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资本制度改革下的认缴出资性质认定

2022-09-10

一、股东出资义务性质的既有观点

对于股东出资义务的性质, 在学界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 约定义务说

约定义务说认为股东出资义务源于股东对公司股份的认购行为, 因此, 股东出资义务的性质是由股东 (认股人) 认购股份行为的性质所决定的。从国外的理论来看, 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学者均采用了契约说。英美法系学者一般认为, 股东认购股份是一种表示愿意购买一个公司正在发行的特定数量的股份并支付价款的要约, 其与公司的配售行为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契约关系。大陆法系学者则认为, 投资者认购股份的行为是“股东”与“公司”所缔结的以加入公司为目的的社团法上的入社契约行为。 (1)

(二) 法定义务说

法定义务说认为将股东的出资义务认定为契约之债并不合理。因为出资义务若是契约之债, 只要当事人之间达成一致意见, 便应容许认缴者不缴或者少缴。但很明显各国公司法都严禁在公司成立后的股东随意撤回出资, 若要撤资, 须经过审批, 履行严格的减资程序。这就意味着股东认购股份或认缴出资的协议原则上不能废除, 而且股东出资义务不可以通过股东协议免除。约定义务说还不能解释的一点是, 股东最初承担出资义务时, 公司正在设立中, 尚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 不具有签订合同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不会产生合同约定。因此, 股东在认购出资额范围内承担出资义务的依据不是认购协议, 而是公司法的明文规定。

(三) 约定义务与法定义务结合说

约定义务与法定义务结合说又可细分为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 出资是股东最基本最重要的义务, 这种义务既是一种约定义务, 同时也是一种法定义务。出资条款是股东签订的发起人协议或设立协议的重要内容, 股东受该协议约束, 应当按照约定履行出资义务。 (2) 第二种观点认为, 股东出资义务包括两种:一是法定义务, 即股东出资的时间、标的、金额、方式等必须符合我国现行公司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二是约定义务, 即股东出资应该遵守股东出资协议和公司章程的相关约定。 (3)

二、对既有观点的改进

笔者支持股东出资义务兼具有约定义务和法定义务的性质, 是两者的结合。但和前述约定义务与法定义务结合说观点不同的是, 笔者认为该性质认定应该按照公司所处阶段进一步细化。

(一) 公司成立之前

在公司创设阶段, 发起人之间是一种合伙关系。该种合伙关系由合伙契约连接和约束 (4) 。其中与出资义务直接相关的便是发起人之间的出资协议, 通过出资协议, 发起人之间约定了各自出资的比例、数额、方式和期限等事项。出资协议的性质无疑具有合同的性质, 发起人按协议约定, 按时、保质的出资到位, 不得随意违反出资约定, 否则, 将承担违约责任。在此阶段, 《公司法》并不强制介入到发起人的约定中去。即使因出资问题而有导致公司无法成立的情形发生或发起人之间出现纠纷, 也只是以普通违约案件处理, 允许当事人之间协商解决, 以尊重契约自由。

(二) 公司成立之后

当公司成立之后, 公司具有了独立的法人人格, 股东与公司成为两个完全独立的主体。股东以出资 (包括实缴和认缴) 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公司从事民事活动, 以其独立财产对外承担无限责任。股东对公司的出资构成公司财产的最主要来源, 出资担负着公司资本筹集的重要功能, 也构成公司对外承担责任的信用基础, 此时, 因涉及到与公司发生交易的第三人、公司员工和社会责任等, 股东出资便不再仅仅是发起人或者股东之间的约定义务了。一旦成为公司股东, 即在股东有限责任形成之后, 由法律所明确规定的股东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 出资责任是法定义务, 任何出资责任的变更或免除, 皆不是仅有协议各方的一致意见便可以实现的。总之, 公司资本系由股东之出资承诺而组成, 无论这种承诺是基于公司设立而为还是基于公司增资所为, 法律均必须赋予这种承诺原则上不得免除之执行力。以此强力稳定公司根基, 保护市场交易基础, 维护公司债权人正当利益。 (5) 当然, 股东出资义务法定化之后, 并不必然排除出资义务的约定性。就像前面提到过的, “契约”贯穿于公司经营的始终。况且, 出资义务的最初来源便是股东之间的约定。《公司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出资的, 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 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也证实了这一点。所以, 股东既有有向公司足额缴纳出资的法定义务, 也有对其他股东的约定义务。

(三) 公司清算时

公司清算可以分为破产清算和非破产清算。按照《破产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 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 债务人的出资人尚未完全履行出资义务的, 管理人应当要求该出资人缴纳所任教的出资, 而不受出资期限的限制。意味着破产管理人对该出资人的要求缴足出资的权利, 不受出资人 (包括股东和发起人) 在出资协议或者公司章程约定的出资期限的限制。很明显, 破产法将公司破产清算时股东的出资义务认定为法定义务。与破产清算相对应的是非破产清算或者说解散清算 (6) 。关于解散清算, 《公司法》解释[2014]2号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公司解散时, 股东尚未缴纳的出资均应作为清算财产。股东尚未缴纳的出资, 包括到期应缴未缴的出资, 以及依照公司法第二十六条和第八十条的规定分期缴纳尚未届满缴纳期限的出资。”从表面看, 该规定与《破产法》三十五条十分相似。那么, 是否通过与《破产法》三十五条的相似比较便可推出公司解散时, 股东未到期出资也属于法定义务呢?其实不然, 因为《公司法》解释[2014]2号第二十二条还有第二款:“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 债权人主张未缴出资股东, 以及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或者发起人在未缴出资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 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第二款才是与《破产法》第三十五条真正相呼应的条文, 因为“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 会自动转入破产清算的程序, 进入《破产法》的规制范围。若公司财产足以清偿债务, 则适用第一款规定。从这一区分可以看出, 《公司法》解释[2014]2号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制的公司解散时未缴出资的处理, 第二款规制的是公司破产时未缴出资的处理。既然公司破产清算时, 股东出资义务属于法定义务, 那么, 公司解散时, 股东出资义务便属于约定义务。《公司法》解释[2014]2号第二十二条分两款分别规定的原因正在于此。

三、公司清算时股东未到期认缴出资的分析

对于公司破产清算时未到期认缴出资, 股东负有出资的法定义务, 《破产法》有明确规定, 即“不受出资期限的限制”, 管理人可以向认缴出资人追讨。对于公司解散清算时, 公司未到期认缴出资的处理则稍有复杂。此关键问题在于公司未到期认缴出资有无缴纳必要?在公司解散时, 公司实有财产能够承担清偿责任, 令股东承担未到期的认缴出资或者认购股份的实际缴付责任, 对公司债权人而言, 实际上没有意义, 该种强令要求并没有创造出最经济的财产分配规则。当然, 对于公司股东而言, 该种强制缴付未到期出资可能仍有意义, 对股东利益可能会有较大的影响。下列图表可以清晰的说明这一问题。

假设该公司有注册资本2000万元, 公司解散时清偿全部债务后, 尚剩余财产1000万元。

从上图表1可以看出, 因为股东出资比例不同, 约定的分期缴纳出资不同, 股东认缴而未缴纳部分存在数额差异, 在发生公司解散情况时, 是否缴纳未到期出资便会对股东利益有很大的影响。有学者以此主张, 公司解散时, 应强制股东向公司履行未到期的认缴出资。笔者并不赞同这一观点。理由如下:第一, 应尊重认缴出资人的期限利益。第二, 强制缴纳未到期出资破坏了意思自治。第三, 若当事人在公司解散时一致同意不再缴纳未到期出资, 若强制缴资, 会使得法律适用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第四, 公司解散时不缴纳未到期出资对债权人无损害。

那么, 像上面图表所举案例中类似的公司股东的利益如何平衡和维护?其实, 我们从《公司法》的修改中便可窥端倪。既然公司最低资本都可以取消, 把公司资本作为自身经营的物质手段交由公司的股东自行判断和决定, 将是否发生交易交给市场主体自主判断、自担风险时, 那么, 公司股东在决定如何出资、何时出资和与谁合作出资更是应当承担自主判断、自担风险的责任。就像将债权人的保护方向放在鼓励和发展更为完善的征信业务和征信制度一样, 股东利益的保护也应该换种思路了。

摘要:公司资本认缴制度的确立引发了一系列的讨论。公司清算时股东认缴出资性质的认定便是一个典型问题, 对此本文提出以下观点:公司破产清算时股东未到期认缴出资为法定义务;公司非破产清算时未到期认缴出资为约定义务。

关键词:公司资本认缴制度,未到期认缴出资,股东出资义务

注释

11 冯果.论公司股东与发起人的出资责任[J].法学评论, 1999 (3) :42.

22 赵旭东主编.新公司法讲义[M].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5:132.

33 郭文东.股东出资瑕疵民事责任在执行程序中的实现[A].郭静静.论股东的出资责任[C].中国政法大学, 2006.6.

44 施天涛.公司法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6:101.

55 虞政平.公司法案例教学 (上) [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12:356.

66 本文“解散”取狭义, 不包括“破产”, 为方便表述, 以下“非破产清算”均用“解散清算”替代.

77 蒋大兴.公司法的观念与解释III[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9:377.

上一篇: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下一篇:浅谈秸秆还田技术与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