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泵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2-09-10

在临床上,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内分泌疾病,高发病率,多与患者的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结构等存在关联。2型糖尿病的病理机制主要因胰岛β细胞的功能障碍以及胰岛素抵抗上升,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内皮细胞功能异常、血糖上升以及血脂异常等,继而引起机体内皮素、一氧化碳等物质释放出现异常,引起血管性病变[1]糖尿病的治疗主要采用降糖药物口服、胰岛素注射,然而治疗过程容易出现低血糖。胰岛素泵疗法是一种通过模拟机体胰腺胰岛素分泌进行治疗的手段, 其能够有效控制机体血糖的水平[2]该院对2013年11月份—2014年11月接收的6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分组,对照组实施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治疗模式,实验组实施胰岛素泵治疗的模式,旨在总结胰岛素泵治疗的效果和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来该院就诊的6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男患者34例,占56.7%,女患者26例,占43.3%。年龄范围为42~73岁 ,中位年龄为 (54.5±4.4) 岁。诊断显示 ,60例患者均与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相符。初诊显示,60例患者空腹血糖均大于1.1 mmol/L,患者无胰岛素治疗史、降糖药治疗史,无重要器官疾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

1.2 方 法

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对对照组30例患者进行治疗,选择诺和笔3作为注射仪器,抽取门冬胰岛素在患者三餐前进行皮下注射,睡前皮下注射液甘精胰岛素,治疗时间为14 d。采用稳步型血糖仪监测对患者的末梢血糖水平,时间点包括三餐之前、餐后2 h、夜间22点,监测7次/d。必要时还需要监测患者凌晨点的血糖水平。胰岛素的剂量结合血糖的监测水平进行调整。

采用胰岛素泵对实验组30例患者进行治疗,胰岛素泵的型号为美国美敦力的Minimed 712C型。将胰岛素泵导管连接,并将针头置入患者皮下,持续性注射门冬胰岛素。胰岛素剂量控制为基础量以及餐前大剂量,初始量控制为总胰岛素的1/2,并模拟机体胰岛素的分泌规律设置24峰值曲线, 另外1/2的剂量按照早中晚各20%、15%以及15%进行分配,于餐前0~5 min泵入,连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情况、血糖达标时间、药物用量以及低血糖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血糖指标主要包括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

1.4 统计方法

此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通过软件SPSS 15.0进行检验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为表示格式,组间数据资料采用检验进行分析和处理。

2 结果

2.1 两 组患者血糖水平变化比较

可见,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资料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下降,相比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 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 、胰岛素用量 、低血糖发生率比较

可见,在血糖达标时间比较上,实验组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胰岛素用量比较上,实验组明显比对照组少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P<0.05);在低血糖发 生率比较上,实验组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表3。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具有终生性,发病率高。2型糖尿病的病理机制主要与胰岛素抵抗以及胰岛β细胞障碍存在联系[3]。研究认为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 胞的功能相比正常机体要弱,治疗上要求才去综合措施,包括药物口服、胰岛素治疗、饮食指导以及运动指导等,然而难以稳定血糖水平,且病情的不断发展, 会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出现进行性下降[4]。当胰岛β细胞的功能下降到一个限度时,机体会受到严重影响,血管、肌肉以及微血管的功能以及结构将受损,继而引起一系列并发症[5]。

胰岛素泵是一种新型的糖尿病治疗模式,其主要结构包括泵小注射器以及输液管, 其主要通过结合机体生理状态实施胰岛素治疗,能够对机体的胰岛素β细胞生理学的胰岛素分泌模式进行模拟,给予患者24 h的微量、持续性治疗,合理控制肝糖原的输出,提高外周组织的基础糖利用率,实现对空腹血糖的稳定控制[6],因此胰岛素泵又被叫做人工胰。患者在进餐前 ,需要结合自身需求对输入负荷量进行控制,继而控制餐后血糖水平,防止血糖出现较大波动[7]。胰岛素泵的应用 ,使得血糖的周期得以缩短,避开了高血糖对胰岛素β细胞的葡萄糖毒性作用,实现了对胰腺β细胞的保护,减缓糖尿病病情的发展。另外,分段设定基础率的治疗模式,也让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得到减小,实现对血糖的合理控制,预防了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提供了安全可靠以及灵活性高的输注模式[8]。

传统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治疗模式,虽然能够有效使血糖水平得到下降,然而由于不符合机体24h胰岛素分泌的规律,且药物的不同、注射位置的不同以及进针深度不同等差异性,也使得个体差异明显,血糖的控制效果并不理想[9,10]。

此次研究显示,在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改善情况比较上,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胰岛素用量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糖达标时间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血糖发生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洪雪梅[11]、郑慧裙[12]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胰岛素泵在初诊2型糖尿病的治疗上,疗效理想,能够有效缩短血糖的达标时间, 减少了胰岛素用量以及低血糖发生,值得普及和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和探讨胰岛素泵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情况。方法 以来该院就诊的6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改善情况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达标时间上,实验组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上,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胰岛素泵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相比胰岛素泵能够更好的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了低血糖的发生率,可进一步普及和应用。

关键词:胰岛素泵,多次皮下注射,初诊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

上一篇: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下一篇:浅议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