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教育论文

2022-05-13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闻传播学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本文简要阐述了英国新闻传播学发展的历史,介绍了部分英国知名的传媒院校,分析探讨了英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的现状与特点,希望由此为中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关键词】英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现状特点英国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文化,孕育了具有英国鲜明特色的大学教育传统。

第一篇:新闻传播学教育论文

《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01》新闻教育的探讨

【摘要】《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16)》是第一部记录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历史与现实的著作,自它2016年出版首发便在业内引起轰动。我们可以从这本巨作中了解全国新闻传播教育发展近百年间的高低起伏,同时立足于现实,展现当前新闻传播院系的发展与成果展示。总体来说,它是一部具有资料性、权威性、及时性的著作,堪比一部极具史学价值的工具书。本文就从《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16)》的基本内容、研究维度以及还需完善之处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词】《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16)》;新闻教育

在互联网的时代,新闻传播教育需要不断地改革创新才会引领时代潮流,彰显出自身的意义与价值。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立足于历史情况,基于历史已有的特点与不足进行改革创新。我国的新闻传播教育,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但在《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16)》未出版之前,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大多是零零星星的,没有相对完整的一套体系,对新闻教育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所以说,《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16)》为我国新闻教育发展提供了夯实的资料基础,使新闻传播教育有迹可循、有根可依,在历史的肩膀上革新现实发展。

一、《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16)》的内容概述

《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16)》介绍了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历史,同时也展现了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现状。具体内容有各级各类新闻院系的教学教研情况、近百年来新闻传播教育所拥有的教育家与新闻工作者、相关院校特色学科的建设、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招收与培养情况等,详细而全面的展现了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状况。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总论篇、平台与人物篇、成果与政策篇,每一部分都设有多个具体章节进行叙述。纵观全书,它有三大特点:

首先,它是以历史发展为线索,记录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历程,主要有初创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后的调整时期、灾难时期、复苏与初步繁荣时期、世纪跨越时期六个时期。同时也记录了在新闻传播教育史上有卓越贡献的前辈们的教育思想,这些思想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新闻传播工作者。

其次,书中包含了当前有名望的新闻教育者的珍贵口述,前辈们无私分享、交流探讨。不管是前辈们的奉献精神,还是他们珍贵的思想言论,都会给后人启迪,促进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最后,这本著作对新闻传播科学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有着不容小觑的借鉴价值,各个院校可以从中获得专业学科宏观上的指导,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各个院校的学科特点,有助与院校选择。

二、《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16)》的研究维度

1.研究时间的维度

从时间的维度上讲,它有两方面的作用:首先,这本书有着很明显的记史功能,从1918年新闻研究会成立到现如今新闻传播教育的姹紫嫣红,为我们展现了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的成长经历,同时它也叙述了不同院校新闻传播的特色学科发展。除此之外,还附录了新闻传播教育的最新动态。其次,它具有信息检索功能,效用相当于一部工具书,例如在《复旦大学新闻系的创办及发展》章节中,从设立“新闻学讲座”、开始兴办新闻教育,到开始招收新闻学本科生,再到复旦大学设立新闻系等,包含了复旦大学详尽的新闻传播资料,具有极大的史料价值。

2.研究领域的维度

新闻传播,从其字面上就可以了解到,它是现实实践的传播途径,产生于新闻实践,同时也能指导新闻实践。在《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16)》中,收集了大量的新闻的热点案例,例如在某些章节中,将学科建设、学科成果等展示出来,给人以震撼的感官体验。该书可以服务于国家不同阶段的重大发展战略,它将部分新闻的学术智库作用运用在党政的众多案例中,就如个别院校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等政策,为高校新闻学院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开辟了新的路径。

除此之外,近年来,社会网络舆论兴起,并对新闻传播有着一定的导向作用,所以舆情检测成为新闻传播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一些高校设立也已经相关的研究机构。《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16)》已经收集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案例,为今后舆情方面的研究有着指导作用。

3.研究方法的维度

在《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16)》中不仅包含已故新闻教育家的实现研究,还有当前的新闻传播领域学者的思想的采访内容。访谈法是本书的一个极其鲜明的标志,主要是对新闻传播教育界资历较老、思想卓著、观点鲜明的前辈,采取专访手段进行及时性的记录。这种方法,将新闻传播的理论思想进行集中,使读者可以获取便利的同时,有利于各种思想的集中探索,为做好今后的新闻传播教育提供了巨大的宝藏。

三、《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16)》待完善的方面

由于《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16)》是关于新闻传播教育撰写的第一次尝试,很多地方都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所以势必存在不足之处。

比如说由于参与这本书的编写的人员众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所以整本书的行文风格无法统一,而且部分内容会出现重复过冲突现象。同时,这本书并没有涵盖我国各个地方的新闻教育发展情况,有以偏概全之嫌。除此之外,我国的新闻传播教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在《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16)》中不可能将相关的内容全部涉及到,总会有局部内容不再编写之内,就如现代一些互联网技术在新闻传播上的应用、国外新闻传播教育对我国的影响等。所以在之后的同类型的著作中,可以完善这方面的不足之处。

四、結语

我国新闻传播教育历经百年风雨,跌跌撞撞发展到现如今的盛况。在当前碎片化信息泛滥的环境下,一些领域出现了为追求经济利益而盲目跟风的现象。

在这样的趋势下,《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16)》的发行仿佛一剂良药,净化社会不良风气,为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它的出世,填补了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年鉴空白,绘制了贯穿古今的新闻发展画卷,对于我国新闻传播教育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张昆:《记录历史,引领未来》,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史研究委员会:《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16)》[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年半版.

[2]辛欣、雷跃捷等:《中外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研究》[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作者:常慧丽

第二篇:浅淡英国新闻传播学教育

【摘 要】本文简要阐述了英国新闻传播学发展的历史,介绍了部分英国知名的传媒院校,分析探讨了英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的现状与特点,希望由此为中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英国 新闻传播学 教育 现状 特点

英国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文化,孕育了具有英国鲜明特色的大学教育传统。虽然国情,体制不同,但了解、学习和研究英国新闻传播学的教育机制和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的我国新闻传播教育有着可借鉴之处。本文主要探讨了英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的实践教学层面,认为英国传播学教育在强调实践性、丰富教学手段,注重评估及反馈、强调复合性师资及课程设置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

一、英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发展渊源

英国的新闻媒介发展较早。如英国最早的日报《每日新闻》创办于1702年,路透社成立于1851年,英国广播公司BBC以民营形式组建于1922年。如今,路透社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新闻通讯社之一,BBC制作的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在全球已拥有了1.2亿的受众。在印刷媒体方面,英国现有各种类型的报纸1400余种,其全国性的报纸12家;另有7000余种杂志,2400家出版社。正是媒介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英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的孕育成长,同时也伴随着新闻媒介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根据相关资料,大众传播学教育在英国一般被称为“媒介研究”(media studies),最初是从英文和文学批评专业发展而来的①。英国的传播学研究在上世纪30年代便初见端倪,相对而言,其新闻学专业的教育起步较晚。传播学研究起源于一些社会科学家对媒体效果研究产生了兴趣,于是创办了传播研究与传媒研究院系,旨在培养传媒批评者与分析者。而作为培养职业新闻记者的新闻院系,则是90年代后才在英国产生②。伦敦大学曾于1919——1939年率先开设新闻学专业本科教育,但在此后的三十年间一度中断,直到1971年卡迪夫(Cardiff)大学开始开办新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此后各英国高校才陆续开办了相关的传媒院系和专业。如今,英国大量高校都设立了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领域的学位点。据学者统计,大约有70家英国高校开设了传播学和新闻学教育或进行媒介研究,其中还包括爱丁堡大学、拉夫堡大学、莱切斯特大学等许多综合性大学③。

二、部分英国知名新闻与传播教育机构

总体而言,英国新闻学教育与传播学教育的区别较为明显。传播学领域的覆盖范围较为宽广,包括文化、广告等各方面的理论性知识;而新闻专业的教学特点则趋于实践,在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有大量的实训课程和实训内容。英国的各个高校在各个专业领域侧重不同,同时在不同领域中又各有自己的特色。

1、谢菲尔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谢菲尔德新闻传播学院成立于1994年,是英国传播学研究和新闻教育领域的顶尖学院。该学院的专业齐全,与英国传媒业联系紧密。学院颁发的学士学位是唯一个获得英国三个新闻行业机构:BJTC(英国记者培训协会),NTCJ(全国记者培训委员会),PTC(期刊培训委员会)认可的证书。目前,该学院在本科生阶段不分专业,只开设了新闻学学士一个专业。而研究生阶段的专业则进行了细分,包括:新闻出版学(MA Print Journalism),广播新闻学,杂志新闻学,网络新闻学,国际传播等④。

该学院的特色之一就是侧重实际业务方面的培养和训练,教学目标就是以培养实践人才为基础。除了一些理论知识,研究方法等课程外,专业课程更侧重技能和实用性,包括了大量的实践,如新闻采访、出镜、新闻写作和报道等。在本科的课程中,学生不仅需要训练扎实的速记等基本功,学院也注重学生从全方位的了解新闻产业,包括各个媒介机构中,如电视、广播、网络、报纸和杂志的运行,学习如何做新闻,正视新闻和新闻产业面临的关键问题。此外,其多媒体应用课程教学设备齐全、精良,配备了各种采访仪器、摄像机、照相机、计算机及软件等,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2、莱斯特大学大众传播研究中心

莱斯特大学的大众传播研究中心在英国的媒介和传播的教学和科研中也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研究中心认为对大众传播的学习就是了解在复杂宏大的社会下传媒的作用及进程。因此该中心的新闻传播教育主张在广泛的社会学科中汲取养份,比如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和文化研究等⑤。

目前,莱斯特大学大众传播研究中心设置了两个本科专业:通讯、媒体及社会理学士(BSc Communications, Media and Society)及传媒、社会学学士(BA Media and Sociology)。其硕士提供的专业有大众传播、全球化与传播、新媒体与社会等。总体而言,莱斯特大学的传媒偏向传播学研究,在最近的几年中,大众传播研究中心的研究包括媒介研究、电视和道德、广播剧和健康教育、国际新闻、东欧电影、国际流行音乐工业、媒介和体育、编辑出版等等,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从课程内容看,莱斯特大学大众传播研究所的研究政策是以基本的传播理论为起点,辅助于比较、分析及调查等定量性研究方式,从而探讨各项大众传播媒体的运作过程、传播效果以及和社会文化的关系。⑥近年来,研究范围已扩张至全球及传播多元化领域。其传播学教育希望学生不仅对媒体研究领域有深入的了解,懂得分析和研究,并且还能掌握在当今信息和媒介充斥的时代生活工作所必需的技能。

三、英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现状与特点

1、教学注重实用性

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英国新闻学课程最成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实用性强。这主要是因为在英国的新闻传播学教育中,就业导向一直很明显,大多数新闻专业都宣称他们与业界联系密切,致力于培养满足业界需要的毕业生。而掌握实用的新闻技能的最好办法就是实践,因此各个院校都不断强调其专业的实践性。

新闻学教育的实践性从英国各传媒院系的专业设置就已能窥其一二。谢菲尔德大学的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教育就按媒介细分了专业方向,如广播新闻学、杂志新闻学、网络新闻学等,然后再根据专业方向设置不同的实训课程。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数字技术的来临使得英国新闻的教育工作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现在英国大多数新闻专业课上,学生们除了制作广播电视节目、编辑报纸杂志外,还要学习制作网页。这些实践课程使大多数英国新闻学学生毕业后都能自信地走上新闻岗位,胜任自己的工作。

不过,也有许多大学认为,仅有新闻实践或是新闻教育对于本科阶段的的学生来说是不够的。因此,有些大学开设了双学位课程,使学生在学新闻的同时,可以同时学习另一个专业如现代史、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

2、教学手段丰富多样

英国高校的上课形式除了最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讲座外,还包括了许多特色的教学方式,如研讨会(workshop)、团队合作(Teamwork)、讲习班、小组辅导、个人辅导等各种形式。

课堂讲座和国内大学上课形式基本相近。但英国的教育体系非常严谨,课程安排,课前需了解的资料,学校会预先通知学生让学生准备。在学期开始前,授课老师通常会发一份课程说明,上面有详细的课程计划,上课内容,考核评估方式等内容,而且每单元的课程后会附一份详尽的阅读书单,包括书、期刊、网络资讯等。由于每堂课的信息量大,因此学生通常需要课前做大量阅读功课。

英国的教学非常重视小班教学,在课堂上也多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由老师提出主题,学生围坐在一起讨论,大家轮番发表意见,没有固定统一的答案。从谢菲尔德大学传媒专业的讨论议题中可以看出,议题更多的涉及到传媒、经济、文化、政治、社会、民族等多个领域,通过不断跟进和讨论,学生得以深化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小班教学保障了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指导,并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同时也利于开阔思路,集思广益。

3、师资构成呈复合性

由于英国各传媒院系都积极的与媒体产业保持联系,因此经常有媒介机构、企业、政府和国际组织任职的高管们来为学生开讲座或者授课。他们讲座内容经常涉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案例,亟待解决的当前热点难点问题等,很受学生欢迎。同时各学校也常邀请一些产业实践者和在各媒体工作的校友回母校与学生交流,这对学生了解媒体工作的方式以及职业生涯的规划颇有裨益。

普遍而言,英国高校在引进教师时会采用“双轨制”,也就是招聘具有博士学位、以理论研究见长的教师,同时也招聘具有多年从业经验、以实务见长的教师,并且对两类教师采取不同的考核和评估标准。这种复合型的师资队伍能有效的减轻困扰传播学教育业界和学界难融合的现象。另外,英国的师资构成较为国际化,其学生结构更呈现出国际化特征,约50%的研究生是外国留学生。对于新闻与传播学教育而言这一特征也成为了一定的优势,一方面,学生构成的国际化特点带来的文化间的相互融合,增加了彼此了解不同文化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以及对于新闻与传播学领域的重要概念的多元文化理解。另一方面,新闻传播学科本身具有非常鲜明的跨学科性质,而国际化的趋势更有利于培养宽口径、复合型的传媒人才,也有利于对于传媒实践的深刻理解。

4、评估反馈体系较为完善

在英国新闻传播学教育中,考核评估体系较为多样化,通常不以期末的考试成绩作为单一的评估标准。学生每修完一门课,老师都会给出评定成绩。但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并不是期末考试,而是根据学生的论文(多为理论课)、作品(多为实践课)等做出综合评价,而且多为复合式成绩,也就是由几种成绩所占的百分比算出最后的结果。

在实践课上,老师会根据实际操作,作品,个人和团体设计方案和工作日记等综合起来评定成绩。而理论课则常常结合主题演讲、小组合作的方式给出一部分成绩,最后再加上论文的成绩来作为评定理论课的成绩。期末时,英国高校的学生一般会收到各个课程的评估问卷,用以调查每一教学模块(model)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意见、建议。这份问卷设计得较为详细,不仅涉及课程安排,授课质量,而且还会涉及到教学设备、试验设备、图书馆资料、学习场所等内容。学生的反馈意见将由学院再组织讨论,被认为需要修改的地方则在下一学年执行,由此不断促进教学效果,完善教学质量。

结语

英国的国家体制、教育机制都与我国不同,但是中英两国的新闻教育体系也有一定的共同点。比如两国的新闻教育都植根于实用的职业培训,把新闻报道、写作和编辑等实践性训练作为培养学生的核心课程,同时也都要求学生对实践活动进行思考等。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新闻传播学学界正不断缩小与欧美国家的专业教育差距,各高校积极通过聘请业界精英到学校任教,加大实验室投资,更改课程设置等各种途径来促进新闻传播学的发展。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新闻传播学教育将更加完善,为学界业界培养出更多复合型的新闻传播学学子。

参考文献

①詹姆斯·库兰、米切尔·古尔维奇编,杨击 译:《大众媒介与社会》[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2

②钟新、周树华 主编:《传媒镜鉴》[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35

③张咏华,《英国的新闻与传播学教育一瞥》[J].《新闻与传播教育》,2006, (10)

④谢菲尔德大学官网,http://www.sheffield.ac.uk/journalism

⑤莱斯特大学官网,http://www2.le.ac.uk/departments/media/about

⑥崔清活,《中英传播学教育比较研究——传播学历史的发展与演变》[D].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63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责编:周蕾

作者:谢小娟

第三篇:现阶段高校新闻传播学教育探析

[摘要]随着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已经与我国整个高等教育事业和全国新闻传媒业的生存与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本文从新闻传播學的发展特点入手,提出了现阶段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特色的研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高校 新闻传播学 教育 研究

新闻传播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和重要,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为新闻传媒业的健康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巨大、直接与明显。新闻传播事业在中国,已成为联接新闻信息产业和以高科技为特征的传播技术产业的桥梁,不仅有其经济效益,而且有着重要的社会效益。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迅猛发展,给中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的研究带来了重大的契机。

一、新闻传播学的发展特点

1.新闻学与传播学的相互融合。传统的新闻学研究有较强的实用性质,但理论色彩较弱。传播学被引入新闻学界以后,许多传播学的理论假设和研究方法已成为新闻理论研究的一部分。新闻学研究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报,它包括广播电视、网络传播等各种传播媒体或形态,而且涉及了大量的非新闻类的媒体传播的内容,以及广告、公共关系、媒体经营的研究等等。

这种融合不仅是原来两个学科的融合,而且与传媒活动相关的各个学科的研究成果,例如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法学、经济学等等,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新闻传播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中。新闻学与传播学的相互融合,新传媒的研究发展迅速。

2.传媒经营、新闻法治与职业道德成为新闻传播学的研究热点。近年来,中国的传媒处于大整合的时期,各媒体不再仅仅是党的机关报或国家的广播电视台,也是经济实体和利益单元,报业和广电业的集团化,传媒之间的竞争内地传媒与境外传媒的竞争,都要求各媒体的负责人懂得传媒经营。把受众接受传媒作为消费行为的研究,将传媒娱乐视为经营策略考察也纳入了传播经营的理念之中。

随着中国传播业近几年的急速膨胀,传媒每日每时与社会发生互动,矛盾冲突的频率上升,新闻官司增加,社会对传媒职业道德不规范的指责增多。因此,传媒业自身的法治建设和职业行为的规范化,越来越成为学界关注的问题。近几年,该研究扎实而有成效,涉及新闻官司的各个方面,从各种新闻侵权现象到著作权问题,从隐性采访到隐匿权、更正与答辩,就论证的范围而言已经相当全面而完善。

3.舆论监督的内涵发生变迁。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广播电视,特别是电视(包括卫星电视)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空前。有的学者从行政、综合市场、专业市场三个角度看中国电视产业的市场格局,指出中国电视产业的三人发展趋势:政府导向让位于市场导向;民营电视业将成为市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电视资源要素的流通和集中同时进行,形成区域性传播中心。

目前,舆论监督成为与新闻理论、新闻法治和职业道德相关的一个重要学术课题,并涉及到了社会学、政治学和公民权利的研究等等。中国的新闻学从传统的党报理论转向一般新闻学理论,其背景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环境变化,“舆论监督”的内涵发生了变迁。

二、现阶段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特色的研究

中国的新闻传播教育已具备相当的规模与条件,也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只要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看问题,坚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办实事,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局面一定能够开创。

现阶段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的研究当中,关于教育特色的研究最为重要。怎样形成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特色呢?首先,要充分依托自己学校的特色,根据自己学校的性质地位和特点来办专业。这样才能把专业和学校紧紧融合在一起,充分集中和整合学校的所有学科的优势,扬长避短,突出自己专业的特色。比如一所体育学院的新闻传播专业,就正好从体育上做文章,努力探索体育新闻办学的途径,着重在培养优秀的体育新闻从业人员上突出特色。其次,要充分考虑自己学校所处地区、城市的特点,发挥地区优势,突出地区特点,在区域文化、社会、经济发展上做文章,紧密与当地党政部门和新闻传媒单位结合,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如一些地方民族大学的新闻传播类专业,就可以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有优势,在民族新闻的教学与研究中独树一帜,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做出有特色的突出贡献。第三,要充分调动本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发现与培育教师们有特点的教学与科研新经验、新成果,不断努力在新闻传播领域的某一方面、某一项目、某一课题上,做出新的突出的研究成果,并以此为契机,不断培育出特色。第四,突出特色,还要善于和勤于在办学中不断总结与积累经验,每学期、每学年都要认真回顾一下在办学中哪些事情是做得好的,哪些地方还有不足,师生们的反映如何,新闻传媒界和社会的反响如何,从而去发扬和推广好的办学方法、模式与经验,克服与改进不足之处。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是一项正在蓬勃发展的事业,其前景十分广阔、光明。但同时,也面临着十分激烈的挑战与竞争。常有一句话叫“不进则退”,实际上现在的情况是,进步慢了,也是后退。因此,我们一定要以只争朝夕、争分夺秒的精神,努力发展新闻传播教育。我们一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不断推进教学科研改革,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闻传媒人才,不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宋兆宽.关于新闻传播学教学问题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4(1).

作者:赵 磊

上一篇:监理工程师职称论文下一篇:金融学优秀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