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和杜牧合称什么

2023-01-16

第一篇:李商隐和杜牧合称什么

杜牧的山行是什么季节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更是多不胜数。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杜牧的山行是什么季节,希望对你有帮助。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③。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重点字词解析

①山行:在山中漫游。②寒山:深秋时节的山。石径斜:指山中石路盘旋曲折。这句说:沿着山间的石路,纡回地攀登上了秋山。③白云生处:指山的深处。山深处往往有白云层生。④坐:因。枫:即枫香树,亦称枫树,落叶大乔木,秋叶艳红,故有“红枫”、“丹枫”之称。分布在我国淮河流域及四川西部以南各地区。一说为秋令红叶植物的代名词,非专指某一种树。这句说:我停下来在山中行走,是因为喜爱枫林晚景。⑤霜叶:指经霜后的枫叶。红于二月花;比春天盛开的红花还要红艳。

《山行》赏析

红叶,是萧瑟晚秋中最动人心魄、引人神往的景象。当百草枯衰、万木飘零之时,红叶却在寒磨霜砺、冽风劲吹中透射出似火而红于火、如霞又艳于霞的夺目色彩来。杜牧正是敏感地抓住这一点,写下了《山行》这首千古名作。诗一开始,写秋山远景,为读者呈现了山峰耸立、白云缭绕的圈景,由于有“白云生处”的“人家”,这幅图景给人感觉并不冷寂。诗的后两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热烈飞动,令人陶醉,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人惊喜异常,竟顾不上赶路而要停下车来欣赏:思,点石成金,写出了大自然勃郁的、不可遏阻的生命热力,给人以强烈的动感和极其丰富的联想:在一片田野上,破土而出的仿佛不只是竹笋、蕨芽,“黄犊角”之后可能会是黄犊,“小儿拳”之后可能会是小儿,整个田野中到处奔跃着活泼可爱的新鲜生命。诗的后两句是对前两句的补充和说明:就在人们出门相与踏青、挖野菜之时,季节也到了江南最美的农历二月。 刘熙载说:“诗要避俗,更要避熟”(《艺概·诗概》).写江南春景的诗多不胜数,但黄庭坚却能去熟就生,避开平俗,别开洞天,实现了自己“文章最忌随人后”(《赠谢敞王博喻》)、“自成一家始适真”(《题乐毅论后》)的诗歌主张。

第二篇:诗人李商隐的爱情和婚姻

李商隐是以写朦胧爱情诗驰骋诗坛的,晚唐时代诗坛乱世纷纭,对待年轻诗人以“爱才”开场,又以政治对弈为战场,把那文学才子充当棋盘上的棋子进入纷争,然后利用手中特权,排挤压抑诗人的建功立业拯救危亡的壮志豪情,那时的封建官宦之间就是这样子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对于李大才子来说,他写诗只能做副业,悬梁苦学的目的是企图有朝一日登上状元榜,走上仕途建功立业求取科举功名,来振兴没落的祖业家道。哪里会想到正是他的爱情和婚姻成了他日后从政的绊脚石。毫无防备的卷进了朋党之争,且这种争斗带给他的伤害是陪伴终生的。

青少年时期,感情相当丰富的李诗人,不经过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私自同别人发生了非法爱情。说是非法,是因为他的第一次恋爱时正做着道士,爱上的异性又是个女道士。于是,一群揣板砖的正人君子,高喊着满嘴的仁义道德砸在诗人懵懂的初恋头上。

李才子尽管也知道这群老家伙们满肚子的男盗女娼,一副道貌岸然的嘴脸,可就是胳膊拧不过大腿。没过多长时间两个男女道士的自由恋爱不得不宣布告吹,道士庙里的爱情故事太超常太另类,已开始就注定要失败,“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再美的爱情也无力和封建礼法抗争。谁让你不按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条款找媳妇。你李义山谁呀,不就能整几首无题爱情诗吗?有什么了不起。!

告别初恋,跳出了教门,继续“头悬梁锥刺股,”苦学同时也恋爱,不过都以失败告终。诗人被失恋折磨,成就了他的用典颇多,深奥难懂的无题爱情诗,尽管很多读他诗的都读的,走不出李大诗人用方块字平仄押韵的爱情迷宫,可人们还在颇为自负的读着:“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有一年,天上掉下来一块大馅饼,正好砸中李商隐,他这块被埋没的棋子跳上棋盘,命运从此被操纵在对弈的双方敌手之中。先是他的卓越诗才被牛党宰相令狐楚看重,引进幕府,其实就是想为牛党广纳人才,政治伯乐令狐楚叫李诗人跟自己的儿子令狐绹做同学,亲自教他们写御用文章----骈文。在令狐宰相的认真栽培指点下,千里马没辜负老师的栽培,很快有了跃跃欲千里驰骋。学而优则仕,加上有贵人鼎立相助-----令狐绹的大力推荐,商隐同学顺利地中了进士。那曾想,天有不测风云,令狐老师不久不幸辞世,李商隐也就丢了前程似锦的幕职,下了岗,不得不另谋高就。

失恋又失业,诗人只得续写朦胧爱情无题诗,打发仕途坎坷带来的昏暗渺茫无所示从。好在这样的日子过得时间不长,第二年就又苦尽甜来,遇到了爱才正在选婿的老泰山------王茂元,诗人被招为乘龙快婿。可老丈人属李党,是令狐父子的死对头,牛李朋党相争,倒霉蛋自然要数王家新女婿李商隐。转依了李党,那还不触犯了朋党的清规戒律?很快大批牛党人士不满和忌恨的大板砖纷纷砸向坠入幸福的朦胧诗人。在当时牛党重科举,李党重门第的激烈较量下,李商隐成了最大的输家。先是在应博学鸿词考试求取功名时,本来已经考中,复审时被牛党某一权要从中破坏大笔一钩,抹掉了他的名字。后来又从校书郎一卑微清闲小官职位被排挤成一可怜农尉俗吏。

好在妻子王氏是个才女,对诗人又百般体贴爱恋,抚平了他频遭朋党打击受到的心理伤害。“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和爱妻共坐窗前,一边剪蜡烛芯一边“联句对诗”,何等幸福美满,这是在夹缝中受排挤和压抑不得解脱的李商隐找到了精神支柱,使他在相当困难的仕途处境里不至于悲观颓废。

然而好景不长,不幸的很,李商隐三十八岁时,妻子一病而亡,留下三个儿女。仕途坎坷,家庭不幸,从此李商隐郁郁寡欢失魂落魄,直到离世都是如此。正像他的无题诗写的那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确让无数诗辈后人人荡气回肠。

编辑评语看了一篇写李商隐的红袖文章,有点不过瘾,把自己的一片贴上去,也算是自娱自乐吧。

第三篇:古名人雅号、合称

诗人雅号

诗骨—陈子昂

其诗词易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诗杰—王勃

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诗狂—贺知章,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狂放,人称“诗狂”。 诗家天子—王昌龄,

其气绝写得“深情幽怨,音旨微茫”。 诗仙—李白

诗歌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诗圣—杜甫,

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 诗囚—孟郊,

作诗苦心孤诣,元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诗奴—贾岛,

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 诗豪—刘禹锡,

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诗鬼—李贺

其诗善于熔铸词采,多半引神话传说创璀璨多彩形象,驰骋想象, 诗佛--王维

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自诗云“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故人称“诗魔”。

诗神--苏轼

苏轼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中国历史圣人

酒圣—杜康,即少康。传说为酒的发明者。

文圣—孔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史圣—司马迁,字子长,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的作者。

诗圣—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杜工部集》。

医圣—张仲景,东汉著名的医学家,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对我国医学发展影响很大。

武圣—关羽,字云长,东汉末期蜀国大将,重义气,精武艺,后人称其为“关圣”、“关帝”。

书圣—王羲之,字逸少,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

草圣—张旭,唐朝书法家,擅长草书,对旧隶的草体造诣很深。

画圣—吴道子,唐朝著名画家。擅长人物画,有“吴带当风”之美誉。

茶圣—陆羽,唐朝人,以嗜茶著名,著有《茶经》三卷。 兵圣—孙武

春秋末期吴国人,以兵法闻名,著有《孙子兵法》。

“孔门七十二贤”闵损、冉耕、冉雍、冉求、仲由、宰予、端木赐(子贡)、言偃(子游)、卜商(子夏)、颛师(子张)、曾参(子舆)、澹台灭明(子羽)、宓不齐(子贱)、原宪(子思)、公冶长(子长)、南宫括(子容)、公皙哀(季次)、曾蒧(皙)、颜无繇(路)、商瞿(子木)、高柴(子羔)、漆雕开(子开)、公伯缭(子周)、司马耕(子牛)、樊须(子迟)、有若(子有)、公西赤(子华)、巫马施(子旗)、梁鳣(叔鱼)、冉孺(子鲁)、曹恤(子循)、伯虔(子析)、冉季(子产)、公祖句兹(子之)、秦祖(子南)、漆雕哆(子敛)、颜高(子骄)、漆雕徒父(子文)、壤驷赤(子徒)、商泽(子秀)、石作蜀(子明)、任不齐(选)、公良孺(子正)、后处(子里)、秦冉(开)、公夏首(乘)、奚容箴(子皙)、公肩定(子中)、颜祖(襄)、鄡单(子家)、句井疆(子疆)、罕父黑(子索)、秦商(子丕)、申党(周)、颜之仆(叔)、荣旗(子祈)、县成(子祺)、左人郢(行)、燕伋(思)、郑邦(子徒)、秦非(子之)、施之常(子恒)、颜哙(子声)、步叔乘(子车)、原亢籍(籍)、乐欬(子声)、廉絜(庸)、叔仲会(子期)、颜何(冉)、狄黑(皙)、巽(子敛)、孔忠(子蔑)、公西舆如(子上) 春秋时期“孔门十哲”颜回(子渊)、闵损(子骞)、冉耕(伯牛)、冉(仲弓)、冉求(子有)、端木赐(子贡)、仲由(子路)、宰予(子我)、言偃(子游)、卜商(子夏) 春秋时期齐国“五子”管仲、隰朋、宁戚、宾胥无、鲍叔牙

春秋时期秦国“五子”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

春秋战国“老庄”老子、庄子

“孔孟”孔子、孟子

战国时四大将:廉颇、白起、王翦、李牧

战国四公子: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 汉初商山四皓:东园公唐秉、甪里先生周术、绮里季吴实、 夏黄公崔广

曹丕四友:吴质、司马懿、陈群、朱铄 蜀国四大名相:诸葛亮、费祎、董允、蒋琬

吴国四大名将:周瑜、鲁肃、陆逊、吕蒙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

西汉三家诗: 韩诗韩婴、齐诗辕固生、鲁诗申培 建安三神医:华佗、董奉、张仲景(又称张机 陈氏三君:陈寔、陈纪、陈谌

陇上三大家:书法家张芝、思想家王符、辞赋家赵壹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曹魏三公:华歆、王朗、钟繇 三张:张载、张协、张亢

淮南八仙(指西汉淮南王刘安的八位门客):苏飞、吕尚、左员、田由、雷被、毛披、伍被、晋昌

蜀中八仙: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庄君平、李八百、范长生、二朱先生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张载、张协、张亢、陆机、陆云、潘岳、潘尼、左思

麒麟阁十一功臣:霍光、张安世、韩增、赵充国、魏相、邴吉、杜延年、刘德、梁丘贺、萧望之、苏武

西汉十大名将:韩信、霍去病、卫青、李广、赵充国、周亚夫、李广利、李陵、彭越、冯奉世

渊云:杨雄、王褒

崔杜:崔瑗、杜操

曹刘:曹植、刘桢

曹王:曹植、王粲 五琳七干:陈琳、徐干

大小阮:阮籍、阮咸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曹操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

金谷二十四友:潘岳、陆机、陆云、刘琨、欧阳建、石崇、左思、郭彰、杜斌、王萃、邹捷、崔基、刘瑰、周恢、陈昣、刘汭、缪征、挚虞、诸葛诠、和郁、牵秀、刘猛、刘舆、杜育

二陆:(西晋)陆机、陆云

二潘:潘尼、潘安

潘江陆海:潘安、陆机

温氏六龙:温恭、温生、温良、温俭、温克、温让

三国、东晋时期“钟王”钟繇、王羲之

二王:王羲之、王献之

六朝四大家:顾恺之、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

画家四祖: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吴道子

南北朝

北地三才子:魏收、温子升、邢邵

二鸿:崔鸿、李鸿道

竟陵八友: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

元嘉三大家:鲍照、谢灵运、颜延之

何刘:何逊、刘孝绰

“任笔沈诗”:任昉、沈约

“三大藏书家”沈约、任昉、王僧孺

“阴何”:阴铿、何逊

“史学三裴”:裴松之、裴骃、裴子野

“颜谢”:颜延之、谢灵运 东方三圣:老人(春秋)、孔子(春秋)、慧能(唐朝)

佛教三大翻译家鸠摩罗什(原籍天竺)、真谛(原籍西天竺优禅尼国)、唐玄奘(唐朝) 唐朝

初唐四杰: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

“房谋杜断”:房玄龄、杜如晦

“书法四大家”: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薛稷(jì)

“苏李”:苏味道、李峤

“文章四友”:杜审言、崔融、李峤、苏味道

“温韦”:温庭筠、韦庄

“大历十才子”:李端、卢纶、司空曙、钱起、耿湋、吉中孚、韩翃、苗发、崔峒、夏侯审

“杜诗韩笔”:杜甫、韩愈

“富骆”:富嘉谟、骆宾王

“韩柳”:韩愈、柳宗元

“湖南三诗人”:李群玉、齐己、胡曾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长孙无忌、房玄龄、萧瑀、殷开山、侯君集、刘政会、李孝恭、高士廉、段志玄、柴绍、张公瑾、唐俭、杜如晦、尉迟恭、刘弘基、长孙顺德、程知节、李勣、魏征、李靖、屈突通、张亮、虞世南、秦琼

“刘柳”:刘禹锡、柳宗元

“姚宋”:姚崇、宋璟

“江东三罗”:罗隐、罗邺、罗虬

“咸通十哲”、“芳林十哲”:许棠、喻坦之、任涛、温宪、郑谷、李昌符、张乔、周繇、张蠙、剧燕、吴罕、李栖远

“皮陆”:皮日休、陆龟蒙

“萧李”:萧颖士、李华

“曹刘”:曹邺、刘驾 “大李杜”:李白、杜甫

“高岑”:高适、岑参

“郊寒岛瘦”:孟郊、贾岛

“刘白”:刘禹锡、白居易

“诗人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

“沈宋”:沈佺期、宋之问

“王孟”:王维、孟浩然

“王于”、“初唐二杰”:王勃、于龙

“温李”:温庭筠、李商隐

“小李杜”:杜牧、李商隐

“姚贾”:贾岛、姚合

“元白”:元稹、白居易

“诗坛三才”:段成式、李商隐、温庭筠

“诗文三十六体(因三人诗文风格相似家族里排行又都是第十六)”:李商隐、段成式、温庭筠

“国清三隐”:寒山、拾得、丰干

“河东三绝”:韦暠 (善判)、李亘 (工书)、徐彦伯(属辞)

“酒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之、苏晋、张旭、焦遂

“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不空

“开元之世三杰”:宋璟、张说、源乾曜

“三相张氏”:张嘉贞、张延赏、张弘靖

“山中四友”:杨衡、符载、崔群、李渤

“四大边塞诗人”:王之涣、岑参、高适、王昌龄

“吴中四士”: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

“燕许大手笔”:苏颋(许国公)、张说(燕国公)

“颜筋柳骨”:颜真卿、柳公权

“张王乐府”:张籍、王建 “王孟韦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

“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竹溪六逸”: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李白

秦王府“十八学士”:杜如晦、房玄龄、陆德明、孔颖达、虞世南、姚思廉、蔡允恭、颜相时、于志宁、许敬宗、苏世长、李玄道、薛元敬、薛收、李守素、盖文达、褚亮、苏勗

“南唐五鬼”:魏岑、陈觉、查文徽、冯延鲁、冯延巳

史界两司马:司马迁(西汉)、司马光(北宋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石鼓七贤”:韩愈、周敦颐、李宽、李士真、朱熹、张栻、黄干

“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北宋

“晁张”:晁补之、张耒

程门四先生:吕大临、游酢、谢良佐、杨时钧

二程(共创“洛学”):程颢(hào)、程颐

“二宋”、“双状元”:宋祁、宋庠

抚州八晏:晏殊、晏几道、晏颖、晏富、晏京、晏嵩、晏照、晏方

“韩范”:韩琦、范仲淹

江西诗派“一祖三宗”:杜甫(一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理学五子:周敦颐、张载、邵雍、程颢、程颐

“临川二晏”:晏殊、晏几道

“梅欧”:梅尧臣、欧阳修

戊己四先生:崔鷃、陈恬、田昼、李豸

阳城三士:鲜于绰、崔鷃、陈恬

墨庄三:刘刘攽、刘敞、刘世奉

“欧苏”:欧阳修、苏轼 “三苏”、“三词客”:苏洵、苏轼、苏辙

吕氏四贤:吕大临、吕大忠、吕大防、吕大钧

宋初三先生:孙复、胡瑗、石介

“苏黄”:苏轼、黄庭坚

“苏梅”:苏舜钦、梅尧臣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

苏门后四学士:李恪非、廖正

一、董荣、李禧

苏门六君子: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

哲学家之“五子”: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hào)、张载

南宋

理宗时期“六君子”: 刘黼、陈宜中、黄镛、林则祖、曾唯、陈宗

“四大家”:蒋捷、王沂孙、周密、张炎

宁宗时期“六君子”:杨宏中、林仲麟、徐范、张行、蒋傅、周端朝

东南三贤:朱熹、吕祖谦、张栻

端平八士:陈昉、王野、刘克庄、王迈甫、陈炜、刘用行、李遇、徐明叔(后四者还有待考证)

“二窗”:周密、吴文英

济南二安:辛弃疾、李清照

江左二宝:胡伸、汪藻

“姜张”:姜夔、张炎

金溪三陆:陆九韶、陆九龄、陆九渊

“九严”:严参、严必太、严仁、严羽、严肃、严徵、严必振、严奇、严子野

庐陵二布衣:刘过、刘仙伦

陆氏六杰:陆九思、陆九叙、陆九皋、陆九韶、陆九龄、陆九渊

明州淳熙四先生:沈焕、舒璘、杨简、袁燮

鄱阳英气钟三秀:洪适、洪迈、洪遵

三大学派:叶适(永嘉学派)、朱熹(道学派)、陆九渊(心学派) “三严”:严羽、严仁、严参

宋末四大家:周密、王沂(yí)孙、张炎、蒋捷

“宋末三杰”: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

“辛派三刘”:刘过、刘克庄、刘辰翁

永嘉四灵:徐照、徐玑、赵师秀、翁卷

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陆游、范成大、尤袤、杨万里

“中兴四将”:韩世忠、岳飞、张俊、刘光世

“朱陆”:朱熹、陆九渊

金石三大家:洪适、赵明诚、欧阳修

庐陵“五忠一节”: 欧阳修、杨邦夊、胡铨、周必大、杨万里、文天祥

“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 全真派“南五祖”:张紫阳、石泰、薛式、陈楠、白玉蟾(原名葛长庚)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苏辛”: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四大旗帜:“闺语”李清照、“别恨”晏殊、“情长”柳永、“愁宗”李煜(yù)

全真道北五祖、“北宗五祖”:王玄甫(西汉)、钟离权(东汉)、吕洞宾(唐代)、刘海蟾(五代)、王重阳(金代)

“楷书四大家”:颜真卿(颜体唐朝)、赵孟頫(fǔ)(元朝赵体)、柳公权(唐朝柳体)、欧阳询(欧体唐朝)

“数学四大家”:李冶(《测圆海镜》)、杨辉(《详解九章算法》)、秦九韶(《数书九章》)、朱世杰(《四元玉鉴》)

“全真七子”:马钰(丹阳子)、丘处机(长春子)、谭处端(长真子)、王处一(玉阳子)、郝大通(太古子)、刘处玄(长生子)、孙不二(清静散人马钰之妻)

元朝

“龙山三老”:元好问、张德辉、李冶

“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 “东平四杰”:徐琰、闫复、孟祺、李谦 “鸿笔”:王约、欧阳玄

“儒林四杰”:黄溍、虞集、揭傒斯、柳贯

“元诗四大家”:揭傒斯、虞集、杨载、范梈

“二张”:张可久、张养浩

“元剧双壁”:张可久、乔吉

元曲四大家、元杂剧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

思想家“孔孟朱王”: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

西湖三杰:岳飞(南宋)、于谦(明朝)、张煌言(明朝)

明朝

“诗文三大家”:宋濂、高启、刘基

“闽中十才子”:林鸿、郑定、王褒、唐泰、高棅、王恭、陈亮、王偁、周玄、黄玄

“嘉靖八才子”:李开先、王慎中、唐顺之、陈束、赵时春、熊过、任瀚、吕高

“嘉靖三大家”:归有光、唐顺之、王慎中

景泰十才子:刘溥、汤胤勣、苏平、苏正、沈愚、王淮、晏铎、邹亮、蒋忠、王贞庆

“东林八君子”:顾宪成、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

东林“三君”:赵南星、邹元标、顾宪成

“高顾”:高攀龙、顾宪成

“四大学者”:方以智 顾炎武 黄宗羲、王夫之

“四公子”;冒襄、侯方域、方以智、陈贞慧

“杨左”:杨涟、左光斗

“圣教三柱石”: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 “十大文学家”也称“十才子”: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康海、王九思

“公安三袁”:袁宗道、袁中道、袁宏道

“海南双壁”:丘浚、海瑞

“江东三才子”:徐霖、谢承举、陈铎

“江南四大才子: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唐伯虎

“临朐(qú)四冯”:冯惟敏、冯惟健、冯惟重、冯惟讷

“吴门四家”、“明四家”(画家):沈周、文征明、仇英、唐伯虎

“吴下三冯”:冯梦龙、冯梦桂、冯梦熊

“吴兴四子”:臧懋循、茅维、吴稼登、吴梦旸

“吴中四杰”:杨基、高启、张羽、徐贲

“越中十子”:萧勉、陈鹤、杨珂、朱公节、沈炼、钱鞭、柳林、诸大绶、吕光升

“浙中三贤太宰”:陈有年、孙鑨、陆光祖

“天下三大贤”:吕坤、沈鲤、郭正域

“后七子”、“嘉靖七子”: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粱有誉、徐中行、吴国伦

“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熹宗前六君子: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顾大章

熹宗后六君子:周起元、黄尊素、缪昌期、周顺昌、周宗建、李应升

“书法三大家”:文征明、王宠、祝枝山

明代三才子:解缙、杨慎、徐渭

“归奇顾怪”:归庄、顾炎武

“南朱北王”:朱彝尊、王士祯

明末清初

“秦淮八艳”、“金陵八艳”、“江南八艳”: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柳如是、董小宛、顾横波、寇白门、陈圆圆 清初散文“三大家”:侯方域、汪琬、魏禧

“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

“五大师”:黄宗羲、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

“五大学者”:朱之瑜、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颜元

“吴中三高士”:徐枋、杨无咎、朱用纯

“浙东三黄”:黄宗羲、黄宗炎、黄宗会

浙西词派“朱陈”:朱彝尊、陈维崧

“海南四大家”、“海南四绝”:丘浚、王桐乡、海瑞、张岳崧

清朝

“昆山三徐”:徐元文、徐乾、徐秉义

“四大家”:况周颐、王鹏运、朱孝臧、郑文焯

“四大名臣”:张之洞、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曾胡”:曾国藩、胡林翼

“三君”:舒位、王昙、孙原湘

“北纪南袁”:纪昀、袁枚

“二陆”:陆陇其、陆世仪

“谏垣三直”:朱琦、苏廷魁、陈庆镛

“江右两名士”、“江西两名士”:蒋士铨、彭元瑞

“江左十五子”、“乾隆十五子”:王式丹、吴廷桢、宫鸿历、徐昂发、钱名世、张大受、管棆(lún)、吴士玉、顾嗣立、李必恒、蔡廷锡、缪沅、王图炳、徐永宣、郭元釪(huá)

“岭西五大家”:朱琦、吕璜、龙启瑞、王拯、彭昱

“南洪北孔:洪升、孔尚任

“南钱北纪”:钱大昕、纪昀

“毗陵七子”:洪亮吉、孙星衍、赵怀玉、黄景仁、杨伦、吕星垣、徐书受

“骈文八大家”:孔广森、袁枚、孙星衍、洪亮吉、刘星炜、曾昱、邵齐焘、关锡麟

“乾嘉性灵派三大家”:袁枚、赵翼、张问陶

“乾隆三大家”、“江右三大家”:袁枚、赵翼、蒋士铨

“清四王”(画家):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

青莲诗社“四子”:张乃孚、杨士鑅、彭世仪、冯镇峦

“四大布衣”:黄子云、吴嘉纪、徐兰、张锡祚

“桐城三祖”:方苞、姚鼐、刘大櫆

“阳湖文派”:创始人张惠言、恽敬

“余杜白”:余怀、杜浚、白梦鼎

“袁家三妹”:袁机、袁杼、袁棠

“翁刘成铁”:翁方纲、刘墉、成亲王永瑆、铁保

“翁刘梁王”:翁方纲、刘墉、梁同书、王文治

“复堂玉几”:李鳝、陈撰

“扬州八怪”:罗聘、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郑板桥、高翔、汪士慎

清朝学术史与思想史上两大高峰:戴震、章学诚

临桂词派“王况”:王鹏运、况周颐

“康梁”:康有为、梁启超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

晚清四大词家:王鹏运、朱祖谋、郑文悼、况周颐

“万古忠义”:忠王石达开、李秀成

民国

桂系军阀“李白”:李宗仁、白崇禧

“嵩山四友”:徐世昌、赵尔巽、李经羲、张謇

“潇湘三女杰”:秋瑾、唐群英、葛健豪

民初“士官三杰”:蔡锷、蒋方震、张孝准

“北洋三杰”:王士珍(北洋之龙)、段祺瑞(北洋之虎)、冯国璋(北洋之狗) 独角戏“滑稽三大家”:王无能、汪笑笑、刘春山

“淮南三吕”:吕惠如、吕美荪、吕碧城

越剧“三花一娟”: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姚水娟

越剧“十姐妹”:尹桂芳、袁雪芬、筱丹桂、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竺水招、张桂凤、徐天红、吴小楼

“岭南画派”、“二高一陈”: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

“四大才女”: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

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京剧“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

京剧“四小名旦”、“四大童伶”: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

抗战时期报界“双杰”:陶菊隐、张季鸾

救国会“七君子”:沈钧儒、邹韬奋、李公朴、章乃器、王造时、史良、沙千里

第四篇:李商隐和戴望舒三组爱情意象对比文献综述

课程论文(文献综述)

论李商隐和戴望舒爱情诗三组意象对比

李梦

(中文系 13级现代文秘班 学号Y01113121)

李商隐和现代诗人戴望舒的诗作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他们在审美观和价值观念上有着惊人的相通之处,对李商隐和戴望舒的研究文献也不断涌现。

一、李商隐及其诗歌研究

李商隐(约813—859),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晚唐诗人。原籍河内怀州(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他擅长诗歌写作,其诗作文学价值很高,是唐代最出色的诗人之一。

(一)李商隐的生平研究

对于李商隐的生平研究,每家都有自己的方法和形式:乔象鍾、陈铁民主编的《唐代文学史》(下)(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78页)中,将李商隐的一生略分为三个阶段:开成二年(837)进士及第前为早期;由及第至会昌末重返秘书省止为中期;从大中元年(847)入郑亚幕至逝后为后期,逐一阐述义山的生平经历。吴调公的《李商隐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二页)中,把李商隐的一生分为四个阶段,有层次地阐述了李商隐坎坷的一生。研究李商隐生平的还有董乃斌的《李商隐传》(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杨柳的《李商隐评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年)、刘学锴、余恕城的《李商隐生平若干问题考辩》(《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83年第四期,第43页)、谢国桢的《李商隐生平探讨》(山西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二期)等。

(二)李商隐的诗歌思想内容研究 1.儒家思想

吴调公《李商隐研究》中,李商隐在少年时代受了堂叔的较深影响,在封建伦理思想和宗法观念上更多地接受孔孟之道;但他却在精神极端苦闷的时候,又乞灵于道、佛的虚无主义;而在学术思想和文艺观点上,则又不自觉地倡导一种反对保守、力主创新的精神。

2.忧国忧民的思想

乔象鍾、陈铁民主编的《唐代文学史》(下):李商隐的诗一定程度地反映了晚唐时代人民生活极端贫困,政权内部矛盾重迭,危机四伏的现实状况,对百姓生活疾苦的忧虑,特别是通过对诗人自己身世的讴吟,深刻地表现出知识分子的苦闷和悲愤,从而使人们感

1 到一种江河日下,黄昏渐进的时代气氛。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揭露统治者的骄奢昏聩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斗争,反映诗人对晚唐命运的担心。

(三)李商隐的诗歌艺术特色研究

李商隐的诗歌题材丰富,所著颇丰。包括观点鲜明,见解精辟的政治诗:有感而发,借古讽今的咏史诗:寄物喻怀,托物言志的咏物诗;情致缠绵的爱情诗和意境蒙胧,美仑美奂的朦胧诗。各种题材的诗歌均有相当的造诣。

1.李商隐诗的创作方法

骆玉明、郑培恒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复旦大学出版社),李商隐非常喜爱并擅长使用典故也非常善于捕捉富于情感表现的意象。李商隐的各种意象都是精心选择的,一方面这些意象大都是色彩秾丽或神秘谲诡、本身就带有一定美感的。另一方面,这些意象又大都蕴含有一定的哀愁、彷徨、伤感等情感色彩。

乔象锺、陈铁民主编的《唐代文学史》(下)李商隐的诗在表现技巧上具有构思缜密、寄托遥深、语言清丽以及格律严整等显著特点,其诗歌的主观化倾向和贯穿感伤情调两大特色尤为重要。善于以委婉曲折的变现手法表现层次复沓的思想内容。能够用白描的手法写出清新优美的诗作。李商隐的诗有高度的语言美和声韵美。

2.李商隐诗歌的意象研究

(1)葛稳罡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李商隐诗歌中的三千五百多个客观自然范畴的诗歌意象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类:天文、地理、气象、时间、人体、动物、植物、无生物等。

(2)李商隐诗歌在意象在意象上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系情纤物,如“雨”、“露”、“霜”、“花”、“柳”、“桂”等;钟爱女性,女性的身体部位意象和女性器物意象繁多;善为艳科,所选意象大都色彩艳丽,像“花、飞鸟、蝴蝶”等;借物喻己,商隐所取的意象多和自身命运、境遇暗相契合,看似咏物叹人,实则喟己;寄托飘幻,像“水、灰尘、花、雨、雾”之类的意象,虽然在诗中有各自特定的内涵,但他们都有共同的特质——或变幻无常,或飘忽不定,或稍纵即逝,或消融无迹„„

(四)总结

李商隐在盛唐诗歌灿烂的辉煌丰碑矗立下,融会贯通,开拓创作,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李商隐在诗歌方面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他在诗歌意象类型选取运用组合方面的独具特色一定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2

二、戴望舒及其诗歌研究

戴望舒(1905.3.5-1950.2.28),学名朝寀,字戴丞,小名海山, 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生于浙江杭州,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因《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被称为“雨巷诗人”。

(一)戴望舒生平研究

戴望舒因《雨巷》一诗被称为“雨巷”中走出来的诗人。郭杰、秋芙、龚宏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话》(现代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66页),按照时间顺序把戴望舒的一生的经历简明扼要的介绍出来,把戴望舒描绘成一位时代潮流中孤独的弄潮者。凌宇、颜雄、罗成琰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480页),戴望舒的诗歌创作以抗战为界大致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大多以现代诗派的艺术形式,抒发浓郁幽深的感伤迷惘的情绪,抗战爆发后,诗人的思想转向积极,诗作也由阴暗朦胧转向转向明朗乐观,由个人的低吟哀愁终于发出了战斗的呼号。

(二)戴望舒的诗歌思想内容研究

凌宇、颜雄、罗成琰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479页)戴望舒中学时和施蛰存、杜衡等人组织过文学团体“兰社”,早期受到新月派的影响较多,在法国留学时受到象征派诗人魏尔伦、波特莱尔的影响开始吸收象征派手法为己用。抗战爆发后,戴望舒从事抗日的文化工作,开始用现代主义的艺术来抒写现实感情。

郭杰、秋芙、龚宏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话》(现代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68页)诗人的一生多是坎坷与诬陷,无论政治还是爱情都是多灾多难。他在不被理解的苦恼和悲哀中,积极地以自己的感情和生命去呼吸时代的气息,诗人的赤子之心就那样强烈的在诗作中跃动着。

(三)戴望舒的诗歌艺术特色 1.戴望舒创作方法

戴望舒的诗歌作品虽然不多,而且大多是短诗。但在诗歌艺术上,却呈现出了独特的成就与魅力。他的诗歌中内含的多种思想艺术气质,都显示着或潜存着新诗的发展与流变的种种动向。诗人从汲取中国古典诗词的营养到采撷西方现代派手法,最终走向咏唱现实之路,几经寻觅和创新,形成了自己诗歌的特殊风格和色调。尤以其诗境的蒙胧美、语言的音乐美和诗体的散文美为主要特色。

2.戴望舒的意象研究

丁文霞(南京大学)《江淮论坛》(2007年,第5卷)中对戴望舒诗歌中的“泪”、

3 “梦”“水”做了研究:戴望舒的全部诗作中,出现“泪”或“泣”“哭”的字眼的就有十几首,大都指是悲伤之“泪”。“梦”的意象是诗人对前途的迷茫,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水”的意象很频繁,望舒一生中多住在南方,同时,诗人柔弱的气质和水也是有相通的。

殷齐齐《论戴望舒诗歌中的意象》(2010年)望舒诗歌中采用的人物意象可分为三类: (1)寻梦者意象,中国优秀知识分子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觉醒,痛苦的探索寻求民族觉醒和民族解放的道路。像《对于天的怀乡病》、《乐园鸟》《寻梦者》等。

(2)单恋者意象。“单恋者”这一意象多指诗人自己,无论在爱情上还是在政治道路的探索上,诗人一直都是孤独的。

(3)女性意象。在大多情况下,女子都不是实指,而属于象征意象。像“丁香、路上姑娘、百合子、八重子、梦都子”等都是戴望舒对爱情的渴望与追忆。

(四)总结

戴望舒诗歌中的意象虽然繁多,但他选择的意象幽邃却不失真实,在意象的组合上邪灵活多变,依据感情运动的不同特征二采取多中方式,让读者深切的感受到诗人孤独寂寥的真实感情和艺术技巧运用的娴熟。

三、文献总结

对李商隐的研究文献要比戴望舒的要多的多,这大概和所生活的时代有关系吧。在封建制度的约束下的诗人,其思想比较保守统一,而现代诗人思想比较开放自由,融合百家之思,所以现代诗歌不像古代诗歌注重格律,形式比较自由,读起来也比较明了易懂。

参考文献:

[1]乔象钟、陈铁民主编:《唐代文学史》(下),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2]吴调公:《李商隐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3]董乃斌:《李商隐传》,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 [4]杨柳:《李商隐评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年

[5]刘学锴、余恕城:《李商隐生平若干问题考辩》《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83年 第四期

[6]谢国桢:《李商隐生平探讨》,山西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二期 [7]骆玉明、郑培恒:《中国文学史》(中)复旦大学出版社 [8]葛稳罡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郭杰、秋芙、龚宏:《中国文学史话》(现代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 [10]凌宇、颜雄、罗成琰:《中国现代文学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4

第五篇:数字合称、数字称呼10(十九、二十、二十二、二十四)

数字合称、数字称呼8(十

九、二

十、二十

二、二十四) 十九

中药配伍十九畏:硫磺与朴硝;水银与砒霜;牙硝与三棱;川乌、草乌与犀角;狼毒与密陀僧;巴豆与牵牛;丁香与郁金;肉桂与石脂;人参与五灵脂(指十九种中药配合不适当,能减低药的功效,甚至无效)

二十

世界二十大名峰:

1、喜马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峰(高8848.13米);

2、喀喇昆仑山脉的乔戈里峰(高8611米);

3、喜马拉雅山脉的干城章嘉峰(高8585米);

4、喜马拉雅山脉的洛子峰(高8501米);

5、喜马拉雅山脉的马卡鲁山(高8470米);

6、喜马拉雅山脉的道拉吉里峰(高8172米);

7、喜马拉雅山脉的乔奥尤山(高8153米);

8、喜马拉雅山脉的库汤山(高8126米);

9、喜马拉雅山脉的南迦帕尔巴特峰(高8125米);

10、喜马拉雅山脉的安娜普鲁娜峰(高8078米);

11、喀喇昆仑山脉的加舒尔布鲁姆山(高8068米);

12、喀喇昆仑山脉的布罗德峰(高8047米);

13、喀喇昆仑山脉的加舒尔布鲁姆山第二峰(高8034米);

14、喜马拉雅山脉的希夏邦马峰(高8012米);

15、帕米尔的公格尔山(高7719米);

16、兴都库什山的米尔峰(高7690米);

17、帕米尔的慕士塔格山(高7546米);

18、帕米尔的共产主义峰(高7495米);

19、天山的托木尔峰(高7443.8米);20、帕米尔的列宁峰(高7134米)

我国二十大教案:贵阳教案、台湾教案、南昌教案、衡阳教案、酉阳教案、扬州教案、天津教案、延平教案、济南教案、呼兰教案、重庆教案、大足教案、武穴教案、宜昌教案、成都教案、古田教案、青浦教案、徐家汇教案、冠县教案、曹州教案

二十世纪的二十项重大发现:塑料、智商测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血型、农药、电视、植物培育、网状系统、抗菌素、汤恩头盖骨、原子裂变、大爆炸理论、避孕药、精神病药物、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统计学、脱氧核糖核酸、激光

二十二

二十二子:《老子》、《庄子》、《管子》、《列子》、《墨子》、《荀子》、《尸子》、《孙子》、《孔子集语》、《晏子春秋》、《吕氏春秋》、《贾谊新书》、《春秋繁露》、《文子缵义》、《扬子法言》、《黄帝内经》、《竹书纪年统笺》、《商君书》、《韩非子》、《淮南子》、《文中子》、《山海经》(清光绪年间浙江书局汇刻二十二种丛书名的总称)

二十四

唐朝二十四帝: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中宗李显、睿宗李旦、武后武曌(即武则天、后改国号为“周”)、中宗李显(复国号为“唐”)、殇帝李重茂、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肃宗李亨、代宗李豫、德宗李适、顺宗李诵、宪宗李纯、穆宗李恒、敬宗李湛、文宗李昂、武宗李炎、宣宗李忱、懿宗李漼、僖宗李儇、昭宗李晔、哀帝李柷(唐朝包括武则天和李显、李旦二次即位,共经历289年)

记忆规律二十四条:有明确的记忆目的、有长期的记忆要求、按顺序记忆、力求准确记忆、对所记事物有迫切需要、有兴趣、有积极的感情、注意理解、记忆分量适当、避免机械强记、记忆内容难以多少适当、注意形象记忆、材料节奏押韵、理解内容的逻辑结构、多种感官参加记忆、集中注意力、运用比较方法、理清纲目、分散与集中记结合、记忆与复习结合、尝试背诵、易混内容分开记、力求达到记忆再现、利用联想

二十四国集团:阿尔及利亚、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埃及、加蓬、加纳、危地马拉、印度、伊朗、象牙海岸、黎巴嫩、墨西哥、尼日利亚、巴基斯坦、秘鲁、菲律宾、塞内加尔、斯里兰卡、叙利亚、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委内瑞拉、南斯拉夫、扎伊尔(1972年由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以便在国际货币制度上制订共同的斗争策略和协调彼此意见)

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的总称(二十四史与《新元史》合称“二十五史”)

古代二十四孝:虞舜、汉文帝、曾参、闵损、仲由、董永、郯子、江革、陆绩、唐夫人、吴猛、王祥、郭巨、杨香、朱寿昌、庾黔娄、老莱子、蔡顺、黄香、姜诗、王褒、丁兰、孟宗、黄庭坚(旧时封建统治阶级宣扬的二十四个所谓尽孝的典型人物)

二十四衙门:司礼、内官、御用、司役、御马、神宫、尚膳、尚宝、印绶、直殿、尚衣、都知、惜薪、钟鼓、宝纱、混堂、兵杖、银作、浣衣、巾帽、针工、内织染、酒醋面、司苑(明代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共家族的二十四个机构总称)

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二暑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改变,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上一篇:论述摘编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绿色建筑中的节水措施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