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评网范文

2022-05-21

第一篇:新华时评网范文

新华时评

新华时评:政治文明建设的又一里程碑

老百姓申请行政许可,一般被称为“跑审批”。一个“跑”字,深刻地反映出老百姓的酸甜苦辣:广西玉林一位老人为筹建一个花木市场,前后“跑”了86趟,却一直杳无音信;北京一位投资商想在西部某市搞一个建材城,3年内花了数百万元,却连公章都没盖完;浙江金华一位农民想办一个养鸡场,跑了两年多,盖了270多个章,等手续办下来,市场行情早已发生变化„„行政许可作为国家管理社会经济事务的一种有效手段,为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和采用。由于缺乏统

一、明确的法律规定,我国行政审批设置过多过滥,程序繁琐,很多已经成为阻碍经济发展、损害公民权利的扰民制度,有些还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有近百部法律、400多部行政法规涉及行政许可,还有大量的地方性法规和一大批部委规章和政府规章也对行政许可作了设定。全国性行政许可事项最多时达4000多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许可一般也在2000项以上。

行政许可程序繁琐,不同部门相互推诿、扯皮,让老百姓叫苦连天。许可条件和标准的随意性和缺乏可操作性,更是让申请当事人无所适从。有的许可条件和标准比较笼统;有的许可条件和标准往往不对外公开;有的不规定许可期限,任意拖延;有的受利益驱动,为了收费恣意发放许可,造成市场混乱„„

规范和监督行政许可,将其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是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保障,是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2月底,在第一批取消789项行政审批项目的基础上,国务院宣布,再取消406项行政审批项目,标志着举国关注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再次迈出新的步伐,为行政许可立法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全国人大常委会27日通过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种类、程序以及行政许可的检查监督、收费等做出了明确规定。从法律上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取消不必要的限制;明确规定行政许可的范围和设定权限,有利于减少许可事项,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行政许可程序,杜绝实施行政许可过程中的“暗箱操作”和权钱交易。

行政许可法的出台,被一些专家誉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又一座里程碑”,表明我们的政府正加速从管制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它的颁布、施行,将对推行依法行政,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必将给行政机关转变政府职能带来一次革命性的变化。(资料来源:新华网2003-08-27 23:10:11)

第二篇:新华时评

新华时评:和谐春运始于购票公平

2013年01月22日 16:58:06

来源: 新华网

【字号:大 中 小】【打印】

【纠错】

新华网北京1月22日电(记者樊曦)春运将至,“一票难求”又成焦点。网络与窗口预售期的差异、抢票软件的泛滥、对票源信息是否公开透明的质疑,让公平购票的问题再次凸显。和谐春运是每个人的期盼。给每个人公平购票的机会,正是建设和谐春运的起点。

运力不足是当下中国铁路交通的客观特点。加快铁路建设,协调区域发展,提速城镇化进程,是解决铁路车票紧张的治本之道。然而,当下不能满足每个出行者都买到火车票的现实面前,构建公平公正的购票环境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首先,票务信息应该公开透明。虽然火车票有限,但要让旅客对票务信息明明白白。包括春运期间的运力安排、每次列车车票总数、余票等等信息,铁道部都应做到在车站、网站等公开显示,一目了然,供购票者参考。

其次,车票预售应同步。现在网络、电话订票提前20天预售,而车站窗口、代售点提前18天预售。此举可以引导更多人走向网络、电话订票,省却排队之苦。但还要看到,毕竟有一部分人因为各种原因无法上网,只能去窗口排队。这些人很多来自农民工等群体,出行不易,理应得到社会更多关爱。

再次,订票网站要完善。要提高12306网站的“抗击打能力”。现在到了一年之中最繁忙的订票时段,12306网站每天点击量约20亿次。流量巨大不能成为网站脆弱的理由,也不能单纯责怪抢票插件“添乱”。打铁还需自身硬,根本之策还应是加强网站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应当着力优化网站系统架构,

提高处理能力,完善操作流程。此外,铁路部门还可以尝试引入商业网站协作售票模式,分担服务器压力。

一票难求,更考验有关部门一心为民的意识和力度。引入社会监督、完善公平环境,让每个人享有公平购票的机会,应当成为今年春运的强劲旋律。

新华网评:治雾霾弥城 先治治“城市病”http://2013-01-18来源:山东公务员考试网

【字体:大 中 小】

连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持续性雾霾天气,促使人们不得不对粗放式发展和现有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行反思。

雾霾围城,各地采取了不少应对措施。但多数仍属于权宜之计,“临时抱佛脚”的办法居多,其实难以治本。要根治雾霾,应先从治理“城市病”入手。

“城市病”说到底是一种“发展病”,是一种不科学的发展方式。眼下,一些城市人口膨胀、交通拥挤、环境恶化、资源紧张,越来越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北京为例,目前人口规模已经接近甚至超过环境资源的承载极限,致使水、电、气的供应常年紧张。此外,交通拥堵、尾气排放等问题,无疑都在给环境治理“添堵”。

近年来,扩城、造城运动在全国屡见不鲜。殊不知,在交通和能源资源供应难以同步的前提下,“摊大饼式”式的发展,只会让“城市病”愈加严重。一些城市为拓宽道路,不断挤压甚至拆除了自行车道,不少市民因此失去了环保出行的机会,被迫加入“购车一族”,加大了治理城市污染的难度。

“城市病”考验着“美丽中国”,也是导致这次雾霾天气持续多日的重要原因,治理“城市病”已迫在眉睫。

近年来,一些城市在反思“城市病”的同时,开始追求“幸福指数”、“健康城市”、“绿色城市”,以减少“城市病”的深度传染。江苏江阴、河南平顶山等地把“幸福指数”纳入官员政绩考核;新疆乌鲁木齐、甘肃兰州等地通过大规模实施“煤改气”工程,使这个冬天增加了不少晴朗天气;浙江杭州推出城市免费公共自行车,也受到市民热捧。

这些都是治疗“城市病”的积极尝试,也是治理雾霾的有益探索。同呼吸,共责任,只

有各地真正从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入手,倾情倾力倾智,“天蓝、山青、水绿”的梦想才能真正实现。

制度反腐才是治本之道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从而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反腐败要进入法治轨道。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反腐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措辞日趋严厉。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党风廉政建设,是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

当前,人民群众反腐呼声和反腐热情越来越高,每年两会,反腐都是人民群众最关注的第一话题。而网络反腐以其强大的公众参与性,改变了传统反腐格局,在聚集起广大民意的同时,也聚集起反腐的巨大能量。

反腐的认识高度在提升,反腐的路径选择也必须更明确。党的十八大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反腐败斗争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中进行,离开系统完备的法律制度,反腐败行之不远。反腐败国家立法是依法反腐、推动国家反腐败法治化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才能保证反腐败的正当性。在法治轨道上的制度化反腐,要求反腐败严格遵守法律的有关规定,一切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既保护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也维护党员干部和国家公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只有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才能保证反腐败的稳定性。无论反腐败的形势多么严峻,反腐败的需要多么迫切,运动式反腐败都是大忌。在法治轨道上的反腐败就是以法律的稳定性,克服政策反腐败的随意性,以法律的稳定性,克服因人们注意力的转移而导致的反腐败的弹性。

只有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才能保证反腐败的持续性。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反腐倡廉关键就在“常”、“长”二字,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这里讲的就是反腐败的持续性。只有让反腐败进入法治化轨道,才能保证反腐败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能保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

只有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才能真正预防腐败。好的制度可以让坏人变好,坏的制度可以让好人变坏。法律的作用不仅在于惩罚犯罪,更在于预防犯罪,健全完善法律制度可以让官员不敢腐、不能腐、不愿腐。

只有将反腐败纳入法治轨道,才会给人民群众带来持久信心,才会使中国的反腐败更加科学有效。(本报评论员)

让节俭务实会风浸润日常政务

如果说今年地方“两会”最大的变化,恐怕就在于这一股节俭务实之新风。毋庸置疑,这股新风拂面有着积极现实意义。它不仅可以节约不少公帑,也有利于增强会议效果。

当然,人们在欣闻变化的同时,更是希望这股新风能够浸润至整个日常政务活动。毕竟,如果把政治活动比作一台机器的话,“两会”仅仅是其中一个部件,而机器的良性运转,取决于整体部件的精良程度。说白了,如果随着各地“两会”的闭幕,公款吃喝、彩旗飘摇、大搞排场等奢糜之风照旧活跃于政务活动,“节俭务实”显然是谈不上蔚然成风,而更像是“一阵风”。正因如此,我们不仅要继续掀起良好的会风,还要着力通过优良会风促政风。实现这一点,至少需要在以下两方面努力:

一是通过制度践行朴实作风会风。事实上,中共中央政治局于去年年底一致通过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已经为制度推行做了一个“顶层设计”,只不过,会议究竟怎样开才合理、个别地方仍然开“豪华会议”又该如何等等,这方面还需要通过制度进一步细化,并使之更具操作性和监督性。毕竟,“八项规定”虽然具有很强的警示性和号召力,但部分地方仍然大搞“下有对策”。例如内蒙古某贫困县一副县长年终为接待一天泡八次温泉、无锡一街道办官员集体飞赴厦门开会等现象就是典型。

二是在制度化朴实会风的基础上,如何让节俭务实贯穿于整个政务活动,更是一个深刻的政治命题。例如“两会”不用高档酒菜,那么对于日常公款大吃大喝现象又该如何监督?要知道,对比近期国人广泛关注的“舌尖上的浪费”,“两会”用高档酒菜不过“九牛一毛”。正因如此,“两会”新风要想取得持久的带动力和生命力,就必须建立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及时把节俭务实的精神体现在日常政务活动的制度上,甚至内化为每一个干部和机关的政务自觉。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制度制定出来了,还要谨防执行难问题。事实一再证明,好的规定难以落实,问题常常不在规定本身,而是缺乏配套措施和完善的监督机制,违规成本过低,才导致很多规定都形同虚设。基于此,要规避“两会”新风不是“一阵风”,不至于在平常政务活动的执行中走样、扭曲,应从如下两点入手:

首先就是要健全相应的配套制度, 例如财政预算和使用公开制度的建立,可以从根子上消弭公款招待不计成本、以办公用品的形式开具发票来冲账等滥用公帑现象„„

其次是建立起立体的监督制度。一方面建立相应的监督与举报机制,另一方面则要有相应的问责措施。这里须特别提醒的是,除完善体制内监督,还很有必要通过各种方式鼓励舆论监督——一旦有了网络、媒体曝光或群众举报,纪检监察部门就必须迅速介入,以实现违纪必究,维护作风建设相关制度的高度权威。

总之,地方“两会”新风仅仅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政风作风的根本转变离中央以及民众期待还有相当距离,这项工作任重道远,深刻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执政智慧。

第三篇:新华时评5

新华时评:必须严肃查处网络泄题事件

新华网北京9月19日电(记者黄冠、何雨欣)一向被认为严格、诚信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在今年却被指泄题。考试结束之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网站上发布公告,称“我们注意到,考试期间有不法分子通过网络叫卖此次注册会计师考试试题答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高度重视(泄题事件),立即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全面调查”。

虽然此次注册会计师考试涉嫌泄题事件还没有最终结论,但媒体披露的事实却令人触目惊心。据称,“全部科目还没结束,考题及答案已在网上出现”,“新浪微博在过去两日中也零星出现了一些答案截图,发布时间均在当场考试开始前”,“考前一个月,卖答案短信满天飞”。

早在2001年7月,国家有关部门印发的《教育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明确:“国家教育全国统一考试在启用之前的试题(包括副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属于“绝密级事项”。中国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制度是从1991年开始实行的,其试题(包括副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在考试启用之前属于“绝密级事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规定:买卖、转送或者私自销毁国家秘密载体的行为,应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考试前、考试期间“通过网络叫卖注册会计师考试试题答案”,涉嫌泄露国家秘密,一经查实将难逃法律严惩。

国家秘密载体的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保存、维修和销毁,应当符合国家保密规定;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造成泄密事件发生。既然考试前、考试期间,已经出现“不法分子通过网络叫卖此次注册会计师考试试题答案”,考试组织者为何未予及时查处?如果此次注册会计师考试泄题事件属实,不光是倒卖试题答案的不法分子应受到法律制裁,考试组织者、监管者也应承担相应责任,至少难辞不作为之咎。

“通过网络叫卖注册会计师考试试题答案”,涉嫌泄露国家秘密,为什么网站管理者也听之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规定: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或者未采取保密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秘密的行为,应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听任不法分子通过网络倒卖国家机密、泄露考试试题答案,相关网站难逃其咎,也必须直面公众的质询,甚至接受法律的惩处。

任何一次全国统一考试,都关系到数十万、上百万人的前途命运;任何一次考试泄题事件,都将造成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损害社会公平正义。因此,每一次涉嫌考试泄题事件,都应严肃认真调查处理,尽早给人民群众一个真诚负责任的交代。

第四篇:2014年新华时评集锦

新华时评集锦

1、“巡视清单”警示“严以用权”

新华社北京7月10日电(记者 吕梦琦、李建平)今年首轮中央巡视已进入收尾阶段,巡视组反馈意见已经陆续公布。面对这些公开的‚巡视清单‛,各界都关心巡视组到底查出了什么‚毛病‛,更关心这些‚毛病‛如何得到有效的‚治疗‛。

梳理中央巡视组已经公布的20余份‚巡视清单‛可以发现,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土地转让等仍是腐败的‚高发区‛和‚重灾区‛。在这20余份‚巡视清单‛中,17个地区中有13个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上述问题,这还不包括其他被巡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此次巡视组还多次提到‚跑官要官‛‚拉票跑要‛等问题,无疑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权力‚出笼‛的必然结果。

应该看到,任何领域并非天然就具有腐败的基因,并非天然就是腐败的高发区。腐败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与权力失控密切相关。正如不少人所指出的,由于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土地转让等涉及的资金量较大、利润丰厚,如果权力又不能得到有效约束,自然容易引发腐败,这已经被事实多次证明。

‚巡视清单‛上的这些问题,自会得到有效处臵。梳理这些问题,重点关注腐败易发高发领域,进而紧盯这些‚重灾区‛,有效预防腐败发生,既是中央开展巡视的根本要求,

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这些年来,‚项目起来,干部倒下‛屡屡发生。人们戏称,公路修到哪里,哪里的交通厅长就倒下;基建建到哪里,哪里的基建处长就倒下。更有甚者,一些地方还出现同一岗位的多任官员接连倒下的现象。必须针对这些领域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建立起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铲除容易引发腐败的土壤。

另一方面,加强对权力的规范和约束非常重要。建立起明晰科学的权力清单,就能明确权力的边界;完善惩罚措施,加大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才能强化惩戒的作用;加强权力监督,让权力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运行,才能有效防范权力出笼。

作为领导干部,必须严格按照中央要求,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于律己‛。珍视手中人民赋予的权力,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让手中权力为人民谋福祉。

2、新华时评:“电视问政”岂能问了白问

新华社武汉7月9日电 (记者 冯国栋)去年底至今,武汉一些区政府负责人在‚电视问政‛中承诺立即整改的问题,有的不但没有改进,反而更加严重。有的区负责人曾在电视中信誓旦旦立下承诺,至今未能兑现。不少人为此质疑:‚电视问政‛岂能问了白问?

武汉2011年首次开展‚电视问政‛,在随后的几年里,大量问题被曝光,数百名责任人被问责,引起较大社会

反响,‚电视问政‛一时成为党和政府了解群众所思、所盼的重要渠道,有效促进了一些老大难问题的解决。

不过,近年来,‚电视问政‛的效果正在衰减。群众所问的一些问题反复出现,一些问题不但未能及时解决,反而更加恶化。比如,去年下半年‚电视问政‛曝光武汉汉南区牛海湖被部分填占,区政府承诺要退塘还湖。如今半年过去了,治庸办督察员暗访,发现问题依然存在,承诺根本没有兑现。

参与‚电视问政‛干部的态度,也在发生明显转变。三年前,一些党政机关负责人在电视上面对一些提问,常常脸红、出汗;如今,这样的场面已不多见,更多的是他们面不改色的‚深表歉意‛‚立即调查‛‚马上整改‛等套路式答复,对于没有做好工作、没能及时解决百姓关心的问题,却难见愧歉之意。

‚电视问政‛是党和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也已经成为当地群众监督相关部门工作的一种重要途径。群众利用‚电视问政‛提出的问题,理应得到足够重视。别让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更别让政府官员的承诺打了水漂,使得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在一次又一次的‚问了白问‛中逐渐流失。改进党和政府工作,切实维护和继续利用好这一途径,别让‚电视问政‛沦为秀场。

4、新华时评:反四风要治治典型经验“注水病‛ 新华社昆明7月6日电(记者 吉哲鹏)记者最近在采访中遇到一件怪事:某地刚刚部署了一项深化改革工作,没

过几天便有人拿来典型经验材料,希望在宣传推广中‚拔得头筹‛。坐了火箭的‚典型经验‛,到底含金量几何?细究之下,不难发现一些地方、部门热衷推经验、造典型,‚虚胖‛‚注水‛典型屡屡出现。当前反四风正深入推进,矛头更要指向这些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用官僚主义反对官僚主义的典型经验‚注水病‛。

典型经验具有特殊性,形成于一定的现实环境中;又具有普遍性,超越地区与行业的局限反映了某种普遍规律,具备引领改革的价值。体现中央精神、代表改革路径、反映群众心声的典型经验是深化改革的‚灯塔‛,但‚注水‛的典型经验则是无用甚至有害。

总结起来,典型经验‚注水病‛往往有这么几类症状:把某些经验换顶帽子、变种说法,就成了‚万金油‛似的典型;政绩观扭曲,疏通各种关系,打造出不是典型的‚典型‛求上级‚关注‛‚点赞‛;工作明明没有起色,却不顾客观反映,硬是总结出一套朗朗上口的‚经验‛;为他人谋私利,把关系户推成典型,寻租光环之下暗藏经济利益;更有甚者,工作出了问题,本应该检讨反思,却非要‚把坏事变成好事‛,强树‚典型‛来掩饰问题。

有一些地方、部门为了出成果、有政绩,对树典型不可谓不重视,成立了工作组生拉硬扯、拔苗助长,做足表面功夫,制造出一些经不起推敲的‚典型经验‛来糊弄上级、误导群众。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干出点成绩就沾沾自喜,热衷于推广‚某某模式‛,各种学习会、总结会、宣讲会铺天盖地,写心得体会、学习总结也由此成了新的形式主义。这种行为

背后是扭曲的政绩观,应成为反四风中的重点整改对象。

5、新华时评:不能允许特权的傲慢有恃无恐

新华社南京7月5日电(记者 杨绍功)近日,江苏南京一名奥迪车司机在市中心一停车场,亮出‚市政府办公厅接待证‛拒付1.5元停车费扬长而去。事后查明该车辆属于某矿业公司,车上的‚接待证‛是市级机关某部门负责人退休后违规用在非公务车上。1.5元停车费本身小事,惊的是竟有人为逃掉这点钱而耍特权。

奥迪司机亮‚接待证‛逃费之所以惹下众怒,主要是因为代表特权的‚接待证‛太刺眼。其实,若为公共利益,在法律监督下的优先权并非不可以有。例如,按照道交法规定,急救车为抢救生命可以有优先通行权。但奥迪司机逃费却是在为一己私利滥用特权。进而值得深思的是,‚市政府办公厅接待证‛可免停车费的特权是谁规定的?都有谁享有这种特权?这种特权合规合法吗?

随着反四风力度不断加大,车证、会所会员卡等特权滋生的载体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正因为特权损害了社会公平,有人为房子举债一生,有人却以权谋利轻松坐拥数十套房产;有人辛苦求职,有人却专享‚萝卜招聘‛;有人为停车承担高昂成本,有人却连1.5元钱的停车费都想靠特权车证搞定。当特权成为少数人的私利,公平的陷落就会像雾霾噬肺一样侵蚀人心。

当然,亮证的司机肯定不是掏不起这点钱,不付停车费传达出的更多是依仗‚特权裙带‛有恃无恐的傲慢。事件被

曝光后,当地相关部门迅速调查核实,并发出紧急通知,决定废止‚接待通行、停车证‛。然而,要想真正管住各种类似‚接待证‛的特权,各地还需要在反四风当中出重拳,最终要靠制度的笼子实现对权力的约束。

中央反腐屡出重拳,就是要昭示: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将个人私欲凌驾于党纪国法之上,必然逃不过法纪惩治。在这一铁律面前,任何狐假虎威的特权都不堪一击。

衣食住行是民生所系,特权也往往是通过这些领域蔓延。要彻底遏制特权,就需要由点滴做起,从这些百姓身边的领域发力。从‚不封路‛引发的点赞声到公车改革艰难破冰,从反对‚舌尖上的浪费‛到严格接待标准带来的清新之风,随着越来越多的特权被遏制,老百姓对社会公平的信心会逐步恢复。

6、新华时评:打虎拍蝇 也需盯紧“村官蚊子”

新华社广州7月4日电(新华社记者 陈寂) 广东省纪委近日通报9起村官违纪违法典型案件,曝光了违法转让土地、私相授受‚好处费‛、侵占挪用私分公共资产、违规发放福利等农村基层干部‚九丑图‛。

从百万元征地款到万元医药费,村官贪腐的空间各不相同,共性是欲望无上限,手法无下限。某村委会主任收取2万元‚好处费‛,便把公章交给他人,任其自行规划并倒卖近4万平方米工业建设用地;某村委会财务,伪造银行对账单从村委会账户提取现金110.9万元,用于个人营利活动;某村委会主任将应个人承担的医药费1万余元拿到村财

务报销,还用村集体资金送礼。

近年来,许多‚城郊村‛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成为‚城中村‛,‚城中村‛又变社区,村集体土地带来的巨大红利在这些‚村官蚊子‛的操盘下流入私囊。广州市政法机关统计,由郊区发展而来的广州市白云区,近4年来已有100多名村干部因贪污腐败‚落马‛,多数涉及征地拆迁或为‚违建‛充当保护伞。

长期以来,村务信息公开工作不健全,农村反腐的制度建设还有待完善,一些农村群众往往受困于法律知识的缺乏、宗族观念的束缚等,对村官腐败现象或怒不敢言,或视而不见,使得‚村官蚊子‛猖獗一时。但在当前的反腐大潮中,反腐不设禁区、不留死角,有关部门应当以‚零容忍‛的态势,把广袤农村大地的‚卫生死角‛清理干净。

和小小村官较劲,也并非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在过往的反腐败案例中,小小村官曾变千万元巨贪。老虎苍蝇要打,农村的蚊子、小咬也要狠打。村干部与农民群众最为贴近,村官与百姓利益直接相关。在农村百姓看来,老虎可能远在天边,‚村官蚊子‛却近在咫尺,常常嗡嗡滋扰,闹心又吸血,必须狠打。

7、新华时评:刺眼词汇敲响党员干部道德警钟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新华社记者 赵超)‚通奸‛这个刺目刺耳的词汇再次出现在中央纪委发布的通报中,被立案审查的冀文林和余刚都有通奸行为。这样一个词汇屡次出现在违纪违法党员领导干部的通报中,在令人感到错愕惊讶

的同时,无疑也给广大党员干部敲响了道德警钟。

道德是人们行为的规范,作为社会的优秀分子,党员干部更应在全社会道德建设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然而,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道德修养出现滑坡,个别高级领导干部甚至道德沦丧。

道德缺失,根源在于理想信念的动摇。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有了动摇或不足,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进而从生活上的腐化、道德上的堕落,演化为政治上的变质、经济上的贪婪。

违法必先违纪。大量党员干部的违法违纪事实一再表明,腐败分子常常是由追求生活上的享乐、乱搞不正常男女关系,发展到利令智昏,直到滑向犯罪深渊。

抓反腐倡廉,加强道德修养是一个重要源头。思想的变化常常是危险的起点,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那些落马官员为戒,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时刻以党章对照自己的一言一行,经受住各种不良思想观念和文化思潮的考验。要通过严于律己提升思想境界,永远把人民放在心上,以爱民之心律己,以律己之心为民,在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不断汲取道德营养。

党风政风,决定社会民风。道德并不能人人都遵守,但对党员干部却是最低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肩上的责任,带头践行道德规范,信念崇高,甘于奉献,乐于助人,清正廉洁,以自己的高尚行为匡正社会风气,推进全社会的道德建设迈上新台阶。

8、新华时评:“禁烛防火”是懒政思维作祟

新华社昆明7月1日电(新华社记者 吉哲鹏)云南省大理市古城保护管理局从7月1日起实施《大理古城经营户消防安全检查规则》,其中‚柔性引导‛商户‚在停电时不得使用蜡烛‛‚禁止使用电炉、电暖气等取暖‛的条款惹来争议。在古城保护中,消防安全再严格都不为过。但规章的制定需要智慧,面对问题不顾实际‚禁烛防火‛,看似重视防火,实则是懒政思维在作祟。

防火重在‚防‛。在严峻的古城火灾形势下,‚停电禁点蜡烛‛‚禁用电暖气‛并非没有道理。前车之鉴犹在眼前,独克宗古城‚1〃11‛火灾的直接原因便是客栈经营者不慎使用电暖炉引发。因此,电暖器等大功率电器的使用确实需要严格规范。

令人遗憾的是,一些职能部门在解决问题时热衷‚见子打子‛‚一禁了之‛,搞运动式的懒政,出台一堆规章制度似乎自己就没责任了:反正我都规定了,遵不遵守是你们的事。这种懒政思维催生的制度不仅容易成为‚空中楼阁‛,而且透支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在懒政思维作祟下,相关规章制度看似密,实则疏,挂一漏万,难以达到原有的目的。比如,即便是‚柔性引导‛商户‚停电不点蜡烛‛,能否落实、如何监督、谁来监督?禁了蜡烛,还有煤油灯,用电不慎也会引发火灾,难道也要‚全城禁电‛?这让人哭笑不得。

除了‚禁烛防火‛,类似的懒政现象在各地时常出现,‚半夜鸡叫‛向公众发布限牌措施,城市治堵就拍脑袋限行,这

些做法既折射出职能部门能力不强、信心不足,更是群众观念淡薄,只图自己省事、不管群众方便的体现。

我们都不愿看到古城臵于‚火炉‛上的危险。与其‚禁烛防火‛,不如在健全完善古城消防体系上下大工夫,引导古城的商户和居民正确使用各种照明、取暖工具,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减小火灾发生的几率。

驱走‚懒政‛并非易事。当前,治庸治懒风暴的矛头更应该指向提升政府运行效率、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摒弃简单粗暴、脱离群众的工作作风,改善僵化的社会治理思路,根治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的懒政惰政。

9、新华时评:加快院士制度改革 还科技界一方净土

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新华社记者 杨维汉) 不久前闭幕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分别修改章程,对院士遴选、退出等制度进行改革完善。作为我国科学界的‚塔尖‛,院士制度改革使院士身份回归学术和荣誉,有助于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最大限度解放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院士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去行政化、去利益化。长期以来,我国院士制度在推动科技界出思想、出谋略、出成果、出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院士制度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院士遴选受非学术因素干扰过多,有的地方和部门让院士称号承载了一些非学术的、带有明显功利性的负担,有的人把院士当作出政绩的标志。如此种种,背离了院士制度的本义,必须加以纠正。

院士制度改革是科技改革的重要一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还科技界一方‚净土‛。此次在院士遴选渠道上‚收窄‛,说明相关方面已经意识到由企业、部门推荐存在着明显的‚部门利益‛和‚本位利益‛。对于违反科学道德、品行严重不端、严重影响院士群体和声誉的院士,必须通过退出制度形成制约。这些改革举措将为年轻科研人员获取科研资源和话语权创造更多条件,有助于培养科技精英、创造更多科研成果,形成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只有将权势、金钱或人情的影响彻底排除在院士遴选机制之外,才能保障院士队伍的纯洁性和学术性,让每一位院士都实至名归。

推进科技创新,必须向改革要动力。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是‚人‛。院士制度只有全面拆除利益和行政的藩篱,才能让最高学术殿堂保持合理的人才流动,为富有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创造良好成长环境。只有拥有一大批创新性青年人才,国家科技发展才有希望,国家创新才有活力。人们期待院士制度改革成为科技改革的‚点火系‛,点燃科技创新的新引擎,进而带动各级科研人才梯队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10、新华时评:建好信息时代的网上“党员之家”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记者 黄小希 华春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3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共产党员微信(易信)的正式上线,无疑让8600多万共产党员在移动互联网上拥有了一个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党员之家‛。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让每

一个基层党组织、让每一位党员充满生机活力,党的领导才能更加坚强有力。顺应互联网移动化、社交化发展趋势打造的共产党员微信(易信),积极探索和运用微信等社交媒体的传播形态、特点和规律,传播党的声音、开展党员教育、服务党员群众,是用改革创新精神和信息化手段推进党建工作的又一新举措。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嘉兴南湖的一艘小船出发,成长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执政党,93年来,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立于不败的一个重要法宝,就是善于把握时代发展大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当今时代的一大特点,就是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骑上这匹飞驰的骏马,就可以让党建工作跟上时代的步伐,推进得更快更好。

建好网上‚党员之家‛,首先要坚持正确导向,紧紧围绕党的建设这一主题,积极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反映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决策部署、进展成效、经验典型,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建好网上‚党员之家‛,离不开对网络传播规律的遵循。网络只是载体,更重要的在于创新表达方式。要善用网言网语,力求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有机统一,以既有意义又有意思、既具权威性又具亲和力,既富有普遍指导意义又富有个性化表达的传播方式,不断改进阅读体验,提升用户粘性,使党员干部爱不释手,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建好网上‚党员之家‛,要突出服务功能,善于‚接地气‛,想党员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疑释惑、出谋划策,

不断增强‚共产党员微信(易信)‛的服务性、针对性、实效性,成为广大党员和群众始终在线的‚贴心人‛。 建好新平台、用好新技术,新时期党的建设工作必将不断增添新的动力。

11、新华时评:审计不能陷入“拉锯战”必须拿出“撒手锏” 新华社北京6月25日电(记者 张晓松、陈菲)‚类似的问题,年年审,年年犯,屡审屡犯,屡犯屡审,审计工作好像陷入了‘拉锯战’,什么时候才能走出这个‘怪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分组审议审计工作报告时,一些与会人员发出这样的疑问。

翻开今年审计工作报告,除少数新问题外,更多的是‚老面孔‛——乱建楼堂馆所属于顶风违规,财政资金闲臵的事提了好几年,违规放贷不知放倒了多少领导干部……同一部门在同一问题上一犯再犯,不同部门被查出的问题又何其相似。

对于屡审屡犯,审计机关的决心历来很大:你屡审屡犯,我就屡犯屡审。然而,审计机关揭示出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后,被审计部门口头上‚高度重视,积极整改‛,但却是改完再犯、边改边犯。看似你一拳来我一脚,可谁也奈何不得谁。

审计陷入‚拉锯战‛,背后是一些单位和个人法制观念淡漠,心存侥幸;是一些部门权力过大,利益太多;也是问责机制不健全,违规成本太低,体制有障碍、制度有漏洞造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屡审屡犯仅靠屡犯屡审是远远

不够的,走出‚拉锯战‛必须拿出‚撒手锏‛。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对于审计机关来说,加大审计查出问题的公开力度,是提高审计权威性、公信力的一大利器。对审计发现的违规问题不留情面、点名道姓,既能让违规者出一身汗,不敢再犯,也能让其他部门单位照照镜子,不敢效尤。

治疗屡审屡犯‚顽疾‛,绝不是审计机关一个人的战斗。各级人大要加大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的监督力度,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违规部门单位和个人的问责力度;同时,还要以审计‚倒逼‛改革,通过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使部门权力得到有效制约,使预算决算更加完整准确,使财权事权相互匹配,从而形成一个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敢违规、不能违规、不愿违规的良好机制。

12、新华时评:决不允许培训中心成为腐败的“后花园”

新华社北京6月25日电(记者 姜伟超、周畅)集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容桑拿、美容、健身于一身,这样的培训中心到底在培训什么?随着深圳国税局16栋豪华别墅培训基地的曝光,一些党政机关自建的培训中心再次引发了公众的强烈质疑。

无数人都曾面对这样一种怪相:看似单位内部的培训基地,却成为公款接待的场所;明明是组织学习,却只开几个小时的会就各自寻找娱乐项目……一直以来,一些地方党政机关自建培训中心的‚异化‛现象为社会公众所侧目,部分培训中心早已违背建造初衷,成为公款休闲娱乐的‚掩体‛

和自收自支的‚小金库‛。更有甚者,有的类似场所甚至成为个别官员拉关系、钱权交易、请客应酬、公款吃喝玩乐的‚行宫‛。

林林总总打着培训旗号,行奢靡腐败之风的所谓‚培训中心‛,既不利于资金来源和使用的监管,也给利益输送和权力自肥留下空间,成为滋生腐败的‚后花园‛。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和旗臶鲜明反‚四风‛以来,中央多次下发文件规范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目前已查处楼堂馆所违规问题199起。在相关举措雷厉风行、层层推进的今天,部分异化的‚培训中心‛依然隐藏在角落,消解着公众的信任和希望,玷污了八项规定和反‚四风‛带来的清正之风。

应当清醒地意识到,对于培训中心的种种问题和弊端,多年来并非未加治理,但始终未能有效根治,究其根底,还是一些领导干部贪图享乐思想意识作祟、‚官老爷‛作风余毒未清,不思考如何对照八项规定、反‚四风‛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转变自己的作风,却将脑筋用在如何偷梁换柱、瞒天过海上。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不管是异化的培训中心也好,还是转战地下的接待中心也罢,这种‚变形‛‚隐身‛的‚四风‛问题,都在提醒着反对‚四风‛是场持久战。遏制‚钻空子‛的思想,消除各种异变的腐败形式,需要管住权力之手,严惩已经发现的腐败行为,在全社会形成不敢腐、不愿腐的氛围,让廉洁之光照在每一个角落,彻底清除腐败滋生的土壤,才能回归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15、新华时评:垃圾分类,不能只拿百姓说事儿

新华社北京6月25日电(记者 袁汝婷、李金红)2000年6月,北京、广州、厦门等全国八座城市被建设部确定为全国垃圾分类试点城市。14年后的今天,试点还在‚试点‛,垃圾依然‚分不清‛。

而今,垃圾分类话题又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一时之间,关于‚垃圾分不清,问题出在哪儿‛的讨论四起,不少人将主要原因归为‚居民分类观念淡薄‛、‚民众素养尚未形成‛等。

垃圾分类为何总‚卡壳‛?作为第一道关卡,观念普及固然重要,但似乎更应看到表层观念之下,整个垃圾分类处理链条中的机制问题。垃圾分类,不能光拿百姓说事儿。 前端分类、中端运输、末端处理……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环环相扣,一环失守全盘沦陷。然而,目前相关配套设施还不健全,产业链也不完善。如前端分类标准不统一;中端‚分了又合‛不规范;末端‚无处安放‛,只好填埋、焚烧而造成巨大浪费……

问题多多,管理却跟不上。一堆垃圾,十几个部门管理,却形成了‚九龙治水‛困局。诸如露天违规焚烧之类常见问题,像皮球般被踢来踢去。

面对种种窘境,相关部门应当思考,究竟是‚垃圾处理‛还是‚垃圾管理‛?前者属于只考虑‚怎么处理掉已产生垃圾‛的短视行为,后者则要求相关部门放弃固化利益和各种成见,从长远效益出发,对垃圾问题综合管理。

垃圾分类,首先需要相关管理部门理顺职能,统筹协调管理链条,清除管理‚交叉点‛,消除管理‚真空层‛。从前端到末端,各管理环节的投入应相互匹配,而在利益调控机制中,除了‚市场的手‛,‚政府的手‛也应充分发挥作用。 垃圾分类,尚需拿出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比如,一些小区对垃圾分类的住户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

垃圾分类,最终还需社会多方参与。市场机制下,企业应更有所作为,担负起更多社会责任,防止过度包装,做到源头上减量;此外,还应积极引进社会力量,比如环保公益组织。

试点14年,要看到百姓观念背后的深层难题,一环接一环地攻克,才能让试点不再只是‚试点‛。

16、新华时评:企业不是“权力余热”的第二战场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 姜伟超 周畅)退下官位,转战企业,拿着高额薪酬,发挥‚权力余热‛……类似问题一直饱受社会诟病。随着中央第四巡视组对‚吉林3名副省级官员在企业违规兼职‛问题的查处纠正,引起各方高度关注。如何对退休高官到企业任职、兼职问题予以有效规范和严格监管,防范违规滥用权力的余热,人们充满了期待。 不可否认,不少退休官员大多具有丰富的专业经验和较强的管理能力,但伴随着这种经验和能力的,还有附着在其身上的‚权力余热‛。这种‚权力余热‛一旦和商业相结合,不仅极易产生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而且会极大地扰乱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004年起,中央已连续4次出台文件,对退休干部到企业任职、兼职作出规定。2013年中组部再次出台政策:党政领导干部‚辞去公职或者退(离)休后三年内,不得到本人原任职务管辖的地区和业务范围内的企业兼职(任职),也不得从事与原任职务管辖业务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一边是中央三令五申,一边是不断有退休官员违规在企业‚高就‛,并在一段时期甚至发生了退休官员到企业任职的‚独董‛潮,说明在一些官员缺乏对党纪党规的敬畏之心的同时,也暴露出在某些地方对退休官员的监督存在漏洞。在已经发现的到企业违规任职、兼职的官员的处臵上,也大多是让其从企业离职或者内部处理了事。这种‚轻拿轻放‛的惩处,显然难以起到警示作用。

目前,吉林被查出的到企业违规兼职的官员已经从企业离职,要避免退休高官到企业发挥‚权力余热‛,要用法律法规的方式给高官退休后的‚再就业‛行为套上‚笼头‛。同时加强对退休高官在企业的任职行为加强监管,禁绝那些依靠‚门生故吏‛和关系网跟企业‚勾肩搭背‛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让退休官员的能力发挥余热,而不是权力发挥余热。

17、新华时评:疯狂买卖的考生信息让谁蒙羞

新华社兰州6月23日电(记者 张钦)全国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在即,许多考生反映自己每天都要遭遇好几轮‚考试包过‛的骚扰信息和电话轰炸,真是不堪其扰。本该严格保密的考生信息遭到如此泄露,不仅使一项

严肃、权威的全国性考试颜面扫地,也促人深思:保护考生个人信息,到底是社会缺法,还是有关部门缺力?

银行业资格考试、职称英语考试、司法考试……近段时期,考生信息泄露案件多次发生。一些考生甚至反映‚年年报考年年泄露‛。考生信息泄露俨然成了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重灾区。然而,与考生信息泄露不断见诸媒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相关案件只见报案、调查,少见查处、惩戒和结果公布。这不仅使考生及社会各界疑窦丛生,也使这些全国性考试的组织者形象二次蒙羞。

治理考生信息泄露并非无法可依,而是有法不依。我国在保护个人信息方面相继出台相关司法解释以及《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等法令规章。特别是一些全国性考试的相关信息还涉及《保密法》管理范畴。不管考生信息泄露是家有‚内鬼‛所致,还是遭受黑客攻击,考试主办方和办案机关都应下大力气揭开真相,挖出灰色利益链,还考试严肃形象以清白,给考生和公众以交待。

严肃的国家考试制度不容铜臭玷污,痛击考生信息泄露,依法严惩害群之马必不可少,举一反三加强预防、斩断灰色利益链更为重要。考试主办方的内控机制不健全,必然造就‚内鬼‛滋生的温床。在依法查处、惩戒泄露‚元凶‛的同时,也应高悬问责之剑,严肃追究失职、渎职考试主办方的法律责任,督促各类考试主办方心存敬畏,杜绝牟利之念。在这次全国银行业专业人员资格考试的考生信息泄露中,主办方中国银行业协会承诺‚将及时向社会公布调查结论‛。人们拭目以待。

18、新华时评:对“劫贫济富”的假低保严查更要严惩 新华社北京6月13日电(记者 姜伟超 周畅)随着湖南耒阳假低保事件进一步曝光,农村低保乱象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让生活困难的群众切实享受到低保政策,对假低保不仅要严查,更要严惩。

死人保、富人保、关系保、福利保……作为困难群体最后一道保障的低保金,成为一些人垂涎的‚唐僧肉‛。近几年各地加大假低保清查力度,虚假骗保不断被查出,但仍层出不穷。近日查出的湖南耒阳一村支书竟然为本村12人违规办理低保,其中8个是其亲属,还包括已经去世的父亲,而村里要养活智障儿子的贫困老人却常年无法得到低保救助。

一些地方还出现村干部办理低保时强收手续费、应保未保、违规纳保、篡改民主评议会议记录、添加低保对象名单等现象;而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则因各种原因轻易‚放行‛。低保之所以屡屡‚失守‛,除了把关不严、审查不力等原因外,更重要的是违法成本低。

我国法律对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其他手段骗取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金或者其他社会保障待遇行为的处罚早有明确规定。今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解释,明确骗社保按诈骗论处,以统一对现实中骗保行为的处理。然而从已经曝光的低保案件看,对骗保行为往往多采取停保和清理措施,涉事村官及相关负责人多是受到不同程度的纪律处分。隔靴搔痒式惩罚,显然无法打消假低保始作俑者骗

保取利的冲动。

予其惩而毖后患。让低保真正起到保障生活底线、雪中送炭的作用,需要对虚假骗保的查处‚动真格‛。目前湖南耒阳市已成立联合调查组对低保事件立案调查。社会期待在严密低保申领程序、清理不合格低保的同时,对于涉案村官、当事人及相关部门涉事人员严肃依法惩处。只有用法律和制度堵住骗取低保的漏洞,才能让低保的公平底线不至于失守。

19、新华时评:改革需防基层“坐等观望”

新华社合肥6月12日电(记者 王正忠 杨玉华)上面有政策,不付诸落实;政策未明确,更迟迟不行动。记者在基层采访时发现,在改革过程中,基层一些地方出现的‚坐等观望‛现象值得警惕。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明确国资国企改革、启动资本市场改革、推动金融改革……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从年初开始,中央一系列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举措密集出台,彰显了中央深化改革的决心和意志。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地方对贯彻落实改革举措态度不够积极,观望等待迟迟不见动静。即便是一些已经明确的改革方向,也存在着‚议‛了事,‚决‛了策,却没有‚行‛,没有‚效‛。

改革‚坐等观望‛暴露了一些基层干部求当‚太平官‛的庸政惰政思想。面对需要解决的复杂矛盾和利益冲突的改革,往往望而却步,不愿主动作为。

21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过去30多年的改革发展表明,改革的源头活水来自基层,许多成功的制度创新都是在实践中摸索创造出来的。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需要自上而下的宏观制度设计,更离不开自下而上的群众创造实践。只有依靠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的良性互动,才能为新一轮改革闯出新路。而一些地方对改革的观望等待不仅会制约地方和基层的探索改革空间,也使得顶层谋划的改革遭遇‚梗阻‛,难以落地真正见效。

总书记近日提出,着力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国务院也发出通知,部署对稳增长、促改革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全面督查。中央一再强调改革落地落实引人注目。‚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改革离不开顶层设计和推动,改革需要基层行动力,更需防止基层‚坐等观望‛。

‚上下同心,其利断金‛。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时间过半,改革能否顺利推进,亟待各级地方政府官员拿出更大的主动性和作为力,打通落实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力争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的‚开门红‛。

21、新华时评:打破诚信“悖论”需要你我参与

新华社北京6月8日电(新华社记者 吴俊、姜伟超)一边制造不诚信,一边抱怨社会缺乏诚信,这是发生在相当一部分人身上的诚信‚悖论‛。现在,是打破这个悖论的时候了。

新华社联合多家媒体开展的‚中国社会诚信现状‛网络

22

调查,得出的结果耐人寻味:2.2万名受访者中,半数以上的受访者表示对当前社会诚信现状不满意,但也有半数以上的受访者承认自己有过不诚信行为。这说明,不诚信的受害者往往也是制造者,重建社会诚信,打破诚信‚悖论‛首当其冲。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信是人类最看重的美德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包括‚诚信‛这个关键词。此次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受访者都认为诚信‚非常重要‛,但是在人们的行为选择中,诚信的重要性却时常被忽视。究其原因,与社会道德水平下降有关,而社会诚信管理体制不健全、失信成本低,也导致部分人为了私利而选择失信。

个人失信,虽然有可能侥幸逃脱不被人识破,但其造成的负面影响却在短期内难以消除。例如福建永定金砂乡的‚无人卖菜一条街‛,这一建立在邻里互信、守望相助基础上的经济生态至今已延续18年,但假如有一些人不诚信,这一经济生态可能用不了多久就土崩瓦解。同样的道理,如果越来越多的人放松自我约束,做出不遵守规范的行为,社会诚信将不复存在,整个社会合作的基础将会分崩离析。

如今中国社会正处于全面转型时期,社会诚信面临多元冲击,不诚信现象比较严重。必须意识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我们共同创造出了眼前这个缺乏诚信的世界,因此只有每个人都从自身做起,从摒弃日常生活中不诚信的细节做起,才能逐步修复已经断裂的社会诚信链条。

打破诚信‚悖论‛,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特别是主动

23

作为。有的人生怕‚吃亏‛,总想着别人先‚动‛,我再‚动‛。但是,如果人人都持这种观望态度,人人都不动,社会的诚信建设就无法进入良性循环,甚至会每况愈下,届时可能会人人自危,以邻为壑,那才是人人真正‚吃大亏‛的时候。 重建社会诚信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地政府也应当积极有为。一方面通过各种载体积极发动公众参与诚信建设,一方面带头提高公信力。同时,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法律惩罚力度,用制度提高失信成本,不让老实人‚吃亏‛;加大对诚实守信者的鼓励,让‚好人有好报‛等朴素道德观在现实中应验。

24

第五篇:《申论》复习:密切关注新华网时评

2009-11-2 来源: 点击量:11103

2010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已经结束,最终,135万考生获得笔试资格。国家公务员局预测,这其中预计会有100万人参加笔试,这也就意味着,此次国考的平均考录比将达到90:1以上。

《申论》训练可大体遵循这样的复习路线:拿来往年的真题,先概括文章主旨,重点剖析某些段落的公共事件原因、结果,提炼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对策分析,最后形成大作文。

“考生最好用近3年内的《申论》真题进行复习,特别是2009年各地的申论考试真题,其中以江苏、山东、浙江这三省试题为宜。”

专家建议,考生要重点关注2009年上半年至今的热点话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研习热点理论。因为《申论》的材料大多来源于新闻材料,而且是近年内的热点话题。深入了解材料的内涵有助于对事件的整体解读,为《申论》大作文写作增加知识储备。

关注新华网时评“利用网络媒体资源,多阅读2009年涉及民生问题、政府改革、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文章。”专家推荐,考生多关注新华网时评频道、人民网舆情频道,以及《瞭望东方周刊》。

专家表示,这一阶段复习的难点是《申论》大作文的写作方法。建议考生如有可能,最好能两个人以上结对子复习。练习写作的时间最好安排在下午2:00-4:30,这也是笔试的时间,争取早日进入考试状态。

考生考前至少完成6-9篇写作,最好找《申论》老师或“前辈”修改。练习时,先练阅读速度,再练思维深度。针对今年的考纲变化,考生要以议论文练习为主,同时练习评论和记叙文写作。两份试卷两种思路今年《申论》形式上最大的变化就是将考生分成两类,分别做不同的试卷。

对于省级综合执法类考生,专家建议,在复习时不仅要在理论深度上下工夫,同时不能忽视对策的务实与针对性。

而地市级执法类考生在复习时,则要理解好“执行力”这个词,“今年地市级执法类试卷命题极有可能考察操作性,这对有基层工作经验的考生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另外,这一阶段复习抓住小题也是一种取胜思路。省级综合类考生在《申论》写作中要注意练习视野开阔,在写作中不能盲目套用所谓的“万能八条”。

以2009国考《申论》为例,省级类考生若仅仅针对粮价问题写作就陷入了命题人的圈子里,工业、农业的转型升级、产业链条延伸、中国的经济良好运转才是更高的立意。地市类考生如果单单谈提高粮价也是一种误区,国家粮食局副局长的点睛之笔是国家有能力平抑粮价,粮价不会高涨,而加强农业产业化程度,加快农产品附加值才是一种思路。所以,《申论》材料中的各种尖锐矛盾的抓取是理解题目的核心。

学会区分热点问题但是,无论那类考生,完全尊重《申论》阅读材料才是写好《申论》文章的第一步。

还有一方面值得考生重视:如何区分热点新闻、如何利用热点材料提升思维。

专家认为,今年的热点话题很多,在备考时考生可以按照经济类、管理类、党政建设、公共危机等进行归类。例如,今年的新医改、教育改革、产能过剩、水价上涨等一系列话题,在复习中考生要用多种角色去理解。

教育改革中的高考改革、职业教育、大学改革,甚至是就业等,这些棘手问题如何去解决、最实效的手段是什么、制定的政策如何执行下去等一系列问题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地方。

另外,考生还是要联系近年考题的出题角度,在不断思考与写作中提高。

上一篇:写名言警句范文下一篇:新华网首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