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论文范文

2022-05-10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中华医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互联网+”属于一种新信息传播形态,在各领域已经广泛应用,“互联网+”应用在医学领域,在改革和发展传统医学人文教育方面,能够充分运用网络平台优势。在“互联网+”视域下,无论是医学人文教育形式,还是内容,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提升。

第一篇:中华医学论文范文

在“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论坛”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

“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论坛”在大家的支持、参与下,今天在这里召开。我代表中华医学会对会议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向来自全国各地从事和关心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各级领导及同行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继续医学教育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依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政策和法规的指导,依靠业务部门的管理和具体实施以及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积极参与才能做好。中华医学会是群众性学术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科技人才的桥梁和纽带。它具有“知识密集、人才荟萃、学科门类齐全、信息快捷”的优势,在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中,是一只不可忽视的重要社会力量,应当起到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华医学会在卫生部、中国科协和民政部的领导支持下,在开展继续教育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经验。在2002年12月31日,卫生部科教司正式将“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项目评审部”牌子挂在了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在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承担政府委托的职能,为政府决策当好参谋和助手

为了贯彻国务院“转变职能、转变观念、转变作风”的要求。1999年,卫生部把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的有关职能交给中华医学会承担,以更好地发挥学术团体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推动继续医学教育的开展。这是我国在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中具有重大影响的转折。五年来,学会在上级部门领导下,组织参与我国继续医学教育方针、政策的研究;负责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征集和审查工作;组织编写、出版用于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和远程继续教育的课件;每年组织召开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学科组工作会议;参与修改了《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组织学科组专家审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五年来共评审、公布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近9000余项,对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组织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干部的培训,并承担了大量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二、发挥学会优势,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工作

卫生部、人事部于2000年联合下发了《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这是一个具有法规性的重要文件。《规定》指出,“各医疗卫生单位,高等医学院校和学术团体应将开展继续医学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认真落实”。为了贯彻落实《规定》精神,发挥学会的优势,我们举办了各种专业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

1、学会各业务职能部门所开展的工作都和继续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换句话讲,学会内部各业务部 (室)的职能,实际上都是开展继续教育的不同形式,都离不开继续医学教育这项中心工作。多年来,我们与各专科学会和各业务职能部门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开展各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收到良好的

效果。

2、杂志是永不落幕的继续医学教育大课堂。中华医学系列杂志在国内医学期刊中享有较高的声誉,具有广泛的读者群。阅读杂志本身就是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好形式。

3、2003年年底,由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等学术组织编写的第一版《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六个分册已正式出版,今年将有更多《规范》分册和部分《临床诊疗指南》出版发行。这是卫生部立项、财政部支持、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和中华护理学会组织专家共同承办的一件大事。

《规范》和《指南》出版发行后,继之而后的工作就是医学会还要进行培训工作。中华医学会将利用各种方法对临床医生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活动,并已决定与出版社继续合作,开发相关的产品。

4、为了落实卫生部提出的《继续医学教育“十五”计划》这一宏伟目标,学会不断探索新的继续教育的形式,对开展远程继续教育作了一些有益尝试。与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录制《医生之友》节目,开辟继续医学教育栏目,内容涉及内、外、妇、儿等各个学科的专题讲座、热门话题,邀请国内一流专家讲课。由于节目制作精良,内容新颖,信息量大,讲演水平高,覆盖面广,深受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的欢迎。从 1996年至今,已有近10万名医生接受了培训。为推动继续医学教育的开展和完成“十五”计划的目标做出了卓越成绩。

5、中华医学会——礼来合作网站已经开通,并初具规模,并正在积极筹备在网上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按照卫生部制定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教学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认真落实,确保培训质量。

6、《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对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临床技术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确保《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顺利实施,医学会组织有关专家开展了大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

7、接受卫生部规财司的委托,承担CT等大型仪器上岗人员培训任务,不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在规范、提高医疗行为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是医学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我们的建家、守家和发家的传家宝项目。在卫生部和中国科协的领导下,我们在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与广大医务工作者们的要求还存在相当的差距,继续医学教育在各地和各专科开展还很不平衡,如果我们重视不够,尽心尽力不足,我们将会失去很多。如何进一步发挥学会的优势,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的可供选择的继续教育机会是我们应当永远探讨的主题和继续努力的方向。我们应当进一步加强规范化管理,强化对继续医学教育活动质量评估和监督,提高办班质量,鼓励更多的界内外人士参与支持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我们已经和北医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协商,建立专科医师培训中心。我们正在积极筹备成立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学院,以发挥学会更大作用,使我国的继续医学教育朝着健康有序的道路发展。

[责任编辑:李 震]

作者:宗淑杰

第二篇: “互联网+”视域下 医学生中华文化认同路径研究

摘要:“互联网+”属于一种新信息传播形态,在各领域已经广泛应用,“互联网+”应用在医学领域,在改革和发展传统医学人文教育方面,能够充分运用网络平台优势。在“互联网+”视域下,无论是医学人文教育形式,还是内容,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提升。

关键词:“互联网+”;医学生;中华文化;路径

“互联网+”视域下的医学生中华文化,就是医学人文教育与互联网技术的有机结合。在医学领域中,借“互联网+”的平台,开展教学创新,有效运用相关课程开设和强化培训师资以及规范整合资源等相关策略,将新的医学人文教学模式构建起来,既能够将医学生人文素养得以有效地提升,又能够对医学生进行引导,在临床工作中应用人文关怀。

一、“互联网+”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时代诞生了,并且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大数据和云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也相继出现,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尤其在教育事业中,无论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还是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评价等相关方面,各种技术都得到了全面的应用,“互联网+教育”时代诞生了。翻转课堂和在线教育以及微课程等相关网络信息技术能够有效运用于新教育模式,说明这些技术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改变了,医学生文化教育也应该与“互联网+教育”的时代相适应。

二、医学生中华文化认同存在的问题

(一)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缺失

国家发展的主要见证就是中华民族文化,中华文化能够使医学生对国家心理的归属感得以加强。但是,由于受文化多样化的影响,致使医学生对于优秀的中华文化缺失。从当前来看,医学生认知传统文化不足,对于西方文化盲目地推崇。

(二)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弱化

中国占有主导地位的主要意识形态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但是,医学生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上比较弱化。医学生信仰欠缺,主流意识形态比较弱化。

(三)传统医学文化教育模式过于单一化

对医学院校而言,传统医学文化教育主要采用说服式教育模式和灌输式教育模式,无法使学生产生共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很难调动起来,效果较差。“互联网+”时代,不但为医学文化教育提供了更广阔和更便捷的工作平台,而且在教育观念和组织形式以及方式内容等相关方面,也为医学文化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四)“互联网+”视域下,学生运用网络的常态化

在“互联网+”影响下,无论是人们的思维方式,还是世界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网络将人们的视野开阔了,思维上也有创新化和行为化以及群体化等新的变化。在我国互联网中,90后的大学生可以说是原住民,他们出生的时期,既是改革深入和加强社会转型的时期,又是信息飞速发展和开放扩大的重要时期。他们不但是“互联网+”时代的体验者,也是经济发展的受益者。他们通过网络了解世界,运用手机APP等网络工具,将属于自己的群体寻找到。

互联网已完全渗透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他们可以有效运用搜索引擎来解决疑惑,在线听课,运动数字图书馆线上进行查阅,还可以与网友交流和切磋。因此,无论对于传统医学文化的了解和掌握,还是医学生文化学习,“互联网+”都是重要的途径。

三、“互联网+”视域下医学生中华文化认同路径

(一)重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导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

对中华文化氛围,这一代医学生没有特别浓厚地体会,中国优秀文化有些都淡忘了。自己根文化的喜爱和崇尚丧失了,在基础上认同中华文化也很难构建。因此,应该运用中国梦来引导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这就需要大力地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使其能够深入人心。

(二)严守思想意识阵地,引导医学生看到新的面貌

有些医学生追求价值意义欠缺,致使他们与主流价值观一致的中华文化认同感很难形成。但是,提出中国梦以后,对于有关理论要求,常和国家积极地践行,取得了好的成效。将此作为基础,医学院校应该将宣传工作加强加大,致使医学生们能够认同“中国梦”带给社会和国家的积极效应,从而引导医学生认同我国主流文化。

(三)加强思想引领,丰富课程内涵

针对医学人文教育而言,医学人文课程是主渠道,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体系利用理论学习對价值引导进行强化,将错误思想摒弃。从当前来看,医学人文课程体系主要由三大体系构成,即公共基础性的人文课和医学人文的选修课以及医学人文的必修课。课程内涵必须要丰富,在医学人文课程体系中,融入人文教育元素。

其一,公共基础性的人文课。该课程属于思想政治方面的理论课,开设的目的就是医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社会,将科学世界观树立起来,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有效地培养。在共公基础性人文课的主干课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内容,例如,将医学史教育融入到《中国近代史纲要》中。

其二,医学人文的选修课。该类课程是将多个学科融合在一起的综合性课程,主要包括医院管理和公共关系学等。改革该类课程,将融入培养人文素质内容作为侧重点。例如,医学专家创业的故事和著名科学家事迹以及专业发展的里程碑事件,有效运用人文知识,将医学生真、善、美的追求进行引导,从而使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得以有效地提升。

其三,医学人文的必修课。该课程有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概论以及卫生法学等。将这类课程进行设置,就是对医学生进行引导,将人文社科方法有效地运用,对医学人文前沿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对生命价值正确地认识,进行更好地医患交流和沟通。改革此类课程,应该与临床案例相结合,有效运用案例教学将最佳的医学教学效果实现。

(四)调整教育资源,改善医学文化教育模式

医学人文教育应该与时俱进,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勇于改革和创新。“互联网+”视域下的三种教学手段:其一,翻转课堂,就是课前教师将微视频录制,上传云端,使学生能够提前进行观看,教师在课堂上以引导和帮助者的身份出现,与学生交流互动。有效开展翻转课堂,不但将学习流程重新构建且明确了教学信息,而且,也能够方便快捷地进行复习,为提高教育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二,慕课,就是在线进行的大规模公开课。运用慕课模式,借助网络平台,学习过程、课堂教学、师生交流以及学习体验都能够在线实现;其三,移动学习APP。有效运用APP课堂,能够将深度整合和挖掘资源得以实现,从而使教育教学个性化得以促进。

(五)提高网络素质,清除语言隔阂

“互联网+”视域下,医学人文教学发展的基本保障,就是要具有一支高素质和高水准的教师队伍。在医学人文教育中,高校医学教师既要将医学哲学和医学人文理解再造课程的责任承担起来,又要将启迪思想、答疑解惑以及人生领航的重要使命承担,在传播知识和引领思想的过程中,教师掌握着语言权,教师与学生平等进行语言对话的前提,就是具备良好的网络素质。培训教师的活动,医学院校应该适时地进行开展,从而使医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得以有效地提高。其一,将培训教师的内容丰富和拓展,将立体式和分层次的培训体系建立并完善。其二,改善培训方式,开导教师将教育教学与“互联网+”有机地结合,开展集中培训、专题培训、赛课以及分析案例等活动,将教学实践能力作为培训教师的导向;其三,将网络用语熟练地掌握,在教学课堂和交流互动中,渗透网络用语,将学生心理共振和情感共鸣引发,从而提升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凤杰,陈显兵,谭刚,赵方毓.“互联网+”医学形态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思考[J].中国医药指南,2018(24).

[2]陈丽娜.“互联网+医疗”背景里的医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模式[J].文教资料,2018(18).

[3]张雪文,仇蕾洁,杨雅妮,赵键,傅连臣,李前前.“互联网+”医疗视角下医学生网络就医行为及就医意愿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8(03).

[4]徐帅,王温,黄璟,王璐颖.论“互联网+”时代下医学人文教育的挑战与对策[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11).

[5]束会娟,刘媛媛,郭忠信,蓝秀万,黄绍明,蓝玲,杨伯宁,谭国鹤.“互联网+”时代下医学神经生物学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新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23).

[6]张红萍.“互联网+”时代医学生传统医学文化教育的路径探究[J].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2017(02).

(作者单位:牡丹江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作者:唐懿鸣

第三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高职医学院校文化建设的研究

摘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推动文化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文章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高职医学院校文化建设的背景、现状、方法和内容、成果和特色,为推进高职医学院校文化建设和彰显高职医学教育文化建设特色提供可行路径。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职医学院校;文化建设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高职医学院校文化建设的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傳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完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凝聚民族共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环节,贯穿于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领域。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建设。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开设中华文化公开课,抓好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中华文化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大学阶段,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高职医学院校文化建设的研究现状

研究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高职医学院校应该在医学专业课程中加入传统文化内涵,加强教师的通识教育和传统文化培训,将传统文化融入医学实践中。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相通性,在课堂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具有可行路径。人文课程发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作用、核心作用,高职医学院校可以通过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人文类课程教育全过程,建设医学教育特色的人文类课程教育体系。通过将传统文化精神渗入实习实训,培养医学生见利思义、尊重生命、一丝不苟、敬业奉献、明理博爱的人文素养,树立高尚医德,从而减少医患冲突。

但是,医学职业院校存在注重专业技能、轻视人文素质的教育状况,“文化贫血,能力缺钙”问题严重。师生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认识不足,轻视思想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的培养,教学模式设置不科学、不规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衔接不紧密。师生功利思想倾向严重,缺乏热情,责任意识淡薄。管理者思想认识不足,学生文化基础薄弱,校园亚文化和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大。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高职医学院校文化建设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方法

1.理论学习法和文献研究法。学习党的十九大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文件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论述、国家省市教育部门相关文件和规定;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奠定研究理论基础;了解同类课题的发展方向和优秀经验,为课题研究提供借鉴。

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法、访问法、谈话法、网络查询法等,对医学职业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和医学职业院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状况进行调查,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案例研究法。通过研究典型案例,以点带面,总结医学职业院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可行途径。

4.项目研究与行动研究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医学专业各课程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各项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用职业教育擅长的项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来进行研究。

5.大数据研究法。利用“云大物移”等现代化研究手段,打造优秀传统文化在线教育平台和移动教学平台,充分运用微信、微博、QQ、公众号、博客等平台,利用大数据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服务,树立“互联网+”的传统文化教育理念。

(二)研究内容

1.专业融合。通过学生“易元堂”健康养生项目等案例,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医学职业教育专业融合,推进医学职业特色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2.特色活动。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宿舍”、“国学礼仪风采展示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案例,创新医学职业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医学人文课程和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方式,推进特色活动文化建设研究。

3.课程建设。面向师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完善医学职业教育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推进特色课程文化建设研究。

4.民族班级。西藏民族班和青海民族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进民族团结特色文化建设研究。

5.校史文化。实施“学院百年老校校史工程”的岭南医学特色校史文化建设研究。

6.实践基地。推动“王老吉小屋”、中药标本馆、生命科学馆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内外特色实践基地文化建设研究。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高职医学院校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果和特色

经过近两年的研究与实践,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彰显了特色。一是多科融合。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医学职业院校专业教育的融合、与两课融合、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以及与职业技能竞赛融合,为职业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和优秀传统文化在医学职业院校的落地创新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二是岭南文化。学院的百年校史文化传承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方特色,为医学史文化和岭南医学文化填补了一项内容。校史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推手。三是创新强校。文化建设是创新强校工程的重要子系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和创新强校工程紧密结合,为医学职业院校创新强校工程建设添砖加瓦。四是方法创新,与时俱进。在“互联网+”时代运用“云大物移”等现代化研究手段,研究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五是民族团结。在少数民族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现文化认同和民族团结文化建设特色。六是基地建设。建设有医药特色的校内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基地,彰显地域文化建设特色。

参考文献:

[1]谭雪.高职院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发展路径探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73-74.

[2]李霓,王坤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23):253-254.

作者:黄德胜 余莎 王思阳 林丹霞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中华医学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中华教育论文范文05-10

中华护理论文范文05-10

中华文化论文范文05-11

复兴中华范文05-16

中华灯谜范文05-18

中华茶艺范文05-18

筑梦中华范文05-18

诵中华经典范文05-21

中华灯谜库范文05-22

中华美德颂范文05-22

上一篇:大专护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如何护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