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法制建设分析

2022-09-10

一、环境友好型社会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一)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首先要正确认识到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概念及特征, 加强对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解, 自觉提高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法制觉悟。

1.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

环境友好型社会, 简单来说就是环境友好社会, 是一种人与之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形态, 它的基本要求是积极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文化的学习, 使社会上的各界人士, 对自然都怀着一颗敬畏之心。爱护自然, 保护自然, 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应该深入人心。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 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本原则, 合理消费, 绿色圣餐, 不对自然环境造成损害, 即使污染了环境, 也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理, 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前提, 以环境友好为动力,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不浪费, 不污染, 积极保护生态文明, 造福子孙后代。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技术、产品、学校、社区等组成的复合体,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需要满足各方面的要求, 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的系统工程建设。友好型环境社会的主要内容包括开展友好宣传教育, 形成一种社会风尚, 采用友好的生产生活方式, 积极建设少污染、低损耗的产业,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综合经济技术、市场机制和市民参与的措施, 有效保护和改善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 顺应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 可以有效解决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的问题。这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所要求的。通过建设友好型社会, 可以大大的改善生态环境,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 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1]。

2.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础和动力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需要良好的时代背景。致力于建设和谐社会, 而和谐社会的建设, 要有一个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这就需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减少环境污染, 积极发展新兴工业由于我国有着深厚的物质思想基础和历史根源,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党和国家领导人忙于阶级斗争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上, 很少会考虑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上, 导致自然环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和治理。随着近几年来国内外局势的稳定, 党和国家领导人开始关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上, 颁发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 有效的促进了自然生态的平衡, 缓解了自然压力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也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物质条件[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我国开始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用法律的手段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有效的改善了因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带来的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其基础是民众的观念改善,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理念要深入人心, 在发展的同时, 也应注意到环境保护, 动力是美好的前景, 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 减少资源使用率,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在有限的资源中, 可以创造出巨大的价值, 投入更少的资源。所以,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不仅是响应时代的号召, 更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3]。

(二) 提高法制建设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 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涉及了众多学科和领域, 而加强法制建设是重中之重, 实行法治, 可以有效的规避风险, 使环境友好型社会可以在安全有效的氛围中实现, 所以国家加强了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工作和执法力度。

1. 加强环境法制建设的宣传

法制建设在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方面它影响着环境友好社会的发展进程, 另一方面它又是实现环境友好社会的基本保障。法律具有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能, 它可以平衡利益冲突个、和各种纠纷。所以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 需要法律的支持和保障。而要想建设好环境友好社会, 就要建立健全法制法规, 明确责任和问题。在建设过程中, 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来规范国民, 不可徇私枉法, 一切制度法制化, 一切要求法制化, 凡是涉及到环境发面的事宜, 都要按照法律的要求来执行。这就需要前期的法制宣传。

法制宣传应该做到, 简单有效。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 通过简简单单的几分钟宣传, 可以使民众收益良多。在不同的地点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 可以有效的提高普法的效率, 特别是要加强环境资源法方面的宣传, 我们的初衷是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其他方面的宣传只是辅助性的。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单纯的普法, 可能是收效甚微的, 适当的制定一些策略或是制作一段关于自然环境的宣传片, 通过视频的不间断播放, 加深群众的认知, 对环境友好社会的建设, 具有重要的作用。

2. 加大执法力度

环境建设不是一个人的事情, 而是大家的事情, 要想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就必须严格按照法律制度来执行, 做到有法可依, 执法必严。只有这样, 才可能减少环境的破坏率和资源的浪费率。使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保护自然环境, 维护生态平衡, 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二、依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 指导思想和目标的确立

环境友好社会的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决实行科学发展观, 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遵循自然规律, 维护生态平衡, 倡导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 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有效减少环境污染的程度, 提高资源的使用率, 这就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减少资源的浪费。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将法制建设与环境友好社会的建设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有效的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二) 法制建设的基本原则

法制建设, 是建设环境友好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 环境友好社会的法制建设需要明确的法律法规, 我国的环境资源法中明确规定:“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 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改善相结合的原则,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环境责任原则、环境民主原则”等。而由于环境友好社会的法制建设也有着其独特的原则, 如“政府把控与民众参与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发展科学技术”、“资源节约”等原则。

三、结语

关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法制建设, 其前提是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 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建设的过程中, 严格按照要求法律制度来执行。法制建设在环境友好社会的建设中有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法制建设要求依法治国的理念深入人心, 环境友好建设, 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合理利用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率。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法制建设则需要明确二者的特征和重要性, 进而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法制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 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它会随着科技文化的进步而加快进程, 处理好自然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 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 这其中的法制建设虽然重要, 但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才是关键, 因为法律被用来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分析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中, 应该着重关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性发展战略, 早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一目标。

摘要: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环节, 加快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步伐, 对早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离不开健全的法制体系, 法制建设是环境友好型社会顺利进行的法律保障。所以, 本文通过研究和分析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特征及意义, 阐述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 并提出建设环境好型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进而对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法制建设进行分析。

关键词:环境友好型社会,法制建设,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 张之光.环境友好型社会法制基础建设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2009.

[2] 常纪文.我国环境友好型社会文化的法制继承与发展[J].前进论坛, 2006, (3) :9-11.

[3] 曾祥辉.环境友好型社会文化的法制建设思考[J].大众文艺, 2015, (4) :264.

上一篇:司法社工介入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下一篇:加强内部管理促进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