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情感范文

2022-05-21

第一篇:情绪与情感范文

情绪与情感的分类

第二节情绪与情感的分类

根据我国古代传统和国外资料,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把情绪情感分为不同的类别。

一、原始情绪

人的情绪情感是较为复杂的,自古以来许多学者试图对情绪情感进行分类。根据《礼记》记载,情绪可分为喜、怒、哀、惧、爱、恶、欲,即“七情”;到了近代,西方学者常把情绪分为:快乐、愤怒、悲哀、恐惧,它们通常被认为是最基本的情绪形式或原始的情绪。

(一)快乐

快乐是指人们盼望的目的达到后,或者某种需要得到满足时产生的情绪体验。如高考时取得了好成绩,买了一件自己喜爱的衣服,都会产生快乐的体验。快乐可以有满意、愉快、欢乐、狂喜等不同的程度之别,快乐的程度取决于愿望满足的意外程度。目的突然出乎意料地实现会引起极大的快乐。

(二)愤怒

愤怒是人们在实现某种目的的过程中受到了挫折,或者愿望不能够得到满足时产生的情绪体验。愤怒的程度可以有不满、生气、愤怒、暴怒几种。一般来说,当人们遇到挫折时,都会产生一定的不满情绪,但不一定会发怒。如果人们意识到这种挫折是由于他人的恶意中伤造成的,那么,怒气就会油然而生。特别是当人的自尊受到伤害,人格受到侮辱时,往往会产生激烈的愤怒情绪,甚至勃然大怒。愤怒是一种不良情绪,它会破坏人的心理、生理平衡,从而诱发各种疾病。因此容易发怒的人,一般体质都欠佳。

(三)悲哀

悲哀一般是与所热爱事物丧失和希望破灭有关的情绪体验。如亲人去世、升学考试失意都属这种情况。悲哀也有遗憾、失望、难过、悲伤、哀痛等程度的不同,悲哀的强度决定于个人所失去事物的价值。由悲哀引起的紧张的释放就是哭泣,通过哭泣,人们的悲哀就会得到缓解。哭不仅是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心理保护措施。当人遭遇到极大的委屈或亲友亡故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哭起来。

(四)恐惧

恐惧是人们面临危险的情景,或预感到某种潜在的威胁时产生的情绪体验。它往往是人们无力摆脱困境时的表现。如大难临头,又无路可走时,人们的恐惧心理就会油然而生。一个人夜间单独行走,本无危险,但想象到某种可能的危险也会产生恐惧。恐惧可分为程度不同的怕、惧怕、惊恐和恐怖几种。人在恐惧时,脸色苍白,反应迟钝,有时还会浑身发抖。“心惊肉跳”就是形容人在恐惧时的精神状态。可见恐惧也是一种消极情绪。恐惧有常态和变态之分。对陌生的东西产生恐惧乃常态恐惧,如原始人害怕雷电。变态恐惧则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人的恐惧心理大多都是后天习得的。 在上述四种基本情绪形式的基础上,又能派生出许多情绪,组成各种复合的形式。与对他人评价有关的如爱慕、厌恶、怨恨;与对自我评价有关的如谦虚、自卑、悔恨等,都包含着快乐、愤怒、悲哀、恐惧等因素。

二、情绪状态

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把情绪分为激情、心境、应激和挫折四种情绪状态:

(一)激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如狂喜、暴怒、绝望等。

激情具有冲动性,发生时强度很大。在激情状态下,机体内部伴随有强烈的生理变化,并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如狂喜时手舞足蹈;暴怒时面红耳赤。激情还具有爆发性,发生的速度很快,持续的时间很短暂,一旦离开引起激情的具体情境,会很快冷静下来或转化为心境。

引起激情的原因很多。首先,对人具有重大意义的突发事件可以引起激情。如重大的喜讯、亲人的亡故等。其次,对立意向的冲突或过度的兴奋与抑制也容易引起激情,如对某种痛苦忍耐过久,抑制过度,一旦爆发出来,就会成为十分强烈的、难以控制的激情。此外,激情的发生还和一个人的修养程度有关。那种缺乏教养、不讲礼貌或患有歇斯底里症的人,可以在毫无理由的情况下引起激情的爆发。

激情对人的活动有很大的影响。积极的激情常常能调动人身心的巨大潜力,成为激励人行为的强大动力。而消极的激情则会使人出现“意识狭窄”现象,即认识范围缩小,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为的意义和后果,作出一些鲁莽的行为,甚至铸成千古之恨。当然消极的激情也并非不可控制,事实证明,人能意识到自己的激情状态,并可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

控制激情的方法有很多。首先尽量避开引起激情的环境刺激。其次是转移注意力,干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

再次是合理地有节制地发泄。此外,还可以借鉴前人的经验,由发怒转为发奋。如生活中遭到挫折时,受到他人

讽刺嘲笑,心中不平时,要化愤怒为力量,变压力为动力,发奋图强,做生活的强者。当然,控制激情最根本的

方法还在于加强思想修养。

(二)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也叫心情。如心情舒畅或忧郁寡欢,兴高采烈或无精打彩等。

心境具有弥散性,它不是关于某一特定事物的体验,而是由一定的情境唤起后在一段时间内对各种事物态度的体验。一个人的某种心境一旦发生,常常会以同样的情绪状态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使自己的一切活动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影响着人的全部行为表现。例如在舒畅的心境下,会觉得事事顺心,处处快乐。在悲伤心境中,一切都令人烦恼。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说的就是对于同一件事,不同心境的人体验是不相同的。

心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第一,激情的余波。激情过后往往会转为心境。

如狂喜过后,心情舒畅;暴怒过后,闷闷不乐。第二,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社会地位的变迁、经济条件的变化、工作和学习的顺利与受挫、事业的成功与失败等都会引起不同的心境。第三,人际关系。一个人与家人、邻里、同事关系融洽,就会有愉快的心境。相反,家庭关系紧张、邻里关系不和、同事之间矛盾重重者,心情就抑郁苦

闷。第四,自然环境变化。冬天寒冷,雨雪纷纷,道路泥泞,心境容易抑郁;夏日炎热,心境容易烦燥;春光明

媚,秋高气爽,心境就快乐、舒畅。环境清静优美,使人舒畅;环境嘈杂,会使人厌烦。第五,生理状况。身体

健康,情绪饱满;疲劳、失眠、疾病,会使人情绪低落。

除上述原因外,每个人还有自己独特的比较稳定的心境。有的人乐观,有的人多愁善感。决定人心境的主要

原因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信念。乐观主义者即使在极端不利的条件下仍然能保持乐观的心境。

心境对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心境能使人更好地发挥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工作效

率,有益于健康。不良的心境则会使人消极颓废,降低工作效率,有损于健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

培养积极心境,防止消极心境。

(三)应激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遇到某种意外危险或面

临某种突发事变时,必须迅速而及时地作出决定,采取有效措施应付紧急情况,此时人的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即为应激状态。例如,正在行驶的汽车突然遇到障碍物,司机紧急刹车;还有突然发生的火灾、地震等。在这些

情况下人们所产生的特别紧张的情绪状态就是应激状态。

在应激状态下,人可能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急中生智。此时,应激引起的身心紧张,可使个体集中自己的智慧和经验,调动全身力量迅速而及时地作出决定,解决当前的紧急问题。在这种应激状态下,人的思路清晰,反应迅速,判断准确,动作有力,能够化险为夷,做出平时做不到的事情。另一种是惊慌失措。应激所造成的高度紧张情绪,使个体行为失调,思维混乱,分析判断能力减弱,注意的分配和转移发生困难,甚至会使身体各部分的机能失调,出现暂时休克现象。实践证明,人的应激能力可以通过训练而提高。通过训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提高意志的果断性,增强动作的灵活性,加强技能的熟练性,提高在意外情境下迅速决断的能力,这样遇到突发事件,就能镇定自若,当机立断,摆脱困境,转危为安。由于应激状态中会出现一系列激烈的生理反应,若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则会破坏人的生物化学保护机制,使人抵抗力降低,易受疾病侵袭。

(四)挫折

挫折是指在实现社会目的和个人抱负的过程中,目标活动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目的不能实现,需要和愿望

不能满足时的消极情绪状态。

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人的一生都可能遇到挫折,正如古人所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常十八九。挫折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许多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挫折对一个人来说,有利也有弊。挫折能磨练人的意志,增长人的见识,“吃一堑,长一智”。“自古雄才多磨难,历来纨绔少伟男”,人的才能和智慧是在与挫折作斗争中增长和发展的。挫折也会造成人的心理创伤,使人感受到心理压力,产生心理失调,甚至形成“心因性疾病”。

引起挫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自然的原因。这是指需要受到自然环境或物理作用的

阻碍。如恶劣的气候、强烈的噪音、火灾等引起的挫折。二是社会的原因。这是指需要受到社会习惯、传统或人

为因素的阻碍。如人际关系紧张引起的挫折。三是经济原因。这是由于收入不高,个人的需要直接或间接地受到

阻碍。四是生理原因。如想当歌唱家又没有好嗓子。五是期望水平过高。如对自己的期望超过了能力所及的范围,

通过努力未能实现而产生的失败感。

个体遭受挫折后,必然会有所表现,以解脱挫折带来的烦恼,减少内心的冲突与不安,缓解挫折情绪,取得

暂时的心理平衡。这种自我心理保护措施称为心理防卫机制。心理防卫机制主要有积极的、消极的和妥协的三种

形式。

积极的自我防卫形式,是对挫折的理智性对抗行为,主要有升华和补偿。升华是指将不为社会所接受的动机

或欲望加以改变,并以较高境界表现出来,以求符合社会标准的要求。如某人因舆论原因遭受爱情挫折时,他可

以转向写诗、写小说或绘画等,抒发自己被压抑的情感,这就是升华。补偿是指个体在某种活动中遭受挫折,从

另一种活动中谋求成功,以弥补失去的自信与自尊。如肢残学生体育上失意,而在文化课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

以此补偿可减轻消极情绪的压力。

消极的心理自我防卫形式,是一种非理智的对抗行为,主要表现为攻击行为。当个体受挫后常会引起愤怒情绪,从而表现出攻击行为。可分为直接攻击和转向攻击。直接攻击是指攻击目标直接指向造成障碍的对象。如受到他人无故谴责时,你可能“以牙还牙”、“反唇相讥”来对付无故谴责你的人。也可能把愤怒情绪发泄到其他人或物上去,迁怒于人或物称为转向攻击。还有对自己缺乏信心或自卑悲观者,经常把攻击对象转向自己,责备自己无能、不争气等。

妥协的心理自我防卫形式,是一种采取折衷的办法对待其所遭到的挫折,消除心理上不平衡的形式。主要有合理化和逃避。合理化是心理自我防卫机制中最常见的一种,是指个体由于挫折使预定目标无法实现时,为避免精神上的痛苦和不安,找出种种借口或理由为自己的失败辩解。其表现形式有“酸葡萄”反应和“甜柠檬”反应。“酸葡萄”反应是借否定不能达到的目标的优点,夸大其缺点以维护心理平衡的一种防卫手段。如某生考试成绩差,就说自己重能力不重分数。“甜柠檬”反应是借夸大既得利益的好处,否定其缺欠,以减轻未能实现目标的痛苦。如丢了钱,就说失财免灾,以此安慰自己。逃避是指受挫后回避现实,避开原来挫折情境的妥协行为。“眼不见心不烦”就是逃避的表现。

三、社会情感

情感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情感按其内容可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一)道德感

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人生活在社会上,在与周围

的人交往中掌握社会道德标准,并转化为自己的道德需要。人类根据已掌握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别人的思想、

意图和言行时,认为符合自己的道德需要,就会产生肯定性情感,如果不符合自己的道德需要,就会产生否定性

情感。例如,对别人大公无私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对别人的损人利己行为产生愤怒、蔑视的情感;自己尽到了

社会责任感到心情舒畅;未尽到责任则感到内疚惭愧等,都属于道德感。

道德感具有社会性。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集团或民族,有着不同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不同的人们对这些标准和规范又有着不同的理解,于是就会产生不同的道德需要,因而也就有着不同的道德感。例如在婚姻观上,封建社会认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合理的,男女

自己作主谈情说爱则是伤风败俗;现代人看来,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社会主义社会,道德感的内容非常丰富。道德感在社会情感体系中占有特殊地位,对人的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理智感

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它是与人的好奇心、求知欲、

探求和热爱真理的需要相联系的。

理智感的表现多种多样。它体现出人对自己智力活动过程与结果的态度。如发现问题时的惊奇感、疑虑感;

百思不解时的焦虑不安与苦闷;获得结论时的喜悦、陶醉与自信;以及对真理的维护与热爱和对偏见、谬误的鄙视与痛恨等,都属于理智感。

理智感是在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它又成为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动力。任何学习活动、科学发明、艺术创造都与理智感分不开。一个人的思想只有被深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思维,并获得克服困难的力量。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三)美感

美感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对自然或社会现象及其在艺术上的表现予以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如人对

浩瀚的大海、蔚蓝的天空、秀美的田园、漂亮的容貌、名胜古迹、艺术珍品等表示的赞美、喜爱等都是美感的表现。

美感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美感具有直觉性,就是它总是在接触事物时立即直接发生的。因此,物体的

外表形式对美感有很大的影响,物体的形状、颜色及声音、气味方面的特点在美感产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美

感也依赖于事物的内容,起决定作用的是事物的内容。苍蝇的外形和蜜蜂相似,前者往往使人产生厌恶之感,而

后者则可以使人产生美感。对于人来说,仪表是给人以美感的重要条件,但更重要的是心灵美,那些人格高尚、心灵美好的人,即使身残貌丑也会受到人们的敬佩和赞赏。

美感具有社会性。同道德感一样,美感也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

不同的阶级,人们的审美标准各不相同,因而也就有不同的美感。例如,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认为弱不禁风的窈窕

淑女是美;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们认为袒胸露背、放荡不羁是美;而我们则认为健康、大方、自然、协调是美。

美感具有个体性。对于同一客观对象,不同的人可以产生不同的美感,有人觉得美,有人觉得不美。当然人

类也有共同的美感,鲜艳的花卉、秀丽的风景、动听的音乐、优美的诗歌、雄伟的建筑,任何人都认为是美的。桂林的山水、西湖的风光、八达岭的长城、北京的故宫,常常使中外游人流连忘返。这说明虽然人们的生活地域不同、种族各异,但人们的审美观点存在着相同之处。

第二篇: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讲稿)

1.大家好,接下来由我继续为大家讲解什么是情绪与情感的下半回

在开讲之前,我先给大家道个歉。我前两天吃辣条呛到鼻子里面了,嗓子因此发炎了,所以声音会比较沙哑、语速会比较慢,不能呈现给大家我之前设想的讲解,真是万分抱歉啊

在开讲之前,我先给大家道个歉。我前两天吃辣条呛到鼻子里面了,嗓子因此发炎了,我有预感讲课这天嗓子会疼的张不开口,于是准备了B计划,于昨晚录下了音频,不能亲自呈现给大家我之前设想的好讲解,真是万分对不起啊

接下来我们正式开课,情绪与情感,emotion and feeling

2.相信刚才大家经过讲解,应该大致清楚了情绪情感的概念,接下来我的工作就是为大家讲解清楚三个方面的问题,one two three

3.首先,是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4.乍一看上去让人感觉一头雾水,啥是维度,啥是两极性。维度瞅着像描述地球的坐标的纬度,两极性更是让人联想到南北两极。那就看一看它们的定义,来验证下我们的猜想对不对

5.情绪的维度:情绪固有的某些特征 情绪的两极性:情绪每个特征都存在两种对立的状态

看来我们的想法还是比较正确的嘛,这纬度不就是固定的嘛,南北极是对立,看来我们真是聪明呢

而这情绪固有的特征就包括情绪的性质、动力性、激动度、强度、紧张度、复杂性这六个方面

接下来我我就将细致的讲解这六个方面存在的对立状态

6.情绪的性质有肯定和否定两极 当个体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肯定的情绪体验,如愉快

当个体的需要无法满足时,就会产生否定的情绪体验,如烦恼、忧愁等 比如在上课的时候,有个同学突然想上厕所,老师如果同意让他去,他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他就很愉悦,那要是老师不同意呢,他憋得慌,就会很忧愁

7.同一事物对于个体说来,往往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所以肯定和否定这一对立的情绪体验不是绝对相互排斥的,有时可同时或相继出现。我们博大精深的成语就描述了这种状态,如“悲喜交加”、“乐极生悲”、“破涕为笑”

8.戳情绪的动力性

9.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

一般而言,增力的情绪是肯定的,能提高个体的活动能力。

减力的情绪是否定的,能降低个体活动的能力。

比如周一上课和周五上课那肯定是两种不同的心情,所以这两天上课的效率也肯定是不一样滴

10.但某些情况下,同一种情绪既可具有增力性质,也可具有减力性质,如恐惧。 比如遇见危险的时候,有的人因为恐惧跑得更快,有的人就被吓呆了一动不动

11. 戳激动度

12.情绪的激动度有激动和平静两极

激动的情绪是强烈、短暂和爆发式的,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如狂喜、激愤等。常在出乎意料之外,超出意志力控制的情况下产生。与激动情绪对立的是平静情绪,是一种平稳安静的状态,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处于平静的情绪状态之中,它保证个体从事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13.让我们看一个视频感受一下什么叫激动的情绪

14.戳强度

15.情绪的强度具有强与弱两极

一般说来,情绪都有从弱到强的等级变化。 而每一种从弱到强的情绪中间还存在着许多程度上的差别。

如欣喜——欢喜——大喜——狂喜。 情绪强度越大,我们的情绪卷入的程度就越深。

16.情绪强度的影响因素

情绪强度主要取决于引起情绪的事物对个体所具有的意义,意义越大,引起的情绪越强烈。 同时,情绪强度还与个体的既定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有关。

17. 戳紧张度

18.情绪的紧张度有紧张和轻松两极 紧张与轻松这一对立的情绪状态,往往在个体活动的关键时刻表现出来。

19.如重要考试时,个体会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一旦考试结束,紧张状态便逐渐消失,随之而来的是轻松的情绪体验。

20. 人们情绪的紧张程度取决于面对情境的紧迫性,也取决于每个人的心理准备状态和应变能力。一般而言,紧张会促使个体积极机行动,但过分紧张,也可导致个体不知所措,甚至停止行动

21. 戳复杂度

22. 情绪的复杂性有单纯(简单)与复杂两极 情绪在复杂程度上有很大差异。一般说来,快乐、悲哀、恐惧和愤怒是四种基本或原始情绪,称为单纯的情绪;

23.而在此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一些情绪则为复杂的情绪。如爱与恨。“爱”包含了柔情和快乐的成分,而恨则包含了愤怒、惧怕、厌恶成分, 嫉妒则是的爱和恨的“合金”。 有时,情绪和情感的成分十分复杂,人们难以用语言描述它,即所谓“百感交集”。

24.接下来到了我们第二大板块,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25.为了更好的说明,让我们先看个例子

为了在全市赛课中取得好成绩,我精心挑选了课文《船长》。上课时,我亲自进行朗读示范,并加入一些朗读技巧指导,学生读得情真意切。整节课的教学效果让我非常满意。但唯一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当我刚说完“下课”时,学生如同换脸一般.前一刻悲痛万分,刹那间却是谈笑风生。似乎此时我面前的学生与刚刚课堂上的是完全不同的两拨人。——摘自一位新教师的教学日记

为什么情感体验不能由渗透到学生的精神?难道“情感”也会弄虚作假?

26.首先要明确的是“情感”“情绪”莫混淆 《心理学大辞典》认为,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态度体验,更多的是内心的体验,深沉而且久远,不轻易流露出来,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上文的那位新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情境渲染使学生达到的动情效果明显不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且不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那么课堂上学生所表现出的到底是何种“情”呢?生活中,我们常常听说“情绪”一词。情绪,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喜怒哀、惊恐爱、嫉妒、惭愧等都是情绪。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常由身旁的事物所引起,又常随着场合

的改变和人、事的转换而变化。所以,有的人情绪表现常会喜怒无常,很难持久。上文的那位新教师之所以看到学生课堂上悲痛万分,刹那间却又谈笑风生,就是因为他在课堂上通过语言示范、音乐配合,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容易动情的情境。受情境的影响,学生所表现出的并非是情感,而是个人的情绪。一旦脱离了情境,学生的情绪便不能持久,很快就恢复了常态。

27.让我们在同一篇文章中,体味情绪与情感的不同

以《卢沟桥烽火》一文为例,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拜托大家啦

28.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官兵发现了敌情.便大声喝问:“谁?口令!”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日本鬼子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哇哇”吼叫着,疯狂地向县城扑来。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溅。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29.这段文字,主要描写了日军挑衅的情景。作为中国人在朗读描写日军行为的语句时,就不能以“情感”来要求,既不能站在日本人的角度“动情”地朗读,又不能站在中国士兵的角度疾恶如仇地朗读。这时就需要用到“情绪”,而这样的情绪则是在特定的情境中模拟而成的,如“气势汹汹”表现的“怒”,“哭爹喊娘”“狼狈而逃”表现出来的“惊恐”。

在这些语句的朗读中。需要加入的是多种情绪的模拟,而非情感的真情流露。

30.而在读到“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溅。”描写中国守军英勇抗战的语句时.学生激动的心情与自豪感油然而生,此时所产生的便是“情感”。当然,若是让对日军侵华这一历

史毫无认知的外国人来读这段文字,也就不会产生这份中国人所特有的情感。因为,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才能形成的稳定的态度体验,与读者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

31.情绪情感,两者统称为感情,在日常生活中区分不严格。但作为科学概念,情绪情感是互相区别,又相互联系 区别一:

情绪通常与有机体的生理需要(如饮食、睡眠、繁殖等)相联系,为人和动物共有; 情感通常与个体的社会需要(如友谊、劳动等)相联系,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如爱国主义、人道主义、荣誉感、责任感、羞耻心等, 区别二:

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就是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通常有较明显的生理唤醒 情感主要指人的内心体验和感受,经常用来描述那些稳定、深刻的具有社会意义的感情,如对真理的热爱、对美的欣赏等。 区别三:

情绪具有情境性和短暂性的特点,一旦这一情境发生变化,相应的情绪体验就消失或改变;

情感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一经产生就比较稳定,一般不受情境左右。如友谊并不因朋友是否在眼前而改变。

区别四:

情绪具有冲动性,并带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如悔恨时捶胸顿足,愤怒时暴跳如雷。情绪一旦发生,其强度往往较大,有时个体难以控制;

情感则经常以内隐的方式存在或以微妙的方式流露,并始终处于意识的调节支配之下。

32.联系:

情绪和情感又是相互联系的

一方面,情感离不开情绪。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基础上形成,又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另一方面,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绪变化受情感支配,情感的深度决定着情绪表现的强

度。

33.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二者密不可分。

34.最后则是情绪与情感的功能

35.主要功能包括四个方面: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36.适应功能: 达尔文曾指出,情绪最初只有生存适应功能,情绪的社会性涵义是后天派生出来的 情绪和情感是个体适应环境、求得生存发展的重要方式。

人们通过各种情绪、情感,了解自身或他人的处境与状况,适应社会需要,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37.婴儿早期通过情绪来传递信息,表达自己需要,获得成人的关心。

成人生活中,通过情绪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生存状况和需要,如愉快表明生存状况良好,痛苦表示处境困难;同时根据对方情绪和情感了解对方的需要,并采取相应措施。

38.动机功能

情绪、情感是动机系统的基本成分之一 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情绪、情感对内驱力具有放大信号的作用

39.如在危险的情况下,人们产生的恐慌感和急迫感会放大和增强内驱力,使之成为行为的强大动力。 比如追公交车 同时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和焦虑能促使人积极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40.组织功能

情绪的组织功能表现在人的行为上

积极的情绪状态,易注意事物美好的一面,愿意接纳外界的事物。

消极的情绪状态,容易放弃自己的愿望,有时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 情绪作为脑内的检测系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作用

41.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

消极情绪的破坏作用:如恐惧、痛苦等会对操作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消极情绪水平越高,操作效果越差。

42.信号功能:

情绪和情感在人际之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来实现。

43.表情是思想的信号。如微笑表示赞赏,点头表示默认等。

表情是言语交流的重要补充,如利用手势,语调能使言语信息更明确 从信息交流发生上看,表情交流比言语交流要早得多。如婴儿与成人相互交流的惟一手段就是情绪。

44.除此之外,还新增了两个功能,顺便再让我们看看帅哥 感染infection 转移transfer

45.感染功能

指某个人情绪情感的表现具有对他人情绪情感的影响功能。

当一个人发生某种情绪时,不仅能自身感受到相应情绪体验,还能通过表情动作等外显形式表现出来,被他人所察觉,引起他人相应情绪反应。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作移情或感情移入。

感染功能为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交流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也为情绪情感的控制提供了途径。

46.迁移功能

一个人对他人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他人有关的对象上。比如说暗恋一个小男生,就连他的字都觉得特别好看,会收集他的不用的草稿纸

中国有句俗语:“爱屋及乌”生动地概括了这一独特的情感现象。

47.结束啦,谢谢大家的聆听

第三篇:“洞悉大学生情绪与情感智慧”心得

“洞悉大学生情感与情绪”心得体会

之一:让微笑成为一种习惯

——王传民

“哈哈,哈哈,哈哈„„ ”,引导现场听众大笑三声是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马锦华老师今晚讲座的开场白。这种集体大笑的场面是那么有感染力,它顷刻间让现场气氛变得异常活跃,让听众怀着一颗愉悦的心情悄悄的走进了马老师的精神世界。

我以前从没有见过这种集体大笑的场面,这是第一次。这仅有的一次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心,让我体悟到面对无法预知的未来,面对不知所措的人生,面对无奈的现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微笑着面对它们,积极乐观的走下去,直到生命的尽头„„

马老师谈到情绪时指出快乐、恐惧、愤怒和悲哀是每个人与生俱有的四大基本情绪。可以看得出,除了快乐,其余三种皆属于消极的情绪,积极情绪只占可怜的四分之一。然而,积极的情绪将会对我们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消极的情绪则恰恰相反。由此可见,追求快乐将注定成为我们人生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如何才能得到快乐呢?其实很简单。快乐源自于我们内心的积极感受,源自于我们对生活和周围事物所持的积极态度,源自于简简单单的一个笑容。如果你能做到这些,快乐很快就会走向你。

不同的情绪会对我们产生不同的影响。微笑能带给我们积极的情绪,给我们带来积极的影响,改变我们消极的生活态度,让我们更好的投入到日常的生活学习之中。

有人说微笑是最好的的化妆品,它能带给人最美的感受;有人说微笑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无论在什么地方,它总能带给人暖意;也有人说微笑是一剂良药,它能抚平心灵的创伤;微笑是„„微笑,我们应该让微笑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能够促使我们积极乐观过好每一天的好习惯!

亲爱的朋友,无论你现在是愁还是悲,是伤心还是难过,这些都无关紧要,只要你的一个微笑,认真的微微一笑,将会使消极的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这些消极的情绪也将会慢慢的消失,直至无影无踪。如果你不相信,那就赶快尝试一下吧,保证会带给你好心情。

其实,微笑是如此简单的一种面部动作,只不过我们常常会想不起它,尤其是在我们深陷消极情绪的泥潭时更会将它忘得一干二净,而事实却是,如果我们经常保持一种微笑的姿态,让微笑成为一种习惯,用微笑来面对这一切的不快,那么我们的人生将会变得多姿多彩!

之二:我的恋爱观之何为爱

——王传民

听了马锦华老师关于恋爱方面的观点之后,让我对爱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在讲座快要结素时,马老师给在座的学生留了两个问题,其中之一是何为爱。在回来的路上我就一直在想:“到底生么样的爱情才算是真正的爱呢?”我承认自己是一个不懂恋爱的的男生,因为我经常让自己的女朋友伤心难过,但我知道如何去爱她,可能在她看来那只能算是疼爱吧,根本不能称其为爱情。但我要说的是每个人都是有差异的,都有他自己的方式来诠释和表达他心中的爱。现在,我终于想明白了。其实,爱情没有那么深奥,也没有那么复杂。它就在我们的身边,离我们并不遥远。

爱是什么?爱是你对她/他无怨无悔的付出;爱是你与她/他的共同成长进步;爱是你对她/他的一种责任;爱是你对她/他的一份承诺;爱是在她/他伤心痛苦时,你给与她/他的安慰和鼓励;爱是在她/他遇挫时,你给与她/他的支持和信任;爱是在她/他迷茫时,你给与她/他的耐心引导;爱是寒冬里的一个拥抱;爱是酷暑里的一抹浅笑;爱体现在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之中;爱渗透在生命的每一方土地上;爱是两个人的相濡以沫;爱是彼此间的惺惺相惜;爱很平凡,爱又蕴涵着深意。

之三:我的恋爱观之如何爱

——常柳婉

在讲座中,马老师提到爱情的三要素:亲密,热情,责任。坠入爱河的男女,犹如两块磁铁,相互吸引,紧紧靠拢。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热情有时能将两个人燃烧,亲密,热情自然而然地就能流露出来。大学里的爱情多是这种充满激情和浪漫的爱情,但它缺乏的是责任。殊不知,热情再浓烈也有消退的时候,亲密再香甜也有烦腻的一天。我们都渴望地久天长、矢志不渝的爱恋。在我看来,地久天长的爱是不能缺乏责任的,无论你是在爱情的甜蜜期,还是在平淡的感情长跑期,自始至终都不要忘了自己对对方的责任。这种责任不仅是为现在的她/他,更是为两个人将来的幸福。

失恋是人生中最痛苦的事情之一,让我们很多人都难以承受。其实,正如苏格拉底所说的那样,提出分手亦是对对方的一种责任,假装的爱情是换不来幸福的;不强求也是向对方负责,既然爱她/他,就让她/他去寻找自己的幸福好了。两个人在一起,就要以对方的幸福快乐为满足。我们可以共同进步,相互鼓励,绝不能羁绊对方前进的脚步,不可以让她/他失去自我。如果你无法做到这些,那么你的爱就不是真正的爱,就是不负责任的爱。当然,你的爱也不能够地久天长。

责任,这两个陈点点的字眼,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用行动去证明吧!(文/王传民,常柳婉)

第四篇:自闭症儿童的情绪与情感问题分析

自闭症儿童的情绪常常像汹涌跌宕的激流,他们的情感世界又如同没有绿洲的荒漠。面对自闭症儿童情绪、情感的奇异组合,我们怎么办?

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因为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对人际关系可能会很敏感,终有一天他们会期待理解和友谊。但是,他们的主观愿望和他们构建友谊的能力之间会产生很大的差距,这就会导致他们在高级情感沟通方面的挫折。如果能及时给予帮助,可以指导他们修正一些行为,减少一些挫折,但是,能否从根本上修补他们的情感动机缺陷,还是未知。能否在与同龄人的情感交往中做到协调互动,心领神会,还是未知。从世界上现有的文献看,孤独症患者摘取人类心灵桂冠上的“情感明珠”,是十分艰难的。

情感障碍是孤独症儿童的特有障碍之一,我们可以依据心理科学关于情感形成与发展的理论,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情感发展给予教育干预。当然,我们不能期望所有的孤独症孩子都实现相同的目标,但是,无论孩子能力的高低,无论障碍的多少,都是可以进行情感教育的。促进孤独症儿童正常的情感需要出现,并一定程度地学会情感交流,享受到情感交流的乐趣,这是可行的,也是我们情感教育的目标追求。

肉体之上的“高级建筑”

谈情感发育问题,首先应该谈情绪,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情绪是人对环境刺激产生的激越的心理状态和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是社会化、稳定化、复杂化的情绪体验和态度反应。情绪带有情景性,而情感带有长期性和稳定性。

心理学家们对情绪的分类具有许多争议,我们将其分为简单情绪和复杂情绪。比如说,愉快、高兴、愤怒、恐惧,这些都属于简单情绪。简单人和动物都会有。像骄傲、自豪、羞愧、内疚、轻蔑、尴尬、懊悔部属杂情绪,复杂情绪则是人类特有的。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发展停留在简单碱谣上,社会化程度很低,缺乏高级的复杂情绪。

一般常人的情绪障碍是指情感活动的变态与失常现象,其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外界足以引起情感反应的刺激麻木不仁,引起情感丧失,对亲人不关心、不体贴,久别重逢甚至生离死别也无动于衷,面部表情呆板、冷漠,内心体验贫乏;另一方面是情绪暴躁,喜怒无常,缺乏同情心。孤独症儿童在社会交往中的许多具体怪异行为源于情感障碍。

情绪的产生是脑神经多种部位的整合活动,主要涉及下丘脑、网状系统和边缘系统中的杏仁核以及额叶皮层。心理学家认为:下丘脑的信号影响网状结构,网状结构接受来自中枢和外围两方面的冲动,向下传导引起各种情绪的外部表现,向上传递则可使某种情绪处于激动状态,并经过大脑皮层的活动被主体体验到。美国医学家鲁克推断:精神病患者的情绪障碍是这个系统活动失常的结果。他们认为病人低沉、淡漠,对一切无兴趣,内心体验极为贫乏,麻木不仁,甚至医生告诉他“你的母亲死了”,病人仍然无动于衷,这些现象的产生可能和网状系统的减弱和损伤有关。专家研究还发现,脑边缘系统中的杏仁核在情绪控制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是赋予感觉经验以情绪意义的一个重要环节。国外有一个医学案例:一个年轻人因病切除了杏仁核,从此对人完全失去兴趣,宁可离群索居,对亲朋好友一概不识,面对亲人的悲痛无动于衷。总之,情绪、情感发展有其重要的脑神经学方面的生理机制。

正常儿童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

正常儿童的情感发展可以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为依恋,第二阶段为移情,第三个阶段为友谊。

依恋发生在婴儿期,是指婴儿用微笑、目光和行动,亲近、追随他的父母和看护人,从而和父母、看护人建立特殊的依赖关系。婴儿在对依恋对象亲近、追随时,同时表现出对陌生人的拒绝。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将依恋的形成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1.前依恋期,出生2个月~3个月。新生儿对所有人都做出相同的反应,并没有对特定的人形成特殊的情绪反应。

2.依恋建立期,3个月~1岁。婴儿对熟悉的人有特殊的积极的情绪反应,能从周围的人群中区分出最亲近的人,并特别愿意接近。

3.依恋关系明确期,1周岁~2周岁。婴儿发展了接近看护人的能力,

开始将父母和看护人作为一个安全基地,从此出发探索环境。当他有安全需要时,又返回看护人身边。婴儿以反抗、紧握、惶恐等表现对待与亲人分离,并且以拒绝情绪对待陌生人。

4.两岁半以后,婴儿开始明白看护人的愿望、情感、意见,学会根据看护人的要求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建立更丰富的情感交流和人际关系,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示对父母和看护人的亲昵。

移情,心理学上的一般意义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彼此之间的情感相互作用,当一方感知到另一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即由于对别人情绪的察觉而导致自己情绪的唤起。这是一种把自己置于另一人的位置上去体验的能力。设身处地地识别和体验别人的情感,这是人际交往中同情与助人行为的前提。在移情中,最主要的情感表现是同情心,它是一种对他人的不幸与痛苦所产生的感情共鸣,并对其产生关心、安慰、支持、帮助的行为的感情。

移情的形成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

因为它需要认知发展的支持,

需要有察觉、

理解别人情绪变化的能力,设身处地地去体验别人情感的去中心化的思维方式

幼儿期正处于认知中心化。阶段, 孤独症儿童极端

“以自我为中心”,给移情造成了难以逾越的障碍。因而,发展情感沟通,必须让孩子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体验他人的情感,

摆脱自我中心。

友谊是更高级的情感关系,友谊是两个个体之间以平等互利为前提的双向互动的关系,友谊是以信任为基础的、依靠亲密情感支持的关系,一般友谊还是持久稳定的关系。12岁的儿童认为,“友谊”可以交流秘密,可以分享情感,“友谊”可以期望对方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建立和维系友谊,是人特有的高级的社会行为。

激流与荒漠的奇异组合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特点表现为:

第一,情绪体验简单,高级情绪出现很晚,而且浅表、短暂。 第二,情绪不宜控制,爆发频繁,表达方式简单。 第三,情绪程度激烈。

第四,情绪并非针对具体的人和事情,具有弥散性。 第五,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大多数是短暂的应激反应,不能转化为持久的心境和情感。

第六,大多数情绪由低级的生理功能引起,和心理感受无关。

情感是由情绪的提升转化而形成的。情感是稳定的、具有社会内涵的、长久持续的心理体验和态度。情感指向特定的人和事件,它是我们对他人或者事件的心理倾向、态度。情感有正面和负面两种性质。

情感需要和情感表达是人特有的高层次的心理能力,是人的精神世界里潜在的与生俱来的一种特质,当人的生理、心理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潜在的特质就会显现,变成一种现实的需要和能力,这种需要和能力并不全是后天教育的结果。遗传使人们天生具有情感基因,如同大脑里刻录了“情感程序”,所以,不管是否受过教育;人都会有自发的情感需要和体验,都会具有表达情感的能力。

孤独症儿童是否能发展出正常的情感呢? 其生物可能性存在吗?事实证明,孤独症儿童不是完全没有情感

“细胞”而是有“带缺陷的情感细胞”,

这是孤独症儿童情感教育的生理基础。孤独症儿童的正常情感如同他们的其他能力一样,

很难生成,需要经过特别的教育、

培养和塑造。

情感建立和维系的本质是:以物质为载体,以双方心理互动为过程,以感受为目的,在同一层面上达到精神的共鸣、共享。由于这个特点,使情感交流不像工具性交流那样一切都是有形可见的。心理感受注重的是心领神会,更高级的感受实质上是不可言传的。

从情感建立和维系的特点上分析,孤独症儿童的障碍主要表现为:

第一,动机不足。了解他人,将人作为自己的认知对象,根据人的表情、动作等外部条件,进而体察、识别、推断他人的内在感受,从而根据这一判断来调整自己和他人的情感距离,这是人的心理需要之一。但是,孤独症儿童缺乏这一心理需要,他们的高级情感需要极其微弱。除了遗传因素之外,有一个因素不可以忽视,即情感沟通兴趣的欠缺,这和孤独症儿童后天的经历与处境有直接的关系。因为情感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产生的,人们追求情感分享,一定是在情感沟通中得到了正面的强化。但是,孤独症儿童在与人交流中,所得到的指责、命令、冷落、排斥等负面的感受多于正面的感受,这使得他们本能地疏远他人,失去了情感交往的兴趣。

第二,严重的自我中心化。站在对方角度理解对方的需要和感受,是情感沟通建立的基础,恰好孤独症儿童不能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不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即使高功能孤独症儿童能有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他们在理解语言上仍然会有障碍,他们一般多从字面上理解,无法了解深层的含义,更听不懂言外之意。他们在语言互动上,可以维持对话,但是内容多以表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为主,对别人的反应并不在意,总是使用自己习惯的话回答别人。他们的举止不会顾虑到别人的感受、别人的反应。

第三,不能体察心理活动。孤独症孩子无法表达自己的情绪,也无法解读别人的情绪。孤独症儿童自身的情绪异于常人,再加上他们语言的有限性,使得别人很难理解他们的情绪。由于失去了与常人共同的情绪体验,由于存在表达上的障碍,他们和常人之间没有情绪共鸣,即使他们感受到了对方的情绪,也无法与自己的感受连接,更难以进行情感分享。

孤独症青少年会试图去建立和别人的情感沟通,但是,当对方不能获得平等的情绪表达和情感满足时, 交流往往就会中断。如果对方只出于责任或者利益来维系与孤独症儿童的情感交往关系,那么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情感交流。

第四,缺乏情感调节能力。情感性交往的维持需要大脑中具有一种“调节机制”。情感交往中,同伴间有高度的弹性与多样性、变化性,为了成功互动,每个人必须过滤自己脑海里的信息、感觉,以便及时向对方传递自己的信息,所以,几乎是无时无刻要做好瞬时判断,要不停地作主观评价,然后根据互动对象之间的共鸣深度做出再次评估,决定是否继续沟通。

情感性交往没有特定的目的来引导双方的行为,没有可预测性。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双方共同构建的沟通系统不至于混乱呢?情感沟通的双方需要感受对方微妙的情绪变化,时刻根据对方的情绪决定自己的做法、自己的反应。这个过程就是“情感协调机制”,这种机制使得双方会共同努力,即使在出现误解、困惑的情况下,也能共同承受,化解障碍,维持交往。

孤独症患者的神经缺陷,使他们无法把握这样的沟通系统,没有这种调控机制,经验分享难以发展起来。没有感情的。参与,虽然孩子可以成功融入社交模式,但是,仍然缺少了重要的东西——交往动机和快乐体验。有很多高功能孤独症孩子有很好的行为习惯,少部分孩子能表达情绪, 还能理解别人的情绪,但是仍旧不足以和别人建立友谊关系。

一个孤独症孩子具有表达自己情绪和读懂别人情绪的能力,能够维持自己和同伴的友谊,能够体验到与人交往的乐趣,并在交往中和同伴形成情感共鸣,调整自己和同伴的心理距离,这是一个孩子康复训练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孩子康复程度的高级指标。

第五篇:情感散文:调整情绪培养生活情感

生活的节奏就象物理上的波,是一种很有规律的交响乐,如果你能用心去感悟她的乐章,你就会感受到她的内涵的美。但是,生活的节奏有时过度,人没有来得急享受她的意蕴,已经无情地跌于低估,却继续自己本不该有的追索。追索其实是人生的本性,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如果失去劳动的热爱,那好象人失去水的补充。然而,现实中人却往往忽视这一点,把劳动看作是人的负担,甚至非常厌恶劳动。人是有情感的动物,欲望太多,反成了累赘,还有什么比拥有淡泊的心胸,更能让自己充实、满足呢?选择淡泊,然后准备走一段山路。有人说,人类灵魂最高的幸福,是他的宁静。我始终相信,一个有着深邃丰富内心世界的人,懂得享受孤独和寂寞,那才是幸福的。

我们常常安慰别人说:“人生是没有圆满的。”你不能得到一切。你永远不会是最幸福的人。然而,谁说人生是没有圆满的呢?我们所拥有的,是另一种圆满.我们从遗憾中领略圆满。没有分离的思念,怎能领略相聚的幸福?没有经历过被出卖的痛苦,怎会领略忠诚的可贵?没有品尝过失败无奈的滋味,又怎会体会成功的喜悦?没有遭遇病魔的袭击,怎能体会健康对人的重要?在纷纷扰扰人世间,能够拥有,能够相聚,彼此忠诚,长相厮守,不正是一种圆满吗?圆满的人生,不是说你要拥有一切,而是你要学会珍惜和付出。

心灵是一本奇特的账,只有收入,没有支出,人生的一切痛苦与快乐,都会化作宝贵的体验记入它的收入栏中。有了它,人就仿佛有了两个自我,一个自我到世界上去奋斗,去拼创,也许凯旋,也许败归,另一个自我是含着宁静的微笑,把遍体汗水和血迹的哭着笑着的自我迎回家来,把丰厚的战利品指给他看,连败归者也有一份,能够这样,这个世界对你来说,无论怎么样都是圆满的,月圆月缺,但是,你不会说月亮是不圆满的。

也许是在人生漫长的过程中,经历的事情多了,我现在整个人都变化了很多,变得简单而快乐,变得宽容与乐观。我感觉只有平淡的生活中才有自我,才有快乐,才有幸福,也才能细心品味生活中的轻浅随意。

很多时候我们累否,是有人的情绪所决定,当然不能超过度。人的情绪很多时候是受人的认知影响。同样的事人站的角度不同,喜怒哀乐很不相同。我们庞大的社会,有很多群组成,社会对每个人是很公平,上帝在你诞生的时候,是没有意要背弃任何人的,很多时候,因为我们人自己,因为情绪情感的脆弱,自己打败了自己。所以,每个人应该调整自己心情情绪,拥抱生活的赐予,培养自己积极的心态,热爱我们的生活,热爱大自然,享受大自然,为大自然服务!

上一篇:情景化作文范文下一篇:启示的含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