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贷款项目申请

2022-07-16

第一篇:世行贷款项目申请

申请世行贷款和亚行贷款一般流程

一、此次世行贷款项目的概况

本次(2017-2018),辽宁省共计划争取世行贷款2.5亿美元,主要用于全省城乡供水安全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般按照1%利息(具体按照签约情况而定),要求是2017-2018年可以开工建设,投资额较大,尽量争取资金。 申请借用世界银行贷款的程序

二、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安排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国家计委直接安排的项目;二是国家将世界银行贷款切块给有关部委;三是财政部直接向地方转贷资金。

世界银行在我国的贷款业务由计委负责项目筛选、立项;财政部负责对外联系和组织实施管理,并与计委共同评审项目贷款。省级政府申请贷款的程序主要有:

⑴项目申请、选定阶段。省级政府借用世界银行贷款,均由自治区计委会同有关部门选定项目,分别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申请项目必须按程序和管理权限审查立项。国家有关部门接到申请和项目建议书后,根据项目建议书和有关政策审查批准,列出初选项目,并提交世行交换意见,同意后通知立项单位。

⑵前期准备阶段。项目列入备选后,由项目单位负责组织可行性研究,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准备向世行提供的各种资料。

⑶评估审查阶段。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后,国内有关部

1 门和世界银行均对项目进行评议审查,经贷款校正后,由国家有关部门送交世行董事会审批。

⑷项目谈判阶段。项目评估审查通过后,即受世界银行邀请进行正式谈判,签署贷款协定,规定具体转贷事宜。

⑸采购招标阶段。经过协定签订成立和生效后,项目单位则根据世行的要求和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转贷手续,并按照世行设备采购指标程序拟订采购招标方案,着手采购项目所需技术设备和材料。

⑹项目执行阶段。项目执行由地方借款机构以及项目单位负责,世界银行加以监督。世界银行一般依靠借款机构或项目单位定期递交的项目进展报告监督项目执行,并定期派人到现场检查。

⑺项目总结评价阶段。在项目完成一年左右后,世界银行对贷款项目进行总结和后评价。

三、申请借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的程序

亚洲开发银行在我国贷款业务由财政部负责对外组织、管理和实施。贷款项目的筛选、申报、审批与世界银行贷款的程序基本相同,计委负责项目筛选、立项,财政部负责对外联系,并与计发共同评审项目。

⑴项目申请、选定由自治区计委会同有关部门进行项目选定,分别向国家计委和财政部提出申请,申请前项目必须按程序和管理权限审查立项。在申请项目时要说明申请项目

2 的背景和理由,项目要实现的目标和国内配套资金、设施落实情况,以及贷款偿还能力和偿还计划等。

⑵立项单位在接到申请的项目被列入国家备选通知后,由项目单位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在项目可研时要由咨询专家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对可研进行实地考察或预评估。

⑶提交项目可研报告后,国内有关部门和亚行均对项目可研进行评议审查,通过后,正式列为亚行贷款项目。对项目进行评估时,国内一般由咨询公司分两个阶段进行,即首先对项目建议书进行初步评估,根据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以及优先投资方向,经初步调查,评估项目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建设的必要性以及项目的可行性等。然后在初步评估基础上,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各项内容进行评估,主要评估技术、财务和经济的可行性,并进行多方案比较,写出评估报告。亚行一般组成评估团与我国政府和执行机构讨论,对项目的技术、经济和财务方面进行检查,与部门进行项目有关问题和政策讨论,决定贷款期限和条件,签署谅解备忘录,写出评估报告。

⑷国内有关部门和亚行对项目评估报告审查通过后,即开始进行正式谈判,讨论贷款协定和项目协议草案,并签署贷款谈判纪要。完成谈判后,经我国政府和亚行董事会批准后,由亚行行长和我国政府及执行机构的代表在贷款协定上

3 签字,贷款协定即告成立。

⑸项目贷款按照协定进入执行阶段,我国方面由项目执行机构选择和聘请咨询专家详细进行工程设计,并准备招标文件,采购机器设备,进行土建工程和安装。亚行方面审查和批准执行机构的行动,检查项目执行机构提交的季度进展报告,实施贷款拨付,并开始派出考察团。

⑹实施亚行贷款拨付,由项目执行机构的财务部门根据所需求支付的合同或采购清单要求向亚行提出提款申请书(包括申请提款的总金额及用途范围;支付款项分类一览表,汇总表;授权提款人的亲笔签名)。贷款拨付方式有:直接拨付方式;偿付垫款方式;承诺拨付方式和周转金拨付方式。

⑺项目完成后进入项目评价阶段,项目准备投入运作。亚行关闭贷款拨付帐户,并准备项目完成报告,对项目的效益进行评价,写出项目效果审计报告。 对借款机构或项目单位来说,项目的完成并不是终结,还有还本付息的任务,需要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去完成。

四、申请借用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贷款的程序

与世行和亚行贷款程序基本相类似:

⑴项目申请。由项目执行机构逐级提出贷款项目建议书,经审批立项后,由对外窗口部门向基金会提交备选项目。

⑵项目确定。由基金会派出项目确定组,经过考察,明确项目的组织和执行机构及受益对象,并提出项目确定的考

4 察报告。

⑶项目准备。详细了解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等,提出项目准备或预评估报告,征求借款国政府意见。

⑷项目评估。

⑸贷款谈判。

⑹贷款协定批准。

⑺签署贷款协议。

⑻项目执行。

农发基金组织的贷款项目,一般委托其他国际机构进行评估和监督项目的执行。并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行以及亚行等金融组织签署协议,有效利用这些有条件的、现成的国际机构的技术力量,采取委托的办法,为其办理贷款业务和监督各个项目的执行情况。

第二篇:世行贷款项目建议书(定稿)

世行贷款2015-2017财年备选项目推荐

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组织单位

垫江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垫江县财政局、垫江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二、项目申报单位

垫江县中医院、垫江县人民医院

三、项目名称

中医健康服务综合改革示范区(重庆市垫江县)

四、项目背景

(一)垫江县基本情况

垫江县位于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是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县。辖26个乡镇及社区,面积1518平方公里,人口97万。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198.3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4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2741元和9234元。

(二)垫江县中医健康资源状况

垫江县历史悠久,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称为“千年古县”,中药资源丰富,是全国闻名的“丹皮之乡”。全县有三甲中医医院1所、中医诊所62所,卫生技术人员1727人,其中中医药人员731人,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330人,高

1

级90人,中级159人,开设中医病床895张。有全国优秀基层名中医、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各1人、硕导9人,市、县级名中医22人。乡村医生742人。风湿病科、心血管病科、耳鼻咽喉科、护理学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肿瘤内科、针灸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特色专科,骨伤科、心血管病科、风湿病科、肺病科及肛肠科、康复科分别为重庆市中医重点专科与特色专科。

2013年全县中医诊疗人次108.1万,占总诊疗人次的33.7%。

(三)垫江县中医健康服务需求

1.近5年垫江县中医诊疗人次快速增长。与2009年相比,门诊人次增长147.6%,出院人次增长187.1%,急诊人次增长120.5%,流动人口就诊人次增长45%,2013年县内就诊率达90.3%,本地就诊率上升30%。

2.近5年垫江县中医服务半径不断扩大。2013年垫江县埠外病人中医就诊率达30.2%,与2009年相比增长20%,服务辐射川、黔、鄂等十余个区县。

3.疾病谱及就医需求变化明显。自2009年以来,垫江县肿瘤就诊人次增长20%、骨伤就诊人次增长50%、心血管病就诊人次增长30%、糖尿病就诊人次增长18%、高血压病就诊人次增长25%,养生保健就诊人次增加42%。肿瘤、骨伤、代谢性

2

疾病大幅增加,疾病谱发生变化,群众期望医疗质量提高,疗效提高,是现在“看病难”的焦点。

(四)垫江县中医健康服务体制机制问题

1.中医健康服务资源合理增长机制未形成。垫江县中医服务资源不足,每千人口床位数3.07张,每千人医师数1.34人,分别是全国平均数的67.5%、45.6%。中医服务资源增长缓慢,靠医院自筹资金为主,医改减少了医院资金积累,各种困难日益突出。

2.中医健康服务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的机制未形成。近10年垫江县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成倍增长,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滞后,医疗业务结构及服务功能未能及时调整,医院和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服务能力和服务内容与群众需求有较大差距相距。

3.城乡医疗服务协作机制缺乏活力。近年开展的城乡对口支援收效甚微,在于过分依靠行政指令,对基层医疗工作实际情况调研不够,没有考虑医疗机构及人员的积极性。

4.多元化投入的中医健康服务体制机制未形成。社会资本进入中医健康服务领域受到限制,仅靠医院自身投入难以支撑快速发展的中医健康服务事业。

5.中医健康服务队伍建设机制未形成。目前中医队伍建设仍按计划经济模式执行,中医健康服务从业人员配备数量不足、质量较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日益突出。

(五)垫江具备项目开展的基础和条件

3

1.垫江县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3年8月确定的全国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县,为全国唯一县域单位。任务是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完善中医药服务政策方面,积极探索,先行先试,为全国中医行业提供经验。

2. 垫江县是重庆市首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任务是破除“以药养医”机制,理顺医药服务价格,建立新的人事薪酬、绩效评价制度,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

3.县域卫生体系建设位居西部地区前列。是西部地区唯一拥有两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县。

4. 中医健康服务多项专业位居西部县级地区前列。骨科、心血管病、风湿病、肿瘤、康复等专业均达到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是国家及重庆市的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

5. 垫江县多项卫生改革在全国领先。垫江县政府要求卫生行业在全县社会事业中率先发展,加快改革。2001年率先在全国推进“120急救体制机制改革”及“中西医并重发展”。2009年、2010年县中医院、县人民医院先后与湖南中医药大学、川北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建立院校合作体制。2013年率先在全国开展卫生监督体制改革。

五、申请单位基本情况

(一)垫江县中医院。建于1984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是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开放病床800张,职工1022人,其中卫技人

4

员781人,高级76人,中级106人,硕、博士48人,硕导9人。设有内、外、妇、儿、骨伤、急诊、重症医学、康复等17个临床一级诊疗科目,开设病床科室25个,特色专科专病及专家诊室44个,医技科室10个。拥有螺旋CT、核磁共振、药物熏蒸机等先进医疗设备和中医特色诊疗设备。近五年医疗服务量年均增长30.98%,急危重症及疑难病症诊疗人次年均增长32.6%,拥有中医药治疗慢性病、疑难病特色诊疗技术86项,基本形成以骨伤、心脑血管病、风湿病、肺病、治未病等为代表的特色优势科室。先后获重庆市卫生系统先进集体、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称号。

(二)垫江县人民医院。建于1949年,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占地面积216亩,开放病床1200张,业务用房7.55万m2。职工1050人,其中高级114人、硕士48人,设临床医技科室47个,肿瘤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特色专科,康复医学科、针灸科、妇产科、骨科、消化科、康复科分别是重庆市重点专科、医疗特色专科。拥有螺旋CT、磁共振等先进医疗设备。是重庆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川北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教学医院。2007年获首届“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称号。2013年11月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经验交流大会主要发言单位。

六、项目内容

项目目标:通过2-3年改革探索与建设,建立与垫江县中

5

医健康服务事业相适应的新的体制机制,成为我国县域卫生健康事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示范区,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提高县级医院和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的中医健康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满足小康社会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一)体制创新

1.探索中医健康服务一体化新模式。以垫江县中医院为基础,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共同参与,转变机制,引进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扩大服务规模,提高服务质量,改进管理方式,形成医疗、保健、预防、康复、养生养老一体化的中医健康服务新模式。

2.全面提升城乡中医健康服务水平。以两所三级医院为龙头,乡镇、社区卫生机构为骨架组建城乡医疗联合体。推进乡村一体化服务,建立由乡镇卫生院医师和乡村医生组成的全科医师服务队伍。

3.引进社会资本投入中医健康服务业。除参与本项目投入外,鼓励社会资本,与县级医院合作,建设挂靠湖南中医药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的县域临床教学医院,建设新院址和医养结合医院。

(二)机制创新

1.中医健康服务城乡协同运行机制探索。重点解决资本投入多元化、医务人员报酬合理化、城乡机构协作效益均等化,实现小病、康复在基层,大病在县级的城乡协同医疗服务新模式。

6

2.中医健康服务发展机制探索。调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性,争取社会资本投入,提升中医健康服务质量,拓展服务内容。建立中西医结合健康服务、中医医疗与养生结合服务、中医医疗与康复结合服务、中医专科专病服务运行机制。

3.县级龙头医疗机构运行及发展机制探索。重点探索现有卫生资源合理运用及社会资本参与发展的机制。

(三)垫江县中医健康服务队伍建设

1.实施中医健康服务人员分类、定期、定向培训。对在岗人员采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知识培训和临床技能进修等方式,多方式、分层次、分类别实施培训。

2.加快中医健康服务专业队伍建设。制订完善垫江县乡卫生人才引进办法,试行县乡中医药人才优聘机制。完善青年骨干医师派出制度,在县级医院设置基层卫生服务岗,规范化培训后下乡服务三年,乡镇卫生院每年等额派员到县级医院学习。

(四)体制机制改革支撑项目建设

1.以县中医院为依托,建设中西医结合骨科诊疗中心、中西医结合代谢疾病诊疗中心。分别进行骨伤、骨病、关节功能康复、骨保健、老年骨病防治、儿童骨与关节发育和糖尿病、痛风、高血压、冠心病的诊治及研究。

2.以县人民医院为依托,建设中西医结合肿瘤诊疗与康复中心、中西医结合急诊医疗中心。

3.以县中医院和渝东卫生学校为依托,建设中医健康服务指

7

导与培训中心。

(五)引进国内外智力资源,开展三项课题研究 1.开展县域中医健康服务一体化模式及城乡协同服务机制研究。实现“两大建设”,以人员培训和合理配置使用为轴心的卫生人力资源队伍建设;以信息化为基础、现代卫生管理为支撑的中医健康服务管理体系建设。

2.开展县级中医院中医健康服务能力提升机制研究。实现“三大转变”,由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向急危重症救治转变;由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向医疗保健康复养生转变;由“能看病”到“看好病”转变。

3.开展县级综合医院开展中西医结合健康服务机制探索。

七、经费预算

(一)经费来源:项目预算总经费2500万美元(15000万元人民币),其中,世行贷款2000万美元(约12000万元人民币),地方政府配套500万美元(约3000万元人民币)。

(二)经费使用

1、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经费50万美元(约300万人民币)

2、人员培训:100万美元(约600万元人民币)

3、支撑项目建设:2300万美元(约12000万元人民币) (1)中西医结合骨科诊疗中心600万美元(约3600万元人民币)。

(2)中西医结合代谢疾病诊疗中心165万美元(约990

8

万元人民币)

(3)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中心850万美元(约5100万元人民币)。

(4)中西医结合急诊医疗中心165万美元(约990万元人民币) 。

(5)中医健康服务指导与培训中心520万美元(约3120万元人民币)。

4、项目协调管理:50万美元(约300万元人民币)。

八、项目实施步骤

2014年11月—2015年3月

项目论证准备; 2015年4月

项目申请; 2015年9月

完成项目前期准备; 2016年1月— 2018年5月

项目实施; 2018年6月

项目关账。

九、项目保障措施

(一)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督促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健康服务类的意见》、《重庆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垫江县人民政府负责。

(二)加强项目的协调与支持。由垫江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卫计委负责。

(三)加快引进社会资本。拟引进3—5亿元社会资本建设本项目的配套设施项目及垫江县医养中心建设。

9

(四)强化项目督导与考核。引进第三方,建立考核评估标准及机制。

第三篇:世行贷款中国畜牧业发展项目新疆项目区

2010年项目工作计划

一.2009年项目进展情况

2009年是项目实施的第六年,在世界银行、中央项目办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特别是在历次督导团的亲临指导下,经自治区项目领导小组、各级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自治区各部门的团结协作和共同努力,项目地(州)、县(市)认真总结前五年的工作经验,扎扎实实地组织各项项目活动,保证了2009年草地改良与建设、畜牧业生产、培训和技术推广、项目管理和监测评价子项目实施顺利,总体进展良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2009年计划总投资2999.24万元(不含GEF),计划提取贷款417.195万美元,国内配套1077.35万元。在2009年的投资额中草地改良与建设子项目投资307.44万元,占2009年项目投资的10.25%,畜牧生产子项目投资1828.23万元,占2009年项目投资的60.96%,培训、技术援助子项目投资657.69万元,占2009年项目投资的21.93%,项目管理与监测评价子项目投资205.88万元,占2009年项目投资的6.86%。

2009年实际完成投资2025.30万元,其中:草地生产子项目完成投资149.28万元,畜牧生产子项目完成投资1450.29万元,项目管理监测评价子项目完成122.69万元,应用研究培训考察子项目完成303.36万元。

1 2009世行贷款畜牧业发展项目报帐额达3072.82万元,提取贷款额341.76万美元,完成2009年贷款计划额的81.92%。

2.根据2009年项目工作计划,在各级项目办及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2009年下拨中央配套资金234.21万元;落实地州级配套资金82.20万元,完成计划的73.37%;落实县级配套资金368.29万元,完成计划的141.26%。

3. 国家审计署委托自治区审计厅于2009年4月至5月对新疆项目区各县、市项目进度、财务报表、贷款协定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审计结果确定本项目为合格项目,审计报告上报世行并得到其认可。

4.项目监测评价工作按计划正常进行。

5.动物健康推广服务项目结合世行项目开展了国外和国内培训,其中:国外培训2人次、国内培训20人次、区内培训670人次,从而,促进了世行贷款畜牧业发展项目培训子项目的实施。

6.全球环境基金项目(GEF)工作进展顺利。草地子项目示范活动、项目监测活动如期开展;应用研究项目进展顺利,其中新疆天然草地生态系统植被恢复过程中碳循环与生物多样性变化研究、新疆地方绵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等二个课题已全面结束。阿勒泰羊本品种选育、巴音布鲁克羊本品种选育、早期断奶对羔羊增重及减轻草场压力的影响三个课题于2009年7月续签合同,项目研究延续进行,草原方面十五个应用研究课题正在实施。所启动的20个应用研究课题已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

2 2009年GEF项目报账总额达694.96万元,提取赠款金额达498.25万元。

二.2010年工作计划编制说明

新疆项目区2010年项目工作计划是根据“项目协定”、“贷款协定”、“GEF赠款协定”、项目实施计划(PIP)、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财政厅、畜牧厅关于“世行贷款—畜牧业发展项目”实施意见的通知》(新政办发(2004)49号)文件、自治区财政厅和畜牧厅《关于下发世行贷款新疆畜牧业发展项目投资概算及贷款类别额度的通知》(新财外(2004)115号)文件、世行《关于中国甘肃—新疆畜牧业发展项目贷款收益的再分配》回复函、及自治区项目办与世行2009年秋季督导团达成的共识,在各项目县(市)、乌鲁木齐种牛场2010年项目工作计划的基础上,经自治区项目办审核、汇总、编制而成。

三.项目实施区域和受益户

2010年本项目计划在1个种牛场、24 个县市27乡镇的39个村实施,确定190户农牧民为受益户,其中细毛羊养殖户66户,肉羊养殖户17户,育肥户107户。受益户中汉族77户、维吾尔族28户、哈萨克族50户、蒙古族25户、回族10户。受益户的选择按与世行达成共识的选择标准和选择程序确定,细毛羊、肉羊养殖户每户贷款规模不超过20000元人民币,育肥户每户贷款不超过90000元人民币。

2010年计划实施乡(镇)数量及受益户民族构成表详见附件八。

3 四.项目投资

本项目计划2010年投资683.41万元(不含GEF),其中:草地改良与建设子项目投资103.63万元,占2010年项目投资的15.16%,畜牧生产子项目投资287.60万元,占42.08%,培训、技术援助子项目投资209.70元,占30.68%,项目管理与监测评价子项目投资82.48万元,占12.07%。

2010年分县(市)、分子项目投资详见附件一。

在2010年的投资额中世行贷款95.15万美元,国内配套资金由中央、自治区、地州、县(市)和受益户按原定的配套比例分别筹措。 五.项目内容

1.草地改良与建设子项目

2010年本子项目计划投资103.63万元,占2010年项目投资的15.16%。项目活动包括:种植籽实玉米5200亩,苜蓿3300亩。

草地改良与建设子项目2010年分县(市)投资和项目活动详见附件二。

2.畜牧生产子项目

2010年的畜牧生产子项目计划投资268.07万元,占2010年项目投资的42.08%。其中乌鲁木齐种牛场畜牧生产投资19.53万元,24个项目县(市)畜牧生产投资248.54万元。项目活动包括:乌鲁木齐种牛场购买饲料分析仪器1台,购买乳成份测定仪器1台。24个县(市)2010年计划购买肉用种公羊104只,新建药浴池5座,107户 4 育肥户购买架子羊4518只。

2010年分县(市)畜牧生产子项目投资和项目活动详见附件三。 2010年乌鲁木齐种牛场畜牧生产子项目投资和项目活动详见附件四。

3.培训、技术援助子项目

2010年本子项目计划投资209.70万元,占2010年项目投资的30.68%。其中各级技术培训投资106.95万元,技术推广102.75万元。

项目活动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今年将加大培训活动的开展力度,争取将未完成的培训任务一并完成。培训活动主要在四个层次的展开,即国内技术培训、自治区级培训、县级技术人员和农牧民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按照项目设计要求紧密结合当地需求,主要体现在畜牧生产技术、草地利用与管理、饲草料生产、市场体系建设等几个方面。培训方式将借鉴世行专家在我区举办培训的经验,采取以需求为导向,互动参与式的培训。并对每次培训进行信息反馈和效果评估,以不断提高各级培训效果。

2010年中加动物健康推广服务项目将结合世行项目展开培训,计划组织国外技术培训3人次,国内技术培训10人次,区级培训120人次。县级培训活动由各县项目办根据本地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培训活动计划。

本子项目2010年分县(市)投资和项目活动详见附表六(注:不包括中加动物健康推广服务项目提供的培训)。

5 4.项目管理与监测评价子项目

本子项目2010年投资82.48万元,占2010年项目投资的12.07%,其中项目管理费23.10万元,监测与评价59.38万元。

项目监测评价经费是按与世行达成共识的费用计划安排的,经世行银行、自治区项目办、自治区财政厅共同协商决定监测与评价费用的75%由GEF支付,16%由世行贷款支付,9%由自治区配套资金支付。

本子项目2010年分县(市)投资详见附件七。 5.项目采购类别投资计划

2010年计划采购660.30万元,其中:工程类投资118.63万元,包括小型工程投资15.00万元,自营工程投资103.63万元。货物类投资272.60万元,包括国内询价投资265.84万元,直接采购投资6.76万元。技术援助、推广、培训投资269.08万元,包括咨询服务投资59.37万元,技术推广投资102.75万元,培训投资106.95万元。

2010年计划管理费投资23.10万元。 六.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1.经过六年的项目运作,各级项目办特别是地州项目办和乡级项目工作站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项目财务管理、采购、提款报帐等工作如期进行,并积累了一些好的办法和经验,有利于本项目全面结束及项目竣工验收。

2. 项目县、市2010年工作计划是在总结前六年项目实际进展、完成贷款额度、世行《关于中国甘肃—新疆畜牧业发展项目贷款收益 6 的再分配》回复函及自治区项目办与世行2009年秋季督导团达成的共识的前提下制定的,因此,项目县、市2010年工作计划在子项目及采购类别方面各有侧重,确保本项目整体完成。

3. 项目已近结束,公共设施中人工授精站、兽医站、剪毛站、活畜交易市场已完成或做调整,只有5座药浴池建设计划,投资15万元。

4.市场体系建设子项目已完成,本无投资计划。 5.按照本项目设计,巴州种畜场、塔城种羊场、巩乃斯种羊场的项目活动已全部完成, 本无项目活动。

6.根据2010年项目执行计划编制的2010年采购计划见附件九。

世行贷款甘肃新疆畜牧业发展项目

新疆项目办公室 2010年2月9日

附 件

附件一:2010年世行贷款新疆畜牧业发展项目总投资表(不含GEF) 附件二:2010年世行贷款新疆畜牧业发展项目草地子项目投资表 附件三:2010年畜牧生产子项目投资表 附件四:2010年种牛场畜牧生产子项目投资表

7 附件五:2010年市场体系子项目投资表

附件六:2010年培训、技援、技术推广子项目投资表 附件七:2010年项目管理与监测评价子项目投资表 附件八:2010年计划实施乡(镇)数量及受益户民族构成表 附件九:

2010年世行贷款畜牧业发展项目采购计划 8

第四篇:XXX世行贷款产业扶贫项目规划书 2[精选]

世行贷款中国贫困片区产业扶贫试点示范项目XXX规划方案

岷县XXX人民政府

2013年3月20日

目录

一、项目背景 ·1

二、项目区确定原则及范围 ·2

(一)确定原则 ·2

(二)确定范围 ·2 三 、基本现状··3

(一)项目乡基本情况··3

(一)项目村的基本情况··6

四、项目目标··6

五、项目设计思路··6

六、建设项目及投资··7

(一)特色产业开发项目··7

(二)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7

(三)农民组织化建设··7

(四)产业扶贫支持体系建设··8

(五)监测与项目管理··8

七、投资概算与资金来源··8

(一)特色产业开发项目··8

(二)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9

(三)农民组织化建设··9

(四)产业扶贫支持体系建设··9

(五)监测与项目管理··9

八、进度安排··9

九、保障措施··9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作职能··9

(二)坚持科学管理,规划建设项目··10

(三)加强服务,搞好培训··10

(四)全面推进,重点突破 ·10

十、项目效益 ·11

(一)经济效益 ·11

(二)社会效益 ·11

(三)生态效益 ·11

XXX世行贷款产业扶贫项目

规划书

一、项目背景

2011年11月29日,中共扶贫工作会议后,根据新的扶贫纲要精神,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扶贫办就下一阶段利用外资扶贫工作进行座谈,国扶办外资中心汇报了在贫困片区利用外资开展产业扶贫的设想,国家发改委要求在全国14个贫困片区内选择最贫困的六盘山区和乌蒙山区利用世行贷款开展产业扶贫。2011年12月28日,国扶办外资中心在北京召开了世行项目磋商会,会议主要议题是世行扶贫贷款项目的目标、建设内容、项目设计要求和条件,以及下一步工作安排。会议最后议定的主要内容有:项目名称:世行贷款中国贫困地区产业扶贫项目。建设内容:一是生态建设与优势产业发展;二是产业化扶贫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农民组织化建设;四是产业扶贫支持体系建设;五是检测与项目管理。2012年7月25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就世行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有关事宜下发了通知(发改外资[2012]2208号)。

国务院扶贫办明确将我省纳入世行贷款第六期中国贫困地区产业扶贫试点示范项目。2012年8月13日,国务院扶贫办外资项目管理中心刘俊文副主任一行4人,对陇西县、渭源县、临洮县进行了考察。刘俊文主任在考察中指出,该项目主要突出优

势特色产业,重点在产业规模化和能够发挥产业效益明显的乡镇开展项目活动;2012年8月20日,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外资项目管理中心要求省扶贫办上报了我省项目覆盖范围。

我省初步选择六盘山区具有特色优势产业开发资源、区域性群众增收产业开发基础较好的定西、庆阳、天水、平凉、临夏和武威6个市的16个县(区)为项目县,其中定西市包括岷县、安定、通渭、陇西、临洮和渭源6个县。

2012年11月5日-9日,世界银行识别团就世行第六期扶贫项目(中国贫困片区产业扶贫试点示范项目)对我省项目区选择和拟扶持主导产业开展了识别工作,并根据识别情况印发了《备忘录》。

二、项目区确定原则及范围

(一)项目村确定原则为

1、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的行政村;

2、草场资源丰富,适宜发展草畜产业的行政村;

3、项目村具备草畜产业发展的其他生产生活条件;

4、5〃10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灾区,急需得到项目扶持的行政村;

5、项目实施后,能够对周边乡村起到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项目村确定范围

该项目涉及XXX的青土、朱家、岔林、永进、申都、新民、

沙地7个行政村,2349户,10733人。

三、基本现状

(一)项目乡基本情况

1、基本情况

①、地理位臵:XXX位于岷县东部山区,地处东经104°23′,北 纬34°24′,距县城45公里,东靠蒲麻镇,南接闾井镇和宕昌县八里乡,西北与禾驮乡和蒲麻镇接壤,省道306线穿境而过,位居陇南山地的接壤区,岭罗山脉横贯全乡大部分地区,山岭重叠,海拔为2600米,青土村高达2700米,渭河较大支流的申都河,流经申都、新民等村,在蒲麻镇的砖塔寨汇入闾井河;

②、气候条件:气候高寒阴湿,无霜期为101天,年平均气温为3.9℃,年积温≥10℃为1768℃,年日照时数为2219小时,太阳总辐射量为125kc/c㎡,干燥度为0.62,年降雨量为633毫米,雨量充沛;

③、土地和人力资源:辖区流域面积123.1平方公里(184835亩):耕地面积24623亩(旱地梯田5699亩,川旱地850亩,坡地18074亩),人均2.2亩;林地面积12177亩(含退耕还林、草面积);牧草面积109371亩(含荒坡地);水域面积418亩;交通面积2100亩;居民用地3400亩;田坎及未利用荒山地32746亩。共辖8个行政村,11个自然村,34个村民小组,2535户11622人,男6334人,女5472人,劳动力资源总数7589人;

④、产业结构:以当归、小麦、青稞、蚕豆、燕麦、洋芋、油料等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业为主,劳动力输出和农产品粗加工为辅。

⑤、经济状况:201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650万元,纯收入2140万元,人均纯收入1812元,人均占有粮420公斤。大牲畜年末存栏数2794头(匹),羊存栏数5000只,猪存栏数5985口,畜牧业收入750万元;

⑥、基础设施建设:新民至龙泉、新民至沙地、申都至岔林、青土村内道路的硬化,解决了群众行路难、农产品外运等问题,改善了交通落后状况,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申都村东兴蚕豆营销协会、新民村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拓宽营销渠道,帮助农民增收;农村信用社、供销社、粮站、邮电所、畜牧站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方便;新民平安砖场、永进东升砖场,年生产能力1000万块以上,创收280多万元,解决剩余劳动力65人;中学1所,在校学生666人,完全小学5所,在校学生1125人;青土、龙泉村卫生室,为群众行医看病提供便利;朱家、岔林、申都、新民等四个村文化室,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生产、生活技能。

2、发展优势

①、组织机构健全,领导高度重视。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乡大力践行科学发展,领导和驻村干部共同包村,夯实责任,狠抓村级各项工作,积极实施基础设施和项目

建设,为各项事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②、交通便利。东靠蒲麻镇,南接闾井镇和宕昌县八里乡,西北与禾驮乡和蒲麻镇接壤,省道306线穿境而过,为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贸易创造了便利条件;

③、群众发展经济的热情高涨。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多,群众思想有了很大解放,意识不断增强,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带来了先进技术,返乡创业,创造了就业岗位,增加了农民收入,带动了经济发展;

④、劳动力资源丰富。全乡现有劳动力7090人,占总人口的60%以上,大多为青壮年劳动力;

⑤、独特的自然条件,草场资源丰富,气候高寒阴湿,适合红叶草、猫尾草、等优质牧草种植。

3、存在的困难

①、经济收入单一,缺乏资金;

②、人口整体素质不高,严重制约着经济发展;

③、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水平较低,缺乏科学、职业技术,使先进技术教育和项目建设无法及时开展;

④、自然资源缺乏,产业结构单一,广种薄收;

⑤、基础设施落后现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招商引资,阻碍了经济发展;

⑥、乡镇企业缺少,生产技术落后,资源浪费严重,集体积累空虚。

(二)7个项目村基本情况

项目村距离乡政府最远5公里,平均海拔2600米,省道306线穿境而过,项目共辖及7个行政村,18个自然村,2349户,10733人,男5671人,女5062人。耕地22719亩,人均占有2.2亩,气候高寒阴湿,无霜期101天,雨量充沛。主要作物当归、小麦、青稞、蚕豆、燕麦、洋芋、油料等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业为主,劳动力输出和农产品粗加工为辅。草场资源丰富,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是这里很适合红三叶、猫尾草生长,适合发展草畜产业。201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989万元,纯收入1944万元,人均纯收入1812元,人均占有粮380公斤。大牲畜存栏2684头(口);羊存栏数5000只,猪存栏数5985口,畜牧业收入703万元。

四、项目目标

1、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保护,建立贫困农户可持续增收机制;

2、项目区产业发展基本条件具备,优势产业初步建成,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3、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收入显著增加;

4、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五、项目的设计思路

XXX世行扶贫养殖以项目建设、科技推广为支撑,以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增加农民收入目的、增强项目区经济实力为核心,

以加快草畜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为重点、以特色优势产业养殖为抓手,通过狠抓标准规模养殖建设、优质牧草基地建设、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服务体系建设,有效促进项目本乡草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六、项目建设内容

(一)特色产业开发项目

1、计划在青土、朱家、岔林、永进、申都、沙地7个村,新建暖棚羊圈335座,养殖基础母羊3350只;

2、计划在青土、朱家、永进、申都、新民、沙地6个村,新建暖棚猪圈250座,养殖蕨麻猪2500头;

3、计划在岔林、永进、申都、新民、沙地5个村,新建暖棚牛圈80座,养殖基础母牛160头;

4、计划在青土、朱家、岔林、沙地、4个村,种植优质牧草7250亩;

(二)产业化扶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计划在青土、朱家、岔林、永进、沙地5个村,硬化村庄道路11.2公里。(硬化青土—般尕山路段2公里、 硬化朱家村—乔家沟路段道路1.5公里、硬化朱家村—卧龙沟路段1公里、硬化岔林村—石家沟路段2.7公里、硬化瓦结村—大林村路段2公里、硬化沙地沟—美人沟路段2公里)。

(三)农民组织化建设

计划在青土、朱家、岔林、永进、申都、新民、沙地7个

村,成立草畜产业专业合作社7个。

(四)产业扶贫支持体系建设

1、技术培训。培训技术人员和农民525人(次)通过对村技术员和项目农户进行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特色产业的种植、养殖技术,从而促进项目顺利实施,推进特色产业发展。

2、行政村财务管理培训。培训项目村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70人(次),通过对各级项目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各级项目管理机构的项目管理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

(五)项目管理与监测

根据项目目标、建设内容和进度安排,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测服务和管理。

七、投资概算与资金来源

XXX世行(第六期扶贫项目)计划总投资1680万元,其中争取世行贷款840万元,国内配套840万元,各占总投资50%。整个项目投资情况为:特色产业开发项目1182.5万元,占总投资的70.4%;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35万元,占总投资的20%;农民组织化建设140万元,占总投资的8.3%;产业扶贫支持体系建设和监测与项目管理22.5万元,占总投资的1.3%。;

(一)特色产业开发项目:

1、暖棚牛圈建设投资80万元,暖棚羊圈建设投资167.5万元,暖棚猪圈建设125万元。

2、养殖基础母牛投资80万元,养殖基础母羊投资335万元,养殖特色蕨麻猪投资250万元。

3、种植优质牧草投资145万元。

(二)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硬化村庄道路投资335万元。

(三)农民组织化建设

成立草畜产业专业合作社投资140万元。

(四) 产业扶贫支持体系建设

1、培训技术人员投资10.5万元。

2、培训项目村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投资7万元。 (五)监测与项目管理

投资5万元, 根据项目目标、建设内容和进度安排,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测服务和管理。

八、进度安排

世行项目计划实施五年,第一年完成总投资的25%,第二年完成33%,第三年完成21%,第四年完成13%,第五年完成8%(详见附表)。

九、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作职能

贫困片区产业扶贫试点示范项目是世行贷款项目,乡村两级党组织和业务部门必须做到细致到位,领导管理到位、技术到位、资金到位、监测到位、各部门要密切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交流经验,互通信息,领导小组要定期不定期地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高解决的方法和措施,项目建设单位应及时上报建设进度,资金使用情况和物资采购计划,以便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进项目建设顺利开展。

(二)坚持科学管理,规划建设项目

各业务部门要协助项目小组制定项目实施细则,确定每个阶段的中心工作,科学规范、合理布局、指导建设项目,同时每个建设项目要组建技术、管理、生产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一是规模连片化,便于田间管理。二是模式规范化、达到五统一(统一规化、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技术措施、统一检查验收)。三是逐步实现产业化经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系,主动适应大农业、大产业的发展要求,真正实现能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

(三)加强服务,搞好培训

这次世行扶贫项目要把技术培训纳入扶贫规划和年度计划。具体按以下步骤抓落实,一是管理人员的培训要通过学习项目所需的各项农业科学技术知识,使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提高。二是技术员的培训要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培训使参与农户掌握养殖技术,培训一个科技明白人。

(四)、全面推进,重点突破

在世行项目开发的同时,要着重把全面推进项目建设与贫困户结合起来,在规划上突出对贫困户的重点扶持,按照规划逐户有针对性的制定详实的扶持方案,要根据群众参与所选择的建

设项目,真正把资金、物资、技术、服务落实到贫困户家中,使草畜产业成为一个真正能够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产业。

十、项目效益

(一)经济效益分析

贫困片区产业扶贫试点示范项目经济效益明显,如:养羊可实现经济效益120万元,养牛可实现经济效益20万元,养蕨麻猪可实现经济效益125万元,种植优质牧草可实现经济效益72.5万元,一共可得纯收入367.5万元。

(二)社会效益分析

规划项目的全面实施,将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深层挖掘该村的资源能力,有效的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及生态环境,提高全村整体经济水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提高群众文化生活水平。

(三)生态效益分析

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把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的环境,可有效推动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三者可互相推动,互为条件共同发展。

第五篇:彬县水保世行贷款项目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彬县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西北部,总面积1185平方公里,辖13个镇3个社区发展中心247个行政村,总人口34.8万人。县境内沟壑纵横,是全国水土流失重点县之一。

彬县水保世行贷款项目区总面积1068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915.43平方公里,涉及43条小流域。项目区为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壤侵蚀模数5100(t/km2〃年),沟壑密度1.2(km/km2),年均降雨量560.6毫米(mm)。该项目于1998年评估立项,1999年启动实施,2004年完成建设任务。项目累计投资7259万元,其中利用世行贷款4659.1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6.56平方公里,其中新修梯田3040.7公顷,建成水浇地276.2公顷,营造乔木林5727.2公顷、经济林6050.4公顷,建成果园7.8公顷,人工种草1530公顷,封育天然林2000公顷,建设中心苗圃1处、中心果库10座、农户果库130座,修筑骨干坝3座、淤地坝10座、谷坊27座、沟头防护工程27公里,新打水窖400眼,建成蔬菜大棚70座、畜棚8000平方米。

项目实施中,我县始终坚持做到“五抓”。一是精心组织抓领导。县委、县政府将水保世行贷款项目建设工作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大事来抓,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在项目启动之初,县上就及时成立了彬县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专门负责项目建设

1 的计划下达、勘测规划、组织实施、技术指导、检查验收等工作,各镇、各社区也分别成立了项目建设工作站,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落实政策抓宣传。县委、县政府研究制定了《彬县水保世行贷款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和《彬县柿子生产基地建设若干优惠政策》,综合运用行政推动、政策调动、利益驱动等措施,大大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投身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县上将宣传工作作为项目实施的先导工程,采取制作电视专题、驻村入户宣讲等手段,并利用《彬县信息》、《彬县要情》、《彬县农田水利》等刊物,大力宣传典型事迹,全面推广先进经验。全县各镇(社区)村组普遍通过召开会议、刷写标语、悬挂横幅、组装宣传车等途径,广泛宣传项目建设的目的、意义和效益,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增强了他们投身项目建设的自觉性。三是因地制宜抓规划。为了保证水保世贷项目实施的整体效果,达到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我县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渠统一规划,工程、生物、耕作措施综合配置,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统筹兼顾,合理布局,保证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每次治理施工前,县项目办都抽调技术骨干深入各流域、各镇(社区),实地勘测,现场规划,真正做到了图、表、实地三对应,从而为项目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规范建设抓质量。县项目办先后印发了《水土保持规范》、《造林整地技术要点》、《苗木栽植规范》、《苗木质量标准》等规范性技术资料,对整地标准、育苗要点、苗木质量、栽植技术及工程技术措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项目建设中,县上抽调专业

2 技术干部,实行包流域、包镇(社区)责任制,跟班作业,现场指导,全程提供技术服务。对于发现的质量问题,坚决予以限期弥补和改进,直至完全达标。在植树造林中,县上坚持把提高苗木成活率、保存率放在首位,对乔木林严格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的办法规范栽植;对经济林严格实行“挖坑、修根、蘸浆、植苗、浇水、整盘、点籽、覆膜”八道工序,建立了供苗、验苗、调拨“三卡”制度,千方百计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同时,县上实行县、镇(社区)、村三级质检制度和工地质量验收合格卡制度,有效提高了项目建设的质量。据统计,近年来在遭遇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全县经济林平均成活率达到了95%,乔木林平均成活率均在90%以上。五是强化措施抓管护。为了巩固治理成果,我县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狠抓了禁牧管护工作。县政府颁发了《关于封山禁牧的通告》和《彬县柿子生产基地建设林木管护办法》,各镇、各社区制定了行之有效的禁牧制度,划定禁牧区域,设立禁牧标志,强行封山禁牧。目前,全县共建设林木管护房219间,落实护林人员387人,刷写禁牧警示标语560多条。同时,县上还成立了护林联防队,各镇(社区)普遍成立了管护巡查队,坚持长期巡回检查,大力查处毁林案件,从而使项目区牛羊放牧现象成为历史,一方治理、多方破坏和边治理、边破坏的问题已不复存在。

通过广大干部群众六年来的持续奋战,我县水保世行贷款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项目区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目前,全县林草覆盖率达到30.8%,治理程度由40.31%提高到74.96%,年均

3 减沙12万吨,减沙效益30.4%;全县农村产业结构由项目实施前5:5的粮经二元结构调整为5:3:2的粮经草三元结构,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全县人工种草面积达到7667公顷,全县大家畜存栏8.1万头,羊存栏4.3万只,分别是1998年的7倍和3.2倍。在项目建设的带动下,我县生态、社会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上一篇:税务专业实习报告下一篇:山西高考招生政策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