

(六)就高核定事业机构级别。人口计生工作实行的是属地管理,既要面对群众,又要面对市级以上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学校、部队,应该在规定范围内就高设置事业单位规格,建议明确规定各级计划生育协会、计划生育服务站、流动人口管理站的级别,建议核定县级协会、服务站和流动人口管理站为正科级或副科以上级别,以提高人口计生干部待遇。

(七)解决人口计生系统具有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的参公问题。因县(区)落实需省人事厅以上的文件,建议尽快与省人事厅衔接,早日将流动人口管理站参照公务员管理。

关于计划生育调研文章

以人为本、优质服务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巩固优质服务成果,提升优质服务水平,深入开展优质服务活动,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全面健康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这既是全体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者光荣而神圣的职责,又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同时,又是一个开拓创新,不断探索的新课题。元氏县在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中,积累了一些过去工作中的体会,也碰到了许多棘手的新问题;同时笔者对今后这方面的工作也有一些不成熟的构思和想法,希望能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和理论的再发展、再提高、再创新尽到绵薄之力。中国论文联盟编辑。

一、坚持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列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位置,确保责任、措施、投入“三个到位”,是深入开展优质服务的前提和保证

责任到位:元氏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定为“一把手”工程。县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议都要定期听取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专题汇报,研究全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重大问题,部署重点工作,解决人口计生工作的实际困难。先后制订下发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上自县委、政府四大班子与联乡领导,下到乡村专干服务人员的各自责任。每年年初,县委、政府都要隆重召开全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专题会,分析形势,寻找差距,明确任务,兑现奖惩,把靠实计生工作的党政责任作为一项制度和铁的纪律,摆上了县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措施到位:坚持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县政府每年都与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直相关部门签订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在党政干部的政绩考核、表彰奖励、提拔晋升和评比各类先进中,坚持“一票否决制”。县人口计生局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根据计划生育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以不断提高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决策依据,及时提出提高全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的意见、建议和实施方案,使业务指导准确、及时、到位。

投入到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具有显著社会效果的公益性事业,经费投入到位是根本保证。在机构改革中,各乡镇计生办和服务所都按照一村一干的要求和每乡至少1—2名技术服务人员的要求配备了人员。同时县财政每年都能按上级规定和全县实际工作需要及时安排、落实计划生育事业经费,各乡镇也都能优先安排计划生育工作和奖励、优惠所需各项经费,计划生育优惠政策落实率逐年提高。

二、加强队伍和阵地建设,为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打好坚实的基础

技术队伍配备到位、效果好:经过全县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已经基本形成了一支技术精湛、热心为民、吃苦耐劳、作风踏实的计划生育专业技术干部队伍。同时实行计卫联手,坚持以计划生育系统技术服务人员为主,同时从卫生系统各大医院抽调妇科、B超方面的医疗专家和技术骨干,分包乡镇,深入乡村帮助基层做好优质服务工作。

阵地建设起点高、标准严:按照“加强县级、完善乡级、健全村级”及“面向基层、深入乡村、方便群众、服务上门”的工作思路,加强了县、乡、村三级计划生育服务阵地建设。经过多方筹措资金189万元,全县15个乡镇都建成了高标准的技术服务站,其中有11个乡镇建成优质服务型技术站。同时增添了乳腺诊断仪、活检机、乳腺治疗仪、红外光治疗仪、输卵管复通仪、B超、双目显微镜、单头冷光手术灯、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医疗设备,初步形成以县站为龙头、以乡所为依托、以村级服务室为基础、以流动服务车为纽带的三级计生服务网络。

技术培训形式多、方法活:县人口计生局与军医学院联合,开展军民共建生殖健康服务工程,曾多次邀请内外专家、技术人员来我县进行大范围的妇科病普查普治和技术人员培训。赢得了全县上下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和相关部门、社会各界对计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三、深化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着力建设新型生育文化,拓展优质服务的新领域,创新优质服务的新方式

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促进计划生育知识进村入户、登堂入室,是做好优质服务工作的必要条件。首先是发挥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在县电视台开设了《计生专栏》栏目,共刊登新闻80多篇;其次是抓好党校、婚育学校的人口理论培训。县、乡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参加培训3000多人次,计划生育知识知晓率保持在99%以上。同时开展了全面的计生知识政策法规宣传活动。制作高规格的公益广告牌,重新书写大型规范化标语,制作宣传牌、宣传栏。另外县计生委还配合县委组织部、宣传部、文化局在“

七、一”、“三下乡”期间自编自演有计划生育内容的专题文艺节目。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营造了有利于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氛围,使新型的生育文化深入人心,广大干部群众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得到了进一步更新。

四、正视困难和问题,循序渐进,逐步完善是提升优质服务水平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国务院《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确立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法定地位,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与设备配备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但在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方面我县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复合型人才缺乏,与医疗机构和妇保站相比,技术服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复合型人才极度缺乏。

2、综合服务能力不强,乡镇服务所人员配置上,绝大多数人员技术单一,只能从事简单的技术服务工作和手术。虽然省、市、县逐年配备了先进设备,但由于缺乏应用技术人才,先进设备未能充分利用,影响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功能的进一步发挥。

3、计生经费不充足。服务站在从事宣传教育、人员培训、药具发放、调查研究、妇女病普查普治等工作中,经费短缺,只能满足基本的服务工作,继续教育工作面小、量少,致使服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无法尽快提高。

4、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有的服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服务意识不强,思想观念陈旧。

五、理清思路,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把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当作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任务来抓

1、切实加强和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全面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开展服务,规范服务机构和人员的行为,维护群众的生殖健康权益;严格执行相关的专业技术标准、操作常规,尤其是节育手术常规、消毒灭菌常规、危急病情抢救常规等;强化技术服务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服务的及时率;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和避免手术并发症、减少药具不良反应的发生,避免手术事故,建立起高效、严谨的工作秩序和技术质量保证体系,为群众创造一个安全、可信、方便、温馨的服务条件和环境。

2、着力解决“想服务、会服务、能服务”的问题。“想服务”指的是思想观念的转变。优质服务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对广大育龄群众的态度问题。要改变长期以来以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和任务为主导的工作模式,真正以满足群众的需求来推进计划生育工作,把“以人为本”的精神渗透到计划生育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去。“会服务”指的是服务技能的提高。优质服务工作的开展对计生干部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计生技术人员不仅要掌握更多更广泛的避孕节育知识,提高技术水平,更要学会对服务对象的尊重和体贴,掌握与服务对象沟通和交流的本领,因此,要把队伍建设和培训放在很重要的地位。“能服务”指的是服务条件的改善。计划生育要对群众的生殖健康负责,因此必须遵循一定的技术规范,具备基本的服务条件。在这三个方面,“想服务”是关键,“会服务”是核心,“能服务”是基础。

(调研文章)人口计生干部队伍建设探索与思考

作者:szq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793 更新时间:2009-7-14

利州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胡平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长期的实践证明:建设一支稳定、可靠、有力的干部队伍是做好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必备条件。对此我们进行了许多探索和不懈努力,但是要解决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实质性问题,还需要上下互动、横向协作才能真正见成效。

一、探索与成效

面对新时期人口计生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区采取“三纳入,三着力”措施,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有效地提升了区、乡、村三级干部队伍的整体实力,不仅顺利完成了“国优”创建任务,还先后九次受到国家人口计生委表彰,多项工作被省、市表彰为先进集体,党政线、业务线目标考核几年来均列全市一等奖。

(一)纳入党委政府保障,着力稳定机构队伍。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对人口计生工作的保障,确保了把人力保障放在人、财、物“三大保障”之首加以重视和落实。在乡镇机构改革中,保留了乡镇计生办公室,统一乡镇(街道)人口计生干部数额,明确规定1万人以下的乡镇(街道)配备2名以上专职人员,2万人的乡镇(街道)配备3名以上专职人员,3万人的乡镇(街道)配备5名以上专职人员,充实了8名德才兼备的公务员到乡镇计生队伍,使乡镇从事计生工作的公务员平均达到2人以上。在事业机构改革中,将流动人口管理站的经费形式由“自收自支”变更为“财政全额预算”,全区增加30名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编制,充实技术服务、协会工作和流动人口管理队伍。按照35岁以下,初中文化程度以上,女性为主的标准配齐配强了全区240个村(居)人口计生专干,为强化基层,夯实基础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二)纳入综合改革重要内容,着力创新用人机制。一是实行人口计生干部全员竞争上岗。由区人口计生局制定实施方案、报区编制委员会批准,由区人事局、区人口计生局联合组织实施,区纪委全程监督,对局机关中层干部、乡镇(街道)社会事务与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及区乡两级的人口计生干部,分别采用笔试、面试、测评、考察的方法,依据综合成绩,从高到低择优上岗,对区流动人口管理站人员、协会工作人员、区乡两级的服务站人员采用相同方法实行竞聘上岗,并定编、定员、定岗到人头,建立起一支懂业务、会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基层计生干部队伍。二是实行计划生育服务站站长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制定招考简章、发放招考公告,通过资格审查、业务考试、演讲答辩、综合评议、组织考察,最后结合综合成绩决定聘用。三是实行村(居)人口计生专干民主选举产生。在村(居)换届选举出来的村(居)支部委员和村(居)委员会委员中,产生村(居)人口计生专干,确保了村(居)专干有威信、有能力、得到群众信任和支持。通过实行竞争上岗、公开招考、民主选举的新举措,形成了公平竞争、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灵活多样、充满活力的用人新机制。

(三)纳入目标考核,着力落实绩效挂钩制度。一是把干部队伍建设纳入各乡镇(街道)党政线考核的重要内容,年终量化考核。二是对人口计生干部的考核实行绩效挂钩。区、乡两级的人口计生干部和服务人员,依据层层签订的目标责任书进行考核,人口计生工作业务线目标考核前三名的“阳光”补贴上浮20%,后三名的下浮20%。村(居)人口计生专干依据村(居)民自治“两包一挂”责任制进行考核,获一等奖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出资奖励,其余的按比例兑现报酬。对于那些在工作中失职和造成不良影响的计生干部,责令辞职。

(四)纳入终身教育计划,着力提高队伍素质。一是强化业务培训,开展岗位大练兵。每年集中全区各乡镇(街道)人口计生干部专干到区人口计生局,由市人口计生委抽派老师现场培训业务,组织区人口计生局业务骨干分片对村(居)人口计生专干从宣传教育、政策法规、优质服务、信息管理、村(居)民自治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服务水平。二是加强继续教育,提高执业资质。经过长达10余年的不懈努力,区乡两级的人口计生干部均达到大专文化学历,全区专业技术人员占服务站人员总数的96.8%,具有助理执业医师以上资格的占73.02%,其中区站有执业医师等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18人,占区站总人数的90%。三是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切实转变行业作风。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展观活动,从行风评议入手,面向社会,开门纳谏,公开承诺“四个强化,八个上门”,进一步提高机关干部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服务意识、道德情操。

二、问题与困难

在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推行人性化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各种矛盾日益显现,特别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正处在转轨变型的关键时期,区、乡、村三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建设面临诸多问题。

(一)乡镇(街道)计生队伍不稳定。从事人口计生工作人员变动频繁,由于乡镇(街道)属公务员身份的人口计生干部绝大多数被提拔使用,加之乡镇(街道)公务员编制数额十分有限,从全区18个乡镇(街道)社会事务与计划生育办公室中从事计生工作的现有人员看,补充的人员大多数是事业人员,没有做到专职专用,部分还是妇联主席、武装干部、劳动保障所人员、文化站人员兼任。

(二)部分从事计生工作的人员保障差。一是局机关队伍日趋老化,政治待遇低下,有的属骨干力量无法脱身,有的因名额有限未能提拔使用,现在已在人口计生战线工作一辈子,从未享受到副主任科员级别,与刚参加工作的晚辈平起平坐,影响了工作积极性。二是少数乡镇从事计划生育工作的事业干部无工资来源。上世纪九十年代,先后充实了一批事业干部到乡镇从事计划生育工作,因不能解决编制和工资问题,一部份转行干别的工作,一部份放弃了工作下海经商或务工,目前剩下的热爱计划生育事业的干部,工作做得多、贡献大,但因身份不符,占不到乡镇公务员编制,因此工资无保障。三是目前村(居)三职干部报酬,已经提高到了540元以上,按照要求村(居)计生专干的报酬应达到这个标准的80%,由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财力支撑弱,根本无力足额兑现。

(三)现有从事计划生育工作的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从座谈了解看,现从事计划生育工作的干部很多不愿意从事计生工作,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主要是:一是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计生工作是第一难事,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压力太大。二是计划生育工作转轨变型后,主要是以服务为主,既要控制人口数量,多项工作又必须上门服务才能落实到位,与其他干部相比计生干部超负荷工作时间多。三是村和社区计生专干要具体从事人口统计、药具发放、流动人口、节育手术等多项入户调查和随访,每月必须到乡镇参加月例会,实际工作量与报酬不相称,特别是临工每天工资涨到80元后,现已很难找到责任心强的村专干了。四是城市社区人口计生专干多数兼妇女主任、会计或出纳,还要负责民政低保、劳动保障等其他工作。

(四)人口计生系统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的参公问题亟待解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站属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部门,应该参照公务员管理,但各地均未落实。

三、建议与对策

从调查来看,当前计划生育工作确实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逐步加以解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及对策:

(一)乡镇(街道)配备与工作量相适应的计生干部人数。根据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以及乡镇(街道)实际工作量的情况,至上而下以文件的形式明确规定:万人以下乡镇(街道)配备2名人口计生专职人员,一万人以上三万人以下的乡镇(街道)配备3名计生专职人员,三万人以上六万人以下乡镇(街道)配备4名计生专职人员,以此类推每增加二万人增加1名计生专职人员,确保乡镇(街道)人口计生干部配足到位。

(二)改革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经费供给模式。人员经费一般是按编制将计划生育事业费预算到乡镇,由于乡镇具体从事计划生育工作的人员,其身份不是公务员没有占到编制,导致工资无保障。建议实行定编定岗,事随岗转、人随岗走,做到计生工作人员专职专用。今后基层计生干部提拔、调动,应事先征求区人口计生局意见,缺编人员由人事局会同人口计生局选配符合条件的人员随缺随补,保证有人办事。

(三)全面解决村(居)人口计生专干报酬偏低问题。村(居)是人口计生工作的第一道防线,基础不牢就会地动山摇,建议申请国家转移支付或国家、省、市、区四级财政按比例承担的方法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村(居)人口计生专干报酬偏低问题。

(四)增加技术服务人员力量。由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工作职能,既不同于行政机关,也不同于卫生医疗机构,其特点是开展计划生育方面的上门服务,乡镇计生服务站应逐步减少只能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咨询的人员,增加从事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临床医疗服务人员,并采取多种方式提高业务技能。明确规定乡级站、中心站、县(区)级站的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数,以利于尽快提高技术服务队伍的整体水平。

(五)建立充满活力的用人激励机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仍是“天下第一难事”,过去有明确规定乡镇计生干部连续从事人口计生工作20年可享受副科级待遇,计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现可以借鉴以往的经验,明确规定无论在乡镇还是在县级机关只要连续从事人口计生工作20年就可享受副科级待遇,连续从事人口计生工作30年可享受正科级待遇,让从事一辈子人口计生工作的同志有想头,让广大人口计生干部有奔头,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艰苦的人口计生工作中奉献自己的一切。

(六)就高核定事业机构级别。人口计生工作实行的是属地管理,既要面对群众,又要面对市级以上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学校、部队,应该在规定范围内就高设置事业单位规格,建议明确规定各级计划生育协会、计划生育服务站、流动人口管理站的级别,建议核定县级协会、服务站和流动人口管理站为正科级或副科以上级别,以提高人口计生干部待遇。

(七)解决人口计生系统具有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的参公问题。因县(区)落实需省人事厅以上的文件,建议尽快与省人事厅衔接,早日将流动人口管理站参照公务员管理。

上一篇:党史学习研究范文下一篇:冬天的儿童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