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雾霾出现月份

2022-06-23

第一篇:北京雾霾出现月份

北京雾霾形成原因

北京PM2.5有6个重要来源,分别是土壤尘、燃煤、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这些源的平均贡献分别为15%、18%、12%、4%、25%和26%。

科学探索来源:新华网

综合媒体12月30日报道,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仁健课题组与同行合作,对北京地区PM2.5化学组成及源解析季节变化研究发现,北京PM2.5有6个重要来源,分别是土壤尘、燃煤、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这些源的平均贡献分别为15%、18%、12%、4%、25%和26%。

据介绍,科研人员对2009年至2010年不同季节在北京城区采集的121对特氟龙和石英膜PM2.5样品进行分析,获取了北京四个季节PM2.5的质量浓度、29种元素、9种离子和8个组分有机碳无机碳等资料,探讨了不同季节影响北京PM2.5的主要贡献源。

研究显示,沙尘天气常对春季气溶胶有重要影响,而在秋冬季节,来自建设工地的浮尘和街道的再悬浮尘是土壤尘的主要来源。燃煤源在冬季贡献最大,生物质燃烧源贡献春、秋季较高,冬、夏季较低。工业污染源贡献在夏秋季节较高。硫酸盐、硝酸盐等组成的二次无机气溶胶在夏季和春季的贡献最高。

研究表明,对于硫酸盐、硝酸盐、铵盐等六类主要组分来说,北京的南部地区是来源可能性最高的区域。来自北京南部的气流常携带较高浓度的二次无机气溶胶和含碳气溶胶,西北向的气团则含有较多的土壤尘和含碳气溶胶。北京发生雾霾时,来自南向的气流会使二次无机气溶胶的浓度变得很大,这可能与高湿度的云雾中较强的非均相反应以及较强的光化学反应有关。

研究人员表示,如果将燃煤、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三个来源合并起来,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成为北京PM2.5污染的主要来源。北京周边省份快速发展的工业生产会带来跨境传输的污染。治理北京本地空气污染,不仅需要改善能源结构,还需要区域联合防治。

这一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期刊《大气化学与物理学》上。参加研究的还包括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

第二篇:北京雾霾事件论文

北京雾霾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和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简析

与对比

黄丽华

陈雅瑞

董亚楠

(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上海200093)

环境规划与管理

摘要:通过对北京雾霾事件、英国伦敦事件和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大气污染情况及治理措施进行对比。总结英国与洛杉矶的大气污染控制措施,为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经验。最后对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北京雾霾;伦敦烟雾;洛杉矶光化学污染;治理措施;分析对比 前言

由亚洲开发银行行与众多专家完成的2013《中国环境分析》报告表明,数

据显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全国500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标准的不足5个。中国城市空气中悬浮的颗粒和硫磺目前是全世界最高的,大大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的标准,污染已经严重威胁到中国人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而今年1月份北京发生的雾霾天气更是闹得人 心惶惶。本文主要介绍了2013年1月北京雾霾事件,上世纪五十年代英国伦敦烟雾事件和上世纪四十年代的美国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的发生过程、原因以及采取措施,并对三个事件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提出意见和建议。 2 北京雾霾

2.1事件经过

2013年一月份,一场严重的雾霾天气笼罩了帝都。今年1月,全国中东部、东北及西南部分地区遭遇严重雾霾过程,涉及人口达8亿以上。北京更是连续遭受了四次雾霾过程,其中第一次是新世纪以来最严重的一次。2013年1月13日雾霾仍盘踞京城,北京连续3天空气质量六级污染。当日9时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除定陵、八达岭、密云水库外,其余区域空气质量指数AQI均达极值500,为六级严重污染中的“最高级”。北京市气象台13日10时35分发布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预计13日白天北京平原地区将出现能见度小于2000米的霾,空气污浊。1月10日晚22时30分北京市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到13日10时发布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2013年第一场大雾笼罩在北京上空,久久不愿散去。截至14日中午13时,大雾持续时间已超过87小时。2013年1月18日晚22时北京市气象局发布大雾黄色、霾黄色预警,北京空气质量再现六级严重污染。 23日,雾霾再袭北京。23日14时北京空气质量实况监测数据显示,城区AQI指数均在350以上,达到六级严重污染。

1月27-31日,北京第四次遭受雾霾侵扰,27日11时再次发布霾黄色预警。

1月份29天中,已有24天为雾霾天,是1954年以来同期最多。

雾霾天气,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比例同比明显上升。据北京市儿童医院统计,1月5日至11日,北京儿童医院日门急诊量最高峰曾达到9000多人次,呼吸道感染占到内科病人的50%左右。北京各大医院呼吸内科、过敏源测试科等接诊人数在短短几天时间里飙升了7至8倍。

雾霾天气,交通事故频发。京港澳高速公路长沙—湘潭路段上,13日的早上8点到下午5 点的9个小时内,连续发生40多起交通事故2.2 2.2产生原因

据2011年11月21日《经济参考报》“环保”板块报道,环保部有关官员指出,大气污染防控主要是三大污染源——煤、油和基建。一是火电、钢铁、水泥行业为主的煤炭消费;二是使用非清洁油品的机动车辆;三是 “大上快上”的基础设施建设造成的扬尘。有关研究表明,北京市PM2.5约60%来源于燃煤、机动车燃油、工业使用燃料等燃烧过程,23%来源于扬尘,17%来源于溶剂使用及其他。 而本次1月份北京雾霾天气产生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污染物排放量大,二是扩散条件极端不利,三是区域与本地污染贡献的叠加。 2.2.1 污染物排放量大(根本原因)

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等污染源排放量大,是造成此次污染的根本原因。2013年冬天持续低温天气,采暖燃煤消耗量相应增加而加重部分城市的污染。统计显示,津冀地区集聚大量的水泥、钢铁、炼油石化等高污产业,区域燃煤总量3.5亿吨,二氧化硫排放强度为8.5吨/平方公里,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7倍。使用柴油的车子是排放细颗粒物的“重犯”。使用汽油的小型车虽然排放的是气态污染物,比如氮氧化物等,但碰上雾天,也很容易转化为二次颗粒污染物,加重雾霾在2012年全世界燃烧的70亿吨标准煤中,中国就染烧了36亿吨,占了51%,排放出的废气可想而知。

2.2.2 扩散条件极端不利

雾霾天气期间,北京风速减小,湿度加大,逐渐形成静风、逆温(越高越热)、大雾的极端不利气象条件,各类污染物难以扩散。在静稳和大雾的条件下,高浓度气态污染物易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PM2.5,进一步提高了PM2.5的污染水平

2.2.3 区域与本地污染贡献的叠加

近期,北京市的西南部、东南部及周边地区污染水平明显高于市区及北部地区,西北侧煤工业区,大区域范围内的污染物输送与北京本地的污染物排放积累相叠加,使PM2.5污染物浓度水平进一步升高,也客观上加重了北京地区的污染水平。 2.3北京采取的措施

2.3.1 应急措施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北京采取了相应的应急措施。

一是环保部门检查督促,58家重点企业实现了停产,完全切断了污染源,41家企业通过降低生产负荷等方式,减少了 30%以上的污染排放;

二是在极重污染日,市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要带头停驶30%的公务用车。

三是制定了《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北京市成立了一个包括13个市级部门和16个区县政府在内的协调机构,出现重污染天时,每个区县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采取对应的应急措施。

四是从1月19日起,《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开始面向全社会征求民意,市政府可以根据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在一定区域内采取限行措施;重点污染源单位应该按照规定在本单位网站或其他公开场所公开其自行监测的污染物排放情况等信息,这一系列有力措施,有望通过法规保证其贯彻执行。

五是北京市将继续通过发展新能源、降低汽车尾气排放等

9大举措,防治大气污染。在刚刚闭幕的北京市两会上,市提出了今年的治污目标:在严格落实2012至2020年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的基础上,要确保空气中主要污染物PM2.5的浓度平均下降2%。实现2%的目标将是一项项具体的任务:淘汰18万辆老旧机动车;在公交、环卫、政府机关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完成城区1600蒸吨燃煤锅炉、 4.4 万户平房采暖清洁能源改造,基本实现中心城区“无煤化”;加强空气质量 监测分析和信息发布,推进区域联防联控。

3伦敦烟雾事件

上世纪五十年代,伦敦饱尝工业化恶果。1952年冬天,由于大雾笼罩,伦敦的光照时间每天仅为70分钟。同年12月5日至8日,整个城市空气刺鼻难闻,发生了环保史上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

3.1 当时的情况

1952年12月3日,是英国少有的一个晴朗的冬日,风从北方吹来令人舒适,天空中点缀着积云伦敦正处于一个巨大的反气旋,也就是高气压地区的东南边缘。风围绕这一高压中心以顺时针方向吹着。12月4日,这个反气旋沿着通常的路径移向东南方,其中心在伦敦以西几百公里,此时风向已稍转,从西北偏北的方向吹来,风速比原来慢了。空气中开始充满烟味,工厂,民居排出的煤烟和灰粒落入大气中。烟雾甚至进入到了室内。12月5日,烟的气味渐渐变得强烈。风太弱,不能刮走烟筒排出的烟。烟和湿气积聚在离地面几千米的大气层里。人们开始向他们的邻居相互叫苦,汽车司机嘟嘟嚷嚷地咒骂着浓雾。l2月6日,情况更坏。浓雾遮住了整个天空,所有的飞机的飞行都取消了,只有最有经验的司机才敢于驾驶汽车上路,步行的人不得不沿着行道摸索着走动。雾滴混杂上烟里的一些气体和颗粒,雾不再是洁净的雾了,也不再是清洁的小水滴了,而是烟和雾的混合物,我们称之为“烟雾”的混合物。当人们的眼睛感觉到烟雾时,眼泪就会顺着面颊流下来。对于这一异常情况首先有反应的是当时正准备在伦敦展出的一群获奖牛,表现为呼吸困难、舌头外伸,其中一头当即死亡,另有12头因病重只能送往屠宰场。

l2月7日和8日的伦敦天气仍没有变好。老年人和病人,在这污浊的空气中感到呼吸非常困难。伦敦的医院挤满了病人,都是烟雾的受难者,并且有许多人因此而死亡。

l2月9日,天气略有好转。南方吹来洁净的空气冲淡了烟雾。 l2月l0日,一个冷锋通过英格兰,烟雾终于散去。 3.2

“烟雾事件”造成的严重危害

据有关部门统计,从11月28日至12月6日,一周之内伦敦共死亡950人,而在烟雾严重的第二周内,死亡人数急增到2500人。伦敦地区在烟雾期间共有4703人死亡,与以往同期相比,多死亡3000~4000人。有人对烟雾期内死亡的年龄、死因做过调查与分析。从死亡者的年龄来看,45岁以上的死者居多,约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的死者居其次,约为平时的2倍。从死因上看,因支气管炎死亡704人,为平时的9.4倍,因冠心病死亡281人,为平时的2.4倍;因肺结核死亡77人,为平时的5.8倍。除此之外,因心脏衰竭、肺炎、肺癌、流感以及其他呼吸道疾病而死亡的都成倍成倍地增长。除了烟雾期间有4700多人丧生外,在后来的两个月中还有8000多人相继病死。在此后几天里,市内某些地区的能见度曾经降到零,人们连自己的脚都看不到。即便如此,工业单位仍没有停止排放污染物。据统计,这段时期每天仍有l000吨烟尘粒子、2000吨二氧化 碳、l40吨盐酸和l4吨氟化物被排放到无力自我清洁的空气里。此外,空气中弥漫的还有370吨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的800吨硫酸。

这种污浊的空气不仅损害人体健康,而且严重腐蚀了建筑物。著名的伦敦议会广场和白厅大街周围,整齐地排列着许多白石砌成的建筑物,由于长期处在污染的空气中, 这些建筑物的外表已经由白转黑。据报道,一位建筑师甚至在墙上见到过厚达4英寸的含硫污垢。不仅如此,这种受到严重污染的空气还使土壤贫瘠,水质恶化,鸟类远辟他乡,并影响植物生长。 3.3

造成伦敦烟雾事件的原因

科学家们经过近十年努力,终于查清楚了这场烟雾的元凶。原来煤炭燃烧释放出来的烟尘中含有三氧化二铁,它能促进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氧化,进而生成硫酸液附在烟尘上或凝聚在雾滴上,一旦被人们吸入,就会感到胸口窒闷,并伴有咳嗽、喉痛、呕吐等症状出现,使支气管炎、冠心病、流感等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成倍增加。但是,一般情况而言,空气污染对人体的伤害,是不知不觉的缓慢发展,像伦敦烟雾事件这样在短时间内对人们造成如此惨重伤害,还有另外的原因。伦敦烟雾事件的发生与伦敦的地形和气候亦相关。 3.3.1 工业排放和冬季燃煤取暖(直接原因)

自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以来,煤炭成为工业和家庭使用的核心燃料,因此,煤烟排放量急剧增加,致使空气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同时,英国冬季比较寒冷,居民家庭普遍要烧煤取暖,使烟尘排放量比平时更高。 3.3.2 逆温现象和高压系统(间接原因)

12月5日,伦敦上空出现逆温现象,空气处于十分稳定状态,这就造成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尾气等聚集在空中不易向上扩散和稀释。同时,英国大部处于高气压控制之下,多下沉气流,污染物难以向高层大气扩散,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3.4

采取的措施

“伦敦烟雾事件”之后,英国人开始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尤其是伦敦市严重的大气污染引起中央政府及各界的高度重视。上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伦敦开始重点治理煤烟对大气污染造成的危害。他们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采取了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3.4.1 加强立法

伦敦市严重的大气污染引起了英国政府及各界的高度重视在整个治理过程中,政府发布了各种相应的法律、通告,为成功地控制大气污染奠定了基础。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后,著名的“比佛报告”(the Beaver Report)(迫于议员和伦敦城乡委员会的压力,英国政府做出了让步,一个由休·比佛爵士任主席的调查委员会随后成立。名为比佛委员会)由此产生,推动了《清洁空气法案》的出台。4年后,英国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1958年又加以补充),该法案是一部控制大气污染的基本法,对煤烟等排放做了详细具体的规定,控制范围也进一步扩大。该法令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设立控烟区 (也称无烟区) 在控烟区内准许使用的燃料为无烟煤、焦炭、电、煤气、低挥发性锅炉煤、燃料油,禁止使用其它燃料。第二,控烟区住户改装炉灶以适应新燃料。 其改造费用30% 自理,30%由地方解决,40%由国家补助。第三,规定超过林格曼二度的烟尘为黑烟,超过林格曼四度的为浓烟。地方管理局在控烟区内禁止排放黑烟。第四,新建工业锅炉在使用时尽量不排放黑烟

地方管理局有权禁止建设烟囱高度不够的建筑。1956年英国政府还制定了《制碱等工厂法》,该法令的要点如下。第一,规定有污染的生产工艺每年登记一次。第二,登记条件是必须采用可以连续有效使用的最佳可行设施,以防止排出有害气体。第三,某些工艺须规定酸性上限浓度。第四,根据《清洁空气法》的规定,登记后的工艺不得排放黑烟。1967年,英国政府发布有关提高烟囱高度的通告。通告规定,工厂烟囱高度须为建筑物的2.5倍(据研究,当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与燃料用量成正比时,高烟囱能使地面大气中二氧化硫含量减少30 %)。

1974年英国政府又颁布实施了《控制公害法》。该法全面系统地规定了对空气、土地、河流、湖泊、海洋等方面的保护及对噪音的控镧条款。此外,英国政府颁布的关于控制大气污染的法令还有《公共卫生法》、《放射性物质法》、《汽车使用条倒》和《各种能源法》等。上述各种法令、通告的颁布,对控制伦敦的大气污染和保护城市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3.4.2

改变能源结构

50年代,伦敦的有关部门通过对大气朽染源进行分析,发现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业及家庭燃煤,因此,他们决定增加清洁能源比例,将燃煤改为使用油、天然气及电力等。为加快燃料结构的改变.政府采用补贴的办法帮助居民改造燃具而且要求市区和近郊区所有的工业企业都不准用煤炭和木柴作燃料,其产生的废气也均须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加以净化.达标后才可排出。由于采取了上述有力措施,到1965年,煤在燃料构成中的比倒为27% (1980年进一步减少到5% ,而且还仅限于远郊区工厂使用),电和清洁气体燃料占24.5%(至1980年提高到51%,燃料油为43%(1980年为41%) 3.4.3

疏散人口和工业企业

为了解决城市人口和工业企业过于集中 ,而给市区带来大气污染等问题,伦敦在40年代末建成8座新城的基础上,于60年代末在城市以北和西北地区又兴建了被得伯勒、米尔顿凯恩斯、北安普顿等3座新城(这3座新城距伦敦市中心的距离从 80 ~ 133公里不等),这些新城的建设为人口和工业外迁提供了有利条件。自1967年起,伦敦市区工业用地开始减少,至1974年市区共迁出2 4万个劳动岗位,以后又迁出4.2万个。与此同时,薪城企业由原来的823家,增加到2558家.新城的人口总数也由原来的45万增至136.7万(包括其他地区迁人的人口)。 3.5

随着时代的发展,伦敦大气遇到了新问题

煤烟离开了,汽车却又开过来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汽车数量持续增加,汽车尾气逐渐取代煤烟而成为英国大气的主要污染源。起初,人们主要关注汽油中铅对人体踺康的影响,无铅汽油在此背景下逐渐受到重视。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们又逐渐认识到,汽车排放的其他污染物如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不稳定有机化合物也是对环境和人体十分有害的成分。这些物质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可发生复杂的光化学反应,发生“光化学烟雾”。

3.5.1 采取的新措施

80年代后,交通污染取代工业污染成为伦敦空气质量的首要威胁。于是,英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限制汽车尾气排放的措施,如:推广使用无铅汽油;在车辆年检中,严格检测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等的排放是否达标;在市中心设立污染检测点,警察可拦截有

过多排污迹象的车对其进行测试,并有权对未通过测试的车主实施罚款。伦敦市1999年建立了第一个P M2.5监测站从1993年1月开始,所有在英国出售的新车都必须加装催化器等一系列法规,伦敦主要是从法律,交通,城市规划三个层面入手,进行合理的治理。 密如蛛网的地铁线是伦敦公共交通的重要保证。

2003年, 伦敦市政府出台了“堵塞费”措施,对进入市中心的私家车征收“买路费”,由此获取的收入完全用于改善伦敦公交系统。 此外,伦敦市还公布了更为严厉的《交通2025》方案,限制私家车进入伦敦,计划在近20年的时间里,减少伦敦私家车流量 9%。这一方案既有利于解决市区交通堵塞问题,也可改善空气质量。同时,实行向利用公共交通、步行、骑自行车等节油、无污染的出行方式转化的交通发展战略,以减少对小汽车的依赖, 从而有效降低机动车二氧化碳排放量。具体办法有:设立公交专用道,设立1000英里长的自行车线路网,设立林荫步道网, 投资发展新型节能、无污染的公交车辆。从2000年起提高停车费用,市内原有的各大公司、公共场所的免费停车场一律改为收费停车场。加强汽车制造业的技术改造,设计生产先进的环保型轿车。

环形绿化,改善城市环境。伦敦市在城市外围建有大型环形绿带,至20世纪80年代该绿带面积达4434平方公里,与城市面积(1580平方公里)之比达到2.82:1。远期绿带规划面积可达5791平方公里,与城市 面积之比可达3.67:1。伦敦绿带的建设在置换城市空气,保持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环境,控制城市向外扩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6

伦敦现状

1975年,伦敦的雾日由每年几十天减少到15天,1980年降到5天, 彻底摘掉了雾都的帽子。经过治理,伦敦空气环境得到良好改善,并成功举办了2012年夏季奥运会。

4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40年代初期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市。

1943年7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城市洛杉矶遭到“袭击”。当时的洛杉矶市中心被烟雾“占领”,浓重的烟雾遮住画面,楼房、街道朦朦胧胧。 当时,数千人出现咳嗽、流泪、打喷嚏的症状,严重者眼睛刺痛、呼吸不适,头晕恶心。随后,洛杉矶经常在夏季出现烟雾不散的严重污染现象,成为美国最早陷入空气污染的“雾都”之一。

4.1 发生背景

洛杉矶位于美国西南海岸,西面临海,三面环山,是个阳光明媚,气候温暖,风景宜人的地方。早期金矿、石油和运河的开发,加之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它很快成为了一个商业、旅游业都很发达的港口城市。洛杉矾市很快就变得空前繁荣,著名的电影业中心好莱坞和美国第一个“迪斯尼乐园”都建在了这里。城市的繁荣又使洛杉矾人口剧增。白天,纵横交错的城市高速公路上拥挤着数百万辆汽车,整个城市仿佛一个庞大的蚁穴。 4.2 发展与影响

从1943年开始,洛杉矶每年从夏季至早秋,只要是晴朗的日子,城市上空就会出现一种弥漫天空的浅蓝色烟雾,使整座城市上空变得浑浊不清。 洛杉矶在40年代就拥有250万辆汽车,每天大约消耗1100吨汽油,排出1000多吨碳氢(CH)化合物,300多吨氮氧(NOx )化合物,700多吨一氧化碳(CO)。另外,还有炼油厂、供油站等其他石油燃烧排放,这些化合物被排放到阳光明媚的洛杉矶上空,不啻制造了一个毒烟雾工厂。这种烟雾使人眼睛发红,咽喉疼痛,呼吸憋闷、头昏、头痛。这种烟雾是由于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造成的,一般发生在湿度低、气温在24-32℃度的夏季晴天的中午或午后。汽车尾气中的烯烃类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氮(NO2)被排放到大气中后,在强烈的阳光紫外线照射下,会吸收太阳光所具有的能量。这些物质的分子在吸收了太阳光的能量后,会变得不稳定起来,原有的化学链遭到破坏,形成新的物质。这种化学反应被称为光化学反应,其产物为含剧毒的光化学烟雾。

1943年以后,烟雾更加肆虐,以致远离城市100千米以外的海拔2000山上的大片松林也因此枯死,柑橘减产。仅1950-1951年,美国因大气污染造成的损失就达15亿美元。

在1952年12月的一次光化学烟雾事件中,洛杉矶市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亡400多人。1955年9月,由于大气污染和高温,短短两天之内,65岁以上的老人又死亡400余人,许多人出现眼睛痛、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1955年,因呼吸系统衰竭死亡的65岁以上的老人达400多人;1970年,约有75%以上的市民患上了红眼病。直到20世纪70年代,洛杉矶市还被称为“美国的烟雾城”。与此同时,战后工业迅速发展和人口大幅增长,洛杉矶和许多其他美国城市一样开始大力发展飞机制造业、军事工业等现代工业。截至上世纪70年代,洛杉矶市汽车保有量从30年前的250万辆激增到400多万辆。美国空气污染问题专家迈克尔•霍夫曼说,在美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时期,不少没有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都会患上严重肺部疾病。加州理工学院多名教授回忆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学院里生活数月的人甚至不知道几英里外有座高山,而被称为“杀人尘”的空气污染物使不少人罹患疾病甚至死亡。 1979年9月,洛杉矶空气中的臭氧含量临界“危险点”。1989年秋天,美国《洛杉矶时报》在头版登载了一幅洛杉矶市郊高楼大厦轮廓线的照片,烟雾笼罩了整个洛杉矶市中心,能见度已降至三个街区。《洛杉矶时报》近年报道说,洛杉矶地区仍是美国空气质量最差的地区。尽管这一地区的污染颗粒物全年平均值已达标,但该协会仍把洛杉矶的臭氧超标天数和污染颗粒物超标天数列为不合格。该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由于长期呼吸被臭氧污染的空气,洛杉矶地区大约有100万成年人和30万儿童患哮喘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6亿美元。 4.3

查找原因

1943年的严重雾霾事件极大地刺激了美国民众的神经,人们在震惊、恐惧中开始反思。事件发生后,洛杉矶市很快成立了烟雾委员会。最初,所有人都将“毒气”的产生归罪于工厂排放。卫生部门开始排查工业排放,生产丁二烯的工厂随后被勒令暂时关门。然而,情况并未好转。1943年至1946年,当地政府、媒体和民间组织纷纷聘请空气污染专家对雾霾构成进行分析。

空气污染专家雷蒙德•塔克直言,不应盲目将责任完全归咎于某个产业、工厂或群体, 问题面前各方“都有份”。他指出,当地官员缺乏法律赋予的进行雾霾治理的职权。

雾霾到底是什么?答案直到加州理工学院生化教授阿里•哈根-斯米特富有成效的雾霾研究后方才揭晓。

哈根-斯米特等人在1952年发表研究报告指出,“洛杉矶烟雾”属于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造成。这种有害混合烟雾中除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外,主要含臭氧和醛类物质等,也有细颗粒物,对人体呼吸系统有直接影响。

研究表明,美国的空气污染主要由六大因素所致:气态污染物、温室气体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可吸入颗粒物(PM)以及气候影响。

美国环保署新闻发言人内斯塔•琼斯介绍说,颗粒污染物对公众健康影响巨大。从1997 年开始,美国将颗粒物细分为细颗粒和粗颗粒分别监测,并设立了一套专门针对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即PM 2.5)含量的新标准。

研究结论为加州乃至美国的空气质量标准制订提供了基础。由此,洛杉矶开始了一场治理空气污染之战。 4.4

采取的措施

随着民众对污染源和排放物及危害认识的增加,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美国在政府层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铁腕治理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污染。 4.4.1 制定法律

严格标准

1970年1月,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签署了《国家环境政策法》,确定了国家环境保护目标,要求政府所有部门的工作都要考虑环境因素,成为美国最早确立的整体环境政策。同年12 月,美国环保署成立,其任务是“修复被污染的自然环境,建立新规则,引导美国人民创造更清洁的环境”。

1955年,美国联邦政府出台第一部治理空气污染的法律——《空气污染控制法》,为地方治理空气污染提供联邦补助和技术支持。此后,美国联邦政府颁布了多项立法和修正案,提出空气污染控制政策。其中,美国国会在1963年通过的《清洁空气法》是最重要的一部空气污染控制法案。该法案首次指出,空气污染是跨地区的全国性问题,美国此后开始根据该法案颁布全国空气质量标准。此后几十年间,该法案又经过了数次修改,其中1970年《清洁空气法》加强了对汽车排放尾气的控制。1990年该法案经过再次修改,规定了更严格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并对189种有毒污染物制定了新的控制标准。根据《清洁空气法》,美国环境保护署须每隔五年重新复核一次空气质量检测标准。2012年底的空气质量标准就是最近的一次更新,新规定将PM2.5年平均浓度标准从小于等于15微克/立方米降到了12微克/立方米。

据美国环保署估计,按照新标准,到2030年,随着PM2.5细微颗粒物污染水平下降,可以减少4万例过早死亡。 加州空气治理委员会负责人理查德•科里介绍说,数十年来,加州形成了全美最严格的空气治理政策,很大程度改善了空气质量和公众健康情况。

4.4.2 源头治理 减少排放

加州空气污染的主要源头是汽车尾气,这是加州空气治理政策的战略重点。首先,在洛杉矶市出售的汽车须是“清洁的”,政府要求1994年以后出售的汽车全部安装“行驶诊断系统”,即时监测机动车的工作状态,让超标车辆及时脱离排污状态和接受维修。而且,加州通过了严于联邦的《污染防治法》,引导并促使美国和外国汽车生产厂商改进汽车的排放性能。其次,洛杉矶市采取了包括增加停车收费等多种方式,鼓励多人合乘一辆汽车,减少公路上的实际行驶量和尾气排放。政府还通过低息贷款和补贴的方式鼓励人们尝试使用清洁燃料的汽车。再者,加州是美国第一个在燃料泵上装配橡皮套的州,套内的填充装置可以减少汽油蒸气逸入大气。此外,加州在替代清洁燃料的研究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其已成为世界上利 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装置较多的地区。如今,尽管洛杉矶依然被列为美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但在一年中的多数时间,从洛杉矶市中心已可以清晰地看到山上“好莱坞”的标志,从格里菲斯山上的天文台可以清晰地看到全城风貌,而在洛杉矶郊区生活的孩子也可以数着星星入睡。

5三大事件对比分析

5.1 特点对比

北京与伦敦的空气污染均发生于冬季。冬季的扩散条件不好,容易形成逆温层,简单来说就是地表温度低、上面温度高,使得污染物难以扩散,污染物扩散不出去,都沉积在地表附近,使污染物浓度增大。污染物种类不同。伦敦是煤烟型污染,主要是一次污染物,北京基本都是复合型污染,既包括煤烟污染,也包括通过大气化学过程形成的二次颗粒物等。而在京津冀雾霾天气的专项研究中,专项组检出了大量含氮有机颗粒物,这是“最危险的信号”, 因为这就是“洛杉矶上世纪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之一”。同时本次席卷中国中东部地区的强霾污染物化学组成,是英国伦敦1952年烟雾事件和上世纪40-50年代开始的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污染物的混合体,并叠加了“中国特色”的沙尘气溶胶。

5.2 措施对比与北京的不足

5.2.1 PM2.5监测

PM2.5的标准是由美国在1997年首先提出的,2000年以后,美国、欧盟、英国、加拿大、日本、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分别制定了PM2.5的标准限值。2010年底,除美国、英国、日本和欧盟一些国家将PM2.5纳入国标并进行强制性限制。 而在我国,PM2.5走进公众的视野只有一年左右的时间,2012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首次增加了PM2.5的监测。随后,各地对于PM2.5的监测才进入正轨。而且要全面落PM2.5监测到全国每个地方则要等到2016年。目前还不是强制性标准。 5.2.2制定的标准问题

我国2012年03月02日发布《 环境质量标准》中,环境空气质量指数技术规定,PM2.5首次被纳入监测控制范围,但是这个标准还有些问题,这个要等到2016年才实施的新标准与世界卫生组织一期过度值相同,我国新标准每75微克立方米仅为世界卫生组织安全日均每25微克立方米的3倍。美国日均标准是每35微克立方米,我国是美国的两倍。

5.2.3立法以及执行力度

2012年3月2日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但于2016年才实施。而且由亚行与众多专家完成的《中国环境分析》报告称,数据显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全国500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世卫组织推荐标准的不足5个。这表明中国在空气污染治理方面距离世界的差距。英国1956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清洁空气法》1956年还制定了《工厂法》等;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催生了著名的《清洁空气法》,也始终起到了环境管理的先头示范作用。而且欧盟一直有规定,其成员国空气不达标的天数不能超过35天,否则就要支付高达3亿英镑的罚款。

5.2.4 态度与行动

据《看天下》2011年31期中《北京市环保局、美国大使馆“空”战》一文报道:11月6日北京市环保局发布的奥运后空气质量通报显示,奥运后北京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部分污染物浓度呈逐年递减趋势,颗粒物污染依然严重,但未出现恶化。但是,“奥运一过,北京市空气恶化”的质疑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奥运之前为了实现蓝天指标,北京市采取了工地停工,机动车单双号限行,重污染企业搬迁或减产等一系列措施,不过现在长期保留下来的只有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因此,工作态度上重视和积极行动是治理空气污染的出发点和成功的保障。 5.2.5 时间因素

美国洛杉矶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治理至今,而英国伦敦从上世纪50年代治理至今, 都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才有如今的成效。而我国如此严重的雾霾天气并非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同样,治理过程也并不是朝夕的事情,这是一项长久的战役,这都需要时间这一要素。这个时间必不可少,我们只能通过各种手段来将其缩短

6启示与建议

面对如此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有效的措施是必不可少的。以下是从大的角度来提出措施和建议。

(1)加强立法,加大惩罚力度

依法治理是实现长治久安的根本。伦敦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才能使治理工作纳入法制轨道,才能使治理工作顺利实施。所以必须采取严厉的政府管制,治理环境不能靠自律,要靠法律强硬手段。

(2)加强综合性治理

城市大气污染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既与燃料结构有关,也是人口、交通、工业、建筑高度集聚的结果。对于这样一个综合性的难题,必须结合地形、气象、能源结构、绿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建筑布局、交通管理、人口密度等多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综合考虑,采用综合性的办法加以解决。只有这样,

才能从根本上治理城市大气污染,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3)制定具体标准、建立监测网

建立监测网的目的是了解城市大气污染的现状,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措施。目前,一些发达国家普遍建有大气污染监测网,并通过监测网对大气环境进行监测。一旦监测到的空气污染浓度达到警戒线时,除向市民发出警报外,还要采取工厂限产,交通管制等方法,“强制”治理大气污染,以保证市民健康,保护城市环境。

(4)加强科技开发

科技工作在治污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决策作用。我们目前许多产品和科技还依赖与进口,这反应出我们的环保科技水平亟待提高,需要企业和科研部门采取有效的措施,尽快更新技术。 (5)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树立起危机感和紧迫感,人人从我做起,支持环保工作,以确保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全面、高效、迅速地开展。需要得到政府制定坚决的政策的同时,也需要公众的支持,治理不仅针对工业企业,也针对每个人。引导公众养成绿色低碳生活习惯,共同努力促进大气环境改善。让环保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6)民众监督,督促政府有所作为

英国比佛委员会的空气污染报告(比佛报告)的发表,空气立法才有了可能。西蒙·伯其特是英国民间空气运动的领军人物,他创办的伦敦清洁空气组织(Clean Air in London),在过去几年内不断给政府施压,游说欧盟提高空气质量标准。建议我国建立类似的民间团队,督促政府为大气治理作出及时的行动!

6.1 针对北京雾霾的建议

(1)多污染物综合控制策略。PM2.5是复合型大气污染,必须采用多污染物控制策略。首先要全名削减与大气复合污染有关的一次污染源(机动车,燃煤等)的排放,其次要加强对二次转化前体污染物(SO

2、NOx等)的控制。

(2)区域协同控制策略。北京雾霾污染其中一个原因是局地加区域相互累积的结果,必须采用协同控制策略。北京的大气污染控制要注意西南方向污染物的输送以及重点源的控制。北京必须建立大气联防联控机制。北京奥运就是一个联防的好例子。

(3)更改交通模式,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截至2012年底,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突破520万辆,机动车剧增一个副作用是,城市中的交通拥堵日益严重,而拥堵本身又产生了更多的排放和污染。应鼓励人们采用公共交通或者自行车等交通方式出行。

(4)开发新能源,调整能源结构。今冬,用燃煤供暖造成的集中排放,也是加剧雾霾的重要因素。同时采用的清洁能源比重低。目前可以逐步采用电力或天然气逐步代替燃煤,减少污染。新能源方面目前我国一部分地区已开始研制无烟型煤,或者是发展太阳能、风能、地热等能源。

(5)升级油品标准。最新数据显示,在北京PM2.5来源构成中,机动车排放已由去年的第二位(22%)升至第一位(25%)。在过去的十年,国Ⅰ、国Ⅱ、国Ⅲ标准陆续实施的过程中,车用燃油标准滞后于车辆排放标准的桥段反复上演。油品升级迟滞,使得大部分地区的油品含硫量居高不下,进而导致尾气净化装置和颗粒捕集器等清洁化技术无法应用。

(6)加大绿化。通过加大绿化力度提高绿化水平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

(7)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大力发展金融、软件、旅游和文化创意等污染 排放低的新兴产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换取环保。

(8)社会力量。发挥群众的力量,公众以各种方式,督促政府采取更积极 的做法。

参考文献

60年前的伦敦烟雾事件 世界环境·图文故事 world environment 冬雾与污染——从英国伦敦烟雾事件谈起 刘光生

伦敦:告别雾都由然《中国石油企业》 2012

伦敦,让烟雾走开 London,let the fog go away seuly 2005 《见证·思 考》

伦敦的光化学空气污染 朱来东译自《Geographical Magazine》 June 1983 伦敦综合治理城市大气污染的举措

北京规划建设·城市环境 雾都劫杨艳湖南安全与防灾·域外采风 2009

英国大气污染控制及行动措施 李浩 奚旦立 唐振华 陈亦军《干旱环境检测》2005

英国伦敦:从“雾都”到绿城 china report 2009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张庸 环境导报 2003

北京市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研究 周涛 汝小龙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2012 北京PM2.5污染特点及防治途径 彭应登 钟良 刘翠玲《节能与环保》2012

第三篇:北京治理雾霾的措施

北京雾霾及其产生原因

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头100天中,北京雾霾日数46天,为近60年最多,也是1952年以来北京市最严重的典型的复合型环境空气质量污染。今年1月13日10时35分,北京市发布了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

造成今年北京市严重环境空气质量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污染物排放量远超过环境容量所致,其产生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污染物排放量大。包括燃煤污染、机动车排放、工业污染和扬尘,这些污染源排放量大,是造成今年严重污染的根本原因。二是扩散条件不利。年初极端不利的污染扩散条件是形成今年污染过程的直接原因。三是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贡献叠加。今年初北京市周边地区大范围、大区域内污染物的输送和北京本地排放污染物相叠加,使PM2.5污染物浓度水平进一步升高,加重了北京地区的污染水平。

部分国家治理雾霾的经验借鉴

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也产生了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如1952年12月5日至10日,伦敦发生了“伦敦烟雾事件”。 仅12月5日到8日这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就高达4000人;9日之后的两个月内,又有近8000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但是,这些国家现在都是世界著名的生态文明国家,其做法与经验值得正在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我国特别是北京市借鉴。

(一)施行新的法规规范。英国1956年出台了首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案》,要求城镇使用无烟燃料,推广电和天然气,冬季采取集中供暖,发电厂和重工业设施被迁至郊外等。1974年英国出台了《控制公害法》,囊括了从空气到土地和水域的保护条款。2005年1月1日起,欧盟实施了“空气清洁与行动计划”,限制释放颗粒物,例如车辆限行、限速、工业设备限制运转等,并设立“环保区域”,德国超过40个城市设立了“环保区域”,只允许符合环保标准的车辆驶入;欧盟对汽车尾气排放设定了严格标准,分别于2005年、2008年和2013年实施了“欧4”、“欧5”和“欧6”标准,对机动车实行严格的排放标准。2013年欧盟开始执行《工业排放指令》,严格大型锅炉和工业设施排放标准,柴油发动机必须配备微粒过滤器。德国立法保护树木,如果想移动或砍伐任何树木,都要向政府申请,否则就违法。德国很多大城市中心设有自然保护区。2003年日本东京立法要求汽车要加装过滤器,并禁止柴油发动机汽车驶入东京。

(二)发挥税费调节作用。欧盟要求其成员国2012年空气不达标的天数不能超过35天,不然将面临4.5亿美元的巨额罚款。2003年,伦敦市政府对进入市中心的私家车征收“拥堵费”,并将此笔收入用来改善公交系统发展。德国于2007年立法补贴安装微粒过滤装置的柴油发动机汽车,并对未安装过滤装置的车辆征收附加费。英国政府要求从2016年开始,所有新建住宅都必须是“零排放”,此类环保住宅将享受免缴印花税的政策优惠;政府还制定了推广太阳能的计划,补贴屋顶安装太阳能电池板。

(三)积极促进绿色发展。伦敦将扩建绿地作为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虽然伦敦人口稠密,但人均绿化面积达24平方米,城市外围还建有大型环形绿化带;即使在寸土寸金的伦敦市中心,也仍旧保留着海德公园以及詹姆斯公园等大片绿地。1989年伦敦正式关停被认为是英国工业时代象征的英国最大发电站—— 巴特西发电站。2007年2月,伦敦宣布环保规划,计划在20年内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60%,把伦敦建成全球最环保的城市。2007年9月,英国政府宣布将在全国建设10个生态镇。同年11月,英国政府宣布将对所有房屋节能程度选行“绿色评级”,以提高房屋能源利用率和减少排放。英国零售业巨头乐购率先建设了一些“零碳”超市,通过自备生物质发电机、建筑节能、循环利用雨水等方式打造低碳购物环境。伦敦南部的“贝丁顿零碳社区”已建成为英国最大的低碳社区。

(四)引导全社会共建生态文明。自2005年1月1日起,欧盟对可吸入颗粒物(PM 10)上限作出严格限制,规定空气中PM 10年均浓度不得高于40微克每立方米,日均浓度超过50微克每立方米的天数不得超过35天。一旦浓度超标,欧盟成员国均有义务启动自己的“空气清洁与行动计划”。德国还采取了呼吁民众节能减排、使用节能家电、多搭乘公共交通以及骑车出行等“软措施”。德国民众认为减少排放人人有责,树立了较强的环保意识,如工厂自觉减少排污,农户借力生态农业,优化饲养种植方法,居民生活多使用可再生能源等。

建议

北京市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已经采取了非常积极的措施,为避免今年初的雾霾天气今后重演,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立法,以法治霾。建议借鉴欧盟和英国等的做法,结合北京市的实际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将目前国内外行之有效的措施法制化,并广泛宣传,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治霾,以法规保障北京市的空气污染治理工作。

(二)落实规划,合力治霾。北京市提出了2012年-2020年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王安顺市长在今年北京“两会”上表示将深化以大气为重点的污染治理工作。建议将治理污染规划和工作分解到各部门、各区县、各街道、各社区,制定并运用好税费奖罚等经济调节措施,加大规划的落实和督查力度,共建美丽北京。

(三)绿色发展,从根治霾。建议用经济办法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关停污染型、能耗型企业;加快燃油型机动车的替换,提高并严格机动车排放标准,鼓励机动车加装过滤器。继续在全市范围内扩展绿地,强力保护树木;学习日本做法,严禁全市范围内沙和土外露,让风至少在本市范围内任何时候都刮不起一颗沙、一粒土。制定评级标准,鼓励发展绿色社区、绿色建筑和低碳社区、低碳建筑、低碳商超等。(四)区域合作,联合治霾。建议北京与天津及周边省的重点城市,在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与创新等方面协同步伐,加强空气污染治理规划的统筹协调,促进大气污染治理联防联控,共同加大对各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监测力度,严惩违反环境保护的行为,形成良好的保护生态、美化环境的区域氛围。

(五)积极动员,社会治霾。建议围绕“治理雾霾、人人有责”主题,制作公益宣传片,在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天天播放,营造社会氛围。市领导以及中央在京单位领导每月带头做一次业务治霾活动。鼓励在京大中小学学生的所有创新类、科普类、文艺类和社会实践类活动,以及各类在京机构的社会公益活动,均以治霾为主题开展。

北京雾霾的影响

英国大文豪查尔斯·狄更斯在其小说《荒凉山庄》开篇就描述伦敦雾“那是一种沁入人心深处的黑暗”。 今年北京的雾霾也是一种“沁入人心深处的黑暗”,引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和深远的。

(一)中央高度关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今年3月17日上午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外记者时表示,“一段时期以来,北京、实际上中国东部比较大范围出现雾霾天气,我和大家一样,心情都很沉重。对这一长期积累形成的问题,我们要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大的作为去进行治理。”在回应环保和食品安全相关问题时,李总理表示,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就包括在发展中要让人民呼吸洁净的空气,饮用安全的水,食用放心食品。

(二)国内外高度关注。一是今年初京津冀特别是北京雾霾多发并成为重污染区的日子让北京居民人人心有余悸。二是英国《金融时报》把北京的雾霾天气形容为“空气末日”。三是严重的空气污染促使部分外国人离开北京,并大大增加在华企业招募国际人才的难度。四是雾霾对北京国际大都市形象打击更大,超过经济利益的损失。五是据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的统计,今年2月北京接待入境过夜外国游客16.5万人次,同比减少37%。

第四篇:北京某次雾霾的形成原因

北京雾霾成因——阴历三十晚上指数爆表

新高一6班 苗雨琛

下面以北京市为例分析雾霾形成的原因:

(一)从北京市的气候条件看,其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是形成雾霾的直接诱因。1-2月冬春转化季节,北京市受冷暖空气交汇影响,极易发生大雾天气。在这种情况下,将形成静风、静稳等不利气象条件,致使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容易积累,空气质量转差。2008年至2010年同期均出现过类似污染过程,这是华北地区多年来的特有特征。2011年至2012年也出现几次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风速小、夜间大气层稳定、空气湿度上升,污染物易积累不易扩散,各类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难以扩散,在空气中持续积累,导致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水平不断升高。

(二)污染物排放大是空气重污染的根本原因。从雾霾污染成分来看,PM2.5是空气质量恶化的重要因子,但同时还有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在起作用。据环保部统计,国内有一半的PM2.5不是来自污染源的直接排放,而是经过十分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而形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大幅攀升,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经济发达地区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显著增长,PM2.5污染加剧。2012年,北京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人,机动车保有量已达520万辆,汽柴油消费总量达到630万吨,全市建筑施工面积仍高达1.8亿平方米,这些使得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

(三)过年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爆竹爆炸差生大量污染物。这是这次雾霾的主要成因。

2,雾霾天气的危害

(一)影响健康。生活在灰霾天气可出现咳嗽、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同时可吸入颗粒物能直接进入人体呼吸道和肺部诱发病症。灰霾天气还可导致近地层紫外线辐射减弱,易使空气中传染性病菌活性增强,导致传染病增多。

(二)形成酸雨。灰霾本质是“细颗粒物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气体污染物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所形成“二次污染物”。研究表明,灰霾组分中含水量很少,由硫酸、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废气污染物形成酸雾却较多,含有可溶和不可溶污染物浓度很高。

(三)农业减产。灰霾天气对农业也有不利影响。研究表明,污染严重时候,会影响太阳辐射,不利农作物吸收太阳光,导致农作物减产可达25%。

(四)引发事故。灰霾天气出现时,空气质量差,视野能见度低,容易引起交通阻塞,继而发生交通事故。 以上就是雾霾的危害,“秋冬毒雾杀人刀”,希望大家都重视雾霾的危害,保护自己的健康,雾霾天气时减少开窗,外出在玩一定要戴口罩,平常多饮水,可多泡饮菊杞茶这类中医茶饮,预防疾病,多食用水果,从外回家后要深度清洁皮肤和头发,此外喜爱晨练以及买菜遛弯的老年人要注意减少出门,因为雾霾对老年人的身体危害极大。

第五篇: 北京实施雾霾天气应急预案

《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试行)》22日正式发布实施,今后北京如遇空气重污染“预警一级(红色)”时,将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其中北京市地方公务用车在单双号限行的基础上,再停驶全部公务车辆的30%。中小学、幼儿园停课,有关企业停产等措施,其中单双号限行措施将尽可能做到提前24小时通知。

上一篇:巴基斯坦驾照翻译下一篇:保洁公司员工守则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