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

2022-08-22

第一篇: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综合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40分)

1.朱元璋“即皇帝位”是在哪一年?( )

A. 1366年 B.1367年 C.1368年 D.1369年

2.下列选项中,朝代名称与建立时间、人物搭配完全正确的是( )

A.秦朝——公元221年——嬴政

B.唐朝——618年——李世民 C.明朝——1368年——朱元璋 D.清朝——1636年——努尔哈赤 3.“以后„„.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处以重刑。”此令出自( )

A.汉武帝 B.唐太宗 C.明太祖 D.清雍正帝

4.明初,大学士宋濂上朝时朱元璋问他昨天请了什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你没有骗我。”这个故事实际上说明了( )

A.宋濂唯唯诺诺,是皇帝的忠顺奴仆 B.宋濂对朱元璋很忠诚 C.明太祖利用特务机构加强对臣民的监视 D.明朝君臣关系很和睦 5.2010年9月,陕西省首个“闯王”纪念馆在延安市富县太平村正式建成开馆。“闯王”曾于1644年攻入北京。该馆的修建是为了纪念哪位人物( ) A.陈胜 B.吴广 C.黄巢 D.李自成 6.下列皇帝中与朱元璋称帝的过程最相似的是( )

A.刘邦 B.刘备 C.赵匡胤 D.李世民 7.明清时期,为树立皇帝的绝对权威,君臣关系完全变成主仆关系的典型事件是( )

A.设立廷杖制度 B.设立特务机构 C.设立军机处 D.实行科举制度 8.童谣见证历史,明朝时,儿歌“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所称赞的是( )

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郑成功收复台湾 9.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 )

A.岳飞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 10.有人说:“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其法律依据是( )

A.《瑷珲条约》 B.《尼布楚条约》 C.雅克萨之战 D.清朝疆域图 11.1727年,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设置了( )

A.西域都护 B.宣政院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12.自汉朝以来,历代中央政府都对新疆地区实施有效管辖。下列选项中与此有关的是( )

①设置西域都护②制定“金瓶擎签”制度③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④设置驻藏大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13.下列制度,能够说明明朝时期皇权空前强化的是( )

A.三省六部制 B.宰相制度 C.内阁制度 D.行省制度 14.1757年,清政府准许与外国商人通商的唯一海上通商口岸是( ) A.广州 B.福州 C.泉州 D.宁波

15.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与世隔绝,在世界近代化进程中逐步落伍的政策是( ) A.休养生息 B.重农抑商 C.八股取士 D.闭关锁国 16.“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迈诗句出自于一位明朝抗倭民族英雄之口,他是( )

A.戚继光 B.岳飞 C.韩世忠 D.文天祥 17.我们称郑成功为民族英雄,是因为( ) A.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B.抗击东南沿海的倭寇C.率军反击沙俄侵略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8.1689年,中俄签订的《尼布楚条约》( )

A.属于平等的边界条约 B.是清军被迫求和的结果 C.规定割乌第河给俄国 D.埋下中俄冲突的隐患

19.某剧组以“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为主题拍摄一部历史剧,准备了如下素材,你认为其中与主题不符的是( )

A.雅克萨之战 B.戚继光抗倭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平定三藩叛乱 20.下列关于清朝时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发生于乾隆皇帝时期的是( )

A.册封**五世 B.册封五世** C.设置驻藏大臣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二.判断改错题(10分)

1.明朝前期,郑成功七次下西洋。

错误: 改正:

2.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明朝统治者经常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理解,再解题发挥,制造了大批的“文字狱”。

错误: 改正: 3.乾隆帝时设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错误:

改正:

4.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参与制定了《大清时宪历》。

错误:

改正: 5.金曾灭辽,后来又出现了一个“金”,史称“后金”,建立后金政权的少数民族是党项族。

错误:

改正: 三.材料解析题(32分) 1.材料一:“今之文人,一涉之笔唯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舰景,畏避太甚,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虎,消刚正之气,长柔媚之风,此于人心世道,实有关系。”

————李祖陶《迈堂文略与杨蓉诸明府书》 材料二:19世纪初清政府放宽文风后,许多知识分子仍心存余悸,如龚自珍所说的那样:“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请回答:

⑴.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2分)

⑵.出现这一历史事件的原因是什么?(3分)

⑶.分析这一历史事件对当时的文化造成了什么影响.(3分)

2.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城,迥隔于烟霞缥缈之间,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 ————《天妃之神灵应记》 ⑴.材料中的“永乐三年”是指哪一年?这一材料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哪一航海壮举?(3分)

⑵.这一历史事件具有怎样的重大意义?(6分)

⑶.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日趋明显的今天,材料中反映的这一重大事件对我们有什么启示?(3分)

3.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1793年,乾隆帝在致英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远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⑴.材料

一、二中的“夷”各指什么?(4分)

⑵.据材料,概括唐朝、清朝统治者各自推行的政策,分析各自政策的最主要影响(8分)

四.探究题:话说清朝那些事(18分) 【屹立于世界东方】

⑴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大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 ,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2分) 【奠定中华版图】

⑵清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疆域北界① ,东北至② ,东临太平洋,东南到③ ,南及④ ,西南抵⑤ ,西越⑥ ,西北达⑦ ,是亚洲最大的国家。(7分) 【强化君主集权】

⑶雍正时, 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加强。(2分) 【多民族的统一】

⑷清政府在西藏、新疆、台湾设置的机构(或官职)分别是什么?(3分)

【抗击外来侵略】

⑸17世纪,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两个重大事件分别是什么?(4分)

第二篇: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四单元试卷

总复习之七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历史试卷

方银官(fangyinguan)

一、单项选择(35分) 1.秦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

A.公元前475年 B.公元前230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20年 2.秦统一后建立的中央集权体制中,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是( ) A.丞相 B.太尉 C.郡守 D.县令

3.秦始皇时开凿的、连接我国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渠道是(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白渠 D.灵渠 4.秦朝时官方统一使用的文字是( ) A.隶书 B.甲骨文 C.金文 D.小篆

5.贾谊在《过秦论》一文中写道:“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这是由于下列哪一次军事行动造成的?( )

A.蒙恬率军出击匈奴 B.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C.窦宪率军出击匈奴 D.窦固率军出击匈奴

6. 以下列举的历史上对重用人才的事例符合史实的有( )

①商汤任用伊尹做大臣,治理国家 ②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壮大实力 ③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发展国力 ④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相,励精图治,使国家迅速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7. 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的时期是( ) A.西汉 B.东汉 C.秦朝 D.魏晋时期 8.东汉名医张仲景对中医发展的最大贡献是( )

A.开创了“四诊法” B.创制了“麻沸散”“五禽戏” C.最早采用分科治病法 D.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9.西汉时用于播种的工具是( )

A.水排 B.耧车 C.翻车 D.筒车

10. 汉朝时期,从西域传入我国的作物主要有( ) ①石榴②核桃③水稻④苜蓿⑤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④⑤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我国 B.道教于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 C.《史记》是中国第一部史书

D.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12.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 ) A.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 C.城濮之战 D.巨鹿之战 13.在秦朝中央政府中,掌管监察的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 D.皇帝

14.我国古代最高学府太学创办于哪一时期?( )

A.秦始皇时期 B.汉文帝时期 C.汉景帝时期 D.汉武帝时期 15.秦汉时期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科技成就是( )

A.《九章算术》 B.地动仪 C.造纸术 D.《伤寒杂病论》 1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西周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17. 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论著是( ) A、《道德经》 B、《春秋》

C、《诗经》

D、《论衡》 18.下列最能表现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英雄气概的一句话是( ) A.“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D.“福兮,祸之所伏” 19.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 ) A.孔子 B.王充 C.张衡 D.董仲舒 20. 汉武帝时,大败匈奴的两位名将是( ) ①卫青 ②霍去病 ③窦固 ④窦宪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与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无关的时间是( ) A.208年 B.220年 C.221年 D.229年

22.杜甫诗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所说的政治家是( )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诸葛亮 23.下列事件排列的先后顺序是( )

①赤壁之战 ②刘备称帝 ③西晋建立 ④孙权称王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 24.在三国时期,台湾地区被称为( ) A.东鳀 B.琉球 C.夷洲 D.扶桑

25.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 A.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B.南方战乱较少

C.南方自然条件好 D.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26.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 )

A.鲜卑族 B.匈奴族 C.氐族 D.羯族

27.江南稻田开始使用绿肥,牛耕也得到普遍推广的时期是( ) A.三国时期 B.西晋后期 C.东晋时期 D.南北朝时期 28.前秦是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 A.匈奴 B.鲜卑 C.羯 D.氐

29.北魏孝文帝改革和下列哪种历史现象相关?( )

A.佛教兴起 B.民族歧视 C.民族融合 D.农民起义 30.南朝时,冶铁技术进步的表现是( ) A.用木炭作燃料冶铁 B.用水排鼓风

C.用煤作燃料冶铁 D.灌钢法的采用 31.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 ) A.改革鲜卑族人的习俗 B.为了统一江南地区

C.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D.抑制豪强地主,发展农桑 32.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一部( )

A.数学著作 B.天文著作 C.农学著作 D.地理学著作

3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作品中,被称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是( )

A.顾恺之的画 B.王羲之的书法 C.敦煌壁画 D.龙门石窟浮雕 34.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品有( )

①《女史箴图》②《兰亭序》③《洛神赋图》④云冈石窟的浮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5.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我国古代哪位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 ) A.贾思勰 B.祖冲之 C.郦道元 D.张衡

二、材料解析题(17分)

36.“迁都洛阳„„要求鲜卑人采用汉姓,学说汉语,改穿汉服。” ①材料中所反映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推行的改革措施?

②这些改革有何积极意义?

③历史上是怎样评价这位统治者的?

37.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还要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曾著书总结了我国古代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

①上述材料中的内容反映了哪位科学家的成就?

②这位科学家生活在什么朝代?此材料节选自他的什么著作?

③这部著作有何重要价值?

38.识读下列《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

请回答: (1)从什么时候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举出迁入中原的三个少数民族名称。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发生什么时候?

(2)什么原因导致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3)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发生有何影响?

(4)想一想,人口迁徙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3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材料三:东汉画像砖(见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致命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又是指什么历史现象?当时为什么能出现这种现象?

(3)材料二反映的这一政策目的又是什么呢?推行这一政策的手段和材料一所指事件有何不同?

(4)材料三反映的历史现象和材料二又有什么联系?

三、简答题(8分)

40.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并称“秦皇汉武”。你所在班级要举行一场题为“秦始皇和汉武帝谁的功劳大”的课堂辩论活动,正方立场是“汉武帝功劳大”,反方立场是“秦始皇功劳大”。你准备加入哪个代表队?请你写出能充分证明自己观点的理由。

参考答案:

1-37题答案详见课本。

38.(1)东汉末年;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五个中任意三个;西晋后期。(2)北方战乱。(3)影响: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4)积极影响: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

39.1)秦始皇焚书坑儒。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接受李斯的建议。2)“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急待解决,各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争论。3)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不同点:它只是排斥儒家之外,持法家、道家等各学说的读书人。4)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促进了汉代教育的发展。

40.正方:汉武帝功劳更大

理由:汉武帝的功绩: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兴办太学,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几千年思想的精华;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同西域的联系和交往,为西域归属中央政府和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汉武帝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第一次鼎盛时期。

反方:秦始皇功劳大. 理由:秦始皇的功绩:灭六国,结束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统一中国,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奠定了中华大国的基础;他创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和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他北击匈奴,移民戍边,中国开始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北筑长城,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兴修灵渠,加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有利于全国经济文化的交流;秦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秦始皇不愧是千古一帝。

第三篇:部编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

姓名 得分________ 卷后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衙门,分理天下庶务(政务)。”历史上开始设“丞相”与废除丞相制度的皇帝分别是(

) A.秦始皇、明太祖

B.汉武帝、明成祖 C.秦始皇、雍正帝

D.汉武帝、乾隆帝

2.科举制在我国延续了1 300多年,考核的科目和内容几经变革。考试内容仅限于四书五经始于(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3.毛佩琦在《百家讲坛》主讲的《明十七帝疑案之朱棣》引起了观众对朱棣的关注。下列与朱棣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设东厂

B.废丞相设三司

C.建立锦衣卫

D.设六部

4.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它常盛常新。在印度尼西亚某市有这样一副对联:“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此联称赞的是(

) A.张骞通西域

B.郑和下西洋

C.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5.连环画伴随着很多人的童年,是人们了解历史,汲取文化的重要途径。与右图连环画封面人物有关的事迹是(

) A.反击匈奴

B.大败金军 C.荡平倭寇

D.收复台湾

6.有这样一本神奇的书,法国著名的汉学教授儒莲称其为“技术百科全书”,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把它称为“中国的狄德罗”——宋应星所作的“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它是(

)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资治通鉴》

D.《天工开物》

7.清朝的时候,有位外国使节来到中国,他先声明自己不会向中国的皇帝下跪。但当他走到太和殿前时,这位使节“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他说:“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我跪的是中国伟大的建筑。”此处“伟大的建筑”应指(

) A.紫禁城

B.圆明园

C.颐和园

D.天安门

8.宋朝时期,从越南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明朝时期,从外国引进了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这些举措产生的共同作用是(

) A.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B.提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

C.加强了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D.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9.小明在暑假期间到北京旅游了一趟,回来后,爸爸考了他一个问题:今天我们看到的长城主要修筑于什么朝代(

) A.秦朝

B.汉朝

C.明朝

D.清朝 10.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关于这个王朝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由女真族建立的

B.前身是阿骨打建立的金 C.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D.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11.某同学在做历史课堂笔记时,整理出下边的大事年表。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应是清朝(

) 1653年顺治册封“**喇嘛” 1690年康熙亲征击溃噶尔丹叛军 1727年雍正设立驻藏大臣 1762年乾隆设立伊犁将军

1792年乾隆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A.君主专制强化

B.边疆地区巩固

C.抗击外来侵略

D.盛世帝国危机

12.有“红毛城”之称的赤崁楼是我国台湾省高雄市最著名的古迹之一,右图为赤崁楼一侧表现郑成功当年接受荷兰人投降的雕塑。这一事件发生于哪一年(

)

A.1624年

B.1660年 C.1662年

D.1684年

13.清朝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的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形容的是当时思想界的沉闷气氛。回顾历史,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八股取士与文字狱

D.“闭关锁国”政策

14.戏曲艺术发展到明清时期,又有了新的发展——昆曲的出现。昆曲在明朝的代表人物是(

) A.孔尚任

B.马致远

C.洪昇

D.汤显祖

15.“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通过描写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封建家族的衰败历程来揭示中国近代前夜危机和封建社会没落的文学作品是(

) A.《窦娥冤》

B.《三国演义》

C.《红楼梦》

D.《西游记》

16.山西人擅长经商。有人说,凡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迹,晋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到外蒙、俄国和日本。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晋商形成于明清时期

B.晋商资本雄厚,经营的物品齐全

C.晋商经商范围广泛,远至海外

D.“晋商精神”是开拓创业、讲究诚信

17.孟德斯鸠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在他的著作《论法的精神》中有关中国的论述:“中国式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变得更加凶暴。”这种凶暴达到顶峰的标志是(

) A.东厂的设置

B.丞相的废除

C.文字狱兴起

D.军机处的设置

18.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谈到明清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是(

) A.“重农主义”政策

B.汉化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休养生息政策

19.在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留一地与外国通商。该地是(

) A.广州

B.上海

C.南京

D.武汉

20.有四位同学分别用一词组概括了1368~1840年的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总的历史特点。你认为哪一项概括的最准确(

) A.繁荣与开放并存

B.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C.繁盛与危机并存

D.政权的分立与民族汇聚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0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2分,共50分) 21.读图,回答问题。(14分)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有什么壮举?该壮举始于哪年?(3分)

(2)图一人物的壮举有什么重大意义?(4分)

(3)图

二、图三中的人物分别是谁?(2分)

(4)图

二、图三中的人物在反侵略方面有什么重大贡献?我们该如何评价这两个人物?(5分)

22.清朝前期,国力比较强盛,清朝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和国家的统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康熙二十二年讨平之,改置台湾府,属福建省。 材料二:清军追至伊西洱库尔淖尔,将叛军围在山岭上,一面施放火器,一面大呼招降。叛军“降者蔽山而下,声如奔雷,小和卓木手刃之不能止也”。

材料三:五世**朝见顺治帝(右图)

(1)材料一中“康熙二十二年”是哪年?“讨平之”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

(2)材料二讲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之后,清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来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2分)

(3)材料三中,顺治帝赐予五世**什么封号?后来,清朝哪位皇帝册封五世**?封号是什么?(3分)

(4)蔡英文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之后,“台独”势力有所抬头。面对分裂祖国的行径,你最想说什么?(3分)

2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灿烂辉煌。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古代中国灿烂的科技成就》为主题编辑一份历史手抄报,下面是他们设置的部分栏目和整理的图文材料。(14分) 【栏目一】杰出的古代工程建筑

①这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使四川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②这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③这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区别于由秦始皇所修筑的万里长城。

(1)栏目一的三段材料分别是介绍了我国古代哪三项建筑?(3分)

【栏目二】辉煌的文学艺术 它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盛衰过程为背景,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命运。 (2)“它”指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部小说,作者是谁?你对“它”作何评价?(4分)

【栏目三】光辉的科技巨著

(3)分别写出栏目三三幅图片中人物的代表性著作。(3分)

(4)综合上述三个栏目的内容及相关问题,你有何认识?(4分)

24.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于秦朝,此后历朝历代不断强化。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空前加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明朝、清朝的建立者分别是谁?(2分)

(2)为进一步强化皇权,明朝废除哪个中央官职?清朝在中央增设什么机构?始于哪位皇帝?(3分)

(3)为加强思想控制,明朝、清朝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共同危害?(4分)

(4)明清时期,我国历史发展显著的社会特征是什么?(3分)

第四篇: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完整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40 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 分, 共40 分) A.夏朝

B.西周

C.秦朝

D.汉朝

A.公元前230 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230 年

D.公元221 年 3.“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唐· 李白。 此诗称颂的历史人物是 ( ) A.秦始皇

B.齐桓公

C.周武王

D.汉武帝

4.秦统一后, 为加强封建统治, 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秦始皇在中央设的官职是①太尉 ②丞相 ③御史大夫 ④郡守 ⑤县令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④⑤

D.③④⑤ A.黄帝时期

B.夏启时期

C.秦始皇时期

D.汉武帝时期 5.我国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称 “皇帝”, 这一称呼最早始于 ( )

6.为巩固统一, 加强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秦朝统一了文字。 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文字是 ( )

A.大篆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A.西起临洮, 东到辽东

B.东起辽东, 西起临洮 C.东起鸭绿江, 西至嘉峪关

D.西起嘉峪关, 东至鸭绿江 7.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

11.秦朝末年, 民间流传着 “阿房, 阿房, 亡始皇” 的童谣。 你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陈胜、 吴广起义 B.秦朝的暴政 C.修建阿房宫 D.项羽、 刘邦起义

A.陈胜、 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D.刘邦、 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13.西汉的建立者是 ( )

A.项羽

B.刘邦

C.刘秀

D.刘彻

A.汉文帝时期

B.汉景帝时期

C.汉武帝时期

D.汉元帝时期 14.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

15.为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在思想文化领域里采取的措施是 ( )

A.重视人才

B.“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C.设立太学 D.削弱封国势力 A.排斥诸子百家的学说

B.排斥儒家以外的各家学说 C.排斥法家和道家学说

D.排除法家以外的各家学说 A.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 B.经过汉武帝的统治, 西汉国势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C.汉武帝时期, 政治清明、 社会安定, 史称“文景之治” D.汉武帝时期实现了政治、 经济、 军事、 思想文化的大一统局面 A.文帝、 景帝——— “文景之治” B.秦始皇———反击匈奴

C.汉武帝———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D.刘邦、 项羽———楚汉之争

A.耧车

B.二牛抬杠

C.水排

D.提花机 16.汉武帝的 “罢黜百家” 是指 ( )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

12

. 最后推翻秦朝的是

(

) 2.秦 始 皇 统 一 六 国 是 在

17.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

8.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开拓疆土, 加强集权,强化专制, 其中, 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的措施是 ( )

A.建立专制集权统治制度

B.统一文字、 货币、 度量衡 C.焚书坑儒

D.开灵渠, 修长城 A.秦末农民战争

B.楚汉之争

C.长平之战

D.秦统一六国

18.下列相对应的选项中, 错误的一项是 ( )

9.与中国象棋中的 “楚河汉界” 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

10.公元前207 年, 项羽以少胜多, 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 与这一史实有关的成语是 ( ) A.破釜沉舟

B.四面楚歌

C.项庄舞剑

D.三顾茅庐

第 1 页 共 4 页

19.两汉时期出现了许多提高生产效率的科技发明, 其中与冶炼有关的是 ( ) 20.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匈奴杰出首领是 A.冒顿单于 B.呼韩邪单于

C.成吉思汗

D.拓拔宏

21.为了阻止匈奴南下骚扰边境, 汉朝政府曾采取过两种不同的政策。 王昭君出塞属于 ( )

A.和亲政策

B.武力进攻

C.拉拢政策 D.妥协政策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A.汉武帝的大一统

B.张骞通西域

C.昭君出塞

D.卫青、 霍去病大破匈奴 ①建立了明确的人才举荐制度 ②创立了休养生息政策 ③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A.①③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⑤ A.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

B.今新疆地区 C.古长安以西

D.匈奴所在地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A.汉武帝

B.张骞

C.班超

D.甘英 22.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 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的是 ( ) 23.“昭君自有千秋在, 胡汉和亲识见高。” 此诗赞扬的历史事件是 ( ) 24.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 ( )

④颁布“推恩令”, 削弱封国势力 ⑤卫青、 霍去病大破匈奴 25.两汉时期, 西域指的是 ( )

D.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欧洲———中亚、 西亚 A.华佗

A.张衡

B.张仲景

C.蔡伦

D.张衡

31.著名的历史人物,他曾改进造纸术, 对世界文化作出重大贡献。 此人是 ( ) 32.地动仪能测定地震方向, 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它的制作者是 ( )

B.杜诗

C.张仲景

D.诸葛亮

33.下列说法中,不可能的是 ( ) A.西汉时期, 纸张的使用已相当普遍

B.东汉末年,一人突发疾病,医生给病人服下 “麻沸散”, 做了剖腹手术 C.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向汉武帝上的一个奏本,用了三千片竹简,需两个人才能抬动

D.公元183 年,地动仪朝西的龙嘴吐出铜球人们很快知道西部发生了地震 34.下面的著作中, 奠定了中医治疗学基础的著作是 ( )

A.《九章算术》

B.《周髀算经》

C.《伤寒杂病论》

D.《本草纲目》 35.佛教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它起源于古印度。 佛教传入我国是在 ( )

A.战国

B.西汉末年

C.东汉

D.三国

36.东汉时一位帝王迷恋于长生不老、 得道成仙,专门遣人炼制丹药, 供他服用。 这说明他 ( )

A.信奉佛教

B.信奉道教

C.信奉儒家思想

D.信奉基督教

37.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 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得到幸福。 宣扬这种说教的宗教是 ( )

A.佛教

A.长安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B.洛阳

C.成都

D.杭州

38.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

39.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被誉为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此部史学著作是

A.《史记》

B.《汉书》 A.陈胜、 吴广起义 C.张骞通西域

C.《论语》

D.《后汉书》

40.下列历史事件在 《史记》 中不可能记载的是 ( )

B.鸿门宴

D.张衡发明地动仪能记记人的名 26.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 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 ( ) 27.对开通陆路丝绸之路贡献最大的是 ( )

28.甘肃天水的一座汉墓里, 出土了一张纸。据考证, 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它大约出现于 ( )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①葡萄 ②石榴 ③苜蓿 ④核桃 ⑤水稻 29.下列物产中, 有些是从西域传到内地的,它们是 (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③

A.长安———今新疆———中亚、 西亚———河西走廊———欧洲 B.长安———今新疆———河西走廊———中 亚、西亚———欧洲 C.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中 亚、西亚———欧洲

第 2 页 共 4 页 30.请你仔细观察 “丝绸之路示意图”。 丝绸之路的路线是 ( )

二、非选择题(题14分,42题16分,43题17分,44题13分,共计60分。)

41、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不管是民族之间,还是国与国之间,都把和平共处作为重要的原则之一。某同学准备策划一次这样的主题活动,设计了以下问题,请你帮助他完成。(14分)

(1) 爱好和平,反对战争。(4分)

③张骞通西域后,开通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请写出丝绸之路的起止点。(3分)

42、(16分)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人君就无法维持统一。“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2)昭君出塞,三世无犬吠之警。

请回答:昭君出塞发生在西汉哪位皇帝在位期间?昭君出塞是因为当时谁向西汉王朝请求和亲?昭君出塞这件事有何重大历史意义?(4分)

(3)张骞通西域

①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

以西,今天的新疆地区及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2分)

②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哪一行政机构总管西域事务?(1分)

第 3 页 共 4 页

──董仲舒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一为秦统一货币图,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图二为秦统一文字图,秦始皇把

规范文字。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为加强思想控制,他采取了什么措施?(8分)

(2)根据材料二,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此外,汉武帝在经济上了什么措施?(6分)

(3)上述材料中涉及的秦始皇、汉武帝的相同点是(

)(2分) A.都是开国皇帝

B.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C.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

D.都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4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的策略,发动秦

灭六国之战。先后于秦始皇十七年灭韩、十九年灭赵、二十二年灭魏、二十四年灭楚、二十五年灭燕、二十六年灭齐。

材料二:兵马俑的车兵、步兵、骑兵列成各种阵势。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

材料三:

(2)材料二:秦始皇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已经发掘的兵马俑排列整齐,而且都面向东方,这是什么原因呢?(2分)

(3)材料三所呈现的史实是什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反映的历史史实有何作用?(8分)

44.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据此回答以下问题(13分)

(1)列举初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我国取得的天文家成就。(4分)

(2)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的医学家及其成就。(4分)

(3)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在什么朝代?谁改进了造纸术?为了纪念他把改进后的纸叫做什么?(3)

(4)秦汉时期数学成就显著,这一时期反映数学成就的名著是________(1分) (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谁的名言?列举他在史学方面的贡献。(3分)

秦末农民起义

(1)材料一展现了怎样的历史史实?出现这一历史史实的条件有哪些?(5分)

第 4 页 共 4 页

第五篇: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知识整理 新人教版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知识梳理 1.张骞通西域

(1)原因: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西汉初的西域,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动。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2)第一次: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出使西域,在途中被匈奴抓住,被扣留10余年之后,寻机逃脱,继续西行,历尽艰难到达大月氏。但是大月氏西迁已久,安居乐业,不愿再与匈奴打仗,张骞只好返回。归途中他又被匈奴抓住,扣留了1年多才得以逃出,回到阔别13年之久的长安。张骞把在西域各国的见闻,以及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向汉武帝作了报告,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3)第二次: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率领使团走访了乌孙等西域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认识到汉朝的富足与强大,纷纷派使节来到长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2.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①背景: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

②路线: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③经济文化交流: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

④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还大力开辟海上交通,从山东沿岸出发的船只穿过黄海,可到达朝鲜、日本。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

3.对西域的管理

(1)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是我国领土。

(2)班超经营西域:东汉班超克服重重困难,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他派甘英出使大秦,虽未抵达大秦,但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二、重难讲解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任务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最终被大月氏婉言拒绝,但是这次出使不但了解了西域各国,而且还了解到西域各国想同西汉往来的愿望。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是拜访西域各国,加强西汉与西域地区的联系,张骞这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使西域各国与汉朝的往来更加频繁。

三、学法指导

对于本课重点内容,可以采用歌谣的形式进行记忆:张骞两次使西域, 丝绸之路得开通。 陆海贸易大发展, 经济文化相渗透。西域各国归附汉, 加强管理有远见。设立西域都护府, 新疆始归中央管。

上一篇:全民终身学习讲话稿下一篇:七年级下数学练习卷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