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经济社会调查报告

2022-10-12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下,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通过报告的方式,用于记录工作内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质的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保山经济社会调查报告》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保山经济社会调查报告

保山市畜牧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保山市畜牧兽医局 (2011年9月20日)

为全面总结“十一五”保山畜牧产业发展情况,研究“十二五”全市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和推进现代畜牧产业建设的思路及对策,市畜牧兽医局组成调研组,于2011年9月15日—18日赴隆阳区、腾冲县对畜牧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实地走访了畜禽商品基地的养殖大户,与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有关人员进行了座谈,对畜牧业发展现状、畜牧业服务体系和畜牧龙头企业的运行情况、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现将调研的情况及相关建议报告如下:

一、“十一五”畜牧产业发展回顾

“十一五”以来,我市按照“增加总量、提高质量、注重防疫,突出特色、择优发展”的方针,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围绕畜牧产业科学发展主题,转变畜牧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进程,全市肉、蛋、奶等畜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畜牧业产值和畜产品产量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

(一)成效明显

——畜牧产业从量变到质变中健康发展。一是畜牧业产值迅速提高,2010年全市实现畜牧业产值47.8亿元,与2005

- 1业投入由单一的财政投入走向财政投入、信贷投入、民间和社会投入的多元化投入转变。2010年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发展到31个,畜禽规模养殖场(户)发展到128户,畜禽养殖示范村发展到195个,畜禽养殖合作社达到87个。

——畜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明显。2010年全市实现畜牧业产值47.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132.39亿元的36.1%,在大农业中跃居第一位;全市农民人均农业现金收入2277元中,来自畜牧业的收入达813元,占35.7%,而在一些山区农民家庭收入中来自畜牧业的收入甚至达到50%以上,畜牧业在农业、农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

——畜牧产业化经营有所发展。2010年全市有畜牧产业化经营组织141个(家),其中涉牧龙头企业46家,畜牧产业化中介服务组织95家,畜产品交易市场23个。涉牧龙头企业方面:目前全市成规模的各类畜牧业龙头企业发展到46家,比2005年(下同)增加27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3家,其中省级3家,市级10家,县级33家。全市规模较大的畜牧龙头企业实现年销售收入3.96亿元,比2005年增长3.5倍,其中从事畜产品深加工的企业12家,按加工对象分,蛋品加工1家,牛羊肉加工3家,火腿、腌腊制品加工5家,牛奶加工2家,蜂蜜加工1家;2010年加工各类畜产品5522吨,销售收入11621万元,实现利税776万元。从事猪牛羊屠宰加工的企业7个,2010年屠宰生猪43.3万头,加工费912万元,利税358万元。畜牧业产业化中介

- 3公斤和32元/公斤,较去年同期分别上涨了233.3%、71.2%和68.4%。目前猪粮比价9.5:1,处于高盈利,据测算,出栏100公斤重的生猪可获利600元左右,生产效益进一步增加。生猪生产总体上呈现出有市有价,产销两旺,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预计2011年,生猪市场价格将会持续推高,生猪养殖会有较大盈利空间。 二是禽蛋价格走高。9月全市家禽存出栏同比增长都在10%以上,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鸡蛋和活鸡均价分别为10.6元/公斤和18元/公斤,同比增幅分别为15.2%、12.5%,土杂鸡养殖和蛋鸡生产出现高盈利,据测算,每只蛋鸡一个生产周期利润约为45元左右;每只出栏2公斤土杂鸡可盈利15—20元,养殖效益较高,市场前景看好。三是牛羊价格坚挺,发展势头强劲。9月份我市牛羊肉价格分别为38元/公斤和45元/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1.7%、18.4%。按目前价格测算,农民出栏一头肉牛可获利600元左右,出栏一只肉羊可获利250元左右。受市场消费能力不断上涨的拉动,牛羊将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二)主要做法

1、抓扶持政策的落实,促管理体制的改革

一是认真落实了《中共保山市委、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畜牧产业发展的决定》,切实加强了对畜牧产业的领导, 2004年7月,恢复成立了保山市畜牧局。二是按照国务院的部署,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2008年底先后完成了市县(区)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了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动物卫生执法监管、畜牧兽医技术支持机构,全市乡镇畜牧

- 5结合等生态种养的循环经济模式。

3、抓畜牧科技推广,促产业提质增效

一是健全了畜牧科技推广体系。围绕畜禽杂交改良技术、饲料青贮技术、配合饲料应用技术、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等多项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畜牧兽医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二是完善科技帮扶机制。每年抽派200名科技人员深入一线实施畜牧科技进村入户挂钩帮扶工程,重点帮扶规模养殖场(小区)、养殖示范村、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生产。三是建立畜禽良繁体系。以实施生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为抓手,以民营种畜场为基础,加大“二元杂”母猪的繁育推广,2010年全市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各类种畜禽场19家。“十一五”期间,每年推广猪人工授精50万窝、肉牛冻精改良3万头以上,同时,加大了腾冲槟榔江水牛、保山猪、龙陵黄山羊及奴比亚山羊的选育推广力度。四是加强科技培训,全面提升行业科技人员的素质。结合畜牧业建设项目的实施每年培训养殖户1万多人。五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保山市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规范及备案管理办法(试行)》,提高了生猪养殖科技含量和养殖效益。

4、抓疫病综合防控,促畜牧业健康发展

一是切实抓好动物防疫责任制的落实。建立健全了动物防疫“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目标责任制;实施了动物防疫整村推进措施和工作公示制度,提高防疫质量,接受群众的监督。2010禽流感、口蹄疫、猪蓝耳病、猪瘟重

- 7工作一起部署、一起安排、一起抓落实。

(三)基本经验

“十一五”我市畜牧产业快速发展,为农民增收起到了支撑作用,归结起来,基本经验有五条:一是加强领导,落实政策是加快畜牧产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全市上下切实加强了对畜牧产业的领导,尤其是中央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养畜积极性,促进了畜牧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二是抢抓机遇、争上项目、增加投入是加快畜牧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着力实施了一大批畜牧建设项目,改善了畜牧业生产条件,提高了综合生产能力。三是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是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有效举措。通过扶龙头、树典型、办样板,逐步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合作社、养殖协会、养殖小区带动畜牧产业发展的格局。四是依靠科技、优化结构是畜牧业增产增效促进发展的不竭动力。农田种草养畜、水牛奶开发、肉牛冻改、猪人工授精、畜禽计划免疫、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等科技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在生产上得到推广应用,畜牧产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五是抓安全,建预案,加强动物防疫是加快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制定了应急处理重大动物疫情的预案,完善了动物防疫目标责任制考核,强化了动物防疫监管,加强了畜产品和畜牧业生产资料质量检测,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一批畜产品通过了无公害和绿色食品认证。

(四)存在问题

- 9经多年使用,退化严重;四是草食畜的年饲养量在逐年增加,草地对牲畜的承载能力也在逐年下降。因此,天然草原资源对发展草食畜的约束性在不断增大。

4、产业化经营进程缓慢。长期以来,我市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市场建设滞后,是畜牧产业发展的瓶颈。现有的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产业链短,竞争力不强,带动能力弱。由于缺乏较强实力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之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信息不灵,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与市场需求相脱离,畜牧产业化经营进程推进缓慢。

5、基础设施薄弱。“十一五”期间国家和省级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畜牧业的基础设施得到了一定改善,但市县乡财政困难,对畜牧业投入较少,市县乡畜牧行政管理、技术推广、执法监管、动物疫病预警监测、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基础设施薄弱,缺乏必需的办公条件和实验室设备,制约着服务能力的提升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养殖企业和养殖户从事养殖业的土地多为租赁的临时用地,其地上附着物不能作为银行抵押贷款,导致部分养殖业主因资金周转困难,影响了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扩大和设施畜牧业的推进。

6、疫病防制任务艰巨。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动物疫病防制的难度在加大,一方面是防堵内地疫情向边疆的扩散,另一方面是防止境外疫情的传入。我市地处边疆,腾冲、龙陵两县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168.78km,动物疫情常常通

- 11

(三)发展重点

1、立足可持续发展,创建一批农牧结合生态示范园区。“十二五”期间,以发展适度规模饲养、健全农牧结合机制、加快设施养殖为主要抓手,以合作社为调整生产关系的主要手段,以养殖业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为主要方式,加快推进林—畜(果—畜、烟—畜、茶—畜)结合的现代畜牧业生态示范园区建设,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要求,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走出一条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

2、立足产业转型升级,创建一批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和养殖园区。按照统一畜舍建设规范、统一良种、统一防疫程序、统一饲养管理规程、统一排污处理,建设一批生猪、奶牛(奶水牛)、肉牛、家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和养殖园区。加大项目申报力度,争取项目建设资金,推动养殖小区、养殖园区饲养上规模、管理上水平、经营出效益,着力构建优质畜产品集中产区。

3、立足产业化经营,创建一批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抓住云南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建设、保山沿边开放试验示范区建设、西部大开发、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有较强实力的畜产品加工、奶制品加工、饲料加工企业,构建“加工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 生产经营模式,建成一批区域性或跨区域的畜牧业新型产业

- 13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100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0个生猪养殖专业村的建设,推动全市生猪产业快速发展;二是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市建设现代畜牧业生态园区20个。三是建设奶水牛(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20个,推行“公司(加工企业)+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实现奶产业产销对接,安全生产。

3、突出抓好草食畜的发展,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按照生态立市、统筹兼顾、产业协调、相互促进的原则,推行“果—草—畜”农牧结合种养模式,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实施肉牛、肉羊养殖“双百工程”,即:扶持建设100个肉牛养殖示范村,扶持肉羊养殖大户100户,加快节粮型畜牧业的发展。

4、突出抓好畜牧产业化经营,推动产业升级。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市建成有较强实力的肉类加工、奶类加工、饲料加工龙头企业5户以上。发挥合作社在技术推广、行业自律、维权保障、市场开拓方面的作用,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市畜禽养殖、畜产品流通合作社达到100个以上。

5、突出抓好畜牧科技推广,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一是抓好保山猪、龙陵黄山羊、腾冲槟榔江水牛、明光小耳猪等遗传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二是鼓励和支持有发展潜力的畜禽养殖大户按照种畜禽生产经营条件,完善生产设施、扩大生产规模,发展成为种畜禽生产场,增加优良种畜禽供应量。三是抓好肉牛冻精改良、猪人工授精、优质

- 15建议:一是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带动辐射能力强,特别是与农民增收联系密切的畜牧龙头企业,各级政府应通过贷款贴息、以奖代补、技改扩产支持等多种方式进行扶持;二是要把肉品加工、奶制品加工、饲料加工纳入招商引资重要内容,通过招大商、引强商,进一步做大做强保山畜牧业。

(三)加快畜牧业标准化建设,提升畜产品安全水平。建议:一是大力推广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技术,积极培育无公害畜产品基地。二是加强对龙头企业、养殖业主开展无公害畜产品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质量认证引导,增强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对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的企业或组织,省市县各级政府应给予奖励和表彰。

(四)加快发展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强化产业化组织载体功能。建议:一是支持龙头企业和畜牧经济能人牵头创办畜禽养殖和流通合作社,培育发展各类农村畜牧业中介服务组织。择优选择一批基础好、运作比较规范的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重点扶持。二是鼓励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原料基地,发展订单生产、合同收购、股份合作,积极探索“加工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大力推进项目产业化经营进程。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健全畜牧产业发展的推进机制。建议:一是加大财政资金对畜牧业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在使用方式上逐步向技术创新、技术装备和先进工艺应用、品牌创建和提高质量安全水平等关键环节进行补助。二是建

- 17

第二篇:保山学院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实习报告

关于实习单位

丙麻中学时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它位于保山市隆阳区丙麻乡丙麻村街道。该校目前就读学生约有1190多,学校教师有60多。就读该校的学生主要是丙麻乡各个村的,诸如赵家寨,麦地,李桐寨等等。在这里来自各个村庄的学生在这里一起学习,一起生活。

实习内容简介

学校目前英语教师数量较少,因此,在实习期间,我在这里主要是负责八年级下册的的英语。在此同时,也当任一个班的代理班主任。在实习的这段日子里,从3月1号到6期间和学生一同听课,听取该校负责英语指导教师上课时的一些经验,收获颇丰。我也认为在这几天的日子里,找到了适合初中学生教学的某些经验。从9号到四月初的时间里,我负责教授两个班的英语,大约6个课时上完。一个单元。课后也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来帮助学生巩固当天的重难点知识。

在晚自习时间给学生预习第二天的功课,让他们将生词的意思及英标标在书上,来提高学生对单词的认知,增加学生的单词量。另一方便,这样的方式也方。便第二天的教材讲解。

在当任代理班主任的这段时间里的主要工作是负责监督学生的卫生工作,负责查夜等等。

实习心得体会

经过两个多月的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发现这些学生很淳朴,很有上进心。只要认真努力的学习,我相信他们的明天会更加灿烂。要离开这里,说实话,有着太多的不舍。在丙麻中学和这些学生相处的日子里,这可以说是一种缘分。在这里和他们相处的日子里,我认为我和他们更多的只是朋友的关系。和学生相处的较为融洽。

我记得以前自己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人,不大喜欢说话。经过两个月的时间,我发觉自己比以前更加善于言谈,虽然不是很明显,但是感觉有了明显的提高。在以后的日子里,虽然自己可能走不上教师这条路,但是这段时间应该是我最难以忘怀的日子。在这段时间里,我和那些学生一起欢笑过,一起感动过,一起……,于我,于学生而言,这应该算是一段很难忘的日子。它将会印在我们的记忆深处。 就业启示

我从这段时间里得出了结论,在以后就业的日子里,口才很重要。无论在任何

地方,任何岗位,都要学会锻炼自己。

第三篇:保山八中师德活动总结

保山八中开展“忠诚、担当”师德主题教育月活动总结 根据《隆阳区教育系统开展“提升法治思维,争当教育排头兵”师德主题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的精神,我校以“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活动为契机,在师德师风教育月中开展“提升法制思维,争当教育排头兵”师德主题教育活动。活动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为主线,以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促进教育科学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忠诚干净担当为导向,切实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活动中我校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现将我校活动情况具体总结如下:

一、具体工作

(一)宣传发动: 组织召开教师动员大会,宣讲“提升法制思维,争当教育排头兵”主题教育活动方案,安排部署工作。组织师德集体宣誓仪式,签订《隆阳区师德十项承诺书》,完成师德三级评价表的个人自评打分。以“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实践教育活动”为主线,利用报刊、宣传栏、校园广播站等渠道宣传师德师风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二)学习检查

1、为进一步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工作实际,以开展“三学”为载体,扎实抓好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充分

1 认识学习贯彻“三严三实”要求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三严三实”要求的丰富内涵,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杨善洲精神,推动“三严三实”入脑入心,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认真学习涉及本单位业务的法律法规政策,比如《教师法》、《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问题的规定》、《保山市教师“十不准”》等重要文件,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关于“教育”论述的相关内容等等,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用权、依法决策、依法办事意识,提升法治思维,争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2、搭建平台,分享感悟。以“争当排头兵”为主题(在教师道德上如何争当排头兵;在依法执教上如何争当排头兵;在育人质量上如何争当排头兵。)开展讨论,查找不足。每一位教师撰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学校在校园网中教师论坛开辟专栏,让老师们能共同分享彼此教书育人感悟,让大家在交流中激荡思维、碰撞思想、共同提高。

3、学校将通过专题讲座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宣讲优秀教师的先进典型事迹。组织开展“说我身边的师德风范”征文评比活动,大力宣传身边的优秀教师事迹。加大学校月度人物宣传力度,树立师德师风典型。

(三)查找问题

围绕学习内容,从教师道德、依法执教、育人质量等三个方面列

2 出学校班子和教师个人问题清单。

积极开展“三评”活动。即学生评教师、教师评校长、家长评学校。制定具体的评议方案,让干部的工作作风、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教学质量及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自觉接受社会和学生家长的监督,评议结果公开,切实改变学校和教师的工作作风。

开展拒绝有偿家教倡议活动。学校有倡议,教师有表态,学生家长有评价。

(四)整改落实

根据问题清单,列出个人整改清单、学校班子整改落实方案。

(五)总结提高

认真总结活动经验,上报活动总结。结合隆阳区师德量化评价表,进行个人、小组、学校三级量化评价,评选校级师德标兵,推荐区级师德标兵。申报师德示范学校。

二、取得成效

(一)进一步规范了教师从教行为。学校根据教师的教育教学绩、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育人效果等进行考核。通过领导和教师的听课、教师互评、学生座谈、民主评议、家长反馈等途径,借助年级考核与平时督导相结合、奖励与劝诫相结合、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等方式,及时把握、评价每位教师遵守师德规范和教书育人的工作情况,规范从教行为,强化师德考核工作,将师德考核结果载入教师档案并作为教师综合考核评价和职务职称评聘的重要内容。这样,不仅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也产生了更大的内驱力,让教师更加

3 明确建立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师生合作关系,是良好师德师风的表现。

(二)进一步端正了教师师德师风。通过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广大教职工弘扬了热爱教育、团结友爱、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的作风;倡导了关爱学生、耐心说教、诲人不倦、勇于创新、善于教改的教风;掀起了积极向上、勤奋学习、严谨治学、实事求实、联系实际的学风,并自觉抵制有偿家教,锻造了良好的师德风尚。

(三)进一步优化了教育形象。通过师德主题教育活动,提升了广大教职工的思想境界和职业道德水平,文明和谐、教学亲和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廉洁从教、因材施教、举止文明的师德形象正在树立。

三、努力方向

(一)加强师德教育,提高师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结合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重视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风和学术规范教育。

(二)加大师德建设宣传力度,推广和交流师德建设经验。 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借助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我校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先进典型的模范事迹,增强广大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为师德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师德建设工作。

(三)提高师德规范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发挥师德规范在教学

4 管理中的作用。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重视师德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把师德纳入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学校将加强教师教学工作管理的规范性,构建以师德为灵魂的教学评价标准,定期进行检查。同时在组织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中强调师德的重要作用。

(四)把师德建设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构建和谐校园。把师德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要在良好的学风、校风建设基础上开展师德建设。坚持在弘扬时代精神、集成社会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开展师德建设活动。

(五)坚持师德标准选聘新教师。在试用期期间,教师的职业道德将作为试用期考核的首要内容,凡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情节严重并且屡教不改的,要采取一票否决制度,试用期考核优秀的教师应优先录用。

保山第八中学

2015年5月22日

第四篇:保山曙光学校整改落实方案

曙光学校“三查三看”教育活动

整改落实方案

自开展“三查三看”教育活动以来,曙光学校按照区委、区教育局党委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学习,紧紧抓住征求意见、撰写分析检查报告、召开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全体党员组织生活会、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等环节开展工作。从作风、工作、科研等方面着手,查找影响和制约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从思想根源深刻剖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为确保教育学习活动的实效性,特制定整改落实方案:

一、现有不足

第一,作风方面创新不足。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部分教师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整体提高,未能很好地结合自身的工作职责和学生实际情况来开展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学习。领导班子在教学工作中有点创新,但在学校管理中创新不够,只求不出大事,不求轰轰烈烈、日新月异,过分守纪,往往凭借经验,表现出民主不足、集中有余。

第二、工作方面。自开展 “三查三看”教育活动以来,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作风有了较大转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很大提高,但距离“严、细、深、实”的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缺乏超前服务的意识。在政策理解上还存在片面性,对工作缺乏前瞻性、整体性、预见性和创造性,顾此失彼、被动应付、就事论事,处于被动状态。工作中缺乏主动意识,始终在“讲台后”服务,走不到学生的“前沿”,没有超前的学生问题谋划工作、解决问题。二是方法和措施效果不优。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创新学习方法和学习形式,导致学习方式单一,并且没有进行学习后检查,通过学习来指导实践不够,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把握不住发展的必然规律。对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措施坚定不移的执行毋庸置疑,但对符合全新要求的措施不够实、不

1 够力。比如,对学生的“培优辅差”只是要求教师身边要有学生的形式,而缺乏内容上的具体措施。三是缺乏跟踪问效的精神。教育教学工作中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还不能用全新的思维和方式去做开创性的工作,没有很好地抓好决策的督促检查,安排布置的时候多,跟踪问效的时候少,安排下去的工作有时过问不够,不能准确地掌握工作进度,在推动工作落实上还有一定差距。

第三、项目方面。作为一所民办学校,学校内的软硬件设施正在逐步完善。硬件方面,加大对师生生活条件,办公条件、教学设备等项目的投资,而在软件方面,则更多地体现出教学科研项目或课题数量和质量上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谋划工作不够科学。班子成员大部分时间忙于处理各种日常事务,很少能够静下心来认真研究科研课题的问题,工作科学安排不够,不能合理分配工作时间,研究工作的能力和政策水平还有待提高。导致学校有分量的科研项目数量不多,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的激情不足。

二是沟通协调不够到位。“教育就是服务”是学校一贯践行的理念,但在具体的工作中,仍有很多服务不到位的地方,造成与对内对外的沟通协调不够,对普通教职员工的关心和帮助不够,对学生的理解、关爱不够,有许多工作还没有做到位。比如,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欠缺针性,固然实效性不强;教学上,虽然多数学生得到良好服务,却还有极少数学生到毕业了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教学工作还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让全体学生受益终身。

三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发展不平衡。教育的效益虽不能用金钱的数量多少来衡量,但民办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无疑是建立在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基础之上的。目前,曙光学校的两个“效益”还不协调,即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其关键还是教育教学质量有待大幅度提高的问题,这应

2 当是全体教职员工为之努力的方向。

二、分析形成原因

第一、理论学习不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认真思考的习惯,缺乏“钻研”的刻苦精神,缺乏“深学苦读”的恒心韧劲。只从字面上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思想精髓及精神实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解不深不透,没有真正认识到政治理论学习是武装头脑、坚定信念、净化灵魂、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武器。

第二、工作责任弱化。部分教师认为自己曾先后在很多地方工作,可算是老教师了,责任心有所淡化。有时过高地估计自己,过大地估计成绩,安于现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思想上产生了自满情绪和歇气情绪。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生工作方面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尤其是工作作风上,总认为凭教学经验办事,不会出大问题。

第三、思想观念滞后。思想观念滞后,知识积累单一,是阻碍开拓创新意识的绊脚石,因而在行动上只是按程序,按规定,按部就班去做,缺乏灵活机动,过于死板。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理念得不到贯彻始终,缺乏工作能动和开拓创新意识。

三、整改目标

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问题,是严重制约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为此,曙光学校今后将围绕着“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的教学改革,通过教学改革来推动学校全面工作的整改,通过整改来促进学校的各项工作。

1、全体教师逐步形成“科研兴校”的意识,规范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探究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为主要内容,逐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全面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

2、小学部要营造轻松愉悦的育人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

3 和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爱师、爱校、爱国的良好的情感品质。两年后在校学生人数达800人以上,三年后小学毕业生综合评价在全区进入前三强;初中部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确保中考进入全市一流学校行列;高中注重学生知识的深度和思维的广度,形成学科知识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整改方法

结合曙光学校的实际,本次整改总的实施方法就是: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以教学研究为主要突破口,以点带面,总体渐进上升,局部快速发展,先立足改变现状。

1、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可以快速地使广大教师投身于这场改革,并很快地找到自身的位置,发现了自身的问题,并通过学习和研究去解决问题;可以暴露出学校和管理层在管理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促动方方面面的改革。

2、选择教学研究作为主要突破口,可以在教学的各各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起到示范和带动的作用;不同阶段、不同类型、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科的改革方案中,好的具体实施的方式方法经过修改,容易实现迁移。以点带面的作用容易显现。

3、从面上看,前期学校会呈现出总体渐进上升的态势,其中某些方面或个人会出现局部快速发展的情况,现状会开始发生改变。

4、集体教研的局面会在各学校逐步形成,并会让各学校尝到甜头,促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发生改变,彻底改变过去学校不重视教研或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的状况。

五、整改内容

1、 全面实施以“配餐制”为核心的差异化教学。

“配餐制”教学就是让不同的学生学到他们各自所需的知识,并有不同的发展。“配餐制”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如何科学地教和学的问题,将广大师生从繁重重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2、规范中学毕业年级的教学和复习。

本次改革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着力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制定统一的课程计划,规范教学管理,开展科学的复习教学;二是组织高中骨干教师和其他地州的老师一起,结合实际研究编写统一的复习指导,一方面以此培养学校的骨干教师队伍和教研队伍,另一方面为高中提供复习教学的依据,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率先在全省形成这方面的教育教学成果;三是组织一支命题研究队伍,对给学生的复习题和考试题进行常态的研究,以此带动全体教师对题目选择、设计和使用的研究,提高各阶段学校的复习效益和应试能力,减轻学生繁琐沉重的复习负担。

3、加强对考试的研究及管理。

考试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本次改革要加强对考试的研究及管理,建立健全考试机制,确立专门的管理人员及业务分工,制定管理制度,加强试题研究及命题队伍的建设,按照课程教学计划实施省、市、校三级合理的考试检测,减少学校频繁的考试,进行题库建设。特别要加强对毕业年级的复习考试管理,提供复习考试的指导,搞好“配餐制”教学,进行常态的试题研究,做好每次考试的命题设计、分析及总结指导工作。通过科学的研究及管理,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全面提高中学的中高考成绩。

4、选择实施以专项为切入点的特色化、优质化的教育教学。

当总体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后,不同阶段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选择合适的发展项目作为契合点,开展有特色的教育,搞优质化的教育教学。

5、尝试“一体化”的教学。

“一体化”教学的思想就是将同一学科不同学段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重新规划,使学科知识更加系统,通过将同一学段不同时期的内容或几个学段相关内容整合后连续教学,使教学效率更加提高。

6、加强教师的培养

在整改的过程中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和选拔管理人员是本次改革的核心目标,这对完成改革任务,巩固改革成果,保证

5 曙光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本次改革我们主要结合教师自身的教学工作,通过实践与反思、同行交流和专业引领这三条途径,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过去教师教学实践的成效不好,与他们缺乏实践后的反思有关,需要让他们学会反思,知道反思什么、怎样反思;有了反思还不够,还需要交流,不仅与本校的同行交流,还要与校外的同行交流;有了与同行的交流还不够,还需要专家的引领,除了那些被大家公认的教育专家外,还有那些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研人员。按照这三条途径培养教师,认真去做的教师就会开始发生变化,其他广大教师在他们的带动下,在改革的推动下,也会逐渐发生改变。而且,在本次改革中,这种教师的培养是有针对性的,既带着每个改革阶段共同的教学任务,还带着每个人不同阶段存在的各自不尽相同的问题,进行实践、反思、交流、引领。接下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完善培养教师和选拔管理人员的机制,为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成长提供环境、搭建平台。另外,教研部门和学校还要继续发现、研究和解决在此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7、继续践行“培优辅差”工作。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趋“优”不避“差”,要敢于正视潜能生。由于曙光学校的实际问题,生源整体素质差,如果仅仅是怨天尤人,趋“优”避“差”,只能使潜能生素质越来越差。这不光使教学成绩难以提高,同时对这些学生的放任自流,还会败坏学风、班风、校风。相反,如果能对他们正确引导,扬长避短,则可使他们学会做人、立足社会,或许还会使之思想、行为、学习发生大转变。

曙光学校将以本次“三查三看”教育活动为契机,继续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潜心研究学校管理,教育科研和学生德育工作,使曙光学校的行风建设和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保山曙光学校党支部 2010年10月18日

第五篇:综合执法--保山农业执法情况调研

综合执法——强化农业执法的必由之路

——在“三查三看”教育学习中对保山农业执法工作情况的调查思考

(保山市农业局 车桂华)

一、保山农业执法的现状

保山农业执法工作,从总体上看和全国一样,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对农业执法的认识和执法水平都在不断提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保山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生产获得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近几年来,粮食产量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没有出现因制销假劣农资给农民造成重大损失的坑农害农事件,也没有出现因农产品质量不合格而造成的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该说执法工作是有成效的。

到目前为止,保山农业系统共有农业执法机构43个,分别为市县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市县区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渔政管理、植物检疫、种子管理、农机监理、农村经济管理、农业环境管理、农资(农药、肥料)监管等相关单位。其中:法定执法部门和机构11个,法规授权执法单位18个,委托执法单位14个;市级执法机构有7个,县区级执法机构有36个;行政机关有6个,事业单位有37个。在这些执法机构中有在职工作人员596人,其中:学历为中专及其以下的有190人,占31%,大专以上的有406,占68%,法律专业的有25人,占4%;年龄在35岁以下的有115人,占19%,45岁以上的有255人,占42%。在上述工作人员中有348人通过培训考试获得了行政执法证农业执法证(不包括乡镇农科站持证人员),占在职人员的58%。在持有执法证的人员中,执法类别为:农业综合64人,占18%,渔业有38人,占10%,植保(农药)有50人,占14%,种子74人,占21%,农机47人,占13%,农经36人,占10%,种植业(种子、土肥、农环食安)39人,占11%。

2007年至2009年,全市农业系统共办结行政执法案件17件,其中:隆阳区有9件,腾冲8件;种子行政处罚案件16件,农药行政处罚案件1件。

目前,全市农资市场中,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违法经营的行为大量存在,坑农害农现象时有发生,农场市场监管秩序亟待加强;农业生产中标准化生产意识不强,破坏农业生产环境、违规使用农业投入品等问题仍然存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任重道远。

二、农业执法存在的问题

农业执法是农业行政工作中普遍存在的“老大难”问题,是我市农业部门的最薄弱环节,长期以来,举步为艰,一直不能打开局面。一提执法,大家都摇头叹气,束手无策,总是找一些客观原因。不是埋怨国家的“农业法律法规软”,就是怪执法环境差,管理对象法制观念薄弱。是的,目前我国的农业法律法规确实存在不少问题,有许多需要修改完善。有的法律本身属引导法,有的就象一份“宣言书”,有“禁”无“止”;有的虽然有禁止性规定,但操作性不强;还有很多没有相关配套制度,更本就无法操作。笔者也不否认农业部门从上到下都存在执法工作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的问题。然而,这些都不能成为我们执法难、不执法的根本原因和理由。滞后性是法律的共性特点,所有法律都存在需要不断修改完善的问题。《矛盾论》告诉我们: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内部。从我们目前的执法现状上可以看出在我们自身内部存在以下“五不”问题:

(一)不懂执法

不懂执法,主要是指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方面是不掌握农业执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对农业执法及与其相关的执法主体、执法客体、处罚对象等基本概 1

念的内涵和外延了解不足,认识模糊。有的同志把执法难的原因归结到“党的政策好”,说什么“因为农民是弱势群体,农业是弱势产业,党和国家提倡关注民生,关心‘三农’,要‘多予’、‘少取’,所以农业执法就硬不起来”。普遍存在培训授课时讲自己不清楚的话,执法工作时讲外行话,遇到询问时说不上话的现象。另一方面是对农业执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农业执法是农业行政部门的一项重要法定职责,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社会和谐的主要保障措施,而是把主业看成了副业,把农业部门主抓农业生产的职责等同从事农业生产,没有完全走出计划经济时期的工作模式,不能正确全面履行好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部门的职能。具体表现在, 由农业部门为主管部门负责实施的法律法规有近50部, 全市农业系统有干部职工和科技人员近三千人,与其他行政部门比,可谓机构庞大,人员众多,但至今为止没有一支专业的执法队伍,没有专司执法的机构和人员,没有执法办案的经费和装备。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都是由农业部门所属的负责农业技术推广和试验示范的单位及技术人员兼任,实际执法工作则由农业局机关同时担负科教法规、阳光工程、沼气建设、农村劳动能力转移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等若干项日常工作的法制工作部门(科教法规科、股)负责,而法制部门一般只是1-2人,要执法还要进行执法监督,既不符合规定,也不可能做好执法工作。

(二)不会执法

不会执法,是指缺乏专业执法水平。有的人把执法工作当成粗活,看得很简单,想当然地认为执法工作就是按照框框套套、条条款款办,谁都能做好。孰不知隔行如隔山。执法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复杂劳动,是一项非常艰苦细致的工作,既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还要有较强的专业工作能力;要敢于坚持原则,做到无私无欲,还要能斗智斗勇。农业执法就更是艰苦,要深入到乡村、田间地头调查取证,既要有法律专业知识和专业的“执法”技能,还要熟悉农业科技专业知识。保山农业系统虽然人才济济,有很多人接受过高等教育,且绝大多数人是正规科班毕业出来的,但都是学农的,基本上没有学法律专业人员,更没有进行过系统地执法训练。现有的执法人员,都是“半路出家”,大多是农业技术干部,缺乏从事执法工作经验,而且还身兼几职,执法不是主业,主要精力集中在技术推广或经营服务上,无法顾及执法工作。当遇到案件需要查办时,不知道从那开始,做些什么,怎么做。有很多执法机构,从成立至今尚未查办行政处罚案件。到目前为止,全市农业系统找不出一个规范合格的案卷卷宗。

(三)不愿执法

不愿执法,是怕损害个人的“既得”利益。长期以来,好多农业执法部门集裁判员和动力员于一身,既是市场管理者,又是市场经营者,卖种子的管种子,管农药的卖农药。主业就是“以经济为中心”,搞经营活动;执法管理变成了为竞争服务,保护自己的工具。随着市场体制的建全完善,国家早就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明令要求政、事、企分开,市场管理者与经营者必须分离脱钩。直到2007年的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农业执法部门才最终依依不舍地实现与企业脱钩分离,然而藕断丝连,机构脱离了,个人没有脱,单位分设了,网络没有断,体制改变了,思想没有变,部分工作人员还是舍不得丢下过去的既得利益,管种子的还在卖种子,管农药的还在卖农药。有的甚至为了谋取利益,把眼睛盯在那些最老实最相信我们的农民那本来就很贫乏的口袋上,制假售假,坑农害农。

(四)不敢执法

不敢执法,是害怕得罪人。执法的本质和核心是要查处违法行为。查处违法

行为就不可能避免地要触及一部分违法者的既得“利益”,这是一个原则问题,是一种斗争。而当前“社会关系学”不同程度影响着行政执法的环境,大家都世故园滑,只想做“好人”,不愿做“恶人”,不敢“得罪”人。于是 “难得糊涂”、“着些踏些,以踏为主”、“睁一只眼,闲一只眼”、 “老好人主义”在农业执法中得以盛行。明知违法,也不查处,对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不愤恨,不制止,听之任之。

(五)不想执法

不想执法,是对执法工作缺乏激情,没有爱心。农业部门人才济济,文化层次较高,懂执法、会执法、愿执法、敢执法的人不是没有。即使不懂不会,可以学,不愿不敢,也可以整治和培养;但由于目前系统内对农业执法尚未形成共识,执法工作缺乏监督,没有奖惩,干与不干,做好做坏都一样,严格执法者没有得到褒奖,和稀泥不执法也不会受惩处。不执法对自己没有什么坏处,执法反而会伤害感情,失去朋友。想执法的会成为“另类”。于是懂执法会执法的也不想执法。想了也是白想,何不如不想。事不关已,高高挂起。

三、强化保山农业执法的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意识

就是要明确农业执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农业执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1.加强农业行政执法,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依法治国,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和理论总结的基础上所确定的治国方略,也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依法治国作为治国之道,必然要求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法治的重要原则,也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国务院于1999年11月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2004年又颁发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了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建设法治政府的宏伟目标。农业行政执法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农业部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贯彻依法行政的关键就在于加强和规范农业执法。

2.加强农业行政执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农业执法的对象不是农民,是坑农害农的人。加强农业执法与党的惠农政策多予少取并不矛盾,相反正是为了保护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是践行“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也是满足农民群众的愿望。目前,广大农村执法监督相对薄弱,一些地方农资市场经营秩序还比较混乱,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时有发生,农民的法制意识相对淡漠,维权能力较弱,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只有加强农业行政执法,打击坑农害农行为,才能保护好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农村稳定。

3.加强农业行政执法,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障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方向。农业部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保证“生产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主要靠农业科技的推广与应用,而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离不开法律的保护与支撑。只有通过农业行政执法,维护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依法打击假劣农资对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冲击,农业科技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从而提高农业生产力,保障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4.加强农业行政执法,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客观需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是提高我国人民生活质量和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只有通过农业执法,规范农业生产资料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有效打击和遏制假劣农资的生产、经营,最大限度地杜绝假劣农资进入流通领域,

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农业执法活动,宣传、教育农民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种子、农药、肥料等农业生产资料和其他禁止使用的产品,提高农产品品质;通过依法对植物病虫害的监测、检疫,有效控制植物病虫害的侵入,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通过农业环境保护执法,净化农业生产环境、防止工业污染等一系执法活动,才能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5.加强农业行政执法,是农业部门提高执政能力树立部门形象的有效途径。市场经济和法治政府都要求政府部门必须依法行政,按照法定程序履行法定职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农业部门的职能不断拓展,不只是要抓生产,抓农业科技推广,保证农产品的供给;更要履行执法监管职责,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产也不只是需要技术支撑,更离不开法律保障。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颁布了渔业法、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种子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药管理条例、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农业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都将执法权交给了农业部门。贯彻落实好这些法律法规,需要农业部门认真履行执法职责,不懂执法、不会执法就不能正确履行职责、做好农业行政管理工作。只有切实加强农业执法工作,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要求,有效地把工作从过去的微观管理、靠行政命令办事转到创造发展环境、搞好宏观指导、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市场监管和提供优质服务上来,从而提高执政能力,树立农业形象。

(二)建立专业机构,实行综合执法

要强化农业执法工作,提高农业执法权威,树立农业执法形象,必须建立专业的执法队伍,走综合执法之路——在农业部门内部成立一个专司执法的机构,统一行使农业行政管理部门所属的农业行政处罚及与其相匹配的行政检查和行政强制权。

1.实行综合执法,是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明确要求。1996年3月八届四次人大通过的<行政处罚法>就对综合执法作出了原则性规定。1999年1月,农业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农业行政综合执法试点工作的意见》,要求全国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积极探索综合执法工作。2002年2月,农业部召开农业综合执法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指出:“对于综合执法中央、国务院有批示,人同群众有要求,现实工作有需要,势在必行”。2002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编办《关于清理整顿行政执法队伍实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办发

[2002]56号),明确要求一个政府部门下设的多个行政执法机构,原则上归并为一个机构。在此基础上,重点在城市管理、文化市场管理、资源环境管理、农业管理、交通运输管理以及其他适合综合行政执法的领域,合并组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2002年12月28日修订的农业法第八十七条规定,县级以上农业行政部门应当健全执法队伍,实行综合执法,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2004年3月22日国务院以国发[2004]10号文发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求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实行综合行政执法。2004年11月10日,农业部下发了《关于继续推进农业综合执法试点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农业部门把农业综合执法试点作为推进农业依法行政、提高执法能力的重要工作来抓。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推进农村法制建设,加强农村普法教育,搞好农业综合执法”。2008年5月12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发

[2008]17号),要求继续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实行综合行政执法。2008年12月25日《农业部关于全面加强农业执法扎实推进综合执法的意见》(农政

发[2008]2号)明确提出要通过三年努力全面在县级全面推行综合执法。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重申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可见,党中央国务院对综合执法已经是三令五申。

2.实行综合执法,是解决农业执法中现实存在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可以形成合力,加大执法力度。只有实行综合执法,变十个指头出击为一个“拳头”出击,才能改变目前多头执法,分散执法,力量薄弱、执法缺位,小案抓不了,大案件拿不起,工作穷于应付,丧失应有职权的状况;彻底解决有人执法,执法到位的问题。二是有利于规范执法主体,实现执法监管和技术推广“双赢”。只有成立综合执法机构专司执法,将执法与经营、技术推广、检验检测等工作脱钩,才能彻底纠正农业执法机构与推广、经营部门合为一体,执法人员职责不明,既忙于技术推广又忙于执法,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状况;既能树立起农业执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又能强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实现“共赢”。三是有利于提高农业行政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执法水平。实行综合执法,可以使执法人员专司执法工作,将全部精力用于执法,这样,执法制度得到落实,办案程序得到规范,执法水平得以提高。四是能够节约经费,集中资金改善执法条件。实行综合执法,执法经费统一使用,能集中财力办大事,可大大改善交通、取证等执法装备,克服旧体制下执法手段落后,缺乏必要的办案工具的状况。五是有利于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配合、协调。

3.实行综合执法,是加强和改善农业执法的实践结论。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综合执法就成了解决执法扰民问题的有效举措,被确定为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1997年,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率先成立了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实行综合执法。至去年底,据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省区农业综合执法座谈会上的通报,全国有30个省、197个市地、1840个县市区开展了农业综合执法。综观全国各地,凡是组建农业综合执法机构的地方,就能打开农业执法的新局面,提高了农业部门的地位。实践已经证明,走农业综合执法之路,是农业部门强化执法,正确履职,依法兴农、依法护农的有效途径。

4.综合执法仍然需要不断探索。农业法律法规将农业违法行为的处罚权基本上都赋予基层农业部门,农业部对农业综合执法提出了明确的意见,指出综合执法的重点在基层县市级,要求各地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推进。可多年来,我们一直没有开展起此项工作,使农业综合执法在与时俱进、勇于进取、开拓创新的时代强音中一成不变。现在农业部已经下达了限期完成的目标任务,省农业厅也作了相应要求,实行综合执法已经是势在必行,但是如何综合,仍然还没有现成的统一的模式。结合保山实际,从有利于规范执法,确保综合执法能取得实效出发,笔者认为,一是处罚权全部集中行使。要把农业部门所属各执法机构的行政处罚职能,包括种子、渔政、植物检疫、农机等全部综合,否则,既不能称其为综合,也不利于工作。全部综合可借渔政和植物检疫制服的合法性,规范综合执法的着装问题。二是机构设置要完备。农业执法工作量大,专业性强,且执法要求要有调查人员,还在有听证人员,因此要在县级成立大队,下设专业中队,市级成立支队,下设专业大队;建议省、部也应该设立相应工作机构,负责本级并指导和协调下级的执法事宜。三是人员编制内部调整,逐步到位。综合执法不只是为了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其目的就是要精简机构,压缩编制和避免执法扰民,如内部不作调整就失去综合执法的意义,一次进足人员,既不现实也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和突破。在系统内部调借人员既能适当压缩编制,又有利于工作尽快步入轨道。

(三)加强执法培训,营造一流队伍

做好农业执法工作,需要有一支精干、高效、协调、综合;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坚持原则上,敢于碰硬,善于斗争的农业执法队伍。必须加强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农业行政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让执法人员以 “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加强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从根本上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执法。牢固树立为民执法,执法为民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树立服务农民、公正廉洁的公仆形象。另一方面着力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要有计划的组织参加培训、考察、学习,尤其要组织实战训练。没有执法队伍,不开展执法工作,培训也就成了站在岸上学游泳,学得再认真,动作再优美,下水也漂不起来。最有效的培训就是实践。有了专司执法队伍,要坚持在执法过程中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执法办案,开展实战训练,从而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农业科技专业知识、法律专业知识及其它相关知识,不仅要熟知法律条款的内容,熟习正确的执法程序,还要努力提高依法办事的决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书书写能力。只有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执法的综合水平才能随之提高。

(四)开展“亮剑”行动,查处违法行为

执法的最大特点和任务在于维护公平正义,打击违法行为。农业综合执法机构的主要职责就是对生产、销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等农业行政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如对农业违法行为还是睁一只闭一只眼,不认真查处,那就是失职渎职,就是坑农害农行为的保护,就是犯罪。成立了综合执法机构后, 要树立“你让农民减收减产,我就让你倾家荡产”的决心和勇气,积极开展“亮剑”行动,勇于亮剑,在重点领域、重点季节,抓住重点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绿剑保农” 执法会战,亮出农业执法这把绿色的“上方宝剑”,加大对坑农害农违法行为的打击,要打出农业执法声威,树立农业执法的形象。同时,要开展接受举报投诉,查处并曝光典型案件等活动,广泛宣传,营造声势,扩大农业执法的社会影响。

(五)强化执法监督、保证执法公正

权力失去了监督就会导致腐败。成立专司执法的执法队伍以后,执法权将得以强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加强执法监督。一是要强执法队伍的自身内部监督。建立完善立案审批制度和案件审理制度;二是要加强农业部门的层级监督。逐步规范建立县(区)农业行政执法部门要定期向市农业执法部门报告农业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执行情况、案件处理情况、执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等工作报告制度,市级定期不定期对各地贯彻执行有关农业法律的情况进行检查、督查纠正的执法检查制度,重大案件和交办案件实行备案制度,重大案件督办制度,案件承办人负责制度;三是要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要依法公开执法的职能权限、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增强执法活动的透明度,主动接受人民群众、人大、政协和社会舆论监督,促进公正执法、公平执法、文明执法。四是要落实错案责任追究制。要适时组织农业行政执法案件的质量大检查,通过对执法案件的自查、检查和抽查,及时发现问题,规范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五是要强化廉正建设,对执法人员出现的徇私枉法行为,决不姑息迁就,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对不适应农业行政执法人员应调离执法队伍,以保证执法队伍的纯洁性。

[ 2010.8.25]

上一篇:八项规定相关知识问答下一篇:八上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