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词传读后感

2022-08-21

第一篇:纳兰性德词传读后感

纳兰性德词的特点

云南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纯任性灵,纤尘不染

——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特色

学生姓名: 陈玉婷

学 号: 118580046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年 级: 2011级专升本

纯任性灵,纤尘不染

——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特色

内容提要:纳兰性德,一个出生贵族家庭的性情中人,一个具有落拓无羁的性格,超逸脱俗的秉赋,出众的才华,敢于傲视功名的一等带刀侍卫,一个虽身在高门广厦,却常有山泽鱼鸟之思的少年才俊,一个能将爱情、友情、乡情揉碎了再捏成词,谱成曲,叫人不忍卒读,又令人百感交集的“清初第一词人”,“千古第一伤心人”。 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能叫当时“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实在是耐人寻味。 关键词:纳兰性德 鲜明题材 真纯特色 独特环境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初词人,正黄旗人。出身贵胄,其父纳兰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其本人天资聪颖,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精骑射,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二甲七名,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边塞,深得皇帝宠信隆遇。 康熙二十四年纳兰因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是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词哀感顽艳,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纳兰词在我国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王国维评曰:“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①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著有《通志堂集》②,词先后结集《侧帽》、《饮水》,后人多称纳兰词,现存348首。③纳兰词独具真情锐感,直指本心,其中以爱情(悼亡)词最哀感顽艳,引人共鸣。

纳兰生活在清顺治、康熙年间的高官显贵的家族之中,他虽然拥有御前随驾侍卫的个人经历和荣华富贵的生活环境,但他在爱情上却因恋人未得和爱妻去世受到重创,造就了他的词充满哀叹伤悲。他虽然能文能武,出类拔萃,却无法驾驭自己的情感,为情所困。他的大部分词中传承了凄切婉约的词风,被称为“千古伤心”词人。纳兰性德的这些特殊的环境与背景,加上他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特有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一、鲜明的题材特色

纳兰性德词的题材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爱情阻隔、发妻早亡的哀怨;陪皇随驾,出塞行役时的感慨;赠友抒怀的情真意切。贯穿其间的主线,是他热切追求人性的纯美,爱情的缠绵,友情的珍贵。其作品的主旨情调是伤感哀怨之音。其中尤以爱情、悼亡和乡思的题材最为凄婉动人。

(一)缠绵悱恻的爱情词

纳兰性德虽出身贵胄,一生富贵安逸,却天生了一颗多愁善感的心,一段女儿柔肠。他善于描摹少女的风情万种,借描写少女的春愁秋怨表达自己对情人、恋人的相思之苦,相离之怨。

《临江仙》:“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原是瞿塘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小栏杆处寂无声。几回断肠处,风动护花铃。”

《菩萨蛮》:“窗前桃蕊娇如倦,东风泪洗胭脂面。人在小红楼,离情唱《石州》。 夜来双燕宿,灯背屏腰绿。香尽雨阑珊,薄衾寒不寒?”

这两首词是纳兰性德初恋时的作品,前一首背景不明晰,可以认为是写自己在月下等待恋人来,对方却爽约,作者这时想到“原是瞿塘风间阻”遇到阻力。后一首背景更清晰了,这就是相传纳兰与表妹雪梅相恋,雪梅被纳兰母亲软禁于小红楼。作者认为恋人终日在“泪洗胭脂面”从而关心其“薄衾寒不寒”。这两首词从不同角度描述作者当时相知不能相见的苦痛。

《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一朵芙蓉”,“ 小晕红潮”, “凝情”,“ 叩玉钗”仅仅几个词就把小女儿那种娇俏可爱的羞态描摹得惟妙惟肖,她那百转千回、欲说还休的风情跃然眼前。这是不是纳兰性德那传说中的自小就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表妹呢?如果是,那将是一个多么惹人喜爱的可人儿,她的入宫又会带给多情人几多的伤感啊!

翻翻《饮水词》,多少是写离愁别恨,相思怀人的啊!女子由思念征夫而伤春怀愁,百无聊赖。男人塞外思故,归心似箭。对于多情似纳兰的男女来说,最大的苦痛莫过于相知不能相见了。纳兰因爱情的不如意,郁郁终生,词中多写分离之苦,或闺中怀人,或旅途怀妇,总是怨愁难遣,怅惘难消。应念了他那句“予本多情人,寸心卿自持” ④的话语。

(二)凄恻哀怨的悼亡词

在纳兰“多情总被无情误”的人生中,爱妻卢氏骤然辞世给了他惨痛的打击,对他的词作的题材和风格产生了深层的影响。从妻子初亡到纳兰三十一岁病逝,他写有悼亡词四十余首。其作品伴随他的整个后半生,形成了他凄恻哀怨的独特风格。虽然绝大部分词的确切年代很难考证,但我们仍然能从已知的材料及词作的内容中找寻出纳兰那千般痛苦、万种思念。

纳兰二十二岁,重阳节前夕,梦见妻子,执手哽咽,醒来即作一首《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读来令人倍感凄凉。

再看看《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此恨何时己。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竞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金缕曲》上阕写词人对亡妻的深切怀念。哀思三载,大梦未醒,试想贤妻离去,或许因“人间无味”而“尘土隔,……埋愁地。”这就是“钗钿约,竞抛弃”的原因吧。下阕则设想与阴间妻子“双鱼寄”了解她“年来苦乐”,进而梦想未来“待结个、他生知己”,又担心“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只能“清泪尽,纸灰起”。这种爱妻早逝生死睽隔,已令人痛断肝肠,而期望来生又不可得的现实,把人推向绝望,则格外凄绝。

《鹊桥仙·七夕》“乞巧楼空,影娥池冷,佳节只供愁叹。丁宁休曝旧罗衣,忆素手、为予缝绽。 莲粉飘红,菱丝翳碧,仰见明星空烂。亲持钿合梦中来,信天上、人间非幻。”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这些作品语气哽咽、如泣如诉,识别时的情景历历在目。相处时的一花一木,一点一滴时时萦绕于心,昔日爱人用过的东西,留下的遗物,走过的地方,做过的事情,哪一样没有诱发词人不加节制的相思之情,交织着词人绵绵不尽的追悔之意。

纳兰在《荷叶杯》中写到:“知己一人谁是?已矣。赢得误他生。有情终古似无情,别语悔分明。 道是芳时易度,朝暮,珍重好花天。为伊指点再来缘,疏雨洗遗钿。”可见,卢氏不仅是纳兰的恩爱发妻,也是被纳兰视为人生一知己的。在封建社会,男女间爱情能达到这样的层次是极其罕见的。纳兰常以谢道韫指代亡妻,如《眼儿媚》:“林下闺房世罕俦,偕隐足风流。今来忍见,鹤孤华表,人远罗浮。”在《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中以李清照、赵明城夫妇之典喻自己和卢氏:“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卢氏与纳兰志趣相投,夫妻二人婚姻生活的幸福程度可以想见。正因为卢氏不仅是纳兰的妻子,也是他的知己和朋友,卢氏的去世对纳兰而言所触动的不仅仅是儿女情长。“鸾胶纵续琵琶,问可及,当年萼绿华。”⑤那种超越于寻常男女之上的精神深处的息息相通,日常生活中的相互体贴与照顾,以及亲情的和谐与温暖等等,所有这些微妙复杂的因素综合起来,使得伴侣一旦失去,将是无法代替的,而往昔的幸福亦是不可能复现的。

(三)坦荡纯真的友情词

纳兰虽出身贵籍高门,却能做到“在贵不骄,处富能贫”。他写过“吾本落拓人,无为自拘束。倜傥寄天地,樊笼非所欲。”⑥偏偏这位浊世佳公子生在了“天上神仙府,人间宰相家”的金丝笼里;他对人坦诚重义,见才必怜,见贤必慕,恰恰生在了帝王侧,过着伴君如伴虎的日子。要在龌龊的官场曲迎奉承,他的内心是多么的矛盾与无奈。也许,只有在朋友至交那里才能得到友情的蕴籍,得到心灵的安宁。因此,他的友情词是俊迈豪放的,意气纵横的,肝胆相照的。 《金缕曲·赠梁汾》“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

沉醉。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众土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词中的梁汾是清代著名词人顾贞观的号,他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词家三绝”。《金缕曲·赠梁汾》词中“有酒惟浇赵州土”表明其仰慕平原君礼贤下士、结交知己的人品。而“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则表明了他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以“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已”“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来帮朋友拆解困境。并郑重许诺:“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字字句句,发自肺腑,令人读来心潮起伏,百感交集。

纳兰性德不仅对顾贞观如此,对当时许多颇具名气的文士和布衣文人都能倾心结交。包括吴兆骞、姜宸英、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等皆与他成为忘年知交。他的朋友梁佩兰评价他是“不尚贵游,而好蓬荜。”“黄金如土,惟义是赴。见才必怜,见贤必慕。”从纳兰词中,我们读到了一个喜好朋友,敬重朋友,仗义疏财,有仁有义的纳兰,也深深地被他词中的真情所感动,所鼓舞。纳兰是纯真的,纤尘不染的,其词是情感充沛的,浑然天成的。

(四)豪迈衰飒的行役词

纳兰性德作为御前侍卫,随皇南巡北游,唱和诗词,编书著述,受到皇上的赏识。然而他却对这种扈从生涯显现出厌倦,不时在词作中流露出乡关之思和怨尤之情,请看: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独具特色的塞外风光激发起了喜爱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纳兰强烈的创作欲望。然而,面对着广袤的大自然,听着塞外的风雪声,他又忍不住想起家的温馨舒适,想起“轻别离”的扈从生涯,他又感到无限凄凉。因此,他词的上阙多描摹壮丽的塞外风光,而下阙却笔锋一转,抒发自己身在天涯心在家,身心相离的愁怨。将壮丽的塞外风光和凄婉的思乡之情糅合在一起,纳兰营造了一幅幅兼具壮美与凄美的画面,丰富了我国古典诗词之一——思乡词的意境。

二、深婉真纯的艺术特色

词始兴于隋唐,盛于宋。元明时期,词渐衰微,平庸者多。至清代,词学重受文人关注。然而词家往往循规蹈矩,鲜有突破,故产生浮艳颓靡之风。此时,纳兰性德的词就如一股清新的空气,为沉落多年的词坛注入了生气和活力。纳兰性德的词,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就是“情真”,词风上承李煜,工于写情,惯于白描、直抒胸臆,意象清新疏朗;风格哀婉、缠绵、凄恻、顽艳。他擅长篇幅短小的小令,蕴造清新疏朗的意象,将词作的题材与艺术风格和谐统一,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情感真挚、颖慧绝代的浊世才俊少年。

(一) 纳兰词的艺术魅力首先在于它真切、自然的风格特点。

纳兰词,写真意,抒真情,说真话,不拐弯抹角,不矫揉造作,而且语言优美流畅,形式和谐,不受格律的拘束,行云流水,喷薄而出。如以下几首:《如梦令》“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消息半浮沉,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浣溪沙》“……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还有,像“月华如水”、“波纹似练”、“有泪如潮”,“天上人间一样愁”这样自然、亲切的词句随处可见。难怪王国维评价他“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唐圭璋认为纳兰性德”待人真,作词真,写景真,抒情真,虽力量未充,然以其真,故感人甚深。一种凄惋处,令人不忍卒读者,亦以其词真也。”刘大杰也说纳兰性德”他没有做作,没有虚伪,只是实实在在地吐露出自己的声音。这才是真实的诗……,纳兰性德词的价值全部在这地方。”

(二)纳兰词虽缘自“真”,但并没有流于浅薄,而是善于营造凄婉意境:一是善写凄清迷离之境,词意蕴籍隐曲;二是善用细节小景表达孤寂之情。因而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请看《梦江南》“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春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这首小令看来是恋人雪梅被选到宫里之后,纳兰倍感孤寂、痛苦而作,写得轻灵凄婉,深沉感人。词人用黄昏、乌鸦、柳絮、春阁、瓶梅、心香等物象深刻表达相思的凄苦,其意境和物境有机融合在一起,既有实景的描画,又有心如死灰的暗喻。

(三)纳兰认为填词同作诗一样,一是要重比兴、写忧患,二是有寄托、抒真情。就是必用比兴之法,寄托自己的思想追求和不平,以抒发自家性情,所以“比兴此焉托”。从这一思想出发,纳兰性德认为诗词创作用不用比兴寄托思想感情至关重要,他主张在诗词创作中必须“意在言外”,这样才能蕴藉含蓄,高澹有味。其词作中即不乏这样的作品,如:

《眼儿媚·咏梅》“莫把琼花比澹妆,谁似白霓裳。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 在这首咏白梅的词中通过对白梅雅淡孤高品格的赞赏和对它孤独凄清处境的同情,寄托了作者的心志,产生了“高远有味”的艺术效果。

三、独特的艺术环境:

纳兰性德的词学思想,不止受到了我国古典诗歌和词作优良传统的影响,而且与他的政治理想以及切身遭遇的感慨相一致。

(一)个人所处生活环境原因

他和李煜一样,都是贵族,物质、生活绝无半点缺陷,但是精神上却有着同样无法排解的悲痛:生死无常,人生如梦,家国之感,悼亡之情,于是他广交“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样一来造成了这位贵族青年的艺术的心境与灵魂:他仰慕汉文化知识,背离当时的社会主流,有着不同于一般满清贵族的远大理想和高尚人格。

(二)十分广阔深远的社会现实原因。

纳兰所处的康熙王朝还是满清贵族入主中原尚未完全稳定的特殊历史时期。当时,种族内部纷争激烈,八旗子弟争权夺位,尔虞我诈。特别是中原文化与满族人的生活经历产生了强烈的冲突,几千年的儒家文化既震撼了满族人的心灵,又给社会生活带来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封建末世悲凉的社会命运不可避免地影响着纳兰敏感而脆弱的心灵。

(三)内在曲折的精神因素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纳兰由于特殊的姻缘关系加上独特的才华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而左右于皇帝身边,尽得人间富贵,可他却“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⑦一方面他有拳拳报国之心,悃悃忧民之意,渴望入世,成就一番事业;一方面却又看不上官场的,并进而“常有山泽鱼鸟之思”。这实在是个深不可解的矛盾,但正是在这一矛盾的思想里使我们看到了纳兰的又一美好品格,那就是他虽为豪门公子、皇帝近臣,却不为名缰利锁所羁绊,不做同流合污之辈,甘有隐逸之心。

四、结束语

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在仕途生涯中还没有来得及建功立业,在朝政上远没有其父明珠那样的具有影响力,但他却成为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他没有后主李煜那种国破被羁的悲惨境遇,又没有出身闺门的婉约派之宗李清照背井离乡南迁的伤痛和丈夫去世后生活艰难曲折的命运,也没有武将文人辛弃疾那样英武豪迈和欲收复国土而不达的悲愤情怀,其词的名气亦略逊于前者。但纳兰却被王国维赞曰:“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朱祖赞曰:“八百年来无此作者”。在大清进入康乾盛世之初,纳兰性德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成为词坛中兴的中坚角色。这足以引起后人对纳兰性德这份文学遗产研究的必要。我们只是说:当代诗人同样需要纳兰那种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需要纳兰那种感人至深的激情;在诗词创作中也应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艺术风格;需要更多可令后人追忆不已,具有真正文学艺术价值的传世作品。从这种角度着眼的话,研究纳兰性德词尚有漫长的路要走。

注释:

①出自王国维《人间词话》;

②《通志堂集》其中包括赋一卷,诗、词各四卷,经解度三卷,文二卷,渌文亭杂识四卷; ③纳兰词又一说342首;

④出自纳兰性德《拟古》第十五首; ⑤出自纳兰性德《沁园春·代悼亡》; ⑥出自纳兰性德《拟古》第三十九首; ⑦出自韩艾《神道碑》。

参考书目:

1、纳兰性德 《纳兰词》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年5月出版

2、刘德鸿 《清初学人第一—纳兰性德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年9月出版

3、苏缨 毛晓雯 夏如意 《纳兰容若词传》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0年1月出版

4、张秉戍 《纳兰词笺注》 北京出版社 2000年4月出版

5、王国维 《人间词话/人间词》 群言出版社 1997年5月出版

6、严迪昌 《金元明清词精选》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2年9月出版

7、安意如 《当时只道是寻常》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年8月出版

8、苏缨 《纳兰词典评》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5月出版

第二篇:纳兰性德词的风格特点

纳兰性德词的风格特点 林德涛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族正黄旗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的长子,文武双全,娴熟经史,尤善填词。康熙十五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侍卫。康熙二十四年纳兰因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是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词哀感顽艳,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纳兰词在我国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王国维评曰:“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朱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潭献云“以成容若之贵……而作词皆幽艳哀断,所谓别有怀抱者也”。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在他不到十五年的创作生涯中,著有《通志堂集》,词先有《侧帽》一集,后增补为《饮水词》,后人汇辑本则称《纳兰词》,今存三百四十九首。又与顾贞观合辑《今词初集》一选,为清初词选中著名之本。纳兰性颖敏,多愁善感,不类贵介公子。词风真挚自然而多凄恻哀艳,悼亡之作尤称绝调。

纳兰生活在清顺治、康熙年间的高官显贵的家族之中。他虽然拥有御前随驾侍卫的个人经历和荣华富贵的生活环境,但他在爱情上却因恋人未得和爱妻去世受到重创,造就了他的词充满哀叹伤悲。他虽然能文能武,出类拔萃,却无法驾驭自己的情感,为情所困。他的大部分词中传承了凄切婉约的词风,被称为“千古伤心”词人。纳兰性德的这些特殊的环境与背景,加上他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特有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一、“纳兰词”的主题风格情调体现在各个题材作品中:

纳兰性德词的题材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爱情阻隔、发妻早亡的哀怨;陪皇随驾,出塞行役时的感慨;赠友抒怀的情真意切。贯穿其间的主线,是他热切追求人性的纯美,爱情的缠绵,友情的珍贵。其作品的主旨情调是伤感哀怨之音。其中尤以爱情、悼亡和乡思的题材最为凄婉动人。

(一)缠绵悱恻多情善感的情感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这首《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词的起句奇特,说情人之间,本来两情相悦,但愿天长地久,然而如若知道后来的坎坷和悲剧,倒不如总是保持“初见”时那种美好时光。接下来,批判一些变心的人却反而指责对方首先变心的行为。下阕引用长生殿的典故,谴责曾海誓山盟如今却背情弃义的薄情郎。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名言,给人们以充分的感悟和解读的空间,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假设,一种理想。对于纳兰性德说来,初见时的温馨、真诚带来了美好,然而他的理想和现实却总是那样不一致。首先,相传纳兰与表妹雪梅相爱,表妹却被召入宫,相知不能相见,“如初见”的美梦破碎。其二,与恩爱的卢氏结为伉俪,本可以安享“如初见”的一生,但卢氏骤然病故,美梦再次破碎。纳兰的爱情情感,开始是甜蜜的,过程却总是失去,结果是无限悲伤,以致早逝。他深知世上“若只如初见”的现实实在太少,而“变却故人心”则时有发生,纳兰以前者作为理想来追求,终生不悔,对后者予以鞭挞和批判。虽然纳兰的爱情理想未能实现,但给后人留下的撕心裂肺的动人词篇却是不朽的。再看:

《临江仙》:“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原是瞿塘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小栏杆处寂无声。几回断肠处,风动护花铃。”

《菩萨蛮》:“窗前桃蕊娇如倦,东风泪洗胭脂面。人在小红楼,离情唱石州。 夜来双燕宿,灯背屏腰绿。香尽雨阑珊,薄衾寒不寒?”

这两首词是纳兰性德初恋时的作品,前一首背景不明晰,可以认为是写自己在月下等待恋人来,对方却爽约,作者这时想到“原是瞿塘风间阻”遇到阻力。后一首背景更清晰了,这就是:相传纳兰与表妹雪梅相恋,雪梅被纳兰母软禁于小红楼。作者认为恋人终日在“泪洗胭脂面”从而关心其“薄衾寒不寒?”。这两首词从不同角度描述作者当时相知不能相见的苦痛。纳兰因爱情的不如意,郁郁终生,怨愁难遣,怅惘难消。应验了他那句“予本多情人,寸心卿自持”的话。

(二)凄凄恻恻哀怨之至的悼亡词

纳兰“多情总被无情误”的人生中,他那爱妻卢氏,婚后三年骤然辞世,给了他惨痛的打击,对他的词作的题材和风格产生了深层的影响。从妻子初亡到纳兰三十一岁病逝,他写有悼亡词五十余首。其作品伴随他的整个后半生,形成了他凄恻哀怨的独特风格。

纳兰二十二岁,重阳节前夕,梦见妻子,执手哽咽,醒来即作一首《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读来令人倍感凄凉。

我们再看看纳兰性德《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此恨何时己。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竞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金缕曲》上阕写词人对亡妻的深切怀念。哀思三载,大梦未醒,试想贤妻离去,或许因“人间无味”而“尘士隔,……埋愁地”。这就是“钗钿约,竞抛弃”的原因吧。下阕则设想与阴间妻子“双鱼寄”了解她“年来苦乐”。进而梦想未来“待结个、他生知己”,又担心“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只能“清泪尽,纸灰起”。这种爱妻早逝生死睽隔,已令人痛断肝肠,而期望来生又不可得的现实,把人推向绝望,则格外凄绝。再看: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半世浮萍已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似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生前。人到多情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以上两首《摊破浣溪沙》,惨恻凄绝,措辞工丽,抒情尽致,意境完整,代表了纳兰悼亡词所达到的极高艺术水准。

(三)坦荡纯真有仁有义的友情词

纳兰虽出身贵籍高门,却能做到“在贵不骄,处富能贫”。他写道“惟愿把来生祝取、慧业同生一处”“吾本落拓人,无为自拘束。倜傥寄天地,樊笼非所欲”。他厌倦官场中的虚伪,希望寻求真挚的友情,对朋友坦诚重义、肝胆相照。请看《金缕曲·赠梁汾》: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老去,向樽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众土翻海。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重诺,君须记。”

词中的梁汾是清代著名词人顾贞观的号,他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词家三绝”。顾贞观曾为纳兰性德授课,并为纳兰编订了《饮水词》集。《金缕曲·赠梁汾》词中“有酒惟浇赵州土”表明其仰慕平原君礼贤下士、结交知己的人品。而“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则表明了他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以“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已”“青眼高歌俱老去,向樽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来帮朋友拆解困境。并郑重许诺:“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重诺,君须记”。字字句句,发自肺腑,令人读来心潮起伏,百感交集。

纳兰性德不仅对顾贞观如此,对当时许多颇具名气的文士和布衣文人都能倾心结交。包括吴兆骞、姜宸英、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等皆与他成为忘年知音。他的朋友梁佩兰评价他是“不尚贵游,而好蓬荜。”“黄金如土,惟义是赴。见才必怜,见贤必慕。”。一个真诚交友,仗义而为,有仁有义的纳兰,在他词中闪烁发光。

(四)豪迈衰飒乡关怨忧的行役词

纳兰性德作为御前侍卫,随皇南巡北游,唱和诗词,编书著述,受到皇上的赏识。然而他却对这种扈从生涯显现出厌倦,不时在词作中流露出乡关之思和怨尤之情,请看: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纳兰喜爱不同于京城的的塞外自然风光,却又时常回想起家中亲人而感到凄凉茫然。所以行役在外,仍在惦念闺人而百转愁肠,正应了他那句“我是人间惆怅客”的感慨。

二、纳兰词最突出的艺术风格特点是“情真”

词始兴于隋唐,盛于宋。元明时期,词渐衰微,平庸者多。至清代,词学重受文人关注。然而词家往往循规蹈矩,鲜有突破,故产生浮艳颓靡之风。而纳兰词的出现,就为沉落多年的词坛注入了新的生气和活力。纳兰词,最突出的艺术特征就是“情真”。

(一)纳兰词的艺术魅力首先在于它真切、自然的风格特点。纳兰性德的老师、清代著名学者徐乾学指出纳兰词“清新秀隽,自然超逸。”;王国维赏其“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况周颐称赞“其所为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

纳兰词,写真意,抒真情,语言优美流畅,形式和谐自然。例如《如梦令》“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消息半浮沉,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浣溪沙》“……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还有,像“月华如水”、“波纹似练”、“有泪如潮”,“天上人间一样愁”这样自然、亲切的词句随处可见。难怪王国维评价他“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唐圭璋认为纳兰性德“待人真,作词真,写景真,抒情真,虽力量未充,然以其真,故感人甚深。一种凄惋处,令人不忍卒读者,亦以其词真也。”刘大杰也说纳兰性德“他没有做作,没有虚伪,只是实实在在地吐露出自己的声音。这才是真实的诗……,纳兰性德词的价值全部在这地方。”

(二)纳兰词虽缘自“真”,但并没有流于浅薄,而是善于营造凄婉意境:一是善写凄清迷离之境,词意蕴籍隐曲;二是善用细节小景表达孤寂之情。因而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请看:

《梦江南》:“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春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这首小令看来是恋人雪梅被选到宫里之后,纳兰倍感孤寂、痛苦而作,写得轻灵凄婉,深沉感人。词人用黄昏、乌鸦、柳絮、春阁、瓶梅、心香等物象深刻表达相思的凄苦,其意境和物境有机融合在一起,既有实景的描画,又有心如死灰的暗喻。

(三)纳兰词虽缘自“真”,但并没有流于表象而平铺直叙,他认为填词同作诗一样,一是要重比兴,二是有寄托。就是须用比兴之法,寄托自己的思想追求和不平,以抒发感情。纳兰性德认为诗词创作必须“意在言外”,这样才能蕴藉含蓄,高澹有味。其词作中不乏这样的作品,如:

《眼儿媚·咏梅》“莫把琼花比澹妆。谁似白霓裳。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

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

在这首咏白梅的词中通过对白梅雅淡孤高品格的赞赏和对它孤独凄清处境的同情,寄托了作者的心志,产生了 “高远有味”的艺术效果。

三、纳兰词的成就,在于他对词的理念自然认知

纳兰词的成就,在于他对词的理念的深刻自然理解。纳兰曾经说过:“予本多心人,存心聊自持。诗乃心声,性情中事也。发于情,止于礼义,做诗须以言情耳。”。纳兰词词风上承李煜,工于写情,惯于白描、直抒胸臆,意象清新疏朗;风格上哀婉、缠绵、凄恻、顽艳。善于蕴造清新疏朗的意象,将词作的题材与艺术风格完美统一。纳兰性德崇尚李煜的善于“情语”“致语” 主张“情致说”。他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纳兰性德提出了词应达到的境界和标准。“贵重”“适用”和“烟水迷离”的境界,成为他词学主张和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纳兰的作品里,能足以引起人们的同情与感慨的诗句比比皆是。他的作品没有做作,也没有在声律、典故、修辞方面刻意讲究,只是信手拈来,抒写自己的性灵,其作品却令读者赞叹不已。

四、结束语

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在仕途生涯中还没有来得及建功立业,在朝政上远没有其父明珠那样的具有影响力,但他却成为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他没有后主李煜那种国破被羁的悲惨境遇,又没有出身闺门的婉约派之宗李清照背井离乡南迁的伤痛和丈夫去世后生活艰难曲折的命运,也没有武将文人辛弃疾那样英武豪迈和欲收复国土而不达的悲愤情怀,其词的名气亦略逊于前者。但纳兰却被王国维赞曰:“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朱祖赞曰:“八百年来无此作者”。在大清进入康乾盛世之初,纳兰性德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成为词坛中兴的中坚角色。这足以引起后人对纳兰性德这份文学遗产研究的必要。《纳兰词》是一位特殊的历史人物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倾诉其刻骨铭心悲情的宏篇,我们不能以现代人的价值观来评价古人。我们只是说:当代诗人同样需要纳兰那种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需要纳兰那种感人至深的激情;在诗词创作中也应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艺术风格;需要更多可令后人追忆不已,具有真正文学艺术价值的传世作品。从这种角度着眼的话,研究纳兰性德词尚有漫长的路要走。

第三篇:浅析纳兰性德词中的“雨”意象

文学院2006级16班

吴艳

学号:200502631335

摘要:在纳兰词的意象中,“雨”意象出现的频率是最高的。在讨论传统诗词中缤纷多彩的“雨”意象基础上,浅析纳兰词中“雨”意象的纤细哀愁、苍凉豪迈和凄婉缠绵,充实了“愁雨”这一意象。

关键词:纳兰性德;意象;雨

在纳兰性德《饮水词》所收录的348首词作中,“雨”意象出现频率最高,共有108次。然而这点却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专门分析“雨”意象的学术论文很少。“雨”意象初创可溯自《诗经》其《小雅·采薇》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纷纷。”以漫天纷飞的雨雪烘托战士出征归来时的悲切心情。这一原型意象产生之后,经过不断融合、变异、繁衍出多姿多彩的“雨”意象。

一、传统诗词中的“雨”意象

打开唐宋诗词作品,到处听得到雨声。雨中多愁,因而雨中多诗词。雨作为一种轻柔流动的物象,成为诗人词人抒发个人感慨的有效载体。雨从一种不带有任何主观情意的自然现象到被刻意营造成中国文学中传统的抒情意象,其中融注了作者特有的感受、体验、情绪和心态,具有了丰富的人生意蕴和审美价值。正因为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所以,古典诗词中的“雨”,不再是一种纯自然的物理现象,而是表达作者主观感受的一种符号,一种象征。因而,“雨”这一物象,在与“意”相融合的过程中,往往由于作者融入的情思、意趣不同,可以构成意蕴不同的意象,一般说来,传统诗词中的雨意象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

(一)喜雨

喜雨往往与滋润万物,唤起勃勃生机联系在一起。最为著名的喜雨莫过于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人赋予春雨以人格,它好像知道大地万物的需要,知时而至;又不愿惊扰人们,悄悄滋润着大地给人们带来春的讯息,带来新的希望。诗人形神兼备地传达出喜雨之情,抒发其

喜苍生所喜的博大胸襟。

再如宋代大词人苏轼有一句词很有味道:“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从另一个角度写雨的可爱。苏轼是懂得知足,懂得随缘自适的一个人。写这首词的时候,他正谪居黄州,政治上的挫折和失意并没有让他失去旷达的人生态度。从这首词中,我们看不到苏轼对生活的一丝埋怨,有的只是惊喜、享受和感恩。

(二)愁雨

适时适量的雨能给人带来生命的滋润与情绪鼓舞,而淫雨霏霏,浊浪滔天,也会给人类以灾难性打击。因此,雨既是一种喜悦的象征,也融入了另一种情感——愁。往事如烟,人生苦短。当诗人遭遇仕途坎坷、人生苦短,感叹昭华易逝,世事苍茫时,雨飘然而下,成为最契合诗人失意与愁苦的自然现象,“雨”就成为中国文人用来表达离愁别绪的程式化意象,这也是与中国文人的悲伤格调相一致的。典型例子列举如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招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柳永《八声甘州》)

梧桐更兼细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从上面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各文人笔下的雨虽对于愁情侧重的内涵不同,但季节以春秋两季为多,时间以黄昏、夜晚为主。春雨绵绵,秋雨霏霏。当落红无数、春去匆匆、悲风怒号、黄叶飘落、日暮途穷、夜深人静之际,雨像懂得人的情思,点点滴滴地洒落,也一声声地撞击着人的心扉,每一句都像伴着泪水在诉说,读来令人断肠。

二、纳兰词对“雨”意象的充实

(一)纳兰词中的喜雨

纳兰词中“雨”意象频频出现,然而“喜雨”这一意象却仅仅出现了一次,即:

“嫩烟分染鹅儿柳,一样风丝。似整如欹,才着春寒瘦不支。凉侵晓梦轻蝉腻,约略红肥。不惜葳蕤,碾取名香作地衣。”(《采桑子·咏春雨》)

这是一首咏春雨的词,词中描写了春雨滋润花叶又摧残花叶的过程。纳兰用惟妙惟肖的语言,拟人的手法,将春雨中的花儿描写得活灵活现。微细若烟雾的春雨,落在泛起鹅黄色的柳枝上,仿佛是空中飘撒着游丝一样,被春雨滋润着的花儿显得格外娇嫩,使人感到淡淡的喜悦之情。虽然全词没有出现一个“雨”字,但“雨”又无处不在,这正是词人表现手法的高明之处。

(二)纳兰词中的愁雨

被誉为清朝“国初第一词人”纳兰性德,出生于满族正黄旗贵族,为当时权倾朝野的大学士明珠之子,博览群书,才华横溢,22岁即中进士成为康熙近侍,可偏偏这样一位生长华阀,仕途顺利,年纪轻轻的词人,却情思抑郁,倦于仕宦,“惴惴有临履之忧”,其词以“哀感顽艳”著称。

而这位在人们看来是出身富贵、位列极品的“翩翩浊世一公子”为何会和“悲愁感伤”的雨之意象联系在一起呢?其实,贵公子的烦恼并不比普通百姓来得少,相反的,仕途的矛盾、初恋的失意,还有恩爱结发妻子的早亡这一人生的大不幸,已经使年纪轻轻的纳兰性德体味到了人生“悲”和“苦”的滋味。这位才情四溢的青年人,临风对月,将其胸中一片真挚自然之情都付诸清词小令中。雨,这一自然现象凄楚而缠绵,恰到好处地为纳兰性德营造了一个充满人生凄婉、既真又纯的情感世界。雨,让纳兰性德才情和真情在字里行间得到淋漓的焕发,倾吐着人世间至真至纯的情意。

所以纳兰词中的雨得李后主的凄清缠绵,但别一种凄婉处,令人不忍卒读,人言我愁我始欲愁。由于纳兰的词多以感伤的笔调写人生聚散,爱情悲欢,或追忆旧踪残梦,感叹兴亡,因此纳兰《饮水词》中百余次的“雨”意象几乎都以愁雨出现的,它们或纤细哀愁,或苍凉豪迈,或凄婉缠绵,以各种方式传达着纳兰的苦情。

(一)纤细哀愁的雨

丝雨如愁、暮雨如诉,表达了无边的愁绪,赋予其词悲凉无奈的韵味。雨,融进词人的主观感情,而产生不同的雨意象,从“细雨”中可感受其纤柔深长,从中引发出绵绵不断的愁丝;也可从“烟雨”中体会到它的迷离,用来抒发一种依稀飘忽的情怀;还可以从雨带来的凄冷,去体会一种凄清的意境,用来表达悲哀、忧伤、抑郁和怅惘的感情。雨恰似这样一种意象,

他可以变化多端,可以调动读者全部的感官。首先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一首词:

“隔花才歇廉纤雨,一声弹指浑无语。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垂。小屏山色远,妆薄铅华浅。独自立瑶阶,透寒金缕鞋。”(《菩萨蛮》)

这首词写春雨刚刚停止,一闺中女子、炙(或谓妻子)在闺房庭院中伤春伤离意绪萌生,不胜伤感的情景、笔势灵动、一句一景,由室外写到室内,又由室内写到室外,犹如几个镜头的切换。而这景中又无不透露出幽怨伤感,其突出的特色是词从对面写来,不说自己在思念,而是假想她在思念我,这便更为深细地表达出白己的思念。

因为雨的纤、细,所以更多的时候,纳兰是用它来比喻相思之愁,如《阮归郎》:“斜风细雨正霏霏”,细雨带来春寒,“春寒欲透缕金衣”——乍寒还暖的时候,孤单的人对寒意甚为敏感,正如李清照所吟“乍寒还暖时候,最难将息”。小楼闺妇的春愁是若有若无,时断时续而又剪不断,理还乱的一种心绪,这种心绪极纤细,极柔婉,只有这丝丝缕缕的细雨才能比喻得出。纳兰词中以细雨写相思之情的词还有很多,信手拈来几句:

细雨如尘云著水,嫣香碎入吴宫。(《临江仙》)

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赤枣子》)

一片晕红疑着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浣溪沙》)

细雨织红茵,苔阶压绣纹。(《唐多令·雨夜》)

画船人似月,细雨落杨花。(《临江仙》)

以上词句均是将外在纤细的雨与内在幽幽的情融合在一起,情景交融,不胜美景。 我们再来看看他写自己秋夜梦回无眠的愁情的词:

“湘帘卷处,甚离披翠影,绕檐遮住。小立吹裙,常伴春慵,掩映绣床金缕。芳心一束浑难展,清泪裹、隔年愁聚。更夜深、细听空阶雨滴,梦回无据。正是秋来寂寞,偏声声点点,助人

难绪。缬被初寒,宿酒全醒,搅碎乱蛩双杵。”(《疏影》)

这首词的雨是空阶雨,午夜梦回,听檐上滴雨,惆怅之情,带入秋夜的无眠,刻画秋来的寂寞,令人心碎怅惘。与之类似的词还有很多,如“独客单衾谁念我,晓来凉雨飕飕。”(《菩萨蛮》)是表达自己的客中的凄凉,古来羁旅之词很多,但纳兰词仍然是凄凉之最。在词中他抒发着自己扈从的无奈:“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蝶恋花》)离人孤身在外,飘零的寒雨更让人无奈晚来凄凉,这时的雨成了最好的媒介和载体,承载着词人胸中的孤寂与寞落。西风客栈,黄沙古道,晚来飘零雨,人在客途,似乎只有雨伴着人孤独的行进,风是邻,雨为伴,凉雨冷雨,飘零雨,和寂寞融汇,形成了孤寂的意想。

但纳兰的雨并非只抒发客途孤寂和孤寝无眠,雨也不仅仅是只存在在孤寂之中。“行人莫问前朝事,风雨诸陵,寂寞鱼灯。天寿山头冷月横。”(《采桑子》)再这首词里他抒发着兴亡盛衰的伤感:他用雨的消逝,暗示繁华不可久恃:“夜雨几番销瘦了,繁华如梦总无凭。”(《浣溪沙》)日月更替,转头成空,人生无常,岁月无情,繁华过去,徒留过眼烟云,雨这是飘然而下,横在胸中,横在眼目之间,烟华散去,雨雾迷蒙,满纸辛酸,雨这时成为了无常的意想,风无定,雨无常,无论是诸陵的风雨,寂寞的鱼灯,还是前朝旧事都会随岁月变迁而去,人生似乎也是如此,夜雨来袭,词人纤细的心理,自然也悟到了这一点,销瘦的何尝是夜雨,而是纳兰的心境,相府生涯原是梦,朝云暮雨,总无寻处,雨,这一易消逝的事物,正是代表了词人的感受。

(二)苍凉豪迈的雨

纳词中的雨也有苍凉豪迈的,如: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蝶恋花·出塞》)

这是一首出塞词。将豪放之情寄寓在婉约之形中,这种风骨,自有词以来,除了李煜、苏轼、辛弃疾之外,也就要数纳兰了。无怪乎王国维先生评价纳兰性德的词是:北宋以来,唯一人尔!本词首句“今古河山无定据”便站在一个很高的角度来开篇,一句话便道出了事事变迁,朝代更迭,江山频频易主的必然性和不可抗拒性。纳兰作为贴身一等侍卫,多次扈从康熙帝出外巡访,还曾作为使者巡查过黑龙江流域一带。纳兰的内心实际上是充满了极大

的报国之心和远大抱负的,但他又不想通过战争和流血来实现,因此心里又充满了痛苦和迷茫。全词用句恰当,一气呵成,尤其是最后一句最妙“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既有豪爽,又有柔情,还有些许凄凉和无奈,个中滋味,只有我们自己用心去体味了„„金戈铁马,与如今的青冢、黄昏、夕照、秋雨,构成的意象如此的苍凉感慨,意蕴良多,似有人生短暂的生命觉悟,也包含生命忧患与社会忧患的多个层面,确如毛泽东所评:“看出兴亡”。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如:

霸业等闲休,越马横刀总白头。莫把韶华了,封侯。多少英雄只废丘。(《南乡子》)

须知今古事,棋秤胜负,翻履如似。叹纷纷蛮触,回首成非。剩得几行青史,针阳下、断碣残碑。年华共,混同江水,流去几时回!(《满庭芳》)

悬崖一线天疑裂。天疑裂。断碑题字,古苔横啮。风声雷动鸣金铁。阴森潭底蛟龙窟。蛟龙窟。兴亡满眼,旧时明月。(《忆秦娥·龙潭口》)

这些词苍凉感慨,内蕴良多,绝非一般的今昔之感,兴亡之叹,纳兰也并非仅仅是只会悲伤自身际遇的贵公子,而是对待家国兴亡也有着自己的看法,纳兰用他词中的意象,不仅表达了难言之情,也为自己、为时代、为社会唱了一曲深情哀怨的挽歌。

(三)凄婉缠绵的雨

在纳兰词中,“雨”的意象最多地关联到是他的爱情生活,他的爱情似乎和雨连接在一起,妻子早逝,爱人在宫墙之内,他的爱情并不顺遂:“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秋情绪。”(《菩萨蛮》)“消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因风吹去。”妻子孤寂相思之情可见;“香尽雨阑珊,薄衾寒不寒”。对妻子的关切之意倍增;(《菩萨蛮》)“满地梨花似去年,却多了廉纤雨。”(《秋千索》)蒙蒙细雨凭添了芳踪难觅的惆怅;“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风凄雨打画桥。”(《于中好》)抒发与妻子生死异途的感伤;“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山花子》)既哀叹自己的命运,又悲悼妻子的死去;“为伊指点再来缘,疏雨洗遗钿。”(《荷叶杯》)用温润秀洁的雨洗遗钿,表达再结来生缘的愿望。“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临江仙》)更是睹物思人,这雨在词人笔下无仅仅是雨了,是纠结的愁肠,一下一下的撞击,斯人之憔悴,望之可知。

再来看他的《金缕曲》“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全词在平静哀冷的气氛中涌动一股热流,在一种激动的心态之内又有着极力克制的冷静。这首词就好似是纳兰写给亡妻的一封家书,生死相隔的两个人相互唠着家常。词中的“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等句,虽然没有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等句让人产生大的感慨和共鸣,但却显得亲切凄婉,更让人心头一酸。“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而这雨更更创造出一种既清且冷,既孤且单的意境衬托着纳兰的哀思格外动人心魄。

情发怎会无端?谁又能理解他这满怀的凄惋和旷世的寂寞?无论是敲窗雨、秋雨、阑珊雨、廉纤雨、冷风凄雨、疏雨、空阶雨,这雨都寄托着词人的对所爱女子的深情,天人永隔,所对者不过一抔黄土,残余的纸灰,残香的袅袅,寂寥的秋夜,薄衾孤寒,衰杨画桥,满地的梨花,这些意像不无勾起词人的愁肠。但这些意象的尽头,风过无痕,雨飘然而至,更添满怀愁云,怎不叫人魂为之断,神为之夺。雨在词人的妙笔之下,已经达到了极至。

而这雨也并非是绝对孤寂的代表,纳兰也曾有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也曾有过柔情满怀的初恋,所以在纳兰词中雨也曾空灵过,也曾娇俏过。即使是惆怅的秋雨,也在词人心境不同之下演绎出另一种情调。“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减字木兰花》)少女艳丽娇羞之态可感,秋雨中的少女含羞相望,垂首不语,欲言还羞,不正是如雨般变幻难测。这当是恋爱之中的人才能体会,才能共鸣的吧!

从上面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雨往往跟悲、怨、愁等情感联系在一起。季节以春、秋两季为多,时间以黄昏、夜晚为主。春雨绵绵,秋雨霏霏。当落红无数、春去匆匆、悲风怒号、黄叶飘落、日暮途穷、夜深人静之际,雨像懂得人的情思,点点滴滴地洒落,也一声声地撞击着人的心扉,诗人百感交集,泪水与哀愁同出,读来令人断肠。一年复一年的离愁别绪,一缕缕恋情,以及内心矛盾与痛苦都化作了一支支凄婉缠绵、撼人心魄的情诗在凄风冷雨中缠绵悱恻。

三、结语

“雨”意象是诗人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结合的产物。意象作为诗词意境的构成单位,在文学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意象,首先必须是具体的物象,其次必须融

入作者的主观情意。而纳兰词中的雨正是这样一种意象,他融合了词人独特的感知。一句话,意象是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结合的产物。“雨”意象所包含的丰富的人生意蕴极富启发性。雨中有哀怨,雨为词人的生命留下了广阔的抒情空间,从而使我们对它的每一次体验都获得了新鲜的巨大的心理震撼力。“一宵冷雨葬名花”不仅仅是词人对妻子的深情,更是他自己的人生写照。雨作为一种自然现象,经过纳兰的刻意营造,具有了丰富的人生意蕴,成为了他所有情感的宣泄。

参考文献:

1、李晓明《论纳兰性德词的自然意象》【J】船山学刊(2007.04)

2、项小玲《论纳兰性德词的意象》【J】南平师专学报第23卷1期第63页-65页(2004.01)

3、鄢嫣《论纳兰性德词对“愁雨”意象内涵的充实》【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第5期第156页-160页(2006.10)

4、张秉戍著《纳兰词笺注》【M】北京出版社(1996.10)

5、陈水云著《明清研究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9)

6、严绳孙《成容若遗稿序》(康熙刻本《通志堂集》卷首)【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7、王友胜著《纳兰性德词选·王友胜选评》【M】岳麓书社出版(2002.01)

第四篇:《纳兰容若词传》读后感

一直都很喜欢诗词,近来有幸读到了一部《纳兰容若词传》,读这部书时,不仅仅是感动,不仅仅是咏叹,不仅仅是钦佩,更有一种诗意的心情,一种缠绵的胸怀,一种仰慕的倾心。

我没有很丰富的文学涵养,甚至可以说,纳兰容若的有些词需要仔细的品味,需要反复的推敲才能读懂。但是,读到“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月到西南更断肠。”“纵使倾城还再得,宿昔风流尽矣。”“一种情深,十分心苦,脉脉背斜阳。”“心事如落花,春风吹已散”等等词句时,我好象读到了纳兰容若的非凡人生,读到了纳兰容若的哀感顽艳,读到了纳兰容若缠绵情怀。

一般的传记作品,平铺直叙,不徐不惊,娓娓道来,通俗易懂。然而,却好似进入了一个固定的模式,一个难以走出的围城,没有新意,没有惊喜。《纳兰容若词传》却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以纳兰容若的词为主线,以纳兰容若的情为框架,以纳兰容若的爱为血肉,以诗化的语言,戏剧般的场面,将我们带入了纳兰容若的繁华生活、真诚性情、词的颠峰,爱的痴心。这将是一部具有开拓性的传记作品,这将是一部通俗化了的人间词话,这将是一部诗化了的人生传奇。

在《纳兰容若词传》里,我读到了纳兰容若的文学成就。三百多年来,从词坛才子们推崇宠爱其词,痴男怨女们动辄引用其句的情景,我们就可知纳兰容若在词坛的地位了。我们读其词,体其韵,观其行,不得不佩服其才其情其心,其哀感顽艳的词风,其荡气回肠的情真,其诗意一样的人生,让人叹谓再三。可以说,纳兰容若是中国清初第一词人,是继往开来的杰出词者。更何况,纳兰容若不仅仅是自己填词,还主持编辑了《今初词集》这样一部在清代文学上有着一定地位的标杆之作,还主持编辑了《通志堂经解》这样一套在中国思想史研究上有着一定地位的著作。

在《纳兰容若词传》里,我读到了纳兰容若的缠绵情怀。从相识相知表妹情犊初开,到表妹嫁入红墙空留思念与遗憾;从秋水轩唱和填词《贺新凉》,邂逅月白色绣衣裙的少女,引起的一场悸动;从与卢氏成婚“人生若只如初见”,两情相悦尝尽人间春色,以至痴迷卢氏排斥二房颜氏,到为卢氏早逝的大悲大伤大痛;从家人为其选了续弦官氏,到词赋之中对卢氏的相思之句;从仰慕以词为媒神交已久的才女沈宛,到终于走到一起相处的一段难忘时光,到“醒也无聊,醉也无聊”的叹息之声,无不表露出纳兰容若的痴情与深情,相思与缠绵。难怪那时京城少女一见倾心,以得到一睹纳兰容若芳容为荣;难怪今时文学少女仰慕倾情,以吟颂纳兰容若词赋为荣。

在《纳兰容若词传》里,我读到了纳兰容若的真诚性情。在渌水亭里,纳兰容若结识了天下词坛高人,更交到了天下性情中人。从顾贞观、徐乾学、严绳孙、姜宸英、朱彝尊,到吴兆骞。更为难得的是,纳兰容若为搭救当时并未相识的吴兆骞走出宁古塔所做的种种努力,对顾贞观所作出的郑重承诺。这就是纳兰容若,一位富家公子,一代词坛盟主,一个性情中人。

在《纳兰容若词传》里,我读到了纳兰容若的人生无奈。在当时的社会中,在满人的思想里,要想出人头地,只有仕途一路。可是,纳兰容若不喜欢官场,不善于官场,尽管首次科举时因病受挫,尽管后来还是步入了官场,并且当了康熙皇帝的御前侍卫,尽管文才了得,尽管跟随西皇帝下江南、吟诗词,有的是飞黄腾达的机会,有的阿臾奉承的良机,但是纳兰容若厌恶官场,所以总也改变不了纳兰容若心中的惆怅,人生的无奈。

三百多年来,纳兰容若的词被代代传诵;三百多年来,纳兰容若的情被人人钦佩;三百多年来,纳兰容若的梦被辈辈重温。而《纳兰容若词传》,就是这样将一个有情有义、有血有肉、有才有识的纳兰容若呈现在我们面前。不仅仅是诗化了纳兰容若的传奇人生,不仅仅是提炼了纳兰容若缠绵情感,不仅仅是凸显了纳兰容若的高尚品德,更是向我们敞开了纳兰容若那颗火热的、痴迷的、惆怅的心。

《纳兰容若词传》以词立传,以诗写人,诗化了纳兰容若的传奇人生,展现了纳兰容若的缠绵情深,值得回味。

第五篇:《纳兰容若词传》书评(定稿)

《纳兰容若词传》书评

秋风轻卷书的页脚,手捧一杯淡淡的香茗。随着落叶起舞的步伐,薄薄的思绪穿过厚重的红尘烟火,飘向了那朦朦胧胧的青砖瓷瓦。

纳兰容若一个满腹书香气的多情诗人。在他刚满周岁的抓周中,随手抓了一只宝钗和一支毛笔开始,也许就注定了他一生的惆怅与辉煌。《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形象,便是以他为原型。但他们的性格又是不尽相同的。纳兰公子虽多情却也深情,从幼时的青梅被迫送进皇宫而初犯寒疾,一直到为亡妻悲痛泼墨写下的《饮水词》,我们都不难看出。只可惜,纳兰公子被困在那堵高墙里,饶是再怎样碧绿的杨柳也垂不出那青灰的高墙。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 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纳兰公子的一曲《木兰词》,究竟是触动了多少人的心。“人生若如只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短短一句胜过千言万语,人生种种不可言说的复杂滋味都仿佛因这一句而涌上心头。 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的惊鸿一瞥定格念念不忘的美丽画面,一切都像清晨的露珠般晶莹剔透,像朝阳般明亮灿烂。 果真如此,又怎么会悲画扇呢?但流光容易把人抛,又岂止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没有什么抵得住流年,再深的爱恨,也不过是万丈晴空下的一缕云烟,淡了些,散了些。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一曲感慨凄凉的《浣溪沙》,让多少人为之落泪,好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比起纳兰容若,李义山算是幸运得多,当他问出“何当共剪西窗烛”时,是自知有“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而纳兰明知无法挽回一切,他只有把所有的哀思与无奈化为最后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七个字我们读来尚且为之心痛,何况纳兰自己,更是字字皆为血泪。当时只是寻常的情景,现在只能拿来苦苦追忆。甘也好,苦也好,失去了便什么都不剩。

窗外的天依旧的蓝,好像纳兰公子这一生只是轻轻的来了,又轻轻的走了,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唯有在翻阅这本书的时候,我才能感觉到纳兰公子薄薄的呼吸,似乎在回忆着什么······

上一篇:努力建设节约型机关下一篇:内蒙古项目立项程序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