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时评范文

2022-05-17

第一篇:申论时评范文

2012公考申论热点时评:用工荒

【背景链接】按往年的规律,元宵节过后是务工人员来温寻工的高峰。而今年新春以来,一个不同寻常的现象却不得不引人深思:

贵阳开往温州每天一趟的K942次火车,往往到丽水站时车厢乘客还是满满的,上个厕所都挤得很;一到青田站,大批务工者就往外涌;最后,列车抵达温州站,下车者已寥寥无几。

这些客流中的绝大部分,本应是来温务工者。然而今年,他们为啥不来了?

据温州火车站和各大汽车站日前发布的综合客流信息表明,今年春节过后全国各地来温的客流量比去年大约减少了20%至30%。

上周,记者蹲点多家企业和劳务市场时也发现,今年开春,困扰企业多年的“用工荒”难题可谓雪上加霜,特别是中小企业用工缺口都在50%以上。而实际上,为了尽快招到员工,我市不少大型中型乃至小微企业都拿出了诚意纷纷上调工资,并在员工食宿等方面开出更优越的条件。可是,“涨薪潮”之下,实际效果又如何呢?

【原因分析】首先是城镇化的变迁。自新中国建立,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城镇人口比例都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根据我国的人口普查数据,直到1990年,我国的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4%,而城镇人口只占26%。而中国的沿海经济带此时己经逐渐形成,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涌入沿海城市,并且在之后的十几年里形成了农村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现象。

90年代后,中国的城镇化开始逐渐加速,只用了10年时间,中国的城镇人口猛增了近10%,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36%。而这种增长在之后的10年并没有丝毫减弱,到了2011年,中国的城镇人口终于历史性地超过了农村人口。根据2012年1月的最新统计,中国的城镇人口为69079万,而农村人口为65656万。而正是这种城镇化的变迁,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的劳动力市场。

农村剩余劳力远离家乡去沿海打工,这30年来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农村的空巢问题和留守子女问题等等。人们当初远离故乡去打工,为的是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和子女的未来。当他们发现自己的家乡已经变成了城镇,而且用工待遇也与原来的沿海城市企业相差不太大时,为何还要舍近求远跑出去打工?更何况每年过春节往返也需要一笔可观的费用。而更为重要的是,身在家乡,既可以打工挣钱,又可以与家人在一起,如果有机会,在新的城镇安家落户,总比与家人分开,在千里之外飘泊好。

【应对措施】

(1)提升工资福利待遇:当用工市场供小于求是,价格自然就上涨了,显而易见,提升工资能留住不少员工。以富士康为例,仅仅初八那天,富士康凭借高额的工资就在河南吸引力3万多工人。除了提高工资,企业还要做好福利方面的工作,比如五险一金、休闲娱乐设施、免费提供工作餐等。

(2)大打温情牌:越来越多的务工人员选择在家找份稳定的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是能陪伴着家人,感受家的温暖也不错。企业要抓住工人的需求,这样才能稳定军心。目前一起出门打工的80后夫妻越来越多,很多夫妻都选择在同一个城市甚至同一个工厂工作,企业可以为这些工人提供“夫妻房”,为他们营造家的感觉。很多员工频繁的跳巢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没有归属感,若是企业能为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员工找到了归属感,有了家的感觉,用工就不会荒。甚至有实力的公司可以为员工的孩子建立学校,让员工彻底安定下来。这样员工对企业已不仅仅是雇佣关系了,工作效率也会大幅提升。

(3)降低采购成本:员工的工资成本把企业的利润挤掉不少,那么对于这部分上涨的成本能否转嫁出去呢?笔者告诉你,能!从采购成本入手,这当然不是要企业近劣质的原材料。而是说企业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直接从工厂进货,以我国最大的制造业电子商务平台—世界工厂网为例,注册用户绝大部分是生产商,这样直接面向厂家,缩减了供应链,能成功的降低采购成本,为企业节约一大笔资金。

(4)政府采取积极措施:用工荒的解决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措施使工人安定下来。广东省已经推出积分制入户政策,务工人员在积累到足够的分数时可以申请入户。这样就能彻底使工人安定下来,解决用工荒的问题。

第二篇:申论时评:禁烟令能否推动公共文明

北京烟民“吞云吐雾”的空间将再一次被收窄。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日前表决通过《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将于2015年6月1日起实施,明确所有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室内区域及公共交通工具禁止吸烟。这意味着,只要是“带顶带盖”的室内公共空间都将全面禁烟。

《条例》通过后,有人叫好,认为利民健康,早该如此;有人反对,认为不够务实,过于苛刻;也有人忧虑:说得挺好,能执行到位吗?不同态度的本质,是一部貌似“超前”的地方法规,该赋予怎样的定位:是“尊重现实”,对现有国民素质和习惯有所妥协,还是“走在前面”,引领、倒逼国人文明习惯的进步?

不在公共场合吸烟,尊重他人“免于吸二手烟的权利”,是遵守公共文明的表现。在现在这个文明日趋完善的社会中,公民公共文明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综合素质的认定;而一个国家公共文明程度的高低,则与其综合实力挂钩。毋庸讳言,在这个方面我们屡有令人惭愧的表现。许多人痛心疾首,在各种场合呼吁同胞走出国门时要注意自身形象,不要丢了国人的脸。还有许多人士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期望让国人自觉提高公民素养。这些举措不能说完全没有作用,但治标不治本。

说实话,中国人最不缺的是道德说教。难道那些抽烟的人不知道抽烟的危害吗?不知道抽烟会给他人带来不利吗?难道那些随地吐痰的人不知道这种行为不文明吗?道理没有多少人不明白,警示标语到处都有,不认识字的有几个?多数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根本原因在于,大家觉得那些规定都是口头上的,又没人管,理它作甚?

对症下药,方能见实效。与其在批评中国人公民素养不高上浪费唾沫星子,不如踏踏实实做几件立竿见影的事。现在出台的北京最严禁烟条例,算是在禁烟上迈出了一步——既然方向是对的,就要做得更到位。要想提高公民的公共文明素质,改变国人的许多陋习,就必须制定有效的法规并严格执行。几年前,喝酒之后开车扬长而去,简直司空见惯。后来,酒驾入刑因为严格执行,今天“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已经成为共识。这就是管理的作用。尤其是公共文明层面的管理,其实有着扎实的民意基础,绝大多数民众都会给予理解和支持。

想想20年前,坐在公交车上吸烟的,教师上课时叼着烟卷的,领导干部开大会吸烟的,在集体办公的室内吸烟的,大家尽管厌烦,却无可奈何。这些年,正是因为各种禁烟令的出台,公共场所吸烟的人逐渐减少。这就是进步。当然,更进一步地禁烟,确实会有挑战,尤其是可能会受到相当数量的资深烟民的抵制和阻挠,借着面积大、人口多、执法有难度等因素,合力令“最严禁烟令”束之高阁、有名无实。

正因如此,北京最严禁烟令要“倒逼”出习而惯之的公共文明,注定将是一场韧战。这条法律要落到实处,就一定要有严肃的执法实现习惯的“倒逼”。乐观的是,《条例》中明确了“卫生执法为主、行业监督为辅”的控烟执法模式,明确了公安、城管等部门纳入控烟执法的人员构成,并明晰了不听劝阻者的惩罚依据,与以往的一些禁烟令相比,显然准备更为充分。

文明固然是一种由内向外的生存方式,但它的源头,通常来自公序良俗与法律法规的约束。大家设定一个规则,信仰之、敬畏之,而不是敌视之、对抗之,久而久之,才会下自成蹊、汇流成河,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的文明。多年之后,当北京的“最严”模式复制到全国、执行到每处,当不在任何公共场所吸烟成为全体国人共同墨守的规则,回看这部“史上最严”的北京控烟条例,一定会有别样的光彩。

第三篇:申论时评:用关爱有效防护老人被诈骗

以足疗排毒为幌子,在社区里招募老年会员,利用电解盐水化学反应后变黑称老人足疗排出毒素。近日,海淀公安分局西三旗派出所在辖区内捣毁一个以养生排毒为由诈骗老人的十人团伙。据悉,这个团伙自2013年来,诈骗了数十位老年人近百万钱财。

“养生排毒”一个小噱头,电解盐水障眼法的小伎俩,就让这么多老人上当。可见,并不是骗术有多高明,而是老人有多好骗。1万元一支的所谓排毒口服液,3支一个疗程,这么贵、这么神奇的疗效,居然难以引起老人们的怀疑。其实,诈骗的破获正是因为老人怀疑与店家发生纠纷,才浮出水面。也就是说,老人稍具理智,骗子便难以得逞。

当然,骗术再高明,跟魔术一样,拆穿了便不值钱。“养生排毒”击中的,正是老年人渴求健康长寿的心理诉求,让老人们在当下易乎寻常的养生热中失去了理性,养生成为专门针对老人诈骗的高发区。与个案具有显著诈骗特点不同,不少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营销会所,还打出感情牌,显得更隐蔽。如一些保健品销售点,小姑娘们那个嘴甜,让扎堆的大妈们如喝了迷魂汤一样,心甘情愿地花钱,没有半句怨言,以至于一些老人都去世,还有多达上十万保健品没有吃完。

儿女说100句不听,却轻易被推销员的一句话说动,这其实是老人们在心理上对亲情的渴求,推销员这时就变成了一种“代偿”,成全了大妈们虚拟亲情的自我满足。换言之,针对老人的养生诈骗,养生乱象鱼目混珠的背后,家庭亲情与社会关爱缺失是把老人推向上当陷井的重要因素。

还有针对老人对子女关心急切的诈骗,成功率也小。如,前不久达州市达川区法院开庭审理了这起团伙诈骗案,三人团伙两年来先后骗取30余老人,涉案金额达50余万元。他们随机拔打电话,开口喊“爹”、“妈”,以紧急用钱为由骗走大量金钱。如此拙劣的骗术,其实还是让空巢老人情感挂牵蒙了眼。

老年人易于被诈骗,折射出老年作为弱势群体,服务与保障的缺位,一些日常中的风险被暴露在外。所以,在提醒老年人提高警惕的同时,还要让关爱成为老人避免诈骗的防护网。一方面,加强老年权益的保障,规范社会养生机构营销行为,纳入常态监管;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把老年人对健康和保健的需求,纳入到正常渠道内供给;重视老年人的心理干预,提供更多的精神文化生活平台;另一方面,更重视家庭的精神赡养,子女多关心老人的所想所需,不让他们有被忽视感。

第四篇:2014公考申论热点时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背景链接】

2011年10月19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以社会成员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和应用为重点,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标准表述】

[权威论述]

现在影响我们整个社会进步的,我以为最大的是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的诚信,一是政府的公信力。这两个方面解决好了,我们社会就会大大向前迈进一步。

——温家宝

【原因】

社会诚信主要包括个人诚信、企业诚信和政府诚信。个人诚信缺失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说假话、考试作弊、买卖假证件、学术造假、偷逃税款、骗取保险等等,不一而足。在经济活动中,企业不讲诚信的现象更为突出,如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虚假宣传、虚假承诺、随意毁约,财务信息严重失真,制售假冒伪劣,坑害消费者等。政府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一些地区和部门政策多变、不守承诺、随意性大、暗箱操作,一些干部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贪污腐败等。

【措施】

第一,思想教育要先行,引导人们把诚信转化为内心信念。

第二,政府诚信是关键。打造诚信政府,提升政府公信力,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一要坚持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当老实人。二要恪尽职守,用心谋事,用情做事,用力成事,不回避矛盾,不推过揽功。三要清正廉洁,珍惜名誉,靠诚信赢得民心。四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做诚实守信的表率,为群众树立榜样。

第三,治本与治标相结合。一是舆论要引导。二是手段要多样,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打击各种失信失范行为,让坚守诚信者扬眉吐气,让失信失范者名誉扫地。三是制度要跟上,把诚信道德规范的内容和要求细化、深化、具体化,并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充分发挥制度的惩戒、引导和警示作用。

第五篇:申论时评:按下全面深化改革的“快进键”

改革,是当代中国最动人心魄的话题,也是党领导人民管理国家最为鲜明的时代特色。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谋划推进改革,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重要思路。

没有改革,建设小康社会就会缺少持久的动力支持;没有改革,社会公平就无从谈起,法治就会沦为水中月;没有改革,正风反腐就会停留在治标层面,从严治党就会失去有力抓手。从这个意义上,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由之路和动力保证。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我们才能牢牢把握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过去的一年,中央深改组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有关部门还完成了108个改革任务,共出台370条改革成果。简政放权实现新突破,司法改革全面破冰,“单独二孩”成为现实,部委公车封存拍卖„„时不我待的改革速度,势大力沉的改革声势,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坚定了人们对国家和个人未来的信心。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主动作为、蹄疾步稳的良好局面,为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夯实了地基。

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并强调要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对改革有更多获得感。可以想见,作为“四个全面”的重要一环,全面深化改革在今年的“两会”上,必将是万众瞩目的焦点。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养老金并轨改革、医保改革、国企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多个关涉国计民生的重点改革,都将迎来落地生根的时刻。当前,时和势总体有利,但艰和险也在增多。改革不仅要继续面对体制机制的束缚、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在更广层面也将面临统筹协调、协同推进的难题。越是在矛盾困难累加、改革攻坚克险的关键时期,越应当注重改革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善于运用辩证思维看待改革,善于立足全局抓大事,统筹各项改革的方案、力量和进度。趁热打铁,趁势而上,我们才能不断积小胜为大胜,把改革大业推向前进。

“制定出一个好文件,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关键还在于落实文件”“不仅要重视改革施工方案质量,更要考核验收改革竣工结果,没有完成或完成不到位的要问责”,总书记的谆谆告诫,提醒着我们改革落实的极端重要性。改革的威力在于落实,千条万条,不落实都是白条;千头万绪,会落实才不会白忙。新一年全面深化改革打开更多工作面,迎来密集施工期,任务挑战只会比以往重不会比以往轻,利益纠纷只会比以往多不会比以往少。提高改革方案穿透力,保障改革落实执行力,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是我们做好新一年改革工作应有的姿态。

改革者迈出的每一步坚实脚印,都将在时间的奔流中镌刻为永恒。按下全面深化改革的“快进键”,让改革的种子在更广领域、更多地方落地生根,我们将不仅能书写新的改革史诗,更会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雕凿出一个其道大光的崭新中国。

上一篇:水泥厂电范文下一篇:四项措施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