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中的人生范文

2022-05-30

第一篇:平凡中的人生范文

《雨中的树》观后感:平凡而伟大的人生

今天下午,全体党员干部去环球影城观看电影《雨中的树》,坐在电影院里,看着银幕上这个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的基层干部的人生经历,情绪在不断波动起伏,时而振奋,时而低落,时而欢笑,时而啜泣,我深深地为这样的人而感动。这就是我在观看电影《雨中的树》时的情景。我为影片的主人公——一位叫李林森的县委组织部长而流泪、而感动。这部影片,的确让我的心灵收到了一次净化和洗礼。

影片以国人司空见惯的打乒乓球活动开篇,以李林森儿子追寻父亲的足迹为线索,展开了一个基层党员干部短暂人生的一幕幕。故事采用倒叙、插叙、平铺直叙等方式,一段段展开,紧凑而不繁琐,平淡却不单调,庄重并不矫情,有些细节还原了一个普通党员干部的人性的一面,如买胶鞋和打摩的时的讨价还价、在小饭馆吃面要多放辣子、搭轮船挤公交的的推推搡搡等,都是平常人最生活的情境再现。这些经历,应该是每一个基层党员干部都会遇到的。

艺术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影片在反映李林森真实而平凡的经历之上,要展示的是他的卓尔不凡。从乡镇党委书记到县委组织部长,面对生活境况和工作岗位的不断变化,李林森的伟大就在于他始终能够保持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人格。他是森林中一棵平常的大树,但更是一棵能够经受暴风雨洗礼的大树。这恐怕也是创作者为什么把片名定为《雨中的树》的寓意所在。想一想,时下,如果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能像李林森那样,在纷繁复杂的诱惑面前始终保持淡定、从容和高尚,在层出不穷的困难面前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那么我们党的队伍就会始终具有纯洁性和先进性,就会形成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党的执政基础就会牢固,党的事业就会千秋万代。

人的一生无外乎就做两件事,一是做人,二是做事。做人就面临着为人子女、为人父母、为人夫妻、为民为官等问题,就意味着要承担一系列责任和义务。我们看到的李林森是:为子,他尽责尽孝;为夫,他热爱妻子;为父,他给儿子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官,他爱民如子、心系百姓、体恤下属、勇于担当。这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优秀的党员干部的楷模。做事就面临着是与非、公与私、真与假、虚与实等“二选一”的抉择,这也是考量党员干部为政之德和党性修养的关键环节。我们看到的李林森是:在是与非面前,他毫不迟疑地站在群众一边,时刻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他不回避矛盾,敢于创新,勇于担当,愿为人民求真、求实、求发展;在公与私面前,他没有豪言壮语,也牵挂着自己的父母、妻子、兄弟姐妹和孩子,但是他“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他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都用到为民谋利上——无论是洪水中抢救乡亲,还是把在一线奋斗多年的乡干部提拔上来,他都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真与假面前,他出于公心,敢说真话,实事求是,真抓实干,言行一致。在“不让老实人吃亏”这个问题上,他力排众议,据理力争,表现的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在实与虚面前,他不搞形象工程,不研究自己的政绩,而是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做实实在在的工作,如他发起的“四评村官”活动,就让一批年富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同志走上村官岗位,成为广大农民的致富带头人。这就是一个优秀党员干部的人生抉择。

正如李林森说的那样,人生就是一条河,组织部就是一条船,负责把党的事业需要的优秀人才送到彼岸、送往高处。作为组织部长,他按照党的要求,既做到了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也帮助了那些需要关心照顾的干部,他坚持原则、不讲情面、任人唯贤、对党忠诚,他心里时刻装着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即使在生命垂危之时,也在争取时间为党工作。他诠释的不仅是一个基层组织部长的风范,更展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的伟岸形象。

面对李林森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他对党忠诚、爱岗敬业、淡泊名利的崇高精神和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学习。我们必须以他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常思发展之举,常修为政之德,为党的事业尽职尽责,为科学发展贡献力量。我们知道,人民在注视,时代在考验。

第二篇:《雨中的树》观后感——人生即使平凡也不会平淡

《雨中的树》观后感

——人生即使平凡也不会平淡

平凡的事业,平凡的岗位,平凡的人,我们也要怀揣着一颗不平凡的奉献的心,平凡而充实地度过一生,做好自己该做的事。2012年月日,城市家具清洗公司组织党员干部7名观看向党的十八大献礼的重点影片——《雨中的树》,该片是“献给所有平凡而卓越的人”。 李林森,一名优秀的组工干部,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求作出多么伟大而不凡的事,踏实地做着平凡的每一件小事,在平凡中谱写不平淡的人生。他以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的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新时期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典范。 《雨中的树》主要讲述的是“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李林森的事迹,电影以他儿子的视角为主线,讲述了父亲短暂而忙碌的一生。

那雨、那山、那树、那人、那情、那景、那笑声、那喊声„„万千意象,萦绕于心;影片直观的讲述了李林森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燃尽生命而谱写忠诚的感人故事。李林森,这位“全国优秀组工干部”一言一行感人肺腑的事迹萦绕心头,让看尽人生职场百态、看惯官场你争我夺、看淡周边人风声水起,已习惯冷眼旁观,静待一切的我们

深深的感动了,心灵受到强烈的冲击!李林森同志的真诚与善良、朴实无华的语言,平凡而有充满人性的行为,对生命意义的不懈追求,在大家的心中留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烙印!林森同志精神和意志我们将永远继承和发扬,林森精神必定会向生命力极强的树一样茁壮成长,繁衍成一片片茂密的大森林,绿满祖国的广阔山川。

李林森同志这种爱岗敬业、坚持不懈的精神激励我们要不断学习和增强责任与奉献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工作岗位看作是实现个人价值、为民建功立业的平台,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件事,每个问题,并及时准确地处理好,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认真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

李林森同志用其一生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谛,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更是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我们要向李林森同志学习,更应以其为榜样、以其为动力,努力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履职尽责,人生即使平凡也不会平淡。

城市家具清洗公司2012年11月日

第三篇: 《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生

不惋惜,不呼唤我也不啼哭,金黄的落叶堆满我心间,我已经再不是青春少年。

――题记

刚刚略看了一遍《平凡的世界》,认识这本书有很多偶然,有友的短信、老师的一句话和学校大屏幕流动的字――――不管怎么说,因为这次成绩乐观,妈妈送了我这一套三本的《平凡世界》为生日礼物,我终于抓紧时间略读了这套书。

充满着对这套名书的好奇、期盼甚至崇拜,我读了起来,刚开头的几段就彻底将我洗脑――背景是农村啊。孙玉厚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少安没有希望了,我的浪漫主义细胞便寄托在少平上。高中生、穷、充满青春与活力,少平会有一番作为的。他与郝红梅那种隐约的情感使我兴奋――但根本不会有结果的,路遥就是路遥,将我的希望一次次的打破。这时少安与田润叶结婚,当然是各过各的了。少安太过懦弱,润叶又太过激情,将李向前抛在一旁。这时我的思想受到了刺激,我很不满意,到这儿为止,路遥没有安排一处令我满意的情节。更加不满意的其实不在后面――少平也没指望了,尽管去了城市,却当了矿工。矿工!一个受过教育的青年做一个有许多人所不能忍受的。我曾气得一度将书扔在一边。但后来 越向下看时,我却越觉得厚重与感动。少安与秀连努力地创业,有赔也有挣,一滴滴的血汗滴入泥土中,少平为了全家的生计承担起了一份责任,边做矿工,边读书,又边帮助其他的人。兰香努力地读书,兰花为王满银这个家撑起一片天。润叶与李向前的和好,晓霞与少平的恋爱,晓霞的死,路遥让我懂得了什么叫生活。平凡的世界呀,世界哪里有那些浪漫小说写的那么美好?这了生活,舍弃了爱却又为了爱而再生活,这是人生,是生活,也是每个人的传奇。当润叶与李和与李向前和好,当少平拒绝金秀,当郝红 润生结婚时,当孙玉厚分家时。。。。。。这就是人生,是平凡的世界。

青春是美好的,也是痛苦的。当孙少平步入城市之时,意识到自己已经能赚钱时,他自豪、却又悲伤。逝去的青春如何才能拾起?少平不比少安,少安太懦弱,少平太理智。他是青春少年,也是成人矿工。青春与生活是无情的,也是美好的。这却是农村少年所无法面对的。也许下次我再见到那些穿矿服的工人时,我不会嘲笑,不会冷眼,困为他们中间也许不知道有多少的少平,他们有抱负、有理想、有爱情、却因为生活而苦苦挣扎,享受着这苦难的世界。

不惋惜、不呼唤我也不啼哭,金黄的落叶堆满我心间,我已经 再不是青春少年。现在的我们,有着和少平一样的花季,一样的心,青春这一首诗过后,就是平凡的世界了,我们现在有着少平好得百倍的条件,又有何不努力的理由?让我们不再是青春少年时回首青春,我们会笑着说:“路遥,谢谢你的《平凡的世界》!”这是成长,更是人生。

平凡的世界,一抹微笑于我心中。

第四篇:平凡的世界 不平凡的人生

平凡的世界 真实的人生

《平凡的世界》,书如其名,平凡的故事、平凡的人物、平凡的笔触。整部作品平淡而又质朴。在路遥的笔下,一个平凡人的生活图景就浸润在这几十年的时光里,普通,但又蕴含着劳动人民特有的淳朴与坚强。书中为我们描绘了一个黄土地的世界,这里生活着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他们在这个荒凉的土地上贡献了一生。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苦难与拼搏,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等这些平凡的元素为我们展现了劳动人民琐碎而坎坷的生活。作者为我们阐释了平凡和苦难,这才是生活的意义,人生就如同一个苦行僧的修行过程,我们要尝尽困苦,才能修习圆满。人性的真善美,人性的丑恶,人情世故都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一一折射出来。

我很喜欢路遥的出发点——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从小处着眼,作者刻画出一个个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衬托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反映人们的思想,给人以亲近,给人以启迪。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我认为孙少平这个人物是全篇文字的主线,通过他的成长和成熟的经历,展现给大家面前的是那个时代整整一代人对生活的憧憬与无奈。他受过了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包括并不好高骛远。贫穷曾让许多有理想的人们意志消亡,可在逆境中人们的自卑与懦弱我们没有理由去嘲笑它,相反我们要用另外一种眼光去学会欣赏。那种战胜自我,重塑信心的渴望中所表现出的自卑里的坚强让我敬畏,因为那也是一种精神。战胜困难,摆脱束缚,让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的体会生活中间的亲情、友情、爱情,学会生活,懂得珍惜,对于我们这一代人,也是一种警醒。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正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他认识到了平凡,也选择了平凡。

最让我赏识的是,从这些平凡人的故事中,作者给我们引发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我们怎么去生活,和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思考,书中多次提到对人生的赣台,这可能是这本书的深邃所在,也是这本书的精华。

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

1 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会是白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什么是平凡?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

在这片亘古而苍凉的黄土地上见证了这样一个真理。我们平凡,但我们有热情。我们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人生中一切美好而又苦难的品质。我们追求真善美,但面对苦难,我们依然能挺直脊梁,直视它!上苍是公平的,他让我们历经磨难,是锻炼我们的心智与意志。人生的结局都是我们自己精心设计的。纵然英雄们都是百折不挠英勇不催的,浑身都笼罩着一层神圣的光圈。但我们平凡人多了一层朴实,多了一份亲切,有了生活中琐碎的缠绕,无端地让我们的人生真实起来。我们用真诚的心去体验,用真挚的心去生活,我们的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我们才是生活的主宰。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用全副身心去享受,去对待,去珍惜。

第五篇: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平凡的世界》开篇写道“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濛濛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整个故事就这样平平淡淡的拉开了序幕。平凡的世界里,平淡的生活,作者没有运用华丽的词藻,他仅仅用真实的贴切的温暖的平和的文字在描述这个世界。也许平凡二字就是这样诠释的。

世界是什么?我们的生存的环境?世界难道仅仅只能用物质性来定义么?要是这样,一个微生物的生态圈也可以说成世界了。然而真的是这样么?这样了,有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呢!至少我们该求证我们的世界。

世界原是佛教用语,在佛经的《楞严经·卷四》中有:“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而“世”代表着时间,“界”代表着空间。这样就将我们生存的环境用世界一词概括了,同时也告诫了我们时间与空间的同时性,我们并不能脱离其一而在其另一生存。在哲学上,我们通常将世界定义为:世界是全部事物组成的集合统一体,是每个事物都具有的组成部分或组成元素,是人类通过认识实践活动从自然事物中发现、界定、彰显、抽取出来的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世界的认知离不开人。假如世界没有了人类,世界的实证存在还有什么意义?人类的活动范围、认知领域决定了人类对世界的理解。世界不单单是物质的,同时也是抽象的。所以世界在观念上的是统一中的多变的世界,因为每个人眼中的世界并不一定都是一样的,上升到精神面貌上便是用你的心观察到的世界即是你所理解的世界。 然而我们的世界真的是平凡的吗?

佛经云:“一花一世界。”说的是可以从一朵花中看出整个世界的原貌。为什么要借助实体的“花”来比喻整个世界?首先作为实体的“花”是会盛开凋谢的,自身在自然界中不能摆脱物质的运动性,生命也在这个层面上得以体现永恒发展。“花”在这里也不仅仅象征的物质的运动发展,花在其自身的生命过程中也在倾诉一种生命的梵音。古人爱临花作诗,也爱将花比人,它一旦与人扯上关系的时候不在是简简单单的生命了,因为这其中必然包括着许多“窥见”生命真谛的大智慧者的告诫。以上佛语就将整个变化的广大的世界浓缩成一枝花。生命是否平凡要看观赏者抱以怎样的态度和思想。人有常言:“凡眼观真,无真不凡;真眼观凡,无凡不真”,所以平凡与伟大只在一线之间,二者对立又统一。一棵草也是一种生命,由花观世界未尝不可,看似平凡的背后又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真理啊!以前有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大家都知道人的头骨之间连接的非常紧密,仅靠人力是无法做到不损坏头骨的情况下将其完整的拆开。最后科学家运用大豆吸水萌发的膨胀力将其完好的拆开,可见平凡的大豆的不平凡之处。所以说,世界是平凡的,但又不是平凡的。

平凡的又不平凡的,是什么丰富了这个辩证的世界?

人的生存并不能脱离物质,然而物质只不过是个凭借,依靠这个基础精神世界得以改变得以升华。在《平》中,作者要告诉我们的是物质并不能局限思想的跃迁。每个人,每个人都在用不一样的方式活着,孙少平、孙少安、田润叶,还有个悲剧人物田福堂以及孙少安他小叔孙玉亭,都在“奋斗”着。在《最成功的人》中francmasmon写道:“不要让庸人的想法动摇你。你有梦想,他们以为你疯了;你成功了,他们觉得你幸运;你追求财富,他们认为你贪婪。不要去理会,他们只是不理解。最成功的人都是那些一直稳定积累,直至成功的人。他们一步

一步前进,越来越豁达,逐渐能更好地驾驭各种情况。他们坚定不移的抓住他们认为有用的东西,全神贯注。这样的人一定会取得非凡的成就。勇气是一种特别的知识:知道怎样害怕应该害怕的东西,怎样不惧怕不应该惧怕的东西。”或许小说中的人都是平凡的,然而这些角色在现实生活中都是一个个实在的存在。成功对他们来说有些遥远,就像田福堂这个村支书脱离了实际,抑或受到时代混乱的影响,不甘于这样默默无闻,要在群众里获得“更高的”威望,在旱灾的时候“风骚一把”,自己偷偷组织村民挖河坝,还妄想人定胜天,“文化学大寨”炸山修田。万没料到结果出了人命。是的,为老百姓的动机是好的,但是这并不代表高尚的动机赋予了你行为莽撞的权利。这时候他已经偏离了群众,一个人的想法并不能代表广大群众的思想,悲剧不外乎自己的喜大好功,自命伟大,可实际呢,只不过是江河中的一粒沙。不过正是有这些人、这些事丰富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

然而人又是因为什么变得不平凡?

且看孙少安,一个农村娃,家里的光景自然不好,别说读书了,吃饭都是个“问题”,这一次他抉择了。他要告诉世人,自己不上初中不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行,所以那年升学考试中他考了全班第一,在全公社是名列第一。他辍学,为家里减轻负担的同时又从他父亲那里分担这困苦生活的压力。他看着弟弟妹妹,看着父亲母亲,看着瘫痪在床的奶奶,他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可这些都没有阻止他同现实抗争的决心,种地也要种到最好。生活的可怕,并没有打垮他,在同年龄层的人中,他算是思想比较开放的,不然他结婚以后又怎么敢开砖窑厂?他一直奋斗着,他渴望摆脱生活给予他的困境,渴望全力接过父亲肩上的担子,可是最终也只能在妻子面前妥协——分家。这或许也是长辈对晚辈的爱,毕竟父母亲可不愿看着小俩口子生活的不愉快。生活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润叶不理解自己的“爱人”为什么要这样的对待他?田福堂也不明白为啥孙家两娃总是那么吸引着润叶和晓霞。现在看来浪漫式天真的爱情只是个幻影,抑或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背景下孙少安也很无奈。在爱情上孙少安牺牲了自己的“理想”,人家贺秀莲可是不要彩礼又能持家过日子的好“媳妇”啊!这种现实主义简直是把人推向了冷血的一面了。我想或许他是对的,没有让润叶“体验”生活的窘迫,或许又是错的„„他和生活作无情的斗争的勇气确实将他在家庭观念道德中保存了多少说话的底气,说到底还是难免摆脱,抑或只能妥协。

孙少平,《平》中的真正主角。他同生活斗争比哥哥要更彻底一点,他始终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即是最后晓霞死了(虽然以后过的有点迷茫),他也没有忘记将自己队长的遗孀带离对现实的绝望,作者说:“生活似乎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圆。”这个时候他能做些什么?成全上天对他的眷顾——送来了又一个大学生金秀?不是,不是这样的,少平的思想世界已经在自己的初恋的逝世之后变成了灰色。回想那个贫瘠的年代,晓霞简直就是少平的精神支柱,晓霞带给他的是全新的世界。作为一个在知识的世界里徜徉的人,由于自己的贫穷的不能得到更多精神食粮,而这个时候晓霞全力支持他,并告诫他不能变的庸俗,要有理想,要奋斗,不能就这样妥协了。在晓霞考上的时候还不忘给他“更新”参考消息,一边又给他带来许多名著,比如狄更斯的《艰难时世》、夏绿蒂·勃朗特的《简·爱》、阿·托尔斯泰的《苦难的历程》。这些书籍丰富了孙少平的人生,他也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出生贫困而活的没有底气,只是自己精神上的追求决定了他与众不同的一面,他将父兄身上的那种坚毅刚强、沉着冷静继承并延续下来了下来,他利用这些性质走向了世界。不是说坎坷人生就能彻底的使他臣服,为什么要像普通的人活着(这里的普通仅指思想上的)?晓霞说他或许会喜欢列宾

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晓霞是了解孙少平的。孙少平的经历都是一种磨练,使得他对人生的定义更加丰富,然而这些故事情节也告诉了我们孙少平是一个怎样样坚韧的人。这些现实给予的都是验证,验证他在生活中是以怎样的一种态度直面惨淡的人生。家境贫寒又怎么了?出生农村又怎么了?难道会因为世俗动摇自己的信念?生活也不是想象中的无情,至少给他带来了晓霞,给他的世界带来了新的气息,新的生命。他在给妹妹的信中写到:“我们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但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的好处将是一生受用不尽;我们一定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摆脱农民的狭隘,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这些话不仅是对自己的妹妹说的,同时也在告诫自己,不能因为种种事由而放弃自己思想境界的提升。那种农村人的朴实使得他不去追求那些虚无的东西,也使得他踏实的一步一步走下去。所以他也选择了用自己的双手去面对一切。走向社会的他也改变了正在大学期间的晓霞,在里地委不远的地方的影剧院与晓霞的邂逅之后,少平变成了晓霞心目中“十分敬佩的人物”,因为他“给她带来了许多对生活新鲜的看法和理解。尽管生活逼迫他走了这样一条艰苦的道路,但这却是很不平凡的。”他高中毕业后回双水村当教师,对双水村的生活不满意,这种不满意主要体现在活着只是为了解决生存状态,这种状态就将自己归为了庸俗的一辈了,他只是希望自己不要丧失自己的追求,希望靠自己的双手来改变命运,走自己的路,活的像个真正的男子汉!只要是自己通过双手创造的肯定比轻易得来的要幸福,要更持久。他也想过通过另一种生活方式去改变自己的处境,不过他最终还是离开了曹书记他家,毕竟那不是他的归处。后来的矿上经历将这个稍显单薄的男子汉打磨的更加成熟,当然在他一路走来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暗示”他不要放弃的人,无论贾老师,还是田润叶。这种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给了他动力,也使得晓霞摈弃世俗,深深的爱上这个让自己感觉温暖的男人。晓霞爱上他是因为被他的不平凡的执着所震撼,苦难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了的,在苦难中升华更是难上加难。然而少平却利用这种苦难的意识建造自己富足的精神家园,并使他具有了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让人深刻体会到在一个平凡世界里的平凡的人的信仰是什么。

人生就是因为这些平凡的事情组织起来的,而这些生活给予的苦难不断地考验着我们。我们该放弃么?我们该妥协么?留给自己求证。

参考文献:①《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②《青年文摘》中《最成功的人》,作者:francmasmon③《还乡》,作者:托马斯·哈代/著孙予/译④《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作者:米兰·昆德拉/著许钧/译⑤《楞严经·卷四》

上一篇:平面色彩构成范文下一篇:评奖星级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