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的分类范文

2022-05-22

第一篇:智力的分类范文

智力分类

1989年两位意大利心理学家加布里埃尔·缪格尼( GabrielMugny)和费利斯·卡卢戈狄(Felice Carugati)就大众对智力这一概念的理解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人们对于智力的定义各持己见,且相差甚远。

英国和美国的许多类似调查结果都差不多。实际上,智力常常被当作一个“多义”的概念——它根据不同的目的具有不同的涵义。关于智力的组成问题,在心理学界同样存在着巨大的争议。例如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伯特·斯腾伯格和他的同事对心理学家的调查表明受调查的心理学家中只有不到10%的人认同智力所有特征中的1/30

因此,当我们看到关于智力性质和分类有诸多理论而且各不相同时,也就不会大惊小怪了。主要介绍其中几种。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智力的定义已经大大拓宽,并包含了个人能力的许多方面。

一、流动智力与固定智力美国心理学家雷蒙德·卡特尔( Raymond Cattell)在1 963年提议将智力分为流动智力和固定智力。

(一)流动智力

指通过先天遗传获得的思考和推理能力。

(二)固定智力

指通过学习从周围环境中获得的综合知识和信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流动智力是遗传能力的有益补充,而语言经验以及阅读、在校学习和其他学习机会能够促进固定智力的发展。因此,当两个人阅历相仿时,流动智力突出的那个人固定智力也相应水涨船高。

二、智力三维论

耶鲁大学的学者罗伯特·斯腾伯格( Robert Sternberg)在1985年建议将智力分为以下3类:

·组合智力·经验智力

·情境智力

(一)组合智力

组合智力包括批判性思考和分析性思考的能力。这一方面表现卓越的人往往能在学术上取得成功。

(二)经验智力

与之相对的经验智力指有效地应对新处境和提出新观点的能力。经验智力突出的人擅长从特定的环境中提取重要信息或者把看似无关的事实组合起来。科学天才和发明家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伊萨克·牛顿等都明显表现出这种智力。

(三)情境智力

最后要指出的是,情境智力水平高的人实际操作能力通常很强,对于解决日常生活问题最为拿手。他们经常被称作具有“街角智慧”(动手能力强,社会经验足)的人。

三、多元智能论(MI)

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论。根据对人类能力的神经心理学调查,加德纳将智力分为了7个甚至更多的范畴。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语言智能

·音乐智能

·逻辑一数字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

·肢体一动作智能

·自我反省智能

·人际关系智能

四、后多元智能论

在过去的1 0年里,许多心理学家和组织管理专家详细阐述了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论,并提出其他种类的智力,如情绪智力、社交智力以及在逆境中调整自我的能力。

(一)情绪智力( EQ)

美国罗格斯大学组织机构中,情商作用研究协会的现任副会长、心理学家丹尼尔·高曼在1995年将智力中的感觉因素提取出来并将之称为“情商”。根据高尔曼的观点,情绪智力,也称情商,包括:

·认识自己情绪以及妥善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

·注意到个体差别以及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

·移情并对这些感觉做出合理回应的能力。(译者注:移情指了解对方,并从对方的角度思考所产生的感觉)。

高曼认为对自己情绪管理得较好的孩子在集中注意力、接受新事物、记忆和理解事物方面的能力也更强些。

(二)社会智力( SQ)

社会智力与情绪智力很相似。管理顾问阿尔伯特·史隆,最早将这一概念引入人们的视线,并创造了术语“社会智商”,又称SQ 。他把社会智商定义为个人与他人交往的能力。SQ反映出一个人利用社交技巧取得个人成功的能力。史隆声称社会智力和其他社交技巧一样是可以通过学习得到并加以完善的。

(三)逆境智力(AQ)

商业顾问保罗·斯托尔兹( Paul Stoltz)于1997年提出了另一种实践性智力。他把它称作逆境智力,或又称逆商。逆商指在测量个人感知及应对挑战的能力。斯托尔兹认为陷入困境时,逆商高的人更善于处理不确定状态和复杂的境况。

(四)道德智力(MQ)

在1997年,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哈佛教授罗伯特·寇尔兹(Robert Coles)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门提出了道德智力这个崭新的概念,认为建立儿童的道德智力与发展他们的认知智力和情绪智力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根据他的观点,道德智力,或又被称为MQ,通常可以从我们的行为中反映出来。它是用我们的一生去检验的道德行为,并且实践于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寇尔兹相信父母可以通过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道德行为榜样从而提高孩子的道德智力。

这一主张也得到了教育顾问米歇尔·博芭(Michele Borba)的赞同。她强调了父母的作用,指出他们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道德指导者。因此为了提高孩子的道德智力,她建议父母教给孩子7种最基本的美德。这些美德包括:

·移情

·道德心

·自我控制

·尊敬

·友善

·容忍

·公正

第二篇:智力研究发展的历史

【智力年鉴】

——V5小组

组员:付佳2010050210,

杜莎2010050206,

王娟2010050237,

吴林桦2010050240,

周红萍2010050251。

儒家

对智慧的基本看法是,有智慧的人是那些仁慈的和按正确方式行事的人,他们热爱学习,并带着极大的热情长期坚持学习.

孔子在教育实践中凭借自己的经验观察评定学生能力的个别差异,并将人根据智力分成三个等级:中上人、中人和中下人。

孟子:“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物皆然,心为甚。”刘劭《人物志》:“观其感变,以审常度。”

韩非的一手画圆, 一手画方的方法现在可用于测注意力。

同时中国古代还有一些测智力水平的器具如博弈(棋)、九连环、七巧板、八阵图等。 古希腊(公元5世纪) 当时的哲学家常常用“wit”、“gift”等词汇来表达聪明、智慧之意。 古希腊苏格拉底的询问法激发人的思维;

柏拉图对智慧有过许多论述,他强调智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习能力。

亚里士多德认为,智力是社会不同阶层的区别所在,是上帝不均等地赋予人的天赋 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将智力等同于“善”有所不同,神学家、哲学家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e)认为应该对智力与善加以区分:快速理解、敏锐判断是智力的方面;而遵从上帝的意志则是善的表现。 17世纪

唯物主义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区分了自然性智慧和获得性智慧

哲学家洛克(John Locke)区分了智慧与判断力,他重视智力与反应速度之间的关系,认为聪明的人能够快速记忆和学习,能区分不同事物,不混淆观念。 18世纪

著名哲学家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智力是一种高级认知能力,它包括三 方面内容,即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 19世纪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区分了两类智力,即分析智力和直觉智力,认为前者表现为抽象推理能力,后者更多地表现为直觉和直达思维 1869年

高尔顿出版有关遗传天才的第一本书《遗传的天才》。 1883年

高尔顿出版了《人类才能及其发展的研究》,书中概括地表述了两项在实验心理学中极为重要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第一个是关于自由联想的实验,第二个是关于心理意象的广泛调查。 1890 年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从自然科学的研究思路出发,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只有建立于实验与测量之上,才会有自然科学的准确度。 他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中首创“心理测验”这个概念。 19世纪后半叶

哲学家斯宾塞和生物学家高尔顿提出“智力”一词,最初代表一种天生的特点及倾向性。 1903 年

比纳发表《智力的实验研究》。 1904年

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 Spearman)首先用自己创立的因素分析法对智力结构作了研究,提出了智力的二因素理论。他认为人类智力由两个因素构成,一个是一般因素(generazfaetor)称为G,另一是特殊因素(speeifiefaetor)称为S。 1905年

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西蒙编制了第一个智力量表——比纳—西蒙量表,标志着智力测验的正式诞生。并在其题为《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新方法》一文中介绍了该测验。 1908年

比纳和西蒙对量表进行了第一次修定。测验项目由原来的30个增加到58个;测验的年龄由3岁到15岁,每个年龄组的测验项目为4到5个。 1912年

德国心理学家斯腾首先提出“智商”这一概念用以表示智力的水平,1916年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中首先采用这一概念。 1916年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授推孟对“比西量表”进行修订,成为“斯比量表”。斯比量表的突出贡献在于采用了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 , IQ)。 1920年

陈鹤琴、廖世承在南京高师新生入学考试中使用智力测验 1921年

《美国教育心理学杂志》组织了14位专家对智力的概念与本质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当时的主题有两个:(1)智力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对它进行团体测量最为合适;(2)今后智力研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 董培杰将比纳-西蒙量表完整地翻译为中文,使人们对西方智力测验的全貌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陈鹤琴、廖世承他们两人合著的《智力测验法》一书出版,书中系统地论述了智力测验的性质、功能、标准和用法,介绍了35种心理测验与教育测验(其中3种译自国外,12种是他们编制的)。 1924年

陆志伟又主持完成了对斯坦福-比纳量表的修订工作。 1925年

中国出版的测验不下10余种。 1927年

桑戴克提出多因素论,他不赞成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否认G因素的存在。他认为一个人的智力,是由许多分割的元素组成。各种智力测验之间的相关,是由于各种能力之间有共同元素(Commoneleoent)。出版《智力测验》。 1931年

在艾伟、陆志伟、陈鹤琴、萧孝嵘等人的倡议下,中国测验学会在南京成立,第二年《测验学报》出版。 1935年

亚历山大第一次提出“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 1937年

斯坦福-比纳量表修订。 1938年

瑟斯顿(L.L.Thurstone,1938)提出七种因素或基本心理能力:数字计算(N)、语句流畅(W)、语文理解(V)、联想和记忆(M)、一般推理(R)、空间知觉(S)、知觉速度(P)。

英国心理学家瑞文设计了非文字智力测验——瑞文标准智力测验。 1939年

韦克斯勒在编制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中首次运用离差智商计量智力。 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 Spearman)在1904年首先用自己创立的因素分析法对智力结构作了研究,提出了智力的二因素理论。 40年代

史多达(5toddard,G、D)定义智力:“智力是从事艰难、复杂、抽象、敏捷和创造性活动以及集中精力保持情绪稳定的能力。” 1936年

陆志伟和吴天敏合作完成了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的第二次修订,以适合我国儿童的情况。 1941年

,瑟斯顿根据七种能力编制出5基本心理能力测验。 1947年

程法泌出版了《智慧测验与教育测验实施》一书,对有关智力测验编制的原理及如何应用各种智力测验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都作了系统论述。 1949年

韦克斯勒出版《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1952年

代希奇 (Hick ) 在实验中发现, 个体双向选择反应时与所呈现刺激的信息容量呈线性联系, 这一线性关系的斜率与个体进行信息转换的效率与速度相关。 1956 年

费古森在提出的文化分化律或费古森定律反映了情景主义模式的核心思想。

吉尔福特提出智力三维结构模型:以操作、内容、产物为三个维度的三维智力理论。 1960年

皮亚杰运用运算 1960年

斯坦福-比纳量表再次修订。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和认知心理学的兴起,智力研究一个深刻的变化就是从以往单纯智力特性的分析转向对智力活动内部过程的探索上。

1.Jenson提出把智力理解为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并用选择反应时对其进行间接的测量。

2.Hunt提出的智力是特殊心理速度(主要是词汇信息检索速度)的观点,并在后期注意到了注意分配与智力之间的关系。

3.H. Simon用特殊任务来研究智力活动内部的共同加工成分,并试图发现高级智能活动的一般因素。 1961年

英国心理学家弗农继承和发展了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提出智力的层次结构论。 1963年

卡特尔(Raymond Cattell,1963)提出了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理论。晶体智力指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由词汇、社会推理以及问题解决等测验度量。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验度量。 1964年

罗斯 (Roth,1964) 把代希奇 (Hick ) 线性斜率与个体IQ 相比较, 指出在信息容量相同的条件下, 反应时线性斜率与个体IQ 呈负相关。 1965年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和何恩提出了流动智力和固定智力理论。

1967年

道森提出的生物社会学的理论模式。 1968年

F·欧特尔研究了脑电的平均诱发电位与IQ的关系,发现个体在接受新刺激时,电位的潜伏期长短与IQ有负相关,潜伏期长者,IQ偏低、潜伏期短者,IQ成绩趋高。

70年代

德国Edaogen学派的研究成果,该学派于七十年代初即已发现复杂反应时与智商成绩高度相关。 1973年

Cohen便已证明6~18岁智力缺陷儿童CNV出现的年龄延迟,幅度降低,甚至根本没有。 1974年

Paul( 1974) 通过对乌干达各个部落成员及这些部落隶属群体的智力概念的调查, 发现部落内和部落间的智力概念都存在着差异。 1976 年

贝利提出生态文化理论模式。

鲁利亚在提出的文化历史发展论等都从不同的侧面探讨了智力与社会情景、文化环境、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

F·乃特尔贝克(Netelebeek)和M·拉利(Lally)研究发现觉察时与IQ有颇高的相关,他们把韦克斯勒量表成绩作为智商变量,得到的觉察时与韦克斯勒量表中操作侧验的负相关竟达一。.”,与言语测验的相关也达一0.41。 1979年

R. Sternberg则通过“成分分析”方法力求从类推、系列问题等复杂任务来理解智力,提出一个“智力四水平理论”的框架,该理论把智力分为四个水平的操作成分,即:综合任务、单一任务、信息加工成分和信息加工元成分经过大量的

奈瑟( 1979) 指出智力也有可能来自原型的组合, 即那些定义不明确而聪明人具有的特异特征的组合。 1980年-

詹森 (Jensen) 进一步阐述了反应时与信息加工过程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一个 “树形结构模型威斯 (Weiss) 总结了詹森的研究成果, 提出了第一个完善的信息加工理论模型 。

塞西(Ceci Stephen J)在19世纪80年代提出智力发展的生物生态理论(the bio-ecological theory),该理论认为,智力是天生潜力、环境(背景)、内部动机相互作用的函数。

I·J·戴瑞(Deary)的研究则发现觉察时与图型测验(Rave。,5Progreersi丫eMatriees)的相关达一0.72,与言语测验的相关达一0.69。同时,其它有关的研究也在不同程度上证实了觉察时与IQ之间的相关。鉴于反应时与觉察时这两种量度的客观性,把它们作为智力水平的可能的尺度,已引起智力研究学者们的关注。 1980年

林传鼎教授发表了《努力开展心理测验研究工作》一文,文中对多年来“智力测验往往被资产阶级学者所利用,为种族歧视、阶级隔阂提供心理学根据”的谬误进行了批驳。 1982年

吉尔福特(Guilford,1982)提出:假设有思考、记忆、发散生产、聚合推理和评价这五种基本的操作。 1983年

Gardner提出智力的多样性理论,认为有七种智力:语言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身体运动智力、内省智力和人际智力。后来又提出还有精神智力、关于存在的智力和自然智力。 1984年

Dasen( 1984) 发现马来西亚学生理解智力概念时更加注意社会因素和认知因素。 1985年

Sternberg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包括三个亚理论:智力成分亚理论(Componential Subtheory),智力经验亚理论(Experiential Subtheory),智力情境亚理论(Contextual Subtheory) 1986年

《美国教育心理学杂志》再次召开专家研讨会,主题依然围绕着智力的概念与本质。 1987年

美国的盐湖城召开了主题为“提高儿童创造潜力的认识”的第七届天才儿童大会。 思尼曼和罗斯曼提出智力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处理抽象能力、解决问题-处理新情景能力、学习能力。

加登纳以语言能力、音乐能力、空间能力、身体运动能力、人际关系的能力和体内的内部能力等7种相互独立的人类能力来表达通常表达的智力。 1988年

J. R.克尔比和J. P.戴斯提出了PASS理论,他们把信息加工理论和认知研究新方法与因素分析法相结合,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探讨了智力活动中的信息加工过程,并提出了人类智能活动的三级认知功能系统,即注意—唤醒系统;同时—继时编码加工系统;最高层次的计划系统。

法国教授比尔诺德(Burnod)出版专著——《大脑皮层的适应性神经网络》,他将当代神经生理学、神经形态学、神经生物学、神经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许多新科学事实集中起来,说明智能活动的脑机制。 1990年- 20世纪90年代以后,智力研究领域还出现了一股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整合的潮流。比如,梅耶尔(Mayer)、戈尔曼(Goleman)等人倡导的情感智力,将情感因素与智力联系起来;斯腾伯格将创造力首先纳入智力范畴 1990年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概念是由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的梅耶尔(Mayer JD)等人提出来的。1995年戈尔曼(Goleman JD)的《情绪智力》一书的出版,对这个理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990年

J.P.Das等人更新了智力的PASS模型理论,他们主张“必须把智力视作认知过程来重构智力概念”。提出一种新的智力PASS模型,指“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这三级认知功能系统中所包含的四种认知过程。 1991年

认知神经科学作为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学科,正式问世,它以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采用神经科学的先进技术如脑事件相关电位方法(ERP)、脑的正电子发射层描技术(PET)、核磁共振成像技术(NMR)、脑区域性血流分析技术(RCBF)等,以“智力和大脑的关系”作为基本研究对象,强调多科学、多层次、多水平的交叉。 1993年

Gardner为他的智力的多样性理论又添了一种智力:自然主义者智力(naturalistic intelligence) 中国心理学会分会———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成立,使中国的心理测验,特别是智力测验工作走上了正规化的道路。

卡罗尔提出的认知能力层级模型。 认为智力由三个层级组成:最高的层级是一般智力因素,它影响着中间层级;中间层级包括七个因素,分别是流体智力、晶体智力、记忆容量、视知觉、听知觉、一般流畅性、一般加工速度。 而最低的层级是各种特殊因素。 1994年

Atkinson在谈到智力研究新进展的时候指出:对智力本质的研究,在20世纪,经历了三个取向(approach)变化: 60年代前是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 60年代出现了信息加工( information processing), 80年代后主张智力的层面说(stratum of intelligence)。

Das( 1994) 也研究了东方的智力观点, 他指出在佛教或印度教的哲学理论中智力不仅包括觉醒、注意、识别、理解, 而且包括决心、心理努力等, 除了更多的智力要素之外, 甚至还有 感觉和意见。

Herrnstein 和Murray( 1994) 合写的一书有较大的影响, 主要论点如下 : 常规的IQ 测验对智力的测量, 至少是接近智力的真实值的; IQ 是成功生活的重要预测因素; 假如预测是成功的, 那么测验能够并且应作为录用的依据: IQ 大部分可以遗传, 通过基因一代传给一代, IQ 的遗传力约在5 - 8 之间。心理学家绝大部分认同书中提出的社会政策, 即要求对那些IQ 低的人进行隔离和家长式管理。 1995年

戈尔曼(Goleman JD)出版了《情感智商》一书,并提出了情商概念,情绪和智力在情绪智力理论中创造性地结合,丰富了传统智力概念内涵 真智力理论Perkins 提出,认为智力有三个基本方面:神经的、经验的和反省的。Perkins认为,神经智力是人们神经系统的功能,大部分是由遗传决定的,不可传授。 1996年

卡洛尔(Carroll J B)提出了智力的三层级理论(the three-stratum theory of intelligence)。

丹梅特里奥和瓦拉耐兹(DemetriouA&ValanidesN, 1996)提出智力发展的三水平系统,根据该理论,智力被设想为一个垂直的大厦,它包括三个主要的水平:一个环境指向的水平,另一个是自我指向或超认知的水平,再一个是与信息加工有关的过程水平。

珀金斯(1996)提出“真智力”(true intelligence)的概念,在核查了大量关于智商测验和促进智商的研究后提出智商包括三种主要的成分或者维度:1)神经智力(neural intelligence.)2)经验智力(experiential intelligenc)3)反省智力(reflective intelligence)

Sternberg 提出成功智力,即适应环境选择和塑造环境来达到个人的、社会的和文化的目标的能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

Ceci提出智力的生物生态学模型,认为多种认知潜能、背景和知识是个体表现差异的最基本原因。每种认知潜能使个体在一个给定的领域内能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监控思维和获得相关的知识。 1997年

斯登伯格等人( 1997) 研究了当代我国台湾的智力概念, 发现有关 智力理论的五个基础因素: ( a) 一般认知因素, 与西方传统智 力测验中的一般因素极其相似; ( b) 人与人之间的智力; ( c) 个人内心的智力; ( d) 智力的自我主张; ( e) 智力的自我退避。

DN认知评价系统在1997年正式出版。

Mayer&Salovey,将情绪智力其定义为四个主要成分:⑴准确和适当的知觉、评价和表达感情的能力;⑵运用感情、促进思考的能力;⑶理解和分析感、有效地运用情感知识的能力;⑷调节情绪,以促进情感和智力发展的能力。 1998年

Gardner为他的智力的多样性理论又添了一种智力:存在主义智力(existential intelligence)。

第三篇:搞笑的智力测试题

吴宗宪出的智力测试题,答案真是让人绝倒呀~

神的交通工具是什么------神奇(骑)宝贝 什么动物可以贴在墙上------海豹(报) 什么颜色最会模仿------红(磨坊)模仿 什么鸡最慢------尼可基(鸡)曼 辣妹 什么地方最香------腊梅处处香

哪位古人跑得最快------曹操(说曹操曹操就到) 什么动物没有方向感------麋鹿(迷路)

茉莉花、太阳花、玫瑰花,哪一朵花最没力------茉莉花[好一朵美丽(没力)的茉莉花

猴子最付厌什么钱------平行线[没有相交(香蕉)

象皮、老虎皮、狮子皮哪一个比较差------象皮擦(象皮差) 木鱼掉进海里会变成什么------虱目鱼(湿木鱼) 哪一位艺人讲的笑话最冷------蔡依琳(衣淋湿就冷) 狼、老虎和狮子谁玩游戏一定会被淘汰------狼,桃太郎(淘汰狼)

孔子有三位徒弟子贡、子路和子游,请问哪一位不是人------子路(指鹿为马) 布跟纸怕什么------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布怕一万纸怕万一) 麒麟飞到北极会变成什么------冰淇淋(冰麒麟)

哪个历史人物游泳必定沉下去------阿斗,扶(浮)不起的阿斗

星星、月亮、太阳哪一个是哑巴------星星,歌中有「天上的星星不说话 」

铅笔姓什么------萧,削(萧)铅笔

糖果是公的还是母的------母的,因为它会生蚂蚁

请问哪一种花没有孩子------五月花, 五月花卫生纸(未生子) 左和右,谁喜欢独奏,谁又比较好------左solo, 右so good (左手锣,右手鼓) 为什么蚕宝宝很有钱------蚕会结茧(节俭) 周瑜与诸葛亮的母亲分别姓什么------[既]生瑜,[何]生亮

和谁交往最辛苦------莉莉,粒粒(莉莉)皆辛苦

蝴蝶、蚂蚁、蜘蛛、蜈蚣,哪一个没有领到酬劳------蜈蚣,无功(蜈蚣)不受禄

哪位历史人物最欠扁------苏武,苏武牧羊北海边(被海扁)

123456789哪个数字最勤劳,哪个数字最懒惰------1最勤劳2最懒惰(一不做二不休)

谁家没有电话------天衣(天衣无缝 phone) 怎样使麻雀安静下来------压它一下(鸦雀无声) 哪一家的路最窄------冤家(冤家路窄) 红豆的小孩是谁------南国(红豆生南国)

有位妈妈生了连体婴,姐姐叫玛丽,那么妹妹叫什么------梦露,玛丽莲(连)梦露

第四篇:围棋开发智力的十大功效

我们看到,在几千年前围棋就有着它独特的教育功能,而作为一个智力开发的项目,围棋在今天已经得到广泛认同,尤其是会下棋的家长普遍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会围棋,并把它作为锻炼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运筹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开发智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1. 挫折训练

围棋与音乐、绘画等纯艺术类项目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围棋有直接,明确的胜负。有些学员在下棋时只能赢不能输;只能吃对手的棋,而被对方吃棋就哭,或者就不让对手落子。棋下输心情自然不好受,学员有胜负感、荣誉感、危机感是好事,说明有上进心,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在遇见挫折时要面对现实,养成凡事靠自己、在逆境挫折面前永不放弃、快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的本领和习惯,在后面的对局中更加仔细,少犯错,及时抓住对手的失误反败为胜。高手亦是如此,更何况学员呢?所以,围棋的魅力是很大程度上与生活中的事务、人生的道理相通的。

2. 减少做事的盲目性

从一开始的,看一步走一步,到初级的看一步想三步,以后的看一步,联想三种变化。逐步反复训练,提高孩子的做事的计划性,针对性,不走糊涂棋,少做糊涂事。

3. 学习提高效率

围棋的每一步棋,在棋盘上是相同的,但对于不同的棋手,作用不同。高手可以发挥更高的效率,初级学员有可能就是一步费棋,而就是在反复锻炼,再锻炼过程中,提高学员的敏锐的观察力,提高每步棋的效用。引申到生活里,就会使孩子有目的,有效率地学习,娱乐。

4. 培养大局观

大局观、全局意识、各个方面的轻重缓急、舍小就大等等的综合运筹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训练而成的,尤其对孩子有可能要求过高。但是,长期的训练之后的学员与没有经过训练的孩子的思维谨密程度、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着巨大的差异,这是有目共识的。(但当前没有准确的数据印证。)

5. 锻炼智慧,培养记忆力、注意力

孩子的智慧差异不会太大,更主要的差异在于后天的自我修养。举个例子来说,湍流的河水,再干净也无法见底。而水一旦静下来,就能清澈见底。人的心情、思想就像水一样,只有冷静下来,才会思路清晰。安静下来的孩子,学习效率也会急速提高。

6. 培养总结经验教训习惯

下棋、复盘过程中,总要不断询问自己这个问题是否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不断质疑,不断调整,不断总结,最终就是不断进步。一个人的良好习惯,成就一个人的一生。

7. 与组织能力、灵活应变能力的关系

很多军事家善下围棋,就是他们认识到“棋局如战场”。孰强孰弱,战前准备,如何设伏、怎样侦察敌情,以多打少怎么办,以少如何去胜多,何时出奇制胜。哪里需要缠住对手让他无法脱身,哪里要使用围魏救赵,何时又能声东击西等等。一种游戏能蕴含如此多的哲理、提供何等样多的辩证方法。围棋——应该是首屈一指的。

8. 讲求做事的次序性、条理性

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什么时候要做什么,什么时候不能做什么,怎么安排。就连大人有时也会无所适从。孩子要是从小有这方面的锻炼,让他从容不迫地安排自己的人生,事业、家庭。作为人之父母,比赠与他十万黄金,任由他肆意挥霍,或许要强些。

9. 提高计算力、判断力——影响预见能力和做事的决断能力

围棋最基本的一项技能就是数气,以后的算目,形势判断,无时无刻离不开数字,“基于数字的论证是最具说服力的”。“基于数字的分析是最趋近于真理的”。而当今的社会,怎能离开数字。小到股票、期货,大到医疗、、电子、航天。各行各业,一直处在数字的起伏中。

10. 与逻辑的关系——做事的连续性,持续性,辩证性

对局是千变万化的,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局面里找到头绪,制定计划,或者高效完成,或者稳扎稳打。都需要我们的逻辑思辨来主导。

第五篇:多元智力理论的教学意义

“多元智能理论:的定义

创始人:“多元智能理论”之父——霍华德·加德纳

霍华德·加德纳是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最为人知的成就是“多元智能理论”,被誉为“多元智能理论”之父。 现任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心理学,教育学教授,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任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研究所主持人,专著超过20本,发表论文数百篇。《纽约时报》称他为美国当今最有影响力的发展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 哈佛商学院教授称“加德纳是本时代最明亮的巨星之一,他突出表现人类成功的不同智慧”。美国特质教学联盟主席称“推动美国教育改革的首席学者,加德纳当之无愧。”

霍华德·加德纳

什么是多元智能:

加德纳教授将智能定义为: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生产或创造出具有社会价值的有效产品的能力

多元智能的8种表现形式:

人类所有个体都拥有八种相对独立的智能:

1. 语言智能:有效运用口头语言或书写文字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口述历史、讲故事、文学等,演说家、创作家及小说家等都能充分发挥这方面的智能。)

2.逻辑数学智能:有效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主要表现为科学发现、数学理论、计算和分析系统等,成功人士如科学家、会计师、电脑程序设计师、天文学家等都拥有这方面的智能。)

3.视觉空间智能:准确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知觉到的表现出来。(主要表现为美术作品、航行系统、建筑设计创作等,建筑师、艺术家、绘图员等最具这方面的智能。)

4.肢体动智能: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主要表现为工艺、体育表演、戏剧表演、舞蹈形式、雕塑等,运动家、舞蹈家及演员等人士最能表现出这方面的智能。)

5.音乐智能:察觉、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主要表现为音乐作曲、演奏、录音等,歌唱家、作曲家、指挥家都是这方面的佼佼者。)

6.人际智能: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向、动机及感觉的能力。(主要表现在政治文件、社会机构等,社会工作者、宗教领袖及政治家等都是这方面的佼佼者。)

7.内省智能:有自知之明,并据此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宗教系统、心理学理论、通过仪式等。心理学家及哲学家最能发挥这方面的智能。)

8.自然智能: 从不同角度探索及辨认身边事物,引发想像力及观察力,学习欣赏并建立与大自然的关系的能力。(动植物学家、形象设计家等均善于将这方面智能发挥于工作之中。) 游戏:找寻自己身上八大智能哪些是你的优势?哪些是你的弱势? 多元智能理论实践应用

一、要改变以往的学生观 在人才观上,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几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但聪明的范畴和性质呈现出差异。“天生我才必有用”。学生的差异性不应该成为教育上的负担,相反,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我们要改变以往的学生观,用赏识和发现的目光去看待学生,改变以往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标准,要重新认识到每位学生都是一个天才,只要我们正确的引导和挖掘他们,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二、重新定位教学观 在教学方法上,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和智能弱势选择最适合学生个体的方法。按照孔子的观点就是要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孔子创立并在个别教学环境下成功的实施了,我们要继承这一珍贵的教育遗产,在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前提下,更好地实施。我们要关注学生差异,善待学生的差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差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最终促进每个学生都成为自己的优秀。

三、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目标 在教育目标上,多元智能并不主张将所有人都培养成全才,而是认为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每个学生最适合的发展道路。通俗来讲,多元智能理论不是让学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不是简单的要求给学生多架几座桥,而是主张给每条学生都铺一座桥,让“各得其所”成为现实。这也就是我校所提倡的“让每个学生都来有所学,学有所得,得有所长”。人是手段,更是目的。教育的价值除了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更在于发展和解放人本身。

四、观念的变化带来教学行为的变化 我们教师备课、上课不能再像以往那样仅仅为了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而是更多地从关注学生,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去考虑问题。我们要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呈现用“多元智能”来教学的策略,实现为“多元智能而教”的目的,改进教学的形式和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在教学形式上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以利于人际智能的培养。在教学环节上重视最后的反思环节,培养学生的内省智能。力争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课堂互动形式多样,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明显

多元智能理论的意义

多元智能理论对于中国教育改革的意义 (1)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智力观

真正有效的教育必须认识到智力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并使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2)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转变我们的教学观

我国传统的教学基本上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形式,辅之以枯燥乏味的“题海战术”,而忽视了不同学科或能力之间在认知活动和方式上的差异。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力,而且每种智力有其独特的认知发展过程和符号系统。因此,教学方法和手段就应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灵活多样,因材施教。 (3)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观

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的标准化智力测验和学生成绩考查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传统的智力测验过分强调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能力,只采用纸笔测试的方式,过分强调死记硬背知识,缺乏对学生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客观考核。因此,是片面的、有局限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有多种能力构成,因此,学校的评价指标、评价方式也应多元化,并使学校教育从纸笔测试中解放出来,注重对不同人的不同智能的培养。 (4)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转变我们的学生观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治理结构和学习方法,所以,对每个学生都采取同样的教材和教法不合理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即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和可取之处,教师应从多方面去了解学生的特长,并相应地采取适合其特点的有效方法,使其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 (5)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发展观

按照加德纳的观点,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应该让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发现自己至少有一个方面的长处,学生就会热切地追求自身内在的兴趣。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智力的分类范文】相关文章:

智力按照结构分类07-28

神奇的智力游戏范文06-15

智力分级范文05-18

高智力题范文05-16

搞笑智力题范文05-19

经典智力题范文05-20

智力大比拼范文05-22

智力题答案范文05-22

智力测试二范文05-22

搞笑智力测试范文05-27

上一篇:中华红歌集范文下一篇:竹节人课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