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保障监察网格

2022-07-08

第一篇:劳动保障监察网格

劳动保障监察二级网格工作职责

1、负责采集辖区内企业劳动用工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录入,建立劳动保障电子信息档案;

2、对采集的劳动用工信息实行动态监管,适时更换新信息;

3、对辖区内企业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日常巡视检查;

4、受理举报(投诉)案件,并及时将案件报送上级劳动监察部门处理;

5、协助上级劳动监察部门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6、组织指导村(居、社区)共同做好“两网化”工作;

7、搞好网络管理和维护,保障网络正常运行。

第二篇:劳动保障监察一级网格工作职责

1、贯彻执行和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及规章,督促用人单位严格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负责对网格内网点的管理、协调和监督;

2、了解掌握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及劳动用工管理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管理,做好劳动保障监察的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工作,建立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电子信息档案和基本信息数据库,并及时采集补充信息;

3、受理、调处网格内劳动保障投诉、举报并建立相应台帐。受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的委托,在履行规范的监察程序和办法的前提下,出具《劳动保障监察限期改正指令书》,并及时向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上报备案;

4、对劳动纠纷进行妥善处置,对劳动保障的重大群体事件,要及时介入,掌握动态,按应急预案要求及时报告和处理;

5、开展对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和企业诚信档案建设工作;

6、积极配合上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查处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并做好相应的调查取证工作;

7、规范使用好劳动保障管理文书,及时上报各类报表、信息和总结,规范档案管理;

8、完成上级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9、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监察职责。

第三篇: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内用人单位信息采集工作总结

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南府办09号)《关于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体系建设实行网格化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从7月1日起,对辖区四个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内的国有企业、集体单位、个体工商户及其他用工单位开展基本信息采集工作。截至10月30日止,采集到事业单位24家

,采集涉及劳动者人数2100人;国有企业29家,涉及人数2181人;集体企业35家,涉及人数366人;私营企业53家,涉及人数551人;个体工商户2489家,涉及人数4232人;其他类型单位79家,涉及人数1375人。基本完成了整个区用人单位基本信息采集工作。

主要做法:

1、加强基础建设,建立健全管理网络。区以城区所在地蒲庙镇为试点,以社区实际管辖区域及用人单位数量为依据划分为四个网格,即:红星网格、新兴网格、蒲津网格、那元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协查员,其工作岗位在社区。为了做好信息采集工作,实行“定点、定人负责制”,以一个社区为一个网格,每一个网格为一个监管点,对网格内用人单位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劳动保护、社会保险等方面的信息和情况进行采集和监控管理。

2、建立“企业户籍簿”。在用人单位信息采集工作中,该大队做到详细不漏,能采到信息的尽量采集,绝不漏过每项信息。采集回来的资料,按照“哪个网格采集,哪个网格录入”原则,采取一户一档的方法,为每个用人单位建立“企业户籍簿”,编好代码,写好目录,分网格、分街道装订成册。

目前,区每个社区网格都建立了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台帐,该大队将用人单位户籍卡的内容和台帐的内容及时录入他们自己建立的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系统,以保证劳动用工信息及时性、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并为用人单位保密,以网格为单位,以数据为基础,初步建立起区的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网络,网格管理人和负责人对网格化管理信息数据库信息随时做到全面、准确、及时更新,保证和达到实行动态监控的目的。

3、及时总结,不断改进工作方式。该大队每周一下午按时召开工作例会,对前一周工作进行总结,通报各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进展情况,对劳动保障监察协查员在采集中遇到的问题给予解答,并介绍各个社区采取分片包干采集和摸清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基本信息等好的做法和好的经验,与此同时,该大队还狠抓现场指导工作,监察员和协查员一起入户采集,就如何进行询问、调查、取证、记录等业务对劳动监察协查员给予现场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开展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以来,社区协管员反映的工作难点、疑点问题,组织各社区协查员进行工作交流,对网格化管理工作进行及时小结,为全面提升网格化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第四篇:网格化管理 强化土地监察保红线

为适应新要求,迎接新挑战,土地执法监察工作要大胆创新,大胆实践。目前,土地违法案件发现难、制止难、查处难是一个普遍现状。为有效缓解这一状况,通过树立“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全程监管”,以“网格化管理”的执法监察工作新理念,强势推进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上新台阶。

“网格化管理”就是从执法巡查的区域空间上、信息反馈的网络上和预警监控上,实行网格化管理。在巡查区域上,实行分片包干负责制,做到全面覆盖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在信息反馈的网络上,建立信息共享联系制度,做到全员参与人人有任务、人人有压力。预警监控的等级上,实行区域监控负责制和等级监控巡查制,做到全程监管有的放矢。具体地说:

一、监察区域实行网格化管理,达到全面覆盖。在管辖的行政区域内,将土地执法巡查区域,以网格化的形式,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实行分片包干负责制,做到巡查区域全面覆盖,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市(县)局以乡镇为单位进行划分、乡镇分局(所)以行政村(社区)为单位进行划分、行政村(社区)以组或自然村为单位进行划分,并确定责任区域、明确责任人,达到“三位一体、盖边沉底”。

二、监察方式实行网络化管理,达到全员参与。一是进一步完善市、镇、村三级执法监察信息网络,优化整合建设、城管、公安等执法力量,强化与相关执法部门的横向联动,充分发挥村级土地协管员作用,并建立信息共享联系网络,实现信息共享、上下协调、横向联动、反应快速的执法监察新机制。二是进一步理顺市、镇两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执法监察方式和村级协管方式。市局设置若干个片区监控小组,建立监控程序,重点进行日常巡查监控。分局(所)在坚持监察队伍日常巡查的同时,注重强化全体人员的执法意识,严格要求全体人员,无论处于哪个层次、哪个岗位,时时处处都依法办事,把执法监察当作份内事,形式人人参与的监察网络,改变过去执法监察机构、队伍单枪匹马、孤军奋战的被动局面。同时,充分发挥村级协管员网络的监控作用,做好基层情况反馈的信息员、对违法案件及时发现的监察员。对村协管员反映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分局(所)要实行24小时锁定制度。即在接到情况反映或发现土地违法行为的24小时内,分局(所)监察人员到达现场,进行初步调查和制止,把土地违法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同时将信息反馈市局片区监控小组,进入监控程序。

三、动态监控实行网格化管理,达到全程监管。建立三级预警监控制度。预警等级的评定分为两种:一是对个案的预警等级评定,根据个案的违法用地面积、地上物状况、地类、违法用地地点、社会影响度等指标,确定案件的预警等级;二是评定区域预警等级,根据一定区域内的案件发生情况,按相应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具体可以对基本农田保护区、主干道两侧和案件多发区域实行一级监控,由市局片区监控小组每季组织拉网式检查、分局(所)每周定期组织重点巡查,村级协管员配合日常巡查;对工业集聚区、城乡结合部实行二级监控,由分局(所)每周定期组织拉网式检查,村级协管员配合日常巡查;对其他区域实行一般监控,由分局(所)每月周定期组织巡查,村级协管员负责日常巡查。对一个区域案件发生情况进行预警等级评定,对预警等级高的案件和区域予以重点、严密监控,以起到重点打击大案要案和监控案件多发区域的作用。评定预警等级的标准可根据辖区的具体情况相应调整。当案情发生变化时,预警等级也随之进行变化调整。通过设立预警等级可清楚地了解一个区域内的土地违法案件发生情况,从而进行有效监控。 同时,市局片区监控小组实行定期跟踪回访。根据不同预警等级,对锁定的监控对象实施不同密度、不同间隔时间的回访巡查。如果发现案情变化,要及时作出反应,采取措施加以处理,同时要变更预警等级。

第五篇: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劳动保障监察程序_2012即墨

劳动保障监察程序

即墨论坛 即墨信息港 http://

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劳动保障监察程序

为实现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规范化,确保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主体、适用法律、执法程序合法有效,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监察程序。

一、不立案监察程序

不立案监察程序,即并未发现用人单位有违法行为,仅是对用人单位进行例行检查、不定期检查的程序。

(一)现场检查程序

1.检查应有2名以上劳动保障监察员共同进行;

2.劳动保障监察员进入被检查场所,应主动出示劳动保障监察证件,说明身份;

3.检查前劳动保障监察员应当向用人单位告知检查的目的、内容、要求和方法(必要时可下达书面检查通知);

4.检查时应了解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并巡视劳动场所;

5.现场检查情况应有笔录,笔录应当由劳动保障监察员和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签名或盖章,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拒绝签名盖章的,应注明拒签情况;

6.检查中发现的一般性问题可不做立案处理,但应记录检查结果和建议意见,对重要问题应及时向大队领导汇报并建议立案调查。

(二)书面查询程序

1.向用人单位发出《劳动保障监察调查询问通知书》;

2.用人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做出书面答复;

3.查询中发现的一般性问题可不做立案处理,但应记录查询结果和建议意见,对重要问题应及时向大队领导汇报并建议立案调查。

即墨论坛 即墨信息港 http://

劳动保障监察程序

即墨论坛 即墨信息港 http://

二、立案监察程序

立案监察程序,即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立案查处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案件的程序。

(一)登记立案:主办监察员对用人单位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或接案)后,发现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并经过初步审查确认用人单位有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事实的,应当填写《立案审批表》并在5个工作日内报批立案。大队领导批准之日为立案起始时间。

(二)调查取证:登记立案后,承办人员需要回避的应当回避(回避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作出,作出回避决定前,承办人员不得停止对案件的调查处理)。主办监察员必须自立案之日起60个工作日(情况复杂的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延长30个工作日)内,全面、客观、公正地完成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取证,同时提出是否对用人单位进行行政处罚的建议、理由及依据,将全案移送大队领导审理复核。案件移送审理之前,主办监察员应当向用人单位下达《劳动保障监察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告知用人单位拟对其进行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用人单位享有陈述和申辩的权利。

(三)审查复核:劳动保障监察大队领导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应当全面审理,审查送审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程序是否合法,适用法律是否正确,必要时可召开案件分析会。

对用人单位拟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较大数额罚款(个人50元以上、非经营性单位1000元以上、经营性单位20000元以上)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权在接到告知后的3日内要求听证,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的7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用人单位要求听证的,应当组织听证。 劳动保障监察大队领导在审理案件后,应当提出处理意见,主办监察员应当根据大队领导的处理意见,填写《案件处理报批表》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

劳动保障监察程序

即墨论坛 即墨信息港 http://

(四)处理决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对立案调查完成的案件通过审查,对主办监察员及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提出的处理意见,应当视不同情况在15个工作日内做出如下决定:

(1)对依法应当受到行政处罚的,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2)对应当改正未改正的,依法责令改正或者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理决定;

(3)对情节轻微,且已改正的,撤销立案。

经调查、检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也应当撤销立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撤销立案:

1.劳动保障监察大队领导经审理退案主办监察员要求补充调查,主办监察员在15个工作日内无法提供充足证据的;

2.用人单位依法解散、被撤销或被宣告破产的;

3.劳动监察认定的事实虽然存在,但不是该用人单位所为的;

4.用人单位实际上不存在违法行为的;

5.其他。

发现违法案件不属于劳动保障监察事项的,应当及时移送有关部门处理;涉嫌犯罪的应当移送司法机关。

(五)制作处理决定书: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对案件做出决定后,主办监察员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制作处理决定书送大队领导审核后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签发。处理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1)被处罚(处理)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单位住址;

(2)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的违法事实和主要证据;

(3)劳动保障行政处罚(处理)的种类和依据;

(4)处罚(处理)决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5)不服处罚(处理)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的途径和期限;

(6)作出处罚(处理)决定的行政机关名称及作出处罚(处理)决定日期。

劳动保障行政处罚(处理)决定书应当加盖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印章。

劳动保障监察程序

即墨论坛 即墨信息港 http://

(六)送达、签收和备案: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在7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劳动保障监察限期整改指令书、劳动保障行政处理决定书、劳动保障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被处罚(处理)单位应当在送达回执上签收,对拒绝签收的应注明拒签情况,并尽可能找在场人签字证明。处罚(处理)决定书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报上一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七)执行:用人单位应当自收到《劳动监察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到指定银行缴纳罚款。用人单位逾期不履行劳动监察处罚决定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1)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

(2)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八)结案

劳动保障监察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结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上级批准可以延长30个工作日。

上一篇:领导工作会议讲话下一篇:刘邦项羽人物形象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