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情绪的面纱简报

2022-08-16

第一篇:揭开情绪的面纱简报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教学背景

1、面向学生:高一新生。

2、课时:1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

阅读课文,自主学习,解答问题: ①什么是商品?其基本属性是什么?

②货币是怎么产生的?货币的含义及其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③纸币的产生及其含义?通胀和通缩的表现? ④正确的金钱观?

二、教学目标:

了解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了解货币的含义及本质;了解纸币的含义及发行规律;理解货币的基本职能;通过对货币的产生、发展过程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用以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

三、教材分析:

本框是《经济生活》的第一课时,为了使高一新生能较好地适应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教材从学生从最熟悉的生活消费现象入手,内容主要涉及消费的对象商品和消费中使用的媒介货币。

教材的重难点问题:①商品和货币是否是同时产生、同时消亡;如何判断是否是商品。②货币的产生和发展过程。③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不是商品。④货币的职能与基本职能。⑤金钱是不是万能的;如何正确的认识货币、对待货币。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等方法相结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可能自己寻找到答案,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演示文稿的展示,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更好地适应高中的教学活动。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由《天使、恶魔图》引出问题:金钱是天使还是恶魔?由学生来回答,暂不做评论。 那么正确答案到底是什么呢,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和探讨,我们将会找到答案。

(二)进行新课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板书)

1、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在 过程中使用到的呢?——商品交换。因此要了解货币,首先要了解商品。 (1)商品及其基本属性 (板书)

预习提问:①商品的含义(板书)——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分组讨论:(第1-3组)是不是一切物品都是商品?请画出商品、劳动产品和物品的示意图。(第4-6组)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成为商品?

总结:不是。

1 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如空气—除特殊情况外);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如农民自己种植自己消费的蔬菜、母亲为你织的毛衣等)。

提问:你手中的笔是否是商品?

总结:推出商品流通领域后,就不再是商品。

[练一练](PPT展示)分析下列各种物品是否是商品,并说明原因。(自然界的空气/母亲为你织的毛衣„„) 思考:你当初为什么要买笔?用了多少钱买的?为什么?

书写——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5元——价格——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

[练一练](2010年学业水平)2009年8月18日下午,价值248万元的第二批援台救灾物资搭乘国航货运专机直飞台湾省高雄市。这里的救灾物资( )

A.不是商品,因为它不是一般等价物 B.是商品,因为它具有使用份值 C.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 D.是商品,因为它是用来消费的 ②商品的基本属性(板书):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5元——价格——价值的货币表现。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货币。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板书)

预习提问:购买商品是需要货币的,商品和货币是不是一起产生的(商品和货币是一对孪生兄弟)?货币是如何产生的?(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总结:货币是在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货币的产生比商品晚的多。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交换,随着交换的扩大,交换的难度越来越大。因为交换成功必须是交换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在交换中人们发现,某种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把自己的商品先换成它,在用它去换自己需要的商品,只要交换两次就成功了。于是,这种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就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我们把它叫做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能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所以它也就让一些人产生了一种错觉:有钱能买到一切。在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如 贝壳等 ?后来贵金属金银由于其优点,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这时我们就把金银这种商品叫做货币。(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商品流通)货币和商品不是同时产生,也不会同时消亡。 ①货币的含义(板书):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板书)

货币是不是商品?(是的)

货币产生之后,在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货币的职能。货币有哪些职能?哪些是基本职能?

2、货币的基本职能(板书)

货币在产生之时起,就具有两种基本职能,即 ? 。 (1)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①价值尺度

提问:什么是价值尺度?为什么货币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平时我们说某种商品多少钱,就是指商品的?

总结:货币所具有的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因为它本身是商品,有价值,因此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就叫做商品的价格。

需要注意的是,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时,不需要现实货币,只需要观念上(标价牌)的货币即可。 ②流通手段。

货币产生后,商品交换是以货币为中间媒介进行的,交换活动分成卖和买两个过程,卖和买在时间上、空间上都可以分开。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叫做 (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 (商品――货币――商品)。

提问: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可以用观念中的货币吗? 总结: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这种作用或者叫职能,叫做流通手段。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思考:货币产生后的商品交换方式,给商品生产者带来什么样的威胁?(书本第六页的探究活动)

总结:商品流通中,由于买卖是分开的,生产者只有卖出商品,付出的劳动才能得到补偿,否则,就会亏损,

2 甚至破产倒闭。因此,生产者必须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好的商品,才能实现商品的价值。

[练一练] 1.商店里某品牌某型号的电冰箱标价是1850元,这1850元是:①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②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③观念形态的货币 ④现实的货币 ⑤电冰箱的价格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①②③ D、①④⑤

2.小明家购买了某品牌电冰箱,花去了1850元,这1850元是:①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②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③观念形态的货币 ④现实的货币 ⑤电冰箱的价格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①②③ D、①④⑤

同学们想想,货币可以交换一切商品,是不是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越多越好?——不是的。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公式)。

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除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外,还有其他职能吗? (2)货币的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请大家一起朗读一下第七页的相关内容。 现实中我们购物时使用的是什么?

3、纸币 (板书)

思考提问:货币是用金银充当的,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买卖商品却是使用的纸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什么是纸币?纸币为什么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总结: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因为金属货币有很多的不足,而在商品流通中,人们只关心货币能否带来价值相等的商品,不关心它本身是否足值,所以,可以用价值符号――纸币,代替它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这样就产生了纸币。

(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既然国家有权发行货币,是否可以随意决定纸币的发行数量呢? 总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发行过多会引起物价上涨;发行过少,阻碍流通。生活中出现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现象,往往是与货币发行违反发行规律有重要关系。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

(2)纸币的发行规律: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3)制造假币、明知是假币而使用都是违法行为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页,说明刑法中的这些规定对你有什么启示?

总结:通过学习这些规定,应该明确:制造假币是一种违法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人民币在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爱护人民币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要提高鉴别假币的能力;不使用假币。

轻松一刻:人民币的发展史(图片展示)

4、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在未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之前,你是怎么看待货币的?通过上述有关货币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认识货币?如何正确的对待货币?(学生自由发言,老师不要立刻纠正,特别是学习相关理论后,还是不能正确对待货币的,可以先请其他学生来说服他,再进行补充。) (1)如何正确的认识货币?

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2)如何正确的对待货币?

要取之有道。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是光荣的;不义之财终被夺,靠非法手段攫取钱财,决没有好下场。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要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货币本身并不神秘,它只能用于交换商品,人的情感等不是商品,所以金钱不是万能的。

钱可以买到钟表,但买不到时间。 钱可以买到娱乐,但买不到快乐。 钱可以买到朋友,但买不到友谊。

3

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 钱可以买到珠宝,但买不到美; 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 钱可以买到纸笔,但买不到文思; 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 钱可以买到献媚,但买不到尊敬; 钱可以买到伙伴,但买不到朋友; 钱可以买到服从,但买不到忠诚; 钱可以买到权势,但买不到威望; 钱可以买到躯体,但买不到灵魂; 钱可以买到虚名,但买不到实学; 钱可以买到武器,但买不到和平;

播放动画:钱钱钱。在今后的生活中,望大家能在正确金钱观的指导之下,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课堂总结

《知识网络体系》PPT展示。

六、随堂练习:《新学案》第一课 第一框

七、教学反思

教材从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消费入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体会到高中的思想政治课程与初中的思想品德课程有着很大的不同,但也不是抽象难懂的东西,它用经济学理论来解释说明了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经济现象。高中的课程要求学生会自学,为此要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先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自学,自己寻找答案,如不能解决,老师再给予指导,这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但高一新生习惯于初中的“听众”角色,可能不是很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为此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根据学生的特点加以引导。对于货币知识的学习,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经济学理论,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和对待货币,以正确的金钱观指导自己的人生。

4

第二篇: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

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

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二)能力目标

1、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2、用纸币知识认识假币的违法性,提高辨别假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地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 教学重点

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教学难点

纸币。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指导学生回顾、讨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提出问题:金钱就是经济学中的货币,本节课将从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等方面去了解货币,从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二)探究新课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板书)

1、货币的本质(板书)

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一段,(约3分钟)同时提出下列问题: 什么是商品?

是不是一切物品都是商品? 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成为商品?

学生活动:思考P2两个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教师总结

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

商品既然是劳动产品,它里面就消耗了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叫商品的价值。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教师活动:给学生简介有关世界各地的货币的奇闻易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出下列问题

什么是货币?我们看古装戏时发现古人拿什么交易的? 先有商品还是先有货币? 货币是怎么产生的?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总结: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直接交换,随着交换的扩大,交换的难度越来越大。因为交换成功必须是交换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在交换中人们发现,某种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把自己的商品先换成它,在用它去换自己需要的商品,只要交换两次就成功了。于是,这种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就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我们把它叫做一般等价物。

在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后来,一般等价物又发生了变化呢?请看课本。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人们固定的用金银而不是其他商品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找出金银的特点)。

教师总结:当人们固定的用金银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时候,我们就把金银这种商品叫做货币。因此,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教学过渡:货币产生了,它是干什么的?在商品交换中起什么作用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这就是货币的职能问题。

3、货币的基本职能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3-5页,看看货币有哪两种基本职能?分别是什么意思?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1)、货币有两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2)、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就是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子,把商品的价值,也就是包含的人类劳动多少用金银表示出来。

提出问题:金银为什么成为价值尺度,衡量商品价值大小? 教师点评:因为金银是商品,有价值,可以与商品价值作比较。

用金银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大小,就叫做商品的价格。平时我们说某种商品多少钱,就是指商品的价格。

需要说明的是,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时,不需要现实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 (3)、流通手段。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4页,思考这种商品交换活动与直接的无物交换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在直接的物物交换中,卖和买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不可以分开的。货币产生后,商品交换是以货币为中间媒介进行的,交换活动分成卖和买两个过程,卖和买在时间上、空间上都可以分开。想一想生活中的交换活动是不是这样?

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叫做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商品――货币――商品。 教师点拨: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这种作用或者叫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教师点拨:在商品流通中,货币能否是观念中的货币,而不用现实货币?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必须是现实货币,因为它是财富的代表。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5页一二自然段内容,思考:货币产生后的商品交换方式,给商品生产者带来什么样的威胁?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商品流通中,由于买卖是分开的,生产者只有卖出商品,付出的劳动才能得到补偿,否则,就会亏损,甚至破产倒闭。因此,生产者必须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好的商品。

教师活动:同学们想想,货币可以交换一切商品,是不是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越多越好? 教师点评:不是的。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4)、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教师活动:同学们,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除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外,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大家可以看课本P5页,了解一下。

同学们,我们现在是用金还是银买东西吗?当然不是了。那么我们兜里的人民币又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讨论。

(三)板书设计:

商品交换 ――――→货币――――→ 本质

一般等价物――――→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基本职能 需要

教学反思

本节学习货币的有关知识,根据新课程目标要求,要紧紧抓住货币的产生、本质、基本职能、纸币这一主线,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涉及的相关链接知识让学生了解即可,不可以展开,否则,一是冲淡主体知识学习,使学生越学越深,越不能理解,二是影响教学进度。教学中注意双相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生活现象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切忌机械记忆。

第三篇: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教案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

○物物交换的困难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流通及其公式。

○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的区别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

○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来说明应当如何正确看待金钱。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通过简要概括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二、教学重点:

、商品的含义

2、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

三、教学难点:

货币的本质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买东西要用钱这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常识,日常生活中所讲的钱,在经济学中我们称之为货币。商品和货币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体会得到,要想得到商品就必须付出货币,二者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那么,历史上货币和商品是同时出现的吗?货币及其本质又是什么呢?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就必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新课教学]

一、货币的本质

、什么是商品

[讲解]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P2楷体练习加以巩固)

2、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P3楷体插图与练习)

3、货币的含义与本质

[讲解]货币是指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

含义: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价格的含义:通过一定的数量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特点: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提问]教材P4“这里含有单位的数量表现的是什么?”

[解答]表现的是各种商品的价格。

[提问]同学们看P4的插图,思考一下,这里的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仍是价值尺度职能吗?

2、流通手段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商品流通及其公式

含义: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w--G--w

[提问]同学们看P5的材料,回答:为什么说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就一定是商品所有者?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能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特点:只能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简单介绍货币的另外三种职能,让学生看教材P5—6的相关链接](货币除了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之外,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商品的含义、货币的含义及本质、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重点要掌握商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和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六、课堂练习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有

①商品和货币是一对孪生兄弟

②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货币是一个历史范畴,商品是一个永恒概念④先有商品,然后才有货币

⑤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①②⑤

第四篇:《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四大版块逻辑结构解析

《经济生活》

主要介绍我国公民经济生活的基本知识,按照“消费——生产——分配——市场经济”的逻辑展开,分为四个单元。

核心问题:政府与市场(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讲财富的交换与消费。从人们最熟悉的消费活动开始,回答“为什么生产(满足消费)”,分为三课:第一课介绍商品货币知识,第二课介绍有关价格的知识;第三课介绍有关消费的知识,最后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讲财富的创造。回答“怎样生产”,分为三课:第四课承上启下阐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后,介绍我国生产活动所面临的基本经济制度背景,第五课介绍生产的主体企业和劳动者的知识,第六课介绍如何筹集生产所需资金(从资金提供者来说是投资)。最后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讲财富的分配。回答“为谁生产”,分为两课:第七课从微观角度介绍个人收入的分配即介绍我国的分配制度以及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问题,第八课从宏观角度介绍国家分配的两种形式—财政和税收的知识,最后综合探究《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回答“我国的上述经济活动是在怎样的舞台上和背景下进行的”,分为三课:第九课介绍我国的经济活动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舞台上进行的,第十课介绍我国的经济活动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内背景下进行的;第十一课介绍我国的经济活动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进行的,最后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考点导航

(1)货币的本质:

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 (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与汇率 备考重点

1、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关注食品药品质量、安全。

2、外汇与汇率。辩证分析人民币升值以及美国执行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3、人民币的发行与通货膨胀。 本单元主题:

讲生产什么——生产消费品(财富的消费)

实施单元专题知识整合:对于本单元的复习关键要把握三个重点,突破两个难点,理顺一条主线。所谓三个重点就是货币的本质与职能、价格变动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影响消费的因素。突破两个难点,就是突破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突破货币、物价,收入、分配与消费的关系。理顺一条主线,就是握住人民生活水平这条主线,立足居民日常生活的案例,来分析货币本质与职能,汇率的变动,对物价的调控,刺激消费的具体措施。

第页 共 6 页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①构成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但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还必须用于交换。

下列四种情况不是商品:A、本身不是劳动产品,如自然界的空气;B、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如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C、没有使用价值,或失去了相应的使用价值,如:假冒伪劣产品,没有该种商品应当具有的使用价值,也就不具有相应的价值;D、已经退出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如我们正在使用的学习用品。

②本质:商品交换,表面上体现的是物与物的交换,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自己的劳动,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特别提醒】判断一种物品是否属于商品的方法(商品与废品、次品、假冒伪劣产品的不同。物品>劳动产品>商品)

A、定义法。商品具有两个条件:用来交换、劳动产品; B、属性法。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C、领域法。商品只存在于流通领域。

注意:A商品有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之分,服务商品属于无形商品。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服务、无形的技术也可以成为商品;B商品的身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商品与非商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商品一旦离开了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也就不再是商品了。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与价值(对立统一的关系)

①对立(区别):

A、含义不同。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有用性(质量);价值是指生产商品所消耗的人类劳动(成本)。劳动创造价值理论,即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

B、属性不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商品与其他物品的共有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本质属性、特有属性)。

C、意义不同。不同的商品之所以需要交换,是因为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并且使用价值不同;之所以能够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劳动产品,生产它们都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都有价值,可以进行量的比较。

D、反映的关系不同,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与物的关系;价值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

E、占有不同。二者不可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兼得。商品生产者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消费者;消费者要想得到使用价值。也必须让出商品的价值给生产者。

②统一(联系):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重视商品的质量的理论依据之一)

【特别提醒】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①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其他物品也有使用价值)。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不是商品,因而没有价值。) ②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没有使用价值。其他劳动产品也有使用价值。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过程为:

第页 共 6 页

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货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即货币的产生)

(2)货币的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特别提醒】理解货币的本质

①从货币的产生看,货币本身就是商品,最后才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

②从货币的定义看,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但不是一般的商品,货币是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商品。)

③从货币的作用看,货币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能够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就是说,货币实质上起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综上所述,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注意】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关系: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商品;一般等价物是可以与一切商品相交换,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它们的主要区别是固定还是不固定。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作用)

货币的职能就是货币的作用。货币职能与货币本质的关系:货币的本质决定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体现货币的本质。货币有五种职能,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两种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商品还没有进行交换(货主没有发生变化) (1)含义:„„ 略 (2)单位:货币执行计价单位的功能

(3)表现:①货币产生以前为交换价值;②货币产生以后为价格。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

货币产生之前:商品——商品(等价物、交换价值) W——W 货币生产之后:商品——货币(价格) W——G 【关键词】:标价、卖价、价格、价格标签、值多少钱

2、流通手段(购买手段)——商品交换正在进行(钱货两清) (1)含义:……略

(2)表现: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特别提醒】①流通手段不等于商品流通。 区别: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一种基本职能,而商品流通则是商品交换的一种形式。

联系: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又是不可分割的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而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进行交换。 ②商品流通不等于商品交换。商品交换包括物物交换和商品流通。货币产生前为物物交换:W——W,时空是统一的;货币产生后为商品流通:W——G——W,时空是分离的。 这时,商品与货币的交换是否能够成功的问题就出现了。 (3)要求:商品生产者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ABCD 【特别提醒】“适销对路”是指要面向市场进行生产。“高质量”是指确保商品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具体要求包括:A、根据市场需要优化产品结构;B、采用先进工艺和高的质量标准,提高产品质量;C、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性价比;D、加强自主品牌的培育和推广等等。

【关键词】:购买、买卖、现场交易、网购等。

第页 共 6 页

【相关链接】现实货币、观念货币、纪念币、Q币、金银饰品 现实货币:就是实实在在的货币,包括金银货币、纸币等。 观念货币:就是语言表达的货币、想象中的货币。

虚拟货币:就是非真实的货币。包括游戏币、Q币、Q点、比特币等。网络中的Q币,不是真实的货币,它只能在特定的网络环境中使用,不能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流通和使用。

纪念币:包括纪念钞和金银纪念币,是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与流通中的人民币等值流通,其面额计入市场现金流通量,成为货币供应量的一部分。

纪念钞(纸币):从性质来看,不是商品,它与人民币一样只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从本质来看,它是一种价值符号;从职能来看,它除了与流通中的人民币职能相同外,还具有收藏价值(不是储藏价值)。

金银纪念币:从性质看,它是商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从本质看,它是一般等价物;从职能看,除了具有五种职能外,还具有收藏价值,具有升值的空间。

金银饰品:佩戴在身体上的饰物,如金银首饰、项链等。 金银饰品不可以成为货币。

3、货币的其他职能

(1)贮藏手段。就是储藏财富。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被保存起来,必须是足值的货币。

(关键词:保存、存储、退出流通领域等词汇)

(2)支付手段。清场或支付债务、赋税、利息、工资等。支付手段是随赊账买卖出现的,是买卖交割的延期或不同步。

(标志词:赊销赊购、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特别提醒】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的区别

流通手段是现货交易、钱货两清。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商品交换在时空上是不能分割的;支付手段是赊账买卖、非钱货两清。商品交换时钱货脱节,拿钱不拿货、拿货不拿钱(先给货,后付款或先付款,后给货),商品交换在时空上是分离的。

(3)世界货币。指货币越出国内市场,在世界市场上充当3个手段的职能。一般来说,只有贵金属才能充当世界货币,现在某些纸币也具有了这个职能。(三个手段:国际购买手段、国际支付手段、财富的国际转移手段。)

典例:针对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为了减少损失,在境外的消费者常以信用卡美元账户支付,到还款日则以人民币还款,在此过程中

B A.消费者支付的是观念上的货币

B.人民币充当了世界货币在使用

C.人民币的本质仍是一般等价物

D.人民币执行了支付手段的职能

【特别提醒】 网购时货币的职能:网购的交易方式主要有第三方支付和货到付款两种。其中,第三方支付的交易方式,买和卖有时间差,货币执行的是支付手段职能;货到付款的交易方式,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币执行的是流通手段的职能。

(三)金属货币与纸币(产生和发展、含义和发行,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1)产生——纸币是在货币充当流通手段职能过程中逐渐产生的。

纸币的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2)发展(形态的演变)

金银条块——足值的铸币(良币)——不足值铸币(劣币)——纸币——电子货币。

【知识拓展】电子货币:是一种表示现金的加密序列数,它可以用来表示现实中各种金额的币值(简言之,我们的钱在银行卡的数字即存在形式)。电子现金的种类(主要有两种):

第页 共 6 页

一种是电子现金;一种是电子钱包。特点: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依托,进行储存,支付和流通; 集金融储蓄、信贷和非现金结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电子货币具有使用简便、安全、迅速、可靠的特征;现阶段电子货币的使用通常以银行卡(磁卡、智能卡)为媒体。

(3)职能: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某些)等职能。

2、纸币的含义和发行

(1)纸币的含义——纸币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A、发行主体:国家或地区;国家对纸币的发行“三有一无”,即有权发行、有权决定发行量、有权决定纸币的面额、无权规定购买力。纸币的实际购买力由市场形成。纸币的实际购买力取决于纸币的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比例,取决于它所代表的金属货币的价值。

B、使用方式:现在正在强制使用。点明了纸币的强制性,纸币本身没有价值,所以在纸币使用之初需要国家以强制力来保证施行。

(2)发行规律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纸币的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如果不相符,则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经济现象,势必会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发行过多,会引起通货膨胀;发行过少,会引起通货紧缩。

纸币代替金属货币以后,人们通常把流通中的纸币称之为货币。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人们接触到的货币,主要是纸币,因此,掌握有关纸币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参与经济生活。

(3)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一定规律支配的,它主要由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的流通速度所决定。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

(1)通货膨胀:

①含义: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表现: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特别提醒】物价上涨不一定就是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一定表现为物价上涨,但物价上涨未必就是通货膨胀。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有很多。除通货膨胀会引起物价上涨外,下列因素也会引起物价上涨: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量增加,商品价格上涨;商品价格与货币价值成反比,货币价值降低,商品价格就会上涨;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涨;此外,国家政策性调价、消费心理、季节等,也会使部分商品价格上涨。

②实质: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W﹤G ③原因: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主要原因;社会需求膨胀;纸币的流通速度加快;经济结构不可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导致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等。

【知识拓展】通货膨胀有三种类型: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结构型。纸币的发行量过多导致的通货膨胀属于需求拉动型。

④利弊(影响):A适度的物价上涨对企业生产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B严重的通货膨胀直接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如果人民的实际收入没有增长,生活水平就会下降,影响人民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个人、企业、社会)

通货膨胀对债务人、不动产所有者有利,而对债权人、储蓄者等会产生不利影响。一般来说,CPI在经济学上称零售价指数,又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它是衡量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之一。当CPI>3%的增幅时就是通货膨胀;当CPI>5%的增幅时,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第页 共 6 页

⑤对策(解决办法):

A根本方法: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有效供给,抑制不合理需求。

B宏观政策: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进行调控。

C具体措施:a、提高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利率;b、适度控制货币发行量;

c、适当减少国债的发行;d、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

(2)通货紧缩:

①含义: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经济现象。(表现:经济衰退……) ②实质: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W﹥G ③主要原因:A商品相对过剩;B货币供应增长乏力;C金融危机等。

④利弊(影响):A物价下降,在短期内对人民生活有好处,适度的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B但物价总水平长时间、大范围下降,导致利润降低,会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影响就业;导致市场销售不振,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个人、企业、社会)

⑤对策(措施):

A根本办法: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平衡生产与供求。

B宏观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进行调控。

C具体措施:a、调低银行存贷款利率和降低银行准备金率;b、适度扩大信贷规模;c、增发国债,加大对生产的投资;d、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等。

二者的联系:都是由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不平衡引起的;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都需要国家宏观调控加以克服。 (3)计算公式

★★

①纸币购买力=货币需要量/实际发行量

②纸币贬值率=物价上涨部分/现在物价=超发量/发行量=1-购买力 ③通货膨胀率(物价涨幅)=物价上涨部分/原来物价=超发量/需要量

通货膨胀率通常用物价涨幅来表示。通货膨胀率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多少(比率),所以是超发量除以需要量。物价上涨率是从低到高,所以要以原来物价为基数;贬值率是从高到低,因此要以现在物价为基数。

货币贬值率是指由于货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货币贬值,货币贬值后和贬值前相比所存在的比率。货币贬值率是指货币现在的价值和原来价值的比较。 ④纸币贬值和增值后,商品价格的计算。假如纸币贬值x%,那么商品价格=原价÷(1-x%)。如果纸币升值x%,那么商品价格=原价÷(1+x%)。 比如:原10元,贬值2%,则10÷(1-2%)

第页 共 6 页

第五篇: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2)

第一单元 第一课:神气的货币

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 商品的基本属性

(1) 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1构成商品的必备条件 ○

A具有劳动价值

B用于交换

2区别物品,劳动产品和商品 ○ 是物品不一定是劳动产品和商品;是劳动产品一定是物品但不一定是商品;是商品一定是物品也一定是劳动产品

(2) 商品的形态:有形商品,无形商品→主要指服务业 (3) 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1含义

○2关系:总的来说是对立统一

○ A:统一: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承担者,作为商品必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者缺一不可/ B:对立

a,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本质属性和商品特有的属性,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两者不可兼得.商品的生产者想要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提高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让度给购买者,而购买者为了得到使用价值也必须支付出相应的价值给生产者.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离时,意味着交换实现. (4) 商品交换的实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2. 货币的产生及其本质

(1) 货币的产生: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 过程:最初的物物交换→出现了一般等价物→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3) 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体现了一种社会关系)

3. 货币的职能

(1) 含义: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2) 货币的职能与货币本质的关系:货币的本质决定货币的职能,货币的只能是货币的本质体现. (3)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4) 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上一篇:九九重阳节领导讲话下一篇: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