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2023-03-02

第一篇: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占有重要的地位。高等数学一直被学生认为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因此高等数学的教学方法一直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思考。本文主要从,当前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出发,结合教学改革的理念,阐述了高等数学课堂教学几种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高等数学 教学方法 探究

随着我国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高等教育的规模正在猪年的扩大,教育体制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高校教育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冲击,高等数学也不例外。如何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下不断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

一、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改革

现行的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从内容层次看,大多数仍采用“概念定理讲解—例题讲解—课堂练习—练习讲解”的传统教学模式。过于强调理论教学,内容倾向于数学知识的灌输,对高等数学知识应用重视不够。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单一,机械地恪守大纲,忠于教材,照本宣科,与学生专业课程结合不紧密,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丧失对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传统课堂教学的改革已势在必行。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传统的数学教育正在向以培养学生数学素质为宗旨的能力教育转变。在这种转变下。如何创新高等数学教学模式,使原本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摆脱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育工作者值得关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采用多种方式的教学模式,调整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注意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深入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二、高等数学课堂教学几种常见方法

1、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等数学的知识大多是一些抽象性较强的内容,因此,直接进行内容的讲解,学生很难对其真正理解,所以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一些适合的例子进行教学,充分利用现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达到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实施情景教学时应该按照以下的步骤进行:引入例子、提出问题情境、课堂讨论、教师总结。其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选取一些当前较为热门的话题,提高学生对话题的兴趣。第二,教师应该对课堂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在进行情景教学时应该以鼓励为主,尽量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就是课堂的主人。第三,教师应该对课堂中的小组讨论和总结进行必要的掌控,尽量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其中,对于一些个别同学进行单独辅导,引导学生对例子中的重点进行讨论、研究、争论。通过这种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得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开拓思维方式,而且能够利用小组讨论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比如说:在进行微积分定理内容的讲解时,可以结合牛顿和莱布尼兹的故事进行,也可以结合经济学中的增加资本现值的计算。此外,在建筑工程中也大量的问题可以借鉴,比方说压力容器压力的计算、桥墩的设计等等。在进行极限内容的讲解时,可以通过股票以及股市行情走势图来进行引出。导数可以利用经济学中的变化率进行讲解,此外,在进行导数讲解以后,还提醒学生注意,除了位移速度外,物质衰变速度、传热辐射、化学反应速度等都可以利用导数来进行描述

2、设置疑问,根据疑问进行讨论 对于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而且数学各个知识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

联系,而且是环环相扣,联系紧密。因此,老师在进行传统的课程讲解时,还要努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能力,充分认识到让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比帮助学生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尽量提供给学生更多的问、说、练的机会。另外老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或相近的问题,安排学生对其进行讨论研究,老师在旁进行监督,如果出现偏离可以及时纠正,从而保证讨论的顺利进行。此种方法的使用,可以使学生不断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增长其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使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这种方法的使用,主要是针对于那些内容混乱且不易理解的章节。

3、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提供了重要的辅助手段。从高等数学自身的特点以及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看,传统的黑板板书是整个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是整个思考过程的真实体现,对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多媒体技术也具有自身独特的数学教学优势,这一技术能够将原本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直观而且更易理解。比如说多媒体技术在数学内容的呈现方面更加方便快捷,而且呈现效果清晰醒目,在定理等文字内容显示时,更加详细,而且省去大量的书写时间。对于一些立体图形的显示时,如二次曲面马鞍面、平面、柱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做表面上的投影等,更加的形象生动。所以,在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改革中,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效结合,能够更好的发挥二者的优势,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

4、“专业特点”结合法

高等数学课还应体现数学与学生所学专业的结合,具体体现数学在所学专业中的运用,深入研究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能力模块及知识要点、合理制定高职高专数学课程的结构及内容,突出职教特色,教改的目的是解决好“方向”、“需求”、“服务”问题。我们分别在计算机、数控、汽修和生物教育专业讲授《高等数学》课程,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内容我们分别在计算机专业、数控、汽修专业重点讲授了分段函数内容以及税收筹划中的数学思想;在金融专业结合加息减息和学生一起讨论了单利、复利和资金流量现值问题;在管理专业介绍项目策划管理中涉及的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一般说,学生对书本以外的知识似乎兴趣更大,因此在讲授过程之中和学生配合较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以上方法通过在实践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不仅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高等数学知识有了大幅的提高。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有一定的方法可以借鉴,但是没有固定的方法可以遵循,所以就要求广大的高等数学教育工作者,不断在教育实践中进行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从而得到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季诺,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法的研究与创新,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2、王超联,浅议高等数学的教学方法,中国成人教育,2007(2)

3、胡纪华,提高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广西教育,2010(10)

第二篇: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方法探究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金宝屯镇布敦中心学校)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使用了较多的“经历……的过程,获得……的体验(感受)”,可见,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体验;再创造;做数学;说数学;用数学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沐浴着新课程的阳光,我们“豁然开朗”:教师不是“救世主”,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 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下图)。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 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

四、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学习“圆的认识”后设计游戏:学生站成一排横队,距队伍2米处放一泥人,大家套圈。学生体会到不公平,??站成一圆圈或站成纵队才公平,更好地体会“在同一个圆内半径都相等”。学完“用字母表示数”后,随意取出一本书,问它有多少页?学生们起先一愣,有的摇头,有的茫然,过了一会儿恍然大悟:“这本书有X页。”“有a页。”“有b页。”……我们的教学要给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真正体验数学的魅力.

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第三篇:数学游戏化教学方法的应用探究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游戏化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文章对数学游戏化教学方法的应用策略进行研究,旨在为数学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数学教学;游戏化;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3-0078-01

教育教学在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为国家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孩子的天性就是玩乐,在玩耍中他们能够感知世界,逐渐地认识到各种事物,这不仅是成长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而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古板,一味地遵循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这种教学方式束缚了孩子的天性,不利于孩子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已经逐渐被淘汰。为了更好地适应教学,教师应将游戏教学方法融入课堂,这样不仅能够释放孩子们的天性,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数学教学中融入游戏教?W法的必要性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思维意识逐渐形成的初级阶段,他们的思维较为单纯,所接触的人和事物都能够让他们认识世界,学习知识。现在的学生从小接受知识和信息就比较多,在耳濡目染下他们的思维意识发展很快。因此,数学教学需要做较大的改变,要与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所不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模式,以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为了让学生完全释放天性,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利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这些方式包括多媒体辅助教学和游戏等,从而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游戏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这种教学氛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使教师的教学会比较轻松,使学生的学习会比较高效。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游戏是高效教学的一种手段,对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二、游戏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1)要与教学内容相呼应。数学是一门较难理解的课程,也是一门重点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是它更加抽象化,这对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教师需要在数学教学中融入一些特殊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来提高教学水平。而目前游戏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它的运用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理解记忆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充分结合与课程相关的各种游戏和活动,尽可能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游戏与教学紧密结合。例如,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课程时,教师可设计“猜物体、猜图形”的游戏,将学生两人分为一组,教师事先设计好要猜的物体和图形的图片,由简单到复杂,让每一组的学生一个人比画物体或图形,另一个人猜出答案,在规定时间内猜出最多物体和图形的小组获胜。学生通过游戏能够对各种图形进行直观了解,记忆较为深刻,能够使课堂学习变得更加有效,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还能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2)要以培养学习兴趣为目标。对于学生来说,要想让他们的学习变得高效,教师就需要让他们的兴趣爱好完全释放出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给他们创造一种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能够在学习中感受到足够的快乐。因此,教师可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游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在吸引他们注意力的同时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变化”的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摆出各种具有对称性的图形,如四个人可以摆出什么样的轴对称图形,六个人可以摆出什么样的轴对称图形,等等。让学生在充分认识各种图形的基础上找出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这样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内容,同时会对教学内容产生足够浓厚的兴趣。

(3)要强化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是社会实践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活动形式,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人作为个体都需要在一个团体中实现自我的价值,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而这种意识需要从小培养和锻炼,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重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而游戏不仅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学生积极参与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首要条件,教师要以游戏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教学“统计”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一起统计出小组成员喜欢的颜色、喜欢的书籍等数据,并让他们对统计出来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总结,这样可以让学生对统计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能够让他们了解同学之间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

三、结束语

数学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具有抽象性,需要数学教师通过运用一些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增强教学效果。而游戏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能够在简单轻松的方式下传授知识,学生能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游戏的融入一定要以教学目标为参照,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灵活运用各种游戏方式,使其更有效地辅助教学,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徐利丽.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探究[J].内蒙古教育,2015(33).

[2]杨建华.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3).

第四篇:探究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有效性教学已经是一个被教学界探究了很多年的话题,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依然有很多的有效性教学方法等待被挖掘出来.在笔者看来,在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之下,探究高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方法主要有这样几个目的:提升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的自信心,加强教师教学的自信心.下面,笔者就自己的一些新认识进行有关的方法论述.

一、将“生本”理念贯彻到教学中

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实施和获得高效率的最关键性因素,而且,学生也是教学活动实施的唯一对象.因此,在教学活动的实施中,教师要想获得高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就一定要注意树立起“生本”这一基本理念并且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将“生本”理念贯彻到教学的各个方面继而推进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的深度发展.

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将“生本”理念贯彻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牢固意识,而教师这一意识的树立必然可以更好地使得教师主动走进学生、了解学生,从而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这样的一种情形也将有效地促进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的实现.

另一方面,笔者认为将“生本”理念贯彻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可以更好地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继而在学生的这种主体性地位凸显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学习主人翁意识.这样学生就能够在一种主体性、主人翁的意识之下,更加自觉而主动地投入相关的学习,也必然会鼓励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进入到学习之中.这样的方式将为有效性的高中数学教学奠定坚实的学生的基础.

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人物,同时学生的学习状况也直接影响到教学的发展.而在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自信心还不够.

高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得以有效实现的一个标准就是学生的自信心得以加强,而构建学生的自信心也是实现有效性教学的一大重要步骤.所以,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注意在教学之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实现有效性教学与自信心之间的相互促进和不断发展.而学生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之中缺乏自信心主要是在遇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三角函数的应用”等内容时学生立时就对这些内容慌了手脚,更别谈自信心了.所以,针对这样的一种情况,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并且在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综合思维、空间想象能力等方面入手,逐步地实现学生的能力提升.

此外,在整个的高中数学学习阶段,笔者认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将自己对某些例题的另类解答思路进行展示,然后教师再对学生的讲述进行以“鼓励、肯定”为主的评价.继而在教师的这一评价之下,笔者相信久而久之,学生必然会获得学习的自信心,也必然会获得高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

三、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思维很强的学科,但是同时这门学科的很多重难问题的解决都是建立在数学基础知识之上的.所以,在高中数学的实施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应该认识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并且在扎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实现“以不变应万变”.毕竟任何一个复杂的问题和综合性的题目的运用将其进行分割、解装、细部划分之后,就会发现每一个步骤和每一个运用都是基于最为基础的数学知识而进行的,要么是概念、要么是公式或者就是最基本的定理.

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到这一点,并且要加强基础知识之间的连贯性,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将各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结合起来,继而在扎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为学生解决复杂而综合的数学问题做好充分准备,也为高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的实现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预留时间开展课后总结

一堂课的开展一般都是45分钟,而这45分钟往往只有完整的30分钟是在进行新知识的传授.还有一部分时间是在对旧的知识进行总结或者是借助有趣味化的方式来导入教学从而为整堂课的教学实施奠定基础.

但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总是容易被忽视或者是因为时间关系而被腰斩――课堂的最后几分钟对新学知识的一个总结和归纳.这样的一个环节被很多教师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一个环节,其实不然,我们都知道学生学习记忆和理解是有一定规律性的.在完成了所有新课的学习之后,教师如果可以及时地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梳理和总结,那么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就能够对刚学的知识有一个强烈的感触和良好的记忆,也必然能够及时地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而在一天的学习结束之后,学生还能够比较顺利地像放电影一样将教师的总结和自己的所学进行一个回忆.

这样的方式无疑将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有效性,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升直接推动着高中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实现.

此外,预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课后的总结这样的一种方式也是对教师本人对课堂进度把握的一种能力锻炼.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也将为有效性的高中数学教学的实现增砖加瓦.常会遇到一些不等式的证明,看似简单,但却无从下手,很难找到切入点,常用的证法都很难奏效.这时我们不妨变换一下思维角度,从所证不等式的结构和特点出发,结合自己已有知识,构造一个新的函数,再借助导数确定函数的单调性或凹凸性,利用单调性或凹凸性实现问题的转化,从而使不等式得到证明.这种方法不仅充分体现了导数的工具性和导数应用的灵活性,而且也符合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与新课程标准接轨,彰显时代气息.

第五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

来源: 《地球人网》 发布时间: 2008-10-06 [字号:大 中 小]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不断地自我反思,最终能灵活解决数学问题。在几年的数学教学中,就课堂教学的方法改革方面有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1.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可以达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的目的。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在实践中,我经常巧妙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害怕数学到爱学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常常用实际问题或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或者在教学过程中为研究需要而临时产生一些尝试性的研究活动,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了意想不到的观点或方案等。显然,关键在教师要创设好问题情境,必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

要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统一起来。

2.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最高境界,要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所做的备课、组织教学、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等等工作,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尽量地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刻苦钻研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如果创设的情境达到了前面的要求,那么学生会自然地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教师只要适当地组织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尝试、操作、观察、动手、动脑,完成探究活动。因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3.合作交流,完善认知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合作小组内自主探索、交流、对话,获得成效。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达到教学互动、互促,形成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合理分组。按学生学习可能性水平与学生品质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实行最优化组合,组建 “学习合作小组”;②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即要提出合作建议让学生学会合作,小组合作交流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而且要求学生按一定的合作程序有效地开展活动;③教师的激励性的评价是进一步促进合作的催化剂。评价应是更多地重视对小组的评价,注重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及活动结果中的成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缩小优差生的距离;④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教师既要巡视并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又要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适时引导、点拨,促进其思维的不断深化,完善认知。

4.自我反思,深化认知

在教师组织下,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维过程的重新整理总结,达到认识的深化与认知结构的完善,通过反思可以有效的控制思维操作,促进理解,提高自己认知水平,促进教学观点的形成和发展,更好的进行建构活动。通过实施激励评价,让学生反思探索过程,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与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勉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将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以及克服困难的精神化成主动发展的动力,并使其提高。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可以使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使认识上一个台阶,逐步完善认知结构,并进一步开拓探究的空间。使学生在这些环节中,或质疑问难,或自我展现,或答疑解难。让他们对自身活动进行回顾、总结以及具有批评性的再思考,就能求得新的、深入的认识或提出疑问作为新的教学起点。从而他们的思维得到了碰撞,认识得到了升华,体验得到了丰富。

上一篇:实习护士岗前培训总结下一篇:数学考试后的反思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