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到纸上了教学设计

2023-05-08

第一篇:鱼游到纸上了教学设计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

谢春梅

《鱼游到纸上》这篇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作者对这位身残志坚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本文在写法上有两个特点,

一是人物描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 二是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

教学中,我始终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学生自己找出重点句段,谈自己的体会。这样通过一边品读语言文字一边体会聋哑青年那种全神贯注、坚持不懈、忘我的精神,学生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一步步加深。在学生感受到青年通过专注、勤奋、忘我地看鱼才练成高超画技后,我再次回到“鱼游到了纸上”重点段,让理解“游到了纸上“和“游到心里”的关系。这样,学生深刻感悟到“鱼游到了心里”的意思,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本次教学我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使课堂各环节的教学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每一次引导都使学生对课文的体验加深了一层。学生也一次比一次读得有感情。这也为下面学生能更好地体会聋哑青年的优秀品质作好铺垫。我感悟到:只有准确地理解并把握课文的内涵,才能真正体验作者所表达的独特的情感,也只有把握住这份情感,才能进行有效朗读。 课堂教学结束了,留下的思考很多。

1、对于学生的评价还不够准确丰富,评价应该有层次性,这样才能激励学生在思考上逐层深入。

2、对学生的能力缺乏自信,总怕孩子们答得不够精彩,有时想帮助他说完整,就有些抢学生的话。

3、本课教学,在学完青年人画画的动作时,设计在最后的拓展训练的教学环节可以放到这里,老师可以用这样的导语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这么生动、可爱的金鱼,引来了很多围观的人,大家不禁纷纷发出了阵阵赞叹,人们是怎样赞叹这鱼儿的呢?又是怎样赞叹这位年轻人的呢?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会更好。

今后教学,我要对教材、对文本深挖掘多拓展,多向其他老师学习,学习他们的先进理念精神,学习他们的钻研精神,同时还得不断自我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努力使自己在语文教学上有所突破,走出自己的语文教学特色之路。

第二篇:鱼游到纸上教案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教案(第二课时)

三坝乡黄沙完小万芙蓉

教学目标

1、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2、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和难点

1、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2、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课前交流:

复习: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板书关键词:聋哑青年、举止特别、观鱼、画鱼

二、研读课文,体会品质。

(一)、感悟聋哑青年的“举止特别”。

1、默读课文,找找课文中那些句子表现出聋哑青年的举止特别,从这些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在句子旁边做上批注。

2、小组内交流交流。

3、全班交流。

预设:PPT出示:(1)、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在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神态描写)(专注)

哪些词让你觉得最能体现出他的认真专注?(抓住“老是”体会到青年爱看鱼;“呆呆”写出了青年看鱼看得入神,着迷;“静静”体会到青年在用心记鱼的样子。)

(2)、PPT出示: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补白想象法)(坚持不懈)

假如星期天,风和日丽,他就这样——

假如这个星期天,寒风凛冽,他也──

假如这个星期天,烈日炎炎,太阳炙烤着大地,他仍旧──

教师:不管春夏秋冬,严寒酷暑,为了画好鱼,聋哑青年都要来玉泉来看金鱼。此时此刻,你想这位聋哑青年说些什么吗?(板书:勤奋)

(3)、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专注)

(4)、他似乎已经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忘我)

(二) 、研读“画鱼”

1、过渡:同学们,通过聋哑青年这一系列的特别举止,此时此刻,他的眼

里看到是(金鱼),心里想到也是(金鱼),可以说金鱼已经深深的刻在了他的心里了。那么他画的金鱼怎么样呢?

2、快速读文,找出青年画画的段落。

PPT出示:“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

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

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动作描写)

2、这里面有两个画画的专业术语。工笔和速写。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呢?

(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

3、自由的朗读这句话,思考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体会到的?

4、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一读 ,谁来评一评

(引导学生从重点词语:工笔细描、一丝不苟、像姑娘绣花、细致、挥笔速写这些重点词语进行理解。)(板书:画技高超)

(三)、体会“鱼游到了纸上”跟“先游到了他的心里”的关系。

过渡:青年如此高超的画技赢得了小女孩最高的赞赏,那就是“鱼游到了他的纸上”。可当我把这句话告诉他的时候,他自己是怎么认为的呢?(先游到 了他的心里)。

那么鱼游到纸上与鱼游到心里是什么关系呢?(结合胸有成竹来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同学们,我们学过一个成语叫做“胸有成竹”,此时我们说聋哑青年叫做(胸有成“鱼”)。正是青年通过反复的观察,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地刻在心里,正因为有了鱼先游到了心里这个原因,才有了最终的结果——鱼游到了纸上。它们之间是因果关系。

三、体会聋哑青年的品质

1、同学们,学习了聋哑青年学习画画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青年画鱼取得成功,得力于反复观察,积累了很多有关金鱼的材料,心中有鱼才能落笔生辉。作者写这位勤奋、专注的青年,同样得先进行观察。那我们今后做任何事情,只要像青年那样全身心的投入,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2、在此,老师送同学们一句名言,与同学们一起共勉。出示马克吐温的名言

PPT: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件事情、某项事业,那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

——马克〃吐温

第三篇:《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新5.15)

《鱼游到了纸上》第二课时

梨花小学:徐明玲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通过学生质疑与解疑,理解课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 教学重点:

理解鱼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关系;培养学生质疑与解疑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由题质疑,导入课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27课,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你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这篇课文主要讲作者在( )观鱼时,发现了一位( )的青年,他( )看得非常专心,( )画得活灵活现。

《鱼游到了纸上》。初学这一课时,我们为课题加了几个标点符号,还记得吗?(?、。、!)带标点读课题。

大家都知道鱼生活水里,应该在。。。。,(贴出:水里游)课题中鱼怎么会游到纸上)

上节课同学们开动脑筋,认真地读了课文,从课题、标点、词语、句子、文章的结构等多方面提出了许多问题。真不错!请你们把自己提出的问题放在小小组中讨论一下,组内合作解决问题。

二、再读课文,解决疑问

1 老师把同学们提出的重点问题汇总在一起,还记得自己的问题吗?出示:

①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纸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

②为什么说这是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特别”在哪里?

③为什么说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它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2、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很有价值,这些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呢?(读读课文,与同学讨论)

3、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答案,能解决几个就解决几个。

4、学生再读课文。

5、有些问题同学们已经找到答案了,有些问题也许还没解决,大家先在小小组中讨论一下,看自己的答案与其他同学找的是否一致,不懂的问题也可以互相讨论。

6、全班交流。

①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贴出:纸上游)

(因为这位青年画鱼画得活灵活现,就像在纸上游动。)

②这位青年特别在哪里?

(说他特别,是因为他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

③为什么说他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

(a、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从“老是”可以看出他总是这样;从“呆呆”可以看出他看鱼看得很入神。)(呆呆地、静静地是对青年的神态描写) 1)这个人是谁呢?你能用文中的句子来介绍他吗?

出示外貌描写的句子:他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外貌描写)

2)年轻人在干什么?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青年人?请一名同学读一读第

3、4自然段,在第

3、4段中找找答案。

3) 第五自然段没写年轻人,也没有具体些金鱼,可以省略吗?为什么?

年轻人是怎样画鱼的?

b、他有时工笔细描,„„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这句话中那几个词让你体会深刻?此时年轻人画鱼,还是画一笔,看一眼吗?为什么?

(贴出:心中游)

*练习朗读。女(一丝不苟的读工笔素描的部分)男生动力十足地读挥笔速写的不分。

那么执着的看鱼,那么专注地画鱼,才使青年人笔下的鱼,又到了纸上,赢得了小姑娘称赞。

指一名读一读,全班女生一齐来称赞、、、

小姑娘的这一叫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外观的人纷纷议论着,赞叹着,想想他们分别说些什么? (同学们拿出笔来快速写下来)指名读一读。

这一声声赞叹都汇成一句话-------------鱼游到了纸上 这一声声赞叹都抵不过这样一句话---------鱼游到了纸上

c、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眼中、心中、笔下都是鱼) 这么高超的绘画技能,一天两天练就的吗?引读

d、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他还忘记了什么?(他告诉我,„忘了回家。寒冷、炎热、饥饿、疲劳、

多么执着的青年人啊!多么专注的青年人啊!作者也由衷的称赞:你真专心哪!

好骄傲的年轻人!(误解)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由衷敬佩)

把握人物的情感变化,就可以很轻松的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④按板书内容提问:“心中游”和“纸上游”能交换位置吗?为什么?

“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它与“先游到纸上有什么关系?”你可以用一个关联词把它们练成一句话吗?

(“先游到心里”指青年对金鱼观察很仔细,金鱼的形状已清晰地印在他的心里。它与“先游到纸上”是因果关系。)

四、总结全文,归纳学法。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我们了解到这是一位聋哑青年,但他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同学们今天学会了从课题和文章内容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读书和讨论来解决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运用这种方法来读懂课文。

同学们我还要学会用一只眼睛看词句,一只眼睛看写法,用好这一双明亮的眼睛,相信我们一定会学好语文! 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很好!徐老师想送给你们一份礼物—想要吗?(出示)这是徐老师也画了一条鱼,它游到纸上了吗?为什么?

是啊!没有人能随随便便就成功。我送给同学们几句话:

课件出示:

知识在于积累 成功在于勤奋

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件事情,某项事业,那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

--------马克。吐温

说课材料:

学生创新意识与质疑能力的培养是五年级的课题研究重点,我所选择的《鱼游到了纸上》这一课正是要展示学生的质疑能力与解疑能力。

《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讲读课文。作者通过写在西湖玉泉的见闻,赞扬了一位画金鱼的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这篇课文含义较深的词句较多,要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逐一加以理解,不能轻易地滑过去。其中,理解“游到了心里”的意思以及它和“游到了纸上”的关系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理解这句时可联系聋哑青年如何观鱼的内容,并启发思考他为什么要这样专心致志地观鱼,同时结合“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来体会“游到心里”的含义。

这堂课的主要设计如下:

1 、揭题质疑,再寻问题

通过课题,学生提出质疑“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鼓励学生从课文中再找出其他问题。

2 、交流数量,讨论梳理

找出问题后,让学生交流他找到问题的数量,表扬他们能积极动脑。请他们在四人小组中讨论自己所寻找到的问题,互相补充启发。

3 、归纳重点,再读讨论

四人小组将他们的问题面向全班交流,归纳出几个重点的问题,非重点的由他们自行解决或相互解答。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在读中理解。

4 、全班交流,诵读体会

通过读课文,小组讨论,学生将自己的答案在全班交流。最后通过诵读来体会文章的中心。

这其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表现在:

1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学生被动参与学习的现象在课堂上屡见不鲜,它是一种低水平、低效率的学习方式,而主动学习是指学生对学习怀有浓厚兴趣,发自内心想学,有“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是当前学习创新的关键所在,而这堂课的学习方式就是以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为特点,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而且改变学生“迷信权威、死记、死背、死练”为大胆质疑和奇思异想”,保护发展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2 、变“书本学习”为“实践学习”

事实证明,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不仅让学生学得快,而且有利于创新。陶行知说:“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结论;结论生行动。”在实践中学生易于遇到新困难和产生新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这堂课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实践,促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认真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专家评课:

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 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无疑——有疑——无疑——有疑”的循环中探求,从而培养他们的刻苦钻研精神,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设疑,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追根求源、不断探索的精神。其次,要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质疑,放手让学生讨论,培养他们好求甚解的精神。崔蕾老师执教的《鱼游到了纸上》,就是按照这个要求设计的。

1 、崔老师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从课题开始:“‘鱼游到了纸上’觉得奇怪吗?奇怪在哪里,你想知道什么?”

2 、“读了课文,你肯定还能提出很多问题来。认真读一读课文,在有问题的地方做上记号。”教者的目的在

引导学生边读书边思考,学会在课文中设疑。

3 、自学后交流:“你提了几个问题?”崔老师没有让学生说提了哪些问题。当一个学生说“提了9 个问题”时,崔老师表扬说:“真棒,提问的本领真大!”“再读读课文,看还能提出几个问题来吗。”这是进一步鼓励学生认真读书,大胆思维,变无疑为有疑。

4 、小组讨论:“把个人提出的问题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边交流边读书、讨论,看哪些问题通过读书解决了,哪些问题在小组里解决不了,需要提出来的。”这是让学生自己梳理问题,学会提有价值的问题,为大组交流做准备。

5 、大组交流,读书解疑。这是解决问题的阶段,也是展示学生思维过程的阶段。

6 、存疑,留作学生课后讨论,使学生始终处于“无疑——有疑——无疑——有疑”的循环活动之中。

分析崔老师设计的教学过程有两个特点。

1 、教师善于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看似无疑,其实有疑之处进行生疑,从而触及学生“最近发展区”,引导他们进入思维的高一级阶段,也就提高了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

2 、问题提出来以后如何解决,教师又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从具体的语境中去找答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自己的感悟,从而又提高了学生的解疑能力。

鼓励学生在读书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读书中解决问题,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长期坚持这样做,不仅能形成学生勇于探究的心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教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了的基础。

第四篇:鱼游到纸上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的品质。

2.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和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一、导入

同学们,我这有一幅画感觉不错,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想不想看看。(想)(出示图片),你来说说你看到的吧(生:金鱼)(在池塘里游动的金鱼)。师评价 , 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和金鱼有关的课文。它就是(板书)齐读课题。

有哪位同学读过这篇文章,能介绍下内容或者是你印象深刻的地方吗?

(1)生介绍(你真是爱读书的孩子)(2)如没有,让我们一块走进看看发生了什么。

二、 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看到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生:鱼怎么会游到纸上?。。。。)

再读课文前,老师这有些提示,想请大家注意一下(课件出示)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划出生字词 。字词检测(开火车读),生找难写字词,是强调

2、解决课题(为什么会游到纸上)生:画的逼真

师:那你来夸夸这个年轻人(你画的真好,真逼真)有一个女孩是这样夸他的:(出示句子:哟!金鱼有到他的纸上来了!)从哪个字可以看出小女孩是在夸他啊?(游)

(二)再读课文,分析重点语句

哦!刚刚大家和小女孩都给这位年轻人以很高的评价,那文中的哪些句子

能让我们体会到他画画的好啊?(在默读,从文中找出来)

生:(他有时工笔细描。。。。。)出示句子

师:哪些地方能感受到?

生:从“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我能感受到他画的很

认真”

师:哦,你真厉害,听你这么一说,老师也感觉到了(问其他同学)你

们感受到了吧。既然你提到了这句话,老师有个问题想请教大家,希

望你们能帮帮我(出示课件)

生:“仿佛在纸上游动”能感受到他画的很逼真。……….

师:你的眼睛可真亮啊,找到了这句。的确,他让我们看到了游动的鱼。生:挥笔速写。。。。。

师:奥,刚才同学们说的都很棒,老师仿佛看到了青年在鱼缸边认真画 1

画的样子。咱们能看到这些,都得感谢作者的认真观察啊。

师:好,让我们再来一起读这段话,体会青年人的认真细致吧。(生齐读)

师:假如你就是浴缸边的围观者,你想对青年说些什么?

生:你画的真专心啊………

师:我想青年人要是能听到你们的称赞一定会很高兴的,可问题是他(引

导学生答:聋哑人)

师:是啊!作为聋哑人他怎么会有如此高超的画技,把金鱼画得那么好

呢?让我们从文中找出答案吧。(画的这么好是怎么练出来的?)

生:“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体会:看鱼看的很认真)

师:你是怎么看鱼的?(马马虎虎,玩着看。。。)那么聋哑人的这有看叫

做(专心、认真、全神贯注)对!他这是全神贯注的看。板书:全神贯注师:那么,他看鱼看了多长时间啊?从文中找出答案。

生:(12自然段)

师:出示语句,强调“每个星期天”。

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玉泉看看这位整整一年多的时间里每个星期天

都会来这看鱼的青年吧!(齐读)(春夏秋冬春)

师:

1、阳光明媚的春天,一个鸟语花香的星期天,我们来到玉泉,来到

茶室的后院,看到————“”

2、春天过去,烈日当头的夏天来了,一个星期天,我们……..

3、秋天到了,在一个阴雨绵绵的星期天 ,我们…….

4、冬天来了,凉风习习的星期天,我们………

5、冬天过去,我们又迎来了新的春天,这时我们又来到玉泉,来到

茶室后院,依然看到…….

师:一年多来永不间断,永不退缩,青年这又叫怎样的看啊?生:(持之以恒,执着,坚持不懈)板书:坚持不懈

师:这位青年就是这样静静地看鱼,看的经常忘了(吃饭、回家、时间、自己)。这种境界叫做什么境界(忘我)板书:忘我

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位青年,感受一下他忘我的境界。出示语句:(生齐读)

师:同学们就是青年这样静静地看鱼,静静地画鱼,才让小女孩发出这样的惊叹:(读课题)就是……..才让围观的人们有这样的感受(读课题),才会让作者用笔告诉他(鱼游到了你的纸上)课件展示。青年如此静静的,持之以恒的看鱼、画画,才会让鱼(先游到了心里,才能游到纸上)课件。

一个人做事如果真正的下了功夫,那他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正所谓“功到自然成”(板书)

(三)感情升华

师:那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从青年身上学到了什么?

生: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师:对!只有心静自然成。

(四)课后练习

你能把某一个人聚精会神做一件事的动作或神态写下来吗?

板书:

27鱼游到了纸上

全神贯注

坚持不懈

静吃饭

忘记回家

时间

自己

忘我 3

第五篇:鱼游到纸上教案大全

鱼游到了纸上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2、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和难点

1、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2、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生字词

2、复习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PPT填空:这篇课文主要讲作者在()观鱼时,发现了一位()

青年,他()看的非常专心,()画的活灵活现。

二、研读课文,体会品质。

(一)

1、聋哑青年的画画的怎么样呢?那么书上的一个小女孩是如何称赞的?谁来朗读这一句。

PPT“哟,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小女孩惊奇地叫起来。(语言描写)

3、从一个“呦”字,你体会到什么?你再来读一读!谁还愿意读一读。

4、一个“游”字把金鱼画活了,用得多好呀,咱们也来用一用。 PPT出示:把鸟画活了,应是:鸟()了纸上。

把青蛙画活了,应是:青蛙()了纸上。

把——画活了,应是:—— ()了纸上。

一个“游”字用得多好啊,我们以后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学这仔细推敲每个字,这样作文才能得到提高。

(二)

1、画的这样逼真的鱼,聋哑青年是怎样画出来的呢?

PPT出示:“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

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动作描写)

2、这里面有两个画画的专业术语。工笔和速写。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

呢?(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

3、自由的朗读这句话,思考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体会到的?

4、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一读 ,谁来评一评

(引导学生从重点词语:工笔细描、一丝不苟、像姑娘绣花、细致、挥笔速写这些重点词语进行理解。)(板书:画技高超)

(三)如果让老师来画鱼,肯定是画不好,可是聋哑青年学画鱼才一年多,就能把鱼画的如此逼真,你们知道原因吗?请你用直线在文中画出来。可以与同桌轻轻交流。

1、PPT出示: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在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神态描写)

哪些词让你觉得最能体现出他的认真专注?(抓住“老是”体会到青年爱看鱼;“呆呆”写出了青年看鱼看得入神,着迷;“静静”体会到青年在用心记鱼的样子。)

你体会的真好,你能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

2、PPT出示: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补白想象法) 是呀,聋哑青年看鱼就是专注这么忘我。

PPT:假如星期天,风和日丽,他就这样——

假如这个星期天,寒风凛冽,他也──

假如这个星期天,烈日炎炎,太阳炙烤着大地,他仍旧──

3、不管春夏秋冬,严寒酷暑,为了画好鱼,聋哑青年都要来玉泉来看金鱼。此时此刻,你想这位聋哑青年说些什么吗?(板书:勤奋)

4、那么鱼游到纸上与鱼游到心里是什么关系呢?(结合胸有成竹来理解)

三、体会聋哑青年的品质

1、聋哑人学习画画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2、出示马克吐温的名言

上一篇:医院各科室目标责任书下一篇:英语八年级上册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