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的种植教学设计

2024-05-09

花卉的种植教学设计(精选6篇)

篇1:花卉的种植教学设计

5~6月份适宜种植的花卉品种

草珊瑚别名,九节花、接骨莲、竹节草,金粟兰科,草珊瑚属.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地,日本、印度也有.半灌木,植株高50~120 cm,茎与枝均有膨大的节,叶对生,近革质,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边缘有锯齿.

作 者:汪海霞 作者单位:天津市花卉产业中心,300112刊 名:天津农林科技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IANJ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年,卷(期):2009“”(2)分类号:关键词:

篇2:花卉的种植教学设计

种植花卉实践作业:

学校的趣味种植活动将要开始了,希望同学们能利用暑假学一项种植花草的本领,体会劳动带来的快乐,在这个快乐的种植过程中能做一个细心、耐心的同学,时刻照顾好你的植物,适时给你的植物浇水、施肥、除虫,并写好观察日记。每生上交5篇观察日记。开学后上交。

篇3:园林花卉种植与设计技术的探讨

关键词:园林花卉,种植,设计,技术

城市环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一定程度上, 环境影响着人的生活, 一个好的环境引导着健康的生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精神方面的需求逐渐提高, 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无疑对园林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作为园林建设的主体, 植物是园林设计的关键。只有充分了解各种植物以及园林设计的相关事项, 才能设计出完美的园林建设方案。

园林中的花卉种植设计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花卉种植设计因为花卉的生长和色彩等自然因素的差异, 属于园林设计中的难点, 只有抓住园林花卉设计的要点, 才能很好地利用花卉的自然特征为园林整体服务。

1 园林花卉的基本种植形式

1.1 花卉设计的科学性

首先, 充分了解花卉寿命、种类, 因地制宜地选择花卉类型, 才能实现设计的合理性。其次, 掌握花卉种植的季节特性。由于花卉具有不同生命周期、生长发育周期, 具有较为显著的季节性, 进而呈现出不一样的观赏特点。最后, 因生长期的改变, 花卉植物叶、花及果期也不尽相同, 进而其具有不同的观赏性。通过花卉观赏时间的不通合理规划花卉层次, 才能确保一年四季具有不同的景观。

1.2 侧重于园林花卉种植与设计的艺术性

园林花卉种植与设计的形式要依附于自然, 且在此基础上要高于自然, 因此, 在设计阶段一定要侧重于设计的艺术性, 深化设计艺术内涵。遵循园林审美和谐统一的原则, 包括: (1) 构建园林材料自身的要素; (2) 要素之间组成的空间结构特性; (3) 园林花卉种植与设计要注重花卉景观和建筑比例的和谐性。园林是处在固定空间范围中的, 因此, 园林花卉种植设计要把创造多层次的空间作为主要内容, 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园林空间的舒适感, 进而深化各园林要素的和谐性。

1.3 注重色彩的搭配以及审美需求

在设计阶段, 一定要重视园林花卉色彩的利用, 花卉色彩搭配的形式有:

1.3.1 统一配色技术。

包括近似色、单色以及色调协调技术。单色配置技术是通过同一色相的敏感、灰白的变化实施配色的技术。在设计环节, 按照先后顺序以及方向构建相同色相的明暗变化, 同时, 注意设计的美感与韵律的层次性, 进而达到设计效果的和谐性。

1.3.2 近似色配置技术。

在色相环中, 色彩间距越近, 其颜色的色相、冷暖以及纯度就越近。近似色配置技术是把一些相近色彩进行配置, 色相差不可以超过3种, 避免出现跳色与突兀之感。此配色技术中颜色的转换以及联系既可以体现整体性的柔美, 又可以显示变化的和谐性, 统一又不乏活力。

1.4 意境美营造技术

在构建园林整体意境的过程中, 一定要合理地选择花卉配置, 园林意境呈现出的季相变化主要是利用花卉, 因此, 在设计环节要全面考虑如何才能够保证花卉在得到良好生长的同时, 还可以与周围的景致相呼应, 从而构建良好的园林意境。而且通过园林花卉丰富文化内涵, 亦可深化意境之美。园林艺术中涵盖的文化内涵, 其中就包括了富有中国特色的花文化。例如, 将花卉拟人化就是一种花文化的体现, 这样可以将人的美寄托在拟人化的花卉中, 不仅能构建良好的园林意境, 而且还可以丰富园林花卉文化内涵, 营造意境美奠定良好的基础。

2 花卉栽培技术在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2.1 空间构图设计

差异化的空间构图形式, 不但可以有效深化园林建筑元素, 同时还可以提升园林的整体形象美。在园林中最常见到的空间构图包括平面构图与立面构图等。平面构图要先考虑同一平面位置上栽植的花卉类型, 这些差异化花卉所产生的变化与搭配效果。在平面构图环节要遵循2点规则: (1) 半规则; (2) 自然式的构图。半规则与自然式的构图通常都具有对称性, 而半规则的方式是通过不同构图形式组合而来。然而平面上花卉组合的图案美是花卉设计的核心要素, 不过因为植物都具有空间形体的特性, 且相同种类或差异化个体的平面组合, 必然也会在空间形成独特的形态特质, 依附于形式美的规律, 将差异化花卉的空间形体以及不同姿态予以协调性搭配, 通过灵动柔美、对比强烈、单一整齐或多变的立面构图衬托差异化的景观效果。

2.2 花坛

花坛多用于广场及公园、机关单位、学校等观赏游憩地段和办公室教育场所, 应用十分广泛。主要采取规则式布置, 有单独或连续带状及成群组合类型。花坛内部组成的纹样多采用对称的图案, 并要求保持鲜艳的色彩和整齐的轮廓。一般选用植株低矮、生长整齐、花期集中、株形紧密、花或叶观赏价值高的种类, 常选用1、2年生花卉或球根花卉。植物的高度与形状, 对花坛纹样与图案的表现效果有密切关系, 如低矮而株丛较小的花卉, 适合于表现平面图案的变化, 可以显示出较细致的花纹。花丛花坛以表现开花时整体效果为目的, 展示不同花卉或品种的群体及其相互配合所形成的绚丽色彩与优美外貌, 选用的花卉以花朵繁茂、色彩鲜艳的种类为主, 如金鱼草、鸡冠花、一串红等。配置时应注意陪衬种类要单一, 花色要协调, 每种花色相同的花卉布置成一块, 不能混种在一起。

2.3 花境

花境是模拟自然界中林地边缘地带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状态, 运用艺术手法设计的一种花卉应用形式, 是一种半自然式的带状种植形式, 以表现植物个体自然美和它们之间自然组合的群落美为主题。花境中各种花卉在配置时, 既要考虑到同一季节中彼此的色彩、姿态、体型、数量的调和与对比, 花境的整体构图也必须是完整的。同时, 还要求在一年中随着季节的变换显现不同的季相特征, 使人们产生时序感。依据花境所处的环境不同, 边缘可以是自然曲线, 也可以是直线, 高床的边缘可用石头、砖头等垒砌成, 平床多用低矮致密的植物镶边, 也可用草坪带镶边。

3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 我国城市化进程也得到了极大提升。花卉种植作为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提升其造景效果, 应确保其设计的合理性, 提高其种植技术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园林建设的发展, 充分体现其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吴志明, 步红风.当前城市园林绿地养护技术及管理研究——以常德市园林绿地养护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 (上半月刊) , 2011 (5)

篇4:城市建设中园林花卉的种植与设计

【关键词】城市建设;园林花卉;种植设计;布局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在21世纪后开始彰显其科学性和生态性,城市的发展不再一味地追求建筑的多寡和高大程度,而是开始从建筑间的园林绿地以及花卉种植中展现城市建设的魅力,因此,作为园林建设中至关重要的花卉种植以及花卉造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中居住人群生活环境的优劣。此学科从宏观上看是一个由相关学科汇聚综合产生的复杂系统,包括园林工作主体的植物学、植物生长必备的土壤学、城市季节气候等条件的气候学、造型设计的美学和宏观考量的城市规划学等诸多学科,涉及的每一学科都要求对其精准掌握,特别是对园林工作主体的细致了解,不但要了解其作为植物的生长信息,还要了解其作为园林规划中一分子的具体特征,本文就这方面的问题进行重点论述。

1 园林花卉种植设计与布局要注意科学性原则

这里讲到的科学性是以花卉生长的科学性为主,植物造型的美观应该以保持花卉的生长盛开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的造型设计才能体现出花卉的美感和艺术内涵。所以,在对园林花卉进行设计和造型时,园林工作者要始终以花卉的正常生长为前提,在科学合理的设计理念下对花卉进行满足园林规划的设置,使园林规划环境适合植物的生长需要,也使植物的生长习性与园林规划完美融合。

1.1 充分了解各种花卉的生物学特性

首先,要对各种花卉的生长时间充分了解,草本、木本花卉的生长习性等都要明确知晓,这样才能根据不同种类、不同生长时期以及不同习性的植物配比来达到最终的园林设计规划的目的。其次,要对不同种类花卉在季节变化中呈现的特点进行合理利用,针对每一季节的不同外貌来体现园林设计的万种风情。再次,利用花卉的果实特点和叶子的特征进行园林设计,在充分了解花卉的果实以及叶子特性的基础上,根据其每一时期观赏性能的不同对花卉进行时间层次上的规划,使园林花卉一年四季都具有可观赏性。

1.2 掌握环境因素对花卉生长、发育及外貌景观的作用

外界因素对花卉的影响非常重要,花卉生长的好坏除了不同花卉自身对环境的适应性之外,就是外界环境对花卉的反作用力。所以,花卉设计规划中需要首先遵守的规范就是生态学上的和谐问题,也就是花卉和环境之间的适应性问题。由于世界范围内的花卉品种复杂,自然环境下的花卉在每一时期的生长环境下都有其不同的生长需求,这就导致园林设计中不能以统一不变的环境对花卉进行培养,而需要根据不同生长环境对其进行不同的环境给予。如果不能满足花卉生长过程中对赖以生存的环境的需要,且不论能否为园林设计的最终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服务,就连园林设计中花卉的健康生长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2 花卉种植设计与布局中色彩的搭配和审美

从整体上说,园林规划中花卉存在的具体意义就是展现其独特的色彩魅力,通过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和冲突来达到园林规划的最终目的,因此,可以说色彩学在园林花卉设计中的意义是不可替代的。一般花卉设计工作中主要遵循以下色彩设计特点:

2.1 统一配色原则

2.1.1 单色配置原则

单色配置原则,即利用同处一个色系的颜色,在进行色彩的浓淡阴暗排序后展现其色彩渐变的美感。此外,以次序和方向的组合对花卉进行规划设计也能从大方向上体现花卉的节奏美感。

2.1.2 近似色配置原则

在色相环中,距离越近的色彩颜色就越相近。近似色配置就是运用相邻的几种颜色来配置,如红、橙、黄相配,或黄、黄、绿相配等。近似色的色相差最好在3、4 档之间,不宜过大,避免产生跳跃和不协调的感觉。在设计时应注意的是,近似色配色也要有主色调和配色之分,各种颜色不能平均分配。

2.1.3 色调配置原则

针对色彩的差异,利用统一的亮度来调和色彩关系,这样也能组成柔美和谐的感觉,如浅粉、乳白、淡黄的组合,虽然色相不同,但在白与亮灰的色调上相统一,不会显得变化太大。

总之,统一配色就是要求在整体花卉种植设计时追求整体协调的效果,而不是变化突然、对比强烈。在这个基础上,花卉种植设计与布局可以创造多种艺术效果,或华丽、或浪漫、或宁静、或温馨等。

2.2 对比配色原则

2.2.1 色彩对比

理论上在色彩环中距离越远的颜色对比越强烈,相差180度的颜色互为补色,对比最为强烈,如红一绿、黄一紫、橙一蓝等。花卉种植设计时,为了突出某一设计主体,可在其周围适当配以对比色,可起到显著的效果,以达到突出设计的主题目的。

2.2.2 色调对比

主要指色彩亮度上的明暗对比和相互衬托。使用对比配色时,应注意对比配色重在表现变化、生动、活泼、丰富的效果,强烈的对比能表现各个色彩的特征,使其鲜艳夺目,给人以强烈、鲜明的印象,但也会产生刺激、冲突的效果。因此,对比配色中各种颜色不能等量出现,而应主次分明,在变化中求得统一,这是对比配色的关键。

3 园林花卉种植设计要注意营造整体的意境美

3.1 中国园林在美学上的最大特点是重视意境的创造

从传统角度看,达到园林的意境美是历代中国园林设计者追求的目标。从概念上看,意境是在外形美的基础上的一种崇高的情感,是情与景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只有情景交融才能产生意境。实际上,园林意境是通过园林的各种元素组合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而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

3.2 利用花卉设计提高意境美的关键是注意花卉本身的文化内涵

我国传统的文化情结对花卉人为赋予了精神属性,花卉所表达的意义或富贵、或优雅、或清廉等,这些拟人化特征都是我国人民赋予花卉的美好寄托,在营造园林意境时适时的使用这些花卉的人文内涵是对设计的最好补充。

参考文献

[1]姚芳.园林绿化工程档案的管理与控制[J].城建档案,2008(07):156-157.

[2]林迅.试述花卉组合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林业勘察设计,2009(2).

[3]贺振.世界园林发展的新潮流[J].国土绿化,2009(5):15.

篇5:花卉种植协议书

花卉种植协议书

乙方:

为美化,香化,绿化生活空间,为保证及时种植花卉,双方本着诚信的原则,共同协商,一致签定本协议,以便遵守。协议内容如下:

一甲方提供花卉种植场地,乙方提供花卉原材料。

二乙方在甲方指导下,及时摆放好花卉,不得拖延时间。时间要求(2012年5月1

日---------2012年5月10日)

三乙方种植花卉范围包括:

(1)花柱6×12分别置于大门南北两侧。

(2)地毯草皮30m×15m置于大门北侧。

(3)花坛:草本花草30m×15m置于大门南侧。

四花卉价格:

花柱 6×12×900元=64800元

地毯草皮 30m×15m×6元=2700元

花坛草本花草 30m×15m×134.7株/㎡×1.5元=90922.5元

五种植摆放花卉期间,如发生人员伤亡及花卉损失事件,均由乙方承担全部责任.六乙方负责花卉摆放.补苗.修剪.施肥.浇水等后期任务。

七草本花凋谢后,甲方应一次付清乙方所有种植花卉费用,不得无故拖欠乙方。

八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签字生效。

篇6:花卉种植社团考勤制度

一、在课前五分钟到达养正花苑,按要求带好准备工具和材料。

二、因故不能到席者,应在事前向团长请假。征得辅导员老师同意后方可缺席。

三、若活动时间与社团成员的上课、考试时间冲突,该成员在事先说明,则不予追究。

四、不得以隐瞒、欺骗等手段请假,如若发现,一经查实,即自动退出。

五、社团成员迟到早退3次以上,请假5次以上则视为自动退出,通报学校和班级。

上一篇:只有扇子崖现代文阅读答案下一篇:2022秋季学校领导班子职责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