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概述范文

2022-05-24

第一篇:传染病学概述范文

传染病卫生监督概述试卷 试题

单位:姓名:成绩: 判断题部分(每小题3.0分,共30.0分)

第 1 题.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要求,一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没有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传染性分诊点。()

A.对

B.错

标准答案: B

第 2 题.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卫生监督机构组织协调、督办传染病防治重大违法案件的查处。()

A.对

B.错

标准答案: A

第 3 题.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是已经废止的部门规章。()

A.对

B.错

标准答案: B

第 4 题. 经国务院批准,卫生部发布了《卫生部关于将手足口病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管理的公告》。()

A.对

B.错

标准答案: B

第 5 题. 居民家庭是传染病防治监督的主要对象。()

A.对

B.错

标准答案: B

第 6 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卫生部对36种法定的传染病制定了《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

A.对

B.错

标准答案: B

第 7 题. 疫情报告的监督对象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公共场所及有关单位。()

A.对

B.错

标准答案: A

第 8 题. 艾滋病应当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A.对

B.错

标准答案: B

第 9 题. 法定报告传染病中,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霍乱、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A.对

标准答案: B

第 10 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三类,35种。()

A.对

B.错

标准答案: B

单选题部分(每小题3.0分,共30.0分)

第 1 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甲类传染病是指( )。

A.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B.鼠疫、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C.鼠疫、炭疽中的肺炭疽

D.鼠疫、霍乱

标准答案: D

第 2 题. 卫生部把手足口病列入( )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乙类传染病按甲类进行管理

标准答案: C

第 3 题. 下列( )不是市、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卫生监督机构的职责。

A.制订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计划,明确卫生监督的项目、重点内容及环节,并组织落实。

B.组织协调、督办传染病防治重大违法案件的查处。

C.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疫情控制措施的卫生监督。

D.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的卫生监督。

标准答案: B

第 4 题. 传染病防治监督的主要对象( )。

A.公共娱乐场所

B.居民家庭

C.商场、超市

D.医疗机构

标准答案: D

第 5 题. 卫生部把( )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管理的公告。

A.病毒性感冒

B.甲型H1N1流感

C.痢疾

D.手足口病

标准答案: B

第 6 题. 下面( )为乙类传染病。

A.疟疾

B.流行性感冒

C.麻风病

D.流行性腮腺炎

标准答案: A

第 7 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几类,共多少种?( )

A.三类,35种

B.四类,35种

C.二类,35种

D.三类,37种

标准答案: D

第 8 题. 对乙类传染病中的( )应采取《传染病防治法》所称的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的措施。

A.艾滋病、传染病性非典型肺炎和炭疽中的肺炭疽

B.艾滋病、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和脊髓灰质炎

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标准答案: D

第 9 题. 传染病实施分类管理,其分类是:( )

A.一类、二类、三类

B.甲类、乙类、丙类

C.一类、二类

D.甲类、乙类

标准答案: B

第 10 题.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要求,( )以上综合医院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

A.门诊部

B.一级以上医院机构

C.二级以上医疗机构

D.三级以上医疗机构

标准答案: C

多选题部分(每小题4.0分,共40.0分)

第 1 题. ( )是《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病种。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B.肺结核

C.艾滋病

D.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E.以上各项

标准答案: ABCDE

第 2 题. 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很多,概括起来可有以下( )个方面。

A.直接关连传染病防治的法律规范

B.特定传染病防治的法律规范

C.与传染病防治有关的法律规范

D.非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

E.以上各项

标准答案: ABC

第 3 题. ( )这四种传染病虽被纳入乙类,但可直接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B.炭疽中的肺炭疽

C.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D.甲型H1N1流感

E.血吸虫病

标准答案: ABCD

第 4 题.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 )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A.各级卫生监督机构

B.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C.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D.其他专业防治机构

E.信息统计机构

标准答案: ABCD

第 5 题. 传染病防治监督的主要对象是( )。

A.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医疗机构

C.采供血机构

D.消毒产品生产经营单位

E.以上各项

标准答案: ABCDE

第 6 题. 下面属于消毒产品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有(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B.《卫生行政许可管理办法》

C.《消毒管理办法》

D.《公共场所管理条例》

E.以上各项

标准答案: ABC

第 7 题. 设区的市、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卫生监督机构开展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时,依法履行以下职责( ):

A.制订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计划,明确卫生监督的项目、重点内容及环节,并组织落实。

B.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卫生监督。

C.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疫情控制措施的卫生监督。

D.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的卫生监督。

E.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废物处置情况的卫生监督。

标准答案: ABCDE

第 8 题.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卫生监督机构开展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时,依法履行以下职责( ):

A.制订全省、区、市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计划,以及相应的工作制度。

B.组织实施全省、区、市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及相关培训,对下级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督查。

C.对管辖范围内的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情况实施日常卫生监督。

D.组织协调、督办传染病防治重大违法案件的查处。

E.承担上级部门指定或交办的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任务。

标准答案: ABCDE

第 9 题. 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法律法规有( )。

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B.《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C.《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D.《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

E.《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标准答案: ABCD

第 10 题. 传染病疫情的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是( )。

A.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医疗机构

C.采供血机构

D.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执行职务的人员E.个体开业医生和乡村医生

标准答案: ABC

第二篇:2017年台湾省口腔助理医师牙体牙髓病学: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治疗概述模拟试题

2017年台湾省口腔助理医师牙体牙髓病学:牙髓病和根尖

周病治疗概述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1mol丙酮酸在线粒体内彻底氧化生成 ATP的mol数量是 A.21

B.15

C.12

D.18

E.24

2、结合胆汁酸中的牛磺酸是下列哪种氨基酸脱羧基的产物

A.鸟氨酸

B.谷氨酸

C.天冬氨酸

D.色氨酸

E.半胱氨酸

3、婴儿,男,出生5天,啼哭拒食,口腔黏膜出现微凸的软白小点,擦去后可露出出血面,拟诊为

A.早萌乳牙

B.婴儿白斑

C.新生儿雪口

D.牙龈角化上皮珠

E.以上都不是

4、牙列缺损后形成干扰的最主要原因是

A.缺牙间隙变小

B.邻牙的倾斜

C.对颌牙的松动

D.胎间隙增宽

E.牙列缩短

5、在社区开展口腔健康调查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

A.掌握口腔健康基线资料

B.将来评估预防项目的基线资料

C.了解人群口腔患病状况

D.设计预防项目的需要

E.计算机统计资料的需要

6、在暗视野显微镜下,螺旋体加可动杆菌的比例大于多少时说明牙周组织有较重的感染 A:5% B:10% C:15% D:20% E:1%

7、面部的“危险三角区”是指

A.口至两侧外眦的三角区

B.鼻尖至两侧内眦的三角区

C.鼻翼至两侧口角的三角区

D.鼻根至两侧口角的三角区

E.鼻根至两侧鼻翼的三角区

8、纵式或横式外翻缝合的选择根据是 A.术者的习惯 B.创缘血供方向

C.创口区域皮纹方向

D.创口内翻倾向的严重程度

E.创口周围是否存在重要的解剖结构

9、糖皮质激素抗炎作用的基本机制在于 A.诱导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而降解缓激肽 B.可减少炎性介质白三烯等的生成 C.抑制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

D.抑制巨噬细胞中的一氧化氮合酶(NOS)

E.与靶细胞浆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R)结合而影响了参与炎症的一些基因转录

10、多形性腺瘤中可见哪些结构____ A.导管样结构

B.肌上皮团块

C.角化珠

D.鳞状上皮化生

E.以上均有

11、关于混合性牙瘤叙述正确的是____ A.为真性肿瘤

B.只发生在上颌骨

C.镜下肿物内牙齿组织成分相互混杂,无典型的牙齿结构

D.以前牙区多见

E.以上都不是

12、可扪及搏动感的肿瘤是

A.神经纤维瘤

B.牙龈瘤

C.成釉细胞瘤

D.骨巨细胞瘤

E.颈动脉体瘤

13、婴幼儿最易患龋的乳牙是 A:下颌乳切牙、下颌乳磨牙 B:上颌乳尖牙、上颌乳磨牙 C:上颌乳切牙、下颌乳磨牙 D:上颌乳磨牙、下颌乳切牙 E:下颌乳磨牙、下颌乳切牙

14、恒牙建的关键是 A.第1恒磨牙的关系 B.第2恒磨牙的关系 C.保证第1恒磨牙无龋坏 D.保证第2恒磨牙无龋坏

E.及时进行第

1、2恒磨牙的窝沟封闭

15、下列何药不是乌梅丸的组成药物 A.细辛 B.当归 C.黄连 D.半夏曲 E.蜀椒

16、在下列氨基酸中碱性氨基酸是____ A.丝氨酸

B.赖氨酸

C.谷氨酸

D.酪氨酸

E.苏氨酸

17、患者,女,25岁,主诉:近1个月发现全口牙龈增生,影响进食,有牙龈自发性出血史。其最不可能的诊断是

A.妊娠期龈炎

B.药物性牙龈增生

C.牙龈纤维瘤病

D.维生素C缺乏症

E.白血病

18、治疗牙龈炎首选方法

A.用漱口水,保持口腔卫生

B.龈上洁治

C.牙龈切除

D.选用抗生素

E.A+B+D

19、关于药物性牙龈增生的临床表现,说法正确的是

A.牙龈增生起始于牙龈乳头

B.严重者波及附着龈,甚至覆盖大部分或整个牙冠

C.增生的牙龈一般呈淡粉红色,合并牙龈炎症时可呈深红色或紫红色

D.增生的牙龈表面可呈分叶状或桑葚状

E.以上全是 20、牙釉质最厚的部位是

A.牙颈部

B.窝沟处

C.牙尖部

D.无釉柱牙釉质

E.釉板处

21、下颌处于安静状态时,上下牙列之间的距离称为 A.正中位 B.息止颌位 C.息止间隙 D.颌间距离 E.垂直距离

22、多巴胺临床上主要用于 A:急性肾衰竭,抗休克

B:心脏骤停,急性肾功能衰竭 C:支气管哮喘,抗休克 D: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E:支气管哮喘,急性心功能不全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通常不会发生恶变的是

A.囊性水瘤(大囊型淋巴管畸形) B.鳃裂囊肿 C.角化囊肿 D.皮脂腺囊肿 E.甲状舌管瘘

2、生物转化过程最重要的方式是____ A.使毒物的毒性降低

B.使药物失效

C.使生物活性物质灭活

D.使某些药物药效更强或毒性增加

E.使非营养物质极性增强,利于排泄

3、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合法的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持有____ A.《药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

B.《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

C.《药品经营许可证》、《制剂许可证》

D.《药品生产许可证》、《制剂许可证》

E.《药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

4、可摘局部义齿不适用于 A.双侧游离端缺失 B.单侧游离端缺失 C.缺隙牙槽嵴低平 D.基牙Ⅲ°松动 E.拔牙创未愈合

5、固定桥修复的生理基础__ A.牙槽骨 B.牙槽嵴黏膜 C.基牙代偿力

D.牙周储备力及代偿功能 E.以上均不是

6、关于皮瓣描述错误的是

A.轴形皮瓣只要在血管的长轴内设计,一般可不受长宽比例的限制

B.术后72小时内是游离皮瓣最容易发生血管危象的时候

C.皮瓣设计应比缺损处稍大,以预防皮瓣转移后发生收缩

D.原则上组织畸形或缺损能用带蒂皮瓣修复就不用游离皮瓣;能用游离皮瓣就不用管状皮瓣

E.皮瓣感觉首先是温度觉恢复,最后是痛觉恢复

7、男,40岁。24小时前颊部外伤,全层组织缺损约3.5cm×4cm。清创后适合的缝合方式是__ A.严密缝合口腔黏膜 B.严密缝合颊部皮肤

C.黏膜、肌、皮肤逐层缝合 D.定向拉拢缝合 E.将皮肤与黏膜缝合

8、患者两上颌侧切牙缺失,缺牙间隙略小,两中切牙之间有一2mm间隙,最佳的修复方案为

A.只固定桥修复缺牙

B.先正畸关闭两中切牙之间间隙,再修复

C.先光敏树脂关闭两中切牙之间间隙,再修复

D.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缺牙以及牙间隙

E.两中切牙烤瓷冠修复,然后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缺牙

9、患者,男性,31岁,经常在僻静的地方向经过的陌生女性暴露自己的阴茎,后公安机关强制其就诊,门诊医生诊断为露阴癖,并进行行为治疗,具体的方法最好选用

A.系统脱敏

B.冲击疗法

C.自由联想

D.示范疗法

E.厌恶疗法

10、

11、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合并脓胸时,下列哪种情况不适于做胸腔闭式引流 A.病孩年龄低于6个月,中毒症状明显者 B.反复穿刺排脓不畅 C.张力性气胸

D.脓胸伴脓液黏稠

E.多房性包裹性胸腔积液

12、藻酸钾印模材料的贮存时间应不超过 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12个月 E.24个月

13、患者,女,35岁,发现舌背白色病损4个月,检查发现其舌背左侧约0.5cm×0.5cm白色角化病损,边界较清楚,表面光滑略呈淡紫色。病人发病前有精神创伤史,下肢皮肤有多角形紫红色丘疹,表面有Wickhanm条纹。组织病理学检查上皮过角化,棘层增生,上皮钉突延

长,下端变尖呈锯齿状,基底细胞层液化、变性,固有层中有密集的淋巴细胞浸润带。该病人诊断可能是(

) A.白斑

B.扁平苔藓

C.白色角化

D.梅毒斑

E.盘状红斑狼疮

14、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可出现 A.颏点偏向健侧 B.颏点偏向患侧 C.健侧面部丰满 D.患侧面部狭长 E.小颌畸形

15、发病率的分子是一定期间内某暴露人口中某病的 A.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 B.已感染行 C.新发病例数

D.已患病例(旧病例) E.治愈者

16、治疗癫痫复杂部分发作最有效的药物是 A.苯妥英钠 B.苯巴比妥 C.卡马西平 D.丙戊酸钠 E.氯硝西泮

17、认为“焦虑症的症状产生是由于错误学习养成易焦虑的人格后,一旦遇到生活事件便产生焦虑的条件反射”,持这种观点的理论是

A.精神分析理论

B.心理生理理论

C.人本主义理论

D.行为理论

E.认知理论

18、完全固定桥是指()。 A.双端固定桥

B.连接体均为固定连接的固定桥 C.复固定桥 D.粘结固定桥 E.种植基牙固定桥

19、患者,右上远中舌侧大面积龋坏缺损,已经进行根管治疗,原银汞充填物经常脱落,现要求全冠修复。检查:无叩痛,无松动,咬合距离正常,临床牙冠较高,可用的修复方法,除了 A.铸造金属全冠 B.塑料全冠

C.金属烤瓷全冠 D.锤造金属全冠 E.金属树脂联合冠

20、制取牙列缺失印模,以下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使组织受压均匀

B.适当伸展印模范围

C.采取解剖式印模

D.保持稳定的位置

E.做肌功能修整

21、某患者,右下6缺失,双行端固定桥修复。固定桥试戴时,用力戴入后,邻牙出现胀痛,最可能的原因是

A.就位道不一致

B.邻接触点过紧

C.有早接触

D.出现电位差刺激

E.邻牙有根尖病变

22、男,25岁。咬苹果等物时出血1年。检查:牙石(+),全口牙的牙龈缘及乳头轻度暗红,探诊出血,探诊深度3~4mm,但无附着丧失。最可能的诊断是

A.坏死性龈炎

B.成人牙周炎

C.边缘性龈炎

D.青少年牙周炎

E.快速进展性牙周炎

第三篇:银行概述概述

交行概述

交通银行始建于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是中国早期四大银行之一,也是中国早期的发钞行之一。1958年,除香港分行仍继续营业外,交通银行国内业务分别并入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和在交通银行基础上组建起来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为适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的要求,1986年7月24日,作为金融改革的试点,国务院批准重新组建交通银行。1987年4月1日,重新组建后的交通银行正式对外营业,成为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设在上海。

作为中国首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自重新组建以来,交通银行就身肩双重历史使命,它既是百年民族金融品牌的继承者,又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先行者。

交通银行在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发展中实现了六个“第一”,即第一家资本来源和产权形式实行股份制;第一家按市场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设置机构;第一家打破金融行业业务范围垄断,将竞争机制引入金融领域;第一家引进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并以此规范业务运作,防范经营风险;第一家建立双向选择的新型银企关系;第一家可以从事银行、保险、证券业务的综合性商业银行。交通银行改革发展的实践,为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对金融改革起到了催化、推动和示范作用。

2004年6月,在中国金融改革深化的过程中,国务院批准了交通银行深化股份制改革的整体方案,其目标是要把交通银行办成一家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百年民族品牌的现代金融企业。在深化股份制改革中,交通银行完成了财务重组,成功引进了汇丰银行、社保基金、中央汇金公司等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并着力推进体制机制的良性转变。2005年6月23日,交通银行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首家在境外上市的中国内地商业银行。2007年5月15日,交通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目前,交通银行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发展战略明确、公司治理完善、机构网络健全、经营管理先进、金融服务优质、财务状况良好”的具有百年民族品牌的现代化商业银行。

明确的发展战略。面对复杂的外部经营环境、日趋刚性的资本约束和逐步推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基于深化股份制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发展已经迈上新的历史台阶,交通银行从2005年开始实施管理和发展的战略转型。2008年,我们经过全面分析讨论,在承继交行既有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转型系列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走国际化、综合化道路,建设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一流公众持股银行集团”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目标,充分考虑了交行在国际业务领域和综合金融领域多年经营的先发优势,延续了交行不断推进战略转型、强化财富管理业务导向的一贯方针,保证了战略的协调性和延续性,为交行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更加清晰的路径。

完善的公司治理。在成功引进汇丰银行、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中央汇金公司等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后,交通银行股权结构更加多元化。同时,完善公司治理的基本制度已经确立,完善的公司治理架构基本建成,董事会的战略决策作用、高级管理层的经营管理职责和监事会的监督职责都得到充分发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之间各自发挥良好效能、又相互制衡的机制基本形成。

健全的机构网络。交通银行拥有辐射全国、面向海外的机构体系和业务网络。分支机构布局覆盖经济发达地区、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金融中心。目前,交通银行在内地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设有省级分行30家,在全国215个地级以上城市、159个县或县级市设立了营业网点2690个。另设有12家境外分支机构,包括香港、纽约、东京、新加坡、首尔、法兰克福、澳门、胡志明市、悉尼、旧金山和台北分行、交通银行(英国)有限公司。与全球141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多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全行员工近10万人。

先进的经营管理。交通银行秉承“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质量是硬约束,是第一责任;效益是硬任务,是第一目标”的经营理念,始终坚持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并重,实施了以经济资本绩效考核为核心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了全面的风险管理体制;推进了组织架构再造和业务管理的垂直化改造;建设了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的数据大集中工程。同时,按照“互谅互让、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要求,交通银行与汇丰银行的合作紧密而富有成效,先进的理念、技术、产品不断引进,对提升交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优质的金融服务。交通银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金融产品、金融工具和金融制度领域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产品覆盖全面,科技手段先进的业务体系,通过传统网点“一对一”服务和全方位的现代化电子服务渠道相结合,为客户在公司金融、私人金融、国际金融和中间业务等领域提供全面周到的专业化服务。交通银行专注于为中高端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以“私人银行”、“沃德财富”和“交银理财”品牌分别为高端和中端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和产品。拥有以“外汇宝”、“得利宝”、“沃德财富账户”、“交银理财账户”、“蕴通财富”、“太平洋卡”、“全国通”、 “展业通”、“基金超市”、“手机银行”等为代表的一批品牌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享有盛誉。与战略合作伙伴汇丰银行合作推出的“中国人的环球卡”――太平洋双币信用卡,在册发卡量已达到3020万张。综合经营方面,交通银行2005年8月与全球顶尖资产管理公司施罗德集团合资设立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公司,是国内首批银行系基金公司之一;2007年,交通银行并购重组了湖北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经监管机构批准发起设立交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并在香港成立了交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交银国际亚洲有限公司、交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交银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综合经营领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2008年,交通银行成功入股常熟农商行,发起设立了四川大邑交银兴民村镇银行;2009年,交通银行获批成为国内第一家拥有境内保险牌照的商业银行,由其控股的保险公司--交银康联于2010年1月正式挂牌成立;浙江安吉交银村镇银行、新疆石河子交银村镇银行、青岛崂山交银村镇银行分别于2010年4月、2011年5月、2012年9月正式开业。

良好的财务状况。抓住境内外成功上市后品牌和市场形象提升的有利时机,交通银行加快业务拓展步伐,经营活力充分显现,各项业务实现健康快速协调发展,综合实力日益增强,财务状况居于国内同业领先水平。截至2013年12月末,交通银行资产总额达5.96万亿元;资本充足率为12.08%,核心资本充足率为9.76%;年化平均资产回报率(ROAA)为1.11%;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AE)为15.58%;减值贷款率为1.05%。集团连续五年跻身《财富》(FORTUNE)世界500强,营业收入排名第243位,较上年提升83位;列《银行家》(The Banker)杂志全球千家最大银行一级资本排名第23位,较上年提升7位。

深厚的文化底蕴铸就了交行百年的辉煌,百年交行已启动新的航程。交通银行正加快推进战略转型,朝着创办一流公众持股银行和最佳财富管理银行的目标迈进!“交流融通,诚信永恒”是交通银行与您的共同心声,交通银行将为此不懈努力,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为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企业文化

企业使命。提供更优金融方案 持续创造共同价值 企业愿景。建设价值卓越的一流国际金融集团 核心价值观。责任立业 创新超越 经营理念。诚心永恒 稳健致远 CSR战略宣言。以和谐诚心为基石 不断追求自身的超越 与社会共同发展

服务宗旨。以您为先 灵活稳健

浦发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浦发银行)是1992年8月28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1993年1月9日开业、1999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交易代码:600000)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设在上海。目前,注册资本金186.53亿元。良好的业绩、诚信的声誉,使浦发银行成为中国证券市场中备受关注和尊敬的上市公司。

秉承"笃守诚信,创造卓越"的核心价值观,浦发银行积极探索金融创新,资产规模持续扩大,经营实力不断增强。至2014年9月末,公司总资产规模达39,56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9,717亿元,各项存款余额26,886亿元,2014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7.99亿元。目前,浦发银行已在全国设立了40家一级分行、逾991家营业机构,拥有超过3.9万名员工,架构起全国性商业银行的经营服务格局。近年来,浦发银行加快国际化、综合化经营发展,以香港分行开业、伦敦代表处成立为标志,迈出国际化经营的实质性步伐,以投资设立浦发村镇银行、浦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浦发硅谷银行等机构为标志,积极推进综合化经营。

上市以来,浦发银行连续多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上市公司100强"。 2012年8月,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穆迪)发布浦发银行信用评级报告,本外币长期银行存款评级为Baa3,本外币短期银行存款评级为Prime-3,财务实力评级维持在D(对应的基础信用评估为Ba2),所有评级的展望均为稳定。2013年4月,《福布斯》杂志发布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浦发银行居榜单第125位,居上榜中资企业第13位,上榜中资银行第8位;同年10月,浦发银行以147.91亿元人民币的品牌价值,位列"2013最佳中国品牌价值排行榜"第15位,以及同类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第2位。2014年6月,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世界银行1000强排名,根据核心资本,浦发银行排名全球第44位,位居上榜中资银行第8位;同时,浦发银行标普评级:长期信用评级"BBB+"、短期信用评级"A-2"、长期大中华区信用体系评级"cnA+"、以及短期大中华区信用体系评级"cnA-1";7月,美国《财富》杂志发布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浦发银行位列第383位,居上榜中资企业第81位和上榜中资银行第9位,表现出良好的综合竞争优势。

深耕金融服务的同时,浦发银行积极践行社会责任,致力于打造优秀企业公民。2012年7月,RepuTex(崇德)发布"恒生内地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指数十强",浦发银行位居第3位,可持续发展评级A;2014年3月,润灵环球责任评级与安永联合发布"第五届A股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评级",浦发银行作为AA级企业入选排名第7位,居同类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第1位;2014年6月浦发银行获评中国银行业协会"2013最佳绿色金融奖"。

浦发银行将继续推进金融创新,因势而变、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以"新思维,心服务"为指引,努力建设成为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现代金融服务企业。

招商

招商银行(以下简称"招行")于1987 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深圳经济特区成立,是中国境内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国家从体制外推动银行业改革的第一家试点银行。

成立27年来,招行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广大客户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从当初只有1亿元资本金、1家营业网点、30余名员工的小银行,发展成为了资本净额超过2900亿、资产总额超过4.4万亿、全国设有超过800家网点、员工超过5万人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并跻身全球前100家大银行之列。凭借持续的金融创新、优质的客户服务、稳健的经营风格和良好的经营业绩,招行现已发展成为中国境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商业银行之一。在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综合评级中,招行多年来一直名列前茅。同时荣膺英国《金融时报》、《欧洲货币》、《亚洲银行家》、《财资》(The Asset)等权威媒体授予的"最佳商业银行"、"最佳零售银行""中国区最佳私人银行"、"中国最佳托管专业银行"多项殊荣。在英国《银行家》杂志2011 年公布的世界千强银行榜单上位列第56名,在美国《财富》杂志2013年发布的"世界500 强企业"排行榜上列第412位。本公司以品牌价值68 亿美元位居Millward Brown 发布的2012 BrandZ 最具价值中国品牌榜第14位。

目前,招行在中国大陆的110 余个城市设有113家分行及943家支行,1 家分行级专营机构(信用卡中心),1 家代表处,2,330家自助银行,在香港拥有一家分行(香港分行);在美国设有纽约分行和代表处;在新加坡设有新加坡分行;在伦敦和台北设有代表处。此外,招行还在中国大陆全资拥有招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控股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有招商信诺人寿保险有限公司50%股权;在香港全资拥有永隆银行有限公司和招银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招行已成为一家拥有商业银行、金融租赁、基金管理、人寿保险、境外投行等金融牌照的银行集团。截止2013年末,本集团实现净利润517.43亿元,同比增长14.30%。

招行将"服务、创新、稳健"作为核心价值观,坚持效益、质量、规模、结构协调发展,在国内同业中逐渐脱颖而出。在公司治理上,一开始就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较早地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班子分工明确、相互制衡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在人员管理上,率先打破当时国内企业普遍存在的"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的"三铁"制度,实行"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了"六能"机制。在信息化上,领先同业构建了全行统一的IT平台,创建了国内第一个电话银行,较早实现了客户资金的通存通兑和零在途汇划。在产品开发上,招行不少创新业务产品具有比较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一卡通是是国内第一张基于客户号管理的银行借记卡,目前累计发卡超过6400万张,卡均存款1.22万元,远超全国平均水平,被誉为客户最喜爱的银行卡之一;2013 年,招行个人手机银行继续保持高速发展,荣膺《亚洲银行家》"中国最佳手机银行产品"大奖,推出国内首家全新概念的"微信银行",把移动互联网的金融服务延伸至客户黏度更高的日常通讯应用,建立了多层次、多样化的智能客服模式,提供了轻便易用的业务办理渠道,推动国内银行业微信银行的创新热潮和快速发展。2013年,招行零售电子渠道综合柜面替代率达92.50%,公司电子渠道综合柜面替代率达到54.65%,网上企业银行交易结算替代率达到92.42%;信用卡是国内第一张符合国际标准的双币信用卡,目前发卡量超过5100万张,被哈佛大学编写成MBA教学案例;金葵花理财是国内首个面向高端客户的理财产品,在高端客户中享有很高的美誉度;私人银行服务在国内股份制银行中率先推出,被国内外权威媒体多次评为"中国最佳私人银行";跨银行现金管理在国内同业首开先河,成为大型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首选。此外,个人储蓄存款、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托管、企业年金、离岸金融等业务,在股份制银行中居于领先地位。招行的风险管理也一直为业界称道,资产质量始终保持良好水平。截至2014年3月末,本公司不良贷款率为0.92%,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为率262.79%。

步入世纪之交,招商银行在妥善处理了离岸资产业务被叫停、个别分行发生挤提的严重流动性风险,以及前期快速发展中累计的不良资产风险的基础上,抓住信息化、全球化的机遇,前瞻性地制定并成功地实施了科学的战略。首先是利用在互联网面前大小、新老银行都处于同一起跑线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等电子渠道,有效地弥补了物理网点不及大型银行的明显劣势,并锁定了大量高素质、高价值客户。其次是分别于2002年和2006年在上海、香港上市,不仅满足了快速发展的资本需求,而且推动了内部管理脱胎换骨式的转变。再次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国际化发展,在我国政府的有力促进下,经过艰苦努力,打破了美国17年来对中资银行市场准入的封锁,率先在纽约设立了分行并在此次金融危机最严重的2008年10月正式开业,被纽约市长彭博先生比喻为"华尔街冬天里的春风";同年,还斥资300余亿港币收购了具有75年历史的香港本土第四大银行永隆银行,整合后开始取得良好的协同效应,被英国《金融时报》评述为"不可复制的案例"。

2004年,招行在国内同业中率先实施经营战略调整,加快发展零售业务、中间业务和中小企业业务,逐步形成了有别于国内同业的业务结构与经营特色。当前,招行正迈入新的战略发展阶段。为有效应对来自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各种变化,持续增强竞争优势,招行将在深入推进经营战略调整的基础上,全面实施以降低资本消耗、提高贷款定价、控制财务成本、增加价值客户、确保风险可控为主要目标的二次转型,着力推进经营方式向内涵集约型转变,真正走上集约化经营的道路。

招商银行,因您而变。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愿为广大客户和各界朋友提供更新更好的金融服务,为将招行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中国最好的商业银行而不懈努力。

第四篇:金融系统概述--银行业务概述

银行核心系统入门简介

本文的目标读者是准备从事银行核心系统开发、维护的从业人员。请注意,是“准备”,换句话说,可以理解为一份对科技人员,尤其是对新入门的科技人员业务知识方面的培训手册,旨在让诸位从业务方面迅速上手(从技术角度上手的手册我已经贴过一份了,所以如果是用400的同行,可以结合本手册双剑合璧,效力倍增)。这里的着重点将会主要在于简单的银行会计原理,以及银行整体的业务流程,还有相应的模块实现手法和注意事项,对金融的会计知识方面应该可能会比较粗浅,这一点与金融系统常见的业务培训手册有所不同,注意体会。

基于此,本文将会假设读者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具备少量银行方面的业务知识,所以如果有从事非IT部门的读者(比如财务信贷的同事们),就请不要太计较里面的表述。当然如果有错误,还是非常欢迎指出的。

对于已具备了若干开发、维护知识,或者是即将采用国外系统来建设的同行们而言,本文的内容可能就过于浅显了,看得不爽不要怪我没有事先提醒。

考虑到某方面的问题,这里的系统简介将尽可能的脱离某个具体的系统,仅就银行业务核心系统的共性,进行介绍以及探讨。

最后再说一下,没有什么手册、心得是万能的,个人的LEVEL UP始终是要靠自己的领悟,这里只是希望能让诸位新人不用象很多人当年一样,独自摸索与徘徊。

1 科目常识

基本法则之一: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比如说,我们手头上有40万,买了一个100万的房子,找银行贷款了60万,那么资产就是100万,负债是60万,所有者权益是40万。可以简单的把所有者权益就理解成为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钱。再引申一下,早些年乃至现在,香港人所谓的“负资产”的说法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负资产”实际上是指房子的市值比向银行贷的钱还要小,也就是负债大于资产,所以严格的来说,应该称之为“负所有者权益”才对。资产,从理论上来说,是不可能为负的,最多也就是零 。一个号称是金融中心的地方,实在是不应该出现这种失误,不过算了,不要和他们计较。

就银行业务而言,会使用会计科目号来对账务进行标识,会计科目号最长为5位,国家标准,通常分为下面六种,这里只做简单介绍,详细科目可结合著名的的“业务状况表”来进行理解。

再次重申,下面的说法绝对不严谨,仅仅只是为了便于IT人员理解银行的会计原理、业务知识。

1.1 资产

资产类的科目,用“1” 作为首位科目号,如“1011”,表示现金。 所谓资产,也就是说“理论上属于银行的钱”, 比如说现金,贷款等。比如说某家分行,有100万现金,然后把这100万都贷出去了,那么资产仍是100万,只不过归属(科目)由现金变成了贷款。至于这笔贷款能不能收回,这个不归我们管,就算不能回收,只要没被核销(核销,术语之一,可以理解为银行不要这笔贷款了),那么就仍然属于资产,所以我们称之为“理论上属于银行的钱”。

资产类科目都是借方科目,也就是借记时余额增加,贷记时余额减少。

1.2 负债

负债类的科目,用“2”作为首位科目号,如“2011”,表示对公存款。 本来不属于银行的钱,就称之为“负债”。比如说我们存在银行的钱,虽然银行可以使用这笔钱,比如说把它贷款贷出去啊,比如说打新股啊,买QDII啊,但是这笔钱只要我们去取,原则上银行就应该给我们,也即是大家常常在营业大厅里看到的“存款自愿,取款自由”之类的意思。这类钱,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本来不属于银行的钱”,也就银行欠我们的钱。

负债,很有趣的东西喔,银行是负债经营的,比如说一家银行贷款有100亿,其实它本身是没有那么多钱的,这些钱都是来自于我们存在它那的钱。如果大家一起都去银行的钱取出来,那它就经营不下去了,这种恶劣的行为,称之为“挤提”,是很不友善的,是要负责任的,我们不要去做。

负债类科目都是贷方科目,也就是借记时余额减少,贷记时余额增加。

1.3 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类的科目,用“3”作为首位科目号,如“3121”,表示利润分配。 上面说过了 ,所有者权益,也就是真正属于银行的钱,即是所谓的“核心资本”。原则上,它包括了一家银行注册时的资金,历年来的盈利(假设有盈利的话,当然还要扣除各类成本开销),如果是股份制银行的话,还包括股本金之类的吧。

这类科目相对数量较小,金额较大。 科目属性忘了。

1.4 资产负债共同类(往来类)

资产负债共同类,通常表示往来账户,用“4”作为首位科目号,如“46411”,表示通存通兑。

这类科目,通常是指一些往来类账户,所谓往来类账户,嗯,就是金融往来的账户喽。 这个科目有点麻烦,可能要结合具体业务来解释一下:

比如说我们在招行有个账户,然后跑到工行的ATM上去取钱(招行也是,中山这种伟人的故乡居然都不开个点,严重BS一下),那么取款成功之后,我们的招行上的账户的钱就少了,工行ATM里面的现金也少了。这笔钱是工行替招行先支付的,要找招行要的。所以工行一定会有一个科目,用来标记它有多少钱要找招行要;而招行也要有一个科目,也是要用来标记它有多少钱要给工行。(怎么要,那在后面清算一节里面会提到。至于跨行ATM的取款原理,就不用再细说了吧。)这个用来标记应付,应收的科目,就是往来类科目,对于工行方而言,当时使用到的就是一个类似于资产类的科目(有点类似于应收账款的意思,或者也可以理解成一种短期的贷款,总之就是工行先付出的资金);招行当时使用的就是类似于负债类的科目。

上面提到的,因为是银行与银行之间的业务往来,所以用来标识资产与负债的科目会有分别,如果是行内之间的往来,那么不会搞得那么复杂(或者也可以说搞得更复杂),就会用一个科目来搞定,这个科目根据具体需要,临时用的,有时表示资产,有时表示负债(其实也就是科目上的余额有时是借方,有时是贷方。因为这个科目既不是资产,也不是负债,只是临时用来表示营业往来的,通常每天会清零,也就是所谓的清算。

一般而言,城市级别的商业银行因为是一级法人,所以清算之后,行内往来账户上余额为不为零都没什么关系,反正都是自已家的钱;而信用社会比较麻烦一点,因为通常一个联社都是由多个信用社组成,每个信用社都是一个法人,所以联社内部的往来类账户原则上每天应该都清零,否则账务上就不好看了。(注意,这里指的只是行内的往来账,如果是银行与银行间的,那每天一定是要清零的,否则就是属于错误的情况了)

这类科目在我们做过的项目里,基本上都简化了,只有一个轧差类型的。也就是把当天的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一减,哪个大就谁记在哪边。

我记得以前还有一种双方类的科目,那真是玩死人。双方类的科目是指这个科目既有贷方余额,又有借方余额;对应贷方余额,既有借方发生额,又有贷方发生额,同理,对应借方余额,也是既有借方发生,又有贷方发生,如果只有上期的借贷方余额,以及当期的借贷方发生额,那是无论如何也推算不出当期的借贷方余额各是多少的。(必须根据发生账务时,是借方余额,还是贷方余额来判断),不知道这类科目的起因为何,总之如果有的而且可能的话,最好能拆分之几个性质单纯一点的子目来处理。

不好意思,因为对这类科目感触颇深,也被玩过很多次,被玩很久,一时激动,就多说了几句。

1.5 损益类

损益类的科目,用“5”作为首位科目号,如“5011”,表示利息收入。

损益类科目,理解起来应该不难,就是指银行在一年的业务里面的收支科目。比如的存款利息,对于银行来说是一笔支出;贷款利息,对于银行来说,是一笔收入。这两个科目就都属于损益类科目。

一般来说:

收入类科目属贷方科目,借记时减少,贷记时增加; 支付类科目属借方科目,贷记时减少,借记时增加。

在理解上,可能与资产、负债类的科目有些相反:

资产是指属于银行自己的钱,是借方科目;对应于这里,收到的钱是银行自己的,却又是贷方科目。

这里,按会计原理来理解可能会更简单一点,下面一章会讲到。

1.6 或有资产负债类

或有资产负债类的科目,用“6”作为首位科目号,如“6011”,表示承兑汇票。

闻歌知雅意,顾名思义,“或有”,那自然就是“或者有”,也就是可能没有了,所以如果没见过也不奇怪。

这类科目见得少,一般可以忽视它的存在。 1.7 其它

这里再罗嗦一下,在科目下面呢,一般为了便于分类统计,所有的银行都会再设子目(一个子目一般又会对应多个小子目,或者说是说是多个账户),这个子目,有的地方叫“业务代号”,有的地方叫“结算码”,总之都是一个意思。

要注意一下,科目号是国标,子目通常是自己内定的,对应于信用联社,就有可能是省里统一定的。也就是说科目这个东西走遍全国大致上都是一样,子目这个东西可能出省,出了城市,或者说一个市里不同的银行,可能都不一样。

2 简单会计原理

2.1 内部账户

这个问题,我在刚学的时候,曾经颇疑惑了一段时间,所以虽然很简单,但还是单独拿出来说一下。

所谓内部账户,是与客户账户相对应的。也就是说这些账户不是用来登记、反应客户的账户信息,而是反应行内的账务情况,比如说损益类科目的账户,就都是内部账户。

客户的账户,一般是客户来银行开户的时候,才建立的用来登记账务的账户; 内部账户,一般是分行成立之初,统一生成的。(一般都一个专门的程序,由操作人员来调用的吧)

其实对于内部账,在会计原则上,登记个科目发生可以。至于增加子目,乃至内部账户的概念,主要是为了后续的分类统计以及相应的分析。

说到这个账户,就顺便想起了表内表外的问题。表内账,都是正正式式,真金白银的钱;比如我们的存款什么之类的。而表外账,通常是一些统计之类的东西,比如说现在分行里有多少本存折啦,还有已经核销的贷款之类的。

表内账的单位,都是“元”;

表外账的单位,就百花齐放了,有的是“元”(比如说已核销贷款),有的是“本”或者是“张”,比如说存折或者说什么有价单证。而最后,表外账在汇总统计的时候,不管是什么单位,就是统统一加了事,对于不是财会专业的,尤其是我们搞计算机的人来说,这种加法简直有些不可理喻,总之银行会计上就是这样处理。

所以说,一般报表里面,大家会对表内账比较关注,对表外账的要求不是太严格(我是这样偷偷的说,各位怎么处理是大家自己的事)。

2.2 复式记账法

只要是与会计有关的书,就一定会提到复式记账法,也称为借贷记账法,这里就不多解释,简单说一下。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两句经典的话,是针对表内账的。对于表外账,用的其实是单式记账法,有的叫“收”、“付”,也的也还是用“借”,“贷”,要结合具体的业务来理解,这里就不展开了。如果没有特别说明,下面的描述都是针对表内账的。 对于银行业务来说,最简单的是一借一贷,此外,还有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多借多贷在银行业务里中不允许的,因为这样无法精确的体现账务的起始与流向。不过在企业会计中,多借多贷又是允许的,所以说凡事无绝对。

有些时候,基于某些特殊的的原因(常见的主要是频繁的锁表问题),可能会临时采用单边记账,但是最后一定会汇总补齐,否则就会出现“借贷不平”这样的严重问题。

2.3 冲账

做错了账,要改正它,就可以理解为冲账。

冲账有两种,一种是蓝字冲账,一种是红字冲账。

所谓的蓝字冲账,是指与原账务方向相反,金额为正的一种记账方式。 而红字冲账,就是指与原账务方向相同,金额为负的一种记账方式。 蓝字冲账,本质上是做一笔新的业务,仅仅只是实现了最终的余额正确,发生额会虚增,所以一般的明显有错的账务,会要求使用红字冲正。

红字冲账因为是负数发生,所以在统计的时候,发生额将会与原来的交易抵销,这样的话发生额就很严谨了。

实际上,对于一个系统而言,通常一笔业务的发生,并不仅仅只包括账务的登记,还会更改许多表中的数据。比如说一笔简单的取款交易,除了登记账务之外,客户的账户上的余额还会减少,这个很好理解吧。那么在冲账的时候,还需要将客户上的钱给它加回去。所以,关于冲账业务的设计,其实也是一个比较有趣的话题,这一点,将会在后面的章节中进行探讨。

3 业务流程描述

对于一个没有在柜面实习过的人,描述一下银行的业务流程,可能是有助于理解系统架构的。

银行的业务,大致上可以分为财务类的业务,以及非财务类的业务。 非财务类的业务这里不做讨论。

财务类的业务,又可分为自动业务,以及非自动业务。

非自动业务,就是那些必须在柜台办理的业务,比如说一些转账业务,或者金额较大的存取款业务之类的。这类业务,因为是由柜员发起的,所以会有一些单据打印留底,以做传票使用。

而自动类业务,就是由系统自动处理的,比如说我们在A分行有个账户,然后非要跑到B分行去取钱,那么B分行那部分的账务,对于B分行而言就是非自动业务;而A分行那部分的账务,对于A分行而言就是自动业务。

自动业务因为是自动发生,所以需要业务人员打印报表的时候,才能知道发生了什么业务。

柜员日间做各种各样的业务,然后到了下午关门以后,打印一份“科目日结单”,然后用柜员手头留存的传票,按科目逐一汇总累计,与打印出的科目日结单上的金额进行比对。有错一定要一查到底。所以原则上,这时打印的科目日结单,应该不包括自动业务,否则就会对应不上。

业务系统在批处理的时候,还会进行一些自动的账务处理,然后最后系统还应该会再打印一份完整的科目日结单,以及日计表(可以理解为业务状况表的简洁版)。至于那些自动业务,系统在批处理的时候,或者是柜员主动查也行,总之就是会有一份“他代本”的传票(对应于上面提到的业务,A分行的自动业务就应该属于A分行的“他代本”传票。而B分行的传票因为是非自动业务,所以在交易当时就会有相应传票产生并打印了)

到了第二天,分行开门后开始营业前,业务人员需要下载打印各类报表,不过主要的就是前面说的那两份,然后再看看,如果借贷发生、余额都相等,所有的非自动业务都有传票,而且和整个科目日结单都可以对应上,那么就表示昨天的账务完整无误,然后大家就可以欢天喜地的开始新一天的业务了。

4 常见规范及检测

4.1 传票以及日志

从最基本的说起,通常来说,所有的账务程序都需要打印传票, 传票格式通常都是统一的,找份以前看看就可以了。

对应于转账业务,需要打印转账借、贷方双方的传票。

而对于现金业务,则只打印一张传票就可以了,借贷方向采用非现金科目的方向。(我个人认为,可能是因为标识了现金传票,所以对方科目就自然是现金,于是就不需要再打印了,猜的)

所以我们在开发程序的时候,打印传票这一步,一般不会特别强调,都是默认要做的。如果不太清楚的时候,一定要主动向需求设计人员询向,千万不要嫌麻烦,抱有侥幸心理。这种东西如果测试的时候漏掉了,是一定会有人要求补上的。(我在N多项目里都见过漏写传票,然后在程序上线前夕被人要求赶紧加班补制的,所以千万不要嫌麻烦)

在日终批处理的时候,可能有些数量庞大的业务,比如说代收付,结息什么之类的,动不动就是几十万笔,一张张生成、打印太不经济,通常会考虑采用打印一张汇总传票,然后加上一份明细清单的方式。还有的时候,如果上百万的话,可能明细清单都省掉,想办法导成电子数据都是有可能的。

上面说的是账务相关的业务。而非账务类的业务,如果涉及到修改类的业务的话,比如说修改密码,修改客户名之类的,通常需要登记日志(LOG),用来记录,以便查询。

有的时候,为了统计业务量,或者是为了分析排障,还有可能要求对每一笔发送到主机的业务数据都登记下来,这时候最好采用一种统一的方式来进行登记,以及数据的定期清除,因为这类数据量应该比较大。

4.2 常见检测内容

发生一笔业务的时候,是一定需要进行若干检查的。比如最起码,我们去取钱的时候,就一定会检查密码。这里对一些经常见到的,较为普遍的检查简单介绍如下,套用一句合同上流行的话,叫做 -- 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条款:

1、 账号/卡号是否存在,是否可以正常使用

2、 账号与客户所提供的凭证(通常这是指存折客户,对于卡用户而言,账号就是卡号,或者是可以根据卡号查询出相应的账号)是否匹配。

3、 密码、证件号码(如果需要检查的话)是否与主机数据一致(印鉴什么的需要业务人员肉眼核对。现在又出了一种加密机,如果采用了这种先进技术,那当然还需要检查这种加密后的信息是否一致了)

4、 在转账的时候,一定要检查转出转入方的户名与账号/卡号中的户名是否一致。(对私客户还好办一点,如果是对公客户的话,名字又长,括号什么的再一加,经常会出现问题,总之是一定要检查)

5、 如果是取款类业务(比如转账业务的转出方也算),一定要检查账户的可用余额是否足够。

6、 大家一起来。

5 系统架构及部分模块常见设计方案

5.1 常见总体架构

这里如果用图可能效果会更好,不过我不会用VISIO,所以就算了。 一般硬件架构,都是一个主机,一个前置机(大前置),前置机就对外了,比如业务人员用来作业务的终端啦,ATM,网银,电话银行什么之类的可能就都对应这个大前置了。大前置,或者是中间业务平台,也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可以做得很大,比如建行的大前置,又比如X天的中间业务平台其实也不错,这里不做深究。

就软件架构而言,核心系统一般可以分为业务模块,账务模块,和总账模块。 总账模块通常记录了一些账务的汇总信息,比如说科目总账的日、月、年的发生、余额。银行中大部分的报表都需要通过取总账模块中的数据来生成。总账模块的数据一般是取自账务模块中,当天的账务数据。(当然,也有很多报表,需要整合业务模块与总账模块两部分的数据一起来出)

账务模块,就是用来登记账务的,这部分一般会做得比较通用化,方便各个业务模块来调用。

业务模块,当然就是实现各个业务的子模块了,通常模块之间相对独立又互有关联,如果是账务类业务,当然就要调用账务模块中的程序。如果是非账务类的业务,那可能业务模块内部处理一下就可以了吧。

一般业务模块的数据会对实时性要求较高,而总账模块没有什么实时性的要求,不过总账模块重在统计分析,所以数据量一般会比较大。

5.2 计息

有的系统可能没有把计息单独列为一个模块,而是直接嵌套在各个业务模块之间了,不过设计成一个模块,个人认为可能会显得比较专业一点,至于到底好不好用那就见仁见智了。

刚接触银行业务的时候,曾经很执着,很傻很天真的想过活期账户到底是怎样计息的,因为定期账户的计息方式相对简单,余额乘天数就对了,但是活期账户的余额是常常在发生变动的,所以前20多年我一直都不知道银行每年给我算的活期利息到底对不对。

银行会计上,通常都会通过“积数”这个东西来计息。何谓积数?就是余额*天数,所以积数的单位应该是“元 天”

比如说

利息 = (账户余额*天数*利率)/ 360,在这个公式里,账户余额*天数就等于积数,于是这条公式也可以写为 利息 = (积数 * 利率) / 360。

定期账户因为账户余额通常不发生变化,所以一般不会涉及到积数。 活期账户采用动户累计积数的方式来计息。也就是说账户余额没有发生变动,就什么事都不干;当账户余额需要发生了变动时(比如说取款),那么业务模块里就将上次账户变动日,到当前日期的天数计算一算,然后用变动之前的账户余额乘以这个天数,然后把这个积数累加到之前的积数上。最后计息的时候,就使用这个积数乘以利率再除360。

在设计的时候,就需要把每次账户变动的日期都登记下来,还需要有地方记录账户的当前积数。

对公计息,或者是一些需要计息内部账,有可能是每天计积数,也就是每天把账户余额累加到积数中。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对公以及内部账户的数量远小于对私账户,每天把每个账户都过一遍,花不了太多时间;而要是每天把储蓄账户都过一遍,就有点类似于结息了。(对私账户多的银行,有可能达到上千万户,尤其是些代理了社保,医保的银行,不可小看)不过现在有些很好很强大的国外系统,对于利息的处理,是每日计提,当然,这样设计也应该会有它的独到之处。

刚才这里提到的了需要计息的内部账,那么一般而言,什么样的内部账需要计息呢,我想,应该是不同法人之间上存下放的款项需要计息。对应于一般的商业银行以及统一了法人的信用联社,因为全市是一级法人,可能就没有需要计息的内部账了。而对于没有统一法人的联社,因为每个信用社都是一个独立的法人,那么信用社存放在联社的用来做往来清算用的资金,就是需要计算利息的。还有的银行,对于贷款的处理,也会有资金池的概念,这时总行下拨分行的用于贷款钱,也是要计息的。

这里可以看到,对于计息模块而言,积数是一个很好用的东西。积数除了计息,还有很多其它的用途。比如说招行的金卡,说的是“日均存款5万元以上不收取账户管理费”,那么,这个日均存款5万是如何判断呢,我很久以前曾经问过一个大堂里的MM(跟我同姓喔,惜乎已经有BF了),她说是根据积数来判断的,也就是每个月需要增加150万的积数,这样听起来就很合理了吧。

对于某些业务来说,可能需要登记利息的明细。比如说贷款的复利的计算,就是根据利息来的。无论是正常贷款,还是逾期贷款,都会生成利息。生成的利息如果未及时归还,则会再根据这笔利息生成相应的复利。复利的复利,喔,太可怕了,也还是视为复利吧。总之,我的意思就是说,储蓄、对公账户这样的结息,在计息模块中可以不用登记利息的明细,因为最后结息的时候根据积数一次搞定;而对于贷款(或者是其它有需要的模块),可能需要在每一笔利息产生之后,都把它登记下来,已保留行使进一步措施的权利。

除了贷款之外,还有一些定期账户,也最好采用明细的方式进行处理,越细越好,比如什么零存整取,教育储蓄之类的,要是没有详细的每期存款登记,漏存登记等等,是很容易就被它玩死的。

通知存款以前觉得它很可怕,现在想想,突然又觉得没那么可怕,无非就是通知取款,通知期限内的积数登记,然后取款又或者取消通知。可能最主要的,就在于通知期限内的积数计算。总之提取一个计息模块,为这类业务特别定制一些明细文件是很好的一个选择。

提到计息,也就顺便说一下利息税。国家在这十年来,调整了两次利息税税率,一次是涨成两分,一次是降成五厘,就那么一点钱,调来调去累不累,要收就收,不收拉倒,还搞什么分段计税,烦死个人。在这里,不知道有没有人是负责搞利息税这部分程序的,也不知道去年改这部分程序的时候,有没有很不爽过。其实要是早考虑到这种情况,倒是可以一开始就通过设置利息税参数表,然后修改计息程序,读取利息税参数表,最后根据不同阶段的参数,分段计息算税。这个方法倒是可行的,也实现过,对于整存整取的定期来说,算得上是一劳永逸,不过对于活期而言,每次调整利息税税率的时候可能就要搞一次类似于结息的东西了,好象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

在国外的先进系统中,还有一种精采的倒起息可以让人一筹莫展。这种玩法的意思,就是说当客户来柜台前做个什么交易的时候,允许账户的起息日期在业务发生日之前。比如说有人7月14号来到柜台前还一笔贷款的款,然后说我这笔钱明明7月7号就到账上了啊,为什么银行不给我扣,非得让我贷款逾期之类的话。然后核查,如果属实,那就倒起息一把,现在虽然是7月14号,但还是当它是7月7号还的。(好象是这样,也可能是我说错了,大家对这段解释千万不要太放在心上)总之,如果有倒起息的需求,那必须在最开始设计的时候就与其它计息,以及业务流程整合在一起来考虑,如果中途加入这个需求,那改起设计来会比较费劲,改起代码来更是难上加难。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计提,这个也和利息有关。计提常用于利息支出,比如说利息支出是5211,5字头,即是一个用于营业收支的损益类的科目。计提的会计分录中,对应的科目是应付利息2611, 2字头,是一个负债类的科目。所以说,计提的含义就在于,虽然当前客户利息并未产生(是结息的时候才产生),但是这笔利息(尤其是整存整取的定期利息)迟早是会产生的,所以这里预先计算,或者说估算出营业支出,计到负债的科目上(负债嘛,本来不属于银行的钱,迟早是要被取走的钱),然后到这类账户结息的时候,就直接从应付利息中支出,计到客户账户上,而不走利息支出这个科目了。看懂了吧,这里其实也就包含了管理会计中的概念,实际上是产生一个提前测算成本的动作。诸位搞IT的朋友们,你们看过《会计学原理》吗?

5.3 储蓄/对公

这部分模块一般没太多可讲的,通常的设计,都是搞个主文件,保存针对每个账户的信息(比如说账号,账户余额,当前积数什么之类的,总之就是与账户有关的信息),然后再搞个账户明细,用来记录每个账户发生过的业务。听闻有的系统设计,不知道是不是考虑到锁表的问题,计划取消主文件,直接上明细,愕然之余只能感叹自己见识浅薄,因为我总觉得明细要考虑冲账的问题,在读取上不如主文件一下搞定那么畅快。而且主文件可以有锁表保护,可以更好的保障数据的正确性。

所以私底下,我还是很推崇这种“主+明细”的设计方式。以前曾经很无奈地见过有人在新增业务模块时,把主文件和明细混在一起来搞,于是整个业务流向怅然若失,需求有变动时改动几乎无从下手,若非我多年功力,是断断不可能在加两天班后就理顺通过测试的。

说起储蓄呢,又忍不住再提一下招行,不可否认,它的一卡通做得真的挺好,本外币,定活期,一张卡全部搞定。我以前就经常把活期转成三个月定期。根据我本人看法,三个月定期从利率差与时间存放差上来说,性价比是最高的,也就是说一年期利率虽然高,但很难保障这点钱在一年内不用。所以推荐大家把5K以上的存款转成三个月定期,一般忍忍也就可以拿到利息了,当然了货币基金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还有一次自做聪明搞了个一年期的零存整取,性价比不高,而且还得到柜台去办取款手续,把自己麻烦死了,不推荐使用。

扯远了,其实本来是想说,活期、定期、外币账户,这些都是一个又一个的账户,而在招行的设计之中,这些账户,都会与我们的那一张小小的卡片关联起来。换句话说,人家的卡号,应该只含具体的卡的信息,比如说卡的有效期,密码,磁道信息什么之类的,不直接对应某个具体账户的;而各个具体账户则应该会有一个与卡号的对应关系。然后到寄对账单的时候啊,打电话介绍买保险等等附加服务的时候,就还是根据卡号来提供服务。不过还是要根据账户的资金流动来分析消费习惯,以及贡献度的高低等等。

至于怎么实现,就根据各位自己的核心系统慢慢体会,不过这么多年了,也可能大部分银行都实现了这种功能或者是类似的一卡通,那就当我这段没有讲过吧,总之我觉得这种理念很好很强大,让我用得觉得很方便。

至于对公,好象就更加没什么可说的了。

5.4 客户信息

客户信息,卡号,账户号,这三者是层层细化的关系。所以说,整合好三者的关系也是一个不容易的事情。

在我见过的几套系统之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同一个客户对应多个客户信息。这通常又是个历史遗留问题,比如在手工或单机年代,开户时对于身份证明证件要求不是很严格,一个人可能开了很多账户,还可能是用化名开的账户。在移植上线的时候,常常由于重要信息不齐,又要考虑客户层面的因素,很少能强制性补齐客户资料,通常只能在移植时自动生成一些客户信息,这样就造成了很多冗余,而且也不好再做深层的数据挖掘和客户分析。相比较而言,新开立的分行可能这种情况会好一点,而且面对的客户高端一点的,又会更好一点。

在新系统上线,做数据移植的阶段,一般客户信息的问题是最先体现出来的,通常新系统会要求得比较理想化,而实际情况千奇百怪。这里说说常见的,比如说新系统一般会要求证件号码唯一,但是因为很多客户的证件信息缺失,所以这个号码唯一可能会有困难;再比如说有时可能会出现证件号码重复,而且还真的不是同一个人。

总之这些问题,它不是新系统的错,也不能完全说是旧系统的错,最关键的是在移植的时候如何处理利用好这部分客户信息。

再一个问题,就是客户信息的更新。个人认为最好能有一个有效的途径来更新客户信息,尤其是工作单位,电话号码,对于很多流动人员来说,经常会变换。如果每次都要来柜台更新,我想那基本上就可以认为它是形同虚设了。

可以说,随着现在以客户为中心的概念的提出以及越来越多的实现,客户信息这个模块也应该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前设计的表结构应该会有些不够用了。目前如果没有新系统要上的同行们,恐怕是要等着改结构加字段了,保重。 5.5 贷款

很多地方都会把一般的商业贷款与按揭贷款和消费贷款(比如车贷、分期付款之类的,总之有点类似于按揭贷款的)区分开来,这样自然有它的道理。我在这里只谈我个人的设计方案。

现在的商业贷款常常采用一笔发放,一笔回收的概念(当然有时会有提前还款,但不象按揭贷款这样有个具体还款计划),然后用合同号,或是借据号做为贷款的一个类似于唯一关键字这样的东西。但是有时公司的商业行为中,一个大项目里会包含多个子项目,然后对应不同的子合同,这些合同对应的贷款之前其实都是有关联的,尤其是在算逾期什么之类的时候,有的是一逾全逾,有的又不是。所以我个人觉得,贷款最好做成多笔发放,多笔回收的形式,发放与回收不必一一关联。但最好在贷款录入时(这时不一定已放款),就录入相应的还款计划。

贷款的账号,最好与具体的业务信息剥离,类似于储蓄里面“一卡通”的概念一样,每个贷款,有它自己独立的贷款号,然后正常、逾期、两呆,以及相应的利息账号都与这个贷款号关联起来,便于以后的跟踪追查。

而对于按揭贷款来说,因为期限长(常常是二三十年),而且比较具有规律性,所以一般就不用列出还款计划的明细了。不过要注意,一般按揭贷款的首月还款是按天算息的,稍微注意一下就可以了。

最后,特别强调提出一点,见过两家行,都推出过“等本等息”这种经典的业务产品,也就是客户每月按等额法算出的金额还款,但本金的计算则按等本的方式来算。

这里要大声疾呼,这种东西从原理上来说就已经是错误的!因为同样金额,同样期限的贷款,等额法的利息是要大于等本法的利息的。等本法计算方便,理解简单;而等额法是数学家们经过精确的计算,推导出公式,最后计算出的一种还款方法。也就是每个月的还本、还息都要严格按照计算出的公式,这样才能达到等额的效果。试想想,这个月还了一定的本金之后,下个月计算出的利息就不一样了吧,这时要求下个月还的本金与还的利息加起来还是和这个月的一样多,而且还要求每个月还的本金加上利息都是一样多。所以,除非是数学学得特别好的同学,咱们一般的程序员不要妄想自己能推导出公式来,照着公式算就行了。如果强行按等额法计算出的钱来制订还款计划,又按等本法的方式还计算每期还款本金,虽然是方便了,但是在每年利率变更,重算利息时,必然会导致利息总和由等额法的利息渐渐趋近于等本法的利息,也就是总利息额将会越来越少,于是要么在本金与利息的问题上无法自圆其说,要么可能会出现利率上调还款金额反降,甚至负利息的问题,不可不查。

5.6 清算与结算

清算与结算本来是两种业务,不过因为结算中通常又会包括清算,要分成两小节,每小节又说不了太多话,所以干脆放在一起算了,而且这一节只谈流程,不讲设计,这种业务流程理顺了自然就可以设计了。

先约定一下,商业银行的级别,一般是

分行—支行两级,有的可能还会有储蓄所这种第三级。简化起见,暂时就分两级来说吧。如果对应到信用社,那就是联社营业部—信用社营业部。分社一级省略。

先从结算说起,这里的结算业务,指的就是跨行转账,至少我是打算这么说。每家商业银行,都会在当地的人民银行有一个资金账户,可以理解为结算业务用的备付金账户。然后在自己行内,也会开立一个与之对应的“上存人行款项”的账户。理论上,人行的这个账户和我们自己行内的这个账户,表达的都是“该银行存放在人民银行的钱”的这个意思,所以金额也应该相等。那么,这两个账户在不同的银行(也即不同的系统中),如何保障它的一致性?这一般就是通过日终,营业终了时的对账来保障。所以对账是很重要的,这个后面再说。

至于结算业务的流程,先从遥远的手工账/单机账年代说起吧。在那个时候,结算的途径、概念、术语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什么先直后横,先横后直,提出借方,提出贷方,提入借方,提入贷方,信汇,电汇等等等等,不把人转晕誓不罢休。现在好象大小额支付横空杀出,倒是简化了不少。当然也还有行间转账,同城支付,省金融平台,不过概念上渐渐趋向统一化,先不多说,先谈谈当时我理解中的流程:

首先如果要转账,我们要在柜台前填一份一式五联的单(一定要用力填哟,不然最后一张纸上看不到什么字迹的),然后这笔钱就从我们的账户上扣下来,划到银行内部的某个往来账户上了。

然后这些单据,再手工传递到上一级,上一级再手工传递到人行(当然,也可能上一级就是人行,这里不要太较真),每传一次,这笔资金都会在当前做业务的这一个银行的往来账户中流动,最后通过人行,流到你想转入的银行中,那个你手工填的单,也流到那家银行中。最最后,转入行的业务人员核对单据,账号,户名都没问题,这笔钱就从往来账户划到我们所填的转入账户上去了。

在这些过程中,结算的同时就已进行了清算,资金的流向是

A银行的某支行A银行的当地分行A地人行B地人行B银行当地分行B银行的某支行

也就是每一笔转账,在行间的这一步,都是通过它们在人行的资金往来账户,实现了资金的流动。

如果是上述的资金流向,就叫先直后横。如果是A地人行B银行A地分行B银行B地分行B银行某支行这种方式,就叫先横后直。

这些单据的传递,都是手工的,或者说是落地的。如果是用信件的方式传递,那就是信汇;如果是用打电报的方式传递,那就是电汇。手工的传递都是有场次的,比如一天两场,或是一天一场之类的。所以这个转账的效率有多快,我就不说了。

现在科技进步了,手段丰富了,社会于是也就和谐的。先从我个人较为欣赏的大额支付说起。我一向认为大额这个业务设计得是相当的合理,因为资金是点对点,清算行对清算行,大大缩短了流程,更重要的是,信息的传递是自动的。还是上述的CASE,假设转出行与转入行都开通了大额业务,那么资金的流向是:

A银行的某支行人行B银行的某支行 原则上是这样的实现,当然行内的设计怎么处理我们就不多考虑了。行内当然也可以设计成为先从A银行的支行转到上级分行然后再发出,总之人行收到一笔大额的转账信息之后,是会自动、直接发向指定的转入行(假设转入行也开通了大额业务的话)

大额系统的对账,不考虑具体的客户账户,只考虑清算行。通俗的说,人行只管A银行今天给B银行转过去多少钱,转过去了,人行就不管了。至于B银行什么时候把这笔钱入到客户账户中,那是B银行的事,人行不管。听起来责任还是很清晰的吧,而且这样也有助于减少账户锁表而造成的行间转账失败。

因为大额的这种设计,所以实际转账中,几乎是实时的。我从某地信用社转到异地招行,在柜台还没最后签字,收款短信已经来了。

因为大额业务发生的时候,是支行对支行的,所以每发生一笔业务之后,实际上这笔资金是暂时体现在该支行的某个行间往来账户上。所以每天大额业务结束后,还需要按清算的流程,将这笔资金按往、来分别清算到上一级分行(或是总行吧,总之就是当地的最高节点),然后分行与人行发下来的电子对账文件进行对账,检查汇总往、来数、金额是否相等。如果相等,那就可以把往来一轧差,转出多的时候就从存放在人行的账户里扣钱,转入多的时候就往那个账户里加钱。

至于这个清算的步骤,通常还是由手工发起,不过这里的手工,就不是指传递单据,而是指运行程序。当然,清算程序也可以自动运行,这个根据系统的不同,要求的不同,自行调整设计。

5.7 额度控制

和计息类似,可能有的系统没有把额度单列为一个模块来处理,而是仅仅作为业务模块之中的一个判断项。早期的业务中,的确可以这样处理。不过随着现在金融产品的不断推出,我个人认为还是把额度拿出来单独搞一下会更好处理一点。

比如说,一个账户,可能会有几次冻结,也能会有多项额度控制,每次的解冻,又或者是解除控制,都可能会对账户的额度造成不同的影响,如果夹杂在业务模块中,字段的设计,状态的控制可能都会有些问题,单独整成一个模块,或者说是一个大公函,在账务交易(或是账务模块中)的时候,用额度模块来进行一下判断,可以更方便的检测账户的可用额度是否足够。

另外,一些账户相关的透支什么的,也可以比较好的按客户来处理,而不是针对每个账户设置是否允许透支。以至于循环授信额度,这些概念都可以拿出来使用,简单的来说,有点类似于储蓄卡向贷记卡的管理方式倾斜,不过我没做过贷记卡,所以这里也提不出太多东西,只好拿个概念出来大家一起参详一下。

5.8 冲账

本着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的原则,刚才突然想起冲账还没有说,那么这里就说说冲账。 冲账的概念前面已经提过,这里我们指的,就是红字冲账。因为蓝字冲账就是再做一笔别的账务,从IT人员的角度出发,其实是另一个合法的正交易,不能算是冲账。

在设计程序的时候,只要是财务类的业务,就一定要考虑冲账的问题,不能偷懒,不能妄想测试人员会遗漏。就算别人忘记了测试,如果在真实业务中发生了问题,是很麻烦的,所以要养成良好的设计、测试的习惯。(这里不谈编码,因为设计好了自然就会写代码的)

关于冲账的实现,我知道的有两种方式:

第一是正反交易的概念。也就是普通的账务交易,称之正交易。每一个正交易,都需要有一个与之匹配的反交易,如果是按交易码来管理的话,可能会有一个标准来定义反交易的交易码,比如说正交易码加上5000就是相应的反交易之类的。(这里只是随便举个例子,比如说0001表示取款,那么5001就表示取款的反交易)因为冲账在账务处理上,具有一些共性,比如说都是按原来的财务的会计分录,只是金额为负发生账务即可,所以有可能会有一些公共函数来调用,不过总的来说,都是小函数的概念。这种设计的缺点很显而易见,就是交易码,代码量都要翻倍。业务人员在冲账的时候也需要稍微算算交易码,有可能会输错。好处也是很明显的,就是程序之间互相不影响,修改维护都很容易。

第二种设计思路就是大函数的概念,也就是使用一个交易来实现冲账。因为前面说过,冲账业务具有一些普遍的共性,就基本原则来说,找到这笔正交易最初的账务,就可以了。所以使用一个大交易来实现。至于各个业务模块冲账后,在财务处理完之后的业务冲账,那可能就需要不断的在这个大交易中挂上各类外挂了。这种设计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维护起来很不方便,因为相当于把业务模块的冲账都集成到一个大交易中,在版本控制,大量测试的时候可能会有较多冲突。好处就是不占用交易码,也可以减少很多代码量,对于很标准的冲账,甚至不需要特别去考虑冲账的问题。(不过怕的就是不那么标准的冲账)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不知道大家的系统中,使用的哪种方式。这里我提出一个集合两者的第三种方法,一起来参详一下:

仍然考虑以大交易为主,不过大交易按某个参数表,来决定调用业务模块中的部分程序解决业务模块的冲账问题。如果是非常标准的冲账,就不需要刻意写冲账程序。如果是不标准的冲账,就在参数表中按设计中自已定义好的各类标识符,使大交易可以判断出何时调用业务模块中的冲账子程序(这些冲账子程序可以随时新增,名字也可以自定义,总之是在参数表中来定义)。至于大交易与冲账子程序中间的程序入口参数的传递,因为各个业务模块要求都有所不同,所以可考虑使用一个大字符型字段,或是数据队列传递字符流的方式来解决。

5.9 其它

暂时先想到这么多,其实还有其它的东西。比如说日终批处理,不过做到这一块的同行们想来不是技术骨干就是业务能手,也就没必要看这份入门级的东西了。还有拆借,贴现,不过这部分在核心系统里面占的份量很小,业务理解起来也不难,抓住一个熟悉业务的人多问问就问出来了。还有代理业务,不过这种业务的设计也多半是主+明细的方式(比如说代理单位的汇总信息,以及相应代理业务的明细记录),麻烦的可能反而主要在数据的交互上,也就是什么倒盘啊,信息录入啊什么的,又或者是具体的程序运行效率上,和这个整体设计的关系倒不大。

关于批处理,我做得比较多,还是再简单说两句。一般来说,会要求维护人员按各自的业务模块,维护批处理中的相应程序。不过最后,仍然需要一个总体上能把握的人来协调调度。批处理的程序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种功能:

实现各类日终自动业务。比如说到期自动扣款(用过信用卡的朋友们应该深有体会吧),贷款的形态转移,储蓄结息(居然现在变成一年四结,有些先进的国外系统还要天天计提,我只能说系统的设计出发点各有不同啊),可能还会有上面提到的日终清算。当然,还包括了各类的日初业务初始化。

实现账务模块数据向总账模块数据的转换,也就是更新总账模块的数据。严谨一点的系统,在更新了总账模块的数据之后,还会用程序来检查一下总账模块的数据与业务模块中的数据是否匹配,一致。(也就是传说中的总分核对)

生成各类报表。这部分可能主要是从总账模块中出,也可能需要综合一下业务模块中的数据。

批处理的发起,是由固定的操作人员来执行,没见过设计成按时间点自动运行的。 刚才说到批处理的三项基本功能,而其实在各类功能中,程序的运行顺序还是颇有讲究,不能随意乱放,否则可能会出现无法预知的问题。

批处理的排障,也是一个比较痛苦麻烦的事情,这里真诚的建议各位维护批处理的同行在有大模块上线前,做好心理准备,多多祈祷,实在不行还可以试试拜拜土地。

第五篇:消防工作概述

第一节人类对火的认识

一、火的历史人类用火与发生火灾的历史十分久远。在本世纪30年代,我国古人类学家在北京周口店遗址发现用火遗迹后,60年代又在云南省元谋县的元谋人遗址、山西芮城县的西候度遗址等处发现了人类用火的证据,说明200多万年以前人类已经掌握了利用天然火种的能力。距今1.7万年以前,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到了新石器时代,摩擦生火的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古籍中记载的燧人氏“钻木取火”就是对这一进步的反映。人类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逐步认识了火并丰富着用火的经验。例如,用火煮食、取暖、照明、狩猎、驱兽、耕种、制陶、冶炼等等。从普罗米修斯盗天火的传说,到化学家拉瓦锡(a.l.lauvoisier,1743—1794)揭开火的本质;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到航天技术的空前发展,火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火的发现和利用,使人类走向文明和进步,也使人们在认识和利用能源上一次次取得重大突破。然而,福兮祸所伏。火在有益于人类的同时,也常常给人类造成了灾难与痛苦。正如古人所说:火“善用之则为福,不能用之则为祸”。我国有关火灾情况的文字记载,始见于孔子著《春秋》和左丘明著<左传)。自先秦时期到清朝后期即1840年鸦片战争前的数千年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城镇的兴建,不仅火灾逐渐增多,而且不少火灾的规模和危害达到惊人的程度。据史料记载,东汉初二年(公元108年)四月,湖北“汉阳河(阿)阳旧城中失火,烧死三千五百七十人”。南宋时期杭州发生21次大火,其中5次大火使“城市为之一空”。金代大安三年(121年)元月,燕京(今北京)“大悲阁灾,延烧万余家,火五日不绝”。明代天启六年五月初六(1626年5月30日),北京城内王恭厂(制造枪、炮、火药的兵工厂)发生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地中霹声不绝,火药白焚,烟尘障空,自昼晦冥,凡

四、五里”,“倾屋万计,毙人三千余”。从我国古代历史上发生的火灾看,自然方面的原因有雷击、地震和某些物质的自燃等;人为方面的原因有失火、放火、战争等;而且与各个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民俗、建筑布局和耐火等级等情况密切相关。所以,自从人类发现和学会了用火,加强对火的管理与火灾作斗争就同时摆在了人类的面前。

用火实践和科学实验证明,“火”即释放热量并伴有烟或火焰或二者兼有为特征的燃烧现象,燃烧则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而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在社会生活中,火灾是威胁公共安全、危害生命财产的灾害之一。而消防是伴随火灾而产生的。在我国首次出现“消防”一词是1903年,当时由日本传来“消防”的含义是消弥与预防火灾、水患等灾害,直至辛亥革命后还称为“消防火灾水患”。本世纪20年代前后,仍称灭火与防火者为“消防火灾”。后来约定俗成,“火灾”二字被省略,“消防”才具有目前预防和扑灭火灾的含义。

二、燃烧学说在古代,人们对火有各种认识。例如,我国五行说中的“金、木、水、火、土”,古希腊四元说中的“水、土、火、气,古印度四大说中的“地、水、火、风”,都有“火”。在古人看来,火是万物之源。由于科学技术条件和生产力水平的限制,那时人们不可能揭示火的本质。随着科学的发展,火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就迫使人们想要弄清火的本质。于是,许多人开始对燃烧现象进行观察研究,因而也产生了种种对燃烧现象的解释,其中有代表性的有三种:

(一)燃素说

这是17世纪到18世纪,在欧洲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种解释燃烧现象的学说。该学说认为:(1)火是由无数细小而活泼的微粒构成的物质实体,由这种火微粒构成的元素就是燃素;(2)所有可燃物都含有燃素,并且在燃烧时将燃素释放出来,变为灰烬,不含燃素的物质不能燃烧;(3)物质在燃烧时之所以需要.空气,是因为空气能吸收燃素。燃素说在欧洲流行了一个世纪,曾解释过许多化学现象。但是,它的建立不是以科学为基础的,因而不能解释全部的燃烧现象,也必定经不起实践的检验。许多人也曾对它提出怀疑,但较长时间没有解开这个谜。

(二)燃烧氧学说

1774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丽,在实验室制得了氧。后来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普利斯特丽发现氧的基础上又作大量的科学试验,并对所有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推翻了当时流行已久的燃素学说,提出了关于火的氧化理论——燃烧氧学说,并于1777年公布于世。该学说认为:燃烧是可燃物与氧的化合反应,同时发光、放热。燃烧氧学说的建立,使燃烧这一自然界之谜才真正被人们所认识。但是,燃烧氧学说仅能解释燃烧是可燃物与氧的化合反应,但这一反应是如何进行的,要经过哪些步骤,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等等,还未能给予解答。

(三)链锁反应理论

在本世纪二十年代,由于化学动力学的发

展,自由基(链)反应理论问世。这一理论无疑对燃烧学是一个很大推动。许多从事燃烧研究的科学家对这一理论非常感兴趣,他们把链反应理论应用于研究燃烧动力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苏联科学家谢苗诺夫等人创建了燃烧反应动力学的链锁反应理论,这就解决了燃烧的历史问题,使人们对燃烧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随着科学的发展,对燃烧的认识还将不断完善和

深化,从而必将促进消防科学的飞速发展。第二节消防工作的意义、任务和作用

一、消防工作的意义消防工作,是人们在同火灾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项专门工作,它具有安全保障的性质。在我国,消防工作是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消防工作十分关心和重视。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我国消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旧中国消防事业落后的面貌已经显著改观。消防法规逐渐完备,各级消防监督机构普遍建立起来,群众性防火灭火工作得到显著发展,具有相当灭火实力的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和群众义务消防队遍布广大城乡,消防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一个比较完整的消防科研和消防器材生产体系已初步形成。因而在全国人口逐渐增长、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有效地防止了大量火灾的发生,成功地扑灭了许多重大火灾,保障了国家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俗话说:“水火无情”。在社会生活中,火灾是威胁公共安全、危害人民生命财产的灾害之—,具有很大破坏性,火灾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是毁灭性的。各地火灾案例充分说明,进一步加强同火灾的斗争,做好消防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形势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物资财富不断增多,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对外贸易不断发展,石化企业和高层建筑、地下工程越来越多,新技术、新工艺广泛应用,消防工作的任务愈来愈繁重,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课题。这就要求消防工作必须加速改革和不断加强,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如果消防工作跟不上保卫社会进步的需要,不仅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在国内外产生不良影响。在我国,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的范围内长期存在,破坏社会秩序的刑事犯罪分子进行纵火,是他们惯用的一种手段,做好消防工作对于打击犯罪分子的破坏活动,维护社会安定,也是很重要的。在发生外敌入侵的战争时期,消防工作还要担负战时消防保卫的繁重任务。因此,做好消防工作,对于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免受火灾危害,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消防工作的任务和作用消防工作的任务,是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维护社会秩序、生产秩序、教学和科研秩序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秩序,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其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的物资财富不断增长和集中,石油化工、天然气等易燃易爆物品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生产和生活中的用火用电越来越多,可能引起火灾的因素也随之增多,如果消防落实不力,一旦发生火灾,就会严重影响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给国家和公民的财产带来损失,还会给公民的生命带来重大危害。1993年8月5日,广东深圳市安贸危险品仓库因危险品混存发生大火,造成了15人死亡、87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2.5亿元的特大恶性火灾;又如1977年2月18日,新疆建设兵团伊梨地区农垦61团俱乐部,在放映电影时因小孩燃放鞭炮引起火灾,烧死694人,烧伤160人,创建国以来火灾死亡人数之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从1950年至1996年这47年间,因火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31.95亿元,被火灾夺去生命的就有145849人,伤271535人,共计死伤417384人,平均每天24人在火灾中伤亡。因此,做好消防工作,对于保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公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而又富于革命传统的国家,大量的古代建筑、历史文物和革命遗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光辉灿烂的文化,如若惨遭火劫,将会造成不可挽救、无法弥补的损失。

我国建国以来最为惨重的文物火灾,要数1994年11月15日吉林市博物馆的银都夜总会大火。这把大火使黑龙江省博物馆在吉林市巡展的一具长11m、高6.5m的恐龙化石化为灰烬,32000多件文物、石器、陶器、服饰、书画以及40多年来的音像、图片、文字资料档案、11000余枚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内外的珍贵邮票、9.73万册1909年至今的科技文献及中外文刊物等,全部烧毁;还烧毁建筑物6800m2,其中夜总会的1860m2建筑全部烧毁,直接经济损失671万元,文物损失难以估价。

由此可以看出,做好消防工作对保护和继承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发扬革命传统和教育后人,发展我国的旅游事业,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减轻战争造成的火灾危害

无论现代还是古代战争中,“火攻”是打击对方的一种经常使用的重要手段。据记载,西汉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则命令部下焚烧本军近旁的草木,使之不被延烧而自救。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曹操等都是擅长火攻的军事家。如诸葛亮的借东风火船烧毁曹营就是火攻的一个典型战例。

在现代战争中利用火攻就更加多见。如朝鲜战争开始不久,美国侵略军对新义州进行了一次空袭,投掷了大量凝固汽油弹,使全城成为一片火海,根本无法施救,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部分房屋被烧光,炸死和烧死无辜平民三万多人。

因此,一定要提高警惕,加强战备观念,对战时消防要有充分的估计,必要的防范。对于火灾危险和政治影响大的工程,要充分考虑战时措施。

(四)减轻地震次生火灾的危害

我国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之一,多数省市都发生过地震。仅1966年的邢台地震到1976年的唐山地震10年间,全国就发生了10多次6级以上的强烈地震。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很强的自然灾害。一次强烈的地震,不仅会使房屋倒塌,人畜伤亡,而且震后往往次生火灾。1975年2月4日,辽宁省营口、海城地区发生7.3级地震,造成26处起火,震后人们所住的防震棚因用火用电不慎,在短短的56天里,又发生了2000多起火灾,死伤几百人。

在国外,震后火灾也很严重。如1923年9月1日,日本东京和横滨之间发生8.2级地震。横滨五分之一的房屋倒塌,同时有208处起火,由于消防设备和供水管道被震坏,无法施救,使横滨市被大火烧了三天两夜,东京市烧掉了三分之二。据统计,这次地震火灾共烧毁447000幢房屋,有56000人被大火烧死。

由此不难看出,地震次生火灾的危害性是不容忽视的。对抗震防火的具体措施应在平时的防火工作中贯彻和落实,如对建筑工程采取抗震措施,选择适当的固定和移动灭火设施,加强防震棚的防火管理等。

(五)打击纵火犯罪,维护社会安定

在今天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各种刑事犯罪分子会以各种方式进行破坏活动,放火即是他们进行破坏活动的手段之一。如在1989年的**中,成都人民商场被歹徒纵火烧毁,直接经济损失高达7021万余元。

据消防部门统计,1987年至1996年10年间全国共发生纵火火灾32182起,约占全国这十年火灾总数的8.4%,其中1996年全国纵火案达3232起,占火灾总数8.8%。分析这些纵火案件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1.敌对势力和对社会不满的敌对分子选择重要部位纵火破坏,刑事犯罪分子为销赃灭迹纵火及诈取保险费纵火。

2.在一些地方由于拜金主义盛行,极端个人主义泛滥,思想政治工作削弱,使得心胸狭隘和过于自私的人铤而走险,利用纵火进行破坏。

3.因个人或家庭之间纠纷长期得不到公正的调解,使矛盾激化,心胸狭隘或思想意识不好的人使用纵火手段报复对方。这种情况在农村尤为突出。近年来,还有个别对现实社会不满而自焚的,也有年老多病而又无人照顾厌生或因家庭纠纷、老人受虐待生气而纵火自焚的,亦有精神病人和呆傻人员纵火的等。

为此,我们一定要注意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注意以敌对破坏和毁灭证据为目的纵火破坏行为。各级领导干部要清正廉洁,克服官僚主义作风,坚决惩治腐败,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妥善解决职工群众遇到的问题,并严密落实各项防火保卫措施。

同时要积极同纵火破坏的犯罪分子作斗争,加强对纵火案件的侦破,严厉打击纵火犯罪分子,保卫国家财产和公民的生命财产不受侵犯,保卫人民民主专政。

第三节消防工作的性质、方针和原则

一、消防工作的性质“消防工作是保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1998年4月29日修改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进一步强调,加强消防工作是“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公民人身、公共财产和公民财产的安全,维护公共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在我国消防工作具有下列显著特征:

1、政治性。“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在社会生活中,火灾是威胁公共安全、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的灾害之一。现代社会财富越来越多,人员相对集中,如果消防与经济工作不同步,稍有疏忽,一旦发生火灾不仅使社会财富化为灰烬,影响经济发展,而且干扰群众的正常生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消防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与社会安定和政治稳定,对于国家长治久安和促进社会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2、经济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日益增加,火灾损失上升及火灾危害范围扩大的总趋势是客观规律。严峻的现实证明,火灾是当今世界上多发性灾害中发生频率较高的一种灾害,也是时空跨度最大的一种灾害。它不仅能发生在人类活动的各种生产和生活场所,而且还能发生在深层矿井中,浩瀚的原始森林或航天器上。因此,安全是持续发展的保证,安全就是效益,抓经济建设离不开消防安全,更不能因短期或一时的经济利益牺牲消防安全。做好消防工作,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重要保障,是生产力的组成部分。

3、社会性。消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发展消防事业是‘项涉及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和每个社会成员都必须自觉遵守消防法规和安全规程,认真贯彻公安部令第61号,改善防火条件,落实防火措施,及时消防火灾隐患,严防发生火灾事故。只有坚持实行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全民防火的格局,才能在与火灾的斗争中取得主动权。

4、公益性。消防工作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与每个社会成员息息相关。因此,它是一项人人有责、人人受益的社会公益事业。各级政府和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有计划地增加消防资金投入。每个社会成员,都应把预防火灾作为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把积极同火灾作斗争视为高尚的道德行为,热心参与消防安全活动,发现火灾积极扑救,自觉做好自身及全社会的消防安全工作。综上所述,消防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消防工作,是依法组织人们同火灾进行斗争,保卫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产财产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消防工作的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我国消防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这个方针准确、科学地体现了对火灾的预防和扑救的辩证关系,正确地反映出同火灾作斗争的客观规律。这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火灾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它全面、正确地反映了消防工作的客观要求。

(一)预防为主

“预防为主”,就是在消防工作的指导思想上,把预防火灾放在首位,立足于防,动员、依靠各行各业和人民群众,贯彻落实各项防火的行政措施、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从根本上预防火灾的发生和发展。火灾是可以预防的,只要在思想上、物质上、管理上落实,就可以从根本上取得同火灾斗争的主动权。

(二)防消结合

“防消结合”,是指同火灾作斗争的两个基本手段———预防和扑救,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防消结合要求在做好防火工作的同时,大力加强消防队伍的建设,在思想上、组织上、技术上积极做好各项灭火准备,一旦发生火灾,能够迅速有效地予以扑灭,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要加强公安消防队伍、专职消防队和群众性义务消防队的建设,搞好技术装备的配备,强化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灭火能力。

(三)消防工作方针反映了同火灾作斗争的客观规律

从我国历年来所发生的火灾的直接原因和生产、生活用火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两个情况:一是绝大多数的火灾是可以预防的。我国所发生的火灾的直接原因大体上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由于思想麻痹,缺乏安全知识,不遵守必要的规章制度或违反安全操作规程而引起的,例如小孩玩火,乱丢烟蒂,电器用后不关等等。这类火灾数量最多,造成的经济损失所占的比重也最大。

第二类是由于设施不良,或者不了解物质的特性,考虑不周、放置不当,因而发生雷击、静电、物质自然等引起火灾。

第三类是纵火,包括犯罪分子纵火,民间纠纷激化,当事人报复性纵火和精神病患者纵火等。这类火灾常常发生在人们缺乏警惕和防范的情况下,如果对重点部位严格值班制度,加强巡逻,以及做好教育疏导和对精神病患者的医治等工作,这几种人的纵火行为,也有可能被制止。总之,发生火灾的直接原因虽是多种多样的,但绝大多数是人为的,或者基本上是人为的,因而绝大多数火灾是可以预防的。二是从一个较大的城市或地区来说,火灾还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这是因为:

第一,用火、用电涉及到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而人们对火灾的警惕程度又千差万别,难免有的人麻痹大意、马虎从事;

第二,客观上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仍较多,不少旧建筑物不符合防火要求,许多居民住房是易燃结构,有些厂房不符合防火防爆要求,职工缺乏防火知识;

第三,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生产中用油、用电、用火和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日益增多,发生火灾的客观因素也相应增多。因此,在做好防火工作的同时,还应大力加强灭火准备工作,以便一旦发生火灾,及时予以扑灭,最大度地减少火灾损失。

由此可见,“防”和“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防”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消”是弥补“防”的不足,这是达到一个目的的两种手段,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在实际工作中,则应是“防”中有“消”,“消”中有“防”,“防”与“消”必须紧密结合,任何重“防”轻“消”或重“消”轻“防”都是片面的。只有全面、正确地理解并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才能有效地同火灾作斗争。

三、消防工作的基本原则由于我国地域广阔,文化科学技术、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消防工作必须实行各级政府领导下的责任制,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在我国,各级公安消防机构是消防行政执法的专门机关,对消防工作负有监督指导之责,应努力为政府当好参谋,认真履行消防监督职责。公安消防机构履行消防监督职责,是代表国家依法行政,必须增强执法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观念。要本着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原则,加大消防执法监督力度,不断提高消防监督执法质量。社会单位是消防工作的主体;同时,消防工作是企事业单位自己的事,必须坚持谁生产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谁受益谁负责,实行群防群治,切实把消防安全落实到生产经营的各个岗位和全部活动中,落实到每个家庭、每个公民,自觉树立消防安全的主体意识,自觉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和义务,才能增强全社会防范火灾的整体能力。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传染病学概述范文】相关文章:

传染病学论文范文05-09

传染病学伤寒范文05-24

传染病学总结范文05-24

动物传染病学范文05-25

水族概述范文05-17

修辞概述范文05-17

云南概述范文05-18

智能概述范文05-18

糖业企业概述范文04-25

网购概述范文05-17

上一篇:春节心得体会范文下一篇:材料话题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