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学的分类范文

2022-06-08

第一篇:德国大学的分类范文

我国大学的分类及特点

冯莹 08自动化

(一)班 200810320134 在中国,最早建立的现代大学是天津西学学堂(头等学堂)(1895)、京师大学堂(1898)。1912年《大学令》规定,大学分文、理、法、商、医、农、工七科,以文、理二科为主;必须文理二科并设,或文科兼法商二科者,或理科兼医、农、工三科或二科、一科者方能称大学。1917年改为设二科以上者得称为大学,但其设置一科者称为某科大学。1929年改科为学院,并规定必须具备3个以上学院, 且其中至少包括理、工、农、医之一,方能称大学。1948年《大学法》规定:大学设文、理、法、医、农、工、商等学院,凡具备三学院以上者称大学,否则称学院。现在在大学的名称设置上虽有改变,但所学专业属性与1912年的《大学令》所差无几。

中国目前有多少所大学?恐怕谁也一时无法说出准确数字,大概其中选录的中国普通本科大学有609所,所有共1500所以上。致力于中国大学搜索引擎服务的Google收录的中国大学的数量是849所。从数量上来讲,Google的大学搜索比较令人满意,虽然这一数字并非完全等于我国目前所有大学的准确数字,但至少应该已经囊括了国内的主流大学。

按传统的行政管理角度来分,即一是以学校层次分大学、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三类;二是以教学、科研为导向的层次分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和职业技术学院四类;三是以行政隶属关系为准分教育部直属高校及部门和地方所属高校两类;四是按学科特点分文理(也称综合)、工科、农科、林科、医药、师范、语言、财经、政法、艺术、体育、民族等12类;五是按学科多少分类,形成综合性大学、多科性大学和单科性大学三类。还有就是按大学排名来对大学分类。即大学的分类由类和型两部分组成。类反映大学的学科特点,按教育部对学科门类的划分和大学各学科门类的比例,将现有大学分为综合类、文理类、理科类、文科类、理学类、工学类、农学类、医学类、法学类、文学类、管理类、体育类、艺术类等13类。型反映大学的科研实力。按科研实力的强弱,现有大学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等4型。

简单地从大家高考的分数来择校的话,有高专、三本、二本、一本、国家重点,985 211高校。那么这些学校的特点话大家应该显而易见,大体上校园环境师资力量是属层层递增的。有时候这些层次会杂糅在一个学校,每个学校都在努力提升自己水平,于是纯粹的高专会冒出一两个本科专业,其他的也如此。

从学生所学的专业性质来分,有工科、理科、文科。如清华大学偏重工科,北京大学偏重理科,而陕西师范大学偏重文科,因其语文风气较强。这些大学的特点与其本校强劲的专业有关,什么样的强专业出什么样的人才。

从学校所设的专业种类来看可以很简洁的分为综合性大学和非综合性大学。全国大多数大学都属综合性大学,综合性大学是指学科比较齐全,文理科皆有,学科门类齐全,办学规模宏大,科研实力强劲,往往是以理论性见长的传统型大学,而且综合实力上乘的大学。非综合性大学主要有师范学院医学院美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等。这些学校的专业和其校名几乎直接挂钩,主要培养专业性非常强的学生。我们可以看出,综合性大学有这样几个特征。

多学科性。指在综合性大学里,应当包括多个学科(学院),而且这些学科须有一定程度的内在联系。我们不能说综合性大学的学科越多越好,但学科数量太少确实不是综合性大学的本意,更不要说科学研究性。综合性大学里,教学与科研并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科学研究工作走在教学的前面,为教学工作提供基础性的条件和支持,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能力。新中国首批综合性大学几乎都是早期老牌重点大学,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随着上世纪90年代,中国院系大合并,出现了许多新兴综合性大学,他们大都为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举足轻重作用,在全国高校中实力上乘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如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大学,重庆大基础性。指在综合性大学里,所从事的科学研究侧重于基础科学,教学内容侧重于普通教育,重在培养大学生的基本素质。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我们也发现有些过去专门培养某一领域高级人才的高校,典型的如师范大学等,也具备了某些综合性大学的特质,如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从学科发展的历史来看,其经过由粗到细的细化过程和由细化到细化与综合化相结合的过程。学科本身的发展与分化反映了人类活动领域的扩大和科学研究的新成就,也说明人类对世界本质的认识更加深刻了。今天人类社会已逐步从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过渡,信息技术也涉及到了众多学科。 n=[0:32]; f2=cos(1/2*n); stem(n,f2)

第二篇:关于大学校园垃圾分类的调查报告

武汉暄洁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东西湖区中小学调研报告

一.调研基本情况:

1.调研目的:

了解各中小学校基本情况,例如:教师人数、学生人数、食堂早中晚就餐人数、现清运次数、垃圾量、布容器数等。

2.调研范围:

东西湖区12所中小学校。

3.调研时间及事件:

2014年10月09日:向各校联系人了解学校基本情况和反馈意见。 2014年10月10日:到各中小学查看现有垃圾桶、钩臂箱、垃圾量。 2014年10月11日:调研结果汇总。制作统计数据表。 2014年10月12日:完成调研报告,递交上级领导审核。

二.问题及思考

总的来说,对于各中小学校垃圾分类的现状不是很满意。大家有分类意识,但分类知识欠缺,加上宣传工作没有到位,使得分类措施无法得到落实。垃圾设施的不完善使得分类没有有效实施。

三.调研数据及表格 (附页)

四.建议

1. 分类垃圾桶的改革。总体来说,垃圾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由于校园里各个区域分类比较明显,因此在各个区域里产生的垃圾种类也不同。所以我们在设立分类垃圾桶时,可以根据不同区域产生的垃圾种类来设立不同的垃圾桶。

2. 教室里的垃圾桶也需要分类,严格按照分类要求投放垃圾,收满后再严格按规定放到大的分类垃圾桶里。为了严格执行分类回收垃圾,学校可以制定相关的制度要求大家共同遵守,同学们渐渐会形成垃圾分类意识,就能大力配合,充分的分类投放垃圾,那么,我们的校园垃圾就不会是现在这样的随意乱放了。

第三篇:大学生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的调查问卷

您好:

本次调查问卷是针对对大学生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的一些问题的调查,为此我们设计此问卷,占用您几分钟的宝贵时间,了解一下您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看法。请在下面问题选项的相应位置填写您认为的答案。谢谢合作,祝生活愉快!

Q1 您的性别是

(单选题)

A. 男

B. 女

Q2 您的学历是

(单选题)

A. 大学一年级

B. 大学二年级

C. 大学三年级

D. 大学四年级

Q3 您是否了解什么是生活垃圾,对生活垃圾有没明确的定义

(单选题)

A. 有了解过,有明确的定义

B. 有了解过,但是没明确的认识

C. 没了解过,不清楚

D. 没了解过,想进一步了解

Q4 您觉得大学里实行垃圾分类有必要吗

(单选题)

A. 有

B. 没有

C. 不清楚

Q5 您认为在校内所产生的生活垃圾中,最应该关注的是哪一方面垃圾的处理

(单选题)

A. 可回收垃圾(纸张、塑料等)

B. 厨余垃圾(果皮,剩饭剩菜等)

C. 有害垃圾(废电池、过期药品等)

D. 其他垃圾(卫生间的废纸)

Q6 您认为在学校哪些地方应该设立垃圾分类区

(多选题)

A. 宿舍区

B. 食堂

C. 教学楼

D. 其他地区

Q7 您对学校的生活垃圾分类现状满意吗

(单选题)

A. 非常满意

B. 基本满意

C. 不太满意

D. 很不满意

Q8 您有没有接受过垃圾分类处理的教育或在学校、社区看到类 似的宣传海报,或者是传单

(单选题)

A. 经常有

更多问卷模板请上问卷网

B. 有时有

C. 很少有

D. 根本没有

Q9 您认为大学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阻碍因素有哪些

(多选题)

A. 垃圾桶没有分类

B. 对垃圾分类不了解

C. 塑料袋不够

D. 觉得麻烦不愿意分类

E. 分类没有意义,暂时不起作用

F. 其他

Q10 强制性垃圾分类制度和个人自觉垃圾分类意识您觉得哪个可行性高一点

(单选题)

A. 前者

B. 后者

C. 都不行

Q11 根据题10,您更喜欢哪种方式

(单选题)

A. 前者

B. 后者

C. 都不喜欢

Q12 在您所在的学校里,您认为学校方面注重垃圾分类吗

(单选题)

A. 重视

B. 还行

C. 有提倡没行动

D. 偶尔

Q13 您认为下列哪些方法更有利于提高大家的生活垃圾分类意识

(多选题)

A. 讲座

B. 海报宣传

C. 开设选修课

D. 制定校规

E. 学生会或社团活动

F. 开展竞赛

G. 校园广播站宣传

H. 其他

Q14 您认为目前您所处的大学关于推行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等方面的宣传效果如何

(单选题)

A. 很好

B. 较好

C. 较差

D. 很差

Q15 您觉得哪种宣传标语会使人更自觉进行垃圾分类投放

(单选题)

A. 人性化

B. 警戒性的

C. 有文采的

更多问卷模板请上问卷网

D. 趣味的

Q16 您所在地区大学生生活垃圾处理的方式

(单选题)

A. 火焚

B. 深埋

C. 随便乱扔

D. 其它

E. 没了解过

Q17 您一般如何处理自己的生活垃圾

(多选题)

A. 所有垃圾装一起扔

B. 有意识地按照垃圾分类装

C. 废旧电池等危险物品分开装

D. 其他,如

Q18 若学校生活区没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桶,您是否愿意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单选题)

A. 愿意

B. 不愿意

C. 视情况而定

Q19 离开学校,在家里您是否注重垃圾分类呢

(单选题)

A. 重视

B. 不在乎

C. 家里没这个习惯

D. 视情况而定

Q20 垃圾箱内垃圾外露与臭味外泛会影响您将垃圾分类投放吗

(单选题)

A. 会

B. 有时会

C. 不会

Q21 如果您不小心把垃圾扔到垃圾桶外,您会捡起来重新扔到垃圾桶内吗

(单选题)

A. 会

B. 不会

C. 有想法,但是不行动

Q22 您认为实行垃圾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有什么好处

(多选题)

A. 节约能源,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B. 增长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C. 回收来的垃圾重复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 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量

Q23 如果使用奖惩制度鼓励在学校或者是生活的区域进行垃圾分类的话,您是否愿意?回答第一选项的请做24题。

(单选题)

A. 愿意

B. 不愿意

C. 看情况

更多问卷模板请上问卷网

D. 不在乎

Q24 采取何种奖惩措施更有利于提高大家生活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多选题)

A. 列入文明寝室(小区)的评比条件

B. 奖励日常生活小礼品

C. 罚款

D. 学校处分

E. 荣誉奖状

F. 赠电赠水

Q25 您对大学生生活垃圾处理有什么建议?

(填空题) 更多问卷模板请上问卷网

第四篇:关于大学生对垃圾分类认知的调查报告2

当良好的生活环境成为人类生存必备的条件时,世界各国都开始致力于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我国政府与时俱进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倡导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主张。高校参与垃圾分类回收利用不仅响应国家的号召.同时在大学校园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有社会、生态、经济三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减少污染,改善大学生生活环境质量 ; 二 、节约资源,实现资源的再循环与可持续发展;

三、降低成本,创造经济价值,将大学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有机的结合起来。

(一)大学生垃圾分类知识的调查 从垃圾分类识别等方面进行提问,旨在通过实际生活问题来考察下沙大学生对于不同类型垃圾的区分、垃圾回收处理的认识程度和垃圾分类常识的了解。

1.大多数大学生都会把垃圾扔进垃圾桶,表明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普遍较强;2.大多数大学生在扔垃圾时都没有考虑垃圾分类,表明其垃圾分类意识普遍不强。

(二)大学生垃圾分类知识的调查

(1)从垃圾分类识别等方面进行提问,旨在通过实际的生活问题来考察本校学生对于不同类型垃圾的区分,垃圾回收处理的认识程度和垃圾分类常识的了解。1。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垃圾分类意识,但不够完备,不足以应对实际生活问题;2.校园内对垃圾分类的宣传不够,一半以上大学生对于垃圾分类的认识较模糊。

(三) 1.多数大学生对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给予肯定,并表示愿意付诸行动。2.有少数大学生对生活垃圾分类持消极的态度,认为太麻烦,说明在校园推行垃圾分类也存在一定阻力。

(四)如何处理宿舍的垃圾

绝大多数的学生都直接把垃圾扔在宿舍外的大垃圾桶内,只有少部分的人会经过简单的分类再扔。有一些学生想分类但是没有分类的垃圾桶,还有一些是看到别人没分类,所以也没分类。

(五)认为大学生不按垃圾分类投放垃圾的原因

大学生不按垃圾分类投放垃圾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和设施不齐全,部分人不知道如何分类投放和对垃圾分类回收的益处不了解,还有一部分认为太麻烦。

总结:通过对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垃圾分类处理在大学间还是深入人心的,大学生在此方面都有良好的环保意识。大家也乐于接受环保、垃圾分类的宣传和教育,对于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也有所了解。但是在行动上,我们做到的远远不够,其中不乏我们的主观原因:对环保行动不够主动,大多只是被动接受、关注,缺乏积极性。另外一方面,社会条件提供的不够完善,对垃圾分类问题的宣传投入、重视不够,垃圾分类桶的设置不够,缺乏合理的标志。另外,对公共设施缺少必要的保护和监督,当其受到破坏的时候,也没有及时的修补。

总结来说,想将垃圾分类处理贯彻,要内外结合。从自身来说,应提高自身意识、公民意识、环保意识,从我做起;另外有关部门应积极宣传,提供垃圾分类处理的设施。

大学生环保意识不强跟学校的教育体制息息相关因此学校应加强环境意识教育的措施:

1、构建大学生环保意识的校园文化 学校是培养大学生环保意识的主阵地,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主要来源于学校。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环保意识的教育和培养不仅是某一个学科老师的职责,而是教职员工的职责。在学校,领导要积极倡导和支持环保意识教育,并起到先锋和带头的作用;教师要身体力行,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育人;各职能部门也要积极配合,用各项管理来突出环保的重要性。

2、建立并完善大学环保意识教育内容 环保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应该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环保教育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应该接受相应的教育,在不同的时期,应该针对其身心的特点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他们又有着头脑聪慧、求知欲强、思想领先、创造力强、精力旺盛等身心特点。对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应着重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加强相关法律的介绍和讲解。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高校的环保教育必须与之相适应,可以通过课堂教育、课外实践等形式,向大学生宣传环境保护的知识。另一方面,深化道德教育。在现实生活中尽管我们有很多口号,有很多英雄榜样,学生也背诵很多理想道德,但我们大学生知行不一,表现出道德情感淡漠,道德意志薄弱等。而表现在环保方面更是如此,一些学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丢垃圾、损害公物、随地吐痰等,这些现象的出现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个国家公民的环保水平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形象,一个人的环保水平也能够体现一个人的素养。所以作为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大学教育,一定要强化道德教育,特别是将环保意识教育纳入其中。

3、发挥大学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 目前,虽然在我国还没有设置专门的环保教育方面课程,但是从小学开始,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类课程就已经开始设立,这对民族意识的培养、法治精神的熏陶、权利义务观念的习得和公民道德的养成,以及环保意识的培养和提高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思想政治课除了传授关于民族意识、法律意识等方面的知识,在环保意识的培养方面也下了比较大的工夫。

4、环保意识教育已经与众多学科密切联系,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同时,各学科的教材中均蕴含着丰富的环保教育资源,但这些资源能否得到挖掘,关键在教师。因此,教师要增强学科渗透的意识,充分挖掘学科中的环保教育素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落实环保教育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环保教育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作为教育工作者还必须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成为学生信服的楷模。特别是环保教育,一定要言传身教,切不可言行不一。此外,还必须强化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角色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针对现状对学校部门和学生提出的一些建议:

1、建议同学在寝室至少摆放两个垃圾桶,分别分别盛放“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并分类投放,并培养废旧电池等有毒有害物品的单独收集处理的习惯。

2、积极主动关注环保事业,向周围的人介绍宣传垃圾分类收集的知识

3、多设置垃圾分类桶,分为:可回收物、不可回收物、有毒有害垃圾。并在附近简要标明每一类都应包括什么物品及相关知识。

4、有关部门多组织关于垃圾分类收集宣传的志愿活动,组织志愿者进入小区等多个公共场所,宣传垃圾分类收集的知识,增强市民垃圾分类收集的意识。 5.设立一些激励机制,奖励一些模范学生,可以奖励一些生活用品。

第五篇:日本、德国垃圾分类

国外学者观点:1.美国学者康芒纳早已认识到分类对于处理垃圾问题是

十分重要的,认为垃圾可以通过循环再生利用达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双重目的。 2.美国学者内贝尔认为人之所以对环境造成污染,是因为他们的行为目标和利益驱动密切相关的,他们的态度是满不在乎的,“人们为追求狭溢的目标而随手丢弃掉的不要的东西”。 3.威廉?拉什杰和库伦?墨菲都将垃圾问题作为专题来研究,他们将垃圾看作是“洪流”,认识到垃圾问题的严重性,并提出“垃圾十诫”的命题,

【①[美]巴里?康芒纳著.王喜六等翻译.与地球和平共处.第一版.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92-丨28

②[美]B?内贝尔.环境科学世界存在于发展的途径[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28-30 ③[美]威廉.拉什杰.[美]库伦.默菲.垃圾之歌、第一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64-70】

国内学者观点:

1、陈玉芳认为,虽然大多数人对垃圾分类处理持支持的态度,但这一制度在具体实践中还面临着一些阻碍因素,环保理念还未上升到全社会的意识、城市垃圾循环处理技术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一定的难度以及我国有关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等。

2、陈丽在分析上海市1活垃圾分类的现状及问题时提出,我国的环境工作一向是由政府来主导,大多数居民认为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都只是政府的职责,由政府来解决这一问题是理所应当的,对垃圾分类的认识还停留在简单的废品回收上,还没有深刻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对垃圾分类处理的标准与方法都没有完全了解,加上在实际操作中的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种种原因影响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①陈玉芳.浅谈城市生活垃圾处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05):26 ②陈玉芳.上海市垃圾分类工作瓶颈及对策分[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丨0(12):34】

日本——精致的垃圾分类

一、制度保障——垃圾分类制度层层完善

1、行政政策——1980年起,日本就逐步建立起一套任何人看到都觉得近乎苛刻的垃圾分类制度。

每年的12月,日本的每个家庭都会收到一张由政府派发的特殊“年历”,为了让居民更清楚的知道不同内容垃圾的丢弃时间,日期上用黄、绿等不同颜色进行了标注。比如厨房垃圾,每周三和周五才能扔。在日本,居民如果不能严格按照规定对垃圾进行分类、不按规定时间将规定的垃圾种类投到指定的地点,将会面临巨额罚款的惩罚。日本居民在家中就能完成垃圾分类的工作,因为居民家中基本上都配置了垃圾分类箱。

2、法制保障——日本为了实行对垃圾的有效管理,制定并颁布了相当完善的法律法规。 第一层次是基本法,2000年日本制定《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出台了一些有关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基本性的、综合性的政策措施。

第二层次是综合法,由1970年制定的《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和2001开始实施的《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这两部综合性的法律构成。

第三层次是专项法,日本政府在2000年对《废弃物处理与清扫法》及《再生资源利用处理》进行重新修订,并制定出新的废弃物相关法律,如《绿色购买法》、《容器包装再循环法》、《家电再循环法》和《国家等调配环境物品促进法》等具有产品性质的具体法律法规。

3、社会责任分工——垃圾分类责任不是政府一肩挑,政企合作,居民配合为主要路线。

日本在立法之初就明确规定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和国民在城市垃圾分类中所要承担的责任。政府需要负责制定发展循环型经济社会的基本计划,环境部根据中央环境委员会颁布的指导原则拟定出草案,将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计划作为政府制定其他规划的考虑前提;地方政府需要负责具体方案的实施;企业负有减少“循环资源”产生并对其进行循环利用和处理的义务,就是说企业在产品从产出到最终消亡这一过程都要负责;国民对于自己所购买的产品要尽可能的延长其使用时间,并配合地方政府或企业对垃圾进行回收的工作。

二、成熟的垃圾处理技术。

1、焚烧技术。日本垃圾处理方式主要采用焚烧为主。日本在为垃圾焚烧厂选择建立地点时,通常会考虑两个因素:一是要远离居民区,按照烟高度算出烟尘飘落最大距离2倍之外为最佳距离。二是要考虑运输的成本。日本研究发明出一种废弃物固体燃料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将可燃垃圾加工后得到一种废弃物的固体,然后将这个废弃物固体送到垃圾焚烧厂作为燃料使用。既环保又节约了焚烧处理成本。

2、垃圾发电技术。日本垃圾处理循环利用率逐渐增大,焚烧高效发电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与利用。利用焚烧法处理生活垃圾需要很大一笔资金来维持基建费用与运行费用,所以许多环保企业开始关注能否将焚烧过程中的能量回收来降低成本。日本许多知名企业都致力于研宄高效发电和能量回收等问题,带动日本焚烧发电技术迅速的发展。

三、社会环境——居民环保意识强,推动垃圾分类政策执行效率的提升。

日本之所以能够将环保意识与垃圾分类意识深入人心,得益于政府部门的精心管理与周到安排,加上民众的自觉维护与认真配合。日本政府在垃圾分类方面有着超前的意识,日本将垃圾问题纳入小学社会课的课本中,很早就教育中、小学进行要进行垃圾分类,保护环境。在日本,垃圾分类的观念已经深入民心,在他们看来,将垃圾分类就好比人要吃饭一样自然、简单且必须的事。日本居民在垃圾分类回收细节方面做的也很好,对于有可能产生危险的垃圾,如扔锋利的物品,居民会先用纸包好后再放到垃圾袋里。 德国——严谨的垃圾分类

一、制度保障——发展垃圾经济成为重要战略

1、行政政策——精细的垃圾分类系统

(1)德国总共有16个联邦州,每个州的垃圾分类都有着各自的标准,将垃圾分类,不同颜色的垃圾桶用来回收不同种类的垃圾。为减少噪声污染,将丢弃玻璃制品的垃圾桶置在远离居民区的地方,体现以人为本。

(2)德国是整个欧洲唯一一个实行塑料瓶回收押金制度的国家。居民在购买水或者饮料的同时,提前收取的0.25欧元押金,当做塑料瓶的押金。喝完饮料将塑料瓶丢进专门的塑料瓶回收机器后,就能拿回之前支付的押金,德国城市中的大型超市都设有专门回收这些塑料瓶的机器。

(3)德国城市生活垃圾收费模式

德国垃圾处理收费模式是由各州及城市根据本地区的垃圾处理情况制定的。一般采用定额收费与计量收费相结合的收费模式。一部分是以家庭人口来计算缴纳基本垃圾处理费,另一部分是在此基础上按垃圾箱的容积和收集率交纳计量垃圾费。但计量垃圾费的收取在公寓式的住宅中难以开展,所以目前德国的居民垃圾收费方式仍以定额收费为主。

2、法律保障——细致法规,全民担责 1972年,德国颁布《联邦清除垃圾法》,这部法律是德第一部统一的有关垃圾处理方面的法律。1986年,德国联邦颁布《避免垃圾与垃圾利用法》,将避和减少垃圾的产生以及垃圾的再利用作为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提高了垃圾再利用的法律地位。1996年《联邦循环经济法》的颁布实施,代表德国在环境保护以及发展循环经济方面都走上了一个薪新的阶段。

德国循环经济相关法律中,规定了产品的生产者与销售者对生活垃圾的产生都负有责任,并且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目标之一是控制产品在生产、运输以及销售中包装的数量,以减少生活垃圾产生量。产品包装的制造商与使用商联合起来建立一种包装品分类回收系统,使包装垃圾与公共回收系统相分离,形成一种二元的垃圾分类回收格局。包装品分类回收系统的投机与运行费由这些企业联合承担。

二、技术支持——技术多样,灵活处理,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污染最小化。

1、填埋技术。垃圾场选址严格。要求垃圾填埋场具备与地质相适应的水文条件,考虑到渗滤液对土壤可能造成的影响,将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性能的高密度聚乙烯用作卫生填埋的基底防渗层结构和建设等所有的防渗系统以减少填埋垃圾对土壤的污染。德国垃圾技术处理标准还规定,禁止填埋没有经过焚烧或机械、生物预处理的生活垃圾,可燃物小于10%的垃圾例外。

2、焚烧技术。包括德国在内的许多欧洲国家都将热处理技术作为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手段,垃圾焚烧技术是德国将垃圾进行末端处理的主要方式之一。2005年德国为处理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垃圾、污泥、危险废物以及垃圾衍生燃料,在各地开始建立垃圾焚烧厂。

3、机械一生物处理。德国应用这种技术己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在机械一生物处理实施过程中,从垃圾中分选出来的金属和玻璃等有用物质可以循环再利用,高热值的物质如塑料等被用来焚烧供电、供暖。垃圾的机械一生物处理技术可以最大化地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与资源化,减少垃圾填埋场的占地面积、气体和渗滤液的产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社会环境——以法律形式规定政府,市民,企业共同担责。

比如二元回收系统的实施,不仅对政府和市民从法律上规定了责任,如要求市民在购买饮料时交塑料瓶押金。而且对产品生产者和销售者也进行了约束,并且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目标之一是控制产品在生产、运输以及销售中包装的数量,以减少生活垃圾产生量。在德国的行政和法律政策中,将垃圾责任分配给所有的社会单位,同时,法律的权威性也更好地保证了“垃圾处理政策”的执行力。

中国——跌跌撞撞的垃圾分类之路,以北京为例

2000年建设部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八个城市定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重点对废纸、塑料、金属和废电池等进行分类回收。

目前,北京市人均日产生活垃圾0.82kg,全市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约为1.2万t,年产生活垃圾500万t,垃圾产量正在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

1、政策环境——分类粗放,政策执行收效低。

(1)行政政策:北京市自1996年开始试行垃圾源头分类收集,2002年北京市政府制定了 “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科技支撑”的生活垃圾分类方针,“由简入繁、由易到难、大类粗分、因地制宜”地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进程。北京对生活垃圾处理实行分类计价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2011年北京市通过了《北京市生活管理条例》,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制度,2012年北京市按照"按照多排、放多付费、少排放少付费、混合垃圾多付费、分类垃圾少付费”的原则,建立适合北京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的收费模式,加强管理征收体系,以经济的手段促进生活垃圾的减量化,以收取垃圾处理费的方式让人们树立垃圾分类的意识。

(2)法律制度:我国现行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相关原则与法律条款主要来自《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污染防治单行法等。②我国对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相关法律,集中体现在一些综合性法律政策中的具体条文上,并没有专门立法,而且各种政策之间不存在交叉与配合的情况。

北京市在生活垃圾管理上颁布实施《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政策法规。北京实行的是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制度,对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过程都有明确的管理责任人,并对责任人所要承担的责任也作出明确的规定。虽然规定明确,但各部门之间没有形成合力,市民对各部门功能的不了解,市民不知道该如何配合政府工作,各项规定成为空文。

2、技术欠缺——垃圾处理技术不成熟,垃圾回收利用率低。 (1)垃圾分拣技术不成熟,生活垃圾处理资源化程度低。但由于北京市还没有完全实现在源头将生活垃圾分类,居民没有在家中就将垃圾分类好,再加上垃圾收集方式是将垃圾混合收集的,不能将混合垃圾中的有害物质副除,北京城市垃圾大多是混合回收的,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三大类,但仅能回收到的的垃圾还不足5%,回收率低下。混合垃圾没有经过分类直接运送到填埋厂进行填埋,不仅要消耗大量的燃烧原料,也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既不经济也不环保。

(2)二是缺乏垃圾处理的能力,垃圾处理技术单一。北京垃圾处理以填埋为主,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北京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以厨余垃圾为主,而一般是用堆肥技术处理厨余垃圾,北京的处理方式不利于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除此之外,填埋技术也需要大量的资金作支撑,还要占用越来越珍贵的土地资源,填埋产生的渗沥液也会对地下水造成威胁。 北京市的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同时,北京市生活垃圾产量也在逐年上升,垃圾处理能力不足以应付垃圾的产生量,为了将这两个指标平衡,就需要垃圾处理设备超负荷运行,这样造成的的结果就是缩短了垃圾处理设施的使用寿命,对周期环境也造成了影响,得不偿失。

3、社会环境——垃圾分类的相关政策法规不够全面,市民垃圾分类意识粗浅,对政府各部门职能了解甚少,官民无法合作,好的政策得不到实际的执行,收效甚微。

我国的垃圾分类系统还存在着不够充分、不够系统、不够彻底等方面的不足,大量可回收的垃圾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而一些有害垃圾未经分类处理就直接进行填埋,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生活垃圾收集方式主要采取定点投放、混合收集两种方式。居民本身并没有垃圾分类意识。目前我国实行城市垃圾分类处理的,大都集中在经济水平和居民文化素质较高的大城市。中西部城市仍普遍采用混合收集的方式,如西安、洛阳等,我国城市垃圾分类处理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上一篇:短歌行教案图文范文下一篇:德国制造的启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