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坊研修活动案例

2022-08-13

第一篇:工作坊研修活动案例

课例研修案例

初中英语课例研修案例

七年级上unit 3 this is my sistersection A

一、研修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课题:七年级英语上册 unit 3 this is my sistersection a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如何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完成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

(三)研修的背景和意义:

为了让全校教师提高素质、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自12月以来,英语教研组按计划开展了“常规教学说课、观课、议课、校本研修等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学校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深入课堂,随机点课、观课并议课,课后检查教案、作业批改、教研组活动计划、记录等,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真正使校本教研落到实处。

二、研究过程:

(一)主要研究过程及方法:在这次研修中主要采用“同课异构”的方法,即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用不同的方法来上,最后进行评课,找出让教学取得更好效果的方法。

(二)“试教学设计”与“改进教学设计”的主要变化及差异:

1、教学目标:学习this is/that is/these are/those are的用法,学习怎样介绍自己和介绍周围的人。

2、教学策略:多媒体教学,游戏互动,自主探究学习。通过一系列教辅手段开展教学,创设语言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爱好和积极性,使其牢固把握知识点,并能理解运用,形成语言技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3、教学过程:

Section A

1、学生事先准备家庭照片或和朋友的合照等

a、老师首先介绍自己的家人和朋友

This is my„These are my„

b、由学生尝试介绍自己的家人

由此得father. mother. sister等与家庭有关问题呈现

2、游戏:a guess game

收集父亲或母亲的单人照、学生小时候的照片,通过下列对话,猜出人物 s: Is this xxx’s father?

t: No, it isn’t.

s: Is that xxx’s father?

t: Yes, it is.

3、2人小组活动

由2人小组完成下列对话(使用已备照片)

a: This is my father. His name is„

b: Is that your mother?

a: No, it isn’t. That’s my sister.

4、语言拓展:教师准备一组外貌特征显著的任务照片

请学生提问或表达句子:I think this is„,„that is„

Section B

1、 教师两次介绍自己的family. 如下:

This is my grandfather. His name is Mr. Hu.

That is my mother. Her name is „

之后呈现一个不完整的家谱图。如:

a / grandmother

|

|————————|

|———||———|

fatherbunclec

提问:What is a?

What is b?

What is c?

What’s my mother’s name?

(通过这个环节,使得学生熟悉家谱图的结构,也学习了听力)

2、 小组活动.

两人小组,设计一个家谱图,可以是根据实际生活,也可以是虚构的。准备就绪后,请学生介绍。

3、 小组竞赛.

教师出示一副焦急的母亲图片,以营造气氛。

提供单词: worried. look for„

要求学生使用本单元的单词。句型对这副图进行对话和描述。

注:四人小组分工,2人表演对话,2人进行记录整理。

根据质量、速度和创意打分。

示范对话:

a: Excuse me, is this your mother?

b: No, she isn’t.

a: Is this Xiaoming’s mother.

b: Yes,I think so. Why is she worried?

a: I don’t know. let’s find Xiaoming.

4、 巩固性练习。

学生介绍家人的照片,并就此写成一封信,准备在课堂上交流。

课后调查发现用这样的方法由于有多媒体的支持,使得关于人物的外貌特征的形容词语更加形象化,用游戏的方法让师生互动,不但课堂学习氛围很好,而且很多同学都能及时使用学到的句子,让很多学生记住了如何用英语介绍和谈论自己身边的人。

6、教学关键及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对课文进行讲解并对主要的词句作详细分析。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如何记住描绘人物外貌等词语及句子结构上面。据课后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很多学生根本没记住如何用英语去描述一个人的外貌。

三、问题讨论:在课例研修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的讨论及分析

在这次课例研修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把课堂学习权利还给学生,如何将教学活动中的教的时间有效缩短。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学校领导和全体英语教师都觉得是很难的问题,经过讨论觉得使用同课异构的办法让大家进行一次全体英语教师都参与的小组备课、上课的活动。并在活动中及时发现问题,然后互相取长补短。这样的教学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并且和老师有一个很好的互动过程。

四、研修结果:

(一)课例研修的主要结论和评论;

课例分析:在上述的案例当中,老师都是尽量让自己成为知识的引导者而不是“灌输者”,但是在步骤的设计当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某些环节的安排上不是特别的合理。在以后的教学中,在备课方面要多下功夫,多研究教材,参照教学大纲,定好一课的重点难点,在备课中要真正地以学生为主体,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是一个知识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发现性的学习。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地使用多媒体,但我们也不能一味追求创新而脱离课本的实际。

(二)课例研修中的主要体会和感悟。

经过同课异构的活动,使得本校全体英语老师都达到了一个取长补短的愿望,并且在听课评课之后,总结出让学生学习更有效率的方法。而在这个课例研修活动中,我体会到了只有互相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发现问题,不断的改进,才能取长补短,才能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第二篇:初中语文校本研修案例

通过本次研修活动,来共同探讨 如何指导学生有效的开展合作学习 ,以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研修主题:在语文课堂中如何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研修目的: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已成为基础教育中不可轻视的内容。但是,这种“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却表现为盲目的“合作”,盲目的探究,只注重形式,而不讲究实效。因此,通过本次研修活动,来共同探讨 如何指导学生有效的开展合作学习 ,以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研修方法:

(一)、以年级组为单位,确定一节课授课内容,开展集体备课,重点围绕“如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设计教学程序,形成说课稿和详细教案,并推荐一名说课、授课。

(二)、全体语文教师到多媒体教室集中,听各组代表说课。(注意:说课教师均要求有电子教案)

(三)、公开课展示:各年级代表上课,全校语文教师随堂听课。

(四)、总结评课:各备课组确定中心发言人进行主讲,然后每位教师发言评课。然后将好的经验归纳总结。 研修的内容:

(一)、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①语文的知识教学目标;②语文能力的培养目标;③语文情感的陶冶目标。

(二)、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理论。①文件法规,文献资料;②语文学科教学原理;③学生心理及其差异性,以及获得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途径。

(三)、语文课堂教学程式。

①构建思路:自主是前提,合作是手段,探究是目的。 ②学习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③课堂流程:A、创设情景导标→B、自主质疑→C合作交流→D梳理点拨→E拓展延伸 →F 走进生活。

(四)、合作学习的方法:

①组内成员分工明确,如资料搜集者、总结发言者、组织者、记录员等;每个成员承当个体责任,彼此相互积极依赖。教师是合作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参与者。

②、合作讨论的问题必须具有探究价值,讨论的必要。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合作热情,又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是学生通过合作才能完成的。 ③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争辩,学会评价;尊重别人意见,接纳别人意见;强化合作学习的认同感。

④科学的评价:注重学生合作过程及方法的评价;关注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对学习的贡献度;关注学生讨论的焦点、深浅度等。注重“学生自评”。 以期效果:

(一)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现代教学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人格为目标,试图通过活动来引发学生主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塑造和建构教学活动主体,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有了主体性的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才可以被激发出来,实践能力才可以表现出来。

(二)、减少学生学习中的焦虑,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健康的身体、健全的心理是每个人发展的前提。在我国,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这种现象也比较严重。在评价时过分地强调成绩的高低,按名次排队,致使有些学生感到压力大、负担过重、焦虑感过强,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建立和保持与他人相互依赖、相互合作关系是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它只有在人的活动中,尤其是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才能不断完善起来、合作学习、将弥补以前教育中的不足,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工作和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精神

当代教育如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在目的方面除了强调批判意识培养外,还要强调综合意识与合作意识的培养。在教学基本任务和基本目标方面,应该通过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有更多的讨论、质疑、试验和辩论的时间,引导学生发现和创新知识。

第三篇:研修成果推广案例

教学主题: Animals

教学活动:涂色说说

活动目的:结合学生喜欢的涂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激发说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用英语说段的能力

活动时间:9分钟左右

活动描述:

1、 教师先出示问句,并口头提问:What animals do you see in our classroom?并示意学生(6人一小组)把桌上老师准备好的小动物图片拿出来。

2、 学生翻看图片。每张图片上,有一个未涂色的小动物,旁边有一段英语:

I see a /an ______.

It is ______.

It is ______.

I like the ______.

3、教师说:Which animal do you like ? Choose the animal you like.

4、学生选一个喜欢的小动物图片。

5、教师出示PPT:

黄色小鸟的图片

I see a bird .

It is yellow .

It is lovely .

I like the bird .

6、T: Colour the animal and talk about it in groups.

7、学生开始活动。整个活动过程中,部分学生因为没有颜色笔,到处向同学借,至少三分之一的学生在老师宣布停止时,还没有完成涂色;完成涂色的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model,开始在横线上填写单词,但是因为不会拼写,有的不停地在向同伴提问:“这个单词怎么拼呀?”有的则不停地翻书查找,没有一个学生在进行语言活动。

活动时间:9分钟

活动分析:这是一个综合性的语言训练活动,教师期望能够让学生通过挑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涂色填空之后,进行口头表述:I see a/an_____. It is ____. (颜色)It is ____. (形容词)I like the ____.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让学生实施该活动时,目标指向不明。她期望引导学生把新旧语言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对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简单地描述,在活动体验中激发学习英语兴趣,从而进行有序表达。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涂色所占据,并没有达到教师期望的通过涂色体验激发说话兴趣;而且,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没有明确告知横线上的单词是否要填写,导致学生对该活动的目的指向阅单词上。教师期望通过该活动,激发学生说英语的兴趣,培养说英语的能力的目的没有达到。

第四篇:湖北省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研修学习案例

“国培计划(2013)”——

湖北省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

研修学习案例模板

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初期,扑面而来的研修模式变化、学习共同体建设、研修活动开展、引领性课程、如何备课、上课、如何做好老师等诸多教育教学活动,曾经给我们带来困惑与感动;工学矛盾,写日志、传资源、运用研修工具等繁琐之事及技术操作难题,曾经给我们带来苦恼与惊喜„„一路走来,我们慢慢地发现,我们的学习习惯在悄悄发生着变化,教学中遇到困惑时,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扩大了,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让我们以研修案例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在研修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悟所获。

撰写案例要求真实和具体,同时请注意包括以下要素和内容: 1. 案例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主题背景(情境描述、人物、问题发生的原因等) 3. 事件本身及问题解决的过程(详写) 4. 问题探究及收获

5. 评析与反思(如有需要注明参考文献、网络资源)。 6. 其它附件

案例描述:

市县(区) 房县 学校 东城小学 姓名:

研修帐号:_XY1738897_____ 案例题目: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案例内容: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教学的实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而小学三年级阶段又是阅读教学的重要转轨阶段,它由了解文中词句意思和文章大意过渡到理解词句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随着阅读标准的提高,学生阅读方式的转型,我在阅读教学中遇到了不少困惑,但通过教师网络研修学习,我的这些困惑在专家、同行的帮助下都得到了解决。 困惑一:默读,流于形式。

《课程标准》要求三年级学生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根据课文特点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文段,但总有一部分学生无所事事,要么眼睛看着书、心里开小差,要么读而不思,还有的学生干脆在下面偷着玩。时间浪费了,默读却没有效果。 困惑二:面对理解感悟,学生束手无策。

阅读理解是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只读熟课文,初知大意,而是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为了落实这一课程目标,我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善于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去理解感悟,但实施起来总是事与愿违,学生几乎是无从下手。如,教学《孔子拜师》一文时,我抓住文末“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这句话,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孔子和老子各有什么品行?展示阅读成果时,有的学生照着课文读,有的概括孔子、老子的故事,还有的闭口无言。 困惑三:口头表达,语无伦次。

《新课标》指出重视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多数学生发言。可每次让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时,不是啰啰嗦嗦,就是

吞吞吐吐,语言表达不简洁流畅。表达能力将直接影响写作水平,所以课堂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不可忽视。

困惑四:预定课堂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精读课文的阅读理解一般安排一课时完成,可在课堂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总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这时,教师既要处理好课堂意外,又要落实教学内容,那么课前设计的教学任务就难以在一节课完成了。如,教学《花钟》第一段时,我针对段末的省略号随机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花开放的时间?”顿时小手林立,看着一个个满脸喜悦的孩子,我怎能不牺牲一点时间给他们呢?学习第一段运用不同句式表达同一意思的写法时,我出示了一道迁移训练题:秋天到了,苹果成熟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秋天到了,苹果露出了红红的笑脸。”“秋天到了,苹果你挤我碰,争着让人们去摘呢!”“秋天到了,苹果像一个个红灯笼挂在树上,真惹人喜爱!”.......孩子们迫切想体验自己积累的快乐,我真不忍心打断他们的兴致,只好耐心倾听他们丰富多彩的表达。这样下来,一节课只完成了第一段的研读。虽然学生学得快乐,但我却为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而犯愁。也有时明明认为学生会理解,可事实却一窍不通,老师这时不得不停下来花时间去细心指导,教学任务也很难完成了。

困惑五:教师包办代替多,学生主动学习少。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不是耐心地引导和点拨,而是以个人的理解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忽视学生主动学习的地位,阅读效果可想而知了。

以上这些困惑,我通过教师网络研修学习:聆听各位课程专家的视频讲座、参与在线研讨,发帖提问等,终于找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 对策一:默读任务要明确、问题设计要合理。读前向学生明确相关的默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默读课文,在默读中思考问题,同时问题的设计要符合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语言表述要通俗易懂。重视默读方法指导。教给学生在默读中做圈点批注的方法,学会边读边记下自己的默读所得。激发学生默读兴趣。可以比赛谁能读懂老师提出的问题,及时展示、评价默读成果,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给学生充足的默读时间。默读思考是需要时间保证的,学生只有在充足的时间里才会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才会发表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同行们的在线活动解决了我默读教学的困惑。

对策二: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

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一位名师教学“孔子的品行”时,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描写孔子的词句,反复诵读体会,还布置学生分角色演读课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孔子的品行,最后谈从孔子身上受到的启发,进一步加深理解。有老师告诉我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查词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解文意等。如理解《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中“五彩缤纷”一词时,先让学生读中思考“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然后从段中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学生自然就读懂了“五彩缤纷”的意思,同时也掌握了联系文意理解词语的学习方法。还有老师倡导合作学习。俗话说“十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阅读教学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学生阅读中的问题。

对策三:积极创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专家讲座启示我:小组合作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语言交流的活动,学习成果的展示更是表达能力的展示,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多的为每位学生提供口头表达的机会,教给学生口头表达的技巧。让学生事先整理好要说的内容,安排好说话的顺序,再运用连贯的语言去表达,所说的话就一定会简洁流畅。一老师回帖传授经验是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的课堂教学表述对学生的口头表达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适当的示范引领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整体感知《蜜蜂》一文时,有经验的老师先让学生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学生说完后,然后只用了“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试验”这一句话就说清楚了,学生听了老师的表达,佩服不已。

对策四:观看专家讲座让我明白,评价一堂课的好坏不只是看你教学任务完成了多少,而是看你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难点的突破、师生双方活动的开展、教学效果的体现等。另一个解决教学任务难以完成的办法是:只教学生不会的,不面面俱到。对于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生学起来又感到困难的内容,教师要敢于引领学生去阅读实践;对于大多数学生都懂的问题,教师要大胆舍弃,以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我认为自己一节课只完成了《花钟》第一段的教学并不是失败的课堂。因为《花钟》第一段的教学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了学生想象、表达等多方面能力。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的课堂不一定是失败的课堂,但我们也不能拖沓。

对策五:教师代替学生的阅读理解一般是在学生理解困难或不理解的情况下出现的,教师为了抓紧时间草率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只好包办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在线研讨让我吸取了多种经验:

1、激发学生阅读理解的兴趣,使学生真心走进文本。

2、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

3、放手学生阅读感悟,把

阅读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4、保证有充足的阅读时间。

5、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5、转变课堂教学观念,不能只追求教学任务的完成。

没有参加教师网络研修学习之前,我总认为网上学习是走过场、搞形式。通过一段时间的研修学习不断让我改变了观念,而且解决了我在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诸多困惑。尤其是通过聆听各位课程专家的视频讲座、参与在线研讨,参加互动学习、汲取名师的精华等等,让我深深体会到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距离所在,感受到教师的定位就在于“教到老学到老”,就在于永无止境地在探究中研讨,在研讨中实践、在实践中成长。所以,我要说:感谢有你,教师网络研修学习。

第五篇:研修结业成果教学案例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朴实、流畅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清晰的条理,又饱含着深情,是这篇文章的特点。它通过地球“美丽而又渺小”、 “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地球的特点,有限的资源及人类的开发对地球产生的危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策略

教法设计

1、对照比较法:开始地球的美丽与最后人类破坏环境的图片形成鲜明的对比,激发学生的情感。

2、社会调查法:让学生通过课前的调查,搜集资料,说说人类对地球的破坏以及应该怎样保护生态环境。

3、指导朗读法:通过学生多种方式的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

4、感观刺激性: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动画歌曲的展示,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情感。

学法指导

1、自读感悟法:通过读课文讨论,找出文中的三大探究主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合作交流法:通过学生交流我们怎样保护环境,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自由畅想法:通过将地球拟人化,想象地球的美丽和人类的破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三、教学媒体

1、范文朗读视频课件;

2、美丽地球动画课件;

3、地球资源课件;

4、人类破坏地球图片展示;

5、音乐欣赏课件;

6、重点词句、段落的文字课件。

四、教学流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情境激趣——选读探究——升华情感——拓展思维”的教学模式。

(一)情境激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在这一节课刚开始,我先放了一段在宇宙中看到的地球(美丽地球的课件),然后设计了一段导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后,一句看似不经意的发问:“地球,你还想称它为什么?”学生亲切的称呼,拉近了孩子们与地球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

(二)选读探究

上课伊始,我通过播放范文朗读(朗读课件),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再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可以朗读、默读、浏览、小组齐读等,引导抓住“地球太可爱,同时又太容易破碎”这一切入点,将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共同研究。如:“宇宙中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提供给人类的有哪些资源?”“人们破坏了哪些地球资源?”“宇宙中那么多的星球,我们可以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通过梳理,我归纳为三个探究主题。

这正体现了新课标指出的: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地球的美

当学生在选择这一主题探究时,我首先出示课件(地球的美丽渺小)。再让他们从文字中去感受美,例如:找出描写地球外貌的一句话(出示文字课件)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让学生读,再大家互评,齐读,试背,使学生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到地球的外在美。引导学生抓住“6300多公里”、“一叶扁舟”体会作者是采用数字说明和打比方的方法来写出地球的渺小。

当然,地球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外观,更在于它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2、地球的易碎性

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探究时,首先让学生自己找出重点词语“恩赐、慷慨、枯竭、滥用、再生”(文字课件),领会其意思。然后引导他们通过自读,弄清地球上的“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出示地球资源的课件)。再让学生看到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为,看到美丽的家园伤痕累累(出示人类破坏资源的课件)。此时此刻,孩子们禁不住伤心愤怒,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这时,再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和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谈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学生举例如:装修、做家具(破坏森林资源),把废旧电池乱扔(污染水资源),用一次性碗筷、杯子、塑料袋等(环境受到污染)„„

接着,我适时出示信息窗,让学生进一步引起高度重视,心灵受到震憾。(相关的文字课件)

网络信息,将文字形象化,将语文课堂与大千世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正体现了“小语文、大社会”的教育理念。

3、地球的唯一性

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探究时,我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想:地球妈妈本是年轻美丽,而此刻却是千疮百孔、蓬头垢面地向你走来,不断地哭诉„„那么我们该怎么办?是躲开,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还是留下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出示无法移居的课件)因此,我们只有在地球上生活。引导学生得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三)升华情感

这时,让孩子们互相交流,畅所欲言,对地球妈妈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孩子们有的说“我们已经醒悟,不会再破坏地球”;有的说“我们会给您再次穿上美丽的纱衣”;有的说“妈妈,亲爱的地球妈妈,我们爱您,我们用颗颗美丽的心呵护您”„„这样,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四)拓展思维

让学生联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学完这课,我设计了可由孩子们自主选择的作业(文字课件)。他们有的发出环保倡议,有的画环保宣传画,有的设计环保的公益广告,有的写出自己的感想„„

最后,我在结束课时,通过放迈克尔·杰克逊的歌曲《拯救地球》,来进一步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达到感情的升华!(出示歌曲课件)

《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的教学设计,根据新课标精神,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景;利用文字信息,质疑探究;利用协作学习,升华情感;利用学科整合,拓展思维。最终致力于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自我评析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弄清课文介绍了有关地球的哪些知识,然后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充分质疑,再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在读中感悟,在议中交流。这样既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1、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在充分质疑的基础上,自主读书,边读边划,联系课文,深入思考,并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和同学交流讨论,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的、自由的与文本直接对话的空间,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与思考。在全班交流时,我根据教材特点,采用了变序教学的方法,首先抓住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这一问题直奔主题,再辐射全文,避免了琐碎的、按部就班地讲解课文。

2、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的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让学生体会地球的美丽、渺小时,在学生读了句子有了理性的认识后,再辅以课件演示,就更加形象地展示了地球的美丽、渺小,使学生对地球妈妈的感性认识更加丰富生动,这时再次读文,理解和朗读就比较到位了。

3、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的补充有关图片资料:人类怎样破坏自然资源以及由此造成的生态灾难。这使学生心灵上受到了震撼,加深了对文章的感悟。接着我又出示了一组文字资料:地球资源的现状及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这更让学生深深地感悟到宇航员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的意义了。进而组织学生讨论:人类的出路何在?通过抓住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因而“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必须精心保护地球!”终于成了所有学生的呼声。最后的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该怎样保护地球。有利于促使学生将环保意识内化为行动。

上一篇:关于最新离婚协议书下一篇:各种安全目标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