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2022-10-12

第一篇: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原创: ydsgFM

第一次听说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是在2017年9月份,开通了他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课程,看到了这本书的介绍,乍一看这个名字会觉得它讲的是关于时间管理的书。说句实话,我对这类时间管理的书不是很感兴趣,第一再好的方法少了做的这一环都是苍白无力的,第二很多时间管理的方法都是无效的、老生常谈。今年真正翻到这本书,才发现它与时间有关,却不是单单只讲时间管理,如果用一句贴切的话来说:它讲的是思维模式,升级的是我们的大脑操作系统。

通读完整本书,我开始思考我整个读书过程的变化。26岁之前读书,真的只是读书,会选择很多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比如情感类、心灵成长类的书籍去读,首先这些书没有经过筛选和甄别,也许存在很多误导性的观念;其次读完就是读完了,没有去辩证性思考这本书带给自己什么样的体验和思考,哪些观念是真正值得推敲的,哪些观念是误导性的,更别说读完之后再总结性的回头反思。这样的读书方法收效甚微,很容易误导自己的思维。现在再读书会很慎重,那些没有经过甄别和筛选的书不急于去读 ,真的对哪类书籍感兴趣会仔细研究之后,再选择好书去仔细研读。《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里也讲到了这样的观念,同时也根据作者自己的实际感悟提炼了很多通俗易懂的原则思维方式,我们常常被一些看似玄玄乎乎的事物所迷惑、吸引、盲从,但真正朴素的道理才能去执行坚守,坚守到质变,就是巨大的改变。那些看似高深的观念并不一定正确,就算正确也不一定易于执行,无法执行的道理,就像漂亮的海市蜃楼,除了观赏没有实用价值。

整本书里有大量的这种朴素的观念,大部分是经过作者亲身验证的,读完一遍在某种程度上会打通我们的一些思维,再配合上长期的做,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个人认为读完此书对人的心态也是有所助益的,随着年龄渐长,我们不得不承认每个人的人生际遇都是不一样的,没有通适的法则,无需过度依赖外界的评价和别人进行比较,若真要比较那就和自己比较,今天的自己是不是比昨天有所进步,在思维上在生活能力上在感情处理上在工作处理上等,也同样需要明白努力并不意味着一定成功,那又怎么样呢?人走一遭,去体验去经历去做去修行,便是圆满,对“知足常乐”这句话我是有保留意见的,整体方向上我们应该有个知足常乐的平和心态,但在对待每一件具体的事情上应该投入100%的热情认真,特别是那些对你非常有意义重要的事情。不要把知足常乐作为糊弄自己,糊弄人生的借口。

整本书通俗易懂,观念朴素不华丽,但是在动不动就要把简单事情复杂化华丽化的当代,很值得一读,读完再细细对照自己,会发现很多自己可以改进做的更好的地方,相信这本书我会再读第二遍、第三遍......

第二篇:《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我差不多用了半年左右的工作之余,才匆匆忙忙将李笑来先生的《把时间当作朋友》看完。乍一看,竟然用了半年左右时间,似乎工作任务繁重、事务繁忙、百忙之中抽出一点宝贵时间,可看完之后,结合自身近十年的工作经历,仔细思考了一段时间,不禁深有体会、很受启发。

是什么原因导致我感觉时间永远不够用?是什么原因造成我以往很多工作疲于奔命?是什么原因决定我花精力做了事情却没有预想的结果?答案很明确,但也很抽象,“没有管理好时间”,用书中的语句就是“没有把时间当作朋友”。

坦率地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和时间赛跑,甚至夸张一点在和时间作斗争。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或平头百姓留下的诗词或俗语,无不验证这一点,比如“人生犹如白驹过隙,瞬间而已”或“岁月无情”等等。这从另外一个角度再次说明管理好时间、利用好时间是多么重要。

我觉得作为一个个体,彼此之间差异性较大,特别是21世纪更是一个彰显个性、激情飞扬的时代,要求所有人都做到书中所写,确实比较困难。但仍有一些共性的东西,作为我自身的心得体会,写出来与有志者共勉。

一、成熟的心智是管理好时间的重要前提

本书第一章写的是“心智的力量”,我初看时心中有点嘀咕,心智怎么与管理时间拉上关系,好像有点牵强。带着疑虑看下去,才逐渐明白,心智更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无时不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思考,最终决定着每个个体的价值取向,自然顺理成章地影响着我们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如何管理好我们的时间。

相对于认识心智的力量而言,开启并有效控制自身的心智就显得尤为重要。既然心智有差异,那么就应该后天加以训练和引导,毕竟天才是极少数的,大都数人的心智还是要不停地学习、培养、发展、甚至重建的。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思维、控制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不良欲望,使得自己变得更为理性,更加成熟,只有拥有成熟心智的个体,才能合理安排时间,才能理性决策即将发生的行为。

所以说,成熟的心智是管理时间的重要前提,是一个无法遗忘的保障,离开了这个前提,离开了成熟理性的心智,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就有可能失控,就会很容易被欲望、贪婪、满足所控制,那个时候再去谈什么管理时间就成了空话,很简单的一个道理“你连自己都管不了,何谈管稍纵即逝的时间呢”。

二、80:20的时间安排原则是时间管理的重要方法

我记得2007年读《赢在执行》的时候,其中有一个篇幅根据重要和紧急程度将事情大体分为四类:重要也紧急、紧急不重要、重要不紧急、不紧急也不重要,这其实是“时间管理”核心问题。

对于大都数人而言,很容易区分重要也紧急和不紧急也不重要这两种极端情况的处理原则和时间安排原则,但对于紧急不重要和重要不紧急却往往满头雾水、一筹莫展。读过《把时间当作朋友》一书后,尽管书中没有直接谈及这个问题,但我们应该明白如何分配时间去完成。这是一个80:20原则的典型例子,我们应该将80%的精力花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上,20%的精力花在紧急但不重要的事上。

实际上有一段工作经历的人都应该知道,绝大多数(注意的是,我用的“绝大多数”这个词,当然也有例外情况)情况下重要的事都不紧急,紧急的事都不重要。在企业中,重要不紧急一

般包括准备工作计划、发掘新机会、规划、建立业务机会等等,重要非凡,但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紧急不重要一般包括造成干扰的电话、信件、某些会议、必要但不重要的活动等等,确实要很快处理,但又不能对自身的工作产生较大帮助。所以,时间和精力的分配,基本把握80:20的原则足可以应付我们身边很多发生的事情和问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如何将重要紧急的事情变成只重要的事情,这里也有一个方法可以借鉴: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分清主次矛盾;统筹方式方法。

三、“行动起来”是管理好时间的重要保障

有一句老话“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就是说的这个道理,不论我们的计划做的多完美无缺,如果没有动作、没有具体的行动,所有的一切都是空的。

行动起来是管理好时间的重要保证,只有那些将计划付诸行动的人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才有科学合理管理好时间的机会。工作中有很多人都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热衷于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计划或规划做的是漂漂亮亮,工作措施是一条又一条,听了让人激动不已、热血沸腾,可一年过去了,问题还是那个问题,没有一点点进步,甚至还退步了,这就是没有解决好“计划”和“行动”的关系,重视了前者却忽视了后者,结果仍然无法让人满意。

因此,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迅速行动,不要在等待的道路上左顾右盼、犹豫不决,浪费的是时间和青春,绝对不要像《明日歌》中所唱“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那样蹉跎岁月。

四、掌握一些小方法是管理好时间的重要手段

中国有句古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好地诠释了多记多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用于记忆数据、事情等等,从而可以从容

地节省大量的查阅时间,进而利用了节省的时间。

在工作中,我自己有很多这样的体会体验,比如开会,很多时候仗着自己年轻、记忆好,领导布臵的工作、公布的数据等等,往往靠记忆而不是记录的形式来保存,可是事实往往很残酷,时间长了很多内容都忘记了,或者是只记得个大概,等到要用的时候就要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查阅别人的记录或硬着头皮去请教领导,浪费了时间不说,有时搞的自己也很难堪,所以掌握一些具体的技能技巧是多么的重要。

此外,还有很多小工具值得我们参考,比如制作时间预算、使用列表、提前做好计划等等,都是很好的方式方法。

掌握一些手段或方法工具可以让我们受益终生,但我不建议把书中所列的全盘考虑,照本宣科,不加区别地统统吸纳,这样反而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因为时间是宝贵的,如果我们花大量的时间在这些手段上,客观上必然影响工作任务的开展、影响管理好时间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把工作做的有条不紊,关键是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有选择地采用。

总之,《把时间当作朋友》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它告诉我们如何管理好时间,如何利用好时间,如何把时间当作自己的朋友一样贴心可靠。读书的目的不是应付考试,也不是应付检查,而是实实在在地汲取书中的营养,来影响我们的行为,滋润我们的工作。

第三篇:把时间当作朋友的读后感

《把时间当作朋友》是一本写得很成功的书,因为作者是个发表过很多演讲的老师,知道如何和风细语地阐述观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把时间当作朋友的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把时间当作朋友的读后感1

不管是嗷嗷待哺的婴儿,还是行将就木的老者,时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不论你急或是不急,它就在那里,不快不慢。要想合理地利用时间,不虚度光阴,必须对时间进行有效的管理。

书中强调了一个概念——心智。一个人的“心智”指的是他各项思维能力的总和,而时间管理就是一个“运用心智,获得解放”的过程。人是没办法管理时间的,而时间也不听任何人的管理,它只会自顾自一如既往地流逝。“管理时间”只不过是人们一厢情愿而已。其实,真正要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我们自己。心智是灵魂,是思想,时间管理只是方法,虽然有时我们定了很多计划,但执行力不强。所以,把工作、生活、学习安排得井井有条,做自己的朋友,与自己的内心无话不谈,时间不是由长度这一维度描述的,还有深度、广度、高度。事实上,没有什么要比发现、培养、呵护、调整自己的心智的力量更重要的事情了,一旦我们的心智出现了问题,我们就会因为错误的理解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因此而浪费的时间往往不仅无法估量,更可怕的是这种错误和浪费甚至可能根本无从知晓。总之,心智力量的不同,使不同的人面对相同的境遇,做出不同的选择,得到不同的结论,最后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

其次,书中多次提到这样一个词——耐心,学习和工作都是乏味的,艰苦的,路程总是漫长的,成果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耐心就是敢于把时间投入到简单、枯燥但是最终会意义非凡的重复当中去。耐心,是成功的核心素质,踏踏实实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路,相信自己离目标会更近一步。

就我个人而言,自己也有很多次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时间管理得更有效率,因为总是有如此多的事情在做······有时候兴致勃勃地制定了一堆计划,执行了不到一两个星期又扔下来了。这些现象在作者的案例中都有清楚地展现。“相信我,你并不孤独”在文中多次出现,大概最能安慰人了,当我们惊诧地发现自己很多奇怪的可羞的心理习惯和弱点在书中被清楚地表明,不免有豁然开朗之感,书中关于懒惰的分析多少都说中你我的软肋,我们要克服这些困难,还需付出心智的成长和努力。

过去已经过去,无法更改,未来却可以更改——通过改变我们今天的起始条件,当我们真正运用心智的力量认真而又正确的反思我们生活中遇到的所有的尴尬时,最终,我们会发现其中的大多数肯定是我们过去曾经做错过什么,或有意,或无意。那么,为了将来的正确,我们今天就要做到尽量不出错。今天任何一个小错误,都有可能在将来被无穷地放大。这样的认知,几乎会改变我们的一切。生活就是选择,而所谓的选择,只不过是一个人所拥有的观念对之衡量后的结果,一个人所拥有的观念,说穿了就是心智力量的最终体现,开启自己的心智,就等于重生。如若重生,就可以恰当运用心智与时间作朋友,与它一起用耐心打造新的人生。没有人能够阻挡你开启自己的心智,最神奇的是,一个人的心智开启,竟然只需要一个挣扎的念头而已,但仅这一个念头却又是天下最困难的事情之一。但还是挣扎一下吧,因为无论如何,我们早晚要为自己的过去买单,逃不掉的。

读过《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后,真的是受益匪浅,很多困惑了很久的东西,突然之间感觉开朗了!

把时间当作朋友的读后感2

这本书主要从心智成长的角度来谈自我积累,强调时间管理的焦点,从来不是时间,而是自我管理。书中从我们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现实问题开始娓娓道来,如何学习,思考,交流,自我管理,积累,最终如何应用,去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困境。当你做到了心智成熟,在漫长的人生马拉松中,永不放弃,坚持到底,自我积累,取得成长和进步的时候,你不在是在追赶时间,时间自然而然的成为你的朋友。

读书过程中,我常常感慨,为什么会喜欢这?略加思考下就明白了,因为书中所阐述的很多现实问题及困境,正是我等普通人日常中所面临的问题,可能自己都没有发现问题,或者发现了无从表达,从未思考,直到作者深入浅出的阐述分析,然后才豁然明朗,原来真的是这样啊。书中讨论了怎样做到心智成熟,如何完成自我积累,问题产生的原因,学习思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这不正是我们所期待已久的吗。喜欢作者深入的思考,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看待问题通透彻底。

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精彩纷呈。我最喜欢的一部分就是第三章——管理。当我们面对一项任务或者多项任务的时候,首先正确的估算任务的时间,然后做出合理的计划。而这时间要正确的的估算,计划要在能实现的基础上方可顺利完成。如何估算任务需要完成的时间?根据候世达法则:完成一个任务实际花费的时间总会超过计划花费的时间,就算制定计划的时候考虑到本法则,也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所以当我们计划的时候,首先要考虑任务的熟悉程度或者陌生程度。熟悉的任务我们很容易估算完成的时间,但是面对陌生的任务时,在学习和探索未知的时候,总是不免有层出不穷的问题蹦出来,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固然更多。如过在计划的时候,没有认识到这个现实,计划难免成空。从短期计划目标开始,比如一天,一周,通过自己长期的实践,就可以做月计划,季度,年计划。最后再次强调的是,所有计划的前提,是在目标切实可行的基础上。

当我们做好了计划,什么时候开始任务呢?毋庸置疑的是,从现在开始。很多人明明很焦虑,可是却一直拖延,不是拖延着去做事,而是拖延着去开始做事。但是最终期限不是在那里一直等着里,时间只顾自顾自的流逝,到最后是以加速度的方式朝你狂奔而来。因为你想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就会感叹时间流逝的太快。有时候,甚至还没开始,就已经晚了。所以及早行动,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能做多好就做多好。

开始行动后,我们要直面困难,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在面临一项任务的时候,任务可分为困难的部分和简单的部分。快速有效的完成简单的部分,然后把时间和精力放到困难的部分,勇于直面困难,不要掩耳盗铃。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看起来很努力,很用功,却没有成效的原因。在简单的任务中反复消磨时光,没有勇气面对困难。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考虑三个方面,内容,原因,方法。内容和原因都显而易见,最重要的是方法。拆解每一项任务,落实每个步骤,分配具体的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最终完成任务。

在管理完成的任务的过程中,思考任务的串行与并行关系。所谓的串行与并行,即是我们物理课程中,的电路的两种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有些任务只能串行,比如先烧水,才能泡茶,先洗手在吃饭。而有的任务可以同时进行,也就是一心二用,必须在执行一些机械性的任务的同时,我们可以进行另外一项或者多项任务,给自己的大脑打造一个“多任务操作系统,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比如你可以在跑步的时候听英语,在等车的时候看书,在做家务的时候听音乐,在烧水准备泡茶的时候,洗杯子,洗茶壶准备茶叶等等。

当你做任何事情之前,可以尝试把即将要做的事情的整个过程在大脑里预演一遍或者很多遍。这个世界上,天才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可以通过不断的积累,勤能补拙来弥补,高效的完成任务,在一项领域中取得成就。需要执行的任务越重要,这种预演就越关键。只有经过大量的预演或者练习,我们才能在实际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有出色的表现。万事可提前准备,万事皆要提前准备。很多优秀的演讲家,难道他们一开始就能在讲台上舌灿莲花,取得成功吗,无疑是经过了充分的准备,无数次的演练的。

书中感兴趣的内容很多,学到的东西也很多,以上也只是书中的一个小篇章而已。好的书本值得反复去读,每一次的感受都不尽相同。

把时间当作朋友的读后感3

最近,读了一本中国作家李笑来的著作,书名叫《把时间当做朋友》,作者通过自己丰富的见闻和从业经验,阐述了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从而开启人生的成功之旅。

为什么你总是觉得“没有时间了”?最节省时间的方式是学习,为什么你“砍柴”而不肯“磨刀”?基于过程的记录,为什么迥异于基于结果的记录?一个人对时间的精确感知能力真的能训练的像特异功能?都是平凡的人,为什么若干年后已有天壤之别?时间这条船,为什么只送心智成熟的人去往梦想的彼岸?绝大多数的成功与智商没有任何关系,所有的失败都与且只与时间有关。当你把时间花在一件事情上或一个人身上的时候,相当于在他的身上倾注了你生命的一段,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反正,那个人,那件事都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你也有可能浪费了它。

而这本书,能告诉你如何把时间当做朋友。但,有时候有些事物从反面描述比从正面描述更为容易,如若先说清楚这本书不是什么,而后便能对“它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理解的更加透彻了。

首先,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管理并规划时间的书,因此,在上架的时候也着实让书店的上架建议分类工作管理员费了脑筋,而且这不是一本随便翻翻就能放下的书。它里面没有气势磅礴的言语,更没有优美华丽的辞藻,他有的只是实事求是的解说,以及一个个事例体现出的深刻而又显而易见的人生哲理。从而真正达到和时间做朋友而不是控制或管理时间。这也就说明了这本书为什么会让上架建议分类工作的管理员头疼的原因:它不能被分类为时间管理书籍。于是乎,因为它,出现了一个新的上架建议区,“自我实现”。之后人们就发现,在某个高档图书馆里的一个上架建议区中,只有这一本书!

这本书要阐述的是时间不可被管理,所有的一切,都是靠日积月累来完成的。书中主张一个人必须在开启心智、提高思考能力之后,才能够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才能与时间交朋友,否则时间就是自己的敌人。这本书不是什么成功学书籍,因此要说的不是成功,而是成长。对年轻人来说,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而成长也只有一条路——积累。这本书也不是一本心灵鸡汤书籍。因为现实是残酷的,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什么人都必须要面对现实,理性的接受现实运用心智作出理性的决定,进而与时间做朋友。这不是一本讲大道理的书,大而空的道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也对你起不到帮助作用。作者从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角度,为我们讲述了现实生活中简单易行的方式方法和基本常识。

人生就像是一场马拉松,但不一定跑的最快的人就是最后的胜利者。人们常说“要与时间赛跑”,我们总是觉得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可用的时间却越来越少,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溜走,时间越是紧迫,就越显得珍贵。我们在困惑中感受时间飞逝,不断地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终于有一天,你会发现时间是自己的,任何人都左右不了时间,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管理好自己,然后和时间做朋友。只有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慢慢长大,认真的对待每一件事情,开启我们的心智。用我们的心灵去感知、头脑去思考、眼睛去观察、我们才能做到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当你在不断地成长中实践、学习、思考,继而交流、应用在每一件事情上,随着时间的流逝,你渐渐地就会发现,积累正是在时间的流逝中慢慢的增多,天长日久的积累才是你人生之旅的重要财富。

所以,当你拿起这本书的时候,请端正你的态度,别再跟时间较劲,看清楚、想明白,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将来,时间可能是敌人,可能是朋友——究竟是敌是友,就看你的了。

第四篇:读《把时间当作朋友》有感

高尔基先生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见读书的重要性。自休假后,告诉自己可以趁着休假多读书,于是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及朋友推荐淘来各类书籍如《安娜卡列尼娜》、《放风筝的人》、《灿烂千阳》、《得未曾有》、《把时间当作朋友》等进行阅读,多少有所得。而以下将自己对《把时间当作朋友》的感想记下分享。

《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从心智成长的角度谈时间管理,指出了时间管理是成功的关键。作者通过自己的人生经历,启发我们如何在时间管理上取得突破,进而用心智开启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

大多数时候总是觉得时间管理是属于整天忙得不可开交的成功人士的事情。对于我们这种闲散的平凡人士,时间管理似乎显得没有必要。但读了这本书以后,犹如醍醐灌顶,原来自己的那种好逸恶劳而又自欺欺人的想法是多么荒谬!人总是会为自己的各种行为和错误找各种的借口,在我看来借口是一种思想病,也是对时间管理的心智不成熟。而如我读书的习惯,一直以来身边人都告诉我要看书,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而我自己也深刻的明白读书的重要性,却总是以“没时间”、“没兴趣”等搪塞了自己,而当真正捧起一本书,却也能因为惦记书中未读完内容而舍不得放下。

“人生苦短,当及时行乐”却是也能说“人生苦短,得之不易”。人生的意义是自己定位的,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也是自己拉大的。从小到大我们遇到的那些成功人士,他们之所以成功,并不一定是因为他们一开始就高人一等,而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目标方向,同时朝着自己的目标方向去努力,而人生的努力离不开对自己时间的把控。我们总在忙碌的一天结束时看着未完成的事项感慨,时间不够,太忙,来不及,但是就像鲁迅先生所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一挤,还是会有的”。《把时间当作朋友》即是告诉我们,时间管理的结果,就是时间充裕,遇事淡定自若、无所不能。而时间管理的基础,是理正自己的心智。不要相信“运气”, 更不要相信“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生活无法彻底回避比较,但是,事实上无需比较就可以获得的欢乐和幸福也确实太多太多,只不过常常被人们忽略。于是,大量的时间被用来去追求必须通过比较才可以获得的欢乐和幸福,最终获得的只有更多的痛苦。可是时间却不会仅仅因为结果无法承受而倒流,时间的属性决定了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真正拥有从头再来的机会。如果仅仅因为这样的结果就开始寄希望于来生来世,就更加可悲了。其实,比成功更重要的是成长。如果说,“成功”是与他人比较的话,那么“成长”则是与自己比较: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明天的我和今天的我之间的比较。后一种比较显然比前一种对个体来说意义更大,也能够带来更加踏实的幸福感。正如抽出时间多读书,我们不一定成功,但我们一定会有所得,一定有所成长。

而理清自己的心智以后,“行动起来”是管理好时间的重要保证。只有那些将计划付诸行动的人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才有科学合理管理好时间的机会。工作中有很多人都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热衷于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计划或规划做的是漂漂亮亮,工作措施是一条又一条,听了让人激动不已、热血沸腾,可一年过去了,问题还是那个问题,没有一点点进步,甚至还退步了,这就是没有解决好“计划”和“行动”的关系,重视了前者却忽视了后者,结果仍然无法让人满意。因此,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迅速行动,不要在等待的道路上左顾右盼、犹豫不决,浪费的是时间和青春,绝对不要像《明日歌》中所唱“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那样蹉跎岁月。

你要成为怎样的人,取决于你到底是想与时间为友与否?你的行动力,意志力,都将会影响到你与时间友谊的深度。因此,我们需要的就是现在的觉醒了,把一切拖拉,懒惰的毛病,统统改掉,积极与我们的时间做好朋友,获得内在的满足与成长!

第五篇:读《把时间当作朋友》有感

开启心智之门,走上成功之路

————读《把时间当作朋友》有感

乍一看到这个书名,原以为又是一本时间管理的书,或者和什么成功学相关的,我对此类书籍一向无甚好感。但直到抱着好奇的心态并戴上批判的眼镜一股脑儿读完以后,才发现,这本书真的不一样。因为它让我开始动脑子,去思考很多问题。

首先我不明白为什么这本书要叫《把时间当作朋友》,它的副标题“运用心智,获得解放”更符合全文的内容。因为从本质上讲,这本书讲的也还是一种成功学,尽管它花费了整整一个章节去打击所谓“成功学”,却始终逃不开它是一本“教人成功”的书的这个事实。既然我们的本职是教书育人,那么,就从如何帮助学生成功学习谈起吧!

首先,成功不是买彩票,可以瞬间降临,它需要时间来积累,但是时间不够用却是很多学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没时间预习,没时间做题,更没时间复习,甚至已经没时间吃饭和睡觉了。似乎是“没时间”才导致了“不成功”,然而事实真的如此么?那些被大量用在了玩手机,玩电脑,看电视,聊天、玩闹的时间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时间一刻不停的在消逝,谁又真正抓到住呢?所以,管理的焦点根本就不是时间,而应该是自己!我们需要教会学生的,也正是如何让学生管理好自己。

培根说:读书使人完整,讨论使人完备,写作使人完善。思考的必要性不言而喻。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多思考,于是,我们运用了提问这一策略。从我们提问让学生回答,到鼓励学生主动提问。效果如何呢,提问了就是思考了么?我们常说,不思考的人是没有问题可问的。但是会思考的人有问题往往并不用去问他人,因为他们最终能够自己解决那些问题。所以,最终,我的发现是,所有学生的提问,最终都是源自于人类史上所有的人都共同拥有的弱点:懒惰。把自己懒得思考的问题,交给别人来解决。这样的提问,形同虚设。

还是让我们来看看心智所具有的力量吧。“要让学生主动思考,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兴趣”。相信许多人都会赞同这点,我当然也不例外。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兴趣呢?其实,很多事,往往并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只要一件事儿你能做好,并且做的比谁都好,或者至少比大多数人好,你没办法对那件事情没兴趣。所以我们要做的,是慢慢提高孩子的成就感,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尤其在开始阶段,能够不时的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就需要设置相对平缓的阶梯式学习任务,让学生一步一步的顺利完成。切忌难度跨越太大,拔苗助长的事往往都适得其反。

那么,如何把事一步一步做好呢?对于学生来说,往往过分关心自己正在用的方法是不是正确。仅仅正确还不够,还要考虑这方法是不是足够巧妙。更进一步,除了正确与巧妙之外,还要效率,因为人生苦短,如果成功太慢,那么幸福必然减半。可是,这些貌似出于“理智”的想法肯定是有局限的。否则的话,有一个现象就根本无法解释了:很多人用非常愚蠢

而无效率的方法,却最终确实成功了。因为事情往往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更多的时候我们面临的尴尬是,如果我们不开始行动,根本就无从判断目标是不是确实可行,或者反过来,目标是不是确实不可行。于是,往往只有开始行动了之后,才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其实,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应该是最重要的策略之一。与其不停地找更好的方法,还不如马上开始行动,省得虚度更多的时间。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方法,而不是找到方法再学习。要让学生们明白:不能再让自己成为自己大脑的奴隶,而是要选择翻身做主人。要学会自制,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是懒惰,要适当的享受成就感,但也不要忘了适当的推迟满足感。要与时间做朋友,要能够让自己时刻精确的感知到时间,并用纸笔制定下现实可行的计划。不必强迫学生非要一下子就制定一个长期的计划,因为制定长期计划本身就是一个需要通过大量实践才能习得的能力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想要开拓学生的心智并获得学习的成功,首先要做的就是摆脱经验的局限。个体的经验是有限的,群体的经验也是有限的,有时候,不仅存在无法通过个体或者群体经验获得的知识,还存在于现有经验相悖的知识,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正确的思考,不可一味的靠经验过日子,一个优秀的教师,能够教会学生他们应该知道的知识;而一个卓越的老师,要能够教会学生如何去获取他们想知道的知识,千万别做成李笑来口中那个“教”一群小猴子的大猴子。要教会学生自学能力,学会做笔记,永远保持开放的心态,时刻了解学习的进程,要让他们充分理解老师对于他们的意义,能够正确的对待老师,并最终通过不断的实践让知识体现出其真正的价值。

最后,还是要讲讲成功的核心素质——耐心。所谓的耐心,就是甘于把时间投入到简单、枯燥但是最终会意义非凡的重复当中去。毕淑敏在她的小说《女心理师》里说:“一杯咖啡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水。一杯咖啡里98%都是水”。而那些简单而又貌似枯燥的重复就好像咖啡里的水一样重要。毫不夸张的说,一个人有多大的耐心,他的成功几率就有多高。反过来,没有耐心的人终将一事无成。懒惰,是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时间精力去做任何事情。短视,是缺乏耐心而不能运用心智去展望未来。草率,是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时间精力去认真调查研究。肤浅,是缺乏耐心而不能运用心智深入思考。夜郎自大,是因为缺乏耐心而拒绝观察外面的世界,而所有的成见与偏见,都是因为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太多的时间、精力去认真分辨每个个体的特征而宁愿用粗暴简单的分类方法代替思考。所以,做事不要怕重复。如果说,天分是那2%的“咖啡粉末”,也需要那98%的耐心作为“水”,才可以成为一杯香醇的咖啡。

上一篇:八年级英语上册测试卷下一篇:半年宣传工作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