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在早期教育

2022-08-17

第一篇:家庭教育在早期教育

奉献在岗位,满意在教育

福鼎十七中开展“学习黄令赤先进事迹,加强政风行风建设”

活 动 方 案

根据中共宁德市委下发的《关于开展向“爱岗敬业模范”黄令赤同志学习的决定》,以及以市委教工委、市教育局的安排部署,我校精心组织党员教师、中层领导干部及全体教师于7月1日至8月31日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学习教育活动。

一、指导思想

学习教育活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例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四个重在”(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运作、重在实效)实践要领,紧紧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滨海旅游工业城市建设,以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工作能力、改善干部作风、争创一流业绩为主要内容,切实解决我校领导班子和广大教师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领导作风、校风、学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实现政风行风和广大教师精神面貌的新传变,营造干事业、谋发展、思进取、争一流的良好氛围。

二、活动安排

学习教育活动分三个阶段,学习教育阶段(7月1日至20日),对照查摆阶段(7月21日至8月10日),整改提高阶段(8月11日至31日)。

(一)学习教育阶段(7月1日至20日):主要是通过学习、座谈、研讨、上党课、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引导党员教师、中层领导干部及全体教师认真领会黄令赤同志爱岗敬业的精神实质,并针对自身思想、素质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切实加强“四个教育”:一是加强科学发展观教育,切实促进教育的科学发展;二是加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坚持不懈地为我市、我校教育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勤奋工作;三是加强党的先进性教育,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上、把精力投在教学中,创造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四是加强廉政教育,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荣辱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并要求全体教师把学习教育活动同树立和弘扬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结合起来;同学习和倡导“三平”精神结合起来;同巩固和发扬全市灾后重建的伟大精神结合起来,切实改造主观世界,不断提高我校教师依法治教、优良施教、廉洁从教、文明执教的能力,增强党的先进性。

(二)对照查摆阶段(7月21日至8月10日):主要是开展“奉献在岗位,满意在教育”为主题的组织生活会,组织班子和党员教师,一方面对照黄令赤同志的先进事迹,检查自己是否做到立足本职、爱岗敬业、自强不息、勇争第一,是否做到牢记宗旨、吃苦耐劳。另一方面要联系自身思想和教育工作实际,检查是否存在以下五种不良表现:一是思想僵化保守,师德观念淡薄。二是纪律松驰涣散,精神萎靡不振。三是责任意识不强,服务意识淡薄。工作缺乏责任心,不求上进,不研究新教材、新课改,不重视家访工作;服务基层、服务教师、服务教学的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低下。四是个人利益严重,大局观念淡薄。违反规定乱收费,有偿补习,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五是热衷吃喝应酬,生活贪图享乐。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并就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思想根源。

(三)整改提高阶段(8月11日至31日):主要是针对查摆阶段征求到的意见和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逐项制定整改措施。能够马上做到的,必须立即整改;需要逐步解决的,要积极创造条件、抓紧整改;需要长期解决的,要建立长效机制,融入日常工作、逐步解决。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三、具体要求

为了确保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我校专门成立了“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并指定了专门的联络员,成立了办公室,制定专门的学习计划。通过这次学习,让全体教师都清醒地认识到,要向黄令赤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立足本职、爱岗敬业的责任意识;要向黄令赤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自强不息、勇争第一的拼搏精神;要向黄令赤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政治本色;要向黄令赤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扎根基层、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要求老师在学过过程中,要有计划、有记录、有心得、有讨论、有交流、有总结。通过这次学习,党员教师、中层领导干部、全体教师再一次强化了自己的思想认识,坚定了社会主义的立场,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重新确立了奉献在岗位,满意在教育的思想理念,认真学习做到与时俱进。

2007年7月

第二篇: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感恩教育

感恩即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激。中国的感恩文化源远流长,“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古训更是代代相传。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起码的修养,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是人之常情。

一、小学阶段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社会的逐渐发展,加之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多元化的文化及思想不断涌入我国各个层面,各种道德价值观念的激烈碰撞,导致青少年对于道德,价值的观念出现明显的混乱状态。我国一直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多年,而且由于社会所带来的压力日益增大,许多家长因此只能给予孩子过度的物质上的满足,而缺乏成长之中的引导,导致有些孩子形成自私自利、知恩不报甚至恩将仇报的不良品行,使得一部分青少年在校轻视同学情、师生情,在家漠视亲情,在社会蔑视公德。感恩教育是以一种基于感情方面的引导教育,是对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可使青少年对于道德,价值观有不同的认识和改观,因此对小学生实施感恩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1.小学感恩教育的实施是德育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当前,感恩教育已经成为小学德育课程的基本内容之一,在新的德育课程设置的德目中,如: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等,都蕴含了丰富的感恩教育内容——要求学生拥有对父母、对他人、对自然、对一切生命的感恩情怀。要达此目的,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感恩教育。

2.感恩教育是继承并发扬我国传统文化都手段

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感恩与报恩的民族,但在我国突飞猛进的过程中,诸多传统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甚至出现了巨大的文化断层。面对物欲横流的今时今日,人们对物质欲望的日益增长,更显露出我们在传统道德传承上的缺失。感恩教育在现实社会中唤醒传统文化的基石,也是发扬我国传统美德的重要途径。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感恩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也要与时俱进。

3.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感恩教育

建设和谐社会更加离不开感恩教育。对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如果在儿童阶段没有产生感恩情怀,成人后也必将缺少感恩意识,缺少与社会、与伙伴的团结友爱,当然,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感恩文化是现代社会公民的起码素质,只有每个人从小就接受感恩教育,为感恩情感的养成、感恩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使个人成为和谐的个人,进而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

4.感恩教育是学生心理健康必不可少的部分

感恩情感的形成要经过一个自我认识与超越的过程。现代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消费品,却没有提供充足的信仰与追求,古人说“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孟子•滕文公上),现代人说“穷得只剩下钱了”,都是对人们感恩情感缺失的真实写照。须知,人与动物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人有一个内在的、具备丰富潜能的心灵世界,而感恩教育正是充实学生心灵世界、提升学生人格修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感恩教育

一般来说,感恩教育包括三个层次。

1.认知

受教者通过教育者的语言感化、实践示范、实例分析产生朴素的感恩情怀,建立基本的判断标准。

2.情感 经过认知的升华,内化为受教者内心的一种情感,认识到施恩与报恩是一种自觉的意识,从而在做的过程中产生幸福感与满足感; 3.实践

在认知与情感的基础之上,更需要亲力亲为去发起或者参与一系列的感恩行动,从而思考由此得到的收获,从而使认知和情感进一步升华。

这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其中认知是基础,情感是动力,实践是目的。

感恩教育是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一项重要手段,把它作为德育的切入点,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使感恩意识在每个人心中传递。具备了感恩意识,学生才会自觉保护环境,自觉遵守校规校纪,自觉尊敬师长,因为他们对学校、对教师有深深的感恩之情;具备了发自内心的感恩意识,学生才会勤俭节约,因为他们已经知道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而不仅仅是语言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恩;具备了良好的发自内心的感恩意识,学生会对社会的一切都充满美好向往,因为他们知道社会给予了他们很多。那么,在实践中该如何实施呢?

1.识恩、知恩

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无时无刻不受着别人的恩泽——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育之恩,朋友的知遇之恩,社会的提携之恩。如果没能认识到这些恩情,那么孩子将丧失对整个世界的爱。因此,感恩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识恩、知恩的教育。小学是人生第一个求学阶段,他们是任教师刻画的一张白纸,通过识恩、知恩教育,可引导小学生明白父母对他的挚爱、老师对他的关爱、同学对他的友爱、社会与国家对他的大爱,使其学会用自己实际的行动回报父母、师长和社会。

2.报恩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图报是人之常情。父母给了子女养育之恩,子女就应该尊敬和赡养父母;老师给了学生教育之恩,学生就应该刻苦学习,用取得的好成绩答谢老师;朋友给了自己深厚的友情,自己就应该为朋友信守承诺;社会给了个人各种公共资源,学生作为社会人自然就该讲公德、守秩序。如此等等,皆是报恩教育的重要内容。

报恩的行动可以是物质上的回报,也可以是行为上的回报,还可以是精神上的回报。广义的报恩既可以是一声真诚的道谢,也可以是“涌泉以报”的物质回报。对小学生的主动报恩教育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如:为父母做点具体的事情,在学校主动承担帮助老师的工作,在社区主动帮助别人等等。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这种报恩并不是建立在交换的基础上的,否则极易让学生因美好道德情被物化而误入歧途。

3.施恩不求报

施恩不求回报是更高层次的品质,是学生对自我价值的重新认识,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学生不但能知恩图报,还能在不受恩的前提下广泛施恩,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主体行为是从内心发出的,甚至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是施恩行为,这才是人类最高的情感,是社会文明的表现。对此阶段的教育可在小学高年级初步开展。

感恩教育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和配合。首先从自我做起,让自己在这个物质化严重的社会中依旧保持着一颗感恩的心,从而由己及人教会自己身边的人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能教会孩子们感恩。更不能只谈空话,教一套自己却做一套,只谈理论,没有实践。只有言传身教,才是让我们的孩子懂得感恩的真正意义的真正途径。

第三篇:在教育实践中实施“三生教育”的点滴做法

麻栗坡县八布中学罗治发

学校实施的“三生教育”,是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是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之一,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在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学校依托党支部、德育处、校团委,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来学生武装头脑、让学生了解安宁发展的宏伟蓝图,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真挚情感,树立立志成才的远大理想。学校充分发挥德育走廊、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站、校报校刊、黑板报的宣传教育作用,营造教育的氛围,广泛组织开展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吟诵古诗文、童谣、本剧、观看影视作品、举办 讲座、演讲比赛等多种生动的形式,培养中学生不畏艰难困苦,勤奋学习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认真开展学校青少年宫活动,形成“三生教育”活动特色

进一步丰富青少年宫活动,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百花齐放,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校通过乡村青少年宫项目的实施,开展了一系列文化、艺术、体育等活动,激发广大学生爱党、爱国、爱校和热爱艺术,勤奋学习,努力成材的热情与动力,不断提高自身全面素质,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开展每年举办一次元旦、五

四、国庆晚会,每年的活动都有不同的主题,校园艺术节的活动内容有:班级合唱比赛;校园卡拉OK歌手选拔赛;“青春

ABC”演讲比赛;书法、绘画比赛等。校园艺术的活动形式采取比赛、演出、展览等,积极挖掘丰富艺术活动的形式,体现艺术节活动的多样性

三、强化体育大课间运动、提高学生素质

体育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课间操形式,它是实现新的体育目标的有效载体,它在全面实施健康、快乐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的过程中显现出重要而有特有的功效。我们本着把学生的健康第一和快乐还给学生的原则,创造和谐师生关系的指导思想,科学设计了我校的大课间活动。在运动形式的选择上,我们改变课间操的单一形式,全面实行学校各年级活动形式,例如有趣味游戏活动;身体素质练习运动,实现以美健体,以美育德的目的。

目前大课间体育活动已经成为我校体育工作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受到了全校师生与家长的欢迎,得到了上级教育部门的关注和重视,收到了良好的活动效果和社会反响。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体能,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了体育教育的功能和价值,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真正实现了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把健康带给学生,让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去活泼健康地成长的构想。

四、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减负增效提质

减负增效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根据《云南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增强青少年体质的规定》以及上级的精神,我校坚决贯彻落实“减负”工作。

1、学校要求广大教职工必须依法执教、廉洁从教,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学实践,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平,积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努力激发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引导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2、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保持良好教学秩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学校领导深入班级,进行随堂听课评课,课后及时与教师交换意见,发现问题教师,对其进行跟踪性的集体听课会诊,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3、做好舆论宣传工作,争取家长的支持。为了作好“减负”的宣传工作,解读“减负”政策,取得到社会、家长、学生的理解和支持,学校通过召开各年级学生会、家长会等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减负”的实质,自觉接受家长及社会的监督,确保“减负”这一工程得到全面贯彻实施,并收到积极效果。

五、组织专题教育,强化学校德育工作

我们围绕 “关爱每一位学生,教育学生成人,培养学生成才”的教育理念,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三生教育”的学习宣传,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三生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中,加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开展以“三生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1、突出课堂主渠作用,让课堂成为彰显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渠道。教务处统一安排计划,根据中学三个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三生教育”,

七、八年级安排每周一课时,九年级通过讲座等专题活动进行。学校要求教师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领会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科学地有机地组合,将“三生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

2、积极利用班会和校园文化的氛围,加强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主题班会重点突出,如安排了以下的主题班会:庆“国庆”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结合申报文明学校、创建绿色校园工作,发起告别不文明陋习、向脏乱差行为说“不”等主题教育活动。

3、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必须以安全作为前提、并得到安全保障,不断强化学生安全意识,使学生初步了解来自于各方面的不安全因素,掌握一些简单易行的防范与自救办法,避免危险与伤害;以珍爱生命为主题举办防震、消防知识普及和自救、逃生演练活动。

4、开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稳步推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利用班会、晨会、国旗下讲话、合唱比赛、开展纪念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理想教育。

5、加强环保知识教育。环保是全球性的问题,正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孩子是未来的主人,对他们的环保教育意义深远,它将直接关系到我们的“今天”和“明天”能否成为真正的绿色家园。学校是对中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场所,我校充分利用创建绿色学校的平台,在广大师生中渗透环保教育。

6、认真落实有关德育工作文件精神,加强学生养成习惯的培养,我校通过军训、校纪校规等,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常抓不懈。德育处针对学生仪容仪表、宿舍内务、各班卫生责任区域、“三操”活动等方面进行经常性检查,加强学生养成习惯的培养。

六、重视学生综合社会实践,提高学生能力

认真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在研究性学习方面: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老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研究,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初步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激发出潜在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学生们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大多数从身边做起,深入社区,走入环境,感受生活,思想观念有了巨大的改变。如了解环保、关心环保,认识到生态

环境的危机性,尝试着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策略,树立保护环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对学生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的养成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些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使校园周边环境得到了改善,学校声誉得到提高,同时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综上所述,实施“三生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实施“三生教育”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做到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把教育和人的自由、尊严、幸福、终极价值紧密联系起来,使“三生教育”真正成为发展人的教育,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

第四篇:教育局长在暑期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求真务实 创新突破

培育教育思想、养育教育情怀、塑造教育精神、追求教育自立

--在2013年暑期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局长 黎爱莲

(2013年8月29日)

同志们:

这次暑期教育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上半年工作,部署开学工作和下半年工作,教育局长在暑期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根据局党委研究,我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创新突破,上半年工作成效显著

1、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我县今年7715人参加高考,二本上线3539人,一本上线1180人,二本以上上线比去年增加305人,清华、北大上线4人,香港中文大学上线1人,北大医学部上线2人。上线人数、上线率、录取人数、录取率均居湖南农村县市第一。高二学考全科一次性合格率达95.15%,比去年提高2.1%,一中一次性合格率达98.82%,四中、十三中、六中、九中、十中、玉潭、实验均超过95%。初中毕业会考,全县一次性考试平均分655.90分,合格率91.14%,优秀率61.7%,平均分比去年提高整整57分,优秀率提高20个百分点。举办了首届中职学生技能大赛,竞赛项目涵盖电子电器应用、计算机应用、机械加工制造等7个专业,职业中专、环球、三通、潇湘、服装工业、七中、九中、十一中8所学校336名选手参加比赛。

2、成人宣誓仪式和高效课堂赛课影响深远。五四”青年节前后,隆重举行了以“青春·责任·梦想”为主题的成人宣誓仪式。历时两月,开展了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段13个学科的全员高效课堂赛课,3800多名教师参加了校赛,1269名教师参加了乡镇赛,384名教师参加了片区赛,91位教师参加了县赛。

3、体艺、科技、阅读活动全面普及。组织体艺“2+1”活动,全面铺开30分钟大课间活动。宁乡十中代表队参加全国定向锦标赛,夺得2金5银4铜,取得高中组团体总分第二名。宁乡四中代表队参加全国中学生柔道锦标赛,获得2金5铜。宁乡一中代表队参加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夺得1金1银1铜。宁乡一中代表队参加维也纳世界青少年艺术节获金奖。宁乡一中在第2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并获“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双江口中学获二等奖,至此我县连续七年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一等奖。我县学生参加湖南省阅读比赛,再次获全省第一。

4、主题教育活动特色鲜明。群众工作荣获全县第一名,忠诚履职教育获得县委政府的高度评价,五比争先锋、六个走前列活动深入开展,千民党员联千班活动全面启动,办人民满意教育大讨论、大实践活动深入扎实,师德演讲和心态教育有序推进,师德跟踪拍摄动真碰硬,七好系列宣传推出50多个先进典型,其中蒋小贵被评为湖南省十大教育新闻人物、陈宋瑜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王斌被评为长沙市魅力教师、刘小寒被推荐2013年全国最美乡村教师评选。

5、教师业务培训有序组织。组织2000多人参加了业务考试;组织195业务副校长进行了校本研修培训;认定了10个县级名师工作室,评选了457名县级骨干教师,优先组织544名市、县、乡镇级骨干教师参加了远程培训;组织800名小学教师进行了新课程标准培训,525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新课程通识培训;组织236名资深教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培训;组织340名新教师进行了上岗培训。

6、创建教育均衡发展联合体。创建了乡镇教育联合体200个、城区教育联合体11个、特色教育联合体14个、三扶两促联合体100个、102所学校加盟课改联合体。

7、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我县成功申报为湖南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县、湖南省“数字校园”试点示范县。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刊

第五篇:“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运用

摘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论,他认为,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的确,幼儿的教育离不开生活。作者尝试将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与幼儿园的数学教育相融合,实现数学教育的生活化,本文结合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主要从三个方面谈一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运用。

关键词:生活教育数学活动幼儿数学教育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论,他曾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数学领域明确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幼儿的生活中,有许多可以利用的数学教学资源及可以引发幼儿思考、探索的数学问题,而且只有在生活中引发的数学问题才能真正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数学教育中,我们应引导幼儿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幼儿已有的知识实施数学教育,从而实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享受到数学带来的乐趣。

一、结合主题,将教学内容生活化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到“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所以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可以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抓住契机进行随机教育。教师要善于利用一日活动中的数学教育元素,引导幼儿解决一些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除了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外,我们主要还是通过集体数学教学的活动方式开展进行,比如结合主题活动的实施,我们可以将数学活动的内容渗透到幼儿的生活中,在主题活动中挖掘、生成和生活有关的数学教育内容,帮助幼儿感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例如结合小班主题活动“亲亲热热一家人”,我们开展了“宝宝送物品”的数学活动,引导幼儿按物体的关联性将常见的物品归类,通过让幼儿尝试根据物体的大小、特征选择与它相适应的人进行匹配,进一步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各物品与各个人物的关联性。另外,结合这个主题,我们开展了“宝宝真能干”的数学活动,这个活动主要是帮助幼儿了解生活中各物体之间的联系,比如椅子和桌子、被子和枕头、电视机和遥控器、照片和相框等,引导幼儿学习将相应的物体进行一一对应匹配,初步获得对应匹配的经验。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从中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利用社会资源,将活动形式生活化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延伸,陶行知先生认为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那么也是教育的场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家长和社会资源实施数学教育,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比如请家长利用节假日多带孩子出去增长见识,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观察、发现生活中的一些和数学有关的知识及问题。

例如生活中处处都隐藏着数字,数字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为了更好地开展中班数学活动“生活中的数字”,活动前我请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字,这些数字都有什么样的用途,并做好相应的记录。由于有了前期的经验收集,这个活动开展得十分顺利,孩子们发现有数字的地方还真不少,除了闹钟、日历、电话机、计算机、鞋子、衣服等这些家中常见物品上的数字,还发现了公交车的路线号,汽车、摩托车的牌照上面的数字,超市里、商场里也有很多的数字,这些数字表示的意思都是不一样的,孩子们也基本上都了解了这些数字的不同的用途,感知、体验并理解了数字的意义,感受到数字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因此,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应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把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中,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学会从生活中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感受数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

三、“教学做合一”,将操作材料生活化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理论的方法论,他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要在做上教,做上学。”这就强调了“做”的重要性。在幼儿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中,要“教学做合一”,以“做”为中心,不能只是教师讲、幼儿看。既然要“做”,那就必须用到材料,如果材料匮乏,就不能满足孩子“做”的需要,也是不符合“教学做合一”这一教育理念的,所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是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的前提。生活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材料,我们要充分挖掘幼儿身边的各种材料,尽可能地发挥这些材料的价值,将它们运用到幼儿的数学操作中,让孩子发挥它们在数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班创设了一个快乐数学区,在这个区域里,我不仅提供了很多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操作材料,还和孩子们一起收集了许多生活化的材料,例如毛线、绳子、瓶盖、饮料瓶、回形针、纽扣、珠子、豆豆等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材料,孩子们都十分熟悉,可不要小看这些不起眼的材料,它们的作用可大着呢。比如在进行过“按颜色标记分类”这个活动后,我们就引导孩子们在这个区域中对各色瓶盖、纽扣、珠子按照颜色标记进行颜色的分类;如在进行“找规律”这个活动时,我们引导幼儿利用各种颜色的珠子按照一定的规律串成手链;又如在进行“测量”这个活动时,我们引导幼儿利用毛线、绳子、回形针等不同的材料测量物体,从而了解了不同的物品需要不同的测量工具。另外,还能利用各种废旧的饮料罐、纸盒来进行叠高、辨别大小、比高低等活动;运用各种种子、豆类来给小动物喂食,进行等量的匹配,帮助幼儿感知数量,等等。由于选取的这些材料是贴近幼儿生活的,对幼儿来说就格外生动而有意义,在这种生活化材料的操作摆弄中,幼儿摆脱了传统数学活动中的任务压力,获得了一种自然的无拘束的心境,从而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激发了他们更强烈的探索欲望,使他们从中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在不知不觉中习得了数学经验。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博大精深,是一份宝贵的教育财富,对于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我将在陶行知先生这个理论的引领下,继续深入探索和实践,将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与数学教育相融合。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幼儿数学教育的生活化,使数学教育不再单

一、不再枯燥无味,让数学教育插上生活的翅膀,使其真正“活”起来,让幼儿快乐地在数学的天地里展翅翱翔。

上一篇:交通运输业教学反思下一篇:集体备课的心得体会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