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2023-06-11

第一篇:26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公开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教案

高二历史第13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知识主线】: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在科技发展上的主要成就,主要涉及国防、农业、计算机和航天技术等几个领域。国防科技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原子能和火箭等领域的重大突破;作为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中国在杂交水稻技术上取得的伟大成就,对中国和世界解决粮食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信息化时代,中国在巨型计算机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中国政府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航天技术等高新科技领域也迅速发展,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情感主线】:(1)通过对新中国取得的各项科技成就的掌握,使学生认识到在新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科技发挥的重大作用,进而深刻理解在现代社会,科技对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重大影响力。(2)通过对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和感情,激发其对现代科学的热爱和兴趣。

【重点】:

1、新中国成立后原子能、计算机及航天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的成就。

2、袁隆平及其杂交水稻。

【难点】:新中国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及意义。

四、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层次:识记新中国在国防、农业、计算机和航天技术等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

2、能力提升层次:理解新中国各项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通过认识、体会科技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体会邓小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从而坚持“科教兴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开拓创新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五、教学方法:

1、问题式教学:教师层层设问并引导学生质疑设问,让学生掌握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养成爱问深究的好习惯。

2、多媒体课件教学:使用多媒体课件,使课本内容形象直观的同时增大了课堂容量。

3、情境式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领会,做出正确判断的同时培养应有的爱国主义情感。

六、教学思路:

本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四个部分:“两弹一星”即国防现代化,“东方魔稻”即杂交水稻技术,“银河”系列计算机即计算机技术,“神舟”号飞船即载人飞船技术。讲述这四部分时,主要按照时间顺序,从国防科技的发展切入,依次讲述了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1世纪最新的科技成就。

本课讲述的是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除此之外,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还有很多,所以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时,除了解课本所述外,还需上网查找资料,以了解新中国更多的科技成就。教师课前收集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除直观展示课本所述成就外,补充课外内容,增大课堂容量。

本课的重点是了解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同时,教师通过多设置情景材料、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巨大成就取得的原因。

七、课前预习:

1、完成预习学案。

2、上网查找有关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科技的发展历程 【讲授新课】:

一、检查学生预习成果。

(检查学生预习学案的完成并帮助解决预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二、课堂提升(精讲点拨)

1、国防领域:两弹一星

(1)阅读材料,了解中国研制原子弹的背景。

(2)关于“两弹一星”的研制时间、过程,掌握课本基础知识。 (3)阅读下列材料:

我国原子弹正式起步研制的1959年,正值我国经济困难时期,粮食短缺,科研人员每天在食堂都吃不饱,但回到研究室立即展开工作。远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基地,百万大军在那里从事科研工作和基建工程,那里大戈壁的客观条件更艰苦,罗布泊本来植物就很稀少,可以吃的如榆树叶、沙枣树籽,甚至骆驼草,几乎都被他们拿来充饥了。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之下,科学家以艰苦创业和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创造了奇迹。

通过阅读上述材料,使学生体会学习科学家艰苦奋斗、献身祖国的奉献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合作探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再小组交

流讨论,之后展示成果)

探究

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材料二 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新华社播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明确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阅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新中国为什么要集中力量首先在一些国防尖端领域取得突破?

探究

二、 有人认为:中国是热爱和平的国家,而原子弹、氢弹等是非常可怕的杀人武器,研制核武器难道不是和我们热爱和平的初衷相违背吗?何况,如果那时把研究核武器所耗费的巨大的财力、物力用于发展经济,也许我们的父辈那时候不至于那么贫困。

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通过这两个探究题,加深对这一目的了解掌握。

2、农业领域:袁隆平和杂交水稻 (1)袁隆平简介 (2)阅读下列材料:

袁隆平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

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

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

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通过阅读上述材料,了解袁隆平的贡献及人格精神。

3、信息技术领域:“银河”系列计算机 (1)【百度百科】“银河”系列计算机

(2)了解中国政府“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

中国信息化发展战略概括为: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走出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对此有详细说明。

4、太空领域:“神舟”号飞船 【百度视频】

http://video.baidu.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25&word=神舟八号的发射

通过观看视频,增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事业复兴的信念。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即近代科学)。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在16—18世纪却没有产生现代科学,这些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现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在亚洲产生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

材料二

20 世纪中期以后,以航天技术、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的世界性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为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自力更生,取得“两弹一星”的重大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都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向科学进军”, 1949 年 11 月,成立了以郭沫若为院长的中国科学院,逐步建成了由中央各部门、高等院校和地方组成的科学研究体系。 1956 年,中国制定《 1956—1967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把发展以原子弹、导弹为代表的尖端科技放在突出位置。

1978 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制订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做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

2002 年,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加强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让学生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科学技术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6、设问:除了课本所述的主要成就,新中国还有哪些科技成就?(让学生交流展示所搜集到的信息。)

7、【小结】:我们了解了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分析了这些成就取得的原因,那么学习本课,同学们从中可得到哪些启示?

九、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使课堂形象、生动、直观;使用网络技术,能增补课外材料,弥补课本之不足。将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相结合,能实现教材的重新整合,增大课堂容量。下面就本节课略谈浅见:

1、本课以基础知识为主,需要理解的只有“新中国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这个知识点。

2、若只局限于课本,照本宣科,本课的学习毫无效果。而使用多媒体,丰富的图片更生动、有趣、形象直观,且通过观看视频播放,更易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情感。加上网络资源的利用,更补充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开阔了视野。

3、本课补充的课外材料较多,课堂时间稍嫌紧促。

第二篇:第19课 科技技术的成就教案

第19课科技技术的成就教案

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以邓稼先和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分析新中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和几位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认识:通过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先进事迹,增强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

学习重点: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

学习难点: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一、课前预习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年,我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使用核武器,不对使用核武器。

2、我国开始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是在

年。

3、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是在

年。

4、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

水稻的是

,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

5、“两弹一星”指的是

6、1970年4月24日,我国用

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成为世界上第

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7、

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

8、XX年,

载人飞船往返成功。

9、世纪性的工程是

,早在20世纪20年代,

就提出了利用

的设想。它主要是由

等组成的。1997年11月,顺利实现了

,标志着工程第一阶段的胜利完成。

0、列举出新中国成立以后所取得的三项重大科技成果。

二、课堂研讨

、原子弹是在科学谁的带领下研制出来的?我们应该学习他哪些优秀品质?

3、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武器,我们这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和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它?

籼型杂交水稻

材料分析:XX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江泽民主席亲自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发给水稻专家袁隆平,以表彰他的突出贡献。

请问:

1、他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2、我们应该学习袁隆平哪些优秀品质?

建国后,我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三、课堂测试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是在哪一年?A.1955年

B.1964年

c.1966年D.1999年

2、我国研制原子弹的根本目的是

A.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

B.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c表明了我国的科技水平已经局世界前列

D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

3、20世纪40年代最早制造出原子弹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苏联

D.德国

4、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意义

A.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

B.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c.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D.可以对不满中国的国家使用核武器

5、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

A.长征一号

B.东方红一号

c.神舟一号

D.神舟五号

6、世界上第一个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A.美国

B.苏联

c.中国

D.法国

7、我国下列科技成就取得成功的先后顺序是

⑴原子弹爆炸成功

⑵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实验成功

⑶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⑷无人飞船上天⑸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A.⑴⑵⑶⑷⑸

B.⑵⑶⑴⑷⑸

c.⑵⑴⑶⑸⑷

D.⑵⑷⑶⑸⑴

8、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的科学家是

A.袁隆平

B.邓稼先

c.钱学森

D.赵忠尧

9、下列那些科技成就不是我国首创的

⑴原子弹⑵中近程地地导弹⑶人造地球卫星⑷载人飞船⑸籼型杂交水稻

A.⑴⑵⑶⑷⑸

B.⑴⑵⑶⑷

c.⑵⑶⑷⑸

D.⑶⑷⑸

0、下列有关我国运载火箭发射水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使用国产长征运载火箭

B无国多次发射人造地球卫星

c我国已经掌握一箭三星发射技术

D我国目前还不能发射返回式卫星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是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

请回答:

⑴这句话是谁的名言?他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四、学习体会

第三篇: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共)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科技发展战略,知道“两弹一星”、“863计划”、科教兴国战略等重要概念;列举建国以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成就,包括“两弹一星”到航天事业的发展、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等。

②理解:党和政府的战略决策与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③运用:探究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

①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收集有关资料,结合课文中的图片、资料等,就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展开自由讨论和交流。

②独立或合作整理、归纳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理解党和政府的科技战略决策是我国在科学技术上取得重大成就的可靠保证。

②学习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等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崇高品德和献身精神,树立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增强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重点:

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三、难点:

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深入浅出、准确简练地讲述本节课所涉及的科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今天我要带着大家穿越时空,去感受一场盛世空前的颁奖典礼。首先,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出今天获奖的科学家。

【幻灯片】展示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金怡濂等科学家照片。 【过渡】那么这些伟大的科学家为我国做出了什么贡献了?请看:【幻灯片】表格。

【幻灯片】问题。

【讲述】这些伟大的成就是怎么取得了?这些伟大的成就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些科技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会从今天的颁奖典礼中学习中得到答案。

【幻灯片】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活动】首先我们要颁发的第一个奖是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请一位同学致颁奖词。

【过渡】下面我们先来看邓稼先先生对我国科技研究做出的贡献。 【板书】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2、“两弹一星”核科技成果:【幻灯片】原子弹,氢弹成功。 【过渡】下面我们来看背景:

1、“两弹一星”:核科学(1)背景 【幻灯片】:美国和苏联先后爆炸原子弹成功的画面。 【讲述】1945年8月6号二战已经接近尾声为了促令日本投降二战,美国在日本的广大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原子弹的投放加速了日本的投降,同时美国也向世人宣告了核武器的诞生。1949年8月29日,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

【过渡】请大家再来回顾一下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

【讲述】建国初期,美国仇视中国,中美关系恶化。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总结】背景:中国面对恶劣的国际环境,需要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维护中国的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幻灯片】展示大亚湾和毛泽东话,学生思考回答核能源的意义?①打破了大国垄断

②维护了国家的安全,为国家的建设创造了稳定的环境。

【思考】展示泰山核电站的经济效益和日本广岛的毁灭各自说明了什么?

结论:因此我们要热爱和平,合理利用核资源。

【活动】下面我们要颁发的第二个奖是国家“两弹一星”功勋奖 请一位同学致颁奖词。

【板书】

2、“两弹一星”卫星技术

【幻灯片】东方红一号卫星,结合教材归纳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的历史意义: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幻灯片】展示三大计划:863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引导学生回答:国家对科技发展的高度重视!

【板书】

3、航天技术 引导学生:【幻灯片】神舟五号: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成为世界航天大国。神舟六号、神舟七号:我国的航天事业蓬勃发展! 【过渡】展示饥饿的女孩图片说明饥饿蔓延着世界,威胁着人民的生命。下面我们要把第三个奖颁发给一位潜心研究,最后战胜饥饿的科学家袁隆平。

【活动】颁发国家科学技术奖请一位同学致颁奖词。 【板书】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幻灯片

17、18】学生讨论回答袁隆平的贡献:

1、杂交水稻增产明显,南优2号单产一般比常规稻增产20%以上。

2、杂交稻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3、杂交稻在世界范围推广,被许多国家引种,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过渡】下面我们来看我国在计算机领域的成就。我们把第四个奖颁发给计算机之父金怡濂教授。请一位同学致颁奖词。

【板书】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技术

【讲述】意义:它的诞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独立设计和研制巨型计算机的国家。

【活动】下面我们要颁发今天的最后一个奖是擦肩而过的诺贝尔奖,请一位同学致颁奖词。

【板书】

2、生物技术

展示结晶牛胰岛素和人类基因草,感受生物科技的成果。

【讲述】意义: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反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做出了贡献。【活动讨论】建国以来科技发展的原因? 1.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前提)2.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保证)3.吸收人类文明成就,并在创新中求发展;4.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开拓精神与无私奉献

【提问】讨论:重大科技成就的影响?

1 .振奋了民族精神。2 .增强了综合国力。3 .提高了国际地位。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技术,建设国家,造福国人!

【总结】朱熹诗《偶成》鼓励大家努力学习,珍惜时光。

第四篇:第15课 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 教案

第15课 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 必修作业模版内容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3.教学内容分析 4.教学目标 5.教学难点分析 6.教学课时 7.教学过程 8.课堂练习 9.作业安排

10.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11. 自我问答

第15课 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 学情分析:

对于四大发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感觉到这些技术的应用,因此,利用实物导入或者用图片导入都容易使学生轻松愉悦地进入进入历史情境。初一学生在智力方面,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不够成熟,对事物的认识仍具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达到独立自主、自我教育的目的。

知识与能力:

知道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了解活字印刷的优点,认识中国发明的活字印刷是世界印刷技术史上的一次重大革新,对传播知识、促进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通过对火药和指南针的了解,认识这两项重大科学技术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通过黄道婆对棉纺织技术的革新,初步认识先进生产工具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过程与方法:

收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黄道婆事迹的资料,讲述这些发明及技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采用课件形式展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及棉纺织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宋元科技对中国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贡献,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通过对毕昇和黄道婆的事迹与经历及成就的了解,学习他们热爱生活、勤劳勇敢的探索精神。

教材分析:

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丰富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四大发明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印刷术、造纸术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指南针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火药对欧洲社会起了巨大的震动。总之,宋元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处于当时世界文明的高峰。

本课重点:了解三大发明及棉纺织技术的革新,认识中国宋元时期的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难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学过程

[屏显]放录像“神舟七号”升入太空

[师]同学们看了这一段录像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生]各抒其见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神舟七号”升入太空更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一件事情。其实,早在我国古代就有许多科技成就居于世界的领先地位,大家知道有哪些吗?

[生]七嘴八舌

[师]对了,四大发明中有三项是宋元时期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屏显]课题“第15课 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

【讲授新课】

[师]宋元时期,科学技术在隋唐繁荣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处于世界

文明的颠峰时刻,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

[屏显]

一、印刷术————活字印刷术

[屏显]“毕昇”的图片 [师]大家知道他是谁吗? [生]略

[师]他是什么时期的人? [生]略

[师]他的身份、地位如何? [生]略

[师]此人有什么了不起的创造? [生]略 [师]很好。 [屏显]活字印刷术

[师]其实在此之前,印刷术已有了一次创新,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生]雕版印刷

[师]它是在什么时候发明的呢? [生]唐朝

[师]对了,有了雕版印刷,为什么还要发明活字印刷术呢?

[生]讨论、归纳(略)

[师]大家分析一下,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相比,究竟好在哪里?你认为有哪些变化?

[生] 突出两个“变”字:字变活字,死版变活版,既经济又省力、省时,可反复使用。

优点:省时、省力、省料、省钱、存取灵活、更换方便、效率提高

[师]由于泥活字易损坏,难着墨,所以未大力推广。后来,元朝的王桢又制成了木活字。

[屏显]“木活字” [师]后还发明了圆盘形活字盘,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

[屏显]“圆盘形活字盘”

[师]到了清朝,又出现了金属活字。活字印刷传人朝鲜后,朝鲜人民又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铅活字。约15世纪,活字印刷又传人欧洲国家。欧洲的活字印刷比中国要晚了四百多年。

[师]中国的这一项伟大发明创造,对中国、甚至整个世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下面大家讨论两个问题:

[屏显]讨论: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什么好处?(从文化发展和社会效益方面分析)

2、你知道我国的印刷术近年来有什么变化吗?

[生]小组讨论、回答

[师]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对传播知识、促进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节省了材料,提高了印刷效率,给社会带来了很多实惠。近年来,我国印刷业开始了“告别纸与笔、铅与火、走向光与电”的时代,由键盘输入汉字,经电脑排版后,通过打印机打印出来,由电脑程序控制的复印机、油印机可进行大批量高质量的印刷,另外扫描仪、数码照相机也可与电脑相连,实现方便快捷的图文印刷。所以,同学们也应该多多了解我国和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努力学习,增长知识,这样,才能适应将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局面。

[师]宋代不仅在印刷技术上有了突破,而且在指南技术、火药火器制作上有了重大改进,并将它们广泛应用于航海业和军事领域。

[屏显]

二、指南针与火药的应用 [师]思考:

[屏显] 1.宋代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取得了进步?

2.指南针除了用于航海外,还可以用于什么方面?

3.指南针的发明对世界有哪些贡献?

[屏显]“司南”和“罗盘针”

[生]略

[师] 指南针是“航海的眼睛”,它使人们获得了全天候航行的能力,为欧洲的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在世界航海史上功不可没。

思考:

[屏显]1.火药主要有哪些用途?

2.火药的发明在军事上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生]略

[师]宋元时期火药、火器制作的重大进步在世界兵器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后来的作战方法发生了重大变革,对14世纪以后的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的震动。

[屏显]“火药武器”

[屏显](材料1)“这三种东西(印、火、指)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状态„„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创作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材料2)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问题:培根说的三种发明是哪三种?谈谈这三种发明对人类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生]略

[师]的确,中国的这些发明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我们有着辉煌的过去,但它不能代表现在。现代国家的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所以科教兴国成为许多国家的基本国策。我们大家更要以科技武装自己,不断接受新知识,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师]历史发展到了今天,看,大家住得好、吃得好、穿得也比较讲究。你们看看身上穿的衣服基本上是用什么原料做成的?

[生]棉花

[师]对,用棉花做成衣服,穿起来比较柔软、舒服。但这种成品衣服需要用多种不同的手工技术整合而成。古代元朝在棉纺织技术方面就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屏显]

三、棉纺织技术革新 [师]在元朝棉纺织技术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就是(停顿)

[生]黄道婆

[屏显]“黄道婆”

[师]黄道婆在棉纺织技术方面作出了哪些贡献呢?

[生]略

[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1、她对制棉工具和织造方法的技术革新。

[屏显]“木棉搅车”“木棉纺车”

[师]

2、毫无保留地传递先进技术,使松江棉纺织业落后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成为江南棉纺织业中心。

3、促进了全国棉纺织业蓬勃发展,棉布成为广大民众普遍使用,改善了人民生活。

【小结】:

[师]宋元时期的这些科技成就,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而且这些成就多出自普通劳动者之手,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劳对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你们应该从毕昇、黄道婆身上学习哪些优秀的品质呢?

[生]略

[师]讲的很好,下面请同学来给大家归纳一下本课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生]略

[师]很好,围绕这一课内容,大家完成一个作业:

练习题(PPT)

【作业】

列表归纳宋代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

第五篇: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导入:

展示一组图片: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签订卖国条约的场景。提问:旧中国实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对一个泱泱大国如此低下的国际地位,你有何感想?教师导语:旧中国“跪在地上办外交”引起了同学们的愤慨,但如果仅有愤慨又能改变什么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结束了长期受侵略、被压迫、遭凌辱的历史,从此站起来了。从战场中走出来的新中国的领导人,他们是如何披荆斩棘,为中国开辟出一条平坦大道的?中国又是怎么重新奠定起世界大国地位的?在纷繁复杂的国际舞台上,现在我们应该如何定位?这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

1、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二战后世界局势发生了哪些深刻的变化?

学生看书后回答。“二战”使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的表现主要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严重削弱,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除美国外都遭战争重伤;社会主义形成了世界体系,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和苏联形成社会主义阵营;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许多国家摆脱了殖民枷锁,赢得了独立;中国革命冲破了帝国主义战线,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帝斗争和民主革命。

这一时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最主要的成就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二战后,因为整个世界日益形成“两大阵营”的格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最主要的成就是中国革命冲破了帝国主义战线建立勒新中国。

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刚刚诞生的新中国该制定什么样的外交政策,书写中国外交史的新篇章呢?

在1949年6月召开的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毛泽东就向全世界声明:"任何外国政府,只要它愿意断绝对于中国反动派的关系,不再勾结和援助中国反动派,并向人民的中国采取真正的而不是虚伪的友好态度,我们就愿意同它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原则的基础之上,谈判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毛泽东的讲话提出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接着,在同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中,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原则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毛泽东的声明和《共同纲领》的规定,为新中国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以独立自主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首要任务是什么?为此,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哪三大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要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呢?学生看书后归纳出建国初期外交工作基本方针、含义及意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一边倒” 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

提问:从建国初期外交方针来看它着重解决了外交上面临的哪些问题?反映了新中国外交的什么特点?学生思考后,教师概括:着重解决了如何建立自己的外交关系问题、如何对待旧中国外交和美国及帝国主义国家关系的问题、如何对待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反映

了新中国在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问题探究:为了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新中国开展了那些外交活动,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

2、 积极开展外交活动

结合课文材料,重点把握《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①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②另外有8个国家承认了新中国

③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在建国的第一年里,人民政府在正确外交方针指引下同苏联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先是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中国派王稼祥为首任驻苏大使.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另有英国、荷兰等8个国家承认了新中国。尤其是和苏联的建交,是新中国初期外交工作的重要成就。1950年初,双方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和斯大林两位伟人为中苏邦交做出了重大贡献。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孤立和封锁的政策。新中国正是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指导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从而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1、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发展与印度、缅甸等近邻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提问: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怎样提出的?其内容是什么?各项原则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作补充。周总理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后来“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其中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必备条件和基础,它构成了核心部分;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贯彻五项基本原则的保证;平等互利是实现共处的条件;和平共处则是出发点和必然结果。1954年6月下旬,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又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上述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并共同倡议将它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提问: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为什么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仅四年就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

的影响,被广泛认为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学生思考后,教师概括指出:这是因为,唯有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国家关系最可靠,最有生命力,最能促进国际局势的稳定与健康发展。遵循这些原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也能和睦相处,违背这些原则,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会发生尖锐对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首倡至今,经过几十年的国际风云变化的考验,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当今公认的现代国际法和处理现代国际关系的共同准则,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最好方式,也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

过度:设问:作为新时代的公民,你认为国与国之间应该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外交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重点突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其包容性和开放性的含义是什么?(含义直接展示),(进一步设疑)开放性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时俱进的精神,当前我国的外交政策是如何体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2、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新中国步入50年代取得的最主要的外交成就时是什么?(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参加日内瓦会议是我国在50年代中期外交方面取得的新成就之一,在这次会议上,新中国不仅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参加,而且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国代表团,在会上施展了杰出的外交才能,推动了会议的进展,终于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实现了印度支那的停战,结束了法国在这地区多年的殖民战争,日内瓦会议是印度支那三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里程碑。日内瓦会议阻止了美国企图直接干涉印度支那的计划,打乱了美国从朝鲜、台湾、印度支那三条战线威胁新中国的战略布署。中国代表团对协议的达成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显示了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3、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

新中国成立后不仅加强同苏联为处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也努力发展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1955年4月18日至24日,亚非独立国家在印尼万隆举行亚非国际会议.中国派出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出席会议.这是亚非历史上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由亚非国家自己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的发展问题的会议.亚非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亚非各国人民的团结和友谊,讨论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然而,29个参加国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历史遭遇存在着巨大差别,有些国家之间还存在矛盾和分歧。帝国主义千方百计地施加各种影响,阴谋破坏会议。可以想见存在这些不利因素,会议要想取得成功是很不容易的。会上有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许多人担心会议发生激烈争论,走向岔道.会议将何去何从?

出示下列材料,讲述亚非会议的成果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掩护和对立。” “中国代表团是要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宣传个人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存在。”“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而存异,同时,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学生阅读上述材料后,提出以下问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针对什么情况而讲了这番话?周恩来总理谈判的“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各是什么?如何做到求同存异?

由学生回答和教师纠正指出:在亚非会议上,有些国家代表当着中国代表而攻击共产主义,甚至诬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和分歧,周恩来总理作了上述发言,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求同存异”的“异”是指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同”是指共同的遭遇即殖民灾难和命运,共同的任务即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反对国家封建势力发展民族经济;都要求加强团结和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和战争。

周恩来的发言受到各国代表的热烈赞扬,会议通过了《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亚非会议获得了圆满成功,实际上成为和平共处原则的体现和引申。中国代表团的杰出工作,被国际舆论认为"在促进友好谅解的决议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亚非会议的成功,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促进了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

(展示材料:会议发言中,大多数代表都谴责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但由于受到美国的挑拨,有一个代表诬蔑共产主义是“新式殖民主义”;还有一个代表团团长也声称,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面对这

种变化,当时周恩来总理采取了哪些对策?引导学生理解“求同存异”的方针所包含的内容及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会议上为世界所做的贡献。(有助于学生更好领略周总理的个人外交魅力,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史料以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展示: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和谐世界”主张的两幅图片和讲话内容,(提出问题)“和谐世界”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两者之间有何关系?教师总结:“和谐世界”理念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创新,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时代的体现。)

过渡:50年代的外交成就让我们引以为豪,但最使我们感到自豪的是70年代的外交成就。

三、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

70年代是外交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时期,而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尤其鼓舞人心。我们都知道,今天,中国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拥有着重要的一票,然而,这一权利来之不易,让我们把历史镜头拉回到那个时候,去感受一下当时复杂的背景,了解这一外交成就取得的过程和原因。尤其注意强调中国是联合国的发起国之一,这一权利长期被台湾占据。

(教师分析并结合《提案通过后沸腾的联大会场》和《乔冠华开怀大笑》两幅图片,配以文字说明,渲染气氛。)

过渡:总结刚才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在对外交往中最大的竞争对手是美国。这种关系是否一成不变呢,我们知道这样的说法: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到了7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开始从敌对走向合作。

四、中美建交与中日关系正常化

1、中美建交

①改善中美关系的必要性

②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

③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联合公报》

④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展示尼克松访华图片后设问:美国为什么会把手伸过最广阔的海洋?中国为什么愿意接纳这个过去一直痛恨的敌人?这一新型局面是如何打开的?双方是在什么基础上改善关系的?中美关系的改善对中国外交有什么影响?现在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分析,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展示一组图片),理清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的几个重要步骤,尤其是注意1972年和1979年这两个时间。关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态度的变化和美国在国际上的表现,学生比较熟悉,让学生自主归纳。

2、中日关系正常化

①1972年9月,田中角荣首相访华

②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意义

有了前面分析中美关系的借鉴,对引导学生分析中日关系就不困难了,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掌握:中日关系正常化的背景和进程;困扰中日关系的问题;日本政府对侵华罪行的态度问题。

【课后研讨】

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旧中国(中华民国)形成不同外交政策和方针。结合你所学的知识,查找有关资料,说一说两种不同的外交政策和方针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有什么不同?

思路:①社会制度的不同。新中国实行独立外交,国家已经取得了独立,而且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旧中国实行屈辱外交,因为依附于外国,民族没有独立,还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徘徊。②阶级基础不同。新中国是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有执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础。旧中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它本身带有软弱

性和妥协性,严重脱离人民群众,不能发动人民群众,没有执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础。如有其它的观点和认识能够明确阐述出应该积极鼓励和提倡。

1.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那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2.角色扮演,合理想象:一个外交家的一天。

(四)课堂小结

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既要靠国家实力,也要靠外交家的谋略。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当今世界,“地球村”正在变小,而我们的视野却在扩大。今天,我们回顾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体验新中国外交艰辛和辉煌,探究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原因,展望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和谐世界”的梦想不会遥远。

上一篇:大保障改善民生医疗下一篇:10类司法鉴定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