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消费调查论文

2022-05-12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生消费调查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随着民办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民办高校学生的群体规模不断扩大。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年底,民办高校数量已达到了640余所,占全国高校总量的24%,各类民办高校在读学生总数达到180余万人,占全国高校在读学生总量的12%。

第一篇:高中生消费调查论文

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调查分析

【摘要】为了解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探讨如何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健康的消费观念,文章以问卷形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分析其中的调查数据和调查结果,给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行为 消费心理

大学生群体是社会群体的重要部分,大学生消费是社会消费的主体之一,大学生群体的消费状况会影响着当下社会消费状况,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消费方式。为规范大学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社会消费和谐发展,文章试图以问卷形式开展调查,以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如何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健康的消费观念。

一、调查说明

(一)调查问卷题目说明

問卷题目设计涉及大学生消费来源、月消费数额、消费行为方式、消费观念等,多方面、多维度调查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

(二)调查问卷调查说明

此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式,对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1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70份,有效问卷占总发放问卷的90%。

二、调查数据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来源和月消费数额调查分析

第一,据大学生消费来源调查数据显示,84.44%的学生日常消费主要来源于家庭给予,10%的学生日常消费主要来源于勤工俭学或者自主创业所得,5.56%的学生日常消费主要来源通过其他方式,如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大学生的日常消费来源虽有多种途径,但超过八成的学生的消费主要来源于家庭。

第二,据大学生月消费数额数据显示,12.22%的学生为500元以下,51.11%的学生为500~1000元,24.44%的学生为1000~1500元,12.22%的学生为1500元以上。大学生不同的消费水平反应出不同的消费主体情况,一是生源结构,有的学生来自农村,农村学生消费水平总体较低,有的学生来自城镇,城镇学生消费水平相对较高;二是家庭经济情况,家境相对贫困的学生消费水平总体较低,反之,家境相对宽裕的学生消费水平较高。从调查数据得知,大部分学生月消费数额在500~1500元之间。

第三,据大学生月消费结余数据显示,60%的学生月消费有结余,22.22%的学生月消费没有结余,17.78%的学生月消费不一定有结余。月消费有结余与否有多方面因素,一是学生消费来源数额的多少,若月消费来源数额比较大,则结余的可能性较大,反之亦然;二是学生个人消费行为,若有消费计划、勤俭节约行为的学生,月消费有结余的几率较大,若消费无计划、不节俭的学生月消费结余的几率较小。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调查分析

第一,由大学生消费记账行为调查数据得知,11.11%的学生对所有消费支出基本有记账习惯,36.67%的学生对一些比较大额的消费支出有记账习惯,38.89%的学生很少有消费记账习惯,13.33%的学生从来没有消费记账的习惯。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有消费(所有消费、大额消费)记账的习惯,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少有或没有消费记账的习惯。

第二,由大学生消费观念调查数据得知,11.11%的学生表示崇尚节俭的消费行为观念,35.56%的学生表示比较节俭,45.56%的学生表示既不节俭也不浪费的,7.78%的学生表示消费大手大脚。大学生消费观念各不一样,大部分学生拥有较好的消费行为观念。

第三,由大学生最常去的消费场所调查数据得知,14.44%的學生最常去的消费场所是大型商场、大型超市,7.78%的学生最常去的消费场所是专卖店、特色店,31.11%的学生最常去的消费场所是网店,即网络购物,46.67%的学生没有特定常去的消费场所。大学生消费场所不一,但网店已经成为部分学生经常光顾的地方。

第四,由大学生消费商品时的注重点调查数据得知,52.22%的学生注重商品的基本属性,即质量和功能,5.56%的学生注重商品品牌,注重商品外观和商品价格的学生均为21.11%。超过一半的学生消费商品时注重的是商品的实用性,注重功能属性。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从消费来源结构分析大学生经济来源途径

大多数学生的消费来源来自家庭,少部分学生的消费来源来自其他途径,这是因为学业是学生的第一要务,学生以学业为主,一方面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之上,另一方面是学生通过自身获取经济来源的途径少,通过自身获取经济来源的能力不强,也有部分学生通过勤工俭学、社会兼职、奖助学金、助学贷款等方式得到生活主要消费。

(二)从月消费水平及消费是否有结余看大学生消费观念

根据当下消费价格水平和校园物价水平,以及学生开支所需,大部分学生月消费数额在500—1500元之间,总体合理,六成以上的学生月消费有结余,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拥有较好的消费观念,没有出现入不敷出情况。

(三)从消费记账行为和消费观念看大学生理财意识

有一半左右的学生有记账习惯,做消费记录和消费计划,持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凸显理智的消费理念和理财意识,但仍有一部分学生缺乏理财智慧。

(四)从消费场所和消费商品注重点看大学生消费特征

首先,由于科技迅速发展和电商飞速前进,网络购物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便捷,多个消费场所对比之下,网络消费已然成为学生青睐的消费领域。其次,学生虽然是时代潮流的代表,但是由于受实际生活条件的影响,并未一味追求品牌、特性、不在乎价格,消费商品时多数学生依然更加注重商品的基本属性和功能。

四、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状况的思考和建议

通过上文调查数据及相关分析,为构建大学生科学、健康、合理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文章做出如下思考和建议:

(一)增强自我独立意识,崇尚勤俭节约作风

大学是学生步入社会的过渡阶段,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要消费群体,应增强独立意识,尝试参与社会实践,尝试参加社会兼职,获得酬劳,一来可以减轻单一的家庭给予的经济压力,二来可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另外,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减少无谓的消费和不必要的开支。

(二)培养科学的消费行为,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消费行为习惯是学生生活作风、生活习惯的重要部分,而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的形成需要家庭的合理引导,学校的有效教育,社会健康的消费环境影响,以及学生自身的良好修为。

(三)学习理财知识,掌握理财方法

学校可开设理财选修课程供学生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财方法和理财知识,从日常生活开始,着手个人理财。

参考文献

[1]徐妍,庄轩.在校大学生消费行为及消费观念的调查分析——以新疆高校为例[J].新疆社科论坛,2017(1).

[2]姚贝.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透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

[3]易菊香,肖海鸥.大学生消费心理调查研究——以吉首大学学生消费为例[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4]杨帅帅,王水娥.浅析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J].中国市场,2016(44).

作者:黄开展

第二篇:民办高校学生消费及消费心理状况调查

随着民办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民办高校学生的群体规模不断扩大。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年底,民办高校数量已达到了640余所,占全国高校总量的24%,各类民办高校在读学生总数达到180余万人,占全国高校在读学生总量的12%。由教育部袁贵仁部长任组长的“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课题组研究报告《教育大国的崛起1978~2008》中统计调查结果也证实了上述数据。

作为一个独特的消费群体,民办高校学生消费心理及消费状况与其他社会消费群体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状况,对于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他们养成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为更好地研究把握民办高校学生的消费心理及状况,笔者采用“民办高校学生消费现状与消费观念调查问卷”的方式,随机从西安市辖区内20余所综合类、高职类、理工类等不同类别民办高校中抽取500名大一和大四学生进行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455份,经过数据分析后,对民办学校学生消费心理及其状况有了大体认识。

民办高校学生消费现状

总体上看,民办高校学生消费状况与11年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1999年做的调查相比,月消费在300元以下的学生比例高出很多,由原来的3.87%增加到21.76%,而月消费在700元以上的人数比例,由原来的9.33%增加到19.34%,月消费在300~500元和500~700元之间的比率分别由44.41%和34.17%下降到38.90%和20.00%。由此看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民办高校学生的消费水平也显著攀高,同时,正在朝着两极分化的方向发展。

男生消费高于女生

本次调查中,男生交回有效问卷157份,女生交回有效问卷298份。分别对他们的学习消费、交际消费和生活消费水平进行对比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民办高校中男女生的消费水平有较明显差距。男女生在必要的、常规的学习消费上,如购买学习资料、学习用具和学习辅导书等差距不大,消费差额比率为12.4%,在交际消费上,表现出女生略高于男生,消费差额比率为-16.3%,而在生活消费上,男生却远远高于女生,消费差额比率为62.3%。男女生总消费差额比率为56.8%。男生的生活消费和总消费显著高于女生,这其中主要是由于男生的伙食和通讯交通费用多于女生造成的。这也表明,男生的交际空间比女生大,交往的范围比女生广,男生更喜欢交友和参与社会活动。

高年级消费高于低年级

本次调查中,大一学生交回有效问卷232份,大四学生交回有效问卷223份。也分别对他们的学习消费、交际消费、生活消费和总消费水平进行对比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一与大四学生的学习消费、交际消费、生活消费及总消费差额比率分别为:-60.4%、-61.9%、-33.8%、-43.7%。大四学生在学习和交际方面的消费明显高于大一学生,这是由于大四的学生面临着考研和就业的压力,购买必要的学习资料、上辅导班、日常通讯、必要的就业联络支出等都需要较多费用。

城乡差异明显

本次调查中,生源地是城市的学生交回有效问卷205份,生源地是农村的学生交回有效问卷250份。也分别对他们的学习消费、交际消费、生活消费和总消费水平进行对比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来自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在交际、生活和总消费三个方面相比较差异非常显著,前者与后者的学习消费、交际消费、生活消费及总消费差额比率分别为:29.8%、85.1%、30.5%、46.5%。这和他们所处环境、家庭影响和成长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城市学生由于成长的环境和从小所受的影响,在消费上比农村的学生要高一些,而且城市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娇惯、溺爱的多一些,农村学生很多是多子女家庭,花费会比城市学生谨慎仔细一些。

民办高校学生消费心理特点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归纳总结出民办高校学生消费心理的几个显著特点。

冲动性

主要表现为民办高校学生消费观念和行为方面的不理智。调查表明,有的学生平均月消费7500元,而有的月消费还不到300元。这种消费水平的差异,虽然有家庭经济状况的因素,但也有冲动性消费心理的促成影响。在国家扩大内需、鼓励消费的宏观政策背景中,青年人的消费心理也必定带有冲动性的色彩。

个体差异性

调查显示,当代民办高校学生消费心理的个体差异性十分明显,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个人性格爱好不同,消费状况的个体差异增加,消费行为、认知喜好等存在年级差异。大学生喜欢标新立异、张扬个性、展现自我,也是造成消费水准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

易感性

消费心理的外控性增加,即易受外部影响。处于青春期的民办高校学生消费心理不够成熟,体现在消费行为上往往是冲动多于理智,加之个人虚荣心及受社会、家庭不良消费观念、消费习惯的影响,使得他们的消费结构不尽合理,特别是民办高校学生的娱乐消费、社交消费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给家庭带来经济上和心理上的沉重负担。

盲目性

消费心理的盲目性表现在部分学生在消费上有攀比和追求名牌的心态,认为自己应当永远走在时尚和品牌的前列。他们不顾及商品对自己学习、生活的价值度,也不十分考虑自己的身份地位、家庭状况等因素。

教育对策及建议

民办高校学生的消费心理,会影响他们消费观念的养成和消费行为,需要我们正确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消费观,进行科学的财商教育以及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勤工助学和创业活动。

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树立科学消费观是促进民办高校学生科学合理消费的前提基础,基于民办学生的消费状况及其消费心理特点,民办高校应树立以下科学消费观念。

一是理性消费观。如今在校的民办高校学生年龄多在17~22岁之间,生理和心理还不够成熟,尤为重要的是,他们成长在思想观念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在消费方面难免出现因盲目、攀比、赶潮、“面子”而导致的冲动性高消费行为。对此,社会各方面尤其是高校更要强调理性消费,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积极主动地做好思想引导和教育管理工作。

二是发展性消费观。当代民办高校学生在消费上除基本生活费用外,还有更为可观的交际、娱乐、学习用品和其他费用,主要包括交通费、通讯费、烟酒和化妆品等。对经济不独立的民办高校学生群体来说,我们应鼓励提倡其合理的消费行为,帮助他们优化消费结构,鼓励他们在家庭经济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加大用于促进自身素质提高的发展性消费,即最大限度地提高消费结构中的精神文化和教育含量,尽量减少纯娱乐性、消遣性消费,提升消费的价值,实现最优化的消费边际效应。

三是适度性消费观。适度消费由家庭或个人的支付能力决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支付能力不断增强,适度消费的水平会随之“水涨船高”。但对基本无收入的莘莘学子来说,超过其支付能力的超前消费、过度消费是尤为不可取的。为此,应教育引导他们消费以量入为出、节俭节制为原则,以提高学习生活质量为目标,提倡有计划的、合理适度的消费,反对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

四是文明消费观。当前某些民办高校学生受到社会不良消费行为的影响,滋生了享乐主义的消费观念。对此,应坚决批判并杜绝各种不文明、不健康的消费形式。

进行科学的财商教育

进行科学的财商教育是促进民办高校学生科学合理消费的必要环节。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专家指出,财商的概念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也是现代教育不可忽略、不宜回避的话题。财商是由四个方面的专门知识所构成的:一是会计,即财务知识;二是投资,即钱生钱的科学;三是了解市场,即供给与需求的科学;四是法律,它可以帮助学生有效运营一个会计、投资和市场领域的企业并实现爆炸性的增长。

民办高校可以通过开设《消费经济学》《消费常识问答》《消费心理学》《消费与生活》等选修课程,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与方式、消费技能技巧以及常用消费品的选择、评价、鉴赏、使用、维修与保养等,提高民办高校学生对不科学消费的甄别抵制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自觉遵守消费道德规范。

参与勤工助学和创业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勤工助学和创业活动是促进民办高校学生科学合理消费的有力保证。民办高校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勤工助学和创业活动等措施,促使学生巩固科学的消费观,形成合理的消费行为,养成良好的财商。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助管、助工岗位,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特别是家庭贫困学生,走自立、自强、自助的道路,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使他们倍加珍惜在大学期间学习的宝贵机会,让他们意识到劳动更光荣,劳动者最伟大。对于一些综合能力素质和自身条件较好的学生,应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去创业,创业不仅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也能很好地引导他们养成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由此可见,民办高校学生的消费状况呈现出两极分化态势,男生比女生、高年级比低年级学生、城市家庭比农村家庭学生的总消费水平高。针对学生在消费心理上表现出的冲动性、个体差异性、易感性、盲目性等特点,社会各方面应引导他们树立健康科学的消费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勤工助学和创业活动,并以此为教育的切入点,探索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作者:郝占辉 田 英 苑芳强

第三篇:大学生消费及信贷消费调查分析研究

摘要:消费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消费水平逐渐提升,大学生消费也成为市场消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对南京地区独立学院大学生消费的现状和情况进行了调查,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出优化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 信贷消费 调查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以南京地区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展开,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对来自不同学院的不同专业学生进行调查。

(一)调查情况

1.调查大学生基本情况。此次调查我们一共收回620份的调查问卷,其中男性大学生占45.16%,女性大学生占54.84%。主要集中于大一到大四的学生,大一学生占19.03%,大二学生占30.97%,大三学生占19.03%,大四学生占20.48%。同时也有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经管学占28.55%,艺术学占25.97%,理工学占22.9%,教育学占11.13%其他类占11.45%。

2.大学生生活费及消费情况。此次调查中,学生的每月生活费主要集中在1000元—1500元占37.42%,1500元—2000元占23.39%,2000元占14.68%。有24.52%的学生的生活费低于1000元。有38.07%的人收入超过1500元,但45.97%的人消费超过1500元。

学生每个月消费的去向大致集中在四个方面:伙食费,日用品消费,衣服消费、交际费用。分别占46.13%、60%、57.74%、46.77%。自我投资方面的消费占33.55%。另外投资理财只占14.19%。也就是说明大部分学生的月生活费足够维持日常支出。目前交际费用也成为现在大学生主要支出之一,仅有少部分人理财投资。

学生在月生活费来源方面已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依靠亲友帮助的同学占到50.81%。42.9%的同学能够通过在学校努力学习从而获得奖学金,有高达51.77%的同学会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获得部分生活费,这说明大学生的经济独立意识有所提高。

3.信贷消费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使用过信贷消费占67.1%。还有32.9%的同学未使用过信贷消费。

对于在能够使用信贷消费的情况下,有28.91%的同学在缺少资金的情况下就会使用。有34.35%的同学在只要商家支持的情况下就会使用。有21.77%的同学坚决不用。15.16%的同学选择了其他。

在问及信贷消费使用情况时,调查同学之中我们发现用于日常生活开支部分占36.94%,购买电子产品占53.55%,购买奢侈品占49.19%,以及学业需求部分占45.65%。用于投资理财和创业的比例相对较小,仅仅占到28.55%、17.42%。說明现阶段的大学生使用信贷还是以消费为主。

在问及是否办理过信用卡的问题上,大学生对信用卡态度持平。在简化办理程序和较低门槛的前提下有77.9%的人愿意去使用信用卡,另外有22.1%的人生活费充足而不用信用卡,但存在因为信用卡办理复杂而不选择信用卡的学生占24.84%。相反地,会选择其他具有门槛低、审批简单、提供资料少的网贷的同学有60.48%,39.52%的学生不会考虑其他网贷。

在理想额度方面,超过一半(62.74%)的同学希望获得的信贷额度在1000—3000之间。其他同学选择3000—5000额度的占22.42%,5000以上的额度占14.84%。

面对资金紧张的情况下,75%的学生认为合理的还款期限是1个月到6个月之间。25%的学生选择6个月以上。当提到是否会按期还款时,我们发现37.1%的同学会按时还款。62.9%的同学无法按期还款。在问及不能按时还款的原因时,仅仅只有21.61%的同学反映会故意拖欠。41.94%的同学具有还款意愿但无力偿还。

二、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水平提升大学生消费呈现多元化趋势

调查中我们发现3/4的大学生每月消费水准保持在1000-1500及以上,受到品牌、快娱乐产品的影响,消费涉及的领域范围较为广泛,网购是造成大学生负债的最大原因之一。大学生不仅在吃穿方面需求量较大,在交际方面需求量同样占到较高比重。生活费中最合理的交际费用分配范围在20%左右。而大学生的交际费用远远超过了标准,在经济发展如此快速的今天,消费型社交早已成为日常生活中大学生扩展朋友圈的最主要方式,出现这一情况也是合乎常理。这些现象都体现出了大学生消费水平上升,消费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由此可见,现代大学生的消费有不合理的态势。因为现在的大学生并不具备经济独立的能力,尤其是依赖父母给予的大学生,在个人消费过高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造成入不敷出的现象,再又对于一些娱乐品、奢侈品、易耗品的高追求,无形之中就会加重父母的负担。真正意义上能够兼职达到独立程度的学生依旧只是少数。我们发现日常兼职的同学目的在于补贴日常消费、外出旅游、为购买金额较大的商品存钱暂时的选择兼职。真正拥有独立意识的同学较少,在每月“发工资”时,依旧会主动联系父母索要生活费。值得一提的是,当代大学生已具有独立满足自身部分资金需求的能力。但存在独立意识较为薄弱、缺少勤俭节约的意识的问题。

在自我投资方面值得关注的地方是,虽然大学生学习消费的比例不低,但在投资理财方面所占的消费比例较小。这反映出了现代大学生缺少投资理财的能力和意识,有下面三点原因。第一,由于大学生自身高消费、高追求的原因,很难有所积蓄用来投资。第二,对于非经济学专业的同学,完全缺少投资方面的知识。第三,大学生并没有优良的投资渠道。

不难看出,对于尚未真正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乱花钱、喜欢就买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在从小衣食无忧的环境下,95后的大学生并没有感受过来自家庭的经济压力。并且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95后的大学生有着更高的消费追求。

(二)信贷消费在大学生群体中普及度和认可度颇高

信贷消费借助互联网的发展再次进入校园后,凭借其门槛低、审批快、手续简便、额度高的特点,受到大部分学生关注和使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同学生活中已经会使用到一些信贷方面的消费工具,如蚂蚁花呗、京东白条、信用卡等。大部分同学在进行大额消费时首先想到的并不是向父母索取,更容易想到的是借助这些信贷工具,并且他们会最大化的利用分期免息,而很少选择带有利息的分期。在访谈中我们还得知一些同学在使用后就会立刻还上并不会拖延到最后期限日进行还款。可以见得大学生对信贷并不是特别的敏感,相反的是他们对于利息的敏感程度较高。提前消费对于大学生可以接受,但超出期限后的利息部分却会引起大学生的高度关注。本就属于提前消费的性质下,额外的利息费用对于大学生更容易造成无法按期还款的原因。

当问及为何会首选信贷消费时,方便、简单、快捷这是访谈中同学所提及的一些优点。可见信贷消费已经逐渐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并未受到排斥。但无可避免地造成了大学生的超额消费。学生满足自身欲望的同时,也增加了自己的经济压力。如何利用好这把双刃剑的关键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因此如何有效地引导和倡导正确消费观是一个迫切的问题。

三、对策建议

(一)增强独立意识,加强和培养理财能力

现代大学生需要懂得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学会如何生存,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和理财能力则是重中之重。大学生过分地依赖父母会除了会丧失环境竞争能力,也会加剧家庭的负担。增强独立意识,发掘自身的潜能,学会理性的思考,才能把握时机。大学阶段是一个挖掘自身潜力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不但要增强独立意识更需要培养理财能力,巴菲特说过一句毒性的话:一旦你有了省钱的脑子,便会越来越穷。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不仅能够学会利用财富,还能够积聚财富。在以后进入社会之后也能收益终身。一方面大学生可以通过外出寻找兼职来提高自身资金获取的能力,利用自身特长把兴趣爱好变成赚钱手段来赚取人生的第一桶金。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增加勤工助学岗位,利用大学生课余时间充分的优势,让大学生来完成一些适合于他们的工作。既可以减少学校的人力成本,也可以幫助大学生积累工作经验。

(二)拒绝过度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现在的大学校园中,大学生依旧存在铺张浪费的消费习惯,冲动消费占据了总消费的很大一部分。面对钟意的物品,学生并无法抑制自己的欲望,会想方设法地满足精神需求:攀比心理、炫耀心理,这种非理性消费最后也导致债务累累,需要通过信贷来分期完成消费。大学生应自觉控制网购的习惯,增强自身素质,杜绝同学之间跟风攀比的现象,如有出现辅导员等应立即给予批评。同时应对自己有一个准确合理的认知,避免一时兴起盲目消费甚至超前消费,也要控制自己面对广告诱惑时理智消费。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是控制消费的源头,也是增强自身素质的基础。同时,树立一个正确的、理性的、科学的消费观是当下大学生急切需要完成的一个任务。养成理性消费观,克服攀比和炫耀心理。理性的消费观能够帮助我们克服过度膨胀的欲望,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目前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当务之急是需要改正自身的消费观。学校也可以通过一些消费日活动来进行宣传教育、心理咨询、课外交流的方式来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

消费观。大学生也应该以更严格地要求来激励自己,利用手机中的记账app,记录每天的消费金额,调整自己的消费能力。设置一些奖惩措施,不断努力满足自身的合理需求。

参考文献:

[1]詹兰芳.大学生校园网贷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福建省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的实证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40(05):126-132.

[2]陈标金,叶裕豪,邓安淇.第三方支付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分析[J].市场研究,2019(05):6-8.

[3]马晓利.分析“90后”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现状[J].智库时代,2019(23):29-30.

[4]李坤芮,王林森,喻学沭,彭方志.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调查分析——以重庆部分高校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9(17):84-86.

[5]龙杰,樊英,李灿.蚂蚁花呗对大学生的影响[J].金融经济,2019(10):103-104.

基金项目:南航金城学院2019年大学生创造项目“信贷消费背景下大学生信贷产品的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9024YZ)。

作者单位:南航金城学院国际商学院

作者:徐艺航 周思远 承昕熠 李薇 高承佑

上一篇:管理学基础综述论文下一篇:播音与主持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