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治法细则范文

2022-06-07

第一篇:村民自治法细则范文

村民自治论文:村民自治视角下的乡村治理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村民自治是村民通过村民自治组织依法办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村内事务,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村民自治视角下的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能否找到切合乡村社会实际的治村模式,直接关系到农村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本文从村民自治与乡村治理的基本理论出发,重点分析了村民自治运作中乡村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村民自治视角下的乡村治理的发展趋势及启示进行了分析。作为一种民主制度,村民自治下的乡村治理将会在乡村社会生长出一个全新的自主空间。随着乡村社会自主力量的成长和乡村治理的民主化转型,村民自治下的乡村治理将在历史的实践中产生重要的影响与深远的意义。

【英文摘要】Villagers self-governance is through

self-governance among villagers in the organization with the interests of the villagers affairs, the villagers of

self-management, self-education and services.The perspective of the villagers Self-governance, you can find a country’s social practice for village and is directly linked to rural and the whole of china’s social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From the autonomy to govern the country’s basic theory, on the analysis of the villagers’ autonomy in the country to govern the country. We analysis of villagers of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dministration considers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analyzed.As a democratic system, the autonomy of the administration will be in a rural community to grow a new independent space, as the forces of rural 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the democratization of the administration unfortunately, the autonomy of the administration will be in the history of an important and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关键词】村民自治 乡村治理 民主

【英文关键词】Villager Self-governanceRural GovernanceDemocracy 【备注】索购全文在线加好友

:139938848

.

.

.

.

.

.

.

.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指导和论文发表委托服务。

本文为学术文献总库合作提供,无涉版权。作者如有异议请与总库或学校联系。

【目录】村民自治视角下的乡村治理问题研究8-9

ABSTRACT9

18-23

绪论10-18

中文摘要

第一章 村民自治与

乡村治理的理论阐释18-21

1.1 村民自治的理论解读

1.1.2 村

1.1.1 村民自治的涵义与特点18-19

19-21

1.2 乡村治理的理论解读

民自治的主要内容21-23涵义21-23

1.2.1 治理的提出与内涵211.2.2 乡村治理的

第二章 村民自治下乡村治理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23-352.1 行政与政治的混合问题23-25

2.3 乡村两级干部网络问题

2.2 基层人

事更替问题25-2727-28

2.4 争取内部支持的竞争方式问题28-292.5

乡村选举中的干部利益问题29-31自治问题31-35势与启示35-3935-36

2.6 代表性自治和权威性

第三章 村民自治视角下的乡村治理的发展趋3.1 村民自治视角下乡村治理的发展趋势

3.1.2

3.1.1 由村民自治向居民自治过渡35-36

村民自治形式向开放性转换36对民主化的启示36-39匹配3737-3838-39

3.2 村民自治视角下乡村治理

3.2.1 民主化必须与法律化、制度化相

3.2.2 民主化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

3.2.3 民主化必须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紧密联系结语

39-40

参考文献

40-43

发表文章目

个人

录(在读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43-44简况及联系方式45-47

致谢44-45

第二篇:村民自治

2011年胡杨社区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工作总结我胡杨社区共有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人。近几年来,在上级计划生育部门的指导下,我们积极应对;综合改革的形式,抢抓机遇,迎难而上,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初步形成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良好工作局面,推动了计划生育工作的上层次上水平。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加强队伍建设,为推行计划生育居民自治提供组织保证。

今年来,我办事处高度重视社区工作网络建设,把能否承担起计

生工作的担子,基层计生工作网络建设,把能否党员和干部带头实行计划生育,作为检验社区基层党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健全社区

党支部、社区居委会、社区计生协会三位一体的管理服务体系。

优化社区计生工作队伍,全面推行社区计生工作人员管理制度、

考核奖惩制度和业务培训制度,不断提高社区干部服务计划生育工作的能力。着力夯实基础积极推进计划生育工作重心下移,抓思想到任,统一思想认识,让大家明确开展居民自治是计生工作的内在要求。抓责任落实,建立分工明确,责任一致的计生工作责任机制,明确开展计划生育居民自治的工作职责和经济奖惩措施。

二、转变角色,让居民们说话算数

社区的发展关键是让党的政策,温暖落实到实处,解决的居民们生活中发生大问题。让居民和代表们针对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发表意见和决定问题整改。

在日常的生活中,居民代表们协助调解居民纠纷,积极参加全国

文明城区迎接工作,在环境卫生清洁工作,爱护绿化,及时对受损的绿化进行补救等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三、 宣传教育、发动群众

我胡杨社区社区充分利用宣传栏、标语、发放资料等形式,广泛深入宣传计划生育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并通过村、社两级会议宣传到户,切实做到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并贯穿整个计划生育村民(居民)自治的始终。

四、尚需加强和深化的居民自治

居民区的居民自治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作为居委会还需加强居民自治工作,和深化常任制工作机制,如何将行政事务和居民自检进一步的区分,如何发挥居民小组、居民代表参政议政,积极参与社区发展、创建工作和自治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尚需加强。

目前的工作实践中,往往遇到百姓、百姓一百条心,要将思想逐步统一,居民代表的话语权和工作实效相匹配,建立及时,准确,公正处理某些问题,还有待在工作实践中,逐步总结、逐步深化和建立内容深刻和富有实效的工作机制。

通过今年的工作,我们深刻认识到,社区大家的事,大家做,相信我们在总结今年工作的基础上,在上级党组织和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在发展社区的建设中,将居民自治工作深入进行下去,为构建和谐的和平居民区作出积极的努力!

三道坎街道办事处胡杨社区

第三篇:村民自治

人权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涵。但是由于中国落后的生产方式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前的中国词典中没有人权的位置。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应对国际反华势力的进攻,我们才开始认真研究人权问题。2004年宪法修正案中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款项,这是中国全面进入现代社会的标志。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体察民情、关注民生,是把争取人权实现作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这是我们在现代化建设基础上取得的政治文明建设成就。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题中之意,社会主义与民主不可分割。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需要经历许多发展阶段的长期历史过程。在这整个历史进程中,必须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始终依靠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世代相继的多方面的建设和创造性的实践。其中包括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以社区居民自治为核心的城市基层民主建设;以职工代表大会为核心的企事业基层民主建设。

关键词:基层民主建设 村民自治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基本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支持广大人民在城乡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对所在基层组织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民主自治。目前,改革开放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在这20多年里,中国基层民主建设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以下将分别介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城市和企业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情况,并针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谈几点有关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的认识。

一、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农民家庭取得了承包土地的经营自主权。绝大多数乡村不再实行土地的集体耕种和经营,原有的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随之被废除。发生这一变革后,农村的公共事务由谁管理、怎样管理,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区的农村群众,就商量订立具有契约性质的村规民约,由各家各户出力,以群众自己组织起来进行自治的形式,负责管理农田灌溉、防火、防盗等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农民群众尝试的这种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形式,经各级党和政府总结经验,加以推广、提高,就逐步演变成了农村基层的群众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

为了规范和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党和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文件。1982年12月通过的新宪法,正式确立了村民委员会作为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1986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工作的通知》,强调要进一步发挥群众自治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同时责成民政部负责村委会建设的日常工作。1987年11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并规定自1988年6月1日起正式实行。这是第一部确认和明确规范村民自治制度的全国性法律。此后,1998年11月4日,在充分总结、吸收各省市村民自治十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实行,标志着农村基层民主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制度化的运作模式。其法定机制和主要内容是:通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产生村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任期三年,负责管理本村集体所有制的土地及财产,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村民委员会应向村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涉及全体村民利益的问题,村民委员会必须提请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村民会议有权监督村委会的收支账目和其他工作情况,并有权罢免和补选村民委员会成员;乡镇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等等。

与1987年的试行法相比,1998年正式颁布的《村委会组织法》增加了明确规定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条款,增加了村民委员会实行村务公开制度以及人数较多或者居住分散的村可以设置村民代表会议等条款,补充了规定村民委员会“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条文。在村委会选举程序方面,增加了村民直接提名候选人、实行差额选举、无记名投票、设立秘密写票处、公开计票、选举结果当场公布等规定。并增加了对选举违法行为进行处理和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的程序等条款。这些重要补充和完善规定,吸收了各地农民群众创造的新经验,对解决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出现

的一些新问题,促进村民自治的规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实行五年多来,中办、国办、中纪委、中组部、中宣部、监察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农业部先后就《村委会组织法》的学习宣传、村委会选举、村委会公章管理、村务公开、提高农村妇女在村委会选举中的当选比例、村委会选举中的治安工作等一系列问题,出台了专门的政策性文件。截至2003年,全国31个省份,已有28个省份制定或修订了《村委会组织法》实施办法,有25个省份制定了村委会选举办法,河北、广东、湖北、陕西等省还专门制定了本省的《村务公开工作条例》。这五年多出台的村民自治政策、法规,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有力地保证了《村委会组织法》的贯彻实施。

总体来看,《村委会组织法》的贯彻实施,初步理顺了国家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党支部与村委会之间的关系、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关系、村民与村民之间的关系。20年来中国村民自治的发展,主要成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推进了农村基层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扩大了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增强了他们的民主意识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自治能力,给农村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第二,在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和管理体制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有效地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化解了很多新出现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例如,村委会实行“村务公开”制度,村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遏制了村干部发生以权谋私现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第三,保证了广大农民群众能够面向市场,因地制宜地依法进行自主生产经营和致富奔小康,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快速增长。

当然,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还不完善,目前还存在着不少需要继续探索有效办法、进一步加以解决的问题:一是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的工作关系需要从法律上进一步予以明确,并使之具有可操作性。《村委会组织法》规定二者之间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但在实践中乡镇政府如何“指导”村委会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明确。

二是部分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不协调的现象仍然存在。例如,有的党支部成员把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理解为党支部包办一切,不注意发挥村委会的作用,有的村委会干部不尊重党支部的意见,不接受党支部的领导,把党支部抛在一边,等等。三是村民自治工作发展不平衡。包括:村民自治在不同地区的发展不平衡,村民自治“四个民主”的发展也不平衡。例如,村委会的民主选举和“村务公开”做得较好,但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工作则存在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对村委会和村干部的民主监督落实得不到位,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流于形式的现象较为普遍。

四是村民群众的民主法律素质仍有待提高。例如,有的村民群众不清楚自己有哪些民主权利,或不能认真和正确地行使好这些权利。有些村民只想要权利,而不愿履行应尽的义务,以自己没有参加或不赞成为理由,拒不执行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的决定。个别村民依仗财势,违背选举规则,采用贿选、拉票等手段操纵、干扰村委会选举的正常进行。贿选、拉票问题在各地都有案例发生,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有一定普遍性。

五是欠发达地区村民自治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在贫困地区,由于面临诸多困难,村集体经济基础非常薄弱,有的村负债累累,这使许多人不愿当村干部,不愿积极参加村委会的选举和公共事务管理工作,部分村民对村民自治事务漠不关心,这极大地影响了村民自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社会的进步。

针对这些问题,党和政府需要加强领导,调动各种社会资源、采取相关措施加以解决。例如,要切实搞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规范乡镇政府和村委会、村委会与村党支部的关系;加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和村民群众的民主素质和依法自治的意识;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投入,积极扶持欠发达地区村民自治的发展,等等。相信在“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在党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这些问题会得到有效解决,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工作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第四篇:村民自治

对村民自治有感

【摘要】实行了差不多30年的村民自治如今已经普遍化,村民自治延续到今天,它的影响力已经很大。村民自治的实践,不仅增强了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热情,而且也提高了他们的政治认知和参政能力,使他们学习和掌握了政治生活的一些基本程序,促进了农村基层政治的制度化和法制化。把农民从传统的政治的受动者的角色推向了政治的主动者的地位。农民政治独立性的增强,在村民自治中对民主程序的操练,将会极大地瓦解传统中国社会非民主、非法治因素的政治文化根基。但同时村民自治也逐渐产生了弊端,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村务公开片面化,选举没有实现民主化,民主监督无法到位,人民没有真正参与到跟自己利益相关事情的决策。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去深刻认识,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居委会,村民自治,民主,民主选举,村务公开,完善

延续多年的村民自治给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村民自治充斥在每个人的生活当中,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自治的本意是指自己管理自己,或自主地处理自己的事物,并独立对其行为负责的一种状态。而村民自治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由地方自主处理与本地有关的事务。①自治给了每个人更多的自主性,提高了农民政治独立性的增强,提高了他们的政治认知和参政能力。邓小平指出,把权力下放给基层和人民,在农村就是下放给农民,这就是强大的民主。②村民自治主要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即村民在村民委员会的组织下,通过说服教育村民之间相互帮助,先进模范的带头作用以及每个村民的自觉意识,通过村民会议集中全村村民的意见和智慧,制定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村民自治的方式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在这里,我重点从民主选举和村务公开来方面来阐述我对村民自治的了解和看法。

在民主选举这一问题上,民主选举基层领导干部是民主管理的“硬件设施”。它直接表达职工群众的意愿,也直接体现职工群众参加民主管理、参与民主决策的行为。村委会的民主选举应该是在各级政府指导下,严格按法律规定进行,对选举制度、选举程序、候选人名额及候选人提名办法等都有统一规范,并统一培训选举工作人员。而在农村中,民主选举并没有得到完美的体现。在一些农村,选举虽然的打着民主的口号,但由于村民民主意识的匮乏,农村民主气氛的缺失,在选举中很常存在“选人唯亲”,买票卖票,恶性拉票的情况。一些村霸甚至会动用自己的势力要求村民将选票投给某个人,而村民也觉得选举与自己无关,选谁都不会选到自己,因此也没有积极性。甚至一些人连有选举这回事都不知道,也不过问。

在我们村,我印象中的选举有两次,一次是那时候村委挨家挨户送选票,让我们把选票填了之后隔天再来取。选票中有几个候选人,然后还有“其它”一栏让我们填写。不过很多人却没有重视这张选票,下班回家后粗略地看一眼,划下勾就完事了。村民并没有放多少心思在这选举上面,民主选举就只是这样形式化地带过。另一次是村里的一些小混混突然想当村官,所以选举那段时间每天都挨家挨户去每户人家拉拢选票,闹得沸沸腾腾。最终那次选举作废了,村民却好 1

像看热闹般地很开心。那次选举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民主的无力。虽然我们高喊着民主,可是当参加的群体不具有民主的意识,所谓的民主就只是虚无。形式上的民主不叫民主。

另一方面,农村的选举往往只是选出村委主任,其他官职的任选村民并不清楚,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说明“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村民委员会成员,村民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民主选举产生”。③可见,农村中的民主选举也并不全面,没有做到全面性民主。

在村民选举的原则问题上,村民选举的基本原则是: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直接选举原则。④而农村的民主选举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它的民主并不透彻,也不全面。

在村务公开这一问题上,有些农村在村务公开这一点也做得很不到位。村务公开是指村民委员会把涉及村民利益和村民普遍关心的事项定期及时地向村民公开,接受村民监督的制度。⑤村务公开的内容应该包括本村的财务计划,各项收入,各项支出,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以及农户承担的集资款、水费、电费、劳动积累工、义务工和以资代劳等情况。而在现实中,很多农村的村务公开并没有达到这些要求。有些农村连村务公开栏都没有,关于村务的事项是随地黏贴,村民没有固定的地方去查看村里的相关信息。有些农村虽然有一块村务公开栏,可是村务公开的时间却是很随性化,想到就往上面黏贴信息。而有些农村则做得比较好,有固定的村务公开栏,村务公开的时间也很有规律性,可是公开的村务内容却不全面,一些重要的信息被隐藏起来,村民也无法真正了解自己所在农村的真正具体情况,对关于自己切身利益的问题无法得到充分了解。真正了解整个村的运行情况的就只有村民委员会。但是村民自治并非村民委员会自治。⑥村务公开的内容应当具有全面性。全面性当然不是指事无巨细,无论大小一律公开,而是指村民最关心的,反映最激烈、最容易引发矛盾和滋生腐败的重点事项必须全面公开。

有点村干部习惯以现在的群众难管、事情难办、工作难干、干群关系不好等来说明当前农村政治的壅塞与隔膜,并试图以此来否定当前村民自治存在的合理性、必要性。事实上,当前农村政治的壅塞与隔膜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而这问题恰恰就是村民自治还不够深入,不够广泛所导致。如果诸如农民负担重,农业生产中的行政命令问题都能得到较好解决,能给农民更多的自主权,农民就会变得好管,工作也就会好干,干群关系就会因此而得到改善。

对于民主选举和村务公开等自治问题,解决的办法就是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让村民懂得用民主捍卫自己的权益。而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发展农村经济。经济决定上层建筑,只有经济得到发展,农民温饱问题得到解决,才能将民主更深刻更广泛地发挥作用。百姓温饱问题得到解决,才有心思去管别的事情。同时还要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消灭法律文盲,让民主意识深入人心,让村民感受到民主的力量。懂得用民主,用法律来捍卫自己的权利。

参考文献:

①王禹:《我国村民自治研究》第50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②《邓小平文选》

③《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1至16条

④王禹:《我国村民自治研究》第118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⑤王禹:《我国村民自治研究》第178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⑥王圣诵:《中国乡村自治问题研究》第134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

班级:08级行政管理2班

学号:080302234

姓名:许少萍

第五篇:村民自治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村民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村民在计划生育自治中,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觉接受上级人民政府及街道办事处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严格遵守计划生育政策,逐步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婚育新观念,建设少生快富、文明幸福家庭。

第三条 本章程适用于常住在我社区内的公民。

第二章组织职责

第四条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在街道办事处的指导和村党支部的领导下,由村民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组织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计生工作。

第五条村民委员会在计划生育自治中的职责是:

(一)完成街道办事处下达的当年计划生育工作目标任务。 (二)建好计划生育服务室、计生协会活动室等活动阵地。(三)与育龄群众签订《计划生育协议书》。(四)定期向村民代表会报告本章程的执行情况。接受村民监督。

(五)做好计生“三结合”帮扶工作,落实计生户的优待和奖励措施。第六条成立村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由村委会主任任组长,分管计生工作的村干部任副组长,村支两委委员为成员。

其主要职责是:(一)起草和修改章程。征求计生委员会、计生协会等群众组织意见,经过党支部和村委会讨论同意,提交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二)组织协调本村开展计划生育自治活动,完成计划生育工作任务。 (三)及时研究解决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七条计划生育协会按照协会章程开展活动,协助村委会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其主要职能;(一)组织会员做好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群众自觉遵守本章程。(二)协助村委会为育龄群众开展生产、生育、生活服务,参与计划生育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积极帮助计生困难户发家致富。 (三)参与本村自治章程的制定和实施,以及生育政策的落实。 (四)监督村委会成员和计生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监督村委会对本章程的实施,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育龄群众合法权益。计生协会要有一名专职副会长负责协会日常工作。

第八条村民小组长负责落实各项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措施,做好本组群众的计划生育工作。妇代会、民兵、共青团等群团组织要动员本组织成员带头遵守本章程,积极参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

第三章权利和义务

第九条村民在计划生育、生殖保健中的权利

(一)有依法生育的权利。鼓励晚婚晚育,提倡优生优育和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条例》规定经过批准可以再生育一个子女。无生育能力的符合《收养法》和《条例》规定,可以依法收养一个子女。 (二)有接受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等宣传、教育、服务的权利。(三)有获得知情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服务的权利。

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指导下,选择长效避孕节育措施为主,即生育一个子女(42天至90天内)上环、二个子女(60天内)结扎,因特殊情况经诊断不宜上环、结扎的,可

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避孕方法。因节育手术引起并发症的,经鉴定确认后,有权要求给予免费治疗。 (五)有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权。审议本村有关计划生育的重大决策,

监督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推选本村计生工作人员,并对其工作情况进行评议,检举揭发违反计划生育的人和事。 (六)有享受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及本村规定的各项优待和

奖励的权利。 (七)村民实行计划生育,其人身权、财产权有不受侵害的权利。 (八)对

计划生育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和行政处罚及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有请求法律给予援助的权利。

第十条村民在计划生育中的义务:`

(一)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必须依法进行结婚登记。不得提前生育、多生

育或者婚外生育。不得违反《收养法》的规定非法收养孩子。 (二)夫妻双方有共同承

担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三)有及时落实有效的避孕节育措施,接受孕情环情检查的

义务。政策外怀孕后必须及时落实扑救措施。 (四)流动人口有接受计生管理的义务。

不得无证外出,外出一个月以上的育龄人员必须签订计划生育合同和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不得拖延寄回有效避孕节育情况检查证明;不得隐瞒结婚、怀孕、生育情况。

(五)有支持计划生育工作的义务。不得阻碍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不得阻碍育龄夫妻采取节育措施;不得虐待歧视女孩或生育女孩的妇女;不得遗弃、买卖、残害婴幼儿;不得留置、包庇违反计划生育的人员;不得伪造、骗取计划生育证明;不得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胎儿性别终止妊娠。 (六)有按规定承担法律责任的义务。

违法生育应当按《条例》规定自觉缴纳社会抚养费。扰乱计划生育管理秩序,阻碍计划生育工作的应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第四章实施制度

第十一条学习宣传制度

(一)村民委员会每年举办2次以上育龄群众生殖保健学习讲座。讲授计划生育、

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基本知识,结合传授时事政治、政策法规知识。 (二)村民小组每

季度组织会员、育龄群众开展一次学习宣传活动。(三)利用墙报、板报等宣传形式,定期不定期开展计生工作的宣传教育活动。

第十二条管理服务制度

(一)村委会应及时为新婚夫妇或符合再生育条件的夫妇出具有关证明或办理《生育

服务证》,为申请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妇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二)村民小组长和协会小组长对本组重点育龄妇女每月上门访视一次,一般育龄妇女每年访视二次以上。应积极配合计生服务站技术人员对产后、术后和使用避孕药具对象及时随访,并做好随访记录,及时掌握本组育妇的生育、节育情况。生育者在产后三天内应向村民小组长和村计专干主动申报生育情况,杜绝生育漏报。 (三)配合计生服务站按规

定开展每季度“三查”“两补”工作,对患妇科病育龄妇女和不孕症夫妇,提供防病治病知识和协助不孕症诊治联系服务。 (四)落实“计生户”的优惠措施和计生困难户的

帮扶,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第十三条计划生育村务公开制度。每个月在村务公开栏张榜公布下列内容:

(一)《生育服务证》发放名单;(二)新婚、婴儿出生名单;(三)避孕节育措施落

实名单; (四)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人员名单及处理情况;(五)享受计划生育优待与奖励的名单及落实情况;

(六)计划生育经费收支情况;(七)村委会、村民代表会议决定本村计划生育的重大事

项;

第十四条民主议事制度。

(一)每月l日召开计生工作例会。村委会主任、计生专干、计生协会会长和各村民

小组长参加,会议听取计生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存在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二)每季度由计生领导小组主持召开一次两委成员和计生协会理事联席会,研究决定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三)每年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审议通过村委会关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实施情况和下半实施方案的报告;评议村委会成员和计生工作人员

工作情况;审定表彰名单;讨论决定其它有关重要事项。

第十五条计划生育协议制度。村委会与育龄群众签订计划生育协议书,明确双方

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第十六条评比表彰制度。每年召开一次表彰大会,表彰奖励“少生快富文明幸福

家庭”、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个人、计生协会优秀会员等。

第五章奖励与限制

第十七条对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村民实行优待和奖励。

(一)对领证的独生子女户符合政策的发给《优惠卡》,享受有关优待规定。(二)独生

子女户,其子女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升学、参军;在生产、生活困难时,给予优先照顾

救济;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给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第十八条村民凡有违反计划生育的行为,除按《条例》规定征收社会抚养费外,

村委会按照下列规定进行处理:

(一)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多生育的育龄群众,不享受救济和补助。(二)凡违反《计划

生育协议书》规定,对已婚育龄妇女无故不按时参加孕情、环情检查的,对不按时落实节育措施的,对政策外怀孕拒绝落实补救措施的,除上报上级计生部门按规定给予处理外,还应当承担为此所发生的一切费用。(三)外来流动人口常住本村的,须办理暂住证和婚育情况审验证。用工单位或房屋出租者应履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规定的义务,对因外来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出现问题而造成的经济责任,流动人口不能承担的,用工单位或房屋出租者应予以承担。(四)凡藏匿外来躲避违法生育对象或刁难、围攻、谩骂、威胁计生工作人员的,除报告上级政府依法处理外,还要承担因违法行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附则

第十九条本章程由村民委员会负责解释,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之日起生效实施。

上一篇:村集体经济汇报范文下一篇:产品经理必看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