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兰州天源九号住宅小区种植设计

2022-09-12

1 现状概括

1.1 地理位置分析

天源九号项目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九州开发区东坪台, 东侧是市政规划路, 西侧毗邻九州大道, 南邻五一山森林公园, 北侧为即将通车的北环路, 周边有规划中的儿童公园、体育公园, 以及五一山、徐家山、白塔山和九州台等六大公园环绕。

1.2 气候条件分析

项目所处的九州开发区平均海拔1 610 m, 年均气温9.1℃, 年均降水量316 mm, 蒸发量1 410.2 mm, 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 520.3 h, 无霜期168 d以上, 年平均相对湿度58%, 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 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气候温和, 四季分明。

1.3 地形地貌分析

基地自然地形地貌相对平缓, 地质结构条件良好。项目占地13.6 hm2, 总建筑面积40余万m2, 绿地率31.25%, 南北地势略高于中部区域。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舒适性着重体现在视觉上的感受, 让居民体验轻松、安逸的居住生活。此项目的设计不仅在表面的形式上带给人视觉享受, 更是从人与建筑协调的关系中孕育出精神和情感, 以优美的景观深入人心[1]。诺伯格·舒尔茨说过, “住宅的意义是和平地生存于一个保护感和归属感的场所”, 而要产生归属感的前提是这种住宅的舒适。

2 规划设计

2.1 总体布局

项目在规划布局上以确定的特色为构思出发点, 应用场地知识规划出结构清晰、空间层次明确的总体布局;在住宅本体的形式上, 涉及到住宅的体量、尺度、细部、质感和色彩等多种成分[2]。从总体规划统一看, 整体组团式的围合布局, 即以尊贵奢华的英伦风格建筑围合, 中心景观以东西水岸线及南北景观带十字型相交于水景中心, 在这里形成全园的视觉焦点, 使整个小区不再仅仅是美丽的住宅, 更是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3]。

2.2 功能分区

2.2.1 主入口区

主入口区位于小区正南面的是主入口广场, 是人群居中的地域, 人流相对较多。广场东面是地下停车场入口, 端庄的塔泉居于广场正中, 庄严的岗亭位列其后, 两块大气醒目的标志性景墙对称相望于岗亭两侧, 气势恢宏。广场铺地为异国情调的铺装设计, 精细对称的构图、刚柔并济的线条和温暖明丽的色彩, 整体形成一个富丽堂皇的迎宾入口。

2.2.2 中心湖景区

进进园区, 沿着视野开阔的出入口大道走向圆形铺装广场, 伴随着潺潺的流水声, 便一大片蔚蓝的湖景映入眼帘, 在这里可以看到由东西两端水景逐渐向这里的水景中心汇集的盛大场面;同时, 宽广美丽的湖面上几柱水景高喷, 与欢快的涌泉交相辉映, 谱写了一段浪漫柔情的音乐篇章。曲线柔美的弧形驳岸, 和着微风拨乱湖水的宁静, 妙趣横生。

水岸边的景观小节点, 休息也罢, 赏景也罢, 总是备受游人的青睐。岸边的滨水平台与木栈道贯穿于整个水体系统, 跌水景廊、古典雕塑、石质亭榭、铁艺灯饰及绿影婆娑的丛林, 让你相忘于美景[4]。

2.2.3 水景娱乐区

水景两端是大型的戏水池与游泳池, 从小区最中心的高喷水景到两端的戏水池与游泳池, 以及湖景中心的跌水亭, 水景分割带上的天鹅吐水、蘑菇跌水等小品, 岸边的滨水平台和木栈道, 无不体验着水景的蜿蜒变换与乐趣。

在水景中心东侧的湖景中心, 以一滨水木平台相连的在广阔的湖面上屹立着一座古色古香的凉亭, 远看时气宇轩昂, 落落大方。走进时视线通透, 四面开阔, 静坐眺望, 闲适安逸, 亭子铺地周边做了跌水设计, 让一座简单的景观亭形成水景上的一个亮点。这里不仅是炎炎夏日的“避暑圣地”, 更是园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白天游人在这里喧闹嬉戏, 其乐融融。夜晚乘着灯光漫步, 端详它的宁静[5]。

2.2.4 安静游览区

安静游览区位于大型水景与建筑的空隙位置, 以茂密的大乔木和低矮的灌木搭配遮蔽围合, 加以舒缓的草地和微地形形成安静却富有情趣的自然景观。这是以水岸线与道路分割线为基础, 结合植物形成的安静舒适氛围, 是居民出入住宅、游玩归来的必经之地。因此, 为了方便居民又不失美观, 此区域的步行道以整齐的直线为主, 集散地以色彩较为淡雅的圆形广场为主, 加以弧形花架和柱廊。

这里没有过多的娱乐设施和喧哗追逐, 有的只是安静的凉亭, 闲适的座椅及那无声的树木和草地, 是居民游览、休息、聊天和学习最佳选择之地。

2.2.5 体育活动区

该区包括篮球场地、羽毛球场地、足球场地、旱冰广场、公共健身区及老年活动中心, 在中心水景的四周分散设置, 与绿地缓坡形成自然景观, 与运动主题相结合, 同时设计一系列参与体验, 考虑到个年龄层的参与性。项目丰富有趣, 随着地形的变化而展开, 使居民在这里充分享受活动的乐趣。

2.3 景观结构

沿东西方向有明显的水景轴线, 南北方是主景观轴和次景观轴相结合的景观林带, 景观节点分布在景观轴和次景观轴及其附近。取得步移景异, 处处有景的景观效果。

3 种植设计

3.1 设计原则

居住区绿化是提高住宅生态环境质量的必然条件和自然基础;同时, 绿化景观的营造也是居住区总体景观中的权重因素。以软质景观 (即草木花卉、水体、阳光、和风和地形) 造景为主, 硬质景观 (即园林构筑、硬地铺装和环境雕塑等) 造景为辅, 充分发挥植物的景观功能、游憩功能、保健功能、防护功能和文化功能等, 结合各街坊建筑空间地形变化, 形成各具特征的植物景观。

3.2 设计手法

项目利用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 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和色彩等美。同时, 结合植物栽植地、小气候、干扰等多因素的考虑。在成活率达标的基础上, 利用植物造景艺术原理, 形成疏林与密林、天际线与林缘线优美, 植物群落搭配美观的园林植物景观。为了使其他景观联系绿化来构筑社区的生态休闲体系。首先, 在平面构图上要使意境适合构图规律, 植物配置同时默示群体美和个体美。其次, 在立体轮廓和空间变换方面, 有起有伏, 是路上的行人能清晰的看到本绿化区域斜坡上的景观安插, 道路两旁下场地带的植物配置浮现其数目本身的美感和线条韵律感。

设计上采用大乔木构件小区的浓林外貌, 利用林窗形成林间空地作为周边活动的场地;同时, 林下大量采用乡土地被植物。根据不同的功能分区确定了不同的活动空间点, 围绕着空间点做了更为精细的种植, 如入口部分采用整齐的种植, 配以铺装, 体现优美的人工气息;再如沿中部分水岸边以自然茂密的种植形式体现人工植物群落的生态美。每一个林间空地及林园边都有丰富的种植, 以植物、地形分隔空间。

3.3 树种选择

3.3.1 基调树种

该园区基调树种为梧桐、银杏。

3.3.2 主调树种

春花景区:玉兰、樱花、紫荆、西府海棠、山楂、榆叶梅、紫丁香及梨树等。夏荫景区:合欢、紫薇、珍珠梅、木槿、白桦、枫杨及紫穗槐等。秋水景区:五角枫、鹅掌楸、栾树、水杉及火炬树等。冬雪景区:淡竹、红梅、云杉及雪松等。

3.3.3 配置树种

乔木:紫叶李、紫叶矮樱、碧桃、龙柏、杜仲、漆树、白蜡、梓树及枸树等。灌木:金叶女贞、冬青、天目琼花、金银花、新疆忍冬、龙柏球、杜鹃、连翘、火棘、八角金盘、郁李及苦水玫瑰等。草花:八仙花、美人蕉、二月兰、景天、紫花地丁、白三叶、凤尾兰、大花波斯菊、孔雀草、萱草、马蔺、牡丹及鸢尾等。藤本:山荞麦、五叶地锦、紫藤等。

3.3.4 配置树种 (见表1)

草花类:八仙花 (Hydrangea macrophylla) 、美人蕉 (Canna indica L.) 、二月兰 (Orychophragmus violaceus (L.) O.E.Schulz) 、八宝景天 (Sedum spectabile Boreau) 、紫花地丁 (Viola philippica) 、白三叶 (Trifolium repens L.) 、凤尾兰 (Yucca gloriosa L.) 、波斯菊 (Cosmos bipinnatus Cav.) 、孔雀草 (Tagetes patula L.) 、萱草 (Hemerocallis fulva) 、马蔺 (Iris lactea Pall.var.chinensis (Fisch.) Koidz) 、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及鸢尾 (Iris tectorum Maxim.) 等;

藤本:山荞麦 (Polygonum aubertii L.Henry) 、五叶地锦 (P.thomsoni) 及紫藤 (Wisteria sinensis Sweet) 等。

4 结语

当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满足时, 人们对精神生活需求也越来越丰富;同时, 人们对居住景观的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景观设计来说, 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种植设计是景观设计中软景核心要素, 在种植设计中, 要以适地适树、慢生树、速生树相结合的原则, 尽量做到四季有花、四季有色的景观效果。同时, 还要注意植物配置中景观层次。

摘要:天源九号——依山傍水的公园水景大盘。以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人居为目标和愿望, 顺应人们从追求“居而安”的简单安逸到追求“居而优”的舒适享受的转变, 结合甘肃省的气候特点以及兰州的特殊地理位置, 依据项目基地南北地势略高于中部区域的独特地形, 旨在符合西北生态环境的种植设计。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种植设计

参考文献

[1] 白德懋.国外居住区环境设计[J].国外城市规划, 1990 (3) :23-34.

[2] 张挺.关于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介入[J].海峡科技, 2008 (4) :26-39.

[3] 张千千, 靳正豪, 付凌云.居住区规划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 (1) :32-34.

[4] 李林华.城市居住区园林规划设计[J].时代报告, 2012 (12) :43-45.

[5] 凌绮雪.浅谈居住区景观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 (1) :23-35.

上一篇:多元智能理论与师范数学教学下一篇:从徐玉玉案看如何防治校园电信诈骗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