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

2022-10-16

第一篇: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

2020年XX区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要点

2020年是全面实现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目标的收官之年。各乡镇、各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生工作重要指示和视察XX和XX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部署,根据《XX省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2020年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要点〉的通知》(X城办字〔2020〕X号)及《XX市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2020年XX市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要点〉的通知》(X市城发〔2020〕X号)文件精神,发扬优势、补齐短板,聚焦目标、狠抓落实,稳定实现城镇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确保城镇贫困群众与全区人民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一、落实应保尽保要求

按照“应保尽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要求,将符合条件的对象按照程序分别认定为城镇特困人员、城镇低保对象和城镇支出型贫困低收入家庭,并全部纳入城镇贫困群众,实行分类施策、分类保障。落实刚性支出扣减政策,将家庭财产状况符合相关规定的存在较大刚性支出造成基本生活贫困家庭,纳入城镇支出型贫困低收入家庭保障范围。做好疫情期间困难群众识别认定,重点将受疫情影响的失业人员、重病重残对象、孤寡老人、困境儿童等全面筛查、精准认定。建立困难群众基础信息库,共享比对各部门救助信息,摸底排查致贫致困人员信息,符合条件的及时给予救助保障。疫情防控期间,简化优化救助审批程序,全面实行网上办、指尖办。(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卫健委、区医疗保障局、区残联、区住建局、区教科体局)

二、兜牢基本生活保障底线

全面落实城镇贫困群众救助保障提标提补政策。对受疫情影响的城镇贫困家庭,采取增加保障人数、提高补差标准等措施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全面落实失能、半失能、全自理特困人员照料护理补助,落实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落实低保延退制度。对家庭经济状况好转不再符合低保条件的低保对象,视情况给予6个月到3年的延退期,待其实现稳定脱贫后再按程序退出低保。发挥临时救助兜底保障功能。对因疫情导致生活困难的城镇贫困群众直接给予临时救助;乡镇临时救助审批权限由1000元提高至3000元。切实做好生活困难失业人员临时生活补助工作。及时足额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加大对城镇孤寡老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关爱保护力度,全面签订落实照护协议。全面落实城镇贫困群众水、电、气、垃圾处理费等减免优惠政策。(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发改委、区人社局、区残联)

三、落实教育保障政策

健全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将城镇贫困群众家庭就读子女比照农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标准纳入国家“奖、助、贷、勤、减、免”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范畴。强化控辍保学工作。加强动态监测,切实保障城镇贫困群众中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完善送教上门帮扶措施,保障身体残疾学生受教育权利。(责任单位:区教科体局、区民政局、区残联)

四、做实基本医疗服务

实现城镇贫困群众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做到应保尽保并落实政府资助参保政策。城镇贫困群众享受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同等的住院、门诊等医疗保障待遇。开展城镇适龄贫困妇女“两癌”免费检查,为“两癌”贫困妇女实施免费手术救治。执行贫困患者住院免缴押金、市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责任单位:区医疗保障局、区卫健委、区妇联、区民政局)

五、保障基本住房安全

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将城镇基本住房安全保障政策覆盖包括乡镇在内的所有城镇贫困群众。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综合采取实物配租、租赁补贴和推进棚户区(危旧房)改造等方式,对符合本地住房保障条件的城镇困难群众应保尽保。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国家任务,让城镇贫困群众住有所居、住得安心。(责任单位:区住建局)

六、加大就业扶持力度

大力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活动,积极搭建就业平台,促进城镇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就业增收。落实有效应对疫情帮扶城镇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的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鼓励企业吸纳城镇贫困劳动力就业。积极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对符合条件的自主创业城镇贫困群众给予创业帮扶。深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城镇贫困群众就业能力。(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财政局)

七、落实社保保障政策

强化社保兜底保障,落实助保贷款和政府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政策,切实保障城镇困难群众参保权益。(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财政局、人民银行XX支行)

八、开展精准法律援助

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统一执行低收入标准或最低工资标准;扩大精准法律援助范围,对城镇贫困群众申请法律援助的,免于法律援助事项审查。强化精准管理,优化服务举措,开辟城镇贫困群众申请法律援助“绿色通道”。(责任单位:区司法局)

九、加大结对帮扶力度

落实结对帮扶制度,强化领导干部帮扶示范带动,完善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城镇贫困群众机制,探索开展“党建+”社会救助、亲情化救助服务以及特色帮扶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城镇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发挥群团组织帮扶优势。加大职工困难救助、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职工普惠制等工作力度,将不符合建档条件但生活仍然困难的职工家庭纳入送温暖活动范围。为符合条件的城镇贫困残疾人开展相关助残项目,推进贫困残疾人脱贫解困。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搭建社会组织救助项目与城镇贫团群众救助需求相对接的信息平台,促进社会力量开展救助活动。(责任单位:区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民政局、区总工会、区残联)

十、健全脱贫解困工作机制

发挥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建立健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各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建立绩效评估机制,执行好省、市级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高质量考核评价办法和指标体系。采取购买服务引入第三方机构等方式,对城镇贫困状况、变化趋势等进行定期监测,对工作情况开展评估。学习XX区开展防贫保险做法,为城镇贫困群众购买精准防贫保险,筑牢防贫“保护网”,助力研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参保资金由财政统筹解决。全面展示脱贫解困典型案例与显著成效,大力宣传脱贫解困一线干部先进典型。认真总结和运用脱贫解困可推广、可持续的成功经验。(责任单位:区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民政局)

第二篇:进一步做好城镇困难群众脱困解困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切实保障城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快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重要意义

全力做好城镇困难群众脱困解困工作,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具体措施,是我县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必须完成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城镇困难群众脱困解困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保障城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作为今后2年的重要工作来抓,帮助城镇困难群众早日实现脱困解困,确保城镇困难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二、目标任务

力争用2年时间,通过建立工作机制,完善政策体系,深入推进城镇困难群众脱困解困工作,到2020年为我县城镇困难群众构建筑牢基本生活、基本医疗、教育救助、基本住房安全、就业创业、社会保险政策待遇“六条保障线”;对获得制度保障仍未脱困的城镇困难群众落实临时救助和各类社会资源帮扶“两个全覆盖”。

三、基本原则

(一)托底保障。

按照“兜底线、保基本、可持续”要求,将符合条件的城镇困难群众纳入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

(二)共享发展。

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保障城镇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三)精准帮扶。

精准识别城镇困难对象,精准制定救助措施,精准帮扶城镇困难群众,切实提高精准帮扶水平。

(四)社会参与。

引导鼓励社会组织、慈善组织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城镇困难群众脱困解困工作,探索开展社区居民互帮互助、网上网下众筹救助以及慈善组织、社会公众爱心帮扶等行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城镇困难群众脱困解困工作的良好氛围。

四、实施步骤

(一)注重精准识别,全面摸清工作底数(2019年7月底前)

1.精准识别脱困解困对象。各镇各有关部门要按照《XX自治区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收入和财产认定办法(试行)》(X民规〔20XX〕X号)文件的要求,全面铺开城镇困难群众的精准识别工作。城镇困难群众主要有三类:一是经相关程序认定的城镇特困人员及城镇孤儿;二是城镇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当地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家庭财产符合规定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三是因病、因残、因老、因灾等刚性支出较大导致收支相抵后,人均月收入低于(含)县人民政府公布的当年城镇低收入家庭标准的支出型困难城镇低收入对象。对于城镇特困人员及孤儿、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对象重点要加强动态管理;对于支出型困难城镇低收入对象的认定,要参照低保审核审批程序以及

X民规〔20XX〕X2号的规定进行无纸化认定(包括已经被认定的城镇困难职工、下岗职工、在城镇生活1年以上且持有居住证的困难农民工均可申请认定)。各级民政部门、工会组织可以把城镇困难职工的认定与支出型困难城镇低收入对象的认定结合起来,同步开展,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环节。

2.完善低保对象和支出型困难城镇低收入对象办法。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民政厅

财政厅

扶贫办

残联关于进一步做好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和三、四级精神智力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X民规〔20XX〕X号)、《自治区民政厅

财政厅

扶贫办

关于进一步做好因病因老返贫致贫对象低保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X民规〔20XX〕X号)、《XX自治区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收入和财产认定办法(试行)》(X民规〔20XX〕X号)等政策,在核定家庭收入、财产时,充分考虑家庭成员因残疾、患重病、就学等增加的刚性支出因素,综合评估家庭贫困程度,做到应保尽保。对于无一人就业的城镇困难家庭(含在城镇生活1年以上且持有居住证的农民工),连续3个月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镇低保标准,且财产符合条件的,依申请纳入低保范围;将符合条件的社区矫正对象按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对因病、因老、因灾等其他原因导致缺少劳动力的城镇困难家庭,整户纳入不符合条件的,将刚性支出发生者本人纳入低保范围。对于实现就业的城镇低保家庭,给予6—12个月的低保渐退期。

3.分类建立脱困解困对象台账。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严格对象标准、规范识别程序、坚持公平公正、直接到户到人”的原则,对精准识别出来的城镇困难群众要在社会救助信息系统上建立电子台账,建档立卡,全面准确掌握脱困解困对象家庭情况、困难人口的规模、分布以及居住条件、就业渠道、收入来源、致困原因、各项需求、帮扶举措等基础信息,为城镇困难群众精准帮扶打下坚实基础。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自治区的要求,在7月底前准确摸清城镇困难群众人员的底数,掌握最真实的城镇困难情况。

(二)全面开展工作,确保群众脱困解困(2019年10月至2020年底)

对于已经被识别为城镇脱困解困的对象,各级民政、工会部门发挥牵头作用,按照“六保障、两覆盖”的要求,深入推进城镇困难群众脱困解困工作,协调有关部门落实相关帮扶政策,为我县城镇困难群众构建筑牢基本生活、基本医疗、教育救助、基本住房安全、就业创业、社会保险政策待遇“六条保障线”,对获得制度保障仍未脱困的城镇困难群众落实临时救助和各类社会资源帮扶“两个全覆盖”。同时,对因病、因残、因老、因灾等短期内陷入生活困境的城镇困难职工,按照“五类群体”进行分类划定,采取就业创业发展一批、纳入社保制度覆盖一批、纳入大病保险和医疗互助保险保障一批、社会救助兜底一批开展分类帮扶。鼓励、引导、支持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爱心人士为城镇困难职工提供帮扶救助,帮助他们早日脱困解困。

(三)做好跟踪保障,继续兜底民生工作(2020年以后)

各级各部门要继续做好跟踪保障工作,在实现筑牢“六条保障线”、做到“两个全覆盖”的目标,确保城镇困难群众与全县人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之后,对因各种原因再度致困的城镇困难群众,国家有新政策的按新政策救助,没有新政策的按现行保障标准进行救助。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镇要加快成立由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城镇困难群众脱困解困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相关职责职能、运行规则、工作程序。建立健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下,县民政、工会部门牵头负责、各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定期研究、定期调度、定期协调,共同做好城镇困难群众脱困解困各项工作。

(二)明确责任分工。

县级各相关部门做好上下衔接、内部协调、督促检查工作。县党委、政府承担主体责任,统筹做好城镇困难群众脱困解困的相关工作。各镇人民政府要依托“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做好对象认定、人员管理、服务保障等工作。村(居)民委员会要协助做好主动发现、入户调查、对象公示等工作。

(三)强化服务管理。

优化城镇困难群众各项申请事项审核审批流程,简化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建立健全城镇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快速响应机制,不断提升服务城镇困难群众的质量水平。健全完善城镇困难群众经济状况核对机制,依法依规实现信息数据跨部门共享,并纳入信用体系建设范畴。

(四)落实资金保障。

各级各部门要健全与城镇困难群众脱困解困任务相适应的投入保障机制,按照财政支出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原则,切实保障资金投入。全面加强各类城镇困难群众脱困解困资金项目常态化监管和绩效管理,强化评价结果运用,提高城镇困难群众脱困解困资金使用效益。

(五)严格监督考核。

加大工作执纪问责力度,对在社会救助工作中存在违纪违法行为的经办人员,要依规依纪依法予以处理。将县城镇困难群众脱困解困工作纳入县脱贫攻坚绩效考评体系,考评结果作为评价县党政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

(六)加强宣传引导。

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总结和宣传推广各地好的经验做法、先进典型,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参与城镇困难群众帮扶解困工作的积极性,激发城镇困难群众脱困解困的内生动力。

第三篇:搞好两联一包扶贫促进贫困群众早日实现脱贫目标

搞好“两联一包”扶贫

促进贫困群众早日实现脱贫目标

省委宣传部

2006年以来,省委宣传部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作为新一轮省级长武“两联一包”扶贫团和“千企千村扶助行动”的牵头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帮助贫困群众脱贫为目标,对长武的扶贫工作高度重视,精心部署,狠抓落实,从项目、资金、人才、信息等方面鼎力相助,有力地推动了长武的扶贫开发工作及县域经济的发展。

一、高度重视,积极协调,精心部署省级“两联一包”扶贫工作根据全省“两联一包”扶贫工作安排,我部充分发挥省级“两联一包”和“千企千村扶助行动”牵头单位的作用,多次及时召集省扶贫办、长武县扶贫办、陕西日报社、陕西省民盟、陕西省社会主义学院、陕西秦稷粮业有限公司、兴华有限责任公司单位主要负责人召开省级“两联一包”联席会议,对“两联一包”扶贫工作积极动员、安排部署、协调管理,提高包扶人员对工作的思想认识,切实将扶贫包村工作记在心上,拿在手中,落实在行动上,做到了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倍加支持,倾力开展扶贫帮困工作。

结合全省“千企千村扶助行动”,制定了扶贫规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工作,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三告别”工程和产业扶贫上大做文章,改善贫困农村落后面貌,提高贫困群众科技文化素质,增加农民收入。

二、机构健全,领导到位,省级“两联一包”扶贫工作有序开展

协调各部门精心安排部署包村扶贫工作,成立了各部门扶贫领导机构,落实了扶贫工作人员和驻点包村干部,做到工作目标责任制。前往长武县驻点包扶的领导和驻点包村干部更是不怕苦、不怕累,坚持深入到自己所包扶的乡村,克服各种困难、开展调查摸底、分析论证、确定项目、制定规划,找准工作突破口,确保了包扶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面对各帮扶贫困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各帮扶单位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各村实际,分别确定了帮扶重点,从群众增收入手,议定工程项目和投资计划,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并安排专人负责,一抓到底。6个省级扶贫单位先后多次深入长武,调查摸底,实地勘察,确定项目,促进落实。扶贫团先后多次组织参与单位深入长武访贫问户,为特困群众送去了米、面粉、食用油和慰问金,帮助困难群众渡过了难关,使受包扶村的贫困群众感受到了省级单位的暖暖情意。6年来,各省级“两联一包”扶贫单位和“企村扶助行动”单位累计派驻长扶贫工作人员230多人,共为长武县投入各类扶贫资金4175.92万元,其中省委宣传部直接投入资金143.8万元。尤其是2011年省委宣传部协调省级14个部门,在长武举行了全省“三下乡”活动启动仪式,省市参加人员达到850多人。在启动仪式上共为长武协调落实资金2470多万元,捐物折价40多万元。省级各单位本年度共帮扶项目6个,其中省委宣传部拿出资金50万元用于建设长武县文化中心,有力地促进了长武县的扶贫开发工作。

三、项目支持,抢抓机遇,扶贫工作成绩喜人

省委宣传部包扶长武县亭口镇柴厂村。6年来,坚持深入到自己所

包扶的乡村,调查摸底,分析论证,制定规划,确定项目,找准工作突破口,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为包扶的亭口镇柴厂村协调资金80多万元,建成人饮工程1处,解决了柴厂及周边3个村群众的吃水困难;维修学校1所,开展科技培训8期,培训群众1200余人次,使亭口镇柴厂村这个原先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摆脱了贫困。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完成对我省地震灾区略阳县九中金乡马莲坪村的对口帮扶工作,为九中金乡马莲坪村共争取资金近日80余万元,其中,部里投资18万元,帮助建设了村级活动阵地;请省委组织部支持5万元,解决室内配套设施;部里为受灾特困户生活和住房困难给予9万元资金支持;请水利厅帮助25万元,解决了集中安置户防洪堤和饮水工程所需经费;请广电局帮助,解决卫星电视接收设备120套,计15万元,实现了该直播卫星家家通;同省文明办联系,支持电脑10台;商请未来出版社支持,捐赠马中金乡中心小学10000余元的少儿图书。

扶贫团各包扶单位在做好包扶村扶贫工作的基础上都能发挥各自优势,积极联系协调相关部门,帮助长武争取项目资金,为改善该县贫困村基础设施、贫困群众脱贫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的基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大统筹安排、联系协调的力度,进一步加强长武县与扶贫团各单位、企业的交流沟通,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全面协调解决帮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创造良好的帮扶环境,使参与扶贫、扶助的各单位、企业积极投身于“两联一包”和“千企千村扶助行动”,使“两联一包”和“千企千村扶助行动”更有力地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

第四篇:XX年脱贫攻坚奖表彰电视电话会议典型发言稿:心系贫困群众 做实扶贫事业

XX年脱贫攻坚奖表彰电视电话会议典型发言稿:心系贫困群众 做实扶贫事业

XX年脱贫攻坚奖表彰电视电话会议典型发言稿:心系贫困群众做实扶贫事业

XX年我初任威县扶贫办主任时,全县贫困人口达17.1万,贫困发生率36%。当时,面对众多的贫困人口,我感到了沉甸甸的压力。几年来,我急贫困群众所急,想贫困群众所想,干贫困群众所需,将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作为自己最大的责任。想路子,上项目,谋发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扶贫新路子。

心系群众引龙头。为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我积极外出招商,年行程3万多公里。曾9次到京与中国蛋品领先品牌——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系沟通合作事宜。有次因劳累,急性阑尾炎发作,住进了医院。德青源老总得知后,很是感动,委派公司副总经理到医院探望。经过多次洽谈,德青源同意“金鸡”项目落户威县。该项目核心是政府融资建厂、扶贫资金入股、企业租赁经营、贫困群众分享、集体经济受益,带动了4个乡镇126个村(48个贫困村)、2117户贫困户、4424人稳定脱贫,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有关领导的肯定。9月26日,全国产业精准扶贫现场观摩会到我县观摩。

探索路子创模式。立足贫困户老弱人口占70%以上的实际,我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产业、政策双扶持”的总体思路,实行扶贫产业、利益联结、金融支持、合作经营“四个全覆盖”。探索了资产收益扶贫,聘请“扶贫产业首席专家”,让每个扶贫龙头企业和贫困户都享受到“保姆式”服务,建成省级扶贫龙头企业9家,带动全县16个乡镇508个村(181个贫困村)、9369户、19491名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精准扶贫增动力。为了让贫困群众参与进来、分享利益,我运用市场化思路成立了扶贫合作社,鼓励贫困户通过自筹资金和扶贫资金组建合作社,建设设施果蔬小棚舍。培育了老粗布、汽车坐垫、棉被、制鞋、服装、箱包等扶贫手工业,目前已建成专业村30个。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贫困户,家里4口人,7亩地,年收入不到万元,经过我多次上门做工作,参加了蔬菜种植合作社,种植了两个大棚蔬菜,今年收入能达到4万多元。通过努力,目前,威县已成立了63个扶贫专业合作社,直接带动1500户贫困户、3700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通过创新、奉献,我县扶贫工作步入了快车道,近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5万人。今年威县将减少贫困人口11000人,134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降到1.9%,力争年底摘帽。

第五篇:脱贫攻坚贫困户脱贫计划

(参考模板)

一、贫困户基本情况

包括贫困户户主姓名、贫困类型(低保户、五保户、一般贫困户)家庭住址、人口、家庭成员情况、耕地面积、住房情情况、致贫原因、脱贫时限等(可参照贫困户帮扶责任人工作日志前边的信息采集表内容)

二、贫困户脱贫计划

(一).贫困户自身脱贫想法及要求

……….

(二).包保人与贫困户商量脱贫意见 1. 2. 3. ………….

三、实现脱贫保证措施 一是…… 二是…. 三是…… ……. 脱贫包保责任人: 201X年X月X日

上一篇:常怀感恩之心名人名言下一篇:城关中学安全工作总结