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国人教学反思

2022-08-29

第一篇:我是中国人教学反思

《我是中国人》教学反思

尽管祖国还处于发展阶段,她似乎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我始终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值得自豪的。

这份自豪来自于哪里呢?仅仅来自于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吗?当然不是。教材就只有一幅插图,上面写了“我是中国人”这句话。

这么简单的图和话,怎能教一节课,怎能引发小朋友们的自豪感呢? 因为小朋友们才刚刚入学,师生关系、彼此默契、教学常规、观察说话等等,都得慢慢来;

课本之外,有许多资源,可以引进课堂,这样,课堂就变得丰富多彩了。

一、欣赏歌曲知中国

我出示这幅图,请小朋友认读“我上学了”,并且指导小朋友练习“指读”。

我发现绝大多数小朋友能够认读。(当然,大多数可能就是凭自己的记性)。

我赞美他们,作为奖励,让小朋友们听歌曲:《上学歌》 小朋友们跟着唱了起来。他们喜欢音乐,他们喜欢上学。 就这样,我们就开始语文学习之旅了。

我出示课文插图,让小朋友认读“我是中国人”这五个字,继续学习“指读”方法。

会读之后,我指着插图上的天安门,问小朋友:“这是什么?”班里竟然有好几位同学知道,他们还说去过天安门。电脑屏幕上出现了”天安门“的照片。

我请他们说说在天安门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毛主席的画像,还看到了红旗。”我赞美她会说完整的话,而且是长长的句子。了不起。小朋友很高兴。

“我看到了花和草,还有大树。”我赞美他观察真是细致。 “还有喷泉。”一位同学插嘴道。

“我说,的确有喷泉,可是,我现在真想变成喷泉,喷你一脸的水。”我做了一个喷水的动作,“因为你随便讲话了。”

小朋友们都乐了。

聊得差不多了,我让他们认读“天安门”:我指字,他们读。

我们读了三遍,指读后两遍时,我故意在“安”字那儿停下,可他们却停不下来。试了几次,他们才真正明白“指读”是怎么回事。

- 12 -

第二篇:9.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教学反思doc

9《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现代抒情诗,题目就是文本表达的情感。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 读懂诗歌,弄懂骄傲体现在哪些方面,还有哪些方面值得骄傲。

2、 领悟这首诗独特的表达方式:反复、比喻、排比、对偶,并试着仿写。

3、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材料补充,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 听朗读视频,奠定学习情境。

2、 学生学着朗读后指名读,思考诗人为祖国的哪些方面骄傲?

3、 学生交流(这个部分放手不够,其实可以让每个学生完整地说完,训练他们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在学生回答时,教师要进行适时地梳理归类,并工整板书。

4、 学习

1、2节,直接先让学生齐读,教师再改变读,去掉“宝石般的”、“大地般的”,让学生区分,体会这样比喻的用处。(珍贵、亲切、舒服等等)。之后稍稍举例说说古今俊男美女,让学习联系生活实际。

5、 学习第3节时,由于前面梳理了内容,这里可以直奔表达方法去:你发现在语句表达的秘密了吗?(学生找到了“是我”、“我是”“有、还有”。把这里的比喻和前面的比喻比较后,学生领悟到这里是突出比喻的准确合理性)。期间补充“黄土高原”的资料,然后学着仿写几句。(学生说出了珠穆朗玛是我高昂的额头,滚滚长江是我奔流的热血,藏北草原是我秀丽的外衣,杭州西湖是我明亮的眼眸等等)。

6、 后面所有部分的学习完全可以学生自学仿写,需要提示的就只有“飞天”的理解。

第三篇:《我是中国人》环境反思

《我是中国人》主题环境创设反思

“我是中国人”主题活动涉及的内容相当多,有“北京天安门”“青花瓷”“京剧脸谱”“少数民族服饰”“四大发明”等,我班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经验从不同的点切入主题。如通过讲故事让幼儿了解我们的祖国拥上最高的山、最长的城墙,创造机会让幼儿欣赏和感受传统的京剧和脸谱艺术,鼓励幼儿交流和分享去各旅游的见闻,等等。然而无论从认知还是情感角度来看,幼儿对这些内容的直接经验都很有限,很难一下产生情感共鸣。

因此,在主题活动背景下创设丰富的区域活动环境十分重要,不但可以与集体教学活动形成互补,使幼儿的学习得以延续,而且可以引导幼儿与环境有效互动,激发幼儿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建构,从而促进幼儿在情感和认知上得到发展。

我班在环境创设中,教师充分展示个人特长,有的教师擅长绘画,可以用绘画的方式勾勒地图框架,有的擅长剪纸,可引导幼儿用剪纸作品呈现主体,有的擅长搭建,可以和幼儿一起拼拼摆摆丰富内容......班级主题墙等环境已不再用传统的方式将幼儿作品成片张贴,而是在环境创设时减少了教师制作的比例,尝试大量使用幼儿的作品,表现为制作精美的成人作品少了,稚拙可爱的幼儿作品多了,但在展示幼儿作品时却没有主题、杂乱、无美......如:教师在展示幼儿的调查表时,只是将幼儿的调查表粘贴在墙面上,缺少了让幼儿进行二次或多次表征的机会。

总之,在幼儿园进行环境创设时,教师要注意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规划,做到和谐美观,活动区的设置要注重均衡及参与性,适合幼儿的需要与兴趣,使幼儿园环境真正地对幼儿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第四篇:《我是谁》教学反思

因课程的安排,星期五上午我执教了一节社会活动课——《我是谁》。一开始我以为只要幼儿会念这首儿歌,课堂效果应该就会还好,但是在本次社会活动中,我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让幼儿了解“我”在别人眼中是不一样的。因为我的这个不小的疏忽,所以课堂上幼儿的活跃度不太高,有些幼儿没有用心去念,这从他们困惑的眼神中我能觉察的到。

我并没有完全按照教材上的思路走,而是以我自己的方式、想法来上这堂课的。一开始的导入部分我就发现自己存在很大的缺点,显得很直白。我想导入时更应该让幼儿产生悬念,激发他们对这堂课的好奇心理,从而让幼儿产生一种我要学、我想学的求知心态。课堂上少数几个幼儿在座位上窃窃私语,我并没有直接去打断她们说悄悄话,而是用面部表情来告诉她们要好好听老师上课,这样才能学到本领。她们好像意识到了,小手自然而然地放在小腿上了。

通过总结、反思这次的社会活动课,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努力解读幼儿的心灵,走进孩子的世界,同时还要反复琢磨教材,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是幼儿学习的引路人,因此,教师必须为 1 幼儿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像本次活动一样,平时我们往往较多的考虑怎样保持课堂纪律,怎样去教会幼儿,因此,虽然教学活动中的每句话,每个要求都交代的清楚准确,但幼儿始终处于非常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自然学习效率就有不高。而我们真正应该考虑的是怎样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让幼儿感到宽松,自由,敢于积极发言,因此,教师不必提出过多的要求和限制,重要的是在幼儿求知探索的学习中,多观察,多给幼儿一些挑战和鼓励,并进行适时的点拨让幼儿真正理解语言课程的本质内容。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多读、多学、多问,以此来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让自己一步步走向优秀。

第五篇:课文《我是谁》教学反思

在设计本课教学思路的时候,我考虑如果教师简单地将一个个角色的变化及责任告诉学生,学生是会顺着教师的意图接受的,但这样既不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主体理念,也无法在学生内心深处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我让学生自己先思索,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情况下,明白了自己角色的变化及自己应尽的责任,几个活动的设计达到了事先预想的效果,学生在游戏、活动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明白了自己角色的变化及自己应尽的责任,既不枯燥、做作,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我是谁》一课时,一开课,我就以问的“我是谁”来打开话题,这样就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孩子们说起自己的父母,家人更是兴趣浓厚。紧接着我又提出“除了我是老师,我还有可能是谁”这样的问题,并出示老师在不同场合的照片,这样就让孩子们明白了一个人在不

在一节课中仅仅明白书中提到的不同角色的变换及责任是不够的,所以课上我要求自己不断地根据教学过程中随时生成的情况,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现在的角色及现在的责任,使学生明白自己的角色是会发生变化的,自己的责任也是会随着角色的变换有新的要求。这种抓住课上随机生成的做法,使课本中的内容更生动,也更深刻了。

教材中有一个环节是学生从学校到家庭角色的转变,曾想过用小品的形式体现,但觉得做作,后又改成将几名学生放学时的情景拍摄实录了下来,让学生体会,但仍觉得不够自然、真实,如有更好的活动代替,我想会使这节课更生动,更活泼,更贴近学生生活,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在课堂中,也出现了一些小问题:由于自己在上课前,有些准备不够充分,对于课堂的调控能力欠缺,对学生的点评有点单一,在某些环节,课堂的气氛显得有点沉闷。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在此部分对自己多加训练。

上一篇:为什么要定制工作服下一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