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论试题及答案

2023-03-26

第一篇:新课程理论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

2、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

3、校本教研的核心因素是:(教师个体)、(教师群体)、(专业研究人员);(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活动形式。

4、新课程改革重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6、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7、探究学习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探究性学习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

8、未来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系统的专业知识、灵活的思维方式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更需要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合作精神及沟通能力。

9、所谓个性发展,就是面向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使所有学生都能成才,以适应各个领域发展的需要。

10、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研究主阵地,以学校教师为主体,以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促进学校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为目的,把教师培训、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的研究制度

二:简答题

1、课堂教学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目标导向性原则。

2)主体性原则。

3)面向全体的原则。

4)知情并重原则。

5)开放性原则。

2、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以增进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为主要任务,以解决问题为主题,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和认知过程,不仅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概括性、严谨性、流畅性,而且还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批判性和创新性。探究性学习围绕问题展开教与学的活动,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机,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申,培养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如何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总体思路是“分块备课、集体评议、个人修改、注重反思”,教师先分块备课,然后是教研组集体评议,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实际修改,课后要有反思。反思要把课堂中的闪光点与失败处、学生的错例、二次教学建议等都记录下来。有条件的学校,教案要采用电脑输入,实现网上备课资源共享,加强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减轻教师的负担,提高备课实效。

4、“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只有不善教育的教师”。这一理念对教师提出了哪些要求?

第一,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对每一个学生,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教育的最大效

益,面对每一个学生,这是教育的最高追求。面对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通过保证每个人的利益,来保证民族和社会的整体利益,这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如果我们只抓少数尖子生,忽视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发展,那么,我们就违背了教育的原则和国家的利益。

第二,教师要正确把握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没有全面发展就没有教育方向,没有个性发展就没有创新能力。所谓个性发展,就是面向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使所有学生都能成才,以适应各个领域发展的需要。

5、在教学中如何渗透学生是教学主体的观念?

第一、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第二、新课程从开发、实施到评价的每一个环节都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之上。适应学生的需要,不是让学生去被动适应预先规定的课程。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而不是让学习者为自己完成上级规定的教学任务服务。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尊重学生人格,建立和谐民主、真诚理解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相互尊重的教学氛围,充分运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强化师爱作用,运用热爱和尊重的行为赢得学生的喜爱和信任,不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尊,促使学生产生最佳学习心态,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实现自我调控,培养学生"学"的能力。

6、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是什么? 第一,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第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第三,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第四,倡导建构的学习。 第五,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 第六,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7、为什么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第一,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极大的反差。

第二,传统的应该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 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9、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10、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整体性。第二,实践性。第三,开放性。第四,生成性。第五,自主性。 11、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面临任务是: 第一,加强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

第二,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迅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第三,加信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12、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如何?

1)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和各部分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

2)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应适应普能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 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 4)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

13、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特点?

一、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

二、突破学科中心

三、改善学学习方式

四、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弗的操作性

五、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三:论述题

、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新课程要求我们建立怎样的学习方式? 第

一、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立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生存。

二、改变学生单纯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求人类文化知识,积极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学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发现为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机,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懂得学什么、何时学、何处学、为什么学和怎样学的问题,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崭新课题。

三、人类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潜能,绝不是课堂上讲出来的,新课程努力创设合作学习的情景,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写作能力搭建舞台,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相互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创设相互协作、共同参与的环境,使学生更多地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的快乐,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让学生通过参与式的交流,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真正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第二篇:新课程理念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 )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 )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 )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 )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必修课程 D.综合课程

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

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 )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A.①② B.③ ④ C.②④ D.①③④

8.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 )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9、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A . 充分地传授知识 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10、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A. 以综合课程为主 B. 以分科课程为主

C .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11、“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A. 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 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 .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 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1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 .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 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13、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A. 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 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 . 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 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1、贯穿这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是: 。

A、为了国家的发展B、为了学校的发展C、为了每一个教师的发展D、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了 ,标志着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A、《中国教育改革好发展纲要》 B、《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C、《各科课程标准》 D、《全球竞争力报告》

二、多项选择题

1、国家为了帮助学校更好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指定了几个领域, 它们是( ) A、研究性学习; B、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C、劳动与技术教育; D、信息技术教育

2、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主要内容的是 A、走进社会:B、珍惜环境;C、关爱他人:D、善待自己

3、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课程标准内涵的是( ) A、 规定·了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 B、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

C、提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 D、规定了不同阶段的学生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4、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综合实践活动特性的是( ) A、整体性;B、开放性;C、生成性:D、自由性

5、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 ) A、加强了学科的综合性; B、设置综合课程 C、高中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D、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6、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所包含的基本含义是( ) A、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B、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C、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D、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7、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的是( A、主动性;B、独立性;C、体验性;D、问题性

8、对课程实施评价的改革重点包括( ) A、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

B、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C、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D、以学校评价为基础,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

9、要创造本次课程改革所追求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教师要努力做到( A、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B、以教为中心; C、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 D、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10、校外课程资源主要有( ) A、校外图书馆; B、科技馆:

c、博物馆: D、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

11.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确立( ) A.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

B.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C.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D.有利于扩大国家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比重

12.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在学生观方面,新课程倡导的主要观点 有 ( )

A.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B.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C.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性 D.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权利的主体、责任的主体 13.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 ( )

A.信息技术教育 研究性学习 B.课外兴趣小组 C.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D.劳动与技术教育

14.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 ( )

A.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 B.直接影响教师重新建构“智力观”

C.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 D.能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

15.在本次课程改革中,考试改革体现着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和工作思路,它具体表现在( )

A.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对考试结果作出具体分析,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 C.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D.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16.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其中,利用网络资源 ( )

A.有利于开阔学习思路,拓宽知识面 B.促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及时、更开放 C.能够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和时空的局限性 D.有利于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三、判断题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 )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 ( )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 )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 )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 )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 )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 )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 )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 ( )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 )

13、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新一轮的教材改革。 ( )

14、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 )

15、新课程在小学阶段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是以综合课程为主。 ( )

16、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国审制”,形成了教材编写、出版、选用混乱的局面,不利于教师把握教学和考试的标准。 ( )

17、《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养目标,只能在语文、美术、音乐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 )

18、《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但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其他课程也都应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 )

19、《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无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 ) 20、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 ( )

21、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 ( )

22、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 ( )

1、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小学生要打好基础,即要学好主要学科(如语文、数学)( )

2、中心教育不只是一种指导思想,而且要提供某种固定的教学模式()

3、现代教育是教育机会均等的教育,但并不意味着必须让所有的儿童接受同一种教育( )

4、“以人为本”是终身教育理论的精神内容( )

5、培养学生学会创新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发明家( )

6、教师起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

7、生活教育回归之时,也是教育真正走向振兴之日( )

8、创新教育就是组织学生多搞小制作、小发明活动( )

9、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民主,但不能完全否定教师的权威作用( )

10、注意基础知识的教学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不可能统一起来的( )

11、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着内在的契合点( )

12、今天大力提倡人文教育就是因为过去科学教育过头了,要让人文教育超过科学教育( )

13、“教育即生活”并不是要在教育与生活之间划上等号( )

14、今天的我国的活动课程也就是过去杜威主张的那种活动课程( )

15、教师必须尊重学生,所以我们主张建立无批评的学校( )

16、先进的信息技术普及化将会导致教师职业的消亡( )

17、陶行知在美国留学多年师从杜威并深受其影响,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并不是杜威理论的翻版()

18、尊重的教育要求尊重教师的个性( )

19、发生认识论是建构主义思想的最主要的来源( )

20、加德纳认为:认为在多元智能结构中各种智能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

参考答案

1.A 2.A 3.B 4.A 5.C 6.B 7.C 8.D 9.B 10.A 11.C 12.A 13.B

1、ABCD 2 ABCD 3 CD 4 ABC 5 ABD 6 ABD 7ABCD 8CD 9ACD 10 ABCD 11.ABC 12.ABCD 13.ACD 14.ABD 15.ACD 16.ABCD 1.Ⅹ 2.√ 3.Ⅹ 4。√ 5.Ⅹ 6.Ⅹ7.Ⅹ 8.Ⅹ 9.√ 10.√ 11.Ⅹ 12.Ⅹ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5××√√√ 6-10×√×√× 11-15√×√×× 16-20×√√√×

第三篇:最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教师考试理论部分参考试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复习题

一、填空。

1.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2.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它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3.小学科学的三个分目标是:(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

4.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要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时机的(全程化)。

5.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空间上可分为(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三类;从性质上包括(人)、(物)、(环境)三大资源。

6.科学课程重点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7.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需带领和指导学生做大量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

8.科学课程中"物体与物质"部分经过对(物体)--(材料)--(物质)这三个层次的观察与探讨,了解物质的一些(基本性质)与(变化过程),使学生的认识逐渐由具体向抽象过渡。

9.小学科学的生命世界知识取向浅显,但不等于内容选择随意性零散化和琐碎化,它体现了(基础性)、(系统性)与(探究性)等特点。

10、小学科学教学除了讲授之外,还有多种活动:(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

论辩论)、(种植饲养)、(科学游戏)等。(留五个空,任意填。)

11、课程标准把三个领域的内容分成五个方面是( 科学探究 )( 情感、态度、价值观)( 生命世界 )( 物质世界)( 地球与宇宙 )。

12、科学教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主要包括( 对待科学学习 )(对待科学)( 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对待自然 )

13、生命世界的具体内容标准包括( 多样的生物 )( 生命的共同特征)(生物与环境 )( 健康生活 )

14、物质世界的具体内容标准包括( 物体与物质 )( 运动与力 )(能量的表现形式 )

15、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包括(地球的概貌与地球的物质 )(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 天空中的星体 )

16、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把握由(简单)到(复杂 )、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 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

17、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 )、(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 )。

18、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应重点评价小学生( 科学学习的态度 )。

19、科学实验可以分为(验证性实验)、(模拟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新课程大力提倡(探究性实验)。

20、观察是过程性评价的有效手段,其观察要点以( 观察对象为标志)和以( 观察现象为标志 )分为两种。

二、简答题。

1、科学探究式教学有什么特征?

答:(1)学习者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探究活动。

(2)学习者获取可以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科学性问题的论据。 (3)学习者要根据事实证据形成解释,对科学性问题做出回答。

(4)学习者通过比较其他可能的解释,特别是那些体现科学性理解的解释,来评价他们自己的解释。

(5)学习者要交流和论证他们所提出的解释。

2、简述科学素养的四大要素。

答:科学素养的四大要素是:

一、科学兴趣(求知本能),即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由此生发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科学方法(探究核心),即了解或把握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和程序,知道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去尝试解决手头身边的问题;

三、科学知识(概念核心),指对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

四、科学精神(理念行为),即对科学技术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负责的学习态度,既勇于探究新知又能够实事求是,既敢于质疑、独立思考又乐于互助合作。

3、简述科学探究的实现途径。

答:科学探究的实现宜通过三条途径:①贯穿与教学、学习的全过程,不仅使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讲授中也要引发、引导学生的探索活动。把科学探究渗透在整个科学课教学的全过程。②把科学探究作为教学的一个内容。③在各个主题中有活动建议,渗透和体现探究

4、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

答:教学中的引导,主要是指教师要创设各种条件、运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去经历提问、发现、验证、分析解释、交流等探究过程。如: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多媒体、演示实验引导;通过提问引导;通过有效的结构材料引导;通过

一起写下来归类、分析引导;试图解释引导;展示资料引导;鼓励提问引导;鼓励验证引导;赞赏特别办法引导等等。(答题的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经验与体会,灵活回答这个问题。)

三、案例分析

1、对于下述课堂上的师生对话,你有何感想?

小学科学课上,老师在介绍木星时,按照教材指出它有13颗卫星。突然,有个学生否定了老师的说法:“不,老师,应该是15颗。”另一位学生马上补充:“不,是16颗。”老师亲切地问第一位学生,“你怎么知道是15颗”,学生答“我在一本科普读物上看到的。”老师接着又问另一位学生,他回答,“最近一期杂志上说是16颗。”这位老师听了,高兴地对同学们说,“你们真了不起!课本上有些知识范围确实陈旧过时了,老师好落后了。木星的卫星究竟有多少颗,课后我们再研究、核实,好吗?”

(说明:答题的老师们可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学得的理念及独特的感受,发表自己的感想。以下提供的答题思路仅供参考。) 答题思路:

1.对这位老师的教学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可加以肯定:

A、体现了“用教材教”而 不是“教教材”、“不唯教材”的新理念,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更新。

B、能尊重学生,老师能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互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换。

C、能对学生进行肯定与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对这一教学片断还可提出以下建议: A、可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教学;

B、可借此机会鼓励学生创新,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2、在《沉与浮》一课教学时,老师发现有些学生是先放盐,后加水,再放土豆;而另一些同学先放水,后放土豆,再加盐;都使土豆浮起来了,你如何看待学生这一实验步骤?为什么学生需要规范的实验程序?

答:《沉与浮》一课“土豆沉浮”的实验程序,先放水与先放盐对实验的影响不大,因为不管水与盐哪样物体先放,对溶解的盐水来说,它的密度都不会发生改变(最好先放适量的水,再根据需要多次放盐进行搅拌)。但对放土豆的先后时间就有一定的讲究,如果土豆提前放入水中,在调制(搅拌)盐水的过程中,时间一长,土豆有可能会被盐水浸润,由于盐水的高渗透作用,土豆内的水分可能会被盐水析出来,以至于改变土豆的密度,这样就会影响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科学需要客观精神,为保证获得的事实对证明一个问题的有效性,观察与实验必须要规范。在观察与实验所遵循的规则中,一个重要的规则就是要控制变量,如果应控制的变量未得到有效控制,那么实验的有效性就会受到影响。在《沉与浮》一课这一实验中,土豆的密度应该保持不变,是需要控制的变量,因此要避免任何影响改变土豆密度的因素。

教法部分参考书目

1、《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

2、走近新课程丛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科学试题库 小学科学部分

(二)

一、简答题

2、马铃薯、荸荠、蕃薯和萝卜,哪些是根,哪些是茎,为什么? 答:茎的特征是①有节和节间;②节上有叶或变态叶;③有芽。因此, 在上述植物中,马铃薯和荸荠是茎,其中马铃薯是块茎,荸荠是球茎; 蕃薯和萝卜虽然形状与马铃薯和荸荠差不多,但由于它们没有节和节间之分,也没有芽。所以蕃薯和萝卜是根,且都属于变态根。

5、如何准确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

答:要准确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就要说清楚以下几个因素:物体的位置与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运动的方向和快慢;运动与时间的关系等。

6、简述冬季的主要星座和星空特点。

答:冬季星空主要的星座有仙后、英仙、金牛、御夫、双子、猎户、大犬、小犬等星座。冬季星空最为壮丽,冬季,是一年四季中亮星最多的季节。

7、可以根据哪些特征对物体或材料进行分类和排序? 答:对物体,可以根据大小、轻重、形状、颜色、冷热、沉浮、结构、所用材料等特征进行分类或排序;对材料,可以根据软硬程度、透明性、可溶性、吸水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韧性、隔音能力等进行分类或排序。

8、简述秋季的主要星座和星空特点。

答: 秋季星空出现的主要星座有:天琴、天鹅、仙女、飞马、仙后、天鹰、天蝎、人马、南鱼等星座。秋季的星空银河横跨天空,但亮星较少,像仙女座河外星系这样的深空天体却比比皆是。

二、辩别题:

9、病毒不具细胞形态,颗粒很小,远非光学显微镜所能显示,所以它的发现比细菌的发现要晚得多。天花和狂犬病以及爱滋病等的病源都是病毒。

答:以上所述是对的。

病毒不具细胞形态,它由蛋白质(为外壳)和核酸(为核心)构成。它不能独立生活,却能寄生在活细胞里进行生命的繁衍。

天花和狂犬病以及爱滋病等的病源都是病毒。

10、地球上的潮汐现象(潮涨潮落)与月球的东升西落运动有关吗?若有关,是什么关系?

答:地球上的潮汐现象(潮涨潮落)与月球的周日运动有关。

潮汐的涨落交替存在于地球的任何地方,是月球的引力以及较少程度的太阳引力引起的(月球对地球的潮汐作用约为太阳对地球潮汐作用的2.2倍)。地球上海域、湖泊的水平面每天涨落两次,离月球较近的地面上的水域受月球拉力最大,水会朝向正对着月球的那一点聚集,而在地球的另一面,月球对地的拉力要比水的拉力大,因此水域在离月球最远的一点也形成凸点,这样地球上就有两个新的最高水域点。因此,当地球完成了一个完整的自转,几乎地球上的每一点都有过两次潮汐。

(以下是“大潮”、“小潮”的成因,可以不作答,供参考:任何一点最高的涨潮和最低的落潮都会发生在新月和满月,在那时,太阳和月球的引力同时作用向同一方向位,这就是“大潮”。当月球位于1/4位相时,太阳的引力刚好作用于月球的引力,就形成了最低的涨潮,称为“小潮”。)

11、请描述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答: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活动。

1)提出问题——针对观察到的现象提问,如“是什么”或“为什么会这样”的问题,并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2)猜想与假设——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的解释。

3)制定计划——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作出书面计划。

4)观察、实验、制作——观察和实验,是观察者利用感觉器官或借助“工具”对观察对象进行感知及取证的探究活动。制作——动手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或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5)搜集整理信息——能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6)思考与结论——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或结论。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比较。

7)表达与交流——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三、案例分析

18、某观测者注意到,这天太阳升起的方位在东北方,且与前几天相比,方位更偏北。请判断这天的大致公历日期,并描述这天太阳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

1)判断:这一天的日期大约在临近夏至日——夏至日之间的日期。 因为太阳升起的方位在东北方,说明太阳的直射光照正移向北回归线。又因为这一天太阳升起比前几天更偏北,说明这天只能是夏至日或临近夏至日的日期,不可能是夏至以后的日期。所以判断这一天日期为临近夏至日——夏至日之间的日期。

2)描述:这天的太阳从东北方升起,然后慢慢向西偏南移动,逐渐移向北回归线上空或北回归线稍偏南的上空,中午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稍偏南纬线),下午太阳逐渐向西偏北移动,傍晚从西北方落下。

20、某一天傍晚,太阳已经落山,天色渐渐变暗,一观测者看到月亮高挂在东南天空请描述此时的月相(月亮的形状),并判断这天的大致农历日期。

答:这一天大致在农历11—12日。月相为上凸月,即月亮西边大半部分亮,东边边缘暗

(三)简答。(40分,每题8分)

1、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2、日食的成因是什么? 答: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的时候,月球的影子就会投在地球上。处在月影里的人,由于被月球挡住了视线,就看不见太阳或只能看见太阳的一部分,于是形成了日食。

3、雷电是怎样形成的? 答:雷电是发生在天空中的大规模的放电现象。天空中的云,有的带正电,有的带负电;当两块带不同种电的云相互接近时,就会发生大规模的放电现象。放电时出现的电火花就是闪电,发出的声音就是雷声。

4、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对人类有何意义?

答:植物的叶子中的每一个叶绿体,都是一个小小的绿色"食品"加工厂。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同时放出氧气。叶的这种作用叫做光合作用。

意义:叶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了养料,还为动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养料和氧气。

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试卷(四)

一、 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30分):

1、 空气的组成一般说来是比较固定的。按体积计算,空气里约含氮气百分之(79),氧气占百分之( 21 )。

2、 人体共有(神经

)、( 循环 )、( 运动 )、( 泌尿 )、呼吸、消化、内分泌、生殖等八大系统。

3、脑由(大脑

)、( 小脑 )、间脑和( 脑干 )组成。其中( 小脑 )的主要功能是保持身体平衡、协调肌肉的运动。

4、人类的传染病种类很多,常见的传染病按传播途径可以分为四大类: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 )传染病和(体表 )传染病。

5、按顺序写出农历上半年的12个节气:立春、( 雨水 )、惊蛰、(春分 )、清明、(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

6、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从内到外依次为:水星、( 金星 )、(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

7、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约等于365日( 6 )时9分10秒。

8、地球是倾斜的,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平面夹角为(23°26′ )。

9、池塘中的植物中,茎叶大部分挺伸在水面以上的植物称为(挺水型水

)植物,叶片漂浮在水面的植物称为(浮叶型水生 )植物,整个植株完全沉在水中的植物称为(沉水型水生 )植物。

10、人的一生分为胚胎期、幼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和衰老期几个阶段,人类快速生长的阶段有两个,分别是(幼儿期)和(青春期)。

二、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有些植物的地上茎,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样的茎叫变态茎。如黄瓜上的(② ),山楂上的(③ ),仙人掌上的(① )。

①肉质茎

②茎卷须

③枝刺

2、玉米的花属(② ),桃花属(①

),桑树的花属(② )。

①两性花

②单性花

3、给下面动物分类:

①乌贼

②蝗虫

③蜗牛

④蝼蛄

⑤蚰蜒

⑥蛞蝓

⑦蚯蚓

⑧虾

⑨蜘蛛

⑩蚂蝗

属昆虫的有

(②④

)

属环节动物的有(⑦⑩

)

属软体动物的有(①③⑥ )

属节肢动物的有(②④⑤⑧⑨ )

4、下列各种物质中是纯净物的有(②④),是混和物的有(①③ )。

①糖水

②蒸馏水

③空气

④氧气

5、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③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①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② );

①升华

②凝华

③汽化

6、冬季南部天空最引人注目的是(④ );春季是观察(② )的好时机;秋季是观察(① )的好时候;夏季南天最有名的是(③

)。

①仙后座

②狮子座

③天蝎座

④猎户座

7、地球公转的平均线速度约是每秒(②

)千米。 ①300

②30

③3

8、“天狗食月”(月食)现象可能发生在我国下列哪个传统节日(④ )。 ①春节

② 端午

③重阳节

④中秋

9、在图1中,闭合开关后,a.b.c.d四处的电流(① )。

①a和d处最大

②b处最大

③c处最大

④d处最小

10、现有下列变化现象: a.冰融化成水;b.白磷自然;c.紫色石蕊试液通入二氧化碳后变红色;d.海水经日晒后析出食盐晶体。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③ )。

① ad

②ad

③bc

④cd

11、如图2所示,三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分别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处于不同的状态:甲静止,乙以5m/s的速度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丙以5m/s的速度向下作匀速直线运动。则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是(① )。

①F甲

= F乙 = F丙

②F甲〈 F乙〈 F丙

③F乙

〉F甲 〉F丙

④F丙

〉F甲

〉F乙

12、下列因素中,对电磁铁磁性强弱没有影响的是(② )。

① 电流的大小

②电流的方向

③是否带铁芯

④线圈的匝数

13、图3所示的的“研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的若干操作,根据此图填空:

(1)若选用的操作是①③⑤或①④⑤,可研究浮力大小与(① )的关

系;

①液体的密度

②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③物体浸在液体的深浅

(2)若研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可选用的操作是(①②③④ )

16、在青春期,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男女体形出现明显差异。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① );随着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身体上还会产生其他的外形差异,称为(②

)。

①第一性征

②第二性征

三、 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为探究铁锈蚀的原因,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将三枚无锈铁钉分别放入三支试管中(如图4),数天后,只有试管Ⅰ中的铁钉在水面处生锈,其他两支试管中的铁钉没有发生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是什么?

答: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是既有水存在;又有氧气存在。

(2)如何防止铁制品生锈?

答:1.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

2.在铁制品表面覆盖保护层。 (1)在铁制品表面涂矿物性油、油漆或覆盖搪瓷、塑料等物质。(2)在钢铁制品表面用电镀、热镀等方法镀上一层不易生锈的金属。(3)用化学方法使铁制品表面生成一层致密而稳定的氧化膜以防止铁制品生锈。

2、绿色开花植物由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组成,请写出哪些是属营养器官,哪些是属繁殖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繁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3、菜豆的种子是双子叶,而玉米的种子是单子叶。它们的子叶有什么不同?

答:菜豆种子没有胚乳而玉米种子有胚乳。菜豆种子子叶有2片而玉米种子有1片。

4、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哪些器官组成? 答: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

5、 计算:要把50克98﹪浓硫酸溶液稀释成20﹪硫酸溶液,应将这些浓硫酸加到多少克水中?

50克×98﹪÷20﹪-50克=195克

6、 装有水的铝壶在火上烧,不会烧坏。如果不装水就会烧坏,为什么? 答: 因为铝壶和水之间会有热传递 ,水吸走了火的一部分热,铝壶和水之间会保持热平衡。水的沸点是100℃,铝壶和水的最高温度维持在100℃, 没有达到熔点,所以壶不会坏 。没加水的时候,没有热传递,当铝达到熔点的时候铝壶就会烧坏。

7、 有人画了下面的关于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装置图,试回答下列各问题: ①这个图有无错误?如果有错误,指出错误在哪里,并说明改正的方法。 答:有错误。

错误一: 试管口向上倾斜。改正的方法是: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因

加热时药品所含湿气变为水蒸气,至管口冷凝成水滴而倒流,使试管爆裂。

错误二:水槽里盛的水太多。当排水集气时,集气瓶里的水进入水槽会使水溢出。改正的方法是:水槽里盛的水减少到半槽。

错误三:加热的位置错误。改正的方法是:酒精灯的火焰应对准试管中放药品的位置加热。

②实验完毕后,应该先移去酒精灯还是先把导管从水里拿出来?为什么?

答:实验完毕后,要先把导气管从水面取出,再移开加热用的酒精灯。因为先移去酒精灯,可能发生水槽里的水逆流进入试管发生事故。

教师招聘考试习题集

一、基本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职业道德是职业范围内的________,是________和________在各个职业领域内的具体体现。

2.教师道德是一种________,它的基本含义就是,教师在________的指导下,通过________逐步形成并必须遵循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总和。

3.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有________。

4.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________,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________。 5.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必须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

6.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包括________等方面;教师的能力结构主要有________等方面。 7.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至少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方面。

8.我国的师生关系是以________为根本目标的。其明显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9.师生关系与一般社会关系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是因________而生,又为________而存,其最大的功能就是________功能。

10.一般来说,在师生关系中有几种典型的模式,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二)选择题

1.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是________。 A.工作关系B.心理关系C.道德关系D.个人关系 2.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________。

A.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热爱学生C.团结协作D.以身作则 3.以无序、随意、放纵为特征的师生关系模式属于________。 A.管理型B.放任型C.专制型D.民主型

4.对学生的发展最有利的师生关系模式是________。 A.管理型B.放任型C.专制型D.民主型

5.在哪种师生关系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最好________。 A.管理型B.放任型C.专制型D.民主型

6.哪种师生关系模式容易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________。 A.管理型B.放任型C.专制型D.民主型

(三)判断题

1.教师道德是指教师个人的道德而不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 2.教师只要在课堂教学中按其职业道德的要求行事就可以了。 3.只要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就可以当教师。

4.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养应有特殊而严格的规定。 5.师生关系就是教与学的关系。

6.师生关系如何无所谓,只要教师业务能力强就行。 7.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 8.教育机智是教师灵感的突现。

一、基本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特殊道德要求,一般社会道德,阶级道德

2.职业道德,共产主义道德原则,教育劳动过程,道德规范,行为准则 3.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以身作则 4.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5.坚定的事业心,较强的荣誉感

6.扎实的事业知识、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娴熟的教育科学知识;组织管理人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机智

7.良好的意志品质,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特征,清晰的自我意识 8.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教育民主,尊师爱生,教学相长 9.教育,教育,教育 10.放任型,专制型,民主型

(二)选择题 1.A2.B3.B4.D5.C6.D

(三)判断题

1.错误。教师道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因此,教师道德就是教师职业道德。

2.错误。教师职业道德是整个教育过程的精神支柱。因此教师应在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遵循其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3.错误。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还需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及教育科学知识。

4.正确。

5.错误。师生关系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多层次的关系体系。教与学的关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6.错误。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必须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7.正确。 8.正确。

第四篇:篮球课程理论考试试题卷及答案(A+B卷)

篮球课程理论考试试卷(A)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最早的篮球规则是由篮球运动的创始人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于1892年制定了(

) 比赛规则。

A、15条;

B、14条;

C、13条;

D、16条。

2、男子篮球于(

)奥运会上将男子篮球列入正式比赛项目。

A、1948年第十四届; B、1952年第十五届;C、1936年第十一届; D、1940年第十二届。

3、在篮球技术教学中,应该依据技术动作形成的一般规律,在组织教学上,教材教法和运动负荷安排上,都要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

)。

A、直观性原则; B、从实际出发原则;C、循渐进原则; D、巩固提高性原则。

4、篮球教学中成绩考核的目的在于(

)学生掌握篮球理论、技术与技能的实际水平,促进学生勤学苦练,全面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任务内容和要求。

A、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 B、合理地准确地评价; C、提高教学质量; D、加强课堂控制。

5、单手或双手反弹传球的击地点应在距离(

)的地方。

A、接球人三分之一; B、接球人一米左右;C、接球人四分之三; D、接球人三分之二。

6、防守无球队员的选位一般应站在(

)位置上。 A、站在对手与球篮之间的有利; B、站在对手与球篮之间;

C、站在对手与篮之间远离球的一侧; D、站在对手与篮之间偏向有球一侧。

7、当进攻队员掩护时,防守掩护的队员及时提醒同伴并主动后撤一步,让同伴及时从自己和掩护队员之间过去,以便继续防住各自的对手,此配合是(

)。

A、挤过配合;

B、绕过配合;

C、穿过配合;

D、交换防守配合。

8、制止快攻发动的关健是(

)。

A、积极拼抢前场篮板球; B、防守快下队员;C、堵截快攻第一传和接应; D、控制对方的推进和少防多。

9、战术基础配合是(

)有目的、有组织、协调行动的方法。

A、两人之间;

B、四人之间;

C、四五人之间;

D、两三人之间。

10、快攻战术的三攻二配合中,防守队员平行站位时进攻应用(

)。

A、从两边线快速运球切入上篮; B、遇到防守时快速跳起远投。

C、快速传递超越防守到篮下攻击; D、从两个防守中间的中路运球突破,然后根据防守的堵位情况分球攻击。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30空,每空1分,共30分)。

11、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于 年成立,成员国从最初的 个国家发展到现在的 多个国家。

12、现代篮球运动仍然是向 、 、 、 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13、1954年至1955年,我国篮球界展开了有关篮球战术问题的讨论,确认了 和 是贯彻 、 、 的指导思想和提高我国篮运动水平的有效途径。

14、篮球技术教学步骤是 ; ; 提高技术的运用能力。

15、在篮球战术教学中,示范、讲解局部战术配合的方法和用途时,应包括 、

、 和运用时机等。

16、从一个传球过程来分析,是由 、 和 三者所组成的。

17、投篮的用力是以准备姿势开始,用下肢 ,腰腹用力 , 手臂 伸直,手腕前屈或翻转,手指拨球全身 用力将 球投出。

18、篮球战术分为 与 和 三大部分。

19、篮球进攻战术是指在篮球竞赛中,进攻队员 和全体队员 的组织形式与方法。

20、篮球运动竞赛工作主要内容包括 、 、编排方法和名次的评定方法。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篮球教学:

22、篮球组合技术:

23、篮球比赛中的攻守转换:

24、策应配合:

25、合法的防守位置: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同30分)

26、简述在篮球教学中如何贯彻循序渐进和适量性原则。

27、简述中学篮球训练中应注意那些问题。

28、简述编制篮球教学进度有那些基本要求。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题,共20分)

29、详述篮球战术的教学方法。 课程理论考试试卷答案(A)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 C;

2、C;

3、C;

4、B;

5、D;

6、D;

7、C;

8、C;

9、D;

10、D

二、填空题:(共10题,30个空,每空1分,共30分)。

11、1932,

8,

190

12、高超技巧,高速度,高空优势,激烈对抗

13、快攻战术,紧逼盯人,积极主动快速

14、掌握技术动作,掌握技术动作组合,在攻守对抗条件下

15、配合的位置,移动路线,配合时间

16、传球动作方法,球的飞行路线,球传到的位置

17、蹬地发力,向上伸展,向前上方,综合协调

18、进攻,防守,攻守转换

19、个人技术的合理运用,相互间协调配合 20、竞赛的组织工作,竞赛制度的确定

三、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21、篮球教学是在明确教育目的的情况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掌握篮球运动知识、运动技术和技能,增强体质、培养品德、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

22、篮球组合技术是指两个以上单个技术动作有机衔接、巧妙结合所形成的各种特殊的技术群的总称。

23、攻守转换是竞赛中双方对控制球权得与失的瞬息变化。失去球的队会奋力想尽办法夺回控球权,它是篮球竞赛争夺的焦点。

24、策应配合是指处在内线的队员背对或侧对球篮接球后,以他为枢纽,通过多种传球方式与其他队员的空切、绕切相结合,借以摆脱防守,创造各种进攻机会的一种配合方法。

25、合法的防守位置是防守队员面对对手,双脚以正常的跨立姿势着地即是采取了合法的防守位置。两脚间的距离一般与身高成比例,不得采取不正常的跨立姿势。

四、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

26、篮球教学中贯彻循序渐进和适量性原则应为:

(1)安排教学内容要有系统性。要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的体系进行教学,安排好教学进度和课时计划。要注意从易到难,由简到繁,从小到大,从无对抗到有对抗,循序渐进。 (2)根据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安排教学,注意动作技能形成的生理、心理机制。从认知定向阶段、巩固提高阶段到熟练程度阶段,都要按照技能形成的阶段性特点及其规律来组织教学 。因此,要注意教学的环节和层次,注意学生的认知特点,并通过示范、讲解和练习。体会和掌握动作要领,形成正确的动作技能。

(3)要根据教学任务、学生特点、教材性质及其相关因素,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使运动负荷的安排既有宏观控制的有序性,又有个别调整的针对性;既符合学生的个体特点,也符合全体学生的特点。

27、中学篮球训练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中学篮球训练要注意教学与训练相结合。这是中学基础训练的特点决定的。要避免“少年训练成人化”的不科学的作法;要强调学习和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方法,循序渐进,学练结合,打好基础,着重质量,逐步提高。

(2)要注意训练的手段和方法多样化。要根据训练任务,有选择地灵活地运用运动训练的各种方法,提高训练的艺术性,使训练效果显著,学生想练、要练、争着练。

(3)要注意身体、技术、战术训练与思想教育、作风和意识培养紧密结合,不要“单打一”。每个时期、每个阶段、每次课要有侧重点,但要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的关系,避免训练的盲目性。

28、编制篮球教学进度的基本要求有如下三条:

(1)教学进度的编制要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它与完成大纲任务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教师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的体现。教学进度不是教材的内容简单分配,应力求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

(2)教师应认真研究和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律,正确处理攻与守的矛盾。在制定教学进度时,既要考虑攻守技术与战术本身纵向的系统性,又要考虑它们之间的横向联系。因此,对内容的安排,既要主次分明,又要把新授内容和复习内容结合起来,把技术与战术结合起来,把攻与守和培养教学能力结合起来。

(3)篮球基本理论知识、基本 技术与战术和基本技能是篮球教学的重点内容,在编制教学进度时应把它们放在突出的位置上,给予足够的时数,反复出现,确保重点内容的掌握和提高。

五、论述题:(1题,共20分)

29、为完成篮球战术的教学任务,篮球战术的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1)建立战术概念,掌握战术方法。

a、建立完整的战术概念,要了解战术体系、基本特点、战术运用目的以及攻守战术之间的矛盾关系。教师首先要对全队进攻或防守战术的落位队形、移动的基本路线、主要配合方法、顺序、时间、队员的职责和同伴的协同行动以及变化规律进行讲解和演示,使学生对所学战术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建立完整的战术概念。在讲解和演示时,可配合使用小黑板、图示、沙盘、录像等进行直观教学,然后再进行试做练习。试做时,可让学生在假设攻守的情况下,实际体会战术阵形、位置分工、移动路线和配合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注意培养战术意识。

b、掌握局部战术配合方法,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进行讲解分析,重点练习战术中的主要配合,并注意配合之间的衔接和变化。练习时,可在假 设攻守的条件下,掌握基础配合方法,使用立柱或其他标志物,假设对手 的位置,按配合方法有序地进行练习。然后,可在消极攻守的条件下,学会掌握配合时机,同伴的协调活动变化。采用二攻二守,三攻三守的半场或小半场、左右侧或内外线的练习方法,掌握局部的配合方法,进而在积极攻守对抗的条件下进练习,提高运用配合的能力。

c、掌握全队战术方法,全队战术方法的练习是在掌握局部战术配合的基础上进行的,可按照全队战术的队形布阵,以局部战术配合为基础,从消极对抗到积极对抗进行练习,熟悉全队战术的配合方法,明确局部与整体关系,逐步提高全队配合的质量。 (2)提高攻守转换和战术综合运用的能力。

篮球战术的教学中,在掌握两个或两个以上全队攻守战术方法的基础上,应结合攻守转换进行各种战术组合练习,掌握攻守节奏,提高攻守转换和战术综合运用能力。

在练习中,当进攻结束时,无论对方抢到篮板球或掷界外球,应立即封堵与退守,落位后调整防守阵式,迅速转入全场与半场防守;当防守结束时,获球后应立即反击,首先组织快攻,如快攻受阻,即落位组织阵地进攻,进行选位攻击。组织这些练习时,可以先从二攻二守,三攻三守,四攻四守等战术组合练习开始,再进行全队攻防转换的练习。在练习中, 教师可按照竞赛规则或采取某种信号刺激,培养学生攻守转换的意识和提高攻守转换的速度。 (3提高战术运用和应变能力。

篮球战术教学中,应课内外结合,通过教学竞赛或课外篮球竞赛,让学生在竞赛实践中进一步掌握战术方法,根据竞赛对象情况,选择和运用战术 方法。教师应进行具体指导,提出要求,并布置作业,让学生拟订战术方案, 并注意赛后的总结,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在拟订方案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培养战术意识,提高战术的综合运用和应变能力。

篮球课程理论考试试卷(B )

一、选择题

1、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于(

)成立。

A、1930年; B、1932年;

C、1935年;

D、1934年。

2、女子篮球于(

)奥运会上将女子篮球列入正式比赛项目。

A、1972年第二十届; B、1980年第二十二届;C、1976年第二十一届; D、1984年第二十三届。

3、在篮球技术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看清示范动作,要注意示范的位置和方法。篮球技术教学中经常采用(

)。

A、正面示范;

B、侧面示范;

C、背面示范;

D、镜面示范。

4、篮球运动员所需要的力量主要是爆发性的(

)。

A、静力性力量;

B、动力性力量; C、绝对力量;

D、快速力量。

5、滑步移动时,异侧脚向移动方向蹬地跨出,转移和控制身体重心,以便衔接奔跑或滑步动作,这个动作方法应是(

)。

A、攻击步;

B、侧滑步;

C、后撒步;

D、交叉步。

6、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时,球离手的一刹那间应是(

)。

A、食指用力拨球; B、中指用力拨球; C、中指、食指用力拨球; D、五指同时拨球。

7、防守持球队员的选位一般应站在(

)位置上。对手离篮远则离对手远些,离篮近则近些。

A、对手与篮之间远离球的一侧;

B、对手与球篮之间的有利;

C、对手与球篮之间偏向有球一侧的; D、站在对手与球篮之间。

8、当进攻队员进行掩护而即将到位时,防掩护的队员主动贴近对手,让同伴从自已(

);继续防住各自的对手。

A、身前绕过; B、身后绕过; C、体侧绕过

D、侧身绕过。

9、决定快攻成败的关键是(

)。

A、快攻的意识; B、快攻结束阶段;C、发动与接应; D、快攻的推进。

10、战术基础配合是(

)有目的、有组织、协调行动的方法。

A、两人之间; B、四人之间; C、四五人之间; D、两三人之间。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30空,每空1分,共30分)。

11、参加篮球运动可以提高运动员 、 、 、 、等全面身体素质的发展,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

12、1981年在杭州召开了全国篮球训练工作会议,会上进一步提出了以小打大 、 以快制胜、以巧打大的我国篮球训练指导思想和 、 、 、 的技战术指导思想。

13、在移动的教学与训练中,必须抓住提高 和 这个关键问题,才能提高脚步动作的突然性和灵活性。

14、防守时必须积极主动,认真负责,把 、 、 、 ,以及抢、打、断球技术结合起来,加以合理运用。

15、快攻最能体现篮球运动的 的特点,它对培养篮球运动员 的作风,对发展全面、熟练、快速、准确的技术,都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6、人盯人防守战术的优点是以

;便于发挥队员的防守积极性和提高责任感。

17、篮球战术教学步骤是

;

;

18、身体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增进篮球运动员的身体健康、

、发展

19、篮球竞赛中违例是

的行为,罚则是

。 20、篮球竞赛中循环制包括

三种方法。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投篮:

22、篮球防守技术:

23、篮球进攻战术:

24、课外篮球活动:

25、篮球比赛中的犯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6、简述在篮球教学中如何贯彻少而精与实效性原则。

27、简述中学篮球教学的目的任务。

28、简述课外篮球活动的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题,共20分)。

29、详述篮球教学大纲。

课程理论考试试卷答案(B)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 B;

2、C;

3、B;

4、D;

5、D;

6、C;

7、B;

8、B;

9、B;

10、D

二、填空题:(本题共25个空,每空1分,共25分)

11、快速,灵活,全面,准确

12、控制身体重心的平衡,变化

13、防守姿势,位置站法,脚步移动,手臂动作

14、快速灵活全面准确,积极主动勇猛顽强

15、盯人为主,分工明确,针对性强

16、先局部,再整体,最后在对抗中进行

17、提高身体机能,运动素质

18、违反规则,该队失去控球权

19、单循环,双循环,分组循环

三、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20、篮球防守技术是队员在防守中,为了阻挠和破坏对手的进攻,达到夺球反攻的目的所采用的各种专门动作方法的总称。

21、篮球进攻战术是指在篮球竞赛中,进攻队员个人技术的合理运用和全体队员相互间协调配合的组织形式和方法。

22、课外篮球活动是指在完成篮球课堂教学任务外,有目的、有组织地在学生中开展篮球活动。

23、篮球比赛中的犯规是违反规则的行为,含有身体接触和不道德的举止。

四、简答题:(共3题,每题15分,共45分)

24、篮球教学中贯彻少而精与实效性原则在于抓住主要矛盾,解决重点与难点的教学,组织教法尽量简单易行,提高教学的艺术性,讲求实效,达到既掌握知识技能,又增强体质,提高能力的效果。因此在篮球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1)抓好基本功及主要技术的教学,突出教材重点。篮球技术的手法、步法及其基本技术是篮球运动的基础。要求掌握娴熟,在此基础上提高运用技术动作的能力。

(2)以练为主,精讲多练。讲解要简明扼要,让学生多练习,达到掌握技能,增强体质的目的。

(3)设置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讲求教学效果。每次课、每个单元、每个学期,都要有明确的教学要求,有具体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技术关键,解决教学难点,对教学要不断进行检查与评价,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5、中学篮球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篮球教学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实现教育的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其主要的任务是: (1)发展学生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和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以及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发展。

(2)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简单的战术方法,了解篮球比赛的简单规则,初步学会打篮球,并运用篮球的手段和方法,培养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自我锻炼的能力。 (3)通过教学,教育学生树立群体意识,培养勇敢顽强、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 馁的优良品质和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26、课外篮球活动的特点表现为:

(1)兴趣浓厚,课外篮球活动时间是由学生自由支配,因此在这样的时间内开展篮球活动,学生是否参加,完全取决于学生的篮球基础、学生的愿望和爱好。学生一旦确定参加,便会对篮球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自觉的进行活动和练习。这是课外篮球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

(2)目标明确,课外篮球活动的这个特点是同第一个特点相联系的。由于学生参加课外篮球活动是自己选择的,有深厚的兴趣,都有明确的目标。有的学生想借助增强体质;有的学生想通过活动,提高篮球专项水平。因此课外篮球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解决学生对篮球技术水平提高的特殊需要。

(3)课外篮球活动它不拘泥教学计划的要求,且灵活生动。这是依据篮球活动内容的性质、学生的篮球基础和体能,有针对性的开展活动。活动的时间可长可短,方式可集中也可分散。

第五篇:暑期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理论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新课程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

师生伦理关系并不是师生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错 2:

新课程观下的教学评价应该是诊断性的、形成性的评价。 正确

3:

教学方法的优化就是指教师教的方法的优化。 错

4:

评价教师课堂教学应关注的焦点是课堂上学生的状态。 对 5: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是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不主张接受式学习。 错 6:

质疑就是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对

7: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对

8:

新课程观下,课程就是指文本课程,即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 错

9:

学生犯错的过程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 正确 10: 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实质上就是教师深层教学思想的具体化和现实化。对

11: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就学习而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关于学习的评价。错

12:

对学生的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刺激过程。 错 13:

档案袋评价法、小组评价法都是定性评价的方法。 错 14:

新课程背景下,传统的教学基本功将不再被重视,教师的

课程开发整合能力、信息的搜集处理能力等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能力将逐渐取而代之。对

15: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间接的。 错

16:

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现在的课业过重、课程要求过高、内容偏难。 错

17:

出现刘海洋向狗熊泼硫酸、马家爵因打牌而残杀四位学友等极端事件的根本原因,在于刘、马等人的个人品质、素质低下,与社会风气以及教育方式方法等关系不大。错

18:

义务教育要以培养高级人才、专家、大家为根本目标。 错 19:

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的交往和互动。 对

20: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所以教师对学生具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必须服从于教师。错

21:

教师在课堂上注意的中心应该是自己的思想或教案。 错 22:

课本知识就是权威的、绝对正确的。错

23:

“苹果广告”说明思维应突破常规,要多角度多层次思考才能有所创新。 对

24:

课程只是政府和学科专家关注的事,教师无权也无须思考课程问题,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错)

25:

进行学生评价时,评价内容应是全面的,这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需求。正确

26:

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培养活动。错 27:

学生无权评价教师。( 错)

28:

新评价观下的教师角色调适就是要教师转变观念,是教师角色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 正确

29: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对未来教师最大的挑战。 正确 30:

一般认为,强调三维目标就意味着否定“双基”。 显然错

二、单项选择题:

1、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 ( B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共鸣

2、在下列教师行为中,属于心理健康表现的有

( B ) A、交往中,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 B、冷静地处理课堂环境中的偶发事件

C、将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绪带入课堂,迁怒于学生 D、偏爱甚至袒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3、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 C )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臵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4、为了保证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三级课程是

( D )

A、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 B、理论课、实验课和活动课 C、显形课、隐形课与实践课 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5、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是

( D )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自由的人

④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个别教师不允许班上学习差的学生参加考试、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的是学生的

( C ) A、健康权 B、名誉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

7、下列哪种情况下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承担责任( D )

A、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

B、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之学校的

C、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戒、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

D、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8.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 C )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 ②培养环境意识

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9、 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 C A.说出、表演、展示 B.设计、制作、创作 C.感受、参加、养成 D.解释、完成、背诵

10、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 D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11、.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 D )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2、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 ( B )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

13、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 B )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

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14、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 B )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15、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 B )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

16、校本教研的主体是 ( C )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校长

17、所谓“自我反思”是指(③)

(1)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助与合作; (2)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

(3)是指教师把自己日常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思考和研究对象;

18、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创造了(①)等教学方法。

(1)记忆法、思维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 (2)观察法、思维法和探险性学习方法; (3)复习法、检测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

19、(①)是多元智能理论确立的直接教学目标。

(1)深刻理解并学以致用;(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3)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20、建构主义理论中阐述学习的四大要素是(②)

(1)理解、记忆、协作、交流;(2)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3)自主、合作、探究、记忆; 识

②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

21、新课程在课程管理方面为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实行( B ) A. 国家统一管理课程

B.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C. 学校自主管理课程

22、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B)。 A改革B创新 C变革

23、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A)。 A发挥 B发展 C发扬

24、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C)。 A变革 B改变 C变化

25、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B)条件。 A重要 B基本 C必要

26、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B)。 A、先进的教学观念

B、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 C、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D、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学观念

27、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课程”含义的理解应该是(D)。 A、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文件 B、课程标准规定的各学科课程 C、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课程

D、包括学科课程、综合化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和潜隐形课程四大类课程

28、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A)。 A、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B、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 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 D、是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

29、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B)。

A、师生对话 B、师生交往 C、共同讨论 D、课堂活动

30、学科教学要以(C)为本。

A、教科书 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C、人的全面发展 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1、课程不是教学的(A)。 A、权威 B、方向 C、目标 D、计划

32、教师是学习的(D)。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以上都是

33、新课程主张课堂让学生至少有(B)时间的活动。 A、1/3 B、2/3 C、1/2 D、1/4

34、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A )

A、确立教育目的

B、设计课程体系 C、加强德育工作 D、选择教学方法

35、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 B ) A、自主、合作、探究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C、学习、讨论、创新

D、兴趣、发现、研讨

36、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 A ) 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

37、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C

)

A教材改革 B课堂教学改革 C课程改革 D教师素质提高

38、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是 ( C )

A教学大纲 B学生发展特点 C国家课程标准 D课程改革纲要

39、为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本次课改实行 ( D ) A国家、自治区、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B省、县、乡三级课程管理

C教育部、教育局、教务处三级课程管理 D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4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 C )

A保持距离,建立威严 B加强了解,打成一片 C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D相互尊重,共同提高

41、下列对教材理解正确的是

( B )

A教材就是教科书 B教材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教学资源

C教材就是课程 D教学参考书不属于教材

42、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

( A

) A自主、合作、创新 B自主、合作、探究 C主动、合作、改革 D提高、发展、创新

43、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正确的是

( A ) A.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B.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推广者。

C.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模

仿者。

D.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的独立的教师。

44、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变化中正确的是

( A ) A.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B.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权威、批评 C.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导、答疑

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独立自主精神

45、面对新教材,教师首先要做的是

( A

) ①研究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 ②研究教材。

③教师要从课程整体设计高度、从学科知识技能整合视角、从教材知识技能的体系编排审视教材、灵活运用教材。

④研究学生特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46、新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新的要求是 ( B ) A教师对教科书的忠实取向

B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恰当的选用教材、灵活地增删教材 C不需要教师重新学习,并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引入教学 D只需掌握具体性的专业知识,不需要掌握方向性的专业知

47、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是

( D )

A 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B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课堂统一 C让学生学会知识 D师生的交往互动

48、体现今后考试改革方向的是( C )

①突出考试的诊断、选拔和发展功能

②考试的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 ③改进考试的方式,倡导灵活多样、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的原则

④考试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49、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遵循的主导理念是( C )

A.科学、人文融合的理念 B.终身学习、教育的理念 C.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D.创新教育理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④⑤ 50、新课改中教育观念的转变主要是指

( D )

①教育功能观的转变 ②教师观的转变 ③学生观的转变 ④教学观的转变 ⑤评价观的转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51、新课程改革从价值取向上看: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其价值取向出现了哪些变化

( C ) ①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② 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 ③ 由侧重知识层面走向关注整体素质 ④ 由统

一、硬性规定走向开放、灵活的管理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52、现行的教学大纲明显存在的弊端是( A )

①教学目标上只规定知识方面的内容

②内容偏难、深、窄、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求过高 ③只强调教学过程,忽视课程的其他环节 ④“刚性”太强,缺乏弹性和选择性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 ①②

53、新课程结构区别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及调整原则是 ( A )

①均衡性 ②综合性 ③选择性 ④系统性 ⑤实用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5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5、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知觉

56、新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B )

A、均衡性 发展性 互补性

B、均衡性 综合性 选择性 C、针对性 发展性 综合性

D、针对性 整合性 自主性 57.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C )

A改革开放 B“三个有利于”标准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和

平与发展

58、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 B ) A、课程性质

B、基本素养

C、教学原则

D、评价建议

59、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 B )

A、课程内容 B、课程目标 C、课程结构

D、课程理念 60、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D )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 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

1、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的努力方向是( C )

①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②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③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 ④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

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D )。

A、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B、进行双基教学 C、以学科为主教育 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63、 ( A )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A、国家课程标准 B、地方教材 C、校本教材 D、教学大纲 6

4、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管理的政策是( C )。 A、以国家课程统一使用管理 B、以省级课程管理为主

C、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D、全部下放权力,实行校本教材教学为主

65、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 D )次。 A、7 B、4 C、5 D、8 6

6、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传统是把( C )放在中心位臵。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教师和学生

67、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于教育工作者,特别是 ( A ) 意义更大。 A.班主任 B.科任教师 C.校长 D.教研组长

68、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是根据具体的(C ),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构建广阔的活动空间。

A.教学目标 B.情感态度价值观 C.教学要求 D.教学过程 6

9、( A )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 A.民主平等 B.关心学生 C.以人为本 D.鼓励学生 70、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C) A.学科学习目标B、一般性发展目标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D、情感目标

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复习题

一、选择题:

1.“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的是( B ) 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主观努力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 D ) A.心理过程 B.信息过程 C.逻辑过程 D.认识过程

3.“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C ) A.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B.知行统一的原则

C.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D.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是一种( C ) A.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B.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C.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D.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5.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包括( A )

A.学期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 B.全面计划和专题计划

C.课内计划和课外计划 D.教学工作计划和思想工作计划 6.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 C ) A.唐朝中期 B.明朝中期 C.清朝末年 D.辛亥革命以后

7.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 A ) 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春秋》

8.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 C ) A.深化课堂教学 B.培养竞赛人才

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9.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B ) A.大力加强普通高中教育 B.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C.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好衔接 D.进一步加强中等专业教育

10.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 D )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11.“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A )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12.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B )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巩固与保持知识 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13.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A )

A.示范性 B.复杂性 C.主体性 D.长期性

14.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C )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15.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 B )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16.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C )

A.观察力 B.想像力 C.思维力 D.判断力

17.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A ) A.地方 B.中央 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18.“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D )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 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19.“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D )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20.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 D ) A.主体性 B.创造性 C.间接性 D.示范法

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

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22.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

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 B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23.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A.班主任工作

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

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2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 A.上课 B.备课

C.课堂练习 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25.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 B ) A.唐代 B.清末

C.民国初期 D.新中国成立

26.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 A) A.观察法 B.问卷法 C.谈话法 D.调查法

27.普及义务教育始于( C )

) 20

C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28.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D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29.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 C) A.自觉性 B.独立性 C.创造性 D.主动性

30.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C ) A.知与行的矛盾

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D.学生的上进心与情性之间的矛盾 3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D ) 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 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3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B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21

33.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D ) 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 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3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C )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35.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 D ) A.教育即生活 B.学校即社会 C.做中学 D.生活即教育

36.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 D )

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B.精深的专业知识 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37.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 B )

A.连续性特点 B.创造性特点 C.长期性特点 D.示范性特点

38.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 D )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22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39.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C ) A.师生共同参加的 B.学生自愿选择的

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D.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范的

40.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D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41.下列不是反射活动的一项是( A )

A.草履虫的趋利避害反应 B.人的手被火烫便立即移开 C.黑猩猩解决问题获取食物的行为 D.学生听到铃声进教室上课

42. 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 D )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应即督促地完成作业 B.限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23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43. 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把知识转化为各年龄的学习者都能理解的知识结构,并让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这是下面哪种理论的观点? ( A) A.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B.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 44.“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哪种特点作了最好的诠释( B ) A.稳定性 B.独特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45.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下列哪种选项的科学( A ) A.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B.心理过程 C.认识过程 D.心理特征

46.大学生在记课堂笔记时对汉字字形结构正误的注意属于( D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无意注意 D.随意后注意 47.思维的过程不包括( B ) A.分析与综合 B.判断与推理 C.比较与抽象概括 D.系统化与具体化

24

48. 有的学生平时易受暗示,属从于权威,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适应紧急情况,这类学生的性格类型属于( A ) A.场依存性占优势 B.场独立性占优势 C.情感型 D.内倾型 ( ) 49.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理论( B ) A.成就动机理论 B.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C.成绩结构理论 D.强化理论

50.这种人不重视社交,而重视物质的、实际的利益,他们遵守规则,喜欢安定,感情不丰富,缺乏洞察力。在职业选择上,他们希望从事有明确要求,能按一定程序进行的操作,如机械、电工技术等。这种人格类型属于霍兰德提出的哪一种人格类型( C )

A.研究型 B.艺术型 C.现实型 D.社会型

51.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 B )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社会过滤效应 D.最近效应

52.不是智力技能的特点的一项是( D ) A.动作对象的观念性 B.动作进行的内隐性

25

C.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D.动作结果的意识性

53.当团体中所有的人都能达到目标时,个体才能达到目标是指( B )

A.竞争目标结构 B.合作目标结构 C.个别化目标结构 D.成就结构

54.精力旺盛、表里如

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 A ) A.胆汁质 B.粘液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55.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诊断病情用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B)

A.直接性 B.间接性 C.广阔性 D.创造性

56.下列属条件反射的是(D ) 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 C.膝跳反射 D.信号反射

57.野战部队身穿迷彩服以达到与周围背景相混淆的效果,这主要是利用知觉的(B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58.少年早慧和大器晚成表现了( C ) A.能力类型差异 B.能力水平差异

26

C.能力表现早晚的年龄差异 D.能力结构差异 59.人类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A ) A.分析和综合 B.间接性和概括性 C.判断和推理 D.指向性和集中性 60.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A )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B.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C.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 61.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 B ) A.宽大效应 B.晕轮效应 C.中心品质 D.刻板印象

62.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下列哪两部分?( D ) A.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 B.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 C.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 D.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63.“寻人启事”写成“寻丫启事”易引起人们注意是利用刺激物的什么特点?( D ) A.强度 B.活动 C.持续 D.对比

64.从动物的心理演化到人的心理,具有决定意义的条件是(C ) A.语言 B.制造工具 C.劳动 D.直立行走

65. 学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后再学“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27

定理”时进行的分析,这种学习属于( C) A.信号学习 B.连锁学习 C.辨别学习 D.规则或原理学习

66.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C ) 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热情

67.不是思维的基本方式的一项是(D ) A.概念 B.判断 C.推理 D.比较

68.鲁班发明锯是借助(D ) A.定势 B.变式 C.问题 D.原型启发

69.技能水平随练习而提高的一般趋势是( A) A.随练习次数而提高 B.随练习次数而降低 C.初期进步快,以后渐慢 D.初期进步慢,以后渐快 70.人际交往的原则包括(C ) A.主动交往 B.学会批评 C.社会交换 D.勇于认错

71.弗洛伊德把性心理发展阶段分为5个时期。性蕾期的时间段是( A)

28

A.3岁至5岁或6岁 B.18个月到3岁 C.6岁持续到12岁 D.出生持续到大约18个月 72.遗忘曲线的最先提出者是( B) A.巴甫洛夫 B.艾宾浩斯 C.斯柏林 D.弗洛伊德

73.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级的形式是(D ) A.表象 B.想像 C.意识 D.思维

74.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A )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表象

75.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人的哪一方面的特征(A ) A.生理 B.心理 C.行为 D.心理和行为

76.拉塔奈和达利的一系列实验室实验表明,他人在场减少了紧急情况下采取助人行动的可能性,这种现象被称为( D) A.社会干扰 B.群体影响 C.群体一致性 D.责任扩散

77.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称之为( A) A.反映 B.感受性 C.意识 D.感应性 78.记忆过程包括( D)

29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79.活动方式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在执行方面能达到高度的完善和自动化的阶段是(D )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80. “杯弓蛇影”反应的是一种什么现象?(A )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比较 D.分为强化 ( )

二、判断题

1、学生边听讲边记笔记属于注意的分配 。 ( × ) 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进程是匀加速的 。 ( × ) 3.第一个强调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的心理学家是阿德勒。 ( √ )

4.在全体人口中,智力呈常态分布。(√ )

5.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智力活动。(× )

30

6.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认。(√ )

7.闭卷考试时,学生主要的记忆活动是再认。( × ) 8.“矫正错误”是注意的整合功能。( × ) 9.“灵感或顿悟”是创造思维。( × )

10.智力的高级表现是创造能力。( √ )

11.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大教学论》。( √ )

12.在三结合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家庭教育。( × ) 13.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 )

14.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全面了解学生。( √ )

15.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 1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最早出现于《论语》。( × )

17.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 ) 18.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延展。 ( × ) 19.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是社会实践活动。 ( × )

31

2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 ( √ )

32

上一篇:心理健康教育特色课程下一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