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陵园简介范文

2022-05-29

第一篇:烈士陵园简介范文

应山烈士陵园情况简介

应山烈士陵园坐落于江苏省泗洪县龙集镇应山村境内,北邻洪泽湖,南靠古集应山,楼尚公路擦肩而过。在泗洪这片红色热土上,她与泗洪烈士陵园、雪枫陵园、朱家岗烈士陵园一道,成为当地老百姓和社会各界祭奠和缅怀革命先烈的重要场所。

应山抗战烈士公墓建于1943年,最初安葬了抗战牺牲的83位烈士。1941至1942年间,抗日战争进入非常艰难和残酷时期,当时新四军四师九旅的卫生部及后方医院就设立在紧邻古集应山的金圩村,在朱家岗战斗以及周边其他数次大大小小对日作战中,身负重伤的新四军战士,因医疗条件有限,救治无效,英勇牺牲,九旅卫生部就陆续把这83位英烈的尸骨埋葬于此,其中就有在著名的朱家岗战斗中英勇负伤救治无效而牺牲的17位烈士。公墓所占用的20亩土地是由当时金圩开明的大地主高友宽主动捐献。据主动义务照看陵园40多年的老复员军人,现年84岁高龄的金立珍老人回忆,当时九旅卫生部为这83位烈士每人一穴进行安葬,并为他们用木牌立了碑,木碑上刻有烈士的英名、籍贯、年龄。1946年冬,国民党还乡团把83位烈士的木碑拔起并集中烧毁。自此,后人就再也记不清也分不清哪位烈士埋葬于哪座坟墓。

应山烈士陵园始建于1966年初,当时由泗洪县人民政府拨款5000元修建了简易的抗战烈士公墓纪念塔和纪念碑。陵园占地约20亩,纪念塔高约6米,塔基2米见方,系青砖混凝土结构,塔的正面刻有“抗战烈士公墓”,塔的东侧刻有“抗战死难者万岁”,塔的西侧刻有“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当时还为抗战死难烈士立了大理石碑,石碑上刻有烈士的英名、籍贯和年龄。

九十年代初,开始筹建朱家岗烈士陵园时,曾指挥过朱家岗战斗的26团团长罗应怀将军来到应山烈士陵园,想把参加朱家岗战斗牺牲的17位烈士的尸骨迁移到朱家岗烈士陵园,终因无法辨认这17位烈士葬于哪座坟墓而未果,当时罗老将军倍感伤怀。

应山烈士陵园除了安葬这83位抗战烈士外,解放后至今,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安葬了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而献身的13位英烈,加上这83位“无名”英雄,共有96位先烈安息在这块热土上。

遗憾的是,应山烈士陵园不仅始建之初就十分简陋,而后又屡遭国民党反动派和文革期间造反派的多次破坏,加之陵园四周没有院墙,无专人看管,又年久失修,杂草丛生,破旧不堪。纪念塔塔基部分的青砖应经脱落,石碑盗毁现象严重,混凝土覆盖的墓穴也多处开裂。当地少数群众在墓地随便耕种,导致陵园内只有一条一尺多宽的羊肠小道,勉强

单人行走,如遇阴雨,泥泞小道,路人难行。每逢清明节、建军节等节日,当地干群、师生、烈士后裔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前来祭奠英烈时,都倍感心酸,盼望国家能重修应山烈士陵园,以告慰长眠于此的英烈。

2010年初,经省财政厅、泗洪县人民政府批准,应山烈士陵园修建工程正式动工,总投资约380万元,工程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已竣工,包括征地、拆迁、建围墙、300个墓穴、花草、下水道、大门、办公用房等,二期工程预计在2012年8月开工,包括纪念碑维修、大门装潢、红色浮雕、广场、背景墙等。

应山烈士陵园是泗洪这块红色热土上宝贵的不可多得、不可再生的红色遗产,她的建成将告慰长眠在这里的96位烈士的英灵,重新燃起人们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热情之火。

第二篇:湾寨烈士陵园修建及烈士情况简介

湾寨烈士陵园起源于一九五九年。以前俗称烈士墓,几经苍桑,坟墓倒塌,杂草丛生,1958年7月26日,滇黔铁路在我区施工段正式动工,其中最长,最艰苦的施工段为黑晒至岩脚寨隧道。岩脚寨隧道全长2714米,当时在全国也是比较长的隧道。接受施工更有甚者,随意侵占。1974年原大用公社出资3千余元,初建陵园,将陵园地界划定,并建门坊题字。几十年来,湾寨烈士陵园已成为全镇及至全特区广大干部、群众、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最佳场所。为使烈士的精神不断发扬光大。2002年底,在时任特区党委书记熊德威同志、政府区长朱绍伦同志的关心和高度重视下,在大用镇党委、政府的努力下,由中铁十五局株六复线指挥部,六枝特区煤焦经销公司,六枝特区原铁道兵部分老战士马登云等单位和个人共同捐资34万元,将烈士陵园的主体进行扩建,同时修建了烈士纪念塔,将烈士的英名刻于大理石碑,镶于纪念塔周围。2004年初,特区政府又出资8万元,民政局出资3万元,完善了烈士陵园的附属工程,使整个烈士陵园焕然一新,尤为壮观。追溯历史,悼念烈士,使我们感慨万千,倍受教育。

事故原因是施工中碰上了煤层,瓦斯突出,洞内的解放军战士及民工牺牲了99人,事故发生后,进洞抢救的解放军指战员也都相继牺牲在洞内,牺牲人数达百余人,这么大的伤亡在铁道兵部队建设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此次事故很罕见,一瞬间的强烈闪电爆炸,有些不幸者的耳朵被撕了下来,有的身上的衣服看似完好,但用手一摸却全都成了灰,有的简直无法辨认是谁。紧张的抢救工作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抢救分主次进行,凡有希望救活的都优先抢救。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有许多同志还是没能活过来。对牺牲的烈士,同志们将其洗净裹好,装殓好,有的由亲属运回原籍安葬,有的葬于现在的湾寨烈士陵园,有的葬于现岱港村半坡的跨网山。

那时解放军修路就如同打仗,没有索取,只有奉献,为新中国的发展,为新中国的强大,奉献青春、奉献生命。在当时的烈士追悼会上,无论谁上台讲话,总是先落泪,喉咙哽得无法讲下去。

1961年的春天,艰苦的岁月终于熬到了头,8506和8507部队全体官兵们终于在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光荣任务,整个隧道从设计到完工,误差才0.4%,当时在全国的大隧道中打出如此水平,是罕见的。坚强的队伍终于创造了奇迹。

悲壮的事实证明,滇黔铁路,岩脚寨隧道的畅通,是用烈士们的鲜血和生命铺平的。在众多的烈士中,有一位是最引人注目的。他让人民联想起战火纷飞的年代,也让

任务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8506部队第二十七团和8507部队,另外还有10个民工中队。当时施工设备差,甚至没有。而是用人工一锤一钻地打。一锄一镐地刨,正是这些英雄们,他们用汉水、鲜血甚至生命开通了近3公里长的隧道,时间仅用两年零七个月。

岩脚寨隧道两头山型结构均不相同,东进口为山夹煤层,西出口为石灰岩石山。东进口易施工,但容易塌方和发生瓦斯爆炸,1959年6月26日下午5点钟,施工正进入紧张阶段,岩脚寨隧道口突然传出一声巨响,接着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就在这一巨响中,由于受强大冲击波的作用,洞口内飞出了百架棚子、木柱、铁柱,还有都斗车和乱石等。洞外人们已经意识到这是一场灾难。

人们想起新中国初建时那错综复杂的艰苦岁月。他就是饶其柏烈士,饶其柏烈士是江西人,为肃清匪患、解放贵州。于1949年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来到普定县,一个月后,饶其柏同志调任原普定县化处区去大用乡任乡长(也就是现在的六枝特区大用镇)

饶其柏同志到任后,积极带领其他同志组织群众开展减租退押并要求地主富农要向乡政府交粮、交税。为此,不甘心灭亡的地主阶级怀恨在心,视机报复,向当时的乡政府施压,经常威胁乡政府及饶其柏等同志,并将当时协助乡政府筹粮筹款的李立江等两人秘密拉倒湾寨锅底坑杀害。

1950年3月下旬,地主与土匪相互勾结,企图推翻新生的人民政权,一时间,匪患迭起,土匪横行,革命斗争的形势非常严峻,面对这种复杂情况,饶其柏同志无所畏惧,仍然坚持下村,走访群众,发动群众筹粮筹款,把自己的生命安全放置脑后,常常是早出晚归,工作到深夜。

1950年4月,天刚微微亮,大用附近的大小土匪头目肖相奎等人,带数百名土匪把邓柏符家的洋房包围起来(当时饶其柏同志因工作需要,就住在大地主邓柏符家)。饶其柏同志见情况紧急,便以楼房为依托同土匪展开了战斗。由于寡不敌众,埋伏在民房楼上的土匪开枪击中了饶其柏同志的大腿,饶其柏同志倒地后不幸又被正面拦击的土匪开枪击中背心。年仅28岁的饶其柏就这样壮烈牺牲了。

饶其柏牺牲后,穷凶恶极的土匪将其尸体拉倒街上,将其抛尸荒野,后来才有群众偷偷将其掩埋。

1966年11月10日,原大用公社将饶其柏烈士的遗骸移葬于此,并撰写碑文,以便后人悼念。据说,饶其柏同志西进贵州前曾是一名大学生,为创建社会主义新中国,实现远大理想,他用自己的鲜血为新中国的五星红旗增添了色彩,他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捍卫了新生的人民政权,饶其柏烈士用鲜血乃至生命为自己谱写了一曲无悔人生的英雄赞歌。

愿长眠于青山之下的英烈们永垂不朽。

第三篇:关于胡耀邦陵园简介——(陵园设计)

我想大家都认识胡耀邦,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领导人之一。那你们知道胡耀邦陵园吗?那是一个很特别的陵园设计。平潭东方麒麟园园长指出胡耀邦陵园设计,由江西省城建雕塑创作室和江西省美术家协会负责,桑任新同志主持。

整个墓碑像一面直角三角形的旗帜,高4.43米,底边长10米,碑重73吨。三角形花岗岩碑上,雕刻着中国少先队队徽、中国共青团团徽、中国共产党党徽。象征着胡耀邦一生与这三个政治组织的特殊关系。

墓碑的右上方,是胡耀邦头部侧面雕像,栩栩如生。像周围嵌作不规则形状,有很强的立体感。从正面看,整个图像是微笑着的;从左侧看,则是忧国忧民之态。墓碑的后面有火炬形的草坪,缀以从井冈山运来的9块巨大花岗石。在紧靠墓碑右侧的一块石头上,有李昭亲笔题写的“光明磊落无私无愧”八个大字。从陵园入口处到墓碑前,有两条弯绕的墓道,均铺有73级石阶,象征着胡耀邦73年人生的曲折道路。

胡耀邦少年时投身中国革命,成为“少共”的领导人;青年时献身共青团,成为一代杰出青年领袖;晚年致力中国共产党的改革开放事业,在邓小平的麾下冲锋陷阵,死而后已。平潭东方麒麟园指出“旗角”是刺向广袤的蓝天,“旗子”下面还有一块黑色大理石的墓碑,横跨陵墓的底部,用金色的字体刻写着耀邦同志的生平和评价,落款:中共中央委员会。

第四篇:雷天明烈士事迹简介

雷天明(1916年4月----1947年2月),湖北房县人。雷天明同志出生在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成长在兵荒马乱的时代。四岁母亲去逝,九岁父亲被害论为孤儿。由其叔父抚养,并接往武汉求学,接受了进步思想的影响。

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初,天明同志回到房县在中共鄂北党组织负责人安天纵、左觉农领导下开展工作。193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秘密发展党的组织,团结影响了一批房县进步青年奔赴延安和中原解放区。

1940年2月,被党组织派往鄂豫边区新四军部队工作,先后担任新四军五师政治部秘书。十五旅四十三团政治部主住,鄂中军分区政治部联络部长,鄂中军分区统战部长,中原军区二纵政治部联洛部副部长等职。

1946年6月,在国民党部队的大举进攻下,中原解放区部队向鄂北突围,雷天明同志放弃化装北上机会,主动要求随部队突围西进。部队突围到鄂西北地区后,在房县上龛成立鄂西北军区,展开部队就地开展游击战争,开辟鄂西北革命根据地。雷天明先后在竹山、房县、保康交界山区创建两竹房革命根据地,开反清剿的武装斗争。

1947年元月,雷天明率部向兴山转移途中,因负伤在榛子岭被捕。2月23日在向房县押解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榔口土地垭。

第五篇:犁倭烈士事迹简介

犁倭烈士墓地三位烈士简介

革命烈士吴国泰,江西省余干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战士。50年代后,正值大西南剿匪时期。吴国泰随部队南下解放大西南,进驻清镇县。1951年初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奉命前往犁倭这个地区剿匪。这只野战军部队在站街和当地的很多土匪展开了一场场激烈的战斗,最终消灭了猖狂的土匪。部队作了短暂的休整后,立即兵分两路,一路前往卫城鸭池河方向剿匪,一路往左向犁倭流长一带剿匪。部队行军至左六弯弯时,遭遇徐绍兵匪头带领的土匪的伏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交火,最终解放军大获全胜,但是最可爱的解放军战士吴国泰就在激战中不幸壮烈牺牲。

革命烈士王继富,山东省奉安县人,和吴国泰同在一支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部队)。前面讲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犁倭流长分队在犁倭左六弯弯剿匪胜利后,部队又开到右拾熬硝洞下,准备一举消灭藏于熬硝洞中的残余土匪,谁知熬硝洞口军事牢固,火力很猛,解放军战士难以一时攻破,剿匪战斗处于焦灼状态。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在短时间内拿下这场战斗,在这关键时刻,王继富手抱炸药包,奋不顾身冲向熬硝洞口军事堡垒,由于土匪十分猖狂,火力太猛,英勇的王继富牺牲在猖狂的土匪的乱枪之中。

革命烈士李龙富,贵州省清镇县犁倭乡右拾村人,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部队,1978年在北京修铁路时因公牺牲,被追认为烈士。虽不是牺牲在敌我双方战斗中,但是他在工作中敢于争先,不怕苦不怕累,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让给别人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革命烈士杨邵文,贵州省清镇县蔡水乡大寨村人,1950年担任大寨大队民兵排长,1951年正月带领中国人民解放军侦察土匪罗吊二和罗吊三去向时,在大寨村煤洞坡洞内遇害,时葬于清镇县蔡水乡。

上一篇:老人与海阅读范文下一篇:老年体协申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