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探讨

2022-12-03

2型糖尿病是一类较为常见的糖尿病 ,其多发于35~40岁左右的中年群体,因而又被成为成年发病型糖尿病[1]。 2型糖尿病并不是患者体内不产生胰岛素,而是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低,无法有效分解血液中的血糖, 导致机体因血糖浓度过高而出现一系列的病症[2]。 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改善 ,我国居民罹患2型糖尿病的比例越来越高,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 治疗2型糖尿病常通过口服降糖药物来加快对体内血糖的代谢, 但降糖药物代谢过快,使得这一治疗方案的效果并不显著。 甘精胰岛素在酸性溶液下的溶解度较高, 经皮下注射后与体液中和形成细微的沉积物而缓慢、持久地释放出有效成分,从而实现长效治疗的目的。 该文对该院2014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治疗方式来分析相关的治疗效果,探究治疗2型糖尿病的最佳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4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3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 所有患者经口服降糖药治疗后 ,效果并不理想。 所有患者均符合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 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糖糖水平≥11.1 mmol/L(200 mg/dl); 或2空腹血浆葡糖糖(FPG)≥7.0 mmol/ L(126 mg/dl);或3OGTT实验中,2 h血糖≥11.1 mmol/L(200 mg/dl),需要隔天行两次以确诊。 30例患者均口服2种以上(含2种)降糖药(如,瑞格列奈, 二甲双胍等)但未接受过胰岛素治疗。 患有严重的心肺肝肾疾病患者不纳入研究标准。 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 , 年龄19~42周岁 , 平均年龄 (32.1±2.6) 周岁 , 糖尿病病程4~20年 ,平均病程 (8.34±4.8) 年 , 所有患者的体重指数 (BMI) 均大于23 Kg/m2。

1.2研究方法

该文采取开放性研究方法, 主要分析长效胰岛素用药前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治疗周期为12周。 在所有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均需要接受相关的糖尿病健康知识教育和指导,严格控制饮食和体力活动。 在结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长效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甘精胰岛素起始剂量:0.2IU/kg,于每晚睡前注射一次。 治疗期间每日三餐前、餐后2h以及每晚22点和次日凌晨3点测定患者末梢血糖谱。 患者每日口服的降糖药剂量保持不变,根据测定的血糖含量变化情况而调整胰岛素的用量, 当患者空腹血糖(FBG)4.4~6.1 mmol/L时,胰岛素用量不变,6.2~ 7.8 mmol/L时 ,胰岛素用量增加2IU,7.9~10.0 mmol/L时 ,胰岛素用量增加4IU,>10 mmol/L时,胰岛素用量增加6IU,<4.4 mmol/L时,胰岛素用量减2IU,间隔3~5 d调整一次胰岛素用量,确保患者血糖正常。

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静脉取血测定患者的空腹血糖(FBG)、 糖化血红蛋白(Hb Alc)、餐后2h血糖含量(2h BG)、餐后2h C肽 (2h CP)、空腹C肽 (FCP)、体重指数 (BMI)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患者低血糖的发生比例。 患者血糖控制标准:FBG≤7.0 mmol/L, 2h BG≤10.0 mmol/L。 低血糖诊断标准 :末梢血糖 ≤3.9 mmol/L。 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记录患者出现的各类不良反应,如果患者出现低血糖现象时则需要在加餐前测定患者的血糖值。 对于出院患者,需要告知患者每周测定1~2 d三餐前、餐后2 h以及每晚22点和次日凌晨3点的血糖量。

1.3统计方法

采用Excel录入数据,采用SPSS 19.0处理分析数据,符合正太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以及餐后2 h血糖(2h BG)、餐后2 h C肽 (2h CP)、空腹C肽 (FCP)、体重指数 (BMI)变化采用t检验。

2结果

30例患者在治疗4周之后 , 其相应的空腹血糖 (FBG) 和餐后2h血糖(2h BG)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下降,患者经12周治疗之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B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 (Hb Alc)与治疗前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餐后2h C肽(2h CP)和空腹C肽(FCP)则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体重指数 (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有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微低血糖现象,具体统计结果,见表1。

注:* 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治疗前相比,P>0.05。

3讨论

目前绝大部分糖尿病治疗和预防文献中均认为应当将糖化血红蛋白值控制在7.0%以下, 但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仍较为困难[3]。 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病程较长 ,加之体内的胰岛B细胞的功能开始下降,加之平时缺乏足够的锻炼,因而依靠口服降糖药无法有效治疗和改善目前的病症。 采用胰岛素治疗已经成为医学界普遍的共识和观点。 大部分的研究均表明,在口服降糖药的同时结合胰岛素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和提升胰岛B细胞的功能,减少2型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在临床上采用基础胰岛素进行治疗时,往往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空腹血糖值,且餐后2h BG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低血糖的发生率较低。 甘精胰岛素作为一类典型的长效胰岛素, 其在酸性条件下溶解度较高, 但在皮下组织环境中溶解度会随着p H升高而降低,进而形成微小沉积物,可以稳定均匀的分解出有效作用物质,不会在短时间内被代谢排出体外, 可以作为一种理想人工胰岛素发挥作用。 甘精胰岛素在治疗过程中,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值, 还可以有效控制低血糖的发生率,在临床应用方面较为安全,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分析长效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4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3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口服降糖药的基础上联合长效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分别测定长效甘精胰岛素使用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餐后2h血糖含量(2h BG)、餐后2h C肽(2h CP)、空腹C肽(FCP)、体重指数(BMI)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患者低血糖的发生比例。结果 口服降糖药联合长效甘精胰岛素治疗4周后,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含量(2h BG)与单纯口服降糖药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12周之后,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含量(2h B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与单纯口服降糖药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体重指数(BMI)并无显著差异,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较低。结论 长效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可以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无显著增加,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长效胰岛素,口服降糖药,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

上一篇:浅谈小井眼侧钻井的工艺技术下一篇:关于行政公益诉讼引入我国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