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运动研究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马克思理性观视域下的苏格兰启蒙运动研究

摘要:17世纪科学革命所孕育的“新科学”为苏格兰启蒙运动所构建的“人的科学”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并给这一时期的苏格兰学者们提出了哲学和认识论方面的新课题。苏格兰启蒙运动在人性的基础上,以人的理性有限性为前提,为整个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形成了一整套哲学体系,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理论财富。本文所采用的方法是历史和逻辑相统一,以及分析和综合相统一的哲学研究方法。本文介绍了认识为什么从分析开始,认识经过分析后,为什么要综合,为什么要在历史中再现,以及其依据是什么,理由是什么。本文除了绪论之外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启蒙思想的一般要素分析。这是本论文的根基和依据。通过梳理哲学史,界分出主体、自然、制度和限制四个概念,这些概念统摄了启蒙思想的一般要素、分析出启蒙思想的一般要素之后,进而分析苏格兰启蒙运动的要素和马克思理性观要素,以及其各自的表现形式。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马克思理性观为我们科学地正确理解理性指明了方向,并为我们批判传统哲学理性观提供了武器。不可否认的是,马克思理性观是一种启蒙思想,或者说是启蒙思想的一种,我们或许可以把马克思理性观称为“马克思启蒙思想”。第二个部分是苏格兰启蒙运动的理论渊源、要素分析和形成过程。第三个部分是马克思理性观的要素分析、马克思理性观视域的内涵、历史演进和批判指向。第二和第三两个部分分别完成了历史和逻辑相统一以及分析与综合相统一。第四个部分是立足马克思理性观对苏格兰启蒙运动进行评价,主要考察了二者在社会建构的理念、经济形势的逻辑和哲学方法论三方面的差异,以及苏格兰启蒙运动的贡献和局限。本文通过分析苏格兰启蒙思想家们与马克思在社会秩序建构和经济形式等方面差异的原因,认为首先是基于二者逻辑起点的不同。苏格兰启蒙运动的逻辑起点是“人的情感”即人性的自私和有限的慷慨,在这样的理念摄持下,苏格兰启蒙运动在社会建构与经济形式方面必然要关注个性、个人自由、个人权利等等。同时为了公民自由和维护公共正义,又必须阻止权力滥用。在制约滥权方面,苏格兰启蒙思想家推崇限制国家权力。因此,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政体模式是“法治,而不是人治。”马克思理性观视域的逻辑起点在于“类”观念,关注的是“类”的共同体,因此它要辩证地合并个别性,实现普遍性,也就是辩证地总体性。其次,二者在哲学方法论上也有很大的差异,苏格兰启蒙运动秉持的是实践先于原则的经验主义,而马克思理性观是基于现实基础上的实践的理性主义。通过苏格兰启蒙运动的贡献和局限,一般可以把苏格兰启蒙运动看成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副本。

关键词:苏格兰启蒙运动;马克思理性观;要素;实践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启蒙运动和苏格兰启蒙运动

1.1.1 启蒙运动

1.1.2 苏格兰启蒙运动

1.2 苏格兰启蒙运动文献综述

1.2.1 苏格兰启蒙运动国外文献综述

1.2.2 苏格兰启蒙运动国内文献综述

1.3 马克思理性观文献综述

1.3.1 马克思理性观国外文献综述

1.3.2 马克思理性观国内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与可能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可能创新点

第2章 启蒙思想的一般要素分析

2.1 主体:“理性存在者”和自我意识

2.1.1 “理性存在者”

2.1.2 自我和自我意识

2.2 自然:自然神论和自然法

2.2.1 自然神论

2.2.2 自然法

2.3 制度:合作、法律和社会契约

2.3.1 合作和法律

2.3.2 社会契约

2.4 限制:有限政府和分权制衡

2.4.1 有限政府

2.4.2 分权制衡

第3章 苏格兰启蒙运动的理论渊源

3.1 科学

3.1.1 牛顿主义

3.1.2 培根主义

3.2 经验主义的经验模式

3.2.1 培根的经验模式

3.2.2 牛顿的经验模式

3.3 自然法与社会契约论

3.3.1 自然法和自然权利

3.3.2 社会契约论

第4章 苏格兰启蒙运动的要素分析

4.1 主体:人的情感与道德预设

4.1.1 理性与情感

4.1.2 道德情感

4.2 自然:自然与人为

4.2.1 自然法与道德

4.2.2 自然本性与人为设计

4.3 制度:人类行动的结果

4.3.1 社会性是非理性的

4.3.2 “无意间”

4.3.3 “看不见的手”的讽刺

4.4 限制:理性有限与习惯的稳定作用

4.4.1 怀疑论对理性的质疑

4.4.2 习惯的力量

第5章 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形成过程

5.1 人性的新科学

5.1.1 内省的观察:仁爱与理性

5.1.2 感情的传导:从同情到道德情感

5.1.3 在场的模仿:从道德情感到道德判断

5.2 自然与人为:从情感到正义

5.2.1 从直接情感到自然正义

5.2.2 从间接情感到人为正义

5.2.3 正义:自然与人为的纠缠

5.3 社会秩序何以可能

5.3.1 社会秩序的基础:同情

5.3.2 社会秩序的形成:自发进化

5.3.3 社会秩序的维护:正义规则

第6章 马克思理性观要素分析

6.1 主体:马克思的人性预设

6.1.1 人的自然本性

6.1.2 人的类特性

6.1.3 人的社会属性

6.2 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

6.2.1 人化自然

6.2.2 人与自然的异化

6.3 制度:资本主义私有制

6.3.1 市民社会

6.3.2 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

6.4 限制:异化、资本和劳动分工

6.4.1 异化劳动制约自由自觉的活动

6.4.2 资本局限于其本性

6.4.3 劳动分工束缚全面发展

第7章 马克思理性观视域

7.1 马克思理性观视域的内涵

7.1.1 马克思理性观视域的理论根基:实践原则

7.1.2 马克思理性观视域的内在运动:变动的理性

7.1.3 马克思理性观视域的最终旨趣:理性理论改变世界的实践

7.2 马克思理性观的历史演进

7.2.1 博士论文时期:自我意识哲学的制定

7.2.2 哲学问题的思考:对黑格尔哲学从捍卫到挑战

7.2.3 现实世界的探索:人化自然与异化劳动

7.2.4 改变世界的哲学:实践的理性观

7.3 马克思理性观的批判指向

7.3.1 批判资本主义商品社会自由权和揭露异化劳动

7.3.2 批判资本逻辑——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实践和展开

第8章 立足马克思理性观对苏格兰启蒙运动评价

8.1 苏格兰启蒙运动与马克思理性观的主要差异

8.1.1 社会建构的理念差异:自发秩序形成与能动实践建构

8.1.2 经济形式的逻辑差异:经济自由与经济自由批判

8.1.3 哲学方法论上的差异:实践先于原则的经验主义与理论和理论史密切结合的理性主义

8.2 苏格兰启蒙运动的贡献与局限

8.2.1 苏格兰启蒙运动的贡献

8.2.2 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局限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师资培训职教论文提纲下一篇:变电站自动化技术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