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2022-08-10

第一篇: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心得体会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心得体会

从十九大看**创新社区管理

社区是居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场所,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管理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基层和谐稳定。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近年来,**镇积极创新社区管理模式,如以宅基头为主阵地推进村民自治机制、引导社会多方参与社区管理落实公益项目,创新**镇特色民居居民自治工作等,在以人为本,贴合实际的基础上探索形成了适宜当前**社区实际的自治机制。

一、坚持系统管理,把社区管理从政府单向管理向政府主导、社会多元主体共同治理转变。**镇转变社区管理方式,社区管理的主体不再只是政府一家,而是政府、社会组织、自治小队、居民等多元主体的协同管理过程。在政府领导的前提下,各村居在宅基文化、楼道文化打造的基础上形成并细化建立村民自治小队,如设立“平安宣传”、“治安防范”、“矛盾化解”、“特需关爱”等小组,发挥村居民自我管理的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近年来**镇向村居排摸群众需求,并根据村居上报的项目合作意向书,联系社会组织对接形成了“幸福直通车,健康邻距离”为老服务公益项目、“向阳花会”特殊儿童公益项目等,以更丰富的活动内容、更多样的活动形式为社区内的老人、儿童带去健康和快乐,营造了和谐的社区氛围。

二、把握群众需求的脉搏,是保证社区管理精准有效的前提。要及时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就要求我们紧紧围绕民生难题,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宅基、楼组可以作为自治单位,再由宅基带头人和楼组长组织落实自治工作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为此我们把社区管理的神经末梢延伸到宅基和楼道,再由各村居自治队伍的志愿者在两委和百姓之间建立联系,形成了宅基、楼道—自治队伍—村居的三级联系网络,以此更及时地掌握群众需求和动态。而这也在源头上助推了“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三、盘活自治共治资源,力求打造社区“大”管理模式。

(一)发挥组织引领作用。**镇通过在宅基头建立“事合院”党建服务点激发基层党建活力,以党建引领党员带头的方式为社区管理村民自治打造了重要阵地。“事合院”的命名共有三层含义,一是地域上,前庭后院、左邻右舍,符合**农村宅基活动特点;二是功能上,完善自治网络,大小事宜都可以在这里商议,进一步增强议事等七项功能;三是从目标上,通过各项功能的发挥,深化推进党建引领基层自治共治工作,激发基层活力,建设和谐宅基。现在,在姚家宅、陶家厍等示范性“事合院”党建服务点上,都有一块展示牌。上面列明了党代表联系点、人大代表服务点、廉政文化宣传点、综治平安守护点等服务项目。大家可以在宅基带头人的家中将基层矛盾消化。

(二)借力特色品牌项目。近几年来**镇“相约宅基头”、“ 15分钟学习圈”等工作方法获得了群众的普遍认可,在老龄化严重的农村,做好对社区老人的服务工作显得尤其重要。为此**镇针对社区内长期在家的老年人,开展“祖辈课堂”项目,以“相约宅基头”、“ 15分钟学习圈”的活动方式为蓝本,发动105名老年志愿者,组建了7支老年小分队,在全镇41个宅基点,利用周五下午的时间,以讲故事,演小品、情景剧、戏曲演唱、舞蹈表演、知识问答等形式,开展 “祖辈课堂”活动。通过“送下去”、“带起来”的方式,“祖辈课堂”项目为百老年朋友送去了知识和快乐,引导老年朋友科学生活、文明生活、快乐生活,营造和谐社区的氛围。

(三)运用法治思维方式。在社区中,不同群众的利益诉求、情感文化、行为方式等存在较大差异。这就需要在社区治理中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建立健全以人为本、兼顾个体化和差异化的利益保护机制,寻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公平合理地解决利益冲突。**镇景展居委会以推动“法治上海”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着力开展法治文化家园建设。家园通过氛围营造、活动开展、队伍引领,提高居民的法制观念,开展各类法宣主题活动、教育讲座,在法治家园建设的作用下解决了景展居委会长期存在的物业费收缴难问题。一年来物业费应交金额提升了30个百分点。

第二篇:2020年全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的通知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围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认真开展调研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工作情况

近年来,全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支持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将x村确定为市级试点单位,将x村确定为区级试点单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坚持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方向,以平安建设为统领,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把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紧扣新时代新使命,适应新矛盾新要求,探索新时期社会治理科学路径,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进一步提高了服务和保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能力,提升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水平,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得到有效加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主要做法

(一)在“共建”方面。一是巩固优化大党建工作格局。在城市社区,健全完善了“兼职委员制”和联席会议制度,与辖区单位签订了“十个一”区域化联建协议书。建立完善了“双清单、双认领”联建机制,社区党工委通过社区自主制定、上门征集辖区单位需求等方式,认领了辖区单位服务需求事项,向辖区居民开放了棋盘室、书画室、红观影室、培训场所等服务场所,做到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场所最大化。辖区单位认领了社区服务事项,开放了各自单位体育馆、篮球场、羽毛球馆等资源共享场所。辖区单位党组织、党员积极发挥行业部门优势,按照“四定”“六个一”标准开展集中志愿服务,参与社区“全域无垃圾”专项整治、文明城市创建、辖区平安建设守护等工作。在农村,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五四八”(五项机制、四项能力和八项体系。即:“建立党组织领导机制、政府负责机制、社会协同机制、公众参与机制、法治保障机制;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村级治理能力、法治服务能力、德治教育能力;建设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共同发展体系、信用评价体系、网格管理体系、治安防控体系、安全责任体系、信息服务体系、心理服务体系”。)综合治理体系。二是持续深化网格化工作模式。进一步健全规范了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全科网格员”工作,落实了“六必访、六必到、八必报、十条为民服务线”工作法。三是探索实行巷长负责制。在城市社区,组建了由社区党工委班子成员兼任巷长,由网格员、在职党员、社区民警、物业公司负责人等力量组成的治理队伍,由社区党工委主要负责人和社工委副主任分别担任巷长,综合协调管理各类事务。同时,建立完善在职党员、网格员、物业公司职工兼任信息员制度,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及时反馈网格内各类信息,及时将特殊群体的信息反馈到楼栋党小组、网格党支部、巷长及社区党工委,做到第一时间掌握社情民意。四是以职业化管理提升战斗力。全区全部行政村四委班子成员实行正常上班制,全天候服务人民群众。大力推行村“两委”正职“一肩挑”,切实提高村干部待遇保障水平,强化绩效考核,2019年村干部年工作报酬人均x万元,村干部职业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积极探索实行村干部廉洁保证金制度,将村主要负责人每年绩效考核奖励报酬总额的40%作为廉洁承诺保证金,在届中或任期届满离任时一次性发放,让村干部廉洁管事。

(二)在“共治”方面。一是建立健全完善自治机制。充分发挥社区民情接待室、代表委员工作室、社区警务室、社区党组织活动场所功能作用,开展居委会成员、人大代表、党代表、居民代表议事工作,收集社情民意,解决居民诉求。建立完善“周集—月议—季报”居民议事机制,打造居民协商议事阵地,研究解决违章建筑拆除、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地埋式垃圾桶安置等突出问题。二是坚持“法治”“德治”相结合。社区结合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打造心理咨询室和法律咨询室,聘请法律顾问,常态化开展心理疏导和法律咨询服务。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依托道德讲堂、市民学校、群众性文化活动等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三是丰富拓展党员作用发挥平台。探索推行以“党员+网格员”“党员+志愿者”“党员+群众”为主要内容的“党员+N”服务模式。采取多形式打造过硬网格队伍,以“双向培养”建强党员、网格员队伍。设立小区巡逻岗、文明劝导岗等服务岗位,组织居民老党员开展不明文劝导、车辆乱摆乱放等“逢六”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集中志愿服务活动,深化“先锋圆梦微心愿”活动,兑现微心愿。突出主题党日“党味”,组织支部党员深入群众开展结对帮扶、走访慰问、爱心募捐、义务劳动、文明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四是探索基层协商民主新实践。在所有行政村按照“l+7+x”模式组建协商议事会(“1”即村党支部书记;“7”即七类固定成员:包括村党组织班子代表、村民委员会班子代表、村监委会班子代表、两代表一委员、法律工作者、辖区内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代表以及村民代表;“x”主要包括协商事项涉及的利益群体代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代表等),对群众普遍反映的共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六步议事”程序开展协商(收集议题、确定议题、议前调研、协商议事、公开公示、跟踪落实),引导农民群众通过协商表达诉求、化解矛盾,初步构建了“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基层治理主体多元联动格局。五是构建村民自治新机制。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切实发挥“红白理事会”和“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创新建立村民褒扬惩戒和失德行为约谈等制度,采取提醒约谈、警告约谈、曝光等方式,督促失德者向好向善,真正使村民自治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发挥实效。六是以德治提升治理活力。创新推行道德信贷工程,为星级文明户发放低利率的道德贷款。开设巾帼家美积分超市,用积分换日用品。创新开展最美夕阳红“德润生日会”活动,每个季度为70岁以上老人过生日,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七是打造法律服务新模式。在所有行政村成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聘请法律顾问x人,组建“红袖章”志愿服务队伍x支,加大法律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三)在“共享”方面。一是打造美丽宜居社区。巩固提升“全域无垃圾”工作成果,实施老旧小区美化硬化改造工程。结合党员活动日、志愿服务、网格周三入户日整治违规占道、车辆乱停、摆摊设点等行为,不断改善辖区居住环境。二是全面推行“一门式”服务。安装便民服务终端,衔接推进服务窗口从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逐步实现“一窗受理、一证通办、一次办结”,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提升居民满意度。三是拓展社区大学教育功能。采取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方式,试点社区设立社区老年大学分校,根据社区实际以及居民爱好和需求,每周开设工笔画、书法、国画等班次,招募师资团队。打造红色教育观影室,按照“月月有主题、周周有电影”的要求,为辖区党员和居民播放红色电影。四是持续拓展社区品牌。将党建活动和群众活动有机结合,采取“每周小活动、每月大活动”的方式,针对不同群体、不同节日、不同主题开展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居民认同感和归属感,有效提升了社区党组织凝聚力。五是着力推进共管共享。在所有行政村成立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理事会,制定管理章程、基金管理办法和设施管护标准,按照每村x万元的标准设立基金专户,选聘x名公益性岗位人员开展村庄保洁和设施管护,建立分段包干、划段管理、绩效考核的工作运行模式,形成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村民共管共享的良好机制。

三、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随着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剧,个体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心理行为异常和精神障碍人数逐年增加,如何加强易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各种社会矛盾相互叠加、新老问题相互交织,矛盾纠纷呈现出“诉求利益化、形式多样化、参与群体化、化解复杂化”的多元发展趋势,如何有效化解各类矛盾问题,成为当前社会治理工作的重点难点之一。

三是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原有住宅小区设施的老化,辖区人防、物防、技防设施落后,人防措施还存在薄弱点。

四是辖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力度还不足,部分在职居民习惯当旁观者,对基层治理工作不了解、不理解、不认同,不愿参与进来,持观望或者冷漠态度。

四、对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深入开展的意见建议

下一步,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措施,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社会治理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推动基层各类组织共管,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体制,引导各方面积极有效参与社会治理,确保社会治理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深化自治实践,加强法治建设,提升德治水平,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一是积极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多元化矛盾纠纷诉前调解机制,在各镇设立涉农纠纷特邀人民调解工作室,建立诉前调解联席会议制度、诉前工作报告制度、信息通报制度、督查督导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健全诉前调解体系,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二是结合综治中心建设,在各社区(村)卫生室建立心理驿站和心理咨询(辅导)室,配备心理辅导人员或社会工作者,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心理疏导,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心理援助服务,重视流浪乞讨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等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务,加强易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促进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等制度衔接,预防和减少极端案(事)件的发生。

三是加强农村社区警务室规范化建设,配齐配强警力,实现村警务室全覆盖。以“雪亮工程”为依托,大力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布点建设、联网共享、智能应用和统筹管理,结合智慧城市和网格化服务管理系统建设,推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集约化、联网规范化、应用智能化”。全面推行“红袖章”工程,动员组织辖区内已退休且身体较好的“五老”人员(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老教师、老退伍军人)以及爱心人士,出屋上街,看家护院,为全区平安建设做贡献。

四是建立居民恳谈会、访谈日,设置意见建议箱,在微信公众平台开设留言功能,拓宽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平台。进一步发挥道德银行、巾帼家美积分超市的作用,积极动员公益组织、党员、居民群众以及热心公益人士自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广泛性、民主性和科学性。

第三篇: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活动总结

盐津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联合老街社区开展“共建共治共享”活动总结

新时代背景下,均等化公共服务、关怀弱势群体和改善民生成为社会治理的重点内容。社区发展治理与群众衣食住行、医疗养老、体育文化、生活环境息息相关。为营造和谐社区,增强群众幸福感,盐津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与老街社区结成帮扶关系,开启了“共建共治共享”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不忘初心、缅怀先烈”

为了传承先烈遗志,弘扬奉献精神。2019年4月2日上午,妇计中心党支部在老街社区支部的组织下,与老街辖区单位党员、社区党员、参战退伍老兵以及居民代表80余人,胸前佩戴小白花,徒步从老街社区出发到盐津县烈士陵园开展“不忘初心、缅怀先烈”活动。

此次祭扫活动既发扬了革命传统,又体现了辖区单位与老街社区共驻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合作协议,增强了紧密联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引导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起到了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此次祭扫活动,激发了大家对英烈的崇敬之情,从而更加珍惜由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滋生了为国家建设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动力,使人们立足岗位,履行职责,这是对革命先烈最好的祭奠。

二、开展基本公共卫生健康知识讲座

为进一步提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群众知晓率,确保2019年各项妇幼健康服务项目工作任务的完成,确实保障妇女儿童健康,由老街社区组织于5月28日在老街社区会议室举办盐津县妇幼保健院基本公共卫生健康知识讲座。

在本次宣传讲座上,各位参会人员认真听课,积极提问。通过此次宣传讲座,使到会的社区工作人员和群众更加了解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内容,巩固和提高了参会社区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对全县妇幼保健下步工作、孕产妇及0-6岁儿童管理、营养包相关业务、免费提供避孕药具等都起推动作用;也提高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群众知晓率,更能促进妇幼保健与孕产妇及儿童管理、儿童营养包、免费提供避孕药具工作顺利开展。

三、“走访慰问,送温暖”

12月18日我支部组织看望了贫困老党员,通过此次走访、慰问活动,不仅拉进了党组织和老党员的距离,使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与关怀,同时也激励了年轻党员继承老一辈光荣传统,学习老一辈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自觉提高党性修养,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更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向心力,让主题教育的成果落到实处。

盐津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己任,长期把送健康助力扶贫工作落到实处,这次和老街社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活动,是中心服务社会的新的举动和探索,接下来还将扩大服务范围,为社区群众提供更多的服务,将关爱困难人群的健康服务,用爱送到百姓的心中,给群众带来方便和健康,使群众能享受到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增强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以送健康的方式助力脱贫。让群众真正享受到健康扶贫带来的实惠,助理盐津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四篇:为梧桐社区“共治共建,共驻共享”提建议

为了贯彻落实盐田区四届党代会精神,进一步落实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梧桐社区综合党委、海山街道组宣科、社会事务科在梧桐社区主办了《共治共建梧桐 • 共驻共享幸福》——“梧桐社区邀您一起献策幸福梧桐”论坛,我受邀出席了此次论坛,对如何开展“共治共建,共驻共享”活动发表我的看法:

当前我市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同样也是群体性事件的高发期,在利益主体日趋多元的情况下,党政部门也迫切需要倾听市民呼声,了解百姓诉求, 梧桐社区要如何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相关职能部门执政能力和公信力建设,如何兼顾和整合各方的权益,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引导不同类型的群体之间和谐相处,已经成为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力量,也成了党委、政府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为梧桐社区“共治共建,共驻共享”建议:

一、加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增进社区相关单位和居民对社区的认同度。进一步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发挥多方力量优势,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发挥社区专业人士的智慧,让民间智慧得到新体现,使社区居民反映的问题和合理诉求可以得到充分尊重,说了没

有白说,关键点就是抓落实,在共治共建联席会议后,及时将“联席会议”的结果通过社区网络和公布栏向各方通报,还要向居民披露会议内容结果,对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相关部门有做不到、做不好的要解释为啥没有做好、为啥做不到,要将议事的落实情况及时向民众反馈,每一件联席会议都要设立编号,必要时要相关领导督办,加意见,要做到居民所反映问题和联席会议所商议事项件件有着落,事事有交待。居民还要对每件事项满意度给予评分,对落实效果群众不满意的,立即进行整改,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联席会议”议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建立多方协商机制和共商社区事务的公共平台,进一步解决好社区问题。要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使得他们更加积极参与和谐社区建设,“联席会议”为居民沟通搭建一条桥梁和纽带作用,成为居民对社区事务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途径。逐步把“联席会议”打造成为群众利益实现的表达平台、政府执政的便民平台和居民权益与权力博弈的公正平台。

二、加大对社区“网络问政”的力度。我在新浪网微博看到“梧桐社区服务中心”的微博,感觉到梧桐社区在拓宽网络服务辖区居民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还是有待完善的空间,在梧桐社区民意表达工作室的基础上,要尝试拓宽“网络问政”建言的新渠道,开展“网络问政”是目前社会

发展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最有效途径,可使政府部门决策向科学发展的方向迈进,也为辖区的居民建言献策提供更多的渠道,从而推动党政部门和民众从线上到线下的良性互动。要大力推动网络问政的体制、机制创新,大力推动网络问政的方法创新,引进和运用互联网的最新技术和手段开展网络问政,善于运用群众路线的方式、民主的方式、服务的方式,建立方式多样、规范有序、畅通高效的网络表达诉求渠道,进一步畅通有序的民意表达机制,健全群众权益保障和矛盾化解机制。让社区居民能依法有序表达诉求,并且通过平等的对话、沟通、协商、协调等办法来解决社会问题,从而化解社会矛盾。要以社区居民的利益为重、以他们的利益期盼为念,解决关乎居民切身利益的难点问题,形成了共驻共治、促进和谐的良好局面,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民生服务网络化管理,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强实效,显示出党委、政府开放、亲民、自信的形象和勇于承担责任的态度,从而实现善治。

三、进一步提高社区的自治水平,创新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模式。要加大对公益性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通过开展共驻共建,将社区自治组织整合到社区治理体系中,使得公益、便民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把社会建设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要把社会管理创新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部门和单位,还要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强化工作考

评,确保按节点推进、按责任落实,努力探索新型城市的社区建设和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梧桐社区的服务能力,运用信息化手段,探索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整合社区各类资源,不断提高社区自治水平,努力把梧桐社区建设成为“幸福深圳”的模范区。

作者简介:

罗林虎:资深网友,政协委员。网络建议被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亲笔批示“建言谋策、其诚可感”。今年3月,被全国政协邀请到北京旁听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网络建议被列为全国政协正式提案。2010年11月12日,曾受邀为盐田区制定《盐田“十二五”规划》提建议。2011年1月9日,撰写的《盐田区隆重纪念三洲田起义110周年的建议》网络提案荣获深圳市民革参政议政三等奖。

第五篇:某镇以公共法律服务助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东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xx镇以问题、效益、需求为导向,注重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助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

一是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成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室xx个,实现镇、村两级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全覆盖。镇一级,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占地面积约xx平方米,建有人民调解室、法律援助室、心理矫正室等xx个功能室,调解室配备xx名专职人民调解员。设有法律援助、综合服务等xx个服务岗,实行律师轮流坐班制,确保来访来电的咨询质量。安装了电子监控设备,并实现视频监控点与省、市对接;

正式启用人脸识别系统,畅通法律服务便民通道。各村居,各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室占地面积约xx平方米,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法律宣传资料取阅架、档案柜等,由“法制副主任”及助理组成法律服务团队。重点打造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按照“十有”标准抓好村级调解组织的规范化建设。

二是擦亮公共法律服务品牌。推动“法制副主任”队伍规范化与服务精准化建设,采用与专业律师事务所签约的服务模式,由律师事务所负责组建服务团队深入村居开展法律服务,真实有效达到法治惠民效果。坚持“法制副主任”工作与基层治理相结合,深入开展“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深度参与基层治理”主题活动,今年来全镇“法制副主任”共为村民提供法律意见xx条,审查合同xx份,调解矛盾纠纷xx宗,参与办理法律援助案件xx宗。由派出所民警担任“法制副校长”,走进各中小学校及幼儿园为学生讲解防拐骗、防校园暴力、防性侵、远离毒品等知识。利用警种系列漫画、教学动画、教学课件、课堂情节设置等多种方式,推陈出新促进学生提高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

三是加强公共法律知识宣传。全面铺开一村一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统一使用“法德讲堂”标识,为村民讲解有关“三农”、土地改革、集体经济建设、农村基层治理及乡村法德教育等法治内容。将镇文化公园打造成集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及休闲功能于一体的“无声法德讲堂”,让村民在生活中“抬头见法知德”。开展形式多样的宪法专题学习活动,组织“法制副主任”为村民和“两委”干部讲解宪法修正案;

企业工会法律顾问和“法治副厂长”到企业开展宪法知识宣讲;

各中小学全面开展宪法晨读、“学宪法讲宪法”等专项活动。今年以来共发放公共法律服务小手册xx万余册,解答法律咨询xx人次,开展法治宣传约xx余场次。

上一篇:工会向劳模学习总结下一篇:国家公务员申论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