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感言

2023-01-23

第一篇: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感言

诺贝尔奖得主获奖感言

发布人:山地 发布日期:2010-10-12 15:14:41 阅读次数:378

诺贝尔奖得主获奖感言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新华网斯德哥尔摩10月2日电 由于发现RNA(核糖核酸)干扰机制,美国科学家克雷格·梅洛和安德鲁·法尔2日被授予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的奖金。

梅洛是在美国家中接到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电话的,当时是当地时间4时40分左右。梅洛对媒体表示他感到“非常惊讶”,“到现在还没回过神来”。他说:“我有预感可能得奖,但我才45岁啊,原本以为10年或20年后才会得奖呢。”梅洛说,他的部分奖金将用于慈善事业。

法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说,获奖的感觉真是非常美妙,“一开始,我都不敢相信,它也许是个梦,或者有人搞错了,但又想这不可能。能获奖真是太棒了!”他说:“我还是以前的我,我的人生追求仍很简单,那就是研究、科学、教学和家庭。我不想有什么改变。”(完) 2

新华网华盛顿10月15日电(记者刘洪) 15日凌晨接到外界打来的通知或祝贺电话时,3名获得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反应几乎一致:对获奖先是感到“困惑”,继而则是无比兴奋和“光荣”。

芝加哥大学教授罗杰·迈尔森在当天的记者会上说,当被电话通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他一开始有点“困惑”,但随后醒悟过来,对能加入到这一获奖名单感到非常“光荣”。

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荣誉教授莱昂尼德·赫维奇是一位犹太人,今年已经90岁。他在获奖后表示,从未想过有一天能获此奖,“我总以为我的时代可能已经过去”。他对外界能够承认他的工作感到非常高兴,“一些经济学领域最聪明的年轻人也加入进来,这非常棒”。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埃里克·马斯金则表示,当他最初听到赫维奇获奖时,大舒了一口气,因为他认为赫维奇多年来就一直是经济学奖候选对象。而让他随后更加兴奋的是,今年他自己和老朋友赫维奇、迈尔森3人共享了经济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将今年的经济学奖颁发给这3名美国经济学家,主要是表彰他们在创建和发展“机制设计理论”方面所作的贡献。“机制设计理论”最早由赫维奇提出,马斯金和迈尔森则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这一理论有助于经济学家、各国政府和企业识别在何种情况下市场机制有效,何种情况下市场机制无效,以帮助人们确定有效的交易机制、规章安排和表决程序。

对于3人共享的1000万瑞典克朗(1美元约合6.4瑞典克朗)奖金,赫维奇表示还未曾想过怎么处理;马斯金则表示,将把奖金捐献给帮助残疾人的Camphill基金会,这也是他和妻子认为“如果买彩票中奖后的做法”。马斯金的儿子是一位残疾人。

自1969年增设 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来,共有61名经济学家获奖,而迈尔森的获奖也使芝加哥大学获此殊荣的经济学家增至24名,该大学毫无疑问成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最大赢家。 3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日宣布,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获得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当天恰逢71岁生日的埃特尔说,这是一份“最好的生日礼物”。

2007年10月10日 德国科学家获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 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作出开拓性贡献的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 新华社发(朱莲谊摄)

2007年10月10日 德国科学家获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 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作出开拓性贡献的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 新华社发(朱莲谊摄)

埃特尔对媒体描述自己的获奖感觉时说,这是最好的生日礼物,“我(的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这份生日大礼让埃特尔感到很意外。他说:“我当然知道我是候选人。但物理奖颁给了一名德国人,所以我以为化学奖不会发给我了。”

埃特尔因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作出开拓性贡献而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此前,他的同胞彼得·格林贝格尔刚刚与一名法国科学家分享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4

瑞典皇家科学院9日宣布,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因发现“巨磁电阻”效应共同获得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两位科学家在得知获奖后分别对媒体发表了简短的获奖感言。

阿尔贝·费尔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我受宠若惊,非常感动,我为能够与彼得·格林贝格尔共享这一奖项而兴奋不已。我们刚刚交谈过。我们总是很好地交换我们的研究结果。”

两位科学家的发现使得小型大容量硬盘得到广泛应用。费尔说,“能够看到我们的发现所产生的威力实在是太棒了!”

彼得·格林贝格尔在接受瑞典电台采访时说:“有人告诉我,如果有从斯德哥尔摩来的电话,那只能是诺贝尔奖(通知)。”他说,“正有一大群人站在我门外”,他打算跟他们“来一杯香槟

5

记者:你现在感觉怎样?

切哈诺沃:我似乎还无法消化这个来得突然的奖项,好像要被它淹没了一样,一时还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记者:你预料到今年获此殊荣的将是自己吗?

切哈诺沃:不,完全没有。当时我正要出门,是我儿子接的电话。我想,即使自己会获奖的话,也应该是医学或生理学的奖项,完全没料到会是化学奖。

记者:得知自己获奖后,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切哈诺沃:那种感觉当然是美妙的。诺贝尔奖是全世界科学家们梦寐以求的事业巅峰。我并不否认我为自己、我的家人和我的科学事业感到骄傲。

记者:获得诺贝尔奖会给你今后的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切哈诺沃:我真诚地希望这件事对我将来的科研毫无影响。我热爱我的实验室、我的学生和我的科学事业。目前我正进行着一项激动人心的研究,还将取得更多的新发现。

记者:你认为你现在的学生中有可能产生诺贝尔奖获得者吗? 切哈诺沃:这个很难预料。我的学生都很优秀。 记者:你对有志于科研的青年们有什么建议呢?

切哈诺沃:我不知道人们能从我们的经验中学到多少东西。我们的国家(以色列)进行科研的方式与美国乃至现在的欧洲很不一样。以色列频繁地处于政治**中,科研经费极其有限,政府也并不把科研放在国家战略的首要位置。因此,在选择课题方面,我们不必去随大流,跟着所有人一起去搞蛋白质合成、DNA或者研究基因组,而是更应该从本质上去发现真正值得研究的课题。对以色列人来说,不随大流才是取得竞争力的关键。而一旦选定方向后就应该相信自己的选择。

记者: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赫什科:我为我的家庭、我的研究所和我的祖国感到高兴。 记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你预料之中的事吗? 赫什科:不。那天刚好放假,我和4个孙女野餐。

记者:获得诺贝尔奖会给你今后的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赫什科:我将继续我的实验室工作。但或多或少地总会受一些影响。我将不可避免地接受到更多的邀请。但即便如此,我相信自己仍能做出一些贡献。

记者:20年前当你做这项工作的时候有没有意识到它会使你获得诺贝尔奖? 赫什科:我知道这项工作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但我从来没有等待荣誉的降临。要知道20年前全世界每年只有10多篇关于蛋白质降解的论文,而现在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了四位数。

记者:你对那些有志于摘取诺贝尔奖的青年们有什么建议?

赫什科:应该说是对那些有志做科研的人们,而不是为了摘取诺贝尔奖的人们。我希望他们能够用独特的新奇的眼光发掘真正重要的问题,尽管这些问题并不一定是该学科当前的热点。然后就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

第二篇:2014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斯芒罗的获奖感言

瑞典文学院10日宣布,将XX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82岁的加拿大女作家艾丽斯 芒罗。她也是第13位获得这一奖项的女作家。

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 恩隆德当天中午在瑞典文学院会议厅先后用瑞典语和英语宣布了获奖者姓名,并将芒罗称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

瑞典文学院在当天发表的声明中说,芒罗的作品以情节细腻见长,文风透彻,带有心理现实主义特色,有“加拿大契诃夫”的美誉。她的小说多以小镇为背景,描述主人公为了赢得社会承认而努力,却往往陷入紧张的关系与道德冲突之中。

身居加拿大的芒罗在得知获奖后接受采访时说,自己在高兴之余“受宠若惊”。“我知道我在候选名单上,但我从没想到过会赢,”芒罗对加拿大媒体说。芒罗称自己一直把获得诺贝尔奖视为一个“可能发生,但很可能不会成真的白日梦”。她希望自己的获奖“能让人们把短篇小说视为一门重要的艺术,而非一个你写着玩的东西”。

今年早些时候,她曾表示将停止写作。10日接受采访时,她表示获得诺奖不会改变这一决定。

第三篇: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获奖感言

莱维特:像喝了三倍分量浓咖啡

卡普拉斯为美国哈佛大学和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拥有美国和奥地利国籍。他1930年生于奥地利维也纳,1953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

莱维特为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拥有美国、英国和以色列国籍。他1947年生于南非比勒陀利亚,1971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瓦谢勒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大学教授,拥有美国和以色列国籍。他1940年出生于以色列,1969年在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

上世纪70年代,瓦谢勒与卡普拉斯在哈佛大学合作,开发出一套结合经典物理和量子物理的电脑程序。瓦谢勒后来在剑桥大学与莱维特共同开发一套程序,可用于研究酶。

瓦谢勒从美国洛杉矶通过电话向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采访诺奖的媒体记者发表获奖感言,说半夜得知自己获奖,“感觉极好”,盼望12月到瑞典领奖。

莱维特告诉法新社,接到获奖的电话通知时,他正在睡觉,第一反应是“不敢相信”,随后非常高兴,如同喝了“三倍分量的浓咖啡”。

第四篇:《美丽心灵》纳什的诺贝尔获奖感言

感谢《美丽心灵》,和那段美丽心灵环绕下的日子

i’ve always believe in numbers, in the equation and logics that lead to reason, but after a lifetime of search pursuits, i ask, what truly is logic, who decides reason, my quest has taken me through physical and metaphysical, the delusional, and back. and i have made the most important discovery of my career, the most important discovery of my life, it is only in the mysterious equation of love, that any logical reasons can be found, i am only here because of you, you are the reason i am, you are all my reasons.

第五篇:中国女作家的诺贝尔获奖感言

众所周知,这是一个巨大的荣誉。能站在这个令人骄傲的地方说几句,是人生的惊喜,我惊讶我现在没有昏厥过去。我也为自己能在这里出现感到一些遗憾。因为若干年前,当我是个年轻的姑娘,曾听说不止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拒绝亲自来这里领奖,他们的做法在不同程度上令我尊敬和急于模仿,今天我只做到一半,我无法拒绝诺贝尔的精神和意义,就像无法拒绝食物和水一样。

我今年70岁,这个荣誉对我来得太迟,对我的国家亦如此。在中国文学史上,不止一位作家曾被认为具有获此殊荣的实力与影响力,他们的名字至今仍熠熠生辉并将不朽,我个人认为,未能获得这个奖项是因为他们一直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中国有句古话: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一百年前我若站在这里,会有一部分男人鄙夷,一部分自卑,一部分吞吞吐吐。今天我则担心他们的拥抱和赞美太过热情。那曾经是中国文化里的东西。那些不朽的名字里,很多人在用毕生的精力祛除文化的痼疾而不是研究文学与哲理,是他们开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生态,使我没有佝楼着身体虚弱前行,有体力爬上学院的高墙,来到这个严肃且荒谬的地方。

我承认,世界在我眼里是荒谬的,包括命运。只有人的内心值得探索且探索不尽,这是我创作的源泉。我爱我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再无别的方式。我创作的动力来自永不枯竭的批判精神,这是我要求自己一生坚守的品质。若你无法认知荒谬,怎知正义被利用、真理被误读、善被扼杀、美被扭曲?我追求朴素的道理而非简化了的真理和虚荣的阐释,相信单纯比复杂更合理,适用任何领域。我试图在作品中具备这种能力,它最终呈现的是激情和人性,以及可能潜伏的哲理。

我已经老了,在我年轻的时候,流行这样的句子:“成名须趁早。”它让年轻人沸腾,失掉耐心,衍生出一批批巨脑婴儿、长相奇特之人和大量的闹剧。年轻人不屑于设想未来,聪明人用知识粉饰无知,知识分子热衷于把自己连基本概念都没弄清楚的哲理反复误读,振振有辞。今天,我的同行遍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最庄严的学术领域和最著名的学府里,很多人还做着相同的事。这让人质疑和轻视。

我有很多年没有回到中国,“祖国”在我心里而非口上或脚下。站在这里发表感言,我内心假设它会被很多中文报纸和媒体登载,虽然受重视的并非我本人,所以,我此时的观众还包括所有识汉字的阶层,与报纸的覆盖面相同。在人生最重要的年月,我荒废太多时间与他们争夺话语权,可当我终于有能力让他们呈现我多年前的思想时,我已经错过太多观众,人生所剩无几。这真是荒谬,好在诺贝尔的精神与荣誉不朽,让我相信:希望仍在,希望永在。谢谢大家!

上一篇:民主生活会主持词模板下一篇:民主评议党员结果通报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