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概述范文

2022-06-05

第一篇:招商银行概述范文

金融系统概述--银行业务概述

银行核心系统入门简介

本文的目标读者是准备从事银行核心系统开发、维护的从业人员。请注意,是“准备”,换句话说,可以理解为一份对科技人员,尤其是对新入门的科技人员业务知识方面的培训手册,旨在让诸位从业务方面迅速上手(从技术角度上手的手册我已经贴过一份了,所以如果是用400的同行,可以结合本手册双剑合璧,效力倍增)。这里的着重点将会主要在于简单的银行会计原理,以及银行整体的业务流程,还有相应的模块实现手法和注意事项,对金融的会计知识方面应该可能会比较粗浅,这一点与金融系统常见的业务培训手册有所不同,注意体会。

基于此,本文将会假设读者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具备少量银行方面的业务知识,所以如果有从事非IT部门的读者(比如财务信贷的同事们),就请不要太计较里面的表述。当然如果有错误,还是非常欢迎指出的。

对于已具备了若干开发、维护知识,或者是即将采用国外系统来建设的同行们而言,本文的内容可能就过于浅显了,看得不爽不要怪我没有事先提醒。

考虑到某方面的问题,这里的系统简介将尽可能的脱离某个具体的系统,仅就银行业务核心系统的共性,进行介绍以及探讨。

最后再说一下,没有什么手册、心得是万能的,个人的LEVEL UP始终是要靠自己的领悟,这里只是希望能让诸位新人不用象很多人当年一样,独自摸索与徘徊。

1 科目常识

基本法则之一: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比如说,我们手头上有40万,买了一个100万的房子,找银行贷款了60万,那么资产就是100万,负债是60万,所有者权益是40万。可以简单的把所有者权益就理解成为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钱。再引申一下,早些年乃至现在,香港人所谓的“负资产”的说法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负资产”实际上是指房子的市值比向银行贷的钱还要小,也就是负债大于资产,所以严格的来说,应该称之为“负所有者权益”才对。资产,从理论上来说,是不可能为负的,最多也就是零 。一个号称是金融中心的地方,实在是不应该出现这种失误,不过算了,不要和他们计较。

就银行业务而言,会使用会计科目号来对账务进行标识,会计科目号最长为5位,国家标准,通常分为下面六种,这里只做简单介绍,详细科目可结合著名的的“业务状况表”来进行理解。

再次重申,下面的说法绝对不严谨,仅仅只是为了便于IT人员理解银行的会计原理、业务知识。

1.1 资产

资产类的科目,用“1” 作为首位科目号,如“1011”,表示现金。 所谓资产,也就是说“理论上属于银行的钱”, 比如说现金,贷款等。比如说某家分行,有100万现金,然后把这100万都贷出去了,那么资产仍是100万,只不过归属(科目)由现金变成了贷款。至于这笔贷款能不能收回,这个不归我们管,就算不能回收,只要没被核销(核销,术语之一,可以理解为银行不要这笔贷款了),那么就仍然属于资产,所以我们称之为“理论上属于银行的钱”。

资产类科目都是借方科目,也就是借记时余额增加,贷记时余额减少。

1.2 负债

负债类的科目,用“2”作为首位科目号,如“2011”,表示对公存款。 本来不属于银行的钱,就称之为“负债”。比如说我们存在银行的钱,虽然银行可以使用这笔钱,比如说把它贷款贷出去啊,比如说打新股啊,买QDII啊,但是这笔钱只要我们去取,原则上银行就应该给我们,也即是大家常常在营业大厅里看到的“存款自愿,取款自由”之类的意思。这类钱,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本来不属于银行的钱”,也就银行欠我们的钱。

负债,很有趣的东西喔,银行是负债经营的,比如说一家银行贷款有100亿,其实它本身是没有那么多钱的,这些钱都是来自于我们存在它那的钱。如果大家一起都去银行的钱取出来,那它就经营不下去了,这种恶劣的行为,称之为“挤提”,是很不友善的,是要负责任的,我们不要去做。

负债类科目都是贷方科目,也就是借记时余额减少,贷记时余额增加。

1.3 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类的科目,用“3”作为首位科目号,如“3121”,表示利润分配。 上面说过了 ,所有者权益,也就是真正属于银行的钱,即是所谓的“核心资本”。原则上,它包括了一家银行注册时的资金,历年来的盈利(假设有盈利的话,当然还要扣除各类成本开销),如果是股份制银行的话,还包括股本金之类的吧。

这类科目相对数量较小,金额较大。 科目属性忘了。

1.4 资产负债共同类(往来类)

资产负债共同类,通常表示往来账户,用“4”作为首位科目号,如“46411”,表示通存通兑。

这类科目,通常是指一些往来类账户,所谓往来类账户,嗯,就是金融往来的账户喽。 这个科目有点麻烦,可能要结合具体业务来解释一下:

比如说我们在招行有个账户,然后跑到工行的ATM上去取钱(招行也是,中山这种伟人的故乡居然都不开个点,严重BS一下),那么取款成功之后,我们的招行上的账户的钱就少了,工行ATM里面的现金也少了。这笔钱是工行替招行先支付的,要找招行要的。所以工行一定会有一个科目,用来标记它有多少钱要找招行要;而招行也要有一个科目,也是要用来标记它有多少钱要给工行。(怎么要,那在后面清算一节里面会提到。至于跨行ATM的取款原理,就不用再细说了吧。)这个用来标记应付,应收的科目,就是往来类科目,对于工行方而言,当时使用到的就是一个类似于资产类的科目(有点类似于应收账款的意思,或者也可以理解成一种短期的贷款,总之就是工行先付出的资金);招行当时使用的就是类似于负债类的科目。

上面提到的,因为是银行与银行之间的业务往来,所以用来标识资产与负债的科目会有分别,如果是行内之间的往来,那么不会搞得那么复杂(或者也可以说搞得更复杂),就会用一个科目来搞定,这个科目根据具体需要,临时用的,有时表示资产,有时表示负债(其实也就是科目上的余额有时是借方,有时是贷方。因为这个科目既不是资产,也不是负债,只是临时用来表示营业往来的,通常每天会清零,也就是所谓的清算。

一般而言,城市级别的商业银行因为是一级法人,所以清算之后,行内往来账户上余额为不为零都没什么关系,反正都是自已家的钱;而信用社会比较麻烦一点,因为通常一个联社都是由多个信用社组成,每个信用社都是一个法人,所以联社内部的往来类账户原则上每天应该都清零,否则账务上就不好看了。(注意,这里指的只是行内的往来账,如果是银行与银行间的,那每天一定是要清零的,否则就是属于错误的情况了)

这类科目在我们做过的项目里,基本上都简化了,只有一个轧差类型的。也就是把当天的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一减,哪个大就谁记在哪边。

我记得以前还有一种双方类的科目,那真是玩死人。双方类的科目是指这个科目既有贷方余额,又有借方余额;对应贷方余额,既有借方发生额,又有贷方发生额,同理,对应借方余额,也是既有借方发生,又有贷方发生,如果只有上期的借贷方余额,以及当期的借贷方发生额,那是无论如何也推算不出当期的借贷方余额各是多少的。(必须根据发生账务时,是借方余额,还是贷方余额来判断),不知道这类科目的起因为何,总之如果有的而且可能的话,最好能拆分之几个性质单纯一点的子目来处理。

不好意思,因为对这类科目感触颇深,也被玩过很多次,被玩很久,一时激动,就多说了几句。

1.5 损益类

损益类的科目,用“5”作为首位科目号,如“5011”,表示利息收入。

损益类科目,理解起来应该不难,就是指银行在一年的业务里面的收支科目。比如的存款利息,对于银行来说是一笔支出;贷款利息,对于银行来说,是一笔收入。这两个科目就都属于损益类科目。

一般来说:

收入类科目属贷方科目,借记时减少,贷记时增加; 支付类科目属借方科目,贷记时减少,借记时增加。

在理解上,可能与资产、负债类的科目有些相反:

资产是指属于银行自己的钱,是借方科目;对应于这里,收到的钱是银行自己的,却又是贷方科目。

这里,按会计原理来理解可能会更简单一点,下面一章会讲到。

1.6 或有资产负债类

或有资产负债类的科目,用“6”作为首位科目号,如“6011”,表示承兑汇票。

闻歌知雅意,顾名思义,“或有”,那自然就是“或者有”,也就是可能没有了,所以如果没见过也不奇怪。

这类科目见得少,一般可以忽视它的存在。 1.7 其它

这里再罗嗦一下,在科目下面呢,一般为了便于分类统计,所有的银行都会再设子目(一个子目一般又会对应多个小子目,或者说是说是多个账户),这个子目,有的地方叫“业务代号”,有的地方叫“结算码”,总之都是一个意思。

要注意一下,科目号是国标,子目通常是自己内定的,对应于信用联社,就有可能是省里统一定的。也就是说科目这个东西走遍全国大致上都是一样,子目这个东西可能出省,出了城市,或者说一个市里不同的银行,可能都不一样。

2 简单会计原理

2.1 内部账户

这个问题,我在刚学的时候,曾经颇疑惑了一段时间,所以虽然很简单,但还是单独拿出来说一下。

所谓内部账户,是与客户账户相对应的。也就是说这些账户不是用来登记、反应客户的账户信息,而是反应行内的账务情况,比如说损益类科目的账户,就都是内部账户。

客户的账户,一般是客户来银行开户的时候,才建立的用来登记账务的账户; 内部账户,一般是分行成立之初,统一生成的。(一般都一个专门的程序,由操作人员来调用的吧)

其实对于内部账,在会计原则上,登记个科目发生可以。至于增加子目,乃至内部账户的概念,主要是为了后续的分类统计以及相应的分析。

说到这个账户,就顺便想起了表内表外的问题。表内账,都是正正式式,真金白银的钱;比如我们的存款什么之类的。而表外账,通常是一些统计之类的东西,比如说现在分行里有多少本存折啦,还有已经核销的贷款之类的。

表内账的单位,都是“元”;

表外账的单位,就百花齐放了,有的是“元”(比如说已核销贷款),有的是“本”或者是“张”,比如说存折或者说什么有价单证。而最后,表外账在汇总统计的时候,不管是什么单位,就是统统一加了事,对于不是财会专业的,尤其是我们搞计算机的人来说,这种加法简直有些不可理喻,总之银行会计上就是这样处理。

所以说,一般报表里面,大家会对表内账比较关注,对表外账的要求不是太严格(我是这样偷偷的说,各位怎么处理是大家自己的事)。

2.2 复式记账法

只要是与会计有关的书,就一定会提到复式记账法,也称为借贷记账法,这里就不多解释,简单说一下。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两句经典的话,是针对表内账的。对于表外账,用的其实是单式记账法,有的叫“收”、“付”,也的也还是用“借”,“贷”,要结合具体的业务来理解,这里就不展开了。如果没有特别说明,下面的描述都是针对表内账的。 对于银行业务来说,最简单的是一借一贷,此外,还有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多借多贷在银行业务里中不允许的,因为这样无法精确的体现账务的起始与流向。不过在企业会计中,多借多贷又是允许的,所以说凡事无绝对。

有些时候,基于某些特殊的的原因(常见的主要是频繁的锁表问题),可能会临时采用单边记账,但是最后一定会汇总补齐,否则就会出现“借贷不平”这样的严重问题。

2.3 冲账

做错了账,要改正它,就可以理解为冲账。

冲账有两种,一种是蓝字冲账,一种是红字冲账。

所谓的蓝字冲账,是指与原账务方向相反,金额为正的一种记账方式。 而红字冲账,就是指与原账务方向相同,金额为负的一种记账方式。 蓝字冲账,本质上是做一笔新的业务,仅仅只是实现了最终的余额正确,发生额会虚增,所以一般的明显有错的账务,会要求使用红字冲正。

红字冲账因为是负数发生,所以在统计的时候,发生额将会与原来的交易抵销,这样的话发生额就很严谨了。

实际上,对于一个系统而言,通常一笔业务的发生,并不仅仅只包括账务的登记,还会更改许多表中的数据。比如说一笔简单的取款交易,除了登记账务之外,客户的账户上的余额还会减少,这个很好理解吧。那么在冲账的时候,还需要将客户上的钱给它加回去。所以,关于冲账业务的设计,其实也是一个比较有趣的话题,这一点,将会在后面的章节中进行探讨。

3 业务流程描述

对于一个没有在柜面实习过的人,描述一下银行的业务流程,可能是有助于理解系统架构的。

银行的业务,大致上可以分为财务类的业务,以及非财务类的业务。 非财务类的业务这里不做讨论。

财务类的业务,又可分为自动业务,以及非自动业务。

非自动业务,就是那些必须在柜台办理的业务,比如说一些转账业务,或者金额较大的存取款业务之类的。这类业务,因为是由柜员发起的,所以会有一些单据打印留底,以做传票使用。

而自动类业务,就是由系统自动处理的,比如说我们在A分行有个账户,然后非要跑到B分行去取钱,那么B分行那部分的账务,对于B分行而言就是非自动业务;而A分行那部分的账务,对于A分行而言就是自动业务。

自动业务因为是自动发生,所以需要业务人员打印报表的时候,才能知道发生了什么业务。

柜员日间做各种各样的业务,然后到了下午关门以后,打印一份“科目日结单”,然后用柜员手头留存的传票,按科目逐一汇总累计,与打印出的科目日结单上的金额进行比对。有错一定要一查到底。所以原则上,这时打印的科目日结单,应该不包括自动业务,否则就会对应不上。

业务系统在批处理的时候,还会进行一些自动的账务处理,然后最后系统还应该会再打印一份完整的科目日结单,以及日计表(可以理解为业务状况表的简洁版)。至于那些自动业务,系统在批处理的时候,或者是柜员主动查也行,总之就是会有一份“他代本”的传票(对应于上面提到的业务,A分行的自动业务就应该属于A分行的“他代本”传票。而B分行的传票因为是非自动业务,所以在交易当时就会有相应传票产生并打印了)

到了第二天,分行开门后开始营业前,业务人员需要下载打印各类报表,不过主要的就是前面说的那两份,然后再看看,如果借贷发生、余额都相等,所有的非自动业务都有传票,而且和整个科目日结单都可以对应上,那么就表示昨天的账务完整无误,然后大家就可以欢天喜地的开始新一天的业务了。

4 常见规范及检测

4.1 传票以及日志

从最基本的说起,通常来说,所有的账务程序都需要打印传票, 传票格式通常都是统一的,找份以前看看就可以了。

对应于转账业务,需要打印转账借、贷方双方的传票。

而对于现金业务,则只打印一张传票就可以了,借贷方向采用非现金科目的方向。(我个人认为,可能是因为标识了现金传票,所以对方科目就自然是现金,于是就不需要再打印了,猜的)

所以我们在开发程序的时候,打印传票这一步,一般不会特别强调,都是默认要做的。如果不太清楚的时候,一定要主动向需求设计人员询向,千万不要嫌麻烦,抱有侥幸心理。这种东西如果测试的时候漏掉了,是一定会有人要求补上的。(我在N多项目里都见过漏写传票,然后在程序上线前夕被人要求赶紧加班补制的,所以千万不要嫌麻烦)

在日终批处理的时候,可能有些数量庞大的业务,比如说代收付,结息什么之类的,动不动就是几十万笔,一张张生成、打印太不经济,通常会考虑采用打印一张汇总传票,然后加上一份明细清单的方式。还有的时候,如果上百万的话,可能明细清单都省掉,想办法导成电子数据都是有可能的。

上面说的是账务相关的业务。而非账务类的业务,如果涉及到修改类的业务的话,比如说修改密码,修改客户名之类的,通常需要登记日志(LOG),用来记录,以便查询。

有的时候,为了统计业务量,或者是为了分析排障,还有可能要求对每一笔发送到主机的业务数据都登记下来,这时候最好采用一种统一的方式来进行登记,以及数据的定期清除,因为这类数据量应该比较大。

4.2 常见检测内容

发生一笔业务的时候,是一定需要进行若干检查的。比如最起码,我们去取钱的时候,就一定会检查密码。这里对一些经常见到的,较为普遍的检查简单介绍如下,套用一句合同上流行的话,叫做 -- 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条款:

1、 账号/卡号是否存在,是否可以正常使用

2、 账号与客户所提供的凭证(通常这是指存折客户,对于卡用户而言,账号就是卡号,或者是可以根据卡号查询出相应的账号)是否匹配。

3、 密码、证件号码(如果需要检查的话)是否与主机数据一致(印鉴什么的需要业务人员肉眼核对。现在又出了一种加密机,如果采用了这种先进技术,那当然还需要检查这种加密后的信息是否一致了)

4、 在转账的时候,一定要检查转出转入方的户名与账号/卡号中的户名是否一致。(对私客户还好办一点,如果是对公客户的话,名字又长,括号什么的再一加,经常会出现问题,总之是一定要检查)

5、 如果是取款类业务(比如转账业务的转出方也算),一定要检查账户的可用余额是否足够。

6、 大家一起来。

5 系统架构及部分模块常见设计方案

5.1 常见总体架构

这里如果用图可能效果会更好,不过我不会用VISIO,所以就算了。 一般硬件架构,都是一个主机,一个前置机(大前置),前置机就对外了,比如业务人员用来作业务的终端啦,ATM,网银,电话银行什么之类的可能就都对应这个大前置了。大前置,或者是中间业务平台,也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可以做得很大,比如建行的大前置,又比如X天的中间业务平台其实也不错,这里不做深究。

就软件架构而言,核心系统一般可以分为业务模块,账务模块,和总账模块。 总账模块通常记录了一些账务的汇总信息,比如说科目总账的日、月、年的发生、余额。银行中大部分的报表都需要通过取总账模块中的数据来生成。总账模块的数据一般是取自账务模块中,当天的账务数据。(当然,也有很多报表,需要整合业务模块与总账模块两部分的数据一起来出)

账务模块,就是用来登记账务的,这部分一般会做得比较通用化,方便各个业务模块来调用。

业务模块,当然就是实现各个业务的子模块了,通常模块之间相对独立又互有关联,如果是账务类业务,当然就要调用账务模块中的程序。如果是非账务类的业务,那可能业务模块内部处理一下就可以了吧。

一般业务模块的数据会对实时性要求较高,而总账模块没有什么实时性的要求,不过总账模块重在统计分析,所以数据量一般会比较大。

5.2 计息

有的系统可能没有把计息单独列为一个模块,而是直接嵌套在各个业务模块之间了,不过设计成一个模块,个人认为可能会显得比较专业一点,至于到底好不好用那就见仁见智了。

刚接触银行业务的时候,曾经很执着,很傻很天真的想过活期账户到底是怎样计息的,因为定期账户的计息方式相对简单,余额乘天数就对了,但是活期账户的余额是常常在发生变动的,所以前20多年我一直都不知道银行每年给我算的活期利息到底对不对。

银行会计上,通常都会通过“积数”这个东西来计息。何谓积数?就是余额*天数,所以积数的单位应该是“元 天”

比如说

利息 = (账户余额*天数*利率)/ 360,在这个公式里,账户余额*天数就等于积数,于是这条公式也可以写为 利息 = (积数 * 利率) / 360。

定期账户因为账户余额通常不发生变化,所以一般不会涉及到积数。 活期账户采用动户累计积数的方式来计息。也就是说账户余额没有发生变动,就什么事都不干;当账户余额需要发生了变动时(比如说取款),那么业务模块里就将上次账户变动日,到当前日期的天数计算一算,然后用变动之前的账户余额乘以这个天数,然后把这个积数累加到之前的积数上。最后计息的时候,就使用这个积数乘以利率再除360。

在设计的时候,就需要把每次账户变动的日期都登记下来,还需要有地方记录账户的当前积数。

对公计息,或者是一些需要计息内部账,有可能是每天计积数,也就是每天把账户余额累加到积数中。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对公以及内部账户的数量远小于对私账户,每天把每个账户都过一遍,花不了太多时间;而要是每天把储蓄账户都过一遍,就有点类似于结息了。(对私账户多的银行,有可能达到上千万户,尤其是些代理了社保,医保的银行,不可小看)不过现在有些很好很强大的国外系统,对于利息的处理,是每日计提,当然,这样设计也应该会有它的独到之处。

刚才这里提到的了需要计息的内部账,那么一般而言,什么样的内部账需要计息呢,我想,应该是不同法人之间上存下放的款项需要计息。对应于一般的商业银行以及统一了法人的信用联社,因为全市是一级法人,可能就没有需要计息的内部账了。而对于没有统一法人的联社,因为每个信用社都是一个独立的法人,那么信用社存放在联社的用来做往来清算用的资金,就是需要计算利息的。还有的银行,对于贷款的处理,也会有资金池的概念,这时总行下拨分行的用于贷款钱,也是要计息的。

这里可以看到,对于计息模块而言,积数是一个很好用的东西。积数除了计息,还有很多其它的用途。比如说招行的金卡,说的是“日均存款5万元以上不收取账户管理费”,那么,这个日均存款5万是如何判断呢,我很久以前曾经问过一个大堂里的MM(跟我同姓喔,惜乎已经有BF了),她说是根据积数来判断的,也就是每个月需要增加150万的积数,这样听起来就很合理了吧。

对于某些业务来说,可能需要登记利息的明细。比如说贷款的复利的计算,就是根据利息来的。无论是正常贷款,还是逾期贷款,都会生成利息。生成的利息如果未及时归还,则会再根据这笔利息生成相应的复利。复利的复利,喔,太可怕了,也还是视为复利吧。总之,我的意思就是说,储蓄、对公账户这样的结息,在计息模块中可以不用登记利息的明细,因为最后结息的时候根据积数一次搞定;而对于贷款(或者是其它有需要的模块),可能需要在每一笔利息产生之后,都把它登记下来,已保留行使进一步措施的权利。

除了贷款之外,还有一些定期账户,也最好采用明细的方式进行处理,越细越好,比如什么零存整取,教育储蓄之类的,要是没有详细的每期存款登记,漏存登记等等,是很容易就被它玩死的。

通知存款以前觉得它很可怕,现在想想,突然又觉得没那么可怕,无非就是通知取款,通知期限内的积数登记,然后取款又或者取消通知。可能最主要的,就在于通知期限内的积数计算。总之提取一个计息模块,为这类业务特别定制一些明细文件是很好的一个选择。

提到计息,也就顺便说一下利息税。国家在这十年来,调整了两次利息税税率,一次是涨成两分,一次是降成五厘,就那么一点钱,调来调去累不累,要收就收,不收拉倒,还搞什么分段计税,烦死个人。在这里,不知道有没有人是负责搞利息税这部分程序的,也不知道去年改这部分程序的时候,有没有很不爽过。其实要是早考虑到这种情况,倒是可以一开始就通过设置利息税参数表,然后修改计息程序,读取利息税参数表,最后根据不同阶段的参数,分段计息算税。这个方法倒是可行的,也实现过,对于整存整取的定期来说,算得上是一劳永逸,不过对于活期而言,每次调整利息税税率的时候可能就要搞一次类似于结息的东西了,好象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

在国外的先进系统中,还有一种精采的倒起息可以让人一筹莫展。这种玩法的意思,就是说当客户来柜台前做个什么交易的时候,允许账户的起息日期在业务发生日之前。比如说有人7月14号来到柜台前还一笔贷款的款,然后说我这笔钱明明7月7号就到账上了啊,为什么银行不给我扣,非得让我贷款逾期之类的话。然后核查,如果属实,那就倒起息一把,现在虽然是7月14号,但还是当它是7月7号还的。(好象是这样,也可能是我说错了,大家对这段解释千万不要太放在心上)总之,如果有倒起息的需求,那必须在最开始设计的时候就与其它计息,以及业务流程整合在一起来考虑,如果中途加入这个需求,那改起设计来会比较费劲,改起代码来更是难上加难。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计提,这个也和利息有关。计提常用于利息支出,比如说利息支出是5211,5字头,即是一个用于营业收支的损益类的科目。计提的会计分录中,对应的科目是应付利息2611, 2字头,是一个负债类的科目。所以说,计提的含义就在于,虽然当前客户利息并未产生(是结息的时候才产生),但是这笔利息(尤其是整存整取的定期利息)迟早是会产生的,所以这里预先计算,或者说估算出营业支出,计到负债的科目上(负债嘛,本来不属于银行的钱,迟早是要被取走的钱),然后到这类账户结息的时候,就直接从应付利息中支出,计到客户账户上,而不走利息支出这个科目了。看懂了吧,这里其实也就包含了管理会计中的概念,实际上是产生一个提前测算成本的动作。诸位搞IT的朋友们,你们看过《会计学原理》吗?

5.3 储蓄/对公

这部分模块一般没太多可讲的,通常的设计,都是搞个主文件,保存针对每个账户的信息(比如说账号,账户余额,当前积数什么之类的,总之就是与账户有关的信息),然后再搞个账户明细,用来记录每个账户发生过的业务。听闻有的系统设计,不知道是不是考虑到锁表的问题,计划取消主文件,直接上明细,愕然之余只能感叹自己见识浅薄,因为我总觉得明细要考虑冲账的问题,在读取上不如主文件一下搞定那么畅快。而且主文件可以有锁表保护,可以更好的保障数据的正确性。

所以私底下,我还是很推崇这种“主+明细”的设计方式。以前曾经很无奈地见过有人在新增业务模块时,把主文件和明细混在一起来搞,于是整个业务流向怅然若失,需求有变动时改动几乎无从下手,若非我多年功力,是断断不可能在加两天班后就理顺通过测试的。

说起储蓄呢,又忍不住再提一下招行,不可否认,它的一卡通做得真的挺好,本外币,定活期,一张卡全部搞定。我以前就经常把活期转成三个月定期。根据我本人看法,三个月定期从利率差与时间存放差上来说,性价比是最高的,也就是说一年期利率虽然高,但很难保障这点钱在一年内不用。所以推荐大家把5K以上的存款转成三个月定期,一般忍忍也就可以拿到利息了,当然了货币基金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还有一次自做聪明搞了个一年期的零存整取,性价比不高,而且还得到柜台去办取款手续,把自己麻烦死了,不推荐使用。

扯远了,其实本来是想说,活期、定期、外币账户,这些都是一个又一个的账户,而在招行的设计之中,这些账户,都会与我们的那一张小小的卡片关联起来。换句话说,人家的卡号,应该只含具体的卡的信息,比如说卡的有效期,密码,磁道信息什么之类的,不直接对应某个具体账户的;而各个具体账户则应该会有一个与卡号的对应关系。然后到寄对账单的时候啊,打电话介绍买保险等等附加服务的时候,就还是根据卡号来提供服务。不过还是要根据账户的资金流动来分析消费习惯,以及贡献度的高低等等。

至于怎么实现,就根据各位自己的核心系统慢慢体会,不过这么多年了,也可能大部分银行都实现了这种功能或者是类似的一卡通,那就当我这段没有讲过吧,总之我觉得这种理念很好很强大,让我用得觉得很方便。

至于对公,好象就更加没什么可说的了。

5.4 客户信息

客户信息,卡号,账户号,这三者是层层细化的关系。所以说,整合好三者的关系也是一个不容易的事情。

在我见过的几套系统之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同一个客户对应多个客户信息。这通常又是个历史遗留问题,比如在手工或单机年代,开户时对于身份证明证件要求不是很严格,一个人可能开了很多账户,还可能是用化名开的账户。在移植上线的时候,常常由于重要信息不齐,又要考虑客户层面的因素,很少能强制性补齐客户资料,通常只能在移植时自动生成一些客户信息,这样就造成了很多冗余,而且也不好再做深层的数据挖掘和客户分析。相比较而言,新开立的分行可能这种情况会好一点,而且面对的客户高端一点的,又会更好一点。

在新系统上线,做数据移植的阶段,一般客户信息的问题是最先体现出来的,通常新系统会要求得比较理想化,而实际情况千奇百怪。这里说说常见的,比如说新系统一般会要求证件号码唯一,但是因为很多客户的证件信息缺失,所以这个号码唯一可能会有困难;再比如说有时可能会出现证件号码重复,而且还真的不是同一个人。

总之这些问题,它不是新系统的错,也不能完全说是旧系统的错,最关键的是在移植的时候如何处理利用好这部分客户信息。

再一个问题,就是客户信息的更新。个人认为最好能有一个有效的途径来更新客户信息,尤其是工作单位,电话号码,对于很多流动人员来说,经常会变换。如果每次都要来柜台更新,我想那基本上就可以认为它是形同虚设了。

可以说,随着现在以客户为中心的概念的提出以及越来越多的实现,客户信息这个模块也应该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前设计的表结构应该会有些不够用了。目前如果没有新系统要上的同行们,恐怕是要等着改结构加字段了,保重。 5.5 贷款

很多地方都会把一般的商业贷款与按揭贷款和消费贷款(比如车贷、分期付款之类的,总之有点类似于按揭贷款的)区分开来,这样自然有它的道理。我在这里只谈我个人的设计方案。

现在的商业贷款常常采用一笔发放,一笔回收的概念(当然有时会有提前还款,但不象按揭贷款这样有个具体还款计划),然后用合同号,或是借据号做为贷款的一个类似于唯一关键字这样的东西。但是有时公司的商业行为中,一个大项目里会包含多个子项目,然后对应不同的子合同,这些合同对应的贷款之前其实都是有关联的,尤其是在算逾期什么之类的时候,有的是一逾全逾,有的又不是。所以我个人觉得,贷款最好做成多笔发放,多笔回收的形式,发放与回收不必一一关联。但最好在贷款录入时(这时不一定已放款),就录入相应的还款计划。

贷款的账号,最好与具体的业务信息剥离,类似于储蓄里面“一卡通”的概念一样,每个贷款,有它自己独立的贷款号,然后正常、逾期、两呆,以及相应的利息账号都与这个贷款号关联起来,便于以后的跟踪追查。

而对于按揭贷款来说,因为期限长(常常是二三十年),而且比较具有规律性,所以一般就不用列出还款计划的明细了。不过要注意,一般按揭贷款的首月还款是按天算息的,稍微注意一下就可以了。

最后,特别强调提出一点,见过两家行,都推出过“等本等息”这种经典的业务产品,也就是客户每月按等额法算出的金额还款,但本金的计算则按等本的方式来算。

这里要大声疾呼,这种东西从原理上来说就已经是错误的!因为同样金额,同样期限的贷款,等额法的利息是要大于等本法的利息的。等本法计算方便,理解简单;而等额法是数学家们经过精确的计算,推导出公式,最后计算出的一种还款方法。也就是每个月的还本、还息都要严格按照计算出的公式,这样才能达到等额的效果。试想想,这个月还了一定的本金之后,下个月计算出的利息就不一样了吧,这时要求下个月还的本金与还的利息加起来还是和这个月的一样多,而且还要求每个月还的本金加上利息都是一样多。所以,除非是数学学得特别好的同学,咱们一般的程序员不要妄想自己能推导出公式来,照着公式算就行了。如果强行按等额法计算出的钱来制订还款计划,又按等本法的方式还计算每期还款本金,虽然是方便了,但是在每年利率变更,重算利息时,必然会导致利息总和由等额法的利息渐渐趋近于等本法的利息,也就是总利息额将会越来越少,于是要么在本金与利息的问题上无法自圆其说,要么可能会出现利率上调还款金额反降,甚至负利息的问题,不可不查。

5.6 清算与结算

清算与结算本来是两种业务,不过因为结算中通常又会包括清算,要分成两小节,每小节又说不了太多话,所以干脆放在一起算了,而且这一节只谈流程,不讲设计,这种业务流程理顺了自然就可以设计了。

先约定一下,商业银行的级别,一般是

分行—支行两级,有的可能还会有储蓄所这种第三级。简化起见,暂时就分两级来说吧。如果对应到信用社,那就是联社营业部—信用社营业部。分社一级省略。

先从结算说起,这里的结算业务,指的就是跨行转账,至少我是打算这么说。每家商业银行,都会在当地的人民银行有一个资金账户,可以理解为结算业务用的备付金账户。然后在自己行内,也会开立一个与之对应的“上存人行款项”的账户。理论上,人行的这个账户和我们自己行内的这个账户,表达的都是“该银行存放在人民银行的钱”的这个意思,所以金额也应该相等。那么,这两个账户在不同的银行(也即不同的系统中),如何保障它的一致性?这一般就是通过日终,营业终了时的对账来保障。所以对账是很重要的,这个后面再说。

至于结算业务的流程,先从遥远的手工账/单机账年代说起吧。在那个时候,结算的途径、概念、术语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什么先直后横,先横后直,提出借方,提出贷方,提入借方,提入贷方,信汇,电汇等等等等,不把人转晕誓不罢休。现在好象大小额支付横空杀出,倒是简化了不少。当然也还有行间转账,同城支付,省金融平台,不过概念上渐渐趋向统一化,先不多说,先谈谈当时我理解中的流程:

首先如果要转账,我们要在柜台前填一份一式五联的单(一定要用力填哟,不然最后一张纸上看不到什么字迹的),然后这笔钱就从我们的账户上扣下来,划到银行内部的某个往来账户上了。

然后这些单据,再手工传递到上一级,上一级再手工传递到人行(当然,也可能上一级就是人行,这里不要太较真),每传一次,这笔资金都会在当前做业务的这一个银行的往来账户中流动,最后通过人行,流到你想转入的银行中,那个你手工填的单,也流到那家银行中。最最后,转入行的业务人员核对单据,账号,户名都没问题,这笔钱就从往来账户划到我们所填的转入账户上去了。

在这些过程中,结算的同时就已进行了清算,资金的流向是

A银行的某支行A银行的当地分行A地人行B地人行B银行当地分行B银行的某支行

也就是每一笔转账,在行间的这一步,都是通过它们在人行的资金往来账户,实现了资金的流动。

如果是上述的资金流向,就叫先直后横。如果是A地人行B银行A地分行B银行B地分行B银行某支行这种方式,就叫先横后直。

这些单据的传递,都是手工的,或者说是落地的。如果是用信件的方式传递,那就是信汇;如果是用打电报的方式传递,那就是电汇。手工的传递都是有场次的,比如一天两场,或是一天一场之类的。所以这个转账的效率有多快,我就不说了。

现在科技进步了,手段丰富了,社会于是也就和谐的。先从我个人较为欣赏的大额支付说起。我一向认为大额这个业务设计得是相当的合理,因为资金是点对点,清算行对清算行,大大缩短了流程,更重要的是,信息的传递是自动的。还是上述的CASE,假设转出行与转入行都开通了大额业务,那么资金的流向是:

A银行的某支行人行B银行的某支行 原则上是这样的实现,当然行内的设计怎么处理我们就不多考虑了。行内当然也可以设计成为先从A银行的支行转到上级分行然后再发出,总之人行收到一笔大额的转账信息之后,是会自动、直接发向指定的转入行(假设转入行也开通了大额业务的话)

大额系统的对账,不考虑具体的客户账户,只考虑清算行。通俗的说,人行只管A银行今天给B银行转过去多少钱,转过去了,人行就不管了。至于B银行什么时候把这笔钱入到客户账户中,那是B银行的事,人行不管。听起来责任还是很清晰的吧,而且这样也有助于减少账户锁表而造成的行间转账失败。

因为大额的这种设计,所以实际转账中,几乎是实时的。我从某地信用社转到异地招行,在柜台还没最后签字,收款短信已经来了。

因为大额业务发生的时候,是支行对支行的,所以每发生一笔业务之后,实际上这笔资金是暂时体现在该支行的某个行间往来账户上。所以每天大额业务结束后,还需要按清算的流程,将这笔资金按往、来分别清算到上一级分行(或是总行吧,总之就是当地的最高节点),然后分行与人行发下来的电子对账文件进行对账,检查汇总往、来数、金额是否相等。如果相等,那就可以把往来一轧差,转出多的时候就从存放在人行的账户里扣钱,转入多的时候就往那个账户里加钱。

至于这个清算的步骤,通常还是由手工发起,不过这里的手工,就不是指传递单据,而是指运行程序。当然,清算程序也可以自动运行,这个根据系统的不同,要求的不同,自行调整设计。

5.7 额度控制

和计息类似,可能有的系统没有把额度单列为一个模块来处理,而是仅仅作为业务模块之中的一个判断项。早期的业务中,的确可以这样处理。不过随着现在金融产品的不断推出,我个人认为还是把额度拿出来单独搞一下会更好处理一点。

比如说,一个账户,可能会有几次冻结,也能会有多项额度控制,每次的解冻,又或者是解除控制,都可能会对账户的额度造成不同的影响,如果夹杂在业务模块中,字段的设计,状态的控制可能都会有些问题,单独整成一个模块,或者说是一个大公函,在账务交易(或是账务模块中)的时候,用额度模块来进行一下判断,可以更方便的检测账户的可用额度是否足够。

另外,一些账户相关的透支什么的,也可以比较好的按客户来处理,而不是针对每个账户设置是否允许透支。以至于循环授信额度,这些概念都可以拿出来使用,简单的来说,有点类似于储蓄卡向贷记卡的管理方式倾斜,不过我没做过贷记卡,所以这里也提不出太多东西,只好拿个概念出来大家一起参详一下。

5.8 冲账

本着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的原则,刚才突然想起冲账还没有说,那么这里就说说冲账。 冲账的概念前面已经提过,这里我们指的,就是红字冲账。因为蓝字冲账就是再做一笔别的账务,从IT人员的角度出发,其实是另一个合法的正交易,不能算是冲账。

在设计程序的时候,只要是财务类的业务,就一定要考虑冲账的问题,不能偷懒,不能妄想测试人员会遗漏。就算别人忘记了测试,如果在真实业务中发生了问题,是很麻烦的,所以要养成良好的设计、测试的习惯。(这里不谈编码,因为设计好了自然就会写代码的)

关于冲账的实现,我知道的有两种方式:

第一是正反交易的概念。也就是普通的账务交易,称之正交易。每一个正交易,都需要有一个与之匹配的反交易,如果是按交易码来管理的话,可能会有一个标准来定义反交易的交易码,比如说正交易码加上5000就是相应的反交易之类的。(这里只是随便举个例子,比如说0001表示取款,那么5001就表示取款的反交易)因为冲账在账务处理上,具有一些共性,比如说都是按原来的财务的会计分录,只是金额为负发生账务即可,所以有可能会有一些公共函数来调用,不过总的来说,都是小函数的概念。这种设计的缺点很显而易见,就是交易码,代码量都要翻倍。业务人员在冲账的时候也需要稍微算算交易码,有可能会输错。好处也是很明显的,就是程序之间互相不影响,修改维护都很容易。

第二种设计思路就是大函数的概念,也就是使用一个交易来实现冲账。因为前面说过,冲账业务具有一些普遍的共性,就基本原则来说,找到这笔正交易最初的账务,就可以了。所以使用一个大交易来实现。至于各个业务模块冲账后,在财务处理完之后的业务冲账,那可能就需要不断的在这个大交易中挂上各类外挂了。这种设计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维护起来很不方便,因为相当于把业务模块的冲账都集成到一个大交易中,在版本控制,大量测试的时候可能会有较多冲突。好处就是不占用交易码,也可以减少很多代码量,对于很标准的冲账,甚至不需要特别去考虑冲账的问题。(不过怕的就是不那么标准的冲账)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不知道大家的系统中,使用的哪种方式。这里我提出一个集合两者的第三种方法,一起来参详一下:

仍然考虑以大交易为主,不过大交易按某个参数表,来决定调用业务模块中的部分程序解决业务模块的冲账问题。如果是非常标准的冲账,就不需要刻意写冲账程序。如果是不标准的冲账,就在参数表中按设计中自已定义好的各类标识符,使大交易可以判断出何时调用业务模块中的冲账子程序(这些冲账子程序可以随时新增,名字也可以自定义,总之是在参数表中来定义)。至于大交易与冲账子程序中间的程序入口参数的传递,因为各个业务模块要求都有所不同,所以可考虑使用一个大字符型字段,或是数据队列传递字符流的方式来解决。

5.9 其它

暂时先想到这么多,其实还有其它的东西。比如说日终批处理,不过做到这一块的同行们想来不是技术骨干就是业务能手,也就没必要看这份入门级的东西了。还有拆借,贴现,不过这部分在核心系统里面占的份量很小,业务理解起来也不难,抓住一个熟悉业务的人多问问就问出来了。还有代理业务,不过这种业务的设计也多半是主+明细的方式(比如说代理单位的汇总信息,以及相应代理业务的明细记录),麻烦的可能反而主要在数据的交互上,也就是什么倒盘啊,信息录入啊什么的,又或者是具体的程序运行效率上,和这个整体设计的关系倒不大。

关于批处理,我做得比较多,还是再简单说两句。一般来说,会要求维护人员按各自的业务模块,维护批处理中的相应程序。不过最后,仍然需要一个总体上能把握的人来协调调度。批处理的程序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种功能:

实现各类日终自动业务。比如说到期自动扣款(用过信用卡的朋友们应该深有体会吧),贷款的形态转移,储蓄结息(居然现在变成一年四结,有些先进的国外系统还要天天计提,我只能说系统的设计出发点各有不同啊),可能还会有上面提到的日终清算。当然,还包括了各类的日初业务初始化。

实现账务模块数据向总账模块数据的转换,也就是更新总账模块的数据。严谨一点的系统,在更新了总账模块的数据之后,还会用程序来检查一下总账模块的数据与业务模块中的数据是否匹配,一致。(也就是传说中的总分核对)

生成各类报表。这部分可能主要是从总账模块中出,也可能需要综合一下业务模块中的数据。

批处理的发起,是由固定的操作人员来执行,没见过设计成按时间点自动运行的。 刚才说到批处理的三项基本功能,而其实在各类功能中,程序的运行顺序还是颇有讲究,不能随意乱放,否则可能会出现无法预知的问题。

批处理的排障,也是一个比较痛苦麻烦的事情,这里真诚的建议各位维护批处理的同行在有大模块上线前,做好心理准备,多多祈祷,实在不行还可以试试拜拜土地。

第二篇:银行内控合规概述

信贷基础测试4.1:内控合规概述

一、单选题

第 1 节,共 3 节

1. 在包括内部监督在内的内部控制的五要素中,下列哪个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

)

内部环境

风险评估

控制活动

信息沟通

2. 下列哪个是合规管理的首要目标(

)

全面合规

有效合规

持续合规

其他目标

3. 下列哪个是合规文化的核心理念(

)

价值创造

全面涵盖

规则约束

责任担当

4. 下列哪个是建设银行信贷人员免于责任认定(无须进行责任认定)的情形(

)

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可对风险损失免于承担责任的授信业务,可以不进行责任认定

在办理授信业务过程中正式提出否决意见,未被决策人员采纳,事实证明其意见正确的

在相关人员合规尽职的前提下,因国家政策法规变化、外部突发事件、不可抗力等原因造成贷款风险损失的

其他免除责任的情形(如经认定存在不尽职的情况,但可以免除责任)

5. 下列哪个是建设银行信贷人员尽职免责(经认定已尽职无须承担责任)的情形(

)

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可对风险损失免于承担责任的授信业务,可以不进行责任认定

在办理授信业务过程中正式提出否决意见,未被决策人员采纳,事实证明其意见正确的

及时、主动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弥补过失,未造成不良后果或使风险损失明显减少的

抵制无效、被迫实施违规行为,但能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且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6. 下列哪个是建设银行信贷人员从轻、减轻或免除责任(经认定存在不尽职的

情况,但基于以下情况从轻、减轻或免除责任)的情形(

)

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可对风险损失免于承担责任的授信业务,可以不进行责任认定

在办理授信业务过程中正式提出否决意见,未被决策人员采纳,事实证明其意见正确的

在相关人员合规尽职的前提下,因国家政策法规变化、外部突发事件、不可抗力等原因造成贷款风险损失的

基于客户需求和业务发展需要,国家政策法规相关内容不明确或不够细化,在操作执行中能够严格认真履行总行有关制度规定,形成风险损失的

  退出 下一步

信贷基础测试4.1:内控合规概述

二、多选题

第 2 节,共 3 节

1. 内部控制是指由建设银行(

)共同实施,旨在为实现内部控制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董事会

监事会

所有管理层

全体员工

2. 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实现下列哪几个方面目标(

)

保证建设银行经营管理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监管要求及建设银行内部规章制度要求

保证资本安全

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提升经营有效性和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发展战略的实现 3. 内部控制的要素包括(

)

内部环境

风险评估

控制活动

信息沟通

内部监督

4. 内部环境一般包括(

)等。

治理结构

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

人力资源政策

员工行为管理

企业文化

5. 合规管理是指建设银行在持续修订、完善相关制度及各类手册的基础上,对违规问题进行(

)。

查找

评估

报告

整改

6. 下列关于合规管理叙述正确的有(

)

合规管理是一个确保内部机构和人员严格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的动态但不循环的过程

合规管理贯穿于建设银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涵盖对公信贷业务在内的各业务领域

合规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全面合规、有效合规、持续合规三个

合规管理是一个没有终点的动态过程

7. 合规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查找问题,评估影响,(

)等。

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和政策程序

组织、指导行内相关部门实施合规管理政策和程序

监督合规工作执行情况

定期对合规管理的绩效进行考核评价

发现并纠正既有的偏差和存在的薄弱环节

8. “全面覆盖”是指合规管理应全面覆盖下列哪个方面(

)

银行战略发展

公司治理

业务经营管理

信息披露

业务操作

9. 全面合规之“全过程”是指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所有流程、所有环节都须符合法律法规、准则和制度的要求,包括(

)

事前调查

事前预防

事中控制

事后整改

10. 有效合规要求(

)等,应与法律、规则和准则的规定相一致,确保其合法有效。

合规政策

合规管理计划

合规管理程序

合规制度

方法

11. 合规文化的内涵包括(

)

价值创造

全面涵盖

规则约束

责任担当

警醒意识

12. 下列关于合规文化内涵叙述正确的有(

)

“内控促发展,合规创价值”是合规文化的核心理念

倡导“全员、全面、全过程”的合规管理理念

牢固树立“规则不可破”的红线意识、底线意识

合规问题要“日清日结”

“合规就是保饭碗,违规就是砸饭碗”

13. 全体员工要时刻保持“合规就是保饭碗,违规就是砸饭碗”的警醒之心,努力做到以下哪几个方面(

)

不让制度在我手中变样

不让纪律在我手中松弛

不让差错在我手中发生

不让工作在我手中延误

14. 建设银行信贷人员要牢固树立合规意识,要做到以下哪几个方面(

)

围绕“知底线、守底线”主线,深入学习合规文化理念,强化自身底线意识

围绕“立规矩、守规矩”主线,认真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强化自身规则意识

围绕“查找身边的风险点”主线,主动排查身边风险隐患,强化自身风险意识

围绕“整改从我做起”主线,积极参与问题整改工作,强化自身责任意识 15. 信贷人员的合规管理包括(

)

建设银行信贷人员应遵守的职业操守

建设银行信贷人员应遵守的保密规定

授信业务禁止性规定

尽职免责标准

16. 建设银行信贷人员应遵守的职业操守包括(

)

应当学法、懂法、守法,保守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金融安全。应当依法、客观、真实反映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信息

应当具备岗位任职资格或能力,熟练掌握业务技能,自觉遵守行业自律制度和本单位规章制度,合规操作;对已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或尚未发生但存在潜在风险隐患的行为,应当按照相关报告制度规定,及时报告

应当遵循公平竞争、客户自愿原则,不得从事违规揽存、低价倾销、贬低同业、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应当尊重客户,了解客户需求,依法保护客户权益和客户信息

应当关爱社会,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履行社会责任,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珍惜资源,抵制铺张浪费

17. 建设银行信贷人员应遵守的职业操守包括(

)

应当公私分明,秉公办事,不得谋取非法利益。应当遵守国家和本单位防止利益冲突的规定,在办理授信、资信调查、融资等业务涉及本人、亲属或其他利益相关人时,主动汇报和提请工作回避。未经批准不得在其他经济组织兼职。应当有效识别现实或潜在的利益冲突,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单位有关进行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规定,不得利用内幕信息买卖资本市场产品;不得挪用本单位资金和客户资金或利用本人消费贷款买卖资本市场产品

应当遵守禁止内幕交易的规定,不得利用内幕信息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不得将内幕信息以明示或暗示的形式告知他人。应当拒绝洗钱,及时报告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履行反洗钱义务

应当自觉抵制并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商业欺诈、非法集资、高利贷和黄、赌、毒活动。在社会交往和商业活动中,应当廉洁从业,自觉抵制商业贿赂及不正当交易行为

18. 建设银行信贷人员应当遵循公平竞争、客户自愿原则,不得从事下列哪些不正当竞争行为(

)

违规揽存

低价倾销

贬低同业

虚假宣传

19. 建设银行信贷人员应当自觉抵制并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

)。在社会交往和商业活动中,应当廉洁从业,自觉抵制商业贿赂及不正当交易行为。

商业欺诈

非法集资

高利贷

黄、赌、毒活动

20. 建设银行作为国家控股的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出现的国家秘密包括(

)

以文件形式送达建设银行的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生成的秘密事项

由建设银行提供信贷支持的国家确定密级的国防军工项目和建设工程,建设银行使用的国家密码设备的安装、保管、使用和防护措施

由建设银行自己生成的重大财务或机构重组及并购方案

建设银行向党中央、国务院及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报送的业务发展计划、预测、建议、经营形势分析和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 21. 建设银行员工保密纪律包括(

)

任何人未经批准不得引用和发表标有密级的文件内容

任何人不得擅自留存传阅中的密级文件,非公务不得携带密件出行

严禁将文件、资料、内部刊物等当作废品出售

不得在非保密载体上记录秘密事项。

不得在无保密安全设施的场所和通信设施阅办、存放、传递密级文件和资料 22. 建设银行员工保密纪律包括(

)

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对涉密场所进行拍照和摄像

不得携带秘密材料游览、参观、探亲、访友和出入公共场所

不得在公共场所及家属、子女、亲友面前谈论秘密事项

不得以手机和未经加密的固定电话谈及涉密事项

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将建设银行的制度、办法、方案等文件以任何形式发送给亲友等行外人员;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新闻媒体披露未正式出台、发布的有关建设银行经营管理战略、措施和制度、办法的具体内容 23. 授信业务禁止性规定包括(

)

违反“先评级、后授信、再发放”要求,逆程序办理授信业务(总行有特殊规定的除外)

故意或参与制造虚假材料,或明知客户提供资料虚假仍上报审批

违反总行关于集团客户统一授信的相关信贷管理规定,在未经有权机构审批同意的情况下为集团成员单位办理单独授信,或者违反相关规定办理多头授信业务

故意违反总行授权管理制度,越权或变相超越权限审批信贷业务

授信业务报批材料存在极其明显的重大错误、缺陷等问题,或明知客户已经暴露重大风险(包括低风险业务、资产保全业务),仍审批无条件同意办理新增授信业务

24. 授信业务禁止性规定包括(

)

国家审计、监管机构检查认定,未获得项目立项正式批复等行政许可文件即发放贷款

伪造抵(质)押、保证等担保落实材料

违反总行有关规定,擅自解除、变更抵(质)押、保证等担保措施

隐瞒客户重大风险事项,导致授信业务基于风险揭示不充分的信贷资料审批通过,或未能及时采取相应风险处置措施化解风险

25. 经认定存在不尽职的情况,但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责任的情形包括下列哪几个(

)

在办理授信业务过程中正式提出否决意见,未被决策人员采纳,事实证明其意见正确的。

在相关人员合规尽职的前提下,因国家政策法规变化、外部突发事件、不可抗力等原因造成贷款风险损失的。

及时、主动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弥补过失,未造成不良后果或使风险损失明显减少的;

抵制无效、被迫实施违规行为,但能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且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基于客户需求和业务发展需要,国家政策法规相关内容不明确或不够细化,在操作执行中能够严格认真履行总行有关制度规定,形成风险损失的。

  退出 下一步

信贷基础测试4.1:内控合规概述

三、判断题

第 3 节,共 3 节

1. 内部控制是指由建设银行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以及基层管理层共同实施,旨在为实现内部控制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2. 合规的定义是指使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

3. 合规管理是指建设银行在持续修订、完善相关制度及各类手册的基础上,对违规问题进行查找、评估、报告和整改,培育良好的合规文化,主动避免违规事项发生,采取各项纠正措施和适当的惩戒措施,确保内部机构和人员严格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的动态循环过程。

4. 全面合规是合规管理的首要目标,体现在全过程、全面覆盖、全员参与三个方面。

5. 全面合规中的“全过程”是指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所有流程、所有环节都须符合法律法规、准则和制度的要求,包括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整改三个环节。

6. 全面合规中的“全面覆盖”是指合规管理应全面覆盖银行战略发展、公司治理、业务经营管理、信息披露、业务操作等各个方面。

7. 全面合规中的“全员参与”是指全体员工在各自的业务活动中全面遵循合规性要求,切实落实岗位责任、确保合规操作。

8. 合规管理是一个没有终点的动态过程,应随着经营环境、政策法规、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变化做出必要的反应和调整,定期检查合规管理机制是否能够应对外部形势的变化。

9. 内控促发展,合规创价值”是合规文化的核心理念,也是内控管理的首要也是最重要的目标。

10. 建设银行倡导“全员、全面、全过程”的合规管理理念,合规经营人人有责;全行制度、流程和岗位都要坚持精细化管理,符合内控合规要求。

11. 合规是内生的、自发的,需要全体员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感悟与实践,并树立自律与他律、监督与被监督的意识;对于合规问题要“日清月结”,确保问题解决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12. 建设银行信贷人员应遵守的职业操守之一:应当执行首问负责制,诚待客户,语言文明,举止大方,提供优质服务。

13. 建设银行员工有义务、有责任保守国家秘密、建设银行商业秘密和建设银行客户秘密,严格遵守保密工作有关规定。

14. 建设银行商业秘密是指由建设银行形成或拥有,并采取保密措施,一旦泄露将对建设银行的声誉或财产造成损失并影响建设银行经济效益的管理信息、经营信息和技术信息。

15. 建设银行客户秘密是指由建设银行各级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为客户提供服务过程中形成或拥有,一旦泄露将对客户的声誉或财产造成损失,进而影响建设银行的客户关系和经济利益的管理信息、经营信息和技术信息。

16. 对违反总行对授信业务提出的禁止性要求的,按照建设银行工作人员违规失职行为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开除处分或解除劳动合同;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17. 在突出重点、严肃问责的同时,对于已合规尽职履行了岗位职责的人员,且非因主观原因形成风险损失的授信业务,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责任追究。

18. 免于责任认定(无须进行责任认定):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可对风险损失免于承担责任的授信业务,可以不进行责任认定。

19. 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建设银行授信业务管理相关制度规定合规尽职地履行了岗位职责,对于相关授信业务形成的风险和损失免于承担责任。

20. 对于符合“从轻、减轻或免除责任”规定的,授信业务即使形成风险或损失,本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有关人员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责任追究。

  退出 提交

第三篇:国有银行职位概述

一线员工

先从支行层面说起,一般如果没有背景的同学进国有银行都会在被分配在支行,有的银行比较大的还会分一级支行二级支行,像工行还有三级支行,不过都算作支行,另外加省市分行营业部,这些都属于第一线工作人员。所谓第一线工作人员就是直接接触客户,跟客户打交道的工作人员。在第一线的岗位可以分为对私柜台,对公柜台,零售客户经理,公司客户经理。

对私柜台就是所谓的储蓄柜台,大家平时接触得最多,抱怨的也最多的,其实做过储蓄柜台后你会了解到,其实做储蓄柜台的柜员是很辛苦的,每天都在摄像头下工作,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还要承受着被投诉的压力和收到假钞的风险,晚上经常要轧帐到很晚,有的银行还制定了非常严厉的监管惩罚措施,比如少敲一个私章50元。现在比较大的银行储蓄柜台一般都安排大专生和外包,不过还是有很多银行,特别是中小股份制银行,还是让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做储蓄柜台,包括我们2007年毕业的很多校友。

对公柜台就是银行里我们能见到的那些比较大的敞开式窗口,专门做公司业务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开和接收支票、本票、贷记凭证等,还有公司保证金入账,转账等工作,不接触现金,一般操作的金额数字比较大,多拍一个零就是上千万甚至上亿。对私客户经理有的银行叫做零售客户经理,零售市场营销岗位等。工作内容主要是推销理财产品,做个人贷款(包括房贷,消费贷款,出国留学贷款等),做第三方存管,推销信用卡等个人业务。现在很多银行让本科生进去都做这个,其实就是做市场营销的,只不过商品是money而已。

对公客户经理岗位又叫公司信贷,就是做推销公司业务,拉存款贷款,还有其他公司融资业务。其实是银行最赚钱的岗位,压力很大,做得好钱也最多。所以说如果你老爸是中国移动财务总监的话,你到任意一个银行去做公司客户经理不上班都不要紧,行长都要捧着你。一般刚进去就做公司信贷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不是很多,其一是你手上没有资源,其二怕你跳槽了影响银行的正常业务。

另外有的银行有一个叫信用卡中心的部门,就是专门做信用卡推广的,每个银行不一样,不过总的来说,做信用卡一线的比在支行里做零售市场营销的赚得多,就是不太稳定,信用卡做二线的楼主就不太了解了。

二线员工

其二说说分行层面的,就是所谓的第二线。一般国内银行分行层面没有背景的本科生进的比较少,就算进了也是做那些比较基层的工作,有背景的就直接做到行长秘书,或是人事部,行政管理这种了。分行层面本人也不是了解很多,就把道听途说的讲一点吧。一般在支行一线人员做好一笔贷款的资料收集和撰写报告后,就要交到分行去审批,分行审批一般需要经过风险管理部门和资金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看看你的贷款有没有风险,然后提供批多少贷款的建议,然后资金管理部再放款。然后还有做国际结算的部门,顾名思义,我不展开了。另外还有财务部、会计部等,就不讲了。国有银行分行的资金管理部和风险管理部还有国际结算部门一般刚毕业的本科生进的比较少,有的银行为了区别研究生和本科生或是海龟和土鳖就让研究生或是海龟到分行做这些部门的工作。有的外资银行由于柜台多为外包,市场营销岗位又多为到国有银行挖墙脚的,所以大学毕业生就到这些部门去做数据工作了。各个银行对于以上这些岗位的各种叫法可能不同,不过做的事情是差不多的。另外有些银行会有些特殊的业务,比如中国银行的外币业务、中信银行的美领馆签证业务等,由于不具代表性,就不展开了。

第四篇:中国建设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概述

着眼客户体验 强化核心竞争力 ——中国建设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概述

随着银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和运营成本的不断增加,如何走出一条高效率低成本的经营之路是困扰商业银行发展的一道难题。为抢占市场制高点,在实践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将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着眼点,放在了服务品质和客户体验的提升上。尤其是面对站在“金字塔”顶峰的私人银行客户,为满足其高层次、高标准、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需求,势必要求商业银行转变经营思路,迎接更为激烈的服务品质和客户体验的挑战。

近年来,建设银行正是紧抓世界经济形势下“体验经济”时代脉搏,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不断创新私人银行产品与服务,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品牌内涵,客户体验管理,有效提升了建行私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开创了具有建行特色的私人银行发展模式。

客户体验水平影响成败,决定发展

客户体验是对银行综合服务水准的衡量,是银行综合经营管理与产品服务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考察银行经济价值创造和社会价值贡献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这一“客户体验”不仅包括产品多样,服务便捷,人员专业专注,甚至延伸到每一个服务渠道的陈设细节……私人银行客户体验是私人银行客户在接受银行服务过程中通过任何渠道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受到的一切。只有时刻把握每一次客户体验机会,切实满足客户的产品和服务需求,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私人银行客户的特点决定其需求复杂多样,单纯的投资获利不是他们所关注的全部重点,而银行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所带来的心理效益越来越重要。随着当前私人银行客户的金融需求不断升级,同业产品同质化现象愈发突出,产品和价格已不是客户选择银行的唯一标准,优质的服务才能愈加体现竞争优势。

私人银行业务获得成功的关键是与客户建立起以信任为基础的关系,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客户推荐客户是私人银行客户拓展的重要手段,而良好的客户体验则能产生良好的口碑效应,也就是一个忠诚客户将会带来一群客户。因此,客户体验水平从一定程度上讲,已经影响了私人银行业务的成败,并决定了其发展水平。

强化私人银行客户体验管理

1 与往常意义上提及的客户关系管理不同,私人银行客户体验管理是战略性地管理客户对产品或银行服务全面体验的过程。它以提高客户整体体验为出发点,从理解客户开始,制定有效的体验策略,通过协调整合各种产品服务资源,加强客户接触点或接触渠道管理,建立客户对银行整体服务和品牌的直接亲身感知,并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客户体验管理是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提升客户对银行价值贡献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近年来,建设银行已将客户体验管理概念引入私人银行业务发展中,将私人银行客户的关键体验需求概括为信任、便利、专业、尊贵四个主题,在行业内率先开展了私人银行客户体验专项调查。以私人银行客户的直接体验反馈为视角,找到影响客户体验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投资理财产品、品牌、客户经理、服务渠道、增值服务五方面。总行对这五方面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开展了同业比较,并分析了客户流失因素,在充分查找自身不足的基础上,探寻提高客户满意度的途径。为促进全行提高认识,将客户体验管理作为强化客户经营能力,加强产品与服务创新,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私人银行客户对全行价值贡献,打造私人银行一流品牌形象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总行专门制定并印发了提升私人银行客户体验的指导意见,组织部署全行开展私人银行客户体验研究,对客户服务的关键环节与客户接触点进行全面梳理,逐项落实改进。

客户体验引导私人银行业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建设银行在私人银行客户体验需求的引导下,坚持“以心相交,成其久远”的私人银行品牌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客户需求为驱动”,通过深度定制理财产品、改善感知专业服务、整合优化专属渠道、打造精品增值服务、强化认同品牌内涵等具体措施,促进私人银行业务核心竞争力快速提升。

理财产品:聚焦需求,深度定制

投资理财产品对私人银行客户体验影响最大但目前客户满意度相对不高。建设银行在受各种条件所限的情况下,仍然攻坚克难,不断加大投资理财产品供应,丰富产品种类,优化产品期限和结构,今年牵头销售的私人银行理财产品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为满足重点客户对理财产品发行时间、期限、收益率的差异化和个性化需求,建设银行通过积极主动地与客户沟通,准确把握客户需求,大力推进理财产品定制化营销。同时,为有效改善客户对理财产品的服务体验,建设银行将产品售后服务流程的优化作为重点改进措施,规范产品信息发布,完善信息获取渠道,客户满意度不断提升。

专业人员:专业专注,长久关系

2 专业服务团队是建设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所打造的最核心竞争能力,也是目前客户满意度相对较高的体验因素。建设银行经过不断探索,在充分考虑客户体验的基础上,完善了“1+1+1+N”服务模式(即1名私人银行客户经理,1名财富顾问和1名客户经理助理,N名产品经理协同配合),将N扩展到网点客户经理、跨条线客户经理、产品经理协同服务,以及第三方专家支持,为客户提供涵盖其个人、家庭及企业的全方位服务需求。为促进专业营销人员能力素质的不断提升,建设银行总行与美国银行专家合作设计能力提升培训体系,分层分步骤地开展学习培养计划。除资格认证培训和定期举办的专业培训外,通过持续的机构间跟岗培训、一对一辅导、角色扮演等方式,私人银行营销团队、财富顾问团队的专业性和综合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增强了私人银行客户对服务团队的专业感知,为建立长期可信赖的伙伴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专属渠道:整合资源,便捷舒适

建行私人银行专属服务渠道包括私人银行专营机构和私人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私人银行专营机构因其舒适、私密、尊贵的特性,专业专注的服务团队,其客户体验远高于营业网点。随着私人银行业务转型的深入推进,建设银行充分发挥私人银行专营机构的骨干作用,从营业网点、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短信银行、ATM等各方面统筹私人银行客户的服务质量,引导私人银行客户使用专属渠道,提升客户一致性服务体验。同时,重点发展私人银行电子渠道,从客户需求体验出发,优化私人银行网上银行和电话银行服务功能,突出定制性特点,加强各渠道间及线上与线下的服务协同,提升客户便捷高效的操作体验,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增值服务:注重细节,打造精品

增值服务涉及面广,客户接触点多而繁杂,私人银行客户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建设银行通过进行客户体验研究,发现增值服务只要做一点点改进便可以获得客户较高的信赖和赞誉。因此,建设银行明确方向,不再只求面面俱到,而是注重打造精品增值服务品牌,逐步推出了投资移民服务、养老规划、家庭理财培养、留学以及法律税务咨询等顾问咨询类服务,全力解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建设银行大力推进客户异地享受增值服务流程,创建集成商模式的增值服务体系,优化积分有效期制度和积分兑换内容,从细节上不断提高客户体验。

服务品牌:深化内涵,强化认同

私人银行服务品牌,是客户接触建行私人银行最直观的感知点,在建设银行母品牌的强大光环效应下,建行私人银行服务品牌在私人银行客户群体中有着较强的认同感。为进一步

3 强化客户对“以心相交,成其久远”的私人银行品牌内涵的认知,建设银行加强全行客户经营管理,通过专业专注服务,全面满足客户个人、家庭及其企业的多元化财富价值诉求,在服务品质中向客户渗透私人银行服务品牌理念。与此同时,建设银行加大差异化广告设计和投放力度,统一私人银行专营机构视觉形象,以及客户接触端物品视觉形象,逐步提升客户对建行私人银行品牌价值的信任和良好的服务体验感知。

2014年,又是一个甲午马年,建设银行即将迎接她的六十年华诞。在这六十年的风风雨雨中,孕育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生命。私人银行业务作为近几年新兴的战略性业务,已经从嗷嗷待哺的婴孩成长为活力四射的少年。在短短几年中, 300余家专属渠道遍布全国,私人银行专属产品和服务日渐丰富,经营能力和价值创造力跨越性地增强。沧海之一粟也能激起千层巨浪,在强化私人银行业务核心竞争力的道路上,建设银行将更加勇往直前,为客户带来最优质的服务体验,更好地回馈社会。

4

第五篇:中央银行经理国库业务概述

2010级金融1班《中央银行学》期中考查

姓名:段乃康

学号:P100210038

我国中央银行经理国库业务的概述

摘要:我国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活动除了负债,资产,支付清算业务以外,还包括其他的重要业务活动,其中经理国库业务就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业务活动。本文将围绕我国中央银行经理国库业务来展开,具体从国库制度含义,我国国库制度的确立发展,我国国库的职责与权限,我国中央银行经理国库的重大意义及我国中央银行经理国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五个方面详细对我国中央银行经理国库业务进行概述。

关键词:中央银行 经理国库

一、我国国库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一)国库制度和国库的含义

国库制度系指对国家预算资金的保管、出纳及相关事项的组织管理与业务安排。一般而言,国家根据其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和金融体制,确立和实施相应的国库制度。

国库从字面上讲是国家储藏财富的仓库。但实质上,国库是负责办理国家财政预算收支的部门,担负着国家预算资金的收纳和库款的支拨,代理政府债券的发行与兑付,反映国家预算执行情况等重任。国库是随着社会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形成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国家职能和财政金融体制的改革,现代意义的国库慢慢形成完善。

(二)我国国库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我国国库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以实物形式为主的国

- 12010级金融1班《中央银行学》期中考查

使中央银行职能,1985年7月27日,国务院发布了第二个有关国库的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废除《中央金库条例》。这个条例对国库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做出了规定,确定由中国人民银行具体经理国库,负责办理国家预算收支,进一步明确我国的国库委托制及中央银行对国家金库的经理职责。1995年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首次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了“经理国库”是中国人名银行的职责之一,从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金库条例》的实施奠定了法律基础根据。2003年12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名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名共和国中国人名银行法)的决定》,2004年2月1日起实施的《中国人名银行法》(修正)规定中国人名银行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经理国库。

中国人名银行通过经理国库,保证了国家预算执行的顺利进行,对国库资金的及时收付,准确核算及安全维护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

1、强化经理国库制度建设,中国人名银行负责拟定国库管理相关规程与制度,并组织实施。

2、强化国库管理体制建设。1994年,国家财政全面实行分税制体制,在国库建设上来调整,组建了中央金库和地方金库。

3、强化国库的信息化建设。随着我国金融科技的开发与应用水平的提高,国库管理的电子化建设开始起步,2002年10月,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开通运行。

4、强化国库的监督管理职能。有效的国库监督管理对保证国家预算

- 32010级金融1班《中央银行学》期中考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的规定,国库权限包括: 1.各级国库有权监督、检查征收部门所收款项是否按规定及时全部入缴国库,发现拖延或者违反不缴的,应及时查究处理。

2.各级财政机关要正确执行国家财政管理体制规定的预算收入划分办法和分成留解比例;对于擅自变更各级财政之间的收入划分范围、分成留解比例,以及随意调整库款账户之间存款余额的,国库有权拒绝执行。

3.各级财政、征收机关应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退库范围、项目和审批程序办理退库,对不符合国家规定要求办理退库的,国库有权拒绝执行。

4.监督财政存款的开户和财政库款的支拨,对违反财政制度规定的任何开户和库款支拨,国库有权拒绝执行。

5.国库对任何单位和个人强令办理违反国家规定的事项,有权拒绝执行,并及时向上级报告。

6.国库的各种缴库、退库凭证,须按国库条例实施细则和银行会计基本制度规定办理。国库有权拒绝受理不合规定的凭证。

三、我国中央银行经理国库的重大意义

从实行委托国库制国家的国库管理体制来看,政府多是将国家金库委托给本国中央银行。原因在于,由于中央银行经理国库,可利用其政府特殊身份及便利条件,对提高国库管理效率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1.国库资金是国家行使各项权利及管理职能的物质保障,国库工作效

- 52010级金融1班《中央银行学》期中考查

(一)中央银行经理国库存在的问题

1、传统意义上以“库藏管理”为中心职能已经不能适应加强国库管理的需要。

从法规层面来看,《国库金库条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对国库的定义及职责规定基本相同,说明我们对国库职能的认识长期停留在预算的收支及一些简单的管理职能上,仅仅是对财政收支进行会计核算的机构,扮演着政府财产的保管者和出纳员的角色,而不具备预算的计划和控制职能。中央银行国库部门对预算编制情况不了解,对编制后的预算方案亦知之不多,难以对预算的执行实施有效控制。资金收纳未涵盖预算外部分,国库资金不能真实反映政府的全部财力。

2、财政国库和央行国库存在着与激励不相容相关的问题

财政国库和央行国库存在着与激励不相容相关的问题在国库制度的委托代理关系中,财政部门与中央银行国库既有目标相一致的地方,也有不尽相同之处。从总体上说,财政部门和中央银行都在国务院领导下展开工作,两者之间的长远目标、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是,在具体操作层面,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与激励不相容相关的问题。一是国库管理机构的职能定位尚未达到完全合理。二是央行国库与财政国库信息不对称。三是财政国库与央行国库运行中的目标存在差异。

3、中央银行经理国库业务能力与发展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

目前的国库在业务处理能力和手段存在较大的差距。一是管理信息系统落后,难以实现对国库资金的实时监控。二是在对进出国库财

- 72010级金融1班《中央银行学》期中考查

4、努力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国库管理系统,提高中央银行经理国库的管理水平。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的开发运用是重要的技术条件。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建设,需要强大的计算机网络支持。

参考文献:

1、任建军,对我国中央银行经理国库改革与发展的思考,经济研究导刊,2010

2、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

- 9 -

上一篇:责任胜于能力范文下一篇:装饰风格大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