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都市创建评估

2022-06-30

第一篇:公交都市创建评估

武汉投资千亿打造“公交都市”

5年时间武汉将投入千亿元建成“公交都市”,让快捷、低廉、环保、智能的公共交通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昨天,市政府常务会通过《武汉国家“公交都市”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2012年10月30日,武汉市被交通运输部授予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按照实施方案,公交都市项目五年需投入资金1098亿元,其中轨道建设资金981亿元,公交场站建设资金48亿元,每年新增公交车500辆,基本实现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全覆盖,使公交行业的社会满意度明显提升。 “公交优先就是百姓优先”,市长唐良智要求,方案已定,就要加快进度,认真实施,切实解决市民出行难。他还要求上半年建成经二七长江大桥连接青山至汉口的快速公交线路,缓解青山居民出行难,分流长江二桥交通压力。 按照计划,今年,我市将建汉口北、金银潭、国际博览中心等公交枢纽站,建设雄楚大街、武汉火车站至汉口火车站快速公交系统,开行25条公交微循环线路,建设和平大道、友谊大道、徐东大街公交示范专用道,更新公交黄标车;开通粤汉码头至金口旅游航线;开通集稼嘴至汉阳、快顺航线;开通红巷至粤汉码头两江游览航线;完成王家巷、月亮湾码头改造工程。

此外,今年,我市中心城区公交车辆将全部安装上车载GPS监控系统。 八大工程提升武汉公交都市

未来五年,我市将力争建设“多元网络、枢纽支撑、公交提速、低碳公交、智能公交、慢行交通、需求管理、服务提升”这八大工程。

新辟25条公交微循环

构建全市轨道交通网:建成轨道交通2号线、3号线一期、4号线、8号线一期、6号线一期、7号线一期工程,初步形成7条覆盖武汉三镇的轨道交通骨干网络。

建设快速公交(BRT):建设武昌火车站至流芳快速公交示范线和武汉火车站至汉口火车站等快速公交线路。

建设公交微循环系统:为方便小区、大专院校、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城乡结合部市民出行,填补公交盲区和空白,开通社区巴士、校园巴士、工业园区巴士、商业圈巴士。新辟25条公交微循环支线线路,解决南湖花园、常青花园、百步亭、金银湖、紫润明苑、天顺园等市民出行不便问题,逐步建成服务全市主要社区的公交微循环系统。

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中心城区至远城区政府所在地、重点城镇的公交班线,加大发车密度,方便市民出行,重点推进中心城区至汉南区(纱帽)、新洲区(株城、阳逻)、蔡甸区(蔡甸镇)、黄陂区(前川、武湖、盘龙城)、江夏区(纸坊、金口)、东西湖区(吴家山、金银湖)公交化改造,实现中心城区至6个远城区20公里范围公交化,各远城区加快

二、三级班线客运公交化改造,与一级网络对接。

公交与地铁、长途车“无缝对接”

公交车换乘地铁:建设金银潭、积玉桥、三金潭、武胜路、循礼门、王家墩、光谷广场等19个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换乘衔接枢纽。

公交车换乘公交车:建设黄陂前川、黄陂盘龙城、豹澥、月亮湾、奥体中心、四新北路、东方马城等13个常规公交换乘枢纽,总面积124000平方米,促进区域内零距离换乘。

市内公交换乘长途车:建设天河机场交通中心、流芳综合客运枢纽、青菱客运站、吴家山客运站、汉口北客运站、新荣村客运站、古田客运站等7个对外交通枢纽公交配套场站。

每年新增公交车500辆

每年新增公交车辆500辆,五年新增公交车辆2500辆,同时每年更新公交车辆500辆,建设港湾式公交站872座。增加发车频率,降低高峰满载率,改善乘车舒适度。实施站牌规范、站亭整治、车厢美化、智能安保、文明服务五大工程,打造一流公交。

市民乘公交出行将越来越快

启动武昌火车站至流芳快速公交(武昌火车站东广场-雄楚大街-鲁巷-关山一路,全长13.6公里)和武汉火车站至汉口火车站快速公交(武汉火车站-和平大道-二七大桥-二环线-汉口火车站,全长25公里)等示范线建设。

逐步建成和平大道、二环线地面段、武汉大道、珞狮路、白沙洲大道、解放大道等公交专用道。至2017年,形成覆盖39条道路、200公里以上的公交专用道网络。

在城市主、次干道设置公交优先通行信号56处。 用“武汉通”可停车、可打的

我市将加快“武汉通”卡推广应用,逐步推广武汉通到“1+8”城市圈。实现常规公交、地铁、自行车等交通方式现有系统与“武汉通”系统的对接,同时,“武汉通”还可实现在停车、打的等35个领域的应用。建立公众出行信息查询系统,覆盖主城区环线及主要道路的实时交通信息发布及诱导系统;二环内主干道电子站牌全覆盖。

公交换乘有优惠 研究制定公共交通换乘优惠方案,包括同台同向换乘优惠、固定时间段内换乘优惠等,适时推行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换乘优惠,降低出行成本。根据出行需求,推出限时有效的日票、周票等多样化票种。

实行过桥收费、P+R停车免费和一环、二环、三环分区域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等收费措施,调节机动车使用。

同时,我市将研究制定和完善电动自行车管理政策、私人小汽车发展政策,适时推出控制、限制等措施,调控机动车、非机动车总规模。

启动有轨电车线示范线

加快淘汰启动慢、污染严重的车辆,严格执行公交车辆8年报废标准,更新的车辆全部采用国Ⅲ以上标准或清洁燃料、新能源车辆。

更新黄标公交车2026辆。至2017年,清洁燃料和新能源车辆达到车辆总量的30%,其中新能源车辆规模达到700辆左右。至2015年,全市CNG加气站数量达到9座母站、70座子站左右的规模。

发展水上公交,开通水上公交通勤航线10条,旅游航线4条。 在城市景观道、开发区或新城区适时启动有轨电车线示范线建设。 五年公共自行车将达10万辆

武汉将力推慢行交通,增加自行车租赁点和车辆投放,逐步增加并调整公共自行车站点布局,未来五年公共自行车总规模达到10万辆。轨道站点及南湖、后湖、常青花园、百步亭等大型居住小区内公交车站100米范围内设置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在主城区新建或改建400公里的自行车道。

在主城区新增人行立交100座,行人过街流量较大的重要干道节点实现人行立体过街设施100%覆盖。在汉口、汉阳、武昌各建设1-2个步行系统示范区。

数字化“公交都市”

——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60%以上 ——公共交通线网密度达到3公里/平方公里 ——万人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达到18标台以上 ——城乡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营比率达到95% ——基本实现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全覆盖 ——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营时速20公里/小时以上 ——公共汽电车发车准点率95% ——绿色公共交通车辆比率达到95%以上 ——城市主干道公交优先通行交叉口的比例30% ——城市公共交通乘车电子支付率80%

第二篇:XX年“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实施方

公交都市的目标是以“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为战略导向,通过科学规划和系统建设,打造发达的一体化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并辅以科学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确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交通出行结构,实现公共交通与城市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交通运输部开展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是贯彻落实国家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调控和引导交通需求,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资源环境压力,推进新时期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具体行动。根据XX年10月10日国务院第219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指导意见》相关精神,交通运输部下发了《交通运输部关于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第一批创建城市的通知》(交运发[XX]550号),确定郑州市为第一批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工程创建城市之一,这为我市新时期城市交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通过建设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既能有效促进社会经济和城市交通和谐发展,又能进一步提升XX市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推动中原经济区及郑州都市区建设,并积累“公交都市”建设经验,为其他城市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供示范和实践依据。

根据交通运输部对创建“公交都市”示范城市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与思路

(一)总体目标

结合“中原经济区”战略对XX市的功能定位和“XX都市区建设”的目标要求,借鉴国际先进公交都市发展经验,以“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为战略导向,加强规划引导、科技创新和政策扶持,积极构建一体化的综合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体系,力争通过5年的时间,建设“保障更有力、服务更优质、设施更完善、运营更安全、管理更规范”的公共交通系统,确立公共交通在郑州市交通系统中的主体地位,将郑州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公交都市”示范城市,较好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出行需求。

(二)具体目标

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占机动化出行的比例达到60%以上。

保障更有力。公共汽电车线路网密度达到3公里/平方公里以上,万人公交车车辆保有量达到18标台以上,城乡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营比率到85%;公共交通运营补贴到位率达到100%。

服务更优质。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实现主城区500米上车、5分钟换乘;公共交通正点率达到85%;早晚高峰时段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营时速达到18公里/小时;早晚高峰时段公共交通平均拥挤度在90%以内。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达到85%以上;绿色公共交通车辆比率达到60%。

设施更完善。公共汽电车进场率达到80%以上;公共汽电车港湾式停靠站设置率达到35%以上;初步建成公共交通换乘枢纽和集多种运输方式为一体的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网络;基本形成城市快速公共交通网络及公共汽电车专用道网络,公交专用车道设置比率达到30%;建成城市公共交通智能调度及监控中心、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公交优先通行交叉口比率达到30%以上。

运营更安全。城市公共交通安全保障水平与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显著提升,公共汽电车交通责任事故年均死亡率控制在0.03人/百万车公里以内。

管理更规范。建立体系完整、机构精干、运转高效、行为规范的综合交通行政管理体制;城市公共交通相关规划体系初步形成,衔接更加顺畅;公共汽电车车载定位终端安装率达到100%;公共交通乘车电子支付卡使用率超过80%;行业更加稳定,公交企业职工平均收入不低于当地社会在职人员平均收入水平。城乡客运管理政策、票制票价、服务标准等逐步理顺,城乡客运一体化管理格局基本形成。

我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与国家“公交都市”建设指标的详细对比分析以及XX年和XX年分阶段目标详见附件1,指标测算及说明详见附件2。

(三)建设思路

按照“科学发展,交通先行;中原崛起,交通先行;三化协调,交通先行”的基本原则,以“域外枢纽、域内畅通”为目标,以“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为战略导向,综合运用“交通供给、交通需求和交通引领”三大策略,实施“九大工程”,依托“四项保障机制”,促进城市及交通发展的“六个转变”。

(六个转变:“交通被动适应城市发展”向“交通引领城市发展”转变、“松散开发模式”向“紧凑集约开发模式”转变、“交通设施和城市开发脱节”向“以公交站点为中心的综合开发模式”转变、“单一交通体系”向“综合交通体系”转变、“满足基本出行需求”向“人性化的公共交通服务”转变和“高能耗、高污染”向“低碳、环保”转变,实现城市的精明增长。)

(四)建设原则

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坚持以城市人民政府为主体,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职能优势,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在规划、资金、土地、路权、财税、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增强公共交通的吸引力,使广大群众愿意乘公交、更多乘公交。

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坚持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郑州都市区建设内涵,科学合理规划,构建组团式区域性发展地区与郑州市中心城区接驳换乘网络,提升中心城区公共交通负载能力,确立公共交通在居民出行方式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小汽车、慢行交通等其他交通方式的合理发展,构建一体化、多模式、高效率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基本出行需求。

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和调控作用,坚持规划先行,突出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战略思想,统筹“公交都市”建设,保障各项工程有序推进,注重城市长远的发展需求,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多方参与。以广大市民的出行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坚持多方参与,共同出谋划策,形成合力。

第三篇:迎接成都市教育现代化督导评估工作的汇报2

(四)雪球滚动,开启校际和谐发展轨道,迎接成都市教育现代化督导评估工作的汇报2。为加速优质教育资源扩张,促进品牌效应最大化,我区创造性地提出了“雪球滚动”集群组团发展模式,制定了《区域统筹雪球发展实施方案》,以市、区名校集团为核心,通过“一体管理、集团(合作)领办、提升指导、跨段(互动)合作、结对帮扶”等方式,组成跨段、跨区、跨体制等多种雪球发展共同体,在球核学校的带动下,全区各级各类学校集群、组团、成片发展,从而引发“滚雪球”效应,使区域教育的整体实力不断壮大,办学品质不断提升。

(五)教育惠民,全面完善教育资助体系。一是破解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题。2003年,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农民工子女学校——成华区红花学校,全面开放公办学校接收农民工子女享受义务教育,建立健全了农民工子女就学保障体系。截止目前,在我区就读的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已达3.6万人,占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54.58%。二是创新教育资助。2009年,我区成立了西南地区首家区县级“教育资助管理中心”,对国家、省、市、区各级政府及各学校的教育资助工作进行统筹管理。同时,成立“成华区爱心教育基金会”,先后募集公益爱心资金上千万元,用于灾后教育重建和教育资助,成为政府教育资金的有益补充。目前,我区已有近3万余人次从中受益。

四、聚焦内涵、科学管理,区域教育发展软实力显著增强

(一)八条规定,创造内涵管理新经验。2008年,我区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关于扎实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八条规定》,响亮提出:“把学校还给校长,把教师留在课堂,把学习还给学生!”推出了一系列内涵发展管理新举措,对检查、开会、考察、放假、学校干部兼课、听课、巡课、赛课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确保校长、干部、教师实实在在走进课堂、走进教研、走进学生。我区内涵发展的成功经验吸引了苍溪、广安、浙江、重庆等众多省内外教育考察团前来考察。2009年5月,我区成功承办了“成都市农村(涉农)学校内涵发展现场会”,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评价。

(二)三名工程,铸就名师成长立交桥。深入推进“三名工程”(名师、名校、名校长),组建名师工作站,打造名师后备梯队;成立“中青年教师创新工作室”,打造区域名师新生代;精心打造“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辐射效应,拓展帮带空间;实施“优质教育集团·薄弱学校牵手互动工程”,提高薄弱学校教师队伍素质。通过一系列教师培养方式的改革,我区一大批优秀教师、校长脱颖而出,成为了省市教育专家;一大批曾经离开成华的名优教师纷纷回流。2009年4月,我区“构建教师研修共同体”改革经验在全国教师教育高峰论坛上进行了大会交流,受到与会专家好评。2010年全国教师教育改革创新现场推进会将于下月在我区举办。

(三)有效科研,助推教育质量创纪录。作为四川省首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历年来,我区始终致力于搭建教科研交互运行平台,提高科研效益,初步形成了朴实、真实、扎实的科研文化。2008年,率先在全市将课堂细节描述技术运用于校本教研中,极大地提高了校本教研效益,被省教科所评为“四川省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优秀实验基地;《体育与健康课评价实验研究》、《促进学生有效参与学习活动的基本策略研究》等课题先后荣获教育部、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在2008年全市优秀课题评选中,我区8个课题获市级年度考核表彰,居全市各区(县)之首,近三年以来,全区教育教学质量连续刷新,增幅均位居成都市前列,连年获得上级表彰。

(四)全面育人,实现素质教育新突破。一是率先实施“班主任准入制”。2009年4月,我区在全国率先实施“班主任准入制”改革实验,取得积极成效。今年3月,成都市教育局在我区双林小学举办了全市“班主任准入制”工作现场会,成华经验正在全市推广。二是积极开展科创实践教育。积极构建“素质教育训练营”、“社会实践大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三是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汇报《迎接成都市教育现代化督导评估工作的汇报2》。与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合作,开展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整体实验,全面实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程”,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得到整体提高。四是创新普及艺体“3+2”项目。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在全区中小学普及武术、短式网球、国际象棋和书法、竖笛教育,着力构建“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班班有特点、人人有项目的区域艺体教育格局。近年来,我区先后有10多个艺术节目参加国际、国内大型艺术赛事、节目展演和录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0年2月,教育部就我区素质教育经验向全国发了专题简报。7月,我区列五中学学生足球队代表中国赴美参加首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喜获冠军;8月,我区“民族文化传承从幼儿抓起”系列改革实验荣登联合国舞台;8月下旬,参加环太平洋地区早期儿童教育第十一届国际会议并作大会发言。

(五)借脑引智,教育科学管理上水平。一是与国家省市教育专业机构进行战略合作和项目合作,邀请顾明远、谈松华、纪大海等全国省市知名教育专家参与成华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升了我区教育的管理水平。二是与西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等合作,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助推区域教育科学发展。三是聘请西南大学心理教育研究所所长郭成、北大附小原校长刘开云、北京小学原校长吴国通、石室中学原校长王明宪等知名校长、教育专家参与我区品牌学校打造,引领、指导我区学校品牌特色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我区教育科学管理水平和学校品牌影响力。

五、统筹兼顾、多元并举,现代化成就及贡献水平达新高

(一)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基本完备。通过改革创新教育体制机制,我区各级各类教育齐头并进、协调发展。全区现有公办中小学、幼儿园41所,公办在职教职工3980人,在校中小学生7.7万人。全区小学阶段三年入学率均为100%,毕业率2007年为98.7%、2008年为101.2%、2009年为100.4%,辍学率2007年为0.02%、2008年为0.01%、2009年为0.02%。初中三年入学率均为100%,毕业率2007年为98.5%、2008年为98.6%、2009年为98.8%,辍学率2007年为0.05%、2008年为0.1%、2009年为0.1%。

(二)终身教育、社区教育体系初步建立。一是逐步完善了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建立了由分管区长为主任,教育、财政、街道等相关部门参与的社区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覆盖区域、街道、社区的三级社区教育网络。二是统筹区域教育资源,完善了社区教育信息网络。我区有近20个社区积极探索居民信息技术培训,成效明显。三是初步建立起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我区联合驻区大学首创的“大学生实习—培训—就业VpE模式”把大学生实习、培训、就业引入到社区教育中,得到了国家人事部的肯定。2009年,我区被评为全国首批“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今年,被列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

(三)教育国际化服务现代产业发展。一是理念接轨培育现代意识。2010年4月,我区和中国教育学会共同举办了“田园城市·和谐教育”论坛。国内众多知名专家与我区广大干部教师一起就教育国际化和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与和谐教育实验进行了广泛交流。在积极的对话中,丰富了对教育国际化和田园城市以及和谐教育的认识和实践。二是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思路,加强与国外学校和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近年来,我区有近10所学校与香港、国外相关学校结成了友好(合作)学校,并开展了学校国际化交流与合作。三是努力创办成都一流国际学校。抓住新兴开发区建设机遇,先期投入,在北湖熊猫国际旅游休闲区、东方新城等片区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着力打造精品外国语学校和国际化学校,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提供高品质教育配套。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区教育现代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省、市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以本次督导评估为契机,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位专家的关心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精神,进一步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创新教育体制机制,拓展教育内涵和品质,管理再强化,措施再完善,投入再加大,落实再细致,不断提升我区教育现代化水平,努力开创我区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和谐发展新局面!谢谢!

第四篇:成都市2009年创建法治政府实施方案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创建法治政府示范活动的实施意见》(川办函〔2009〕51号),省政府确定我市为全省创建法治政府示范市,我市计划用三年时间(20092011年)实现创建工作目标,现就2009年

创建法治政府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结合试验区建设,紧紧围绕“两个加快”,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开创我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二、奋斗目标

到2009年底,基本完成川办函〔2009〕51号文部署的创建工作任务,法治政府创建工作取得明显

成效。

三、主要任务

(一)深化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健全公共服务机制。编制深化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规划,明确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总体要求、实施步骤、主要任务。建立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指标体系,制定公共服务质量标准,不断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水平。推进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职能转变,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推进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代办点的规范化建设,完善“四级”服务

网络。扶持社会组织发展,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及提供公共服务。

(二)健全决策机制,规范政府重大决策行为。制定行政程序规定,完善科学决策机制,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论证审查制度,开展重大行政决策成本效益分析,提升科学决策水平。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健全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公示预告制度、重大行政决策利益相关者参与制度,推行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制度,完善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重大行政决策以及规章、规范性文件实施后评估制度。按

照谁决策谁负责原则,健全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实现决策权力和决策责任相统一。

(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减少行政审批动态管理机制,推行新设审批项目审核论证制度,探索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和行政审批实施效果评估。清理企业登记前置审批事项,进一步减少投资审批、项目核准,推进行政审批中介前置审查制度改革。清理企业年检(年审)项目。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规范行

政执法程序,建立健全行政处罚基准制度,进一步规范和限制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四)深化政务公开,依法保障公民知情权。推进各项行政管理工作从结果公开到过程公开,完善部门行政权力清单,推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拓宽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

设,推行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

(五)创新行政争议处理方式,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健全行政复议机制,进一步拓宽行政复议受理渠道,创新工作方法,改进行政复议审理方式,积极探索实行行政复议集中审理。健全行政执法与行政审

判沟通机制。夯实信访工作机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六)加大行政问责力度,规范权力运行。完善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制度,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权限和发布程序。落实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对现行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并公布继续有效、废止和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未列入有效目录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行政管理依据。深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等相关配套制度。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确保行政审批制度

改革措施落实到位。完善问责机制,严格行政问责。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市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安排全市法治政府创建工作。市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好日常的指导、协调工作,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及时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各区(市)县及市政府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按照《成都市2009年创建法治

政府工作任务分解表》,认真落实工作责任。

(二)示范带动。确定青羊区政府、成华区政府、郫县政府、新津县政府为我市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各依法行政示范单位要大胆探索,抓住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开展体制和机制创新,制定系统的创建活动实

施方案和配套措施,有序组织实施,率先完成法治政府创建任务,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三)强化考核。建立法治政府创建评议考核制度,将法治政府创建考评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并逐年增加分值比重。市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法治政府创建工作目标

全面完成。

第五篇: 创建文明和谐公交企业典型发言材料

近几年来,随着**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步伐的加快,我局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坚持把深化交通行业文明创建作为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文明和谐交通的总抓手,紧密结合**交通实际,围绕树立新理念、拓展新载体、塑造新品牌抓好创建,不断赋予交通文明行业创建活动新内涵,倾力构建交通文明行业创建活动新平台,精心打造交通文明行业创建活动新亮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深化交通文明行业创建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取得显著成效,树立了**交通行业新形象。全系统已建成省部级文明单位24个,地厅级文明单位72个,市级文明系统2个,全系统县级以上文明单位覆盖率已达到90%;共创建国家级文明示范窗口2个,省级5个,地厅级43个;省市级文明路2条;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和青年岗位能手3个,省级青年文明号13个。连续两届被评为“**市文明系统”,局机关连续3年获得“**市最佳文明机关”称号,XX年被评为“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和“全国交通系统创建文明行业先进集体”,XX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群众满意机关”,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树立新理念,不断赋予交通文明行业创建活动新内涵

我们不断适应交通系统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所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着力于更新创建观念,树立创建新理念,不断赋予了交通文明行业创建活动新的内涵。

一是树立围绕发展抓创建的新理念。发展是深化交通文明行业创建活动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文明创建工作的根本目的。近几年来,在结合交通实际深化交通文明行业创建活动的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紧扣发展主题,贯穿发展理念,先后在全系统开展了“加强诚信建设,优化发展环境”、“投资环境自己看”和行政效能监察等活动,以丰富的创建活动形式来促进交通发展,推动**交通事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为给**交通发展保驾护航,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法制环境、文明环境,严查政令不畅、服务意识不强、办事程序不规范,执法不严,“四难”、“四乱”等现象,先后将63项行政审批项目全部纳入市政府服务中心,去年又取消了12项行政审批项目,下放了8项审批项目,推行了“一个窗口”办事和“一站式”办公模式,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

二是树立着眼群众抓创建的新理念。交通行业是直接面向群众,服务社会的行业。只有立足群众,才能不断为交通行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局党组始终坚持把创建文明 交通行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体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牢固树立着眼群众、服务群众、造福群众的创建新理念,有效实现了行业上水平,群众得实惠的文明行业创建工作目标。为确保农产品运输畅通,促进农民增收,我们在全市交通系统开辟了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为方便群众,先后推出了《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指南》便民册,《水陆交通行政许可指南》和《道路运输行政许可指南》便民册,受到社会好评。为使社会和群众了解掌握交通信息,通过新闻媒体推出了交通服务的10项指南和《**市城市客运交通管理处“服务群众线路图”》,开通了“民情直通车”,实行全天24小时值班和限时办结制度。市公交总公司长期坚持对7000多名军队离退休干部、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盲人、下肢残疾人和4万多名65岁以上老年人实行免费乘车、乘轮渡的服务,坚持对2.5万名中小学生实行票价优惠68%的服务,企业为此每年向社会无偿奉献1300多万元,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好评。

三是树立致力和谐抓创建的新理念。我局始终坚持把“致力社会和谐 构建和谐交通”的理念贯穿于丰富多彩的文明行业创建活动之中,有力推动了构建和谐交通进程,逐步形成了交通与人、交通与社会、交通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新格局。我们在全市交通执法部门中推广了市征稽处从“三铁”转变为“三贴”的做法,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我 局打破过去创建工作只重视窗口服务单位的局限性,不断拓展文明行业创建领域,扩大创建覆盖面,将交通质量监督、联运公司、过闸管理、交通学校等单位,全都纳入到文明创建行列中来,使全系统参与文明创建的单位由原来的85%,上升到100%,充分调动了广大交通干部员工参与创建、广大市民关心交通、支持交通的积极性,推动文明创建工作在本系统的全方位辐射,实现行业文明创建与构建和谐交通、构建和谐社会的“多赢”。

二、拓展新载体,倾力构建交通文明行业创建活动新平台

近几年来,我们立足**交通事业发展的新实际,积极拓展文明创建活动新载体,倾力构建了交通文明行业创建活动的新平台。

1、整合资源,完善活动阵地。完善的活动阵地,是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的重要依托。近几年来,我们整合系统各种活动阵地资源,积极探索构建了“一校、两基、两室、三文化”文明创建活动载体模式。“一校”,即系统内每个创建单位建好一所规范化的“市民学校”,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文明创建知识教育。“两基”,即建好行业文明创建示范基地和交通职业技术培训基地。“两室”,即每个创建单位建好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文体活动室。“三文化”,即车厢文化、港口文化和路文化,先后 编辑和出版了6种调研论文和文艺作品集,交通人自己创作的《**交通之歌》在全市广为传唱。通过整合资源,全方位构建起一个比较完善的交通文明行业创建活动阵地平台,为全系统广大干部参与创建活动实践,展示**交通行业新形象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2、突出“四抓”,丰富活动载体。一是抓示范。多年来,我们坚持通过开展“我身边的优秀党员”、“青年岗位能手”、交通“十佳”评选等示范活动,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来教育和引导交通干部职工学习先进,积极参与创建文明行业实践。二是抓素质。通过办培训班、研讨班、专题讲座等形式,重点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加强政治理论、科技文化、法律法规、交通业务等知识的学习,全面提高了干部职工素质。三是抓管理。坚持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开展“交通质量管理年”活动,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增强了全局安全意识,强化了现场监控能力,高质量完成了每年的春运、“五一”、“十一”黄金周和翻坝运输、防汛等各类安全运输生产。四是抓服务。在创建实践中,我们始终强调于细微之处抓服务,强化人性化服务意识、提升人性化服务水平和完善人性化服务条件。为规范城区出租车经营行为,对出租车司机交接班而产生的拒载问题,推行了牌照尾数单、双号错峰交接班制。为改善乘座环境,及时为出租车配备与季节相匹配的座套。倡导408辆出 租车司机义务接送5000名高考学生和接送残疾儿童游车溪、连续两年近千名出租车司机自发组织义务献血等爱心传递公益活动。为方便市民扫墓,公交总公司,在清明前夕将10余条公交线路延伸到公墓,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3、巧用传媒,拓展创建空间。局党组审时度势,大胆创新,巧用现代传媒,注重用活“两个网络”,有效拓展了交通文明行业创建活动空间。一是用活交通局域网络。开辟了“文明创建”、“构建和谐交通”栏目,方便广大干部职工通过交通局域网络,了解文明创建信息,把握上级要求,畅谈创建体会,提出意见建议,展示创建活动风采。二是用活党报及广电网络,在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实践中,我们积极争取三峡日报社和**三峡广电总台的支持,开辟专栏、专题,及时报道交通系统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动态,局党组主要成员走进媒体与市民对话,公开承诺,接受社会监督等,创造性地搭建起交通行业形象展示平台。

三、塑造新品牌,精心打造交通文明行业创建活动新亮点

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重在特色,贵在品牌。有特色,才有生命力,有品牌,才有竞争力。近几年来,我们立足**交通三个文明建设的新实际,突出**交通新特色,不断探索创新文明行业创建活动载体品牌,精心打造了一批交通文明行业创建活动新亮点。

一是开展建设“信用交通”活动,塑造了“四型交通”品牌。我们以局机关为龙头,紧紧围绕“打造信用交通、构建和谐交通”的文明行业创建目标,结合实际创新载体,在全系统深入开展打造信用交通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内涵,广泛开展了创建“四型”交通品牌的活动,即:增强执政能力,加强作风建设,努力构建勤政高效交通;坚持以人为本,规范执法行为,努力构建和谐人文交通;弘扬交通文化,彰显便民利民,努力构建文明安全交通;争创一流业绩,甘于无私奉献,努力构建廉洁务实交通。取得显著成效,在**市委、市政府开展的民主评议行风和行风评议回头看活动中,我局均以最高分名列榜首。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局被评为“全市先进性教育活动先进单位”。

二是开展“温馨服务在旅途”活动,塑造了窗口服务品牌。为全面提升交通“窗口”服务水平,广泛开展了“温馨服务在旅途”品牌创建活动。坚持在港站服务人员中倡导“温馨问候,解难济困”,在车船运输线上倡导“温馨服务,平安到达”,在出租车司机中倡导“温馨提示,以防掉物”,在公交车运输中倡导“温馨让座,相互帮助”等服务精神,形成了“满意在车站,服务在沿线,舒适在旅途,安全到终点”的交通窗口服务模式,先后推出了受到**市委表彰的“雷锋精神示范车队”、“好的哥的姐”苗红革、王书凤、季美萍,交通部劳动模范——一切只为乘客满意的优秀女司机唐 卫宁,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公交公司一路预备役文明线,交通部文明示范窗口——秭归县茅坪港,交通部文明行业示范点――**长途汽车客运站“五个一”和“四代”特色服务、“预备役军人出租车队”、出租车“我是**城市一张名片”、公汽“市民流动之家”等一批先进典型和品牌经验,形成了**交通系统独特的文明风景线。

3、开展“学创建”主题实践活动,塑造了交通育人品牌。我们坚持以赵家富、曹广辉、陈刚毅等先进模范人物为榜样,在全系统广泛开展了“学刚毅精神,创文明新风,建和谐交通”活动,大力弘扬争先创优、岗位奉献精神,着力培育了交通文明创建活动育人品牌。一是在交通重点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中,深入开展以“创优质、创高效、保安全”为主题的劳动竞赛。二是在交通服务窗口,深入开展“学刚毅精神,建刚毅式团队”为主题的竞赛活动。三是在科研教育领域,开展“学刚毅精神,创一流业绩”为主题的“学、赶、超”活动。四是在交通行政管理人员与执法人员中,深入开展“学刚毅精神,做满意公仆”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与实践,充分展示了**交通行业新形象。

回顾近几年来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的实践,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省厅的要求相比,同兄弟市、州相比,还有不少差距,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围绕提升交通服务“窗口”的创建水平,深化文明路、文明公交示范线、文明 客运示范线、出租车示范车等创建活动和深入开展“学刚毅精神,创文明新风,建和谐交通”活动等,进一步拓展思路、深化内涵、创新载体,以新的成绩推动**交通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再上新台阶。

上一篇:公交工作总结机务下一篇:高级财务会计选择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