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保险业务发展

2022-09-06

第一篇:政策性保险业务发展

【保监发〔2009〕56号】关于规范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管理的通知

关于规范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管理的通知

发布时间:2009-04-19 分享到: 【字体:大 中 小 】

保监发〔2009〕56号

各保监局,各财产保险公司:

近年来,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高农村综合生产能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进一步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规范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管理,保护投保农户的合法权益,促进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平稳健康发展,切实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强农惠农的作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应具备的条件

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原则上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比较完善的农村保险服务网络及与业务规模相匹配的专业人才。

(二)具有较完备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管理规章制度,能满足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发展、内控管理、理赔服务和防灾防损等需要。

(三)有较为稳健的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安排规划,以及完备的农业巨灾风险应对预案。

(四)原则上上一末偿付能力充足率在100%以上。

符合上述条件的保险公司,如拟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应就上述条件向保险监管机关提交书面备案材料。

二、进一步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产品管理制度

(一)开发政策性农业保险产品应遵循以下原则:

1、政策性农业保险产品的保险责任应涵盖所保品种的主要风险;费率应依据保险责任、损失率状况和风险水平确定;保险条款法律要素齐全,语言通俗易懂,表述简洁明了。

2、厘定费率时,要充分考虑各级财政补贴的风险责任和农民的实际需求,既要保证补贴政策执行的严肃性,又要满足“三农”对保险的多元化需求。

3、在确定保险条款及费率方案时,应按地域(全国或分省)和保险标的提供细化的保额及相应的费率方案。至少一个县(市)区域内同一保险标的保额应保持一致。

(二)进一步强化对产品报备工作的管理

1、政策性农业保险产品实行“两级开发、一级管理、两级报备”原则。即涉及两个(含)以上省(区、市)的产品由保险公司总公司向保监会备案;仅涉及一个省(区、市)的产品经总公司同意后,由其省级分支机构向当地保监局备案。

2、各公司在报备政策性农业保险产品时,除应提交《财产保险公司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管理办法》规定的材料外,还应提交承保理赔管理制度、再保险安排方案等材料。

3、在同一区域、同一农产品类别中,同一家公司不得同时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产品。

三、切实加强农业保险业务管理

(一)各公司要加强对分支机构规范经营的管理

1、严禁分支机构误导或以不正当手段强迫农户投保,严禁分支机构以违规支付或允诺支付高额手续费等方式开展恶性价格竞争,严禁分支机构擅自更改或变相更改经保险监管机关备案的条款费率,严禁以批单退费等形式变相套取资金。

2、要强化单证管理。农业保险投保单、保单、保险证等重要单证应以省(市、自治区)为单位统一格式,单独编号;对有价单证,总公司要监印,纳入公司有价单证中统一管理;单证信息填写要准确、完整、规范;采取统保方式承保的,应在保险单证后,附加填写项目齐全的分户明细表,并将保险证发放到户;要建立单证管理台账,完善领、用、销制度。

3、要确保赔案和赔款真实。严禁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严禁故意扩大保险事故损失范围虚增赔款金额,严禁通过假赔案变相支出费用。

4、要规范理赔费用的使用和管理,确保理赔数据真实完整。

(二)各公司要强化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资金管理

1、要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的收取工作,特别是要注意加强应收保费的管控。结合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资金结算特点,要制定相应的应收保费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切实防范应收保费坏账风险,严禁虚挂应收保费、坐支、撕单埋单、净保费入账、系统外出单等违法违规行为。

2、要定期对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中政策性农业保险数据进行检查,确保业务系统数据与财务系统数据的一致性。

3、要对政策性农业保险资金实行统一管理。如遇大灾发生,应提前做好资金安排,确保理赔资金及时足额支付。

(三)各公司要认真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单独核算工作

1、各公司要将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收支与其他保险业务收支分开管理,进行单独核算。

2、各公司要对各项费用实行据实列支。在核算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时,应根据《保险公司费用分摊指引》(保监发〔2006〕90号)有关要求,制定具体的费用分摊办法,准确认定各项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据实归集和分摊相关费用。严禁将非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产生的费用分摊至政策性农业保险科目。

3、以共保体及联办、代办等形式开办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需要委托保险公司进行核算的,相关公司应单独设立账套,并根据联办、代办的合同要求,将有关财务数据并入大账。

(四)各公司要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工作

1、各公司应当按照保监会规定,并遵循非寿险精算原理和方法,按照审慎原则,科学评估和计提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的准备金,严禁弄虚作假,或人为调整和干扰各项责任准备金计提与评估。

2、各公司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再保险安排工作,充分利用再保险手段转移和化解政策性农业保险风险。对采取与政府联办、为政府代办等农险经营模式,鼓励保险公司协助地方政府,通过保险的风险分散渠道,代政府将其承担的风险予以转移分散。

3、各公司要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风险动态监控制度,及早发现风险隐患,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四、不断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质量

(一)各公司要加强投保管理。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农民投保。投保时应将理赔程序告知投保农户,并公开承保情况。

(二)各公司要严格履行保险合同义务。严禁恶意拖赔、惜赔、无理拒赔等损害农户合法权益的行为。要确保及时将理赔资金支付给受灾农户。

(三)各公司要通过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提高理赔服务质量。一是要公开理赔程序和理赔标准。二是要加快查勘理赔速度,缩短理赔时限。三是要公开理赔结果,应及时以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

(四)各公司要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建立农业、畜牧兽医、林业、气象等部门的长期合作机制,发挥保险防灾减灾作用,协助做好天气变化预警、人工增雨防雹、防病疫苗注射等工作,提高农业的防灾防疫能力和灾后恢复能力。农业保险防灾防损费用支出水平原则上应高于一般性保险业务。防灾防损业务发生的费用应如实记入防预费科目。

(五)各公司要加强信息沟通,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联系机制,定期沟通政策性农业保险信息,及时交流有益做法,规范业务操作行为,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五、加强监督检查

(一)各公司要定期检查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情况,着力检查政策性农业保险有关规定的执行和落实情况,要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运行成效的分析研究,避免出现各类操作性风险,确保农户的利益得到保障。

(二)各保监局要加强与财政、税务、审计和纪检监察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并与农业、畜牧兽医、林业、气象等部门加强协调,建立有效的工作联系制度,形成工作合力,督促保险公司切实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

(三)各保监局要加大对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检查和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要严肃处理。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九年四月十三日

第二篇: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问题研究

[227]李海军.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问题研究

胡继连.山东农业大学,2009. 农业是人们利用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生长机能,通过人工控制和培育以获得产品的基础产业,容易受到多种自然灾害和环境变化(如旱、涝、风、冰雹、寒潮、病虫害等)的影响。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和自然灾害频发国家,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分散农业风险,保护农业生产者利益,既是降低农业生产系统性风险、保障农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建

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迫切需要。----------------------------- 告诉你仅花7天时间搞定专业论文的绝招

1 写论文一定找一个清静的地方闭关。因为是论文是一个完整、逻辑连贯的体系,如果干扰太多,写起来就会很慢,而且心也会很烦。如果在实验室或办公室,杂事太多,估计就是给两个月都写不完。

2 写论文之前最好先做一个报告,阐述一下做论文的思路,因为你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你所作的东西用最简要的话说出来,就说明你的思路是清晰的。如果写论文没有清晰的思路,最好先不要写,否则是浪费时间。

↓最最最重要的,重要的,重要的↓

3 这一步是最关键的。抓大放小,逐层细化。开始的时候,我论文写得很细,每一个论点的证明都要做到尽善尽美,但后来发现不行,一是写起来太慢,二是越写越发现自己沉陷于一个泥潭之中,根本写不下去了。所以我决定放弃,先是简要写出主要需说明内容,很快就能把论文的主体结构完成。感觉很有成就感,于是再把一些需要补充说明的东西逐步逐步加进去,使其丰满。这样,每细化一次,就把论文从头到尾过一遍,有整体感,逐步写下来,论文就写得非常快。

在这里我要特别提醒一下,至关重要的是按照第3点完成主体内容,我有一点心得可以分享给大家,您可以淘宝或百度上搜索一家叫“馨雅文献”的店家(QQ:47935525),他们家最贴心的业务是这样的:只要给出所写论文的题目和关键词,花费100左右吧,你就可以从他们家得到一份有200-500篇非常专业,且最贴近你所写论文主题的重点大学硕博士论文目录,基本能涵盖所有和主题相关的论文,然后会让你从目录中再挑选出其中30篇左右最贴近主题的硕博士论文全文给你,全文文字都可以复制黏贴的哦,就是这些精选后的论文内容构成了我这篇论文的基本框架和血肉。

就这样子,本来拖延了进度的我,仅仅花了7天时间就完成了我的论文,成为一篇立意新颖,博采众长的优秀论文,顺利通过了毕业答辩。

-----------------------------

本论文试图运用准公共产品理论、博弈理论、制度变迁理论等作为分析工具,系统总结研究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比较分析国内外政策性农业保险典型模式,并专门考察山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探索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理性思考,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结论如下: (一)梳理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生成与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认为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事关农业稳定持续发展,既有坚实的理论支撑,也是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现实问题。准公共物品理论分析表明,无论是多风险或一切险,农业保险都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需要政府在制度供给、环境营造和财政补贴等方面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这是政策性农业保险生成的根本原因。博弈论分析表明,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可以有效调动农业保险经营者开办业务、农民参加保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实现政府、农业保险经营者、农民三个相关行为主体互动平衡的主导因素。制度变迁理论分析表明,制度在发展中处于基础和根本的地位,研究发展问题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重点,突出制度设计和实施的相关内容,其中政府推动农业保险制度变迁的动力最强,可以运用行政、经济或法律手段诱导和强制农业保险制度变迁,并履行相应的职责。福利经济学理论分析表明,政府支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可以大大增加社会总福利。农业弱质性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和农业多功能理论分析表明,政策性农业保险属于政府对自然灾害的补偿和救济内容,实施的意义广泛而重要,并且对国际贸易不产生扭曲作用,是WTO框架下政府加强对农业支持保护的重要措施。 (二)按照政府干预和扶持力度的强弱,可将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大体划分为早期波折阶段(1950-1993年)、制度缺失阶段(1994-2003年)和恢复试点阶段(2004年至今)。其中,1994年以前的农业保险是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一种萌芽形态和简单形式,2004年是商业性农业保险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另一个重要分界时点。通过分析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历程、曲折成因及其启示表明,对于政府、农业生产者和保险公司三个行为主体而言,政府财政补贴等相关优惠政策的实施力度,决定着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际供给水平和农民有效需求水平。没有政府的积极介入和有力支持,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就很难有稳定、持续发展,更难以摆脱曲折、徘徊、萎缩的发展困境。这一历史实践也启示我们,政府采取合理的方式积极介入,尽快确立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法律地位,不断加大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是促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健康发展、不断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供求均衡的关键。 (三)2004年以后,我国多个省份开展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探索,主要形成了上海安信、黑龙江垦区阳光相互制、吉林安华、新疆建设兵团中华联合、浙江共保体等五大典型模式。这五种模式的相同点体现在:地方政府主导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兼顾运用市场和行政手段实现保险规模扩张、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分散风险以及实行“以险养险”等方面,这些制度设计有效推动了试点工作的开展。同时,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性农业保险基础开办条件的限制,五种模式在区域特色、经办主体、保险对象、保障方式与程度、政府扶持力度、扩散效应等方面有所差异。这些发展模式的探索实践启示我们,制度设计是否合理、财政补贴是否有力是影响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2006年,山东省正式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从对山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探索情况的专门考察来看,试点取得了较好效果,特别是在帮助试点地区农户分散农业风险、推动农业生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政策性农业保险属于新生事物,在山东省刚刚起步,制度设计还不够成熟和完善,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行政色彩比较浓厚、巨灾风险准备金制度不够完善、保险责任与农民实际需求有一定差距、个别险种保险责任认定困难、农民群众保险意识淡薄且消费能力有限等诸多方面,特别是农户、保险公司、政府三者相互平衡关系还没有完全建立的问题,成为制约今后山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主要因素。 (五)从世界范围看,约有40多个国家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较为典型的有以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模式,以菲律宾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模式,以及前苏联模式。这些国家的实践证明,要想实现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健全的法律保障、强有力的政府支持、完善的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专设的管理机构、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另外,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各国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在险种与承保范围、保险责任、实施方式等经营层面上也有显著不同。这些国家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践启示我们,应积极借鉴国外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有益经验和一般规律,结合国情,加强制度创新,健全完善法律和政策支持体系,推动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健康发展。 (六)在我国建立科学、有效、完善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立足中国国情,大胆探索,抓住关键,勇于实践,积极推进,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这其中的关键因素和环节主要包括:加强立法,尽快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法律制度;设立农业风险管理机构,统筹全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分散转移制度,多渠道分散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税收制度,促进承保公司可持续发展;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投放相结合制度,实现农村银保互动发展;坚持自愿与适度强制相结合,为提高参保率提供制度保障;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资金使用与监管制度,确保资金保值增值。

第三篇:保险业务发展经验

一是统一认识,坚定信心。通过例会、晨会、夕会等多种形式宣讲政策、分析形势,统一全员发展意识,灌输保险发展理念,让全体员工明白大力发展保险不仅是员工份内的事,同时也直接影响员工的切身利益。通过统一认识,坚定发展信心。

二是积极培训,提高素质。通过组织保险业务知识培训、考试、现场演示等,让每个员工对险种、产品功能、卖点、目标客户、营销话术、合规宣传、保险服务等都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大大提升了营业人员的保险业务素质,从而提升了保险营销的成功率。

三是激励到位,营造氛围。为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该单位制定了"多发展多受益"的激励政策,让员工由单纯为完成任务而营销变为主动积极营销。通过在网点张贴"龙虎榜",鼓励先进,树立典型,带动后进,营造你追我赶的销售氛围。此外,该局每日还通过飞信通报销售业绩并鼓励表扬出单员工,进一步激发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四是内外配合,走访营销。该局网点充分利用理财经理和大堂经理到位的契机,与窗口营业人员内外配合,组合营销,既避免了窗口宣传时间长导致客户不满情况的发生,也能更好地营销客户。此外,该局还深入分析客户信息,有针对性地组织员工对客户进行走访,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开展保险宣讲会,为保险营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四篇:我国银行保险业务发展浅析

2011-1-20 15:16:07MSN理财共有评论1条进入理财大学

作者:王晓枫

关键词:银行保险 兼业代理 功能型监管

内容提要:目前银行保险的兼业代理形式不符合金融市场混业经营的趋势。本文对制约银保业务发展的因素作了简要分析,提出了一些应对建议,如建立战略联盟、加强联合监管、加强创新和激励等。

一、引文

银行保险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欧洲,如今已经发展到银行与保险公司的深层次合作所表现出的一种新制度。银保一体化使得银行与保险各自服务范围都得到了拓宽,彼此利用对方的技术、经验、客户基础和分销渠道,使二者优势互补,占有更大的市场空间。然而目前我国的银行保险是在回避权属融合的前提下谈银行或保险,实践中表现为:银行作为一个独立的机构,以自身业务之便代理销售保险公司的产品,属于保险的兼业代理形式,不符合世界金融市场混业经营的趋势。现就制约我国银保业务发展的因素和应对方案浅析如下。

二、制约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因素

1、兼业代理模式使银保合作无法深入

国内的银保合作主要是银行与保险公司签订代销协议,保险公司依赖银行丰富的客户资源销售保险产品,银行通过代理保险产品获取中间收入。这种兼业代理模式使双方在合作之初便形成了关注点的分歧:保险公司要抢占银行市场,扩大保费规模;银行要获得更多的手续费获得中间收入。结果便是保险公司同业之间形成手续费用的恶性竞争,而银行也没有把银保合作摆上经营管理议事日程,只是单纯作为增加中间收入的一种渠道,在营销机制和手段上没有加强创新,仅利用网点机构柜面强制个人推销保险的传统销售方式,造成银保合作只能停留在表层。

2、银保产品品种没有吸引力

我国人均保险覆盖率较低,作为风险转移的重要手段,保障型保险的市场最为广泛。而在银行代销的保险产品中绝大部分为简易型人身保险、分红型产品,万能险、两全险,保障功能设计不足;产品同质性较强,无法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年龄客户的差异化需求。从投资功能考虑,我国资本市场并不十分稳定,资金运用渠道相对狭窄,加上拓展银行市场支付较高手续费,成本提升,必然影响到产品的盈利。

3、销售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保险技术原理的复杂性和独特性,使得保险产品的学习和掌握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保险公司培训时多数避重就轻,精于营销话术,致使销售人员对产品本身缺乏辨识度,保险产品原理及内容的掌握不够到位,盲目营销,无法与客户需求匹配,更不能专业解答客户提

出的问题,多数成交保单均为保险公司协助完成,产生售后异议的概率较大。

4、没有科学有效的激励考核制度

由于银行在代理过程中处于优势,绝大多数情况在签订合作协议的期间内,保险公司只能通过阶段性激励机制(手续费收入)框定保险销售业务的目标,但对于具体目标计划数的落实没有话语权。有的银行一方面没有具体下达任务指标和具体考核和激励措施,另一方面收取的代理手续费全部进入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大帐,也影响到网点销售人员的营销激情和能动性。

5、分业监管弊端

银监会和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银行代理寿险业务结构调整促进银行代理寿险业务健康发展的通知》中虽然有对银行保险合作比较完善的监管规定:如手续费支付管理,协议签约主体限定,银行寿险兼业资格及销售人员资格,售后回访及风险评估等等,但规定的落实情况并不理想。实践中实行分业监管银保合作,银监会和保监会在各自的领域内发挥监管作用,无法“越权行动”。虽有规定,但没有明确跨机构跨业务该如何合作加强监管,无疑就出现多重监管和监管真空的情况。

三、应对建议

1、建立长期银保战略联盟,联手提供产品和服务

银行保险双方应建立在长远、战略的高度来选择合作伙伴,这样合作双方的地位平等,才能在联合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维护银行保险的销售渠道,更利于建立和培养一支相对专业、稳定的销售队伍,集中精力开发有利双方合作的销售体系,最终双方能够找出一个的共同点来关心、发展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作的模式不是单纯签订产品的短期代理协议,而是银行只跟某一家或两家保险公司建立长期战略联盟,,银行可以主动参与银保产品的创新,结合客户需求,联手开发集“储蓄性、保障性、投资性”于一体的特色银保产品,优化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流程,实现共赢局面。

2、 加强产品开发创新和人员专业培训

银行应该主动参与到银保产品的开发工作中,给保险公司提供思路和建议,丰富银保产品的内涵:如兼具保障和信托,投资和年金等特色;也可以根据银行所在地区实际情况,设计满足区域客户群需求的特定产品项目,划分市场,有针对性拓展银保业务。

保险公司对银行销售人员保险专业知识、银保产品销售策略、银行代理专业化销售流程、柜台营销等内容进行培训;销售人员必须具备保险代理人资格,并且按时进行继续教育及产品学习,使其对银保产品像掌握其他银行理财一样清晰;对台柜面人员培训积极主动转介绍客户及高效配合销售人员完成销售操作流程。

3、建立健全激励考核机制

科学的考核为业务开展提供指引导向,而合理的激励机制更是调动能动性的助力。银行和保险公司共同商定销售人员的考核办法,采取奖励与销售业绩以及目标完成率相挂钩的方法,调动银行销售人员的积极性。银行可将收入大帐的保险手续费收入按一定比例发放给到销售员工;保险公司可以将通过银行代理销售产品而降低成本所获得的利润适当的与代理银行分享,从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奖励代理保险业务突出的人员,并将保险的销售额作为评价银行分支机构业绩的标准,调动哦银行及其员工销售的积极性。对于员工的激励和考核可以不仅局限于直接销售人员,还包括进行客户转介绍的柜员和其他条线的银行员工,对于他们参与团队营销给予充分的肯定,促进合力推动产品销售。

4、完善银保监管体系,加强监管力度

从长远来看,金融一体化是银行保险发展的要求和结果,应逐渐突破现行分业监管的模式,实行功能型监管制度。可以根据金融产品的功能即金融业务进行监管,而不管这个业务由哪个金融机构从事,即由针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转变为针对金融产品的监管。一方面在出现金融业务交叉现象时,可以实施跨产品、跨机构、跨市场的整体监管,使监管机构对金融风险的关注视野放大,另一方面鉴于金融产品所实现的基本功能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据此建立的监管体系和规则更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从而有效地解决混业经营条件下金融创新产品的监管归属问题,避免监管“真空”和多重监管现象的出现。

四、结语

银保合作市场空间的开发,需要在借鉴国外银行保险成功合作经验的基础上,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政策和策略,保险公司和银行加强联合,开展深层次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壮大我国金融实力,提高金融机构服务水平。相信在全球金融业的混业经营成为趋势的条件下,我国银行业与保险业的有机融合只是时间问题。

第五篇:银行保险业务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

北京智道顾问有限责任公司

银行保险业务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

本产品保密并受到版权法保护

Confidential and Protected by Copyright Laws

内容简介:

随着金融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不断发展,金融领域的交叉融合和混业经营趋势越来越明显。为了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国际上各大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并主动适应这一变化。作为该变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银行和保险的融通和合作应运而生,并产生了一个新的领域-银行保险。我国是分业经营国家,银行和保险公司主要是通过签订协议在业务层面进行合作,由银行代理销售保险产品。我国银行保险在上世纪末兴起后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获得了高速成长,现在已成为我国保险公司和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在现在这种"协议销售"的银保合作模式下,我国银行因为大多数都有雄厚的资金支持,众多的营业网点和客户资源,所以导致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不对等地位,银行往往处于优势地位。而这种不对等地位致使保险公司和银行都不愿意投入过多的资金和技术。没有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就缺乏新产品的研发,缺乏对销售人员的培训。此外还有国家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所以只能说我们国家的银保业只是处在一个初级阶段。

本专题——《银行保险业务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主要阐述银行保险业务含义、特点、发展现状和机遇,以及通过对国外成熟的银保业务来对我国银保业务的一些启示,阐述我国银行保险业务面临的发展问题。并深入研究我国银保险行业务发展的对策。

《银行保险业务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 银行保险业务概述

本章对银行保险业务及其发展现状做简要的概述,分析银行保险业务的内涵,介绍银保的业务范围及其特点。并且详细说明了银保的发展历程及我国银保发展的阶段。

第二章 我国银行保险存在的问题

目前,随着银保业务在我国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我国的银保数额比重也越来越大,当然同时也伴随着很多业务问题凸现出来,本章就是描述了我国银行保险业务的四大方面问题。

第三章 国外银行保险营销策略分析与借鉴

通过《第一章银保业务的概述》能够初步了解银保的概念与发展史,而第二章又能了解到我国银行保险业务存在的业务,而本章主要是通过介绍国外各个银行银保业务的发展及经验,了解他们的优势和不足,进而对我国银保业务有启迪、借鉴作用。

第四章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对策建议

本章是通过前三章的基础上,对我国银保业务的可持续良好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主要是五个大方面,从合作模式的转变,银保产品的更新和创新,以及搭建信息平台,加强内部体系建设以及完善法律法规。

目录:

第一章 银行保险业务概述

一、银行保险业务的内涵

(一)银行保险业务的定义

(二)银行保险的业务范围

(三)保险与其他业务的不同之处

二、银行保险产生和发展的背景

(一)银行保险发展的动因

(二)银行保险历史的发展阶段

(三)我国银保的发展进程

第二章 我国银行保险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银行保险产品同质化

(一)银保合作模式的影响

(二)营销方式的影响

(三)营销人员业务素质的影响

二、银行保险营销方式落后

三、银行保险业无序竞争

(一)销售渠道的争夺

(二)政府监管的弱化

(三)缺乏科学的经营理念

四、银行保险业营销手段失当

(一)保险公司自身管理问题

(二)银保合作协议不健全

(三)功能趋同引发销售误导

(四)政府监督管理不力

第三章 国外银行保险策略分析与借鉴

一、欧洲各国家银保发展历史

(一)法国银行保险的发展状况

(二)英国银行保险的发展状况

(三)意大利银行保险的发展状况

(四)西班牙银行保险的发展状况

二、国外银行保险的发展经验

(一)完善而宽松的法律监管环境

(二)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合作模式

(三)公司文化与激励制度

(四)合理的产品设计

(五)多样的营销渠道

(六)寿险市场传统销售方式的影响

三、国外银保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一)分销协议模式

(二)战略联盟模式

(三)合资企业模式

(四)金融控股集团模式

第四章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银保模式,深化银保融合

(一)适时调整金融管制政策

(二)探索深化合作的可行途径

二、着力打造银保信息平台

三、推动银保产品和服务创新

(一)加强银保联合,深化改善技术条件

(二)运用政策支持,结合先进经验

四、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有效防范经营风险

(一)加强合同及其手续费支付的管理

(二)严格自律,切实杜绝商业贿赂行为

五、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

(一)加强银监与保监部门的协调

(二)完善银行保险相关法规体系

(三)加强行业自律,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购买回执

智库在线

智库在线()秉承“智通库汇 ”的服务理念,不断收集和更新市场调查研究信息。智库在线通过提供来自千家海内外专业研究公司的500,000份以上的研究报告,解决客户的市场情报来源的单一性。

无论客户是在寻找新产品趋势还是分析市场竞争力,智库在线都有一流的研究产品和行业专家,都会在深入了解研究公司在各自领域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客户需求,以客观公正的报告呈现。

 产品

 研究报告

 数据挖掘

 培训服务

 服务承诺

智库在线严格遵守智库在线制定的信息服务《规范承诺》;

智库在线力求保证产品的客观、公正、中立;

智库在线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客户和业内同仁的指导和帮助,公司的管理团队再次表示衷心感谢!欢迎客户和业内人士反馈意见和建议,同时希望业内专家和行业主管批评指正,我们为此将不胜感激!

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北路107号珠江罗马嘉园49号楼1001室

http://

上一篇:中队党支部工作总结下一篇:制定工作计划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