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技论文范文

2022-05-08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劳技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美术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科学合理地将小学美术与劳技课程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提升小学美术课程的实践性,不断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第一篇:劳技论文范文

共生教育:小学劳技教学新样态

【摘要】劳技应当立足于学生,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将学生的实践与思考、思考与创造结合起来。做思共生、学思共生、思创共生是小学劳技教学的新样态。做思共生能让劳技教学蕴含温度,思创共生能让劳技教学彰显智慧力量,学思共生能让劳技教学生发创造能量。在小学劳技教学中,教师要顺势而为,因势而导,从而让学生在劳技教学中感受、体验到自我本质力量的生长。共生教育是小学劳技教学新样态!

【关键词】小学劳技;共生教育;综合素养

劳技教学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活动。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是劳技的基本品性。劳技教学往往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开展活动,与学生的经验、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劳技教学应当立足于学生,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将学生的实践与思考、思考与创造结合起来。做思共生、学思共生、思创共生是小学劳技教学的新样态。在劳技教学中,应着重从“教师主体型”转向“学生主体型”,将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等放置于首位。只有当学生的兴趣、需要高涨了,教学才能更科学、更高效。

一、做思共生,让劳技教学蕴含情感温度

劳技教学不同于学科性的教学活动,学科性的教学活动往往借助于思维,其特质是抽象化、理性化。学科性的学习活动往往运用学生的间接经验,其智性成分较多,而情意成分较少。劳技教学则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主,其智性成分与情意成分共存共融。从这个意义上说,劳技教学蕴含着情感的温度。做思共生是其特征之一,蘊含着学生实践探究的情意温度。通过探究实践活动,学生能感受、体验到实践的快乐、创造的快乐,能感受、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进而产生进一步活动的内需。

比如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学生往往会自发地购买一些花灯,如“兔子灯”“鸡子灯”“小狗灯”“龙灯”等,因而学生对花灯具有一定的感性经验。同时,学生也曾经在元宵节感受、体验过花灯的一些文化,诸如“花市灯如昼”“一夜鱼龙舞”等等。这些既是学生做花灯的兴趣所在,也是学生做花灯的动力所在。为此,笔者在劳技课中开辟了《松鼠宫灯》的做、创活动。在活动前,我们让学生对家中已有的花灯进行观察,对花灯的结构、功能等进行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动手做“松鼠宫灯”。首先让学生观看制作“松鼠宫灯”的视频,了解制作“松鼠宫灯”的步骤—“剪切”“折叠”“粘贴”“组装”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做。对学生的操作,教师适度介入,对学生进行指点,比如剪切时线条要整齐,折叠前首先要刻划山线和谷线,粘贴时要注意宫灯底部和顶部先别粘贴,留着穿穗子和拎线,等等。在学生动手做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激发并萌生学生的创意。但同时也要提醒学生,使用工具要小心,剪下垃圾放垃圾篮,等等。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分工合作。

当下小学阶段的劳技课程,一个最大的弊病就是课程实施存在随意化、肤浅化和被动化现象,由此导致劳技课程实施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在劳技教学中,教师要秉持“生活即教材、社会即教材、活动即教材”的理念,让劳技课程超越学科的闭塞,走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从而挣脱具体学科的藩篱。在劳技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超越学科思维,建构劳技课程实施方案、范式,在思辨中明晰学科思维模式。劳技教学,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作为教师,要启迪学生运用思维,鼓励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操作。在教学活动中,要形成“人人可创新、时时可创新、创新无止境、创新有作为”的“创思理念”。

二、思创共生,让劳技教学彰显智慧力量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小学劳技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设置跨学科的综合化学习项目,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作为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实践活动工具。除传统的活动工具外,还需要信息化的工具,如平板、智能手机等。借助于工具,能让学生的探究活动彰显智慧的力量。在劳技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制定适合的课程目标,更要引导学生做真实的课程、扎实的课程。

比如教学《制作叶贴画》一课,笔者着力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不仅引导学生掌握叶贴画的制作步骤,而且引导学生体验制作叶贴画的快乐,感受、体验叶贴画的美感。叶贴画,应当成为学生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都致力于按照操作步骤去实施操作,因而作品比较单调、单一,大家的兴趣点都在于将页面贴满。叶贴画不是一种实用性的技术、技艺,更是一种艺术。其实,对于叶贴画来说,其作品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技术,更取决于学生对叶贴画的整体性设计、研发。只有通过整体性设计、研发,才能有效地助推学生提高叶贴画的艺术性和欣赏性。为此,笔者对学生进行指导,将学生对活动的结果性兴趣转化为过程性兴趣。在活动中,笔者致力于引导学生设计,从而让叶贴画形成美妙的图案,形成一种艺术化、美感化的效果。笔者鼓励学生对各色、各形状的树叶进行剪裁,制作成一幅幅工艺美术品。在制作过程中,有学生就叶赋形,将心形、掌形、卵形、针形、扇形的树叶拼接制作成一幅幅叶贴画。由于学生注重了设计,因而作品的内容、形式就显得非常丰富。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动手动脑,不仅注重布局,而且注重大小,注重画面的整体性效果,等等。不同的学生,由于创意不同,创意实现手段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作品。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开启学生的智慧,打通学生的思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质疑能力,从而真正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等。劳技课程不仅要进行常态化实施,更要进行精品化设计。通过劳技课的精品打造,能够让学生感受、体验到劳技课程的丰富、美丽、博大与深邃。好的劳技课不仅仅是一门实践学、综合学,更是一门人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跨学科、跨界整合,丰富劳技教学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活动内驱力,从而开启学生智慧学习之路。

三、学思共生,让劳技教学生发创造能量

小学劳技教学,既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量,又要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学思共生,要求教师要尊重、关怀、认可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美国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优势智能,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强项’。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强项,也就是要开掘学生的优势智能。”就学科课程而言,学科课程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劳技教学却能开掘学生的强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

勞技课程要传播思创理念,也就是要让学生在创中思、思中创。劳技课程往往能打通学科疆域,打破课堂束缚,从而给学生做思学、学玩创提供广阔的时空。劳技课程是一门没有学科边界的课程,能将所有的学科、资源、素材等整合起来,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比如教学《洗茶具》,我们引导学生认识洗茶具所需要的洗涤用品和工具,让学生掌握洗茶具的方法。作为教师,既可以立足于传统文化进行教学活动,也可以立足于地域特色进行教学活动,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个体性的教学活动。茶具的种类很多,凝聚着人类的生命实践智慧,是一种文化、精神的存在。同时,茶具的材质、形状、颜色等外在的物质性、器具性因素也不同,这就增加了劳技教学的丰富性。教学中,笔者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茶具,借助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了这些茶具的名称、材料、功能和历史渊源等。通过这样的教学,劳技教学就成为一种艺术化的活动。有了这样的文化性、精神性和艺术性的熏染,学生对茶具就会产生一种敬畏、敬仰之心。如此,学生在洗茶具时就会小心翼翼,他们会主动地了解洗涤玻璃茶具有哪些步骤,他们会借助互联网主动探寻怎样洗茶具,他们会关注洗涤茶具的注意点,等等。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够积淀学生的洗茶具经验,在实践体验中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力,发展了学生的实践活动素养。学做共生,教师还可以将反馈、评价融入其中,比如评选学生为“小能手”“小达人”等等。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学生劳技素养的生成不是依靠教师的“赠与”,而是依靠学生的亲身探究活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正是通过自身探究、体验,学生将知识积极内化。在相关探究活动中,教师要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卢姆所说:“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感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深刻地指出:“学科教学和综合活动是学校教育特殊性的体现,是师生在学校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也是师生学校生活的基础性构成。”在小学劳技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学习,通过团队合作,让每一位学生的智慧、力量得到聚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始终将学生放置在课程的正中央,稳固学生在课程中的核心地位,顺势而为、因势而导,从而让学生在劳技教学中感受、体验到自我本质力量的生长。

【参考文献】

[1]李松.我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碎片化问题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4(21):21-23.

[2]黄利锋,万璟.“互联网+教育”的教学创新:基于网络的PBL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7).

[3]雷实.谈谈“语文素养”[J].课程·教材·教法,2004(12).

[4]龚卫东.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角色—以数学研究性学习为例[J].教育导刊,2016(5):59-62.

作者:陆滢

第二篇: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摘 要: 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美术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科学合理地将小学美术与劳技课程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提升小学美术课程的实践性,不断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传统美术教育仅仅注重课堂内临摹绘画能力的培养,课程枯燥且乏味,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将美术教学与劳技结合起来,能够依托校外教育,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

关键词: 小学美术 劳技课程 教学思考 对策

以动手实践为主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以其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特点,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小学美术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劳技课程,能够全面提高小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不断激发和强化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当然在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开展中,应该不断规范课程设置,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有效规避课程凌乱、盲目等弊端。

一、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问题思考

在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开展中,虽然劳技课程的开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积极性,但如果劳技课程利用不当,往往就会影响教学进度,甚至会因安全措施不当影响小学生的生命安全。当前小学美术劳技课程开展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进度与学生自主之间的矛盾

劳技课程的宗旨在于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教育,将校外教育和校内教育结合起来。在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开展中,需要不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如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按照小学生的意识来开展美术教学工作,那么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进度将无法保证。特别是当前小学美术的课时安排不足,在开展劳技课程时,很容易因小学生思维的发散和拓展,造成小学美术教学进度的更迭和滞后。此外,由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不同,在开展美术劳技课程时,不同的学生的课堂活跃程度不同,对于一些活跃性较强的学生,为了平衡其他学生,往往容易影响他们的活跃程度。

(二)劳技课程设备场所的限制与学生的安全矛盾

小学美术课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在教授小学生绘画技术时,教师需要带领小学生亲近大自然,更加直观地开展绘画工作。但由于劳技课程的教学资源短缺,教学设备落后,安全保障设施不足,这些都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有序开展。如部分教师在教授小学生绘画树木花草等自然植物时,只能将小学生带到操场上,通过观察校园内的树木进行绘画。

(三)劳技课程中的评价标准问题

在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开展中,如何评价学生的收获,如何评价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是当前劳技课程开展的首要问题。由于劳技课程的实践性,决定了劳技课程不能运用结果评价的传统方式,但如果运用过程评价和学生自评,其评价效果也不高。对于过程评价,不少小学生虎头蛇尾,过程评价难以保证课程。对于学生互评,学生评价结果的倾向性也是劳技课程评价的主要问题。

二、优化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策略思考

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开展劳技课程,旨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学生对小学美术的兴趣和参与度,强化课堂内教学与校外教育的有机结合,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针对小学美术劳技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以下优化策略:

(一)开发适合校外教育的美术课程资源

为了缓解小学美术劳技课程教学进度和学生主体性之间的矛盾,在开展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和引导小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校外劳技教育。在开展校外劳技课程的过程中,需要匹配优良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师应该不断优化和制作符合劳技课程特点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课程,将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等融合在课程教学中,积极引入家长的配合,不断拓展校外教育的领域和范围。

(二)建立以“微课程”为载体的校外劳技课程学习资源

在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开展过程中,由于学校现有的资源、设备的不足,以及学生人身安全等问题,因此在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开展中,教师应该有效规避这些问题,建立完善的以“微课程”为载体的校外劳技课程学习资源。依托信息技术,将小学美术课程制作成微视频,这样能够摆脱课堂教学的限制,使得小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强化对美术课程的学习。通过“微课程”,小学生可以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美术技术、美术理论的学习,同时能够利用校外丰富的资源和设备更加针对性地进行美术学习。

(三)不断优化教师的指导策略和评价策略

在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开展中,为了充分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科学的指导策略,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使得学生能够自我发现问题,自我解决问题。同时,为了保障劳技课程的顺利开展,教师应该不断优化评价策略,科学全面地评价每一名学生。

小学美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开展劳技课程,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针对劳技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师应该注重优化教学资源,编制“微课程”,完善评价标准和指导策略。

参考文献:

[1]张清妍.整合劳技元素优化小学美术手工课堂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4(20).

[2]周生东.小班化美术手工教学设计微探[J].小学教学参考,2016.

作者:彭春艳

第三篇:加强智障儿童劳技教育的方法探求

摘要:智障儿童教育事业是我国特殊教育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国家在教育改革过程中越来越重视智障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年来,特殊教育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注重培养智障儿童生存的教育,加强训练动手操作和生活本领。智障儿童自身的生活能力,技术能力,生存能力培养成为了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本文就加强智障儿童劳动技能教育的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智障儿童;劳技教育;分析探究

特殊教育学校一直被视为是弱势群体,智障儿童的教育和培养一直被人们所忽视。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特殊教育学校的重视,对智障儿童的教育也引起了广大教育者的关注,许多教育专家学者也开始研究如何将劳技教育结合智障儿童教育共同开展。只有提高智障儿童自身的劳动能力与技术水平,才能够保证智障儿童今后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树立他们对生活的向往,自立自强。

一、智障儿童的身心发展状况

智障儿童在身体发育过程当中最主要最为明显特征就是智力落后。通过相关的专业机构了解,智障儿童的残疾等级实际上是根据智障儿童自身的智力水平来进行定义的。轻度的智力落后,对于智障儿童来讲与正常孩子之间没有太大区别;而中度或者是重度的智力落后,将会大大影响儿童今后的身心发展。[1]

智障儿童不等同于正常儿童,他们在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过程当中,感知速度较慢,并且范围狭窄,相对于正常儿童而言记忆力慢,与事物进行接触和了解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健忘速度较快,他们心理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负面情绪,这大大影响到自身能力的建设和发展。

二、劳动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劳技教育包括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劳技教育是目前我国教育事业在发展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在对学生进行整体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体力劳动培养和脑力劳动培养。也为我国今后教育事业发展奠定了一定良好的人才基础。但目前在教育事业发展过程当中,很多学校以及家庭越来越重视学生自身文凭和学业成绩,劳动技术教育在开设和发展过程当中并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忽视了对人才的技能培养和劳动能力培养。对智障学生来说,由于智力缺陷,同正常儿童相比,智障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教师们的说教对他们是无法全部理解的,而必须依附一定的载体、在一定的具体可感的情境中进行渗透,才能培养他们的主动意识,激发对劳动的兴趣,为他们掌握一定的技能打下基础。

三、加强智障儿童劳技教育的方法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智障儿童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难度更大,所以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课程内容选择过程当中,一定要充分考虑智障儿童的身心特点。作为智障儿童教育的教师,一定要保证和智障儿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时刻去了解智障儿童的心理变化,满足智障儿童的情感需求,只有保证智障儿童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在进行劳动技术教育开展过程当中,智障儿童才能够主动自觉地去学习。

(二)因材施教,以兴趣为指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对智障儿童传授各类劳动技能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兴趣培养,一定要因材施教,结合教学内容加强兴趣培养,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证智障儿童在进行劳动技术教育学习过程当中拥有学习积极性。如在学习煮饭、拖地,使用常用的家用电器等劳技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游戏法,激发学生兴趣。如通过比一比,赛一赛,玩一玩等游戏来教给学生一些劳动技能。学生在这些游戏中,会学到扫地、擦地、擦桌椅、洗衣服等等基本劳动技能。

(三)关爱学生,保障智障儿童的教学工作有效开展

學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引导者。因此,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课程设计,选择适合智障儿童自身的劳动技术知识,才能够真正保障智障儿童的劳技教育工作正常开展。

大家知道,智障学生受智力的影响,成功的一小步往往经历多次的失败考验。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不歧视不嘲笑,视他们为亲人子女。往往在这学习过程中,他们的自信心往往会受到很大的打击,会对其学习产生厌烦,刚开始学习一项技能时,他们往往做得很慢,他们渴望老师也像家长一样帮助他们,协助他们。因此,老师们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循循善诱地诱导他们动手动口。这样,既使学生对老师产生敬意,又让学生从劳动中得到了学习和锻炼。[2]

(四)结合智障儿童特点,加强劳动技能教育

智障儿童教育教师在开展劳动技术时,一定要根据智障儿童的特点来进行课程内容的合理选择和课程设计,在进行教学内容选择过程当中,要根据智障儿童发展特点选择让同学们易于理解,易懂的知识点来进行传授,然后通过教学方法的优化,将复杂的知识点生活化、游戏化,保证同学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激发学习欲望,并快速掌握劳动技能。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明确了国家课程校本使用的课程开发原则,在课程导向方面强调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关注智残学生能力的培养,让智障学生尽快融入社会,既是新课程改革的主旨和素质教育的要义,更是社会发展的应有品格。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在劳动技能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应以生活化、有意义为教学原则,从学生本体生活逐步延伸至家庭、学校、社区生活。课程设置时应根据智残疾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多层次,小步子循序渐进地进行,低年级阶段应注重文化教育和生活自理课为主,强化康复训练;中年级以文化教育为主,康复训练课,劳动训练课,基本的生活劳动技能;高年级以文化教育,增加劳动技术教育,掌握技能,所以从学生进校门就要长期地对他们进行行为养成,劳动观念的强化训练。

本文就智障儿童加强劳技教育的方法进行分析探究,在探究过程当中,文章介绍了智障儿童的发展特点和劳技教育的特点,希望能够找到有效大大推动我国当今的智障儿童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提高智障儿童自身的劳动技能水平的策略和方法。

参考文献:

[1]肖雨潔.湖北省编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教材发展沿革与审视(1987年—至今)[C].湖北大学,2018.

[2]张守海.家校共建结构化育人机制——提高重度智障儿童生活适应能力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No.657,35-36.

作者:曹婷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劳技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劳技小结范文05-16

劳技考试范文05-16

劳技心得范文05-16

劳技总结2范文05-18

劳技室计划范文05-20

劳技室标语范文05-20

劳技室总结范文05-20

案例反思劳技范文05-23

初中劳技教案范文05-24

黄浦劳技中心范文05-27

上一篇:画画论文范文下一篇:医学类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